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范例(3篇)
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范文篇1
ASD既包括典型孤独症,又包括了不典型孤独症,以及阿斯伯格综合症、孤独症边缘、孤独症疑似等症状。ASD确诊方式为:儿童、青年或成年人的行为方式符合ICD-10或者DSM-IV的诊断标准,并且造成明显的功能损害。
核心症状一般早在童年时期有所表现,特别是在环境发生改变时,比如上幼儿园、小学等。据统计,超过1%的儿童患有ASD,这种疾病会纠缠患者一生,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
一经诊断,患者及其家庭会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但同时也能因为后续的关怀治疗而收获极大的欣慰,并对患者的人生历程产生积极的纠正作用。为此,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基于最优研究证据制定了此篇指南,为ASD患者的识别、转诊及诊断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识别
地方应该建立起孤独症多机构组织,综合来自儿童健康与精神健康服务、教育、社会关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家长、护工服务用户以及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并且应该确立一位总负责人。
该组织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培训促进组织对ASD症状、体征的早期发现;确保相关专业人员可以通过该途径提供有效的诊断;使青年患者在确诊之后能得到后续的治疗服务;可以实现相关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指南为非专业人士识别ASD提出建议:警惕儿童的发育或行为问题,但不要忽略其他可能的疾病;谨慎对待患者或其家人发现的发育或者行为问题;重视同行建议;指南中描述的临床表现是常见的,并不可能全部涵盖;异常的症状、体征应该是贯穿患者整个发育过程的,但早期常常会被忽视;细心甄别被掩盖的ASD,比如智力障碍、口头逞能、过往阴性诊断结果;注意文化差别,关注患者对母语的理解与运用;重视心理疏导。转诊
注意观察儿童或青少年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持续时间、发作场所、对患者和家人的影响以及ASD易感因素。3岁以下幼儿出现语言或者社交能力退化时,直接将患者引荐给ASD团队,而对于3岁以上儿童或青年人出现上述表现或者出现运动功能退化的任何年龄的患者,则需要首先引荐给儿科医生或者儿科神经医生。应该对尚未出现明显症状或体征,但仍有较高患病风险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观察监测,并且考虑其他患病可能。
ASD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同胞患有ASD;有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或功能异常的先天缺陷,包括脑瘫;胎龄小于35周的早产儿;父母有精神分裂样精神病或情感障碍;母亲妊娠期间服用丙戊酸钠;智力障碍;新生儿脑病或者癫痫性脑病,包括婴儿痉挛;染色体病,例如脆X综合征;肌营养不良;神经纤维瘤病;结节硬化病。
ASD团队首先要明确患者是否需要进行ASD诊断性评估和(或)其他替代性评估:对于3岁以下出现语言或社交能力退化的患者直接进行ASD诊断性评估,而对3岁以上出现上述表现或任何年龄的运动功能退化的患者则需要转诊至儿科医生,必要时可转回ASD团队。指南强调,信息采集过程需要各部门的有效配合,避免重复采集。诊断性评估
在患者被引荐的三个月内开始ASD诊断性评估,并为每位患者配一名病例协调员,其主要职能是作为ASD团队代表与患者或监护人进行沟通,并安排患者就诊的具体事宜。ASD的诊断性评估中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1)详细询问患者及监护人的相关信息以及主诉。
(2)详细询问儿童或青年的家庭生活、教育以及社会经历。
(3)询问患者发育史,特别关注符合ICD-10和DSM-IV诊断标准的发育与行为特征。
(4)通过互动与观察评估患者社会与交流技能和行为,特别关注符合ICD-10和DSM-IV诊断标准的特征。
(5)患者产前、围产期就医史,家族史以及既往和现在的健康状况。
(6)体格检查,特别注意检查是否患有结节硬化病和神经纤维瘤病、自残或虐待、巨脑儿或小脑儿。
(7)进行鉴别诊断。
(8)检查系统性评估共病,如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精神和行为异常、发育退化和其他。
(9)建立一份涵盖患者体力、技能、损伤和需求的档案,可以用来制定基于需求的管理方案。
(10)就评估结果与患者监护人进行沟通,必要时告知患者本人。
指南建议,充分利用所有来源的信息,根据ICD-10和DSM-IV标准,进行临床判断。不要单独依赖任何一项ASD特异性诊断性工具来确诊。如果评估之后还存在诊断不确定性,需要定期随访,以获取最新信息。必要时需要考虑将患者引荐给上级ASD治疗团队。
不要循规蹈矩地去做任何医学调查来作为ASD诊断性评估的一部分。如果有特殊的变异表型、先天畸形和(或)智障的证据,要考虑基因测试;如果可疑癫痫,考虑做脑电图。但考虑以上这些检查要在个体的情况下,基于身体检查、临床判断和患者的个人资料。
交流ASD诊断性评估的结果,在ASD诊断性评估之后,要与患者家长或监护人,如果合适的话,与患者,敏感地、亲自而且无延误地讨论诊断结果,包括个人资料,要解释什么是ASD,以及ASD如何影响孩子们的发育和能力。此过程需要医护人员表现出良好的医德医风。干预
对ASD核心特征的特异性干预措施
心理社会干预是对ASD核心症状的干预,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监护人与患者进行基于游戏的互动,以促进儿童或青年的交流技能。但是,对ASD核心症状的干预不宜采用抗抑郁、抗惊厥、抗精神病以及排除饮食等措施。
挑战的干预
先评估会促进患者出现挑战的因素,比如沟通困难、精神共病、环境因素等,然后与患者本人及监护人一同制定关怀计划,并排除以上干扰因素。一旦患者出现挑战,积极排除现存的刺激因素,改善关怀计划,如果仍不见效,则需考虑咨询上级医师意见并进行多方面回顾分析。
如果患者没有精神共病,那么心理社会干预就应该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包括:清晰定位靶行为;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最为最终目标;评估环境因素的影响;制定明确的干预策略时需要结合患者发育水平和共病;特化的时间尺度来实现干预目标;干预前后都需要对靶行为进行评估;干预措施应该涵盖患者的各种生活环境;在如何贯彻干预措施方面,监护人与医师需要达成共识。
如果心理社会干预或者其他措施不足以控制患者的挑战,就需要考虑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由儿科医生或者精神科医生监测。
生活技能干预
为儿童或青年的管理策略提供支持,促进其生活、工作和参与娱乐活动的能力发展。
共病的干预
为存在语言和认知能力的焦虑ASD患者提供CBT干预,可以考虑集体或个人CBT疗法。患者出现睡眠问题时,需要评估其睡眠规律、质量、环境因素以及影响,与监护人协作排除干扰因素确保患者足够的睡眠时间,并注意诊断是否有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非必要情况下,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解决患者睡眠问题。
干预措施的禁忌
不要采用神经反馈来管理ASD患者的语言问题;不要采用听觉整合训练来管理ASD患者的语言问题;不要用ω-3脂肪酸管理ASD患者的睡眠问题;不要用分泌素、螯合疗法和高压氧疗法管理ASD患者。
过渡到成年人健康服务
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范文
【关键词】综合干预治疗;针刺疗法;儿童孤独症;疗效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0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42-02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Autian(CA)是广泛发育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起病于3岁以前,男孩多见。主要以社交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行为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2]。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发现,这类患儿早期主要是由于对外在反应模式的异常和基础学习能力的不足或缺陷,妨碍了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3]。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无特效治疗药物,国内外公认综合康复治疗是改善孤独症患儿预后的重要措施[4-5]。患儿常以无语言或语言发育滞后[6],呼名不应,不听指令为首要就诊原因。该病预后较差,给社会及患儿家庭造成极大负担,临床治疗主要以改善症状,提高交流能力及生活能力为目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来自于2012年3月――2013年6月在我院儿童康复科治疗的40例儿童孤独症患儿,符合CCMD-3孤独症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3例,年龄2-5岁,男女之比为37:3,男孩明显多于女孩,训练时间为6个月。
1.2方法治疗前对所有的患儿进行ABC及心理教育量表(PsychoEducationalProfile,PEP-3)评估,治疗6个月后使用相同评定量表再次进行评估,对治疗前后效果对比。治疗方案以结构化教学理念为基础,根据治疗前评定结果制定,针对患儿注意力、认知、模仿等障碍,采取步骤分解、根据从易到难的原则,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主要方式为DTT回合式教育,反复强化,训练孤独症患儿固定模式的指令听从及认知,其中辅以行为分析法技巧,行为方式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泛化,增加指令的方式。出现或有模仿发音的患儿,可直接诱导主动发音。感觉统合治疗分一对一和小组课两种形式,初次进行感统统合治疗的患儿,给予一对一指导,首先适应训练环境,随着接受能力的提高,逐渐融入感统小组课中,增加训练的兴趣,在小组课上延伸开展互动、模仿、游戏等训练科目,以提高协作、交流、表现的机会,改善社交能力。以上各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正强化、负强化、厌恶等手段。针刺所选穴位参考“靳三针疗法”[7]之“自闭八项”。针刺取穴为四神针(百会前后左右各1.5寸)、智三针(神庭、本神)、定神针(印堂、阳白上5分)、语言一区、语言三区、脑户,点刺手智针(内关、神门、劳宫)、涌泉、通里。有语言模仿及表达者去脑户,加风府、风池;语言合并智力落后加心腧;多动、脾气暴躁者加肝腧;肥胖、舌苔厚、喉间有痰者加丰隆等。以上穴位根据患儿情况适当加减。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用配对资料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ABC及PEP-3中的分项目。
2结果
治疗前后患儿家长自测ABC量表得分降低(P
3讨论
3.1分解式操作教学(DiscreteTrialTraining-DTT)是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BehaviorAnalysis,ABA)框架下的一种教学方法,用于特定的时间和封闭的环境内,专注教授某种特定概念或技能。DTT的主要特点包括:细分化、反复练习、无错误教学和使用强化手段。对于自闭症孩子,将概念或技能细分,然后重复练习,是一种练习新技能、了解新概念的有效模式。DTT“设计”痕迹明显,过于机械化,持续调动孩子学习动机、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保持孩子注意力对老师是一项重大挑战[8]。我们在训练中根据每位患儿的智力水平、语言、认知、行为等方面能力制定训练计划,分步骤,一步步的进行一对一治疗,对所掌握的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又称“回合式教学”。初次接触康复训练的孤独症患儿,首先完成准备学习技能,如“坐好、手放好、看我”等,患儿能坐好、出现简单配合,听指令是训练的前提。再根据评定结果,分析患儿所处的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课程,通过以上措施能提高患儿认知、社交能力,减少多动、刻板行为的出现。
3.2语言表达能力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孤独症儿童大部分都存在无有意义语言及语言发育落后的问题,他们开始说话的时间往往迟于同龄儿童,有些儿童尽管有少量语言,却不会运用,而且经常用词不当,有些无语言表达。因此,无法正确使用语言与他人沟通成了他们融入社会的最大问题。语言训练根据患儿所处水平,给予适当游戏引导、实物指认、模仿发音等训练方案,在言语理解及表达上会得到较好改善。对无语言能力或智力严重落后(DQ
3.3大部分孤独症患儿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感知觉、本体觉等浅深感觉障碍,协调能力差等问题,感觉统合训练能使患儿的本体感觉与神经进行多次磨合、协调,能改善其视觉、听觉、触觉功能障碍及语言交流障碍。尤其是加强前庭功能的训练,使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发展,对改善患儿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身体的运动能力有重要作用[9],可明显提高小肌肉协调、大肌肉运动能力。感觉统合小组课程由治疗师和患儿母亲共同完成,患儿母亲负责辅助患儿完成训练项目,进行鼓励和帮助,更能提高积极性。有关报道指出母亲的关怀和赞扬与孤独症患儿的症状缓解有关[10];小组课还能很好的培养孤独症儿童社交意识,提高社交能力。以上三项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强化物,能更好的调动患儿的积极性,提高注意力,增强治疗效果。同时强调,患儿的配合是行为训练的前提,提高患儿的注意力、积极性,强化物作用明显。
3.4中医针刺方法治疗孤独症,效果得到证实[11]。四神针、智三针均位于头部,可起到填精益髓、提高智力、疏通脑络、改善肢体的协调及平衡的作用;定神针位于督脉和足少阳经,督脉直通于脑,足少阳经与肝经相表里,可平肝熄风潜阳,肝腧能调节肝气、疏通气机,减少多动行为,改善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等症状,手智针、涌泉位于心经及肾经,心主神志,肾开窍于脑,能改善认知与交流。语言一区为运动性语言区,语言三区为感觉性语言区,通里为心经络穴,心主语言、神志,开窍于舌,与语言发育有关。心腧主神,调节情志;风府、风池等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大脑发育。以上穴位结合,提高认知、理解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促进言语功能和智力的提高,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及刻板行为的发生。中医针刺治疗以调神、养神、定神为主。
3.5ABC家长评测量表分析各项分值比较均P
4结论
分解式操作教学、语言训练、感觉统合治疗结合针刺疗法,方法实用,便于实施,经SPSS18.0分析,以上比值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儿童孤独症治疗不是单一方法的治疗,综合干预治疗效果明显[12]。经过PEP-3对治疗前后的评定对比,综合干预治疗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金净,刘盈,孙丽静,刘业平.DTT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4-206.
[2]张明园.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9-101.
[3]陈夏尧,李丹,冬雪等.综合性康复训练策略用于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康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68-70.
[4]MondayNI,AnthonyCA,MuideenOB,etal.Assessmentofknowledgeaboutchildhoodautismamongpaediatricandpsychiat-ricnursesinEbonyistate,Nigeria[J].ChildandAdolescentPsychiatryandMentalHealth,2011,5:1.
[5]MandellDS,MoralesKH,XieM,etal.Ageofdiagnosisa-mongMedicaid-enrolledchildrenwithautism,2001――2004[J].PsychiatrServ,2010,61(8):822.
[6]刘静,徐琼,张颖,徐秀.儿童孤独症192例临床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3):278-280.
[7]彭增福.靳三针疗法[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8]JohnO.Cooper、TimothyE.HeronWilliamL.Heward.应用行为分析[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9]张俊蕾,张会敏,李荣.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8).
[10]SmithLE,GreenbergJS,SeltzerMM,eral.Symptomsandbehaviorproblemsofadolescentsandadultswithautism:effectsofmother-chilfre-lationshipquality,warmth,andpraise[J].AmJMetard,2008,113:387-402.
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范文
均低于对照组(P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106
孤独性障碍简称为孤独症,多发于儿童期,是一种精神神经发育障碍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主要有语言交谈及人际交往的障碍、兴趣单一或重复性活动等;大多数患儿存在无法生活自理、社交能力障碍等不良现象[1]。本文旨在分析孤独症患儿采用引导式教育联合融合教育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本院医治的124例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者均与美国第5版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2]中孤独症诊断标准相符;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婴儿痴呆等。按护理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男女比例32∶30,年龄2~6岁,
平均年龄(3.14±1.24)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病程(1.06±
0.45)年;对照组男女比例33∶29,年龄2~7岁,平均年龄(3.25±1.26)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病程(1.14±0.75)年。?勺榛级?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结构化教育护理,评估其个体障碍程度,制定护理干预方案,由专业医护人员执行。训练患儿辨别游戏区、学习区、物品放置区;训练利用物体的颜色、形状等或图片、文字、身体姿势等方法帮助患儿理解内容;帮助患儿建立有秩序的行为习惯;训练语言、社交、模仿及生活自能等能力。
观察组行引导式联合融合式教育护理:①院内护理:引导教育机构环境模仿幼儿园改造,由3名护士组成引导教育组,须穿戴教师服装,引导教育1次/d,40min/次,连续教育3周。护士多与患儿正常交流,克服交流困难,引导患儿建立正常社交模式;开展社交专题课,护士角色扮演,训练患儿社交能力。家长邀请比其大3岁左右的健康儿童到患儿家中活动,1h/d,带领患儿玩耍、学习,建立家长微信群,分享交流。定期组织志愿者为患儿播放故事影片或动画,组织其他科室患儿一起观看,鼓励表达自我情况,带动自由表达,集体活动开展3周。②社会护理:社会培训中心定期组织护士行健康宣教,监督环境设施改造,引导与健康儿童建立友谊,定期组织互动交流,鼓励家长定期加入亲子课堂,引导患儿融合社会。③家庭护理:护士建立微信群、电话或家庭等随访模式,嘱家长多带患儿参加社区、户外活动以融合社会,引导患儿积极参加活动;制定出院计划,监督家长完成融合任务,带患儿进行1h/d的户外活动,完成购买食物、去银行、照顾小动物、装扮游戏、洗衣服等融合护理主题任务,每周1个主题。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3,4]参照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评估两组社交能力,从语言、社交、感知觉、健康行为4个方面评价,分值0~179分,分数越高,则社交能力障碍严重。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按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从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精神状态、总体健康评价,0~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社交能力比较观察组各项社交能力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