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高三上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整理(6篇)

时间:

高三上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整理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2、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或g、mol3、22、4mol/L的使用条件:①标准状况下(0℃101KPa);②气体。注: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

4、n=m/M;n=V/22、4;n=cmol/L·V(aq)L

5、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必需的仪器:_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7、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等,其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8、电离方程式如H2SO4=2H++SO42-、Ba(OH)2=Ba2++2OH-、Na2CO3=2Na++CO3

9、在离子反应中可以拆开的物质:强酸(HCl、H2SO4、HNO3)、强碱[KOH、NaOH、Ba(OH)2、Ca(OH)2]、可溶性盐(钾盐、钠盐、铵盐、_、除AgCl外的氯化物,除BaSO4外的硫酸盐。

10、离子方程式典型错误:

高三上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整理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高三上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整理

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HCl=H++Cl-HNO3=H++NO3-

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_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_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NaHSO4、NaHCO3

KCl==K++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

高三上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整理

1.碱性物质:

①碱性:NaOH、NH3·H2O、NaHCO3、Na2CO3、NaAlO2、Na2SiO3等

②碱性+氧化性:Na2O2、NaClO、NaNO2、Fe(OH)3等

③碱性+还原性:Na2SO3、Na2S、Fe(OH)2等

2.酸性物质:

①酸性:HCl(稀)、H2SO4(稀)、H2CO3、NaHSO4、AlCl3、NH4Cl等

②酸性+氧化性:HNO3、H2SO4(浓)、HClO、FeCl3、CuSO4等

③酸性+还原性:H2S、H2SO3、HI、FeSO4等

3.中性物质:

①中性:Na2SO4、CaCl2、Ba(NO3)2等

②中性+还原性:NaI、KBr等

如果反应物都是碱性物质,它们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仅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我们只需要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就可以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例如:Na2O2+Na2S+2H2O=4NaOH+S↓

同理,如果反应物都是酸性物质,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只需要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就可以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例如:2FeCl3+2HI=2FeCl2+2HCl+I2

当然,如果是酸、碱性物质与中性物质反应时,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1)发生生成沉淀的复分解反应;

例如:CaCl2+Na2CO3=2NaCl+BaCO3↓

H2SO4+Ba(NO3)2=BaSO4↓+2HNO3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2NaI+Na2O2+2H2O=4NaOH+I2

2NaI+2FeCl3=2FeCl2+2NaCl+I2

在高中涉及的反应中,难度较大的是以下两类反应:

①既有酸性又有氧化性的物质与既有碱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之间的反应;

②既有酸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与既有碱性又有氧化性的物质之间的反应。

这两类反应我们既要考虑复分解反应又要考虑氧化还原反应。书写时应该考虑氧化还原反应优先原则,再考虑复分解反应。

高三上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整理

化学结构

1、半径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且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高三上学期化学科目知识点整理

分散系相关概念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的直径<1nm(粒子直径小于10-9m)1nm-100nm(粒子直径在10-9~10-7m)>100nm(粒子直径大于10-7m)

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