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6篇)
肿瘤治疗篇1
该科追踪国际放射医学,不断引进、更新技术设备,开展新疗法,使其放射治疗水平处于国际一流。同时,该科还根据我国肿瘤的发病特点,开展了多项临床随机研究。
放射治疗科包括临床放射治疗、放射物理和放射生物三个学科组。临床放射治疗学科组又分为: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腹部肿瘤三个专业组。
头颈部肿瘤组:开展鼻咽癌、口咽癌、颅内恶性肿瘤、喉癌、上颌窦癌的诊治。鼻咽癌以放射治疗为主,Ⅰ期5年生存率达80%以上,Ⅱ期5年生存率达70%,Ⅲ期达50%。特别是他们对鼻腔Ⅰ期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韦氏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5年生存率高达90%。
胸部肿瘤组:主要开展肺癌、食管癌和纵隔肿瘤的放射治疗。如贲门癌手术前先行放射治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病人的生存率:原来单纯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是20.3%,结合放射治疗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了30.1%。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大大降低了复发率,效果居国内外领先水平。在与内科长期合作、综合治疗大量淋巴瘤的经验的基础上,该科治疗早期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效果显著。Ⅰ期非霍奇金淋巴瘤5年生存率高达80%以上,Ⅱ期的5年生存率为50%~60%,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腹部肿瘤组:主要从事淋巴瘤、乳腺癌、直肠癌、恶性肿瘤、前列腺癌和软组织肉瘤等的治疗。该科在国内最先开展早期乳腺癌保留手术后的放射治疗,对乳腺癌Ⅰ、Ⅱ期患者只做单纯肿块摘除,术后对局部进行较高放射剂量的放疗,经长期观察,治疗效果与根治性手术疗效相同,但保留了患者的。在不破坏形体美的同时,保证了较高的生存率和患者生存质量。该项临床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荣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就三等奖。
肿瘤治疗篇2
关键词:肿瘤心理学;综合治疗;教学
随着现代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确立及教育技术的革新都深刻推动着医学教学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肿瘤学的临床及教学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本文分析了肿瘤心理学的特点,在肿瘤心理学教学中对肿瘤学教学进行探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肿瘤综合治疗是指根据患者身体的一般情况状况,疾病的种类及分期,恶性程度及患者的治疗意愿,有计划地,合理地综合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肿瘤的方法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oflife)的治疗模式。强调诊治过程中的多学科会诊,更加重视疗效与生活质量的双重关注。肿瘤科是一门与众多亚专科密切联系的一门复杂的学科,涉及到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肿瘤放疗、肿瘤介入、射频治疗、分子生物学及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学等多个学科。而近年来随着整个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肿瘤心理学开始受到开展肿瘤综合治疗的关注。国外大的肿瘤中心都有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医务人员,并开设肿瘤心理学专科,国际上有多肿瘤心理学专刊如Psycho-Oncology等,定期举办肿瘤心理学国际学术会议(如InternationalPsycho-OncologySociety,IPOS等)[1]。但国内肿瘤学领域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尚不多,肿瘤心理学的教学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肿瘤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与肿瘤有关的心理行为的一门学科[2],包括肿瘤本身及其治疗过程中患者本人及其照料者的心理、行为、记忆、情绪、注意、执行功能等多个方面的改变以及心理因素及心理干预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与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重要方面[3]。在肿瘤的综合治疗的背景下需加强肿瘤心理学教学的主要理由如下:
1癌症及在其诊疗过程中各种心理、认知行为障碍广泛存在。
肿瘤患者的心理行为障碍已成为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最近,这一领域的研究异常跃,Psycho-Oncology,JClinOncol,Cancer等杂志纷纷发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系统综述。Nature等一流杂志也报道了有关肿瘤心理学的研究进展[4],认为癌症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的认知障碍是广泛存在的,涉及到记忆、执行功能及信息加工速度等多个方面,早期改变隐匿,不易被识别。
肿瘤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广泛,在乳腺癌患者及其治疗过程中的研究最多,目前很多的研究提示乳腺癌患者在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信息加工速度、语言功能、视觉空间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Duijts等[5]的研究发现乳腺癌化疗患者在多种肿瘤心理学方面的异常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样Paraska等[6]研究提示17%~50%的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历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及意识运动功能的减退。Castellon等[7]通过将53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与单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比较发现,化疗患者认知功能中的视觉记忆、视觉空间功能及言语学习方面劣于单纯手术组。Ahles等[8]通过比较局部治疗的对照组发现,乳腺癌化疗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是持续的,其中最受影响的是言语记忆功能。Chang等[9]研究提示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并降低其QOL。我们的[10]初步的研究发现乳腺癌化疗后的患者存在前瞻性记忆损害(prospectivememory,PM),同样,最近,JCO的meta分析提示乳腺癌长期生存的患者存在多种肿瘤心理学的异常[11]。
2心理因素会影响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预后。
心理因素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都存在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一些紧张、抑郁、焦虑、痛苦、忧伤等负面心理因素与人类癌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其中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的研究称为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12]。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提示,心理社会因素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紊乱来影响免疫系统,从而影响癌症的发生和转归。动物实验证明,在紧张环境中,小鼠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受损,致使皮下接种淋巴肉瘤细胞的成功率和生长率提高[13]。癌症患者不良的负情绪对机体免疫机能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另外不良情绪也会影响另外两个致癌过程,降低损伤DNA的修复和细胞凋亡的改变[14]。随着肿瘤多种治疗手段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肿瘤患者的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肿瘤患者的预后及转归。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正逐渐成为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
3心理治疗及干预是肿瘤综合治疗模式重要的、有益的补充
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模式现已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基本模式,而临床各种抗肿瘤治疗与心理治疗及干预相结合可能更会有利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肿瘤心理学领域的知识对肿瘤科医生、癌症患者及照料者都很重要。在目前癌症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之际,发展心理社会肿瘤学,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治疗,将躯体、人格和家庭结合起来,已成为肿瘤科临床医务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肿瘤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美国JimmieC.Holland医生用很生动的比喻告诉人们"医学不能只是装进试管里的各种实验。”,“医学也不只是装在瓶子里的各种药物。"要使患者的生活质量真正得到提高,解决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痛苦同样重要。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包括肿瘤科大夫、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护理人员及社会工作者在内的心理社会肿瘤学队伍。采用心理社会干预疗法包括各种心理治疗、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对肿瘤患者在多学科治疗模式下的综合治疗,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5]。如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治疗和干预对提高和保持积极健康的行为都有明显效果。Mahigir等[16]应用认知理论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表明,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的抑郁情绪、躯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而行为疗法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依据的一组心理治疗方法,自上世纪80年代初应用于肿瘤临床。其中放松疗法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行为,可以减轻癌症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7]。随着人们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识不断深入,各种心理治疗及干预对临床上不同肿瘤、不同分期、不同治疗手段的肿瘤患者的躯体治疗必将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4结论
肿瘤心理学学教学作为肿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医学生及肿瘤科专科医生是非常重要的。面对新的医学模式转变及临床肿瘤综合治疗的需要,在综合治疗模式如何开展肿瘤心理学教学是我们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就肿瘤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开展肿瘤心理学教学的意义作了初步的阐述,希望对临床肿瘤心理学亚专科的建设及进一步开展肿瘤心理学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16thWorldCongressofPsycho-OncologyandPsychosocialAcademy.Psycho-Oncology,2013,22:2877.
[2]HollandJC.Historyofpsycho-oncology:overcomingattitudinalandconceptualbarriers[J].PsychosomMed,2002,64(2):206-221.
[3]DingleyC,RouxG.TheRoleofInnerStrengthinQualityofLifeandSelf-ManagementinWomenSurvivorsofCancer[J].ResNursHealth.2013Dec19.onling.
[4]AhlesTA,SaykinAJ.Candidatemechanismsforchemotherapy-inducedcognitivechanges[J].Nature,2007,7(3):192-201.
[5]DuijtsSF,FaberMM,OldenburgHS,etal.Effectivenessofbehavioraltechniquesandphysicalexerciseonpsychosocialfunctioningand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inbreastcancerpatientsandsurvivors-ameta-analysis[J].Psycho-Oncology,2011,20(2):115-126.
[6]ParaskaK,BanderCM.Cognitivedysfunctionfollowingadjuvantchemotherapyforbreastcancer:twocasestudies[J].OncolNursForum,2003,30(3):473-478.
[7]CastellonSA,GanzPA,BowerJE,etal.Neurocognitiveperformanceinbreastcancersurvivorsexposedtoadjuvantchemotherapyandtamoxifen[J].JClinExpNeuropsychol,2004,26(7):955-969.
[8]AhlesTA,SaykinAJ,FurstenbergCT,etal.Neuropsychologicimpactofstandard-dosesystemicchemotherapyinlongtermsurvivorsofbreastcancerandlymphoma[J].JClinOncol,2002,20(2):485-493.
[9]ChangJ,CoutureFA,YoungSD,etal..Weeklyadministrationofepoetinalfaimprovescognitionandqualityoflifeinpatientswithbreastcancerreceivingchemotherapy[J],SupportCancerTher,2004,2(1):52-58.
[10]ChengH,YangZ,DongB,etal.Chemotherapy-inducedprospectivememoryimpairmentinpatientswithBreastcancer[J].Psycho-oncology.2013May15.online.
[11]AhlesTA,RootJC,RyanEL.Cancer-andcancertreatment-associatedcognitivechange:anupdateonthestateofthescience[J].JClinOncol.2012,30(30):3675-86.
[12]SubnisUB,StarkweatherAR,McCainNL,etal.PsychosocialTherapiesforPatientsWithCancer:ACurrentReviewofInterventionsUsingPsychoneuroimmunology-BasedOutcomeMeasures[J].IntegrCancerTher.2013Oct7.online.
[13]YorkJM,BlevinsNA,BaynardT,etal.Mousetestingmethodsinpsychoneuroimmunology:anoverviewofhowtomeasuresickness,depressive/anxietal,cognitive,andphysicalactivitybehaviors[J].MethodsMolBiol.2012;934:243-276.
[14]CwikelJG,GidronY,QuastelM.Low-doseenvironmentalradiation,DNAdamage,andcancer:thepossiblecontributionofpsychologicalfactors[J].PsycholHealthMed.2010,15(1):1-16.
[15]LindenW,GirgisA.Psychologicaltreatmentoutcomesforcancerpatients:whatdometa-analysestellusaboutdistressreduction?[J].Psychooncology.2012,21(4):343-50.
肿瘤治疗篇3
[关键词]肿瘤治疗技术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341-01
一,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stem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向多种细胞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ESC)、成体干细胞(somaticstemcell)、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等。干细胞在动物体内的存在是广泛的,先后已在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发现了各种类型的干细胞,如在畸胎瘤细胞、桑椹球细胞、囊胚内细胞团、拟胚体细胞、生殖原基细胞中发现了胚胎干细胞;在骨髓、血液和外周血、肌肉和韧带、脂肪、脐带及脐带血、胎盘和羊水、骨和软骨、神经、皮肤、内皮祖、肝脏、胰腺、小肠黏膜、垂体、成人等部分发现了成体干细胞;在胎儿肺部、皮肤等部位发现了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而且在各种肿瘤中也相继发现了肿瘤干细胞,如急性髓样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肺癌、脑癌、结肠癌、胰腺癌等。
肿瘤干细胞(TSC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干细胞,具备高度的增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也具备多向分化的潜能。它可以通过不均一分裂产生两个细胞,一个形成新的具相同特征的肿瘤干细胞,另一个走向分化,可分化为各种类型的干细胞。而在实际情况中,TSC的分裂方式是根据它所处的组织器官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而定的。当需要进行器官修复和组织更新时,就只需要采用分化的分裂方式;当仅需要维持干细胞的存在,就只需要进行产生干细胞的分裂方式;当两者都需要时,这两种分裂方式都存在。
二,肿瘤干细胞的产生
干细胞失去正常的调控而停留在分化的某一阶段无限增殖,具癌细胞特性,突变形成肿瘤干细胞导致形成肿瘤。这些被诱导的细胞倾向于积累复制的正确,在多基因多步骤的基因变化进程中,肿瘤在多阶段,多次打击后产生。被诱导细胞所处的分化状态可能也决定了肿瘤的恶性程度,细胞分化程度越低,产生的肿瘤恶性越高,反之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则产生的肿瘤恶性越低,甚至只产生良性肿瘤。
三,肿瘤干细胞的特点
肿瘤干细胞具有以下特点:⑴自我更新性,是指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但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仍然保持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的未分化状态;而另一个细胞则定向分化,这种分裂称为不对称分裂。癌干细胞通过自我更新维持着肿瘤的持续生长。癌干细胞积累了所在肿瘤的基因突变,正是这些基因突变导致了肿瘤细胞的过度增殖,乃至转移播散,同时癌干细胞还具有转移的能力;⑵高致瘤性,癌干细胞的致瘤性因肿瘤种类不同差别较大,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①癌干细胞在体外克隆形成的能力;②癌干细胞在免疫缺陷细胞动物体内的肿瘤形成能力。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够重建相应组织所有的细胞成分。肿瘤干细胞能够形成缺乏自我更新能力但具有分裂能力的子代细胞,生理状态下称为“分化”。肿瘤缺乏分化为表型正常的成熟细胞的能力,但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有限的分化,从而形成组织病变学各异的肿瘤。⑷耐药性,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是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未治愈或复发后的肿瘤对多种从未使用过的药物也产生耐药,从而使肿瘤治疗的效果得不到显著提高。对肿瘤耐药发生机制的研究和寻找开发逆转耐药的药物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耐药性是癌干细胞的特征之一,因而不少报道认为癌干细胞耐药性的存在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耐药性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药物靶标的突变或过表达、使药物失去活性以及使细胞内药物减少等。目前对于肿瘤细胞耐药产生的机制有4种模型:经典模型认为一个或多个肿瘤细胞获得基因突变后产生耐药,化疗后这些耐药的克隆仍然存活并增殖;第2种,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中存在的肿瘤干细胞表达ABC转运蛋白,使得其天然具有抗药性;第3种为“获得性耐药模型”,该模型认为肿瘤干细胞表达ABC转运蛋白,能避免化疗药物的杀伤存活下来,之后获得突变,从而产生耐药性;第4种为“内源性耐药模型”,该模型认为肿瘤中的干细胞和各种已分化的细胞均具有内在的耐药性,故化疗对它们作用不大或没有作用,结果肿瘤无限生长。这四种模型都能单独圆满解释肿瘤耐药问题,因此肿瘤耐药性的产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由于干细胞多数处于静息期,而大多数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或分裂期细胞,从而导致耐药。
四,药物对肿瘤干细胞的作用
ABC转运蛋白抑制剂:第1代ABC转运蛋白抑制剂(如维拉帕米、环孢菌素A)治疗肿瘤特异性不强,效果不理想且有细胞不良反应[3]。第2、3代ABC转运蛋白抑制剂(PSC833、VX-710、GF120918、LY335979),体外实验效果令人满意,但是其临床应用效果并不令人满意。ABC转运蛋白抑制剂效果不理想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①判断标准有偏差,目前衡量药物对肿瘤的疗效是通过肿瘤缩小程度来衡量的,而根据干细胞理论,肿瘤干细胞在肿瘤中只占极少的部分;②可能没有找准转运蛋白的作用靶点。如Hirschmann-JaxC等表明干细胞过表达ABCG2,而非ABCB1。③肿瘤蛋白转运体种类较多,且活性相互之间有一定的重叠,转运蛋白抑制剂如果只针对一种转运体不能完全阻止耐药的产生。④ABCB1与其他化疗药物相互作用而影响了其药代动力学。⑤所试验的ABC抑制剂有可能并没有有效的杀伤肿瘤干细胞。虽然ABC转运蛋白抑制剂现在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它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根本方法不可忽视。
靶向抑制:影响BCR-ABL肿瘤蛋白稳定性的HSP90抑制剂与伊马替尼联合应用可以克服突变细胞株的耐药,并显示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干细胞的抑制效应,对BCR-ABL阳性白血病的治疗很有潜力。肿瘤细胞中与细胞增殖、抗凋亡相关的多种激酶、生长因子受体和转录因子都属于HSP90的作用底物,它们的分子构象的成熟及稳定均依赖于HSP90的分子伴侣功能。Peng等利用CML小鼠建立模型,证明HSP90抑制剂IPI-504可以靶向抑制CML干细胞。OtsukiT等利用HSP90抑制剂和伊马替尼联用对BCR-ABL阳性的白血病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细胞周期抑制:卡莫司汀(BCNU)是烷化类抗癌药,具有较高的脂溶性,易通过血脑屏障,是脑肿瘤的经典化疗药物。杨智勇等利用卡莫司汀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脑肿瘤干细胞,通过干扰S期DNA的合成,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有一定的耐药性。
丙戊酸钠(VPA)能够通过上调p21WAF1的表达,阻滞MUTZ-1细胞于G0/G1期,最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肿瘤治疗篇4
[关键词]股骨近端骨肿瘤;治疗;诊断;骨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b)-095-02
股骨近端是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病变可造成股骨近端支撑力下降,常常并发病理性骨折[1]。其诊疗不当将贻误病情或影响髋关节功能,甚至丧失治疗的机会。本文回顾性分析2002~2009年本院收治的41例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初步临床随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1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11~68岁,平均39岁;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31例,其中纤维结构不良10例;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骨囊肿6例,内生软骨瘤1例,骨样骨瘤1例,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骨母细胞瘤3例,软骨母细胞瘤2例,巨细胞瘤4例。恶性肿瘤10例,其中软骨肉瘤2例,骨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转移瘤4例。合并病理性骨折12例。
1.2治疗方法
入院后给予常规检查,仔细规划手术方案。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骨质破坏较少的患者仅行病灶刮除,瘤壁灭活,自体和(或)异体骨、人工骨混合植骨12例。病变范围较大或合并病理性骨折则行病灶刮除,瘤壁灭活,自体和(或)异体骨、人工骨混合植骨后行内固定19例。内固定方法包括空心加压螺纹钛钉内固定,粗隆间病理性骨折DHS、PFN内固定或倒LCP内固定。恶性骨肿瘤10例:原发恶性肿瘤行广泛切除人工假体置换4例;转移性病灶刮除、骨水泥充填术DHS或PFN内固定4例;原发恶性肿瘤髋关节离断术2例。术后根据患者病灶范围、手术方式以及骨折端的稳定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功能训练方案。
2结果
良性肿瘤及瘤样病损31例中2例失访,29例随访12~48个月,平均32个月,均功能恢复满意。1例骨巨细胞瘤局部复发后再手术,其他患者未见局部复发。原发性恶性肿瘤6例随访12~30个月,其中1例死亡,余未见局部复发,生活可自理,可独立行走。转移性骨肿瘤4例,其中2例于1年内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次病理性骨折。
3讨论
从本组股骨近端41例的统计分析看,良性占很大比例,约75%。但病种较为分散,其中又以瘤样病变发病率最高,多见于年轻人。恶性肿瘤则以转移癌最为多见,多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针对肿瘤病变的部位、病灶的范围、良恶性程度等多种因素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主要采用病灶刮除植骨术。植骨采用自体和(或)异体骨、人工骨混合植骨。关键是彻底的刮除,由于往往是囊内刮除,可能遗留微小病灶,现在很多作者报道采用高温[2],无水酒精浸泡、苯酚烧灼[3]、氯化锌烧灼、液氮冷冻、骨水泥填充等物理或化学方法[4]辅助治疗以降低局部的复发率。必要时加用磨钻磨除病灶周围四壁,本组12例经随诊未见复发。
目前有多种骨缺损修复材料,如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造骨以及骨水泥等,自体骨是最佳的植骨材料,但在病损较大的情况下往往不足以填充骨缺损区,需用同种异体骨或人工骨补充。病变缺损较大的患者,我们通常采用自体骨与异体骨或人造骨混合植入,这样既可减少自体骨供区并发症,又可降低单纯使用异体骨或人造骨的组织排异反应、传播疾病、骨折延迟愈合等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对于低度恶性肿瘤或复发率较高的病变采用病灶刮除联合骨水泥填充,通过聚合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或者细胞毒性作用杀灭肿瘤细胞,以降低肿瘤复发率。另外骨水泥费用低廉,使用方便,无供体并发症。同时能够即刻恢复重建后稳定性。近年来,骨水泥在骨巨细胞瘤、转移性肿瘤等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1986年Harringtong建议当骨破坏大于骨干直径的1/2,或超过2.5cm时,需要手术处理。选用何种内固定方式,要根据病变范围及病理性骨折的具体情况而定。年轻患者的股骨颈病理性骨折采用空心钛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已得到公认。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的髓外固定主要是DHS和DCS。髓内固定主要是PFN和Gamma钉。对于预防性固定或病理性骨折相对简单的A1、A2型骨折,采用DHS,以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5]。对于病变范围较大,应力作用下易引起病理性骨折或已经发生病理性骨折患者,我们采用病灶刮除,瘤壁灭活,植骨加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骨折均愈合,术后早期不负重功能练习。本组9例患者采取DHS固定,术后恢复良好。另外,病理性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时机及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灶部位、范围以及肿瘤性质等各个因素综合后个体化的选择,一般来说,由于肿瘤刮除植骨术后植骨区骨愈合速度明显较创伤骨折术后慢,因此在该类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以不负重的情况下进行CPM活动,定期复诊摄片以了解骨愈合情况,避免早期负重。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PFN和Gamma钉等)属中轴固定,可将近端应力分散到股骨中下段,具有较好的抗旋转、抗折弯能力,更符合生物力学,逐步得到广泛应用[6]。本组患者2例患者采用PFN固定,获得满意疗效。股骨近端外侧的解剖钢板,不像DHS那样在扩髓及上拉力螺钉时易使骨折再移位。因此也广泛用于临床。杨松华等[7]用股骨近端蛇头形解剖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29例,平均随访1年,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断钉或断钢板现象。并认为其具有操作简单,对骨质损伤少,破坏血运少,固定牢靠,颈干角不变小,钢板、螺钉无松动,防旋作用强,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对于儿童骨骼尚未发育成熟的髋部病变采取病灶清除植骨后倒LCP内固定也是一种可选择的方法。本组2例随访1年后见固定良好。
随着恶性骨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案的出现,恶性骨肿瘤的生存率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保肢治疗,包括肿瘤切除、定制肿瘤假体置换、大段骨种异体骨植骨等多种方案,其手术目的是消除肿瘤并重建功能。由于股骨近端周围有丰富的肌肉包绕,可以保护下肢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免受肿瘤的直接侵犯,有利于保肢手术。现在采用定制人工肿瘤假体置换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定制肿瘤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短期内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8]。也有用人工关节复合同种异体骨重建股骨近端骨缺损,其平均随访68个月,5年返修率为14%[9]。本组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由于病变范围较大,其中1例已并发病理性骨折,行截肢手术,其中1例死于术后1年。对转移性骨肿瘤而言,临床统计证实,患者病理性骨折术后生存期较预防性手术明显缩短,故临床上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1989年MirelsH[10]提出基于疼痛程度、病灶大小、骨破坏性质(溶骨性、成骨性、混合性)和解剖部位4个因素评估长骨的病理性骨折风险,根据评分判断发生病理性骨折的可能,提出相应处理。建议4个因素各项1~3分,9分以上者骨折概率很大,建议行预防性固定。William报告长骨的预防内固定比病理性骨折后再行内固定治疗,在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功能的恢复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越性[11]。通过手术治疗尽可能恢复与保存患肢功能,对于患者日常生活及心理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一般状况良好或预测生存期超过3个月的转移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采取的手术应创伤小,可缓解局部疼痛,早期下地负重,手术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术后继续化疗、放疗等治疗。一般采取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及合适的内固定等[12]。总之,股骨近端骨肿瘤应根据肿瘤的部位、范围以及良恶性等特点,在清除病灶的同时,个体化的选择具体治疗方案,尽可能的恢复患者肢体功能,以达到治愈和(或)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飞彬,李建民,杨志平,等.股骨近端骨肿瘤及瘤样病变骨缺损的修复重建[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6,3(6):36-38.
[2]TsukiyamaI,OginoT,EgawaS.Hyperthermiaforboneandsofttissuesarcoma:Relationshipbetweentomographicandhistologicalfindings[J].RadiationMedicine,1994,12(5):231.
[3]MoonMS,WooYK,Leeks,etal.Posteriorinstrumentationandanteriorinterbodyinstrumentationfusiontortatercalosiskyphosisatthoracicandlumbarspine[J].Spine,1995,20(17):1910-1916.
[4]TriebK,BitzanP,LangS,etal.Recurrenceofcurettedandbonegraftedgiantcelltumorswithandwithoutadjuvantphenoltherapy[J].EJSO,2001,27(2):200-202.
[5]葛新,周瑞康,陆伟成,等.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颈和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1):89-90.
[6]WuCC.Treatmentoffemoralshaftasepticnonunionassociatedwithplatingfailure:emphasisonthesituationofscrewbreakage[J].JTrauma,2001,51(4):710-713.
[7]杨松华,符彦基,杨丹.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J].中国医疗前沿,2009,4(9):32-33.
[8]施林军,张健,周爱国,等.人工髋关节假体在股骨近端转移瘤中应用13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9(9):1747-1750.
[9]BiauDJ,LarousserieF,TheveninF,etal.Resultsof32allograftprosthesiscompositereconstructionsoftheproximalfemur[J].ClonOrthopRelatRes,2010,468(3):834-845.
[10]MirelsH.Metastaticdiseaseinlongbones:Aproposedscoringsystemfordiagnosingimpendingpathologicfractures[J].ClinOrthop,1989,(249):256-264.
[11]WardWG,HolsenbeckS,DoreyFJ,etal.Metastaticdiseaseofthefemur:Sugicalmanagement[J].TheOrthopClinofNorthAm,2000,31(4):633-638.
肿瘤治疗篇5
射频热消融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已有10年的历史,这项技术被广泛用于肝脏肿瘤的治疗和研究,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肝癌比较成熟的技术。
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治疗微创化
射频热消融术是一种微创肿瘤原位治疗技术。它借助于超声或CT等影像技术定位及引导电极针直接插入肿瘤内,通过射频能量使病灶局部组织产生高温、干燥,最终凝固和灭活软组织和肿瘤。射频治疗的方法有大致3种:一是体外经超声引导或CT引导直接从肝脏表面穿刺进肝脏肿瘤放入电极针进行治疗。二是在手术中经电视腹腔镜在电视直视下对肝脏肿瘤穿刺放入电极针,也可以在腹腔镜超声的引导下放人电极针。近年我们开展腹腔镜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充分利用外科腹腔镜的优势,让病人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在电视监视下直接对肝脏肿瘤穿刺,其效果确实并且可以把肝周的脏器分离开以避免肝脏周围脏器的损伤。第三是在外科手术中直接放入电极针,这种情况多是由于手术发现肿瘤不能切除,或肝硬化严重不能作切除而做术中射频治疗,但同样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临床观察表明,用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有很好的效果。据报道,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病人方面,治疗后1、2、3和5年的存活率分别是94%、86%、68%和40%。这近似于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效果,同时实现了肝癌治疗的微创化和根治的目的。
总之,射频热消融术最大的优点是把肝脏肿瘤治疗微创化。
射频的电极针只涉及直径最大5cm范围,对其余的肝组织影响不大,特别是对于严重肝硬化病人尽量保存有功能的肝组织是很重要的。所以对于小肝癌和多发的肝癌,有严重肝硬化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病人是比较适合的。病人治疗后的反应小,在体外穿刺或腹腔镜下射频治疗的病人,术后观察1~2天就可以出院休息,病人痛苦小,能在几天之内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另外一个优点是,肝脏肿瘤射频可以反复进行,前阶段的射频对以后的治疗不影响。腹腔镜下射频也是这样,腹腔镜手术在腹腔内基本上不形成粘连,可以反复作腹腔镜下肿瘤射频消融。这就打消了许多人再次手术的顾虑。
选择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还是相对安全的,对全身的影响小,创伤反应也轻。治疗后的并发症一般在5%6%以下。故治疗后需要有1~2天的医学观察,以防出现各种并发症,以及发现并发症后能及时的治疗。
射频消融术适合哪些人
任何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都有一定的限制,对于肝脏肿瘤做射频消融治疗最重要是肿瘤的大小,大于5厘米以上的肿瘤射频消融的覆盖面不容易完全,残留肿瘤的比例高。这种病人应该首选外科手术切除,如果由于身体原因不能耐受手术是可以考虑做肝脏肿瘤射频治疗的。另一个影响效果的因素是射频电极针穿刺的准确性。在理论上说,肿瘤的各部位分布的电极针的各点,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位置不好,严重肝硬化结节对超声影像的判断,或设备的原因等都会直接影响穿刺的准确性,最后都对效果有影响。
按照射频消融技术特点,射频消融的范围要超过肿瘤边缘l厘米,才能达到肿瘤完全坏死的目的。一次电极针的射频消融范围是直径5厘米,3厘米以下的肝脏肿瘤可以达到一次电极插入后射频消融完全覆盖。据报道,3厘米以下的肝脏肿瘤有67%射频消融后肿瘤完全坏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肝脏肿瘤为3~4厘米时就需要调整电极针做至少6次的射频消融,而且残瘤率和复发率都明显升高。所以,最适合做射频消融的病人是肝脏肿瘤小于3厘米,肝脏肿瘤的数目在3个以下。
术后定期检测是否复发
肿瘤治疗篇6
细胞治疗克服了临床常规治疗的局限性,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打开了全新的思路。同时,对于一些目前尚无有效疗法的疾病来说,或许就是那片突破生命的绿洲。
高岱清,青岛市中心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美国癌症研究学会活动会员,专攻方向为细胞免疫抗肿瘤治疗和干细胞治疗临床研究与应用。他1982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医疗专业,1997年从事人体细胞治疗工作,有近15年干细胞临床应用和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经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共15篇,撰写专著4部,代表著作有《反思肿瘤》。
高岱清中学时代酷爱数理化,却误打误撞地进入了青岛医学院医疗专业。大学期间,相依为命的祖母因宫颈癌去世,对他打击很大,也使他决心解开肿瘤之谜。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本《癌生物学》。这本书给了高岱清对于肿瘤治疗的启蒙教育。使高岱清尤为震撼的是,书中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竟然能在胚胎环境下转化为正常细胞。也就是说,解决肿瘤的出路在于病人自身的调节,而非药物杀灭。
1985年美国外科医生Rosenberg博士发表了用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可以治愈晚期肿瘤的观点。90年代初,国内引进了这项技术。1994年青岛市中心医院也将其引入到临床,但结果显示,对晚期肿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副作用很大。一年后,因该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过于混乱,且疗效不确实,卫生部对该项目进行了整顿。青岛市中心医院虽然通过了验收,但其有效性受到普遍质疑。
面对质疑,该项工作是否还要进行下去,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一动因使高岱清对前期治疗的病例进行了随访和评估,结果显示,虽然与Rosenberg后来的报道一致,该技术对各种疗法治疗无效的晚期肿瘤没有确定治疗效果,但是,有3个病例却引起了高岱清的浓厚兴趣―这3例病人在肿瘤手术切除后用这种疗法治疗,全部存活,而且肿瘤没有复发,均正常工作和生活。
虽然这不能说明问题,但是为高岱清打开了一种思路:这种方法可能对肿瘤的术后预防复发有效。于是他有意识地观察肿瘤术后和肿瘤稳定病人的治疗效果,并将LAK细胞的工艺进行改进,形成CD3AK细胞制备技术。
这项技术的最大受益者有两人,一位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2003年接诊。她患有足底恶黑,手术切除后出现患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转移灶约鹌鹑蛋大小。经两个疗程的治疗,病灶缩小至花生米大小,随后用细胞因子维持治疗,虽然病情时有反复,但肿瘤最终于2010年消失,2011年终止治疗。
恶黑是一种恶性程度非常高的肿瘤,一般来说,平均生存时间不超过1年,这例病人已经生存10年,并且肿瘤完全消失,应该是这种疗法的成功案例。
第2例病人2002年发现患有喉癌,手术后医生判断,病人的情况非常严重,生存期不超过两年。为了防止术后肿瘤复发,没有化疗,使用CD3AK治疗,2005年做一个疗程DC+CIK治疗,病人目前没有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仍正常生活。而与他同时手术切除肿瘤的另外一位喉癌病人,病情相对较轻,于手术后一年多后因肿瘤复发而死亡。
2004年底高岱清引进了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抗肿瘤治疗技术,并将原有的CD3AK抗肿瘤技术升级为CIK抗肿瘤技术。根据前期治疗经验,新技术倾向于治疗肿瘤手术后病人和经过其他治疗病情比较稳定的病人,并且探索没有手术条件的晚期肿瘤的治疗方法。
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高岱清认为传统的肿瘤三大治疗方式各有利弊: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不可能解决肿瘤复发和转移,要从根本上解决肿瘤问题,必须依靠病人自身对肿瘤的控制能力和免疫抗肿瘤能力。于是,他们建立了一整套细胞免疫综合抗肿瘤治疗的思路,即以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为主线,以提升病人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能力为途径,以多种治疗方法有机结合为手段,达到在不损伤机体免疫力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杀灭或抑制肿瘤的效果,以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最终根除肿瘤。
根据这个思路,他们以DC+CIK治疗为主,将细胞因子治疗、介入治疗、冷冻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化疗有机结合,形成细胞免疫综合抗肿瘤治疗方案,再根据病情的不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在这种治疗思路的指导下,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细胞培养方法也不断改进,使培养细胞的肿瘤杀伤活性也不断提高。
2010年,高岱清在天津举行的“2010细胞治疗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前沿研讨会”上,首次公布了细胞免疫综合抗肿瘤治疗思路,2011年和2012年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又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治疗理念。
经过7年多的不懈努力,他们接诊的各种肿瘤术后经免疫综合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90%左右,其中结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100%,胃癌和肺癌术后5年生存率均为88%。胃癌和结肠癌术后治疗效果在2012年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年会公布后,引起许多国际专家的关注,其中有位专家评论说,这是他目前见到的最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