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高三化学复习计划(精选3篇)

时间:

高三化学复习计划篇1

文章摘要:化学分为五大块,化学实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有机化学。专题确立后,组织本专题知识内容时,不能简单重复一轮内容,而是要突出主干知识的整合。比较重要的专题多下点功夫。元素化合物往往与元素周期律联系在一起。化学平衡与溶液中离子平衡是一大难点。有机化学相对独立。…

一轮复习一般在2月底结束,此时《考试大纲》一般已经出台,按《考试大纲》要求复习备考,开始高考二轮复习,进行二轮复习首先确立好专题,注意主干知识的重新梳理,我们将化学分为五大块:化学实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有机化学。时间从3月1日至4月30日。

一、实验部分

专题一:基本仪器,基本操作、实验安全预防和处理;时间:3月2日—3日。

专题二: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时间:3月4日—5日。

专题三:物质的性质与制备实验;时间:3月5日—7日。

专题四:实验设计与评价题型应对策略;时间:3月9日—10日。

二、基本概念部分

专题五: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化学用语表达式的书写;时间:3月11日—12日。

专题六:无机反应类型、反应热;时间:3月13日—14日。

三、基本理论部分

专题七:物质的量、守恒思想;时间:3月16日—18日。

专题八: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时间:3月19日—21日。

专题九:电解质溶液、胶体;时间:3月23日—24日。

专题十:电化学;时间:3月25日—28日。

专题十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时间:3月30日—31日。

四、元素及化合物

专题十二:元素化合物;时间:4月1日—4月4日。

专题十三:无机推断题型应对策略;时间:4月7日—4月15日。

五、有机部分

专题十四:有机物结构、组成、性质;时间:4月16日—4月20日。

专题十五:有机物的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应对策略;时间:4月21日—4月25日。

专题十六:有机推断、有机含成题型应对策略;时间:4月27日—4月30日。

专题确立后,组织本专题知识内容时,不能简单重复一轮内容,而是要突出主干知识的整合。在二轮复习中应注意要抓住每一专题中的最基本原理及方法论,还要抓住非常容易与日常生活中相结合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复习本专题内容时,会很自然地用其所掌握的基本原理去联系现实进行分析,为后面热点专题复习打下基础;同时强化训练,增强适应性。

高三化学复习计划篇2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内容源于课本教材,考试形式灵活,考试覆盖内容广泛,因此,一轮复习中,我们应当始终以课本为主,具体实施:

(1)回归教材:

引导学生提前自主学习,课前复习高一、高二学过的课本知识,教师带着学生从课本中把考试的重点、难点梳理出来,这个阶段重点进行“双基回顾”。

(2)拓展归纳:

演绎归纳重点知识,形成系统思路,运用课堂训练形式,联系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进行知识的“课堂拓展”。

(3)课后精练:

每节课后进行作业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对常考、常错知识点精讲精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4)统练测考:

每一章知识复习完以后,每班可以针对性进行统练测试,每一个阶段复习完以后,全年级组织大型考试。教师在选题上重视基础考察的同时,还要重视能力的考察。

主干知识、系统复习

我们在一轮复习把教材分为六章进行,全面覆盖了高考考试范围内的所有考点知识。第一、二、三章主要就元素化合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展开,第四章有机化学、第五章实验化学,第六章化学与生活专题,每一章的设计以及课程讲解,除了兼顾由浅入深外,还要考虑在高考中的分值比例,系统化复习的同时,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重视化学实验及探究

化学实验以及实验探究,一直是高考化学中得分率最低的。近几年高考实验题比较重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思想和原理的考察,试题形式灵活,具有创新性。在复习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1)课本实验复习:

课本实验中的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基础的实验知识梳理清楚。

(2)科学实验探究:

教师把科学实验材料,设计一些实验探究题,带着学生认真分析实际实验所产生的误差原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3)经典高考题目研究

从不同角度分析高考化学实验,带着学生学会读题,从题目中,培养读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关注社会科技、生活

今年北京高考考了屠呦呦老师获得诺贝尔奖,20xx年考了传统文化技术,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以及学习中除了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社会生活、科技知识。在一轮复习中注重社会科技、生活知识素材的累积。

紧跟高考趋势

研究近几年高考试题,细心揣摩高考命题者的思路,逐渐摸清高考命题的方向,紧跟高考趋势,时时关注社会新科技动态,教会学生正确把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有针对性的复习。

高三化学复习计划篇3

善待课本,狠抓“双基”,重视实验

课本是专家、学者们创造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已经相当成熟。我们在复习中应该勤翻课本、勤积累。切实做好课本基础知识的查缺补漏工作,形成坚实的知识体系。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学生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你定会大有所获。

讲究课内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笔记要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不记笔记、记多少算多少、只顾记,不思考;这些习惯都不好。复习课上,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习题讲评课上,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因为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如果利用不好,会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便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

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

⑴再阅读:上完课再次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⑵“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再做作业事半功倍。在做题时,要训练自己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每次做完题都要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要多下功夫,不仅要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这样不但能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完善,而且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策略,以此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⑶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好。

⑷多质疑:对重点和难点知识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拓展对知识的理解水平。

⑸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强化,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用好纠错笔记,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错题代表自己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因此,错题需要我们警醒,最好的方法是记下来。收集错题渠道很多:①上课回答问题错误;②作业错误;③测验中错误等。纠错笔记构建方式也多种多样:①批注法。②粘贴法。③错因归类法。④卡片法等。平时做起来好象费时费力,但整理的过程其实是你再认识、再疏理知识的过程。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和盲点。努力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

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高三复习要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含氧酸及其盐”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存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