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精选2篇)
建筑环境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篇1
第一章思考题
2.为什么炎热,潮湿,寒冷和干燥地区的建筑样式差别很大?
要点:气候,即建筑外环境,是造成区域建筑物形态不同的主要因素。炎热、寒冷、潮湿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是造就不同建筑样式的主要原因,炎热地区需要建筑能够抵御炎热的侵袭;寒冷地区需要抵御寒冷的侵袭;潮湿地区则需要注意防潮。再者炎热或者寒冷或者潮湿的气候造就了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的需求加上不同的自然条件因此建筑样式差别较大。地区之间巨大的气候差异是造成世界各地建筑形态差异的重要原因。
7。舒适、节能、经济和可持续建筑的采暖,制冷和采光设计的三个层次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基础建筑设计层次。通过建筑设计本身减少冬季的散热;减少夏季的得热;高效能地利用自然光。这一设计阶段的失误会使其后的建筑设备所需的容量成倍的增加,进而造成能量的大幅度的消耗。第二被动系统的设计。这一阶段的措施是采用被动的方法使用自然能量,如被动的加热、冷却、通风和采光。这一阶段的有效工作可以减少由于第一阶段的失误所造成的浪费。这前两个层次的工作是由建筑师完成的。第三机械系统的设计。第三个层次的工作是设计建筑物中的机械设备(如暖通空调设备,电气设备等等),它们使用不可再生的能源来处理前两个层次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二章思考题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座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
北方地区属于寒冷地区,建筑的主要功能要求冬季能抵御寒冷的侵袭,坐北朝南的建筑形式能在每天都最大限度的接受太阳辐射。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不需要抵御寒冷而是在夏季能够尽量减少太阳辐射进入室内,因此坐北朝南的建筑形式不适合南方地区。2。是空气温度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地面温度导致空气温度改变考察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1。辐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从总体上讲,空气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的。结论是大气分子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的增温十分微弱。从总体上讲,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对于地面投射来的长波辐射(波长3~120微米),吸收率为100%,所以结论是影响室外气温升降的辐射原因主要是地面长波辐射。
2.对流换热:地表与空气之间5。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对住区微气候是改善了还是恶化了?为什么?
地面的反射率高意味着吸收率降低,吸收率降低对于建筑周围的可能会改善局部的温度过热现象,但是高反射率会对周围热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第三章1,室内热湿环境包括哪些参数?外扰包括什么?内扰包括什么?答: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平均辐射温度外扰:室外气候参数,邻室的空气温湿度内扰: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热湿源2,相对于普通玻璃,Low-e玻璃有何特性,分析Low-e玻璃在建筑节能方面的优势?答:吸收率高的玻璃不利于保温与隔热:尽管辐射不会透过,但会将大量辐射吸收至玻璃自身,再通过对流与导热的形式散失。对长波红外来说,Low-e玻璃是低透过、低吸收、高反射性质的玻璃。
普通玻璃low-e
透过率低低
吸收率高低
反射率低高
3,在相同条件下为什么外遮阳比内遮阳更有利?答:外遮阳可阻挡大部分的热能进入室内。同时由于挑檐、遮阳蓬或者部分打开的外百叶、外卷帘等外遮阳设施并不会将吸收的辐射热又放到室内,所以在相同条件下为什么外遮阳比内遮阳更有利?
4,为什么夏季空调负荷中一般不考虑渗透负荷,而冬季采暖一般必须考虑渗透负荷?答:夏季:室内外温差小,风压是主要动力
若空调系统送风造成足够的室内正压,只有渗出的空气,基本没有影响室内热湿状况的渗入空气,可以不考虑空气渗透作用。
若室内没有正压送风,就需要考虑风压空气渗透的作用。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热压作用往往强于风压。
若冬季室内有采暖(无空调)且室内外温差大,热压形成烟囱效应,会强化空气渗透,冷空气从建筑底部开口进入,室内空气从建筑上部开口流出。热压作用强于风压,造成底层房间热负荷偏大。因此冬季冷风渗透往往不可忽略。若是冬季采用空调计算热负荷与冬季采暖计算热负荷在空气渗透方面则不同,一般正压房间不需考虑空气渗透。5,辐射板空调的负荷与送风空调的负荷有何不同?采用辐射板空调的负荷与送风空调的负荷相比,那个大?答:夏季:相比于送风空调,辐射板空调系统会导致外围护结构的表面温度降低,从而导致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增加。所以辐射板空调系统冷负荷高于送风空调冷负荷。冬季,辐射板空调系统热负荷高于送风空调热负荷。
6,为什么冬季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天却一定要采用动态算法计算空调负荷?答:这主要是由于稳态计算方法要求室内外温差的平均值远远大于室内外温差的波动值,但是夏季的室内外温差并不大,但是波动的幅度却很大。7,三,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常用哪两种评价方法?方法1:测量室内污染物浓度客观评价
问题:用什么作为代表性的污染物?(测什么?)低浓度下的测量受到仪器精度的限制
方法2:调查问卷主观评价问题:主观评价结果往往与客观评价结果矛盾:客观测量值远远低于控制标准,但主观感觉不好8,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是什么?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的浓度。9,一般情况下可以不考虑通过维护结构的湿传递,但在恒温恒湿室,低温环境室,冷库等特殊情况下必须考虑通过围护结构水蒸气的渗透。简述原因?在低温环境室或冷库里,水蒸气的分压力低,与常温下水蒸气分压力的压差增大,相应的水蒸气的渗透数量也增大,所以不能忽略湿传递的影响。10,为什么在寒冷地区冬季采暖的建筑,特别需要防止围护结构产生表面和内部水蒸气凝结?由于围护结构两侧的水蒸气分压力不同,当墙体内实际水蒸汽分压力高于饱和水蒸汽分压力时,就可能出现凝结或冻结,影响墙体保温能力和强度。
第四章2。“冷”与“热”是什么概念?单靠环境温度能否确定人体的热感觉?湿度在人体热舒适中起什么作用?答:冷热是人体皮肤对外界温度的反映。单靠环境温度不能确定人体热感觉。湿度是影响人体对流质交换系数,低温下会增加冷感,而高温下会增加热感。3。某办公室设计标准是干球温度26℃,相对湿度65%,风速0.25m/s。如果最低只能使温度达到27℃,相对湿度仍然为65%,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该空间能达到与设计标准同等的舒适度?答:降低风速。4。国外常用带内电热源(人体模型)作热舒适实验,的发热量由输入的活动强度决定,材料的导热系数与人体肌肤基本相同。实验时测量皮肤温度来确定人体的热舒适度。这种做法有什么局限?答:局限是:不能实现下列功能:(1)人体不仅包括发热量,还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的温度及各种状况,通过发热和散热来达到将人体的核心温度达到一个适合于生存的较窄的范围内。(2)人体在活动强度较大时,可以通过散发显热和潜热来达到热平衡。5.人体处于非热平衡时的过渡状态时是否适用热舒适方程?其热感觉描述是否适用PMV指标?PMV在描述偏离热舒适状况时有何局限?答:热舒适方程反映了人体在热平衡时六个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前提条件为:人体在热平衡
人体在稳态条件下(指的是环境参数)皮肤温度具有与热舒适相对应的水平人体具有最佳的排汗率在偏离热中性的条件下PMV的预测值与人体的真实感受偏差比较大。因为根据热舒适方程与PMV指标,人体的舒适程度由对热中性的偏移程度确定,与下列因素无关:与偏移的时间长短没有关系与人体原有的热状态无关与人体热状态的变化无关只适用于稳态热环境。PMV指标只代表了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的感觉,不能代表所有个人的感觉。6,冷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从室内除去的热量,热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向室内加入的热量,7: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得热等于冷负荷:得热中没有辐射成分;建筑系统没有蓄热能力;建筑系统有蓄热能力,但是已处于饱和状态
以上是建筑环境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建筑环境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篇2
课后习题答案
1。为什么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南朝北的原则,而南方(尤其是华南地区)住宅并不严格遵守此原则?答:我国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和暖和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是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较多光照,我国北方多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暖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北部地区坐北朝南能够达到充分利用阳光日照采暖,能够减少建筑的采暖负荷,减少建筑采暖能耗,所以,我国北方住宅严格遵守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南方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晒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暖,所以南方住宅可以不遵守原则。
2。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改变?答:互相影响的,主要是地面温度的改变对空气温度变化起主要作用,空气温度的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地面温度改变,因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在吸收和放射辐射时是有选择的,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只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地面与空气的热量交换是气温上升的直接原因。
3。为什么晴朗天气的凌晨书页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答:晴朗天空的凌晨,温度较低,云层较薄,尘埃,微小水珠,气体分子较大,太阳辐射较小,树叶主要向天空辐射长波辐射,树叶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树叶表面容易结露或结霜。
5。采用低反射率的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有不好的影响。如果住宅小区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是否能够改善住区微气候?为什么?答:其效果不是很好,由于城市建筑的密集,植被少采用高反射率的地面铺装,虽然减少了地面对辐射的吸收,但其反射出去的辐射仍会被建筑群所吸收,另外,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其可能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开高,从而不利于住区微气候的改善。
6。水体和植被对热岛现象起什么作用?机理是多少?答:①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的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室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热岛现象”。而水体和植被具有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的作用,如净化空气、减少噪声,对城市“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②机理:水体的比热大,温度较高时,气体潜热带走辐射热量,有效地降低温度,植被蒸腾作用较强,能有效带走部分热量,此外,植被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放出O2,杀菌并能吸收粉尘,有效地抑制了温室效应进而降低温度,也就有效地抑制了热岛效应。
1。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是单独由气象参数决定的么?
答: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不是由气象单独决定的,所谓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空气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它不仅考虑了来自太阳对周围结构短波辐射,而且反映了周围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
2。什么情况下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波辐射可以忽略?答:与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很小时,他们之间的长波辐射可忽略3。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射中是否只有可见光,没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答:不是,虽然红外线和紫外线有很大一部分被玻璃窗反射回去了,可是,还是会有一部分红外线或紫外线透过玻璃窗4。透过玻璃的太阳辐射是否等于建筑物的瞬时冷负荷?
答:冷负荷是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某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渗透空气的得热直接进入室内成为瞬时冷负荷。对流部分的也会直接传递给室内空气成为冷负荷。而辐射部分进入到室内后,并不直接进入到空气中,而会通过对流换热方式逐步释放到空气中,形成冷负荷。
5.室内照明和设备散热是否直接转变的瞬时冷负荷?
答:不是,因为这些散热部分要与室内各表面产生热交换,从而产生衰减和延迟。
6。为什么冬季往往可以采用稳态算法计算采暖负荷而夏天却一定要采用动态算法计算空调负荷?
答:如果室内外温差的平均值远远大于室内外温差的波动值时。采用平均温差的稳态计算带来的误差比较小,在工程设计中最是可以接受的,冬季室内外温差大,但室外空气温度与室内气温却基本恒定,可以采用稳态计算法莱计算,但计算夏天冷负荷不能采用日平均温差的稳态算法,否则可能导致完全错误的结果,这是因为尽管夏季日间瞬时室外温度可能要比室内气温高许多,但夜间却有可能低于室内气温,室内外平均温差不大,波动幅度却相对较大,这就会导致较大偏差,故计算夏季空调负荷不能用稳态计算法
1。人的代谢率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人的发热量和出汗率是否随环境空气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答:人体的代谢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肌肉活动强度,环境、温度、性别、年龄、神经紧张程度、进食后时间的长短。当活动强度一定时,人体发热量中显热和潜热的比例是随着空气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环境空气温度越高:热体的显热散热就越小,潜热散热量就越多,所以人体的发热量不随空间的温度改变而改变,但出汗率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冷”“热”是什么概念?单靠环境温度能否确定人体的热感觉?温度在人体热舒适中起什么作用?答:“冷”“热”是人对于位于自己皮肤表面下的神经末梢的温度的感觉。人对“冷”
“热”的主观描述为热感觉,当人体皮肤层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冷热刺激时就会产生冲动,发出脉冲信号,形成“冷”“热”的感觉
单靠环境温度不能确定人体的热感觉,因为热感觉并不仅仅是由于冷热刺激的存在所造成的,而与刺激的延续时间以及人体原有的热状态都有关。皮肤温度和人体的核心温度对热感觉也有影响
空气温度能改变皮肤的温润度,即增加皮肤的“黏着性”。在皮肤没有完全湿润的情况下,空气湿度的增加就不会减少人体的实际散热量而造成热不平衡,人体的核心温度不会上升,所以在代谢率一定的情况下排汗量不会增加,但由于人体单位表面积的蒸发换热量下降会导致蒸发换热面积增大,从而增加皮肤湿润度,导致热不舒适感
3。某办公室设计标准是干球温度26℃,相对温度65%,风速0.25m/s,如果最低只能使温度达到27℃,相对温度仍然为65%,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该空间能达到与设计标准同等的舒适度?
答:可通过适当提高风速,加快室内空气的流动,从而使空间达到与设计标准同等地舒适度
5。人体处于非热平衡时的过度状态时是否适用热舒适方程?其热感觉描叙是否使用PMV指标?PMV在描叙偏离热舒适状态时有何局限?
答:(1)热舒适指的是人体处于不冷不热的中性状态,即认为中性的热感觉就是热舒适。(2)热舒适方程的前提条件是:①人体必须处于热平衡状态②皮肤平均温度应具有与舒适相适应的水平③为了舒适人体应具有最适当的排汗率。(3)根据PMV取决于人体热负荷TL,而人体热负荷TL又相当于人体热平衡方程中蓄热率S这一事实,可以看到PMV方程是适用于稳态环境中的人体热舒适评价,而不适用于动态热环境(过渡热环境)的热舒适评价的。(4)PMV计算式假定人体保持舒适条件下的人体的平均皮肤温度tsk和出汗造成的潜热散热Brsw。因此,当人体较多偏离热舒适的情况下,PMV的预测值也是有较大的偏差6、热感觉与热舒适两者有联系,但并不相同。热感觉是人生理上的感觉,热舒适是与人心理和生理上的感觉。热感觉与热舒适有分离的现象存在,所以必须有着两种投票,不能相互替代的。
7.HSI、WCI与PMV、PPD在应用上有什么区别?答:热应力指数HIS的目的在于把环境变量综合成一个单一的指数,用于定量表示热环境对人体的作用应力。风冷却指数WCI是把空气流速和空气温度两个因素合成一个单一的指数。是表示在皮肤温度为33度时的皮肤的冷却速率,用来评价人体的热损失。HSI和WCI是在具有热失调环境下作为生理的应变指标,来对这种环境进行评价。而PMV、PPD是适合用于稳态的热环境中的评价指标,是在热湿环境中用来预测热感觉或主观热舒适度。
8.动态热环境与稳态热环境对人的热感觉影响有何差别,原理是什么?答:动态热环境中皮肤温度与热感觉存在分离现象。热感觉会出现滞后或超越现象。人体在温度出现阶跃变化时,皮肤温度和热感觉的变化有一个过渡过程,皮肤温度的变化由于热惯性的存在而滞后。热感觉的变化能马上发生。即皮肤温度的变化率产生了一种附加热感觉,而这种感觉能掩盖皮肤温度本身引起的不舒适感
1.请说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答:空气品质反映了人们的满足程度。现阶段主要用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和可接受的感知室内空气品质。前者定义为:空调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的浓度。后者定义为: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体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它是得到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方法和途径:污染物源头的治理;①消除室内污染源②减少室内污染源的散发强度③污染源附近局部排风。通新风稀释和合理组织气流:①以室内CO2允许浓度为标准的必要换气次数量②以氧气为标准的必要换气量③以消除臭气为标准的必要换气量。净化空气:①过滤器过滤②吸附净化法③紫外灯杀菌④臭氧净化法
8。请说明家里铺设的地毯对室内空气品质如何影响,地毯的使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纯羊毛地毯的细毛绒是一种致敏源,化纤地毯可释放甲醛、丙烯青和丙烯等VOC,另外地毯的吸附能力很强,能吸附很多有害气体和病原微生物。纯毛地毯还是尘螨虫的理想滋生和隐蔽的场所。地毯使用应注意:保持干燥,除湿,还要经常清洗
10。请说明用纳米光催化处理室内有机挥发物的优点和缺点,在什么情况下应采用通新风方式,在什么情况下应用纳米光催化空气净化方式?
答:优点:①把有害的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的无机物②纳米光催化剂具备了更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催化活性大大提高③纳米粒子比表面积大,使粒子具有更强的吸附有机物能力。缺点:①会产生一些有害的中间产物②材料的使用寿命较短③适用范围不够广阔当室内空气质量不好时,如室内CO2浓度高,O2浓度低或室内有臭氧时,同时室外空气质量比室内空气质量好时,采用通新风方式来改变室内空气质量,当室内空气中有较多有害有机物时,应采用纳米光催化的方式
8.在活塞风作用下,假设通风断面上的污染物浓度一样,试分析下列三种情况下的排空时间
(1)污染源位于入口(2)污染源位于正中部(3)污染源位于出口处答:排空时间反映了一定气流组织形式排除室内污染物的相对能力,排空的时间和污染源的位置有关,而和污染源的散发强度无关,污源越靠近排风口,排空时间越小,本题所说的是活塞风作用下,3个不同位置污染源所需排空的时间,由上可知t1>t2>t39.试分析上述三种情况下污染物在空间均混合,排空时间又是?换气效率是?排污效率是?答:房间内某点的污染物年龄是该点排出污染物有效程度的指标,某点的污染物年龄越短,说明污染物越容易来到该点,则该点的空气品质比较差,反之,污染物年龄越大,说明污染物越难达到该点,该点的空气品质较好,①污染源位于入口时,随着离入口距离增加的各点,污染年龄也增大,②污染源位于中间时,在污染源前污染龄为无穷大,不受污染,空气品质好,在污染源后面,随距离增大,污染年龄增大,空气龄增大③位于出口处,则污染物年龄无穷大,空气年龄小,空气品质好。
4。多孔吸声材料具有怎样的吸声特性?随着材料密度、厚度的增加其吸声特性有何变化?试以超细玻璃棉为例予以说明
答:多孔材料具有大量内外连通的微小空隙和孔洞,可使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被损耗,吸收多,反射少,吸声性能好多孔材料一般对中高频声波具有良好的吸声,以超细玻璃棉为例,随着其厚度增加,中低频吸声系数显著增加,高频变化不大。厚度不变,增加密度,也可以提高中低频吸声7。等响曲线与NR、NC曲线有什么异同?答:以连续纯音做实验,取1000HZ的某个声压级作为参考标准,则听起来和它同样响的其他频率纯音的各自声压级就构成一条等响曲线,依次改变参考用的1000HZ纯音的声压级就可以得到一组等响曲线。等响曲线是对某一频率的某个声压级的纯音的响度级的评价。NR曲线是作为噪声允许标准的评价指标,确定了某条曲线作为限值曲线,就要求现场实测噪声的各个倍频带户压级值不得超过由该曲线所规定的声压级值。NC曲线也是作为噪声允许标准的评价指标,对低频的要求比NR曲线苛刻
10。扩张式消声器为什么有消声作用?
答:原理:抗性消声器不使用吸声材料,主要是利用阻抗的不连续性来产生传输损失,利用声音的共振、反射、叠加、干涉等原理达到消声目的,而扩张式消声器借助于管道截面的突然扩张和收缩,声波在传递过程中产生反射、叠加、干涉。从而达到消声
1。人工照明和天然采光在舒适性和建筑能耗方面有何差异?
答:人工照明需要消耗大量常规能源间接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长期在人工照明中会引起视觉疲劳,也会使心里产生不舒适感,天然采光是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将适当的昼光引进室内照明,可有效降低建筑照明能耗,太阳的全光谱辐射是人们在心里和生理上长期感到舒适满意的关键因数
2。光通量与发光强度、亮度与照度的关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光通量是光源的辐射通量中可被人眼感觉的可见光能量按照国际约定的人眼视觉特性评估的照度是受照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符号为E。发光强度是光源在这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元内发射的光通量,符号为I。亮度是发光体在某一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发光强度,以符号La表示发光强度与照度的关系:如果点光源,发光强度为I,光源与被照面的距离为T,被照面的法线与光线的夹角为α,则被照面的照度为E=I*cosα/r2亮度与照度的关系:如果面光源的亮度为L,面积为A与被照面形成的立体角为W,光源与被照面的距离为γ被照面的法线的夹角为α,光源的光线与光线夹角为θ,则被照面的照度E为:E=LWcosα=L*(A*cosα*cosθ)/r
23.在照明设计中要达到节能的目的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在照明设计中,照明方式的选择对光质量,照明经济性和建筑艺术风格都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照明方式应符合建筑的使用要求又和建筑结构形式相协调,利用天然采光以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要有足够大、多的采光力,避免眩光以及保证照度均匀度
4。答:在天然采光设计中主要考虑的是天空扩散光。因为直射光强度极高,而且逐时有很大变化。为防止眩光或避免房间过热,工作房间常需要遮蔽直射光,所以在采光计算中一般不考虑直射光的作用。直射光是日光通过大气层入射到地面,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会在被照射物体背后形成明显的阴影,随着太阳高度角增大而增大。扩散光是日光在通过大气层时遇到大气中的尘埃和水蒸气产生多次反射,形成天空散射光,没有一定的方向光能小于直射光
1。自然通风的驱动力是什么?有何特点?一般应用于那些场合?
答:自然通风主要是依靠室内外风压或者热压的不同来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不消耗动力或者机械通风相比消耗很少的动力。因此其首要的优点是节能,并且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其次是可以用充足的新鲜空气保证室内的空气品质。一般说来,在室外气象条件和噪声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自然通风可以应用一下建筑中:地层建筑、中小尺寸的办公室、学校、住宅、仓库、轻工业厂房以及简易养殖厂等
2。稳态通风情况下,在空间均布的单位体积源作用时,室内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规律与房间空气龄的分布规律一样么?
答:不一样。空气龄是指空气进入房间的时间,在房间内的污染源的分布均匀且送风味全新风时,某点的空气越小,说明该点的空气越新鲜。空气品质就越好,它还反映了房间排除污染物的能力,平均空气龄小的房间,去除污染物的能力强,对于理想活塞流的通风条件,房间的换气效率最高,房间的平均空气龄最小。房间某点污染物年龄是指污染物从产生到需要离开房间的时间。点的污染物年龄越短,说明污染物越容易来到该点,则该点的空气品质比较差,反之,污染物年龄越大,说明污染物越难到达该点,该点的空气品质较好,所以室内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规律与房间空气龄的分布规律不一样气流组织:狭义指的是上(下、侧、中)送上(下、侧、中)回或置换送风、个性化送风等具体的送回风形式,也叫气流组织形式。广义指一定的送风口形式和送风参数所带来是室内气流分布。空气龄是指空气进入房间的时间。ΔPb+(ΔPa)=ΔPb+丨ΔPa丨=gh(ρw-ρn)式中表明,进风窗孔和排风窗口两侧压差的绝对值之和与两窗孔的高度差h和室内外的空气密度差Δρ=(ρw-ρn)有关,我们把gh(ρw-ρn)称为热压。把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内同标高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称为该点的余压。由于建筑物的阻拦,建筑物四周室外气流的压力分布将发生变化,迎风面气流受阻,动压降低,静压增高,侧面和背风风面由于产生局部涡流静压降低,和远处未受到干扰的气流相比,这种静压的升高或降低统称为风压
1。风道弯头为什么有消声作用?
为了减少阻力,在风道弯头里加了导流叶片,弯头的消声能力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答:因为噪声沿管道传播过程中遇到风道弯头,噪声在这个突变处发生反射、干涉等现象,空腔孔颈空气栓,由于共振而激烈运动,消耗能量,腔内空气起弹簧
作用,以达到消声作用。流体流经风道弯头时,流体的流速和流向均会发生变化,由于流体流向发生改变,流体必定与风道壁面发生碰撞消耗能量,因此流体经过风道弯头后流速会减少,气流噪声减少,故风道弯头油消声作用。风道产生漩涡,有噪声,加导流片,增加空气摩擦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