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传统装饰艺术(6篇)

时间:

传统装饰艺术篇1

关键词:传统建筑;木雕;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架为结构体系,根据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在这些木构件上进行美的加工,即产生了传统建筑术雕装饰艺术。

由于木结构本身存在着不足,其建筑功能方面的缺陷在当代建筑中已被钢材、水泥等建筑所替代。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改造,无数历史名城及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建筑遭受拆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传统建筑的许多木雕装饰物件和古色古香的木雕门窗正在被现代人以收藏的方式大量保存,以至新生出古旧建筑木雕专业市场并逐渐形成一项新的产业。对此关心的人们也期望着传统木雕艺术的回归。在现代装修需求中,许多现代建筑正在开发、利用传统木雕装饰艺术。这些,都促使着我们对建筑木雕装饰艺术作系统的研究。

1传统建筑小木作木雕

1.1外檐木雕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传统建筑木雕的起源很久,安阳殷墟出土的雕花木板说明中国2000年前就有了木雕艺术。秦汉时期木雕装饰艺术的运用就很酱遍,唐宋时期的建筑木雕呈现出朴素大方的风格,激发简朴。到了明清时期,木雕装饰达到了巧夺天工的境界。

1.1.1隔扇,槛窗

在玻璃出现以前,传统木门窗是裱糊纸张或绫绢的,需要以棂条作骨架。唐宋时期的制作是垂直与水平条相交的格式,有棋盘格、书条川灯格等。宫式隔门的棂子式样最早出现在元代,一直沿用至明清。当玻璃出现后,窗棂变得更为繁琐,中心部分留出来安装玻璃,四周作裱糊,出现了八角景嵌、花结嵌、葵式嵌、冰纹嵌等多种格式,疏密有致,造型精美。到晚清发展为更为繁杂的纹样,诸如:海棠菱角式、回纹万字式、如意菱花式等等。

隔扇的抹头和裙板木雕依据不同的建筑规格,其内容和纹样也不同。宫廷装饰团龙纹、下抹头板芯饰翔龙纹、庙宇装饰卷草纹,居民以福、禄、寿、喜、万字回纹装饰。

1.1.2支摘窗,帘架,夹木窗

支摘窗在殿堂、庭院、民宅均有安装,木雕装饰纹样繁多。常见的有福、禄、寿。还有步步锦、盘肠纱、夹杆条玻璃等。

帘架用在明间隔扇的外面,以横批、眉子、腿子、风门组成,上下两端用莲花楹斗及荷叶墩安装。

夹门窗多用于居民,门在中间,两边砌墙,墙上安窗扇,都有木雕装饰。

1.1.3雕花栏杆

栏杆也是传统建筑的重要木构件,在楼层平台、回马廊、亭榭临边之际都有栏杆。除了安全防护功能外,栏杆还发挥着装饰功能,装饰纹样有龟纹云心、锦纹风轮、万字花心、荷叶卷草、富贵宝瓶、如意纹等。

短栏又称尺栏,装饰纹样有双环式、单环式、六方四联式、八块柴式,大多为几何纹样组合。

长栏含3~4个小单元图案,有灯景式、藤茎式、二仙传桃式、葵式、宫式等。

1.2内檐小木作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内檐木雕装饰包括木隔断、罩、橱、博古架等,木雕装饰玲珑剔透,极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

1.2.1碧纱橱,隔断墙

这些木构架的制作经过历史积累形成一整套做法,它们均有可以移动的特点,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调整空间布置,或者全部拆除。

碧纱橱的组成构件是隔扇,有6抹、5抹、4抹、2抹(落地明造)。扇心木雕有宫式、菱花心与棂条花心等种类,还有步步锦、龟背纹、冰裂纹等。

罩的种类很多,有落地罩、几腿罩、栏杆罩、炕罩等。落地罩的中心可以做成不同造型的门,如:园光罩正中心开正园门洞,旁处做冰裂纹。八角罩的门洞为八等边形,做万子回纹,其风格庄重大方,观赏性强。故宫西六宫体元殿内的硬木雕花落地罩,工艺精益求精,极其华贵,全部纹样为卷草纹与小动物纹,体现了木雕艺术的极高成就。

1.2.2板壁、太师壁、博古架

板壁是分隔室内空间的木板墙,大多置于进深的门问。为防止大面积木板变形还有的把木棂分成若干块,做成裙板绦环形式,施以绘画与雕刻。

太师壁多见于南方园林与公共建筑,是明堂后檐柱间的壁面装饰,形成视觉中心。

博古架既是装饰物件,又是陈设性家具。它的格架分割优美,比例多变,可称得上是文化品位高的陈设性装饰构件。

1.2.3天花、藻井

室内天花堪称装饰中的精华,明清时分为井口天花和海墁天花。

井口天花是高等级装修,由支条、天花板、帽梁组成,绘以团龙、翔龙、团鹤及花卉纹样。更高档次的天花板不做绘画而做木雕,如:故宫乐寿堂。

海墁天花俗称平天花,是用得最广泛的天花装饰手法。

1.3其他木雕装饰结构与艺术特色

传统建筑的其他部位,如:月梁、梁坊、柁墩、瓜柱与角背都不同程度地有木雕装饰。装饰纹样有荷叶、卷草、动植物等。功能不同的木构件,经过美化都具有装饰作用。

雀替的两面均有术雕,重要的建筑用龙纹,次要的建筑用卷革纹。牛腿表面积较大,供雕刻的地方很多,动物、植物、器物甚至人物都可以刻到牛腿上,装饰手法有浮雕、深雕、透雕等等,有的牛腿甚至是镂空的术雕工艺品。

2木雕装饰内容与寓意

传统建筑装饰以三雕(术雕、砖雕、石雕)著称,而木雕艺术无论数量及质量都居首位。木雕经宋、元、明、清由简到繁的发展,至民国时逐步衰弱。

建筑构件上木雕的内容反映了人们的精神追求,是审美功能的体现,是传统文化价值的物化形式,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类别:

2.1审美

中华文明是5000年没有间断的文明,深深地渗透在民族意识和趣味爱好之中,并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文化形态源自儒家的忠孝仁义,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神秘天国,成为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传统建筑木雕是人们在满足建筑的实用功能之后,追求精神满足的具体表现,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表现了崇尚永恒之美的审美观念。

2.2教化

传统建筑术雕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教化作用是明显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小说戏曲皆被赋予文化内涵,艺术纳入儒文化系统中,表现手法含蓄而不直白。如:二十四孝、和合二仙、连中三元、八仙过海、福禄寿喜分别表示孝道、仁和、进仕、吉祥之意。唐代张彦远曾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

2.3析福

传统建筑木雕中祈福内容占很大比例。如:求财、求子、求平安、求功名等,特点是含蓄委婉,常采取象征、谐音等手法。

2.3.1象征

龙、风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凤图案常见于规格较高的建筑。狮象征威严,麒麟象征吉祥,并蒂莲象征夫妻恩爱,梅兰竹菊象征气节,牡丹象征富贵,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象征品格坚贞。此外还有“榴开百子”、“松鹤延年”等等。

2.3.2谐音

鱼与“余”,荷与“和”,瓶与“平”,蝙与“福”,鹿与“禄”谐音,可以通过木雕来表达寓意。喜鹊与梅花组成“喜上眉梢”,枣与桂圆组成“早生贵子”,芙蓉谐音“富荣”,与牡丹组合为“荣华富贵”,蝙蝠与“福”、“富”谐音,其图案最为常见,寓意为“福从天降”,与鹿组合为“福禄双全”。

2.4风情

传统建筑木雕中有大量以反映乡土生活为题材的装饰雕刻,有渔樵耕牧、山水风光、琴棋书画、城廓田野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对乡土生活的赞美。还有通过民间传说、戏曲情节,寓意勤劳善良、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

2.5图案的模式化

木雕装饰常用的图案,随着年代的积淀、建筑形式和审美情趣的定型逐渐被概括提炼而模式化。如:竖琴、棋盘、画卷形成统一的格式图案,八仙的形象被简化为葫芦、花篮、宝剑等8件器物。

3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在现代空间中的应用

传统建筑木雕装饰艺术是民族文化的奇葩,其实用性和装饰性深得民众的喜爱,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传承和应用,是我们要探索的课题。

3.1木雕艺术进入现代居室

雕花板、格扇雕饰等艺术作品与现代居室空间融为一体。楼梯栏杆、壁挂、木隔断、窗帘盒、博古架都可以做术雕装饰。传统木雕装饰艺术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个性选择空间,可以体现民族文化品味。在现代居室里装饰传统木雕艺术,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限风韵。

3.2木雕艺术进入公共场所

现在已有很多的宾馆饭店、车站礼堂等大型公共场所大量采用传统木雕艺术作为装饰,如:屏风、雕花板、门饰、回廊、画框等等,其装饰效果魅力十足。

在现在的公共场所,从天花板到空间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用木雕艺术来作装饰,能够产生传统艺术和现代装饰的和谐之美。

3.3木雕艺术进入新空间

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木雕艺术还会进入新的空间。人们呼唤着传统艺术的回归,期盼着木雕艺术在生活中更广泛地利用。这不仅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可割舍,更是经济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必然需求。传统艺术与现代装饰材料相结合,一定能创造出新的装饰天地。比如:不锈钢、荧光材料、塑胶材料等等,必将把传统木雕装饰艺术带向新的领域和空间。

传统装饰艺术篇2

【关键词】藏族;传统装饰图案;形成;形态与构成;色彩

中图分类号:J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97-01

藏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拥有独特而优秀的民族文化,其语言文字、服装饰品、宗教、礼仪、建筑、音乐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尤其是藏族独特的造型艺术,纯真质朴,蕴含着藏族文化特质,是藏族人民集体智慧与独特审美的集中体现,藏族独有的传统装饰图案,既是民族艺术也是宗教艺术的缩影,更是古代藏族文化与中原艺术、外来文化的融合产物,是藏族人民日积月累流传下来的艺术结晶。

一、藏族传统装饰图案的形成

藏族传统装饰图案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自治区昌都市卡若遗址出土的陶器烧制水平并不高,但纹饰图案丰富,多为内涵深刻的抽象几何形纹饰,如表示水流漩涡的涡纹;表现起伏山脉的三角折线纹;表示植物的叶脉纹;表示贝壳特征的贝纹等。在日土遗址发现的岩画内容丰富,有人物、动物、武器、自然景物等,已经出现彩绘,生动刻画出古代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场面,其造型纯真,构思独特,反映了藏族先民早期的艺术审美。

自松赞干布建立土蕃王朝后,一方面和中原地区交流逐步加强,藏族装饰图案汲取了中原艺术的许多元素,如唐代的宝相花、卷草纹等装饰纹样,汉民族特有的龙、凤、牡丹、寿字等元素也渐渐融入其中。另一方面,印度、尼泊尔地区的佛教艺术也伴随着佛教的传播随之而来,与藏族的装饰图案日渐融合。由于地域的特殊性,藏族艺术还和周边其他少数民族艺术发生碰撞与借鉴,装饰图案渐渐形成了具有藏族特色的“泽吉日莫”(图案艺术)。

二、藏族传统装饰图案的主要形态与构成

藏族传统装饰图案形式多样,表达内涵丰富,可以分为四大类别,即无机几何形态、象形模拟形态、宗教寓意形态、文字艺术形态(见表1)。

这些图案形态在藏族传统装饰图案中,通过不同的组织方式有机结合,构成既写意又写实,既具象又抽象的独特美感,体现着藏族人民的传统精神。在构成方式上体现出强烈的程式化色彩。如表1中提到的曼陀罗纹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程式化图案,常见的曼陀罗纹有胎藏曼陀罗和金刚曼陀罗(别尊曼陀罗),图案从外到内可分为五部分,即凡界、六意念与护法墙、外院、城墙城门与护法、内院与主尊,整体图案造型是一种佛国的理想境界。

藏族传统装饰图案在构成上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即根据图案的载体形状来灵活调整形态要素的组织方式,使图案首先适宜于载体形状;图案内部的构成要素均按照相应的位置关系合理安排,并保持程式化构成要素的完整性。

三、藏族装饰图案的色彩意味

中国画论中对画面设色的基本要求是“随类赋彩”,但是,藏族传统装饰图案的设色却不谙此道,而是运用主观的表现性色彩来构建图案,强调色彩的象征意味,色彩搭配具有视觉冲击力,多用三原色与黑白二色,在利用三原色建构图案时常辅以褐色、墨绿等低纯度色作为底色,以实现图案图底关系的协调,突出主体图案,并保持图案的色彩和谐效果。

三间色与复色很少出现在藏族装饰图案中,这应该和藏族人民耿直爽朗、热情强悍的民族特征有关,还有对于佛教的虔诚与岚,都需要鲜艳明快的色彩结构才能得以表现。

四、结语

丰富多彩的藏族传统装饰图案是藏族历史、宗教、艺术、民俗等综合表现,表达着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无比虔诚的。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按照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而创作,体现了他们特有的想象力和审美观。

参考文献:

[1]土旦才让.藏族传统装饰图案的文化构建解读――对汉文化的吸收与借鉴[J].青海民族研究,2011(07).

[2]李欣华.藏民族装饰图案艺术[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

传统装饰艺术篇3

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文化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的灵魂,随着民族的生存发展得以延续。文化思想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环境,还作用于文化自身对文化的发展方向产生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贯穿了整个中国的发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它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文化从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化中脱颖而出,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延续力,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延绵不绝,不断发展至今,它记录的不仅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成长和历史的演变,它所具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已经进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与道家、佛教的传统哲学思想融合,给后世子孙留下了诸多非物质和物质财富,包括园文学建筑、工艺美术、民俗民风以及汉字、传统基础纹样、叙事性纹样、传统色彩等传统装饰元素。

传统文化元素

1.汉字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任未定型。古文字阶段的汉字更具有形象性,战国的文字比如“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而秦国的文字是当时汉字发展的主流。在五千多年的演变中,汉字的形状不断变化,形体和意境相结合,随着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发展最终发展成为至今符号化、图像化的方块字。2.传统色彩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由“五行”对应而来,尊崇五方正色:白、青、黑、赤、黄,各元素相生相克,应用于传统宗教壁画、民间年画、传统服饰、京剧脸谱等领域。例如在民间屋顶所用的瓦是黑色,黑即是水,水克火,能防火灾;紫禁城是红色的城墙,而其上的琉璃瓦和多数殿宇的金顶为黄色,体现了红黄即火土相生的原理。我们的祖先把关于哲理、自然等观念融入到色彩中,从而形成了别具风格,极具特色的中国色彩文化。3.纹样纹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传统基础纹样和叙事性纹样。传统基础纹样伴随着外部世界和自身共同发展,不仅仅是审美的需要,同样也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体现了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和物质创造,新纹样和旧纹样互相传承。叙事性的纹样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宗教经典和文化生活等,使人们直观的了解历史的真实场景,通过在装饰艺术中的表现,直白的传达了人们当时的生活心理。

传统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极为丰富,从墙面、梁柱、家具、天花到陈设物品都达到无物不饰、无饰不巧的程度。例如高贵的龙凤纹、婉约的花鸟纹等纹样;叙事性的浮雕、壁画等叙事性纹样;故宫的红城墙和黄琉璃瓦;以及用汉字来进行的墙面装饰。中国的传统文化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使命,同时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称:中式风格。例如花格的窗棂、红木家具上传统元素的雕刻,具有古代浓郁气息的吊灯等等。除此之外,在色彩的搭配上一般选用重色调的传统文化元素搭配家具,在此基础上,金、赤两种暖色系色彩就起到了良好的衬托作用,更好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元素的特色。在室内空间的层次上,常用古朴的屏风或者雕花隔椴来达到分割室内空间的效果,混合色彩元素的选择,一般选取重色带暖的颜色,搭配简单的雕琢装饰来达到一个精致、高贵、大气的视觉体验。中式风格同样对宗教元素也有很多讲究,设计师针对用户需求注重阴阳平衡,利用五行元素组合设计独特的室内居住环境。另一方面,屏风、布艺、瓷器、古玩字画等室内陈设物品都体现出了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室内装饰上讲究对称、端正、变化和层次、高雅朴素,它不仅仅是一门装饰艺术,更多的是在人们修身养性上起到的作用。在每个家庭室内都可以看出,这种装饰艺术大多都是以现在科技为依托,传统文化作为内涵,这种发展趋势反映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以及继承发展,在加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后,室内装饰艺术的发展也同时被推动。

总结

传统装饰艺术篇4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室内装饰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使人类原有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人们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错误定位和认识,以及当前工艺美术产业的不景气,使得人们对工艺美术的认识就是低知识、低技术,手工艺的小作坊,从业者是知识水平低的人。这样的认识的高学历者和艺术专业的学生,无人愿在就业时选择工艺美术。虽然部分学校开设了工艺美术专业,但毕业生也都转向了其他专业就业,使大师后继无人,没有徒弟可带。工艺美术门类正面临着日渐稀少、后继无人的局面,使许多本身就具有局限性的传统工艺美术面临危机与挑战。毕业论文,传统工艺美术。在此情况下传统工艺美术如不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将会慢慢淘汰,淡出历史舞台。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后,虽然失去了原来的主流地位,但它仍然继承了以往的优秀传统,保持着中国工艺造物的一贯美学特征,已经形成一定的象征模式并融入社会之中。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艺术构造、丰富的表现形式、鲜明的民族特色都反映了生活的直接性以及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对现代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的空间中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在我们生活中工艺美术无处不在,有工艺美术作品的地方往往会吸引更多的目光,它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人们感受生活、释放情绪的媒介,这也是传统工艺美术的魅力所在。在众多的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中到处都能看到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

社会的发展变迁导致人们在吃、穿、住、行、用等各个方面较以往都有了更大的不同,尤其是现在的青年一代,追求精神自由、张扬个性美感是工艺美术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家庭住房、物用品质、室内陈设等社会空间都是艺术家设计创新的空间,也使得传统工艺美术有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二、室内装饰设计的发展概况

室内装饰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生活需要,合理、完美地组织和塑造具有美感而又舒适、方便的室内环境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是环境艺术的一个门类,现代的室内装饰强调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潮流,一是从使用功能上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如科学地通风、采光、色彩选择等等,以提高室内空间的舒适性和实用性;另一种是创造个性化的室内环境,强调个人的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情调。室内装饰设计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并与建筑设计、装饰艺术、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改善空间,对室内空间进行美化和修饰,通过选择与设计,创造一种理想的室内气氛,使人赏心悦目,怡情逸性。

我国现代室内装饰设计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室内装饰设计发展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开始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公共场所、办公区域以及居住空间环境装饰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室内装饰设计的迅速发展。不管是公共场所还是家庭居室,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已经深入人心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当时装饰设计及创作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观念和较为完善的体系,室内装饰设计局面比较混乱。有些一味照搬外国设计成果追求所谓的西洋风格”,有些到处堆砌传统装饰样式强调所谓的民族特色”,甚至于把不同风格、特点的设计元素混杂于一室已达到中外合璧”的效果,粗制滥造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装饰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为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和运用价值。创造传统工艺美术品的目的就是美化人们的生活,很多制作精良的工艺品在古代就已经作为室内装饰物供人们赏玩,从审美特质上看,传统工艺美术品与绘画、雕塑等其他造型艺术相比,装饰性更强,更适合运用于室内装饰。

工艺美术的对象主要是手工艺品,而艺术设计是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一个是传达了传统的道器思想,一个是体现现代人的设计理念。以往的工艺美术史论多是讲技术和现象,多是研究图案、装饰的问题,或者亦偏重于材料的工艺阐释。与工艺美术相对应的是道器,器指物质载体、道指精神内容,是相对于工艺美术领域的范畴而言的。而艺术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为事物。人为事物主要是指包含了人的设计思想和创造性理念的人化自然事物。工艺美术的形、道、器”相对应的就是艺术设计的造型、设计、产品”;传统的制器和器用”就是当今的产品和用品”。道器是传统的器物观念,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而人为事物是当代的对设计的一种认识,二者互不排斥。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结合,也是为自身的发展谋求出路。传统工艺美术以手工制作为主要生产形式,其蕴含的劳动价值量非一般工业品所能比拟。毕业论文,传统工艺美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实用功能几乎完全被工业品所代替,从实用品转身变成仅仅充当审美对象的艺术品,褪变成为一种小众文化”,其发展空间受到强烈挤压。可以说将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是对中国民族文化艺术进行继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有着500年历史的景泰蓝采用的无机化学,材料学和金属加工技术,还是历史更久远的玉雕,牙雕所使用的加工工具,无不透视出科技和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毕业论文,传统工艺美术。而传统工艺美术之所以能够绵延不断发展数百年,乃至千年,其核心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艺美术的传承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的不断注入。

四、方法

如何避免千人一面,是所有的设计师关注的话题。经过十余年的争论、反思和探索,目前,业界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我国的室内装饰要健康发展,应该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设计道路,努力探求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经验,建立具有现代意识的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的室内装饰设计理论和实践体系。毕业论文,传统工艺美术。毕业论文,传统工艺美术。在设计实践中,设计师不断探索创新,新手法、新理论层出不穷,各种文化艺术元素都得到了充分发掘,个性化越发明显。室内装饰设计风格也因而频繁变化,自然环保、民族特色、异域情调、前卫现代等风格随处可见,呈现出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局面。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包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可以为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和运用价值。吸取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材质元素、主题元素和地方文化元素并对现代建筑内部空间进行装饰和处理,使传统特色和现代建筑统一,对创造既有鲜明民族特征又具强烈时代感的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作品意义重大。传统工艺美术运用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但是要符合室内设计的使用功能和环境主题,或繁或简,采取合理方式手法适度地进行装饰。

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运用传统工艺美术时,其原则是要符合室内装饰的特点。首先要契合室内使用功能和环境主题,合理适度的进行装饰,使装饰成为室内环境的亮点。第二,传统装饰品要与整体设计风格相适应,和灯光、家具、隔断、植物、陈设等相得益彰,符合整体美的要求。第三,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运用传统工艺美术元素既不能打破室内的整体性又要突出其现代感,不能把传统装饰进行堆砌而成为古代装饰的简单克隆产品。第四,尽量降低传统工艺美术中不适应现代装饰设计的限制性因素的使用,如玉石、金银器等珍贵的原材料、制作程序过于复杂和表现手法太过精细的工艺品,虽然有独特的装饰效果但都不适合普遍使用,要重视新材料、新工艺、新手法的运用。

在室内装饰设计实践中,应该遵循现代设计观念,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理论、结构体系中,创造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思维方法的室内装饰。最基础的方式是将传统工艺美术的造型、图案、纹饰直接引入到室内装饰设计方案中,对传统装饰进行解构与重组,或者对材质、工艺和表现手法进行替换,延续其审美形式。在掌握了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造型方法、特点、规律之后,可以进一步对传统元素进行革新和再创造,通过抽象、变形或增加新的表现方式,产生新的形式和效果。

最有创新价值的方法是将传统工艺美术精髓真正融人到室内装饰设计中,不囿于传统装饰的现有形式,探索并创造出新的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造型方法,真正实现室内装饰设计的中国化。毕业论文,传统工艺美术。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吸纳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在设计理论和实际实践上大力探索,不断拓展传统工艺美术的进步空间。

传统装饰艺术篇5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陶瓷装饰艺术结合一、传统陶瓷装饰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就像一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时空中我们也只能是艺海撷贝。

宋瓷的发展,深受宋文化审美的影响,在其装饰风格上,和宋画一样追求一种细节的真实和诗意的“灵气”,画面多为飘逸潇洒,一气呵成。在宋的五大名窑中,以磁州窑、耀州窑的装饰为上品,折枝莲花、花叶、卷草、缠枝、牡丹、莲瓣飞鸟衔草、凤穿牡丹等等,题材内容广泛,造型饱满,构图生动,尤其称道“刻划法”的装饰手段,它集装饰、工具材料的美为一体,在瓷土上行刀自如,腕力顿挫抑扬,最后的一层青釉把装饰美与工艺美完美无瑕地结合体现了出来。瓶、碗、盆边脚在连续纹样装饰上,此时也达到了一个顶峰,它既衬托了主纹饰又丰满了器皿的整个造型。此外,民窑在装饰风格上的较为随意,从而坯体刻划装饰形式,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它不但追求质地之美,还体现材料间交合之美,釉与坯体、坯体与装饰的划痕迹美。它们都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美学特征,对这一时期装饰艺术的推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龙泉窑绿而晶润的梅子青,耀州窑的葱绿,磁州窑的黑白化妆土等,都是坯体装饰与表釉结合的经典代表。

传统装饰艺术虽历经千年的衍变,确未在变迁中暗然失色,反而愈加有东方民族的特色,历经时间长河的冲刷,更显出其独有的魅力。科技革命已经把人类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中,生活的多元化、意识的宽泛化,使艺术的传承薪火相传。

陶瓷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继承性,是一个历史的扬弃与发展的过程,从装饰题材到内容和形式,从创造方法到技巧,我们今天无一不是在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秀的装饰纹样如“牡丹纹”、“莲花纹”、“卷草纹”等等在继承和改良的基础上,仍然被今人认为是极具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而广泛地运用,正是这种历史的积淀使这些“纹饰”大受欢迎。具有民族性,也就是具有世界性,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在经历了千年之后,仍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艺术在时代的变革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容纳百川,囊括经典,汇成了变异多彩的艺术长河,在流淌过程中,产生了继承性和统一性。

我们今天的陶瓷装饰艺术行为,无不是站在古人的肩上,在先人已奠定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乖凉”的基础上继承与借鉴其有益的东西上发展起来的。

二、传统陶瓷装饰在现代陶瓷中的运用

在现代陶瓷装饰上,追求艺术上的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是中国陶瓷艺术家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各个地区的不同窑场,甚至各个窑场不同作坊,在保持传统形式、民族风格的基础上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创造和发展自己艺术个性,使得现代陶瓷艺术百花齐放。

1.民族风格在现代陶瓷装饰上的反映

在陶瓷装饰方面,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宝库。现代的陶瓷艺术家在继承民族优秀的陶瓷装饰经验的同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先进工艺创造出许多装饰上具鲜明时代特征,意蕴美好的陶瓷艺术作品。

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时代新意。现代陶瓷艺术家在注重传统的同时,力求作品完美的艺术效果,永恒的艺术魅力。例如,景德镇巴德伟设计制作的“楚乐”台灯,就是作者运用了多年积累的有关历史、文学、书画等方面的知识及各种专业技能,在造型上借助了青铜编钟古朴、深厚、气度恢宏的民族风格,在装饰上主体画面采用三面汉砖刻画像:收获、弋射、导车,画面填上青花色科,用刻刀剔去空白部分,任其自然斑驳的痕迹,刻刀留下的凹凸不平的涩胎与青花形成色调与光泽的对比,画面之间竖直凹起部分,采用阳文篆刻书:“致广大,尽精微,融古今”,围绕房篆刻阴文书“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并填上珑釉,画面的上下绿边饰以乳钉,其它部分帽粘上一层细碎的泥颗粒,从而增强了整个装饰的粗犷、质朴风格,通体施青釉,使青花色料在青绿釉下显得格外沉着、庄重,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又例如瓷板画“冬”,它是以景德镇传统刷花工艺来表现的,装饰内容以表现自然界冬天雪景的气氛,展现出的是一幅宁静舒展和秀美的乡村雪景图画。作者在表现形式上,把现代人们的审美趣味与爱好通过色彩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使传统刷花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传统刷花艺术重新展示了新的精神风貌。

2.传统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上的具体体现

一般来说,民间艺术最富有传统色彩,各民族艺术家往往都是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就好像孩子吸取乳汁一样。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剪纸、年画、泥塑、木雕、蜡染等等。我国当今陶瓷装饰巧妙的吸收和借鉴了流行了两千多年的民间剪纸艺术。传统的剪纸其表现内容极为丰富,花鸟虫鱼,山水树石,人物走兽等应有尽有。题材也相当广泛,有寓意吉祥的,有借喻长命、富贵的,有企盼招财进宝等等。民间剪纸在装饰上的简炼、流畅、连续、概括性和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等特点,也形成了剪纸作品从创作构思到制作成品之速度快、时间短的特色。因此,它应用起来很灵活,适应性强。出于上述的种种因素,剪纸被陶瓷装饰吸收与借鉴,并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仅增添了器物的美,同是也表达了现代陶艺术家们的崇尚美、向往美的纯真、善良的情感。色釉综合装饰“京剧脸谱”就是作者采用民间剪纸的形式在瓷瓶上表现京剧脸谱的上乘之作,作者运用剪纸的形式,使脸谱的面块和线条用色块根据艺术构思加以组合,并辅之以名贵的色釉装饰,更加突出了脸谱的色彩感和立体感,这种集剪纸艺术、脸谱艺术和现代陶瓷艺术于一体的艺术作品,进一步表现了浓郁的传统审美情趣。

三、小结

现代陶瓷装饰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要立足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成就,另一方面要善于融汇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营养,发展自身的现代陶瓷装饰。吸收外来文化,不是照搬,更不是消失自己的艺术特征,相反是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优秀传统。

只有认真研究传统装饰艺术、总结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这一份珍贵遗产,应用并吸收、融汇现代科技技术的新成就、新工艺,充分发挥现代陶瓷装饰善于表现传统审美情趣之特长,才能使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在世界艺术中重放异彩,在世界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永善.说陶艺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秦锡麟.中国陶瓷.江西美术出版社.

传统装饰艺术篇6

1徽式建筑

1.1徽式建筑概述

在中国古代历史潮流中徽式建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徽州古民居是中国遗存下来的传统建筑样式,徽州古民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远久的原生态建筑样式,具有非常丰富的设计内涵思想,并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青砖黛瓦马头墙,其中青砖黛瓦马头墙.其中有讲究的房子布满木雕砖雕石雕,代表的是身份是荣耀.马头墙是为了防火.天井则是在下雨时起蓄水的作用,也应了句老话“:肥水不流外人田.”

1.2徽式建筑特点

徽式建筑注重人文精神及生态灵气,非常重视整体的布局与四周环境的相协调,完美的展现出了徽派古民居的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建筑理念.徽式建筑最主要的思想理念是“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将中国古代审美度向和价值判断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正是由于这种建筑理念的影响,所以徽式建筑的整体建筑布局,整体的艺术风格、装饰特征等能显而易见的看出这种理念,徽式建筑中体现出的各种理念对现今社会建筑而言仍然是十分具有借鉴意义的.对徽式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也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种保护和传承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传统理念,徽派建筑在传承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非常高的理论价值和文化价值,徽派建筑中的装饰部分更是对现代建筑的装饰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徽式建筑风格细致的观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充分的解读,并且还要用到其装饰在建筑学中的优势地位,就能够对目前中国的建筑装饰风格起到极大的指导作用.

2生存环境堪忧的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内容各不一样,有优有劣,而其在建筑装饰艺术当中所显现出的装饰形态也是种类样式繁多,就比方说天花、隔扇等内部装饰;马头墙、青瓦等外部装饰,其建筑形态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当然,如此珍贵的装饰艺术在现代的建筑当中也是被频频运用.以此同时,而对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此问题上面对着日益增多的困难以及在当今时代生存下去的诸多问题和困难.

2.1在当今时代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所要面对的现实性问题

在对于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太过于讲究以及繁琐细致的雕刻等特点来说也很难符合现代城市建筑要求的简单大方并且价值最大化的现代化设计理念.而现代人对建筑的要求更多的是时尚化和简单化,在此问题上,使得传统的徽派建筑装饰在与现代建筑装饰上都没有一个很直接了断的切入点,无论是从室内或室外的装饰功能设计配套,又或者是基本的设计理念功能设计理念来说,以至于在现代的建筑中更倾向于现代化的建筑装饰.与此同时,随着新型材料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形态的日益发展,使得了现代的徽州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新型材料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形态,这也使得徽州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上的“质”很容易让人们遗忘.

2.2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外观上的问题

徽派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是立足于材料和传统高度的斜坡房顶和马头墙的装饰上,而相对于现代的建筑大多数都是高楼林立,所以说如果以徽派传统建筑装饰来作为现代建筑的参考时也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我国徽派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中,房顶的方向和大小都是不拘小节,随意而为的,但是会显示出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的感觉,非常具有波浪起伏的感觉.使其房顶观之灵活,而徽派传统建筑装饰的房顶布局运用于现代建筑时,会彰显不出斜坡房顶的灵活性.徽派传统建筑装饰中的马头墙有防火的作用,也使房间与房间之间的房顶隔离,是一种多层次的组合,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犹如万马奔腾一般,而相对于现代建筑装饰如果照搬了徽派传统建筑装饰中的马头墙,会造成视觉混乱.徽派传统建筑装饰中的粉墙黛瓦色彩,朴素淡雅,建筑与大自然紧密相融,但是,徽派传统建筑的周围大多数是高楼林立现代的建筑物,两者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其本应该存在的环境被代替,也就使得其建筑装饰艺术丢失了它本应该拥有的韵味.

2.3徽派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物理本质问题

徽派的传统建筑多是将木材和特殊的石材作为建筑材料,而且它的修建工艺十分的复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徽派建筑装饰当中的重要原材料:如银杏树、柏树、茶园石等,都被其他更加方便的科技材料所替代.现代的仿徽式建筑中都带上了多种更加实用、经济的建筑装饰材料.这一物理本质的替换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徽式建筑装饰中的精华及建筑本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尊重传统徽式建筑的,是不利于传统徽式建筑能够得到很好传承的表现.

3徽式建的传承价值

徽文化也是三大民族文化之一与藏文化和敦煌文化并存,而现如今徽州的传统居民到目前为止仅剩下8000栋左右,从这一数字上就能充分的体现出对传统徽式建筑保存及传扬的重要性,徽式建筑是我国建筑中的一大主要流派,徽式建筑对目前我国建筑的指引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完好的保存的徽派建筑才能有效的对现今的建筑起到指导的作用,才能让现代的设计者从传统徽式建筑中发掘出更多的优秀方案,这也为徽式建筑的保存以及复原工作提供了最良好的数据及物质基础.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