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护理计划范例(3篇)
新生儿黄疸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游泳;新生儿;行为神经影响
[中图分类号]R33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8(c)-0032-02
有研究表明,通过游泳可以使得新生儿的大脑发育更加健全,并有助于行为神经的成长,作为一项新型的保健运动,新生儿游泳已经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每天或定期进行新生儿游泳,使其四肢能有完全自由的运动,有利于运动发育的提前,尽早完成协调和精致的动作,不仅如此,游泳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新生儿的视野,提高了声、色信号的接收量,有利于新生儿对声、色信号的协调与组合。有鉴于此,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自2011年开始应用新生儿游泳活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2013年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所有新生儿出生1h的Apgar评分均>8分,且出生30d内均以母乳喂养。以随机的方式将所有新生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所有新生儿的皮肤均柔嫩光滑,没有受到污染。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只是单纯地接受淋浴。观察组新生儿在接受新生儿游泳活动之前都需要经过其母亲或者家属知情,且与本院妇产科签订知情同意书,在离院之后由新生儿家长在每天上午或下午带回医院,具体方法如下。
1.2.1条件与时间新生儿在出生后4h~30d,均需要接受新生儿游泳活动,室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水温以38℃为宜,在新生儿接受喂奶之后1h进行游泳活动,每天进行1次,每次15min,在这15min里新生儿自主活动时间为10min,另外5min在水中接受被动抚触。
1.2.2游泳程序①泳池材料为聚氯乙烯,泳池大小为(80cm×60cm×55cm),水深不得超过55cm,配备1个泳圈;②对室温进行调节且播放缓和温馨的音乐;③在泳池上面放置一次性薄膜后再放入温水;④选择合适的泳圈之后对新生儿的头颈部使用一只手托住,另外一只手托住新生儿的臀部,使得新生儿的头保持后仰姿势,另有护理人员将泳圈开口掰开之后套入新生儿颈部,确保安全之后将新生儿缓缓放入水中,然后对新生儿的各个关节进行轻轻抚摸,新生儿自由活动的时候护理人员要用手在水里轻轻划动使之产生水波;⑤游泳结束之后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新生儿出生第1、30天的神经功能进行对比。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第4天的睡眠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在两组新生儿出生第1、30天使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behavioralneurologicalassessment,NBNA)的方法对新生儿的视觉、听觉还有动觉进行检测。NBNA评分为1~2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新生儿的神经生长越健全。睡眠质量标准:小儿的全身以及脸部肌肉完全放松,呼吸均匀,偶尔出现有小惊跳以及嘴抖动判定为安静睡眠状态;小儿双眼闭合,偶尔睁开,眼睑下常见眼球滚动,呼吸不均匀等判定为活动睡眠状态;小儿睡眠质量极差,偶有动静就会惊醒哭闹,判定为浅睡眠状态[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NBNA评分的比较
两组新生儿在出生第1天时的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第30天时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新生儿睡眠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进入安静睡眠状态者47例,占94.0%,对照组新生儿进入安静睡眠状态有32例,占64.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新生儿游泳对睡眠情况的影响
睡眠是一种可逆且有周期性的静息现象,这种休息形式的组成包括正相和异相两种[3]。正相睡眠是指人体的大脑皮质处于休息状态,而异相睡眠则是指皮质下的神经结构兴奋性得到抑制并出现下降[4]。胎儿在最初阶段时身处于羊水当中,羊水的温度、适当的拍击以及在分娩时身体各个部位受到产道的刺激都让胎儿在心理及生理上产生了一种依赖情绪,这种依赖情绪在出生后因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而停止,因此新生儿经常表现为焦虑不安,且会没有缘故地出现哭闹,这种现象在夜间时表现特别明显[5],这是由于正相睡眠与异相睡眠之间出现了紊乱。新生儿游泳活动正是营造当时在羊水中的感觉,让新生儿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接受了游泳活动的新生儿睡眠质量高、时间长且不易惊醒[6]。
3.2新生儿游泳对神经的影响
在新生儿游泳时,对于皮肤的接触主要是以水为介质。在组织学中认为外胚层在发育之后才形成了皮肤,皮肤最开始只是外周神经的一部分,皮肤所接触到的感觉基本上与人体各个器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人类身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就是皮肤,因此,开展游泳活动,以水作为载体,对新生儿进行被动抚触活动并让其进行自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水本身的压力、浮力以及水温等,都对新生儿产生了全身性的抚触,并由此延伸出现系列的良性反应[7]。本次研究提示,观察组新生儿在NBNA评分方面与采取单纯沐浴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新生儿游泳对大脑发育的影响
现代医学理论认为,人类在出生后生长速度最快的就是大脑,但是大脑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改变,在常规环境下成长的新生儿大脑的发育速度没有任何突出的地方,而新生儿游泳所营造的环境以及对新生儿的刺激,会使新生儿大脑潜能的开发更加顺利,有助于新生儿早期的智能开发[8-9]。
综上所述,游泳可以使新生儿的大脑及行为神经的发育更加健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且对新生儿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文静.开展新生儿游泳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2013,12(5):154-155.
[2]赵彩霞,朱春云.渐进式增加时间在新生儿游泳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3,30(11):124-125.
[3]杨丽,费英俊,张新扬,等.新生儿游泳配合背景音乐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22(15):265-266.
[4]吴美玲.抚触对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15(3):240-241.
[5]陈燕.新生儿泳疗及抚触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及效果评估[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5(21):133-134.
[6]朱秀玲.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1,8(21):351-352.
[7]黄光霞,龚远梅.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14(16):144-145.
[8]孙亚平,宋晓军.游泳加抚触对新生儿体重及黄疸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2(17):198-199.
新生儿黄疸护理计划范文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却是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其产生的机理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胎儿在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因此红细胞生成过多,出生后相对过剩)和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4~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在此期间小儿除黄疸外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佳,无其它异常情况,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但新生儿黄疸如果有以下特点之一则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⑴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⑵黄疸程度深;⑶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⑷黄疸持续时间长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病理性黄疸是疾病的表现,要及时治疗。病理性胆红素血症是临床新生儿科常见病症,病情持续进展,可引起胆红素性脑病,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或危及新生儿生命[1]。血液中的血红素的代谢废弃物就是胆红素,当红细胞衰老时,脾脏对其破坏处理之后产生的胆红素会经过大便排出体外。当机体胆红素代谢失常时,就会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本院妇产科护士和儿科护士对抚触加穴位按摩护理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妇产科产妇娩出的新生儿20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2组新生儿在出生天数、体重、病情重度等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及护理,具体方法如下:坚持母乳喂养,遵医嘱给予四联菌活菌片口服,注意四联菌活菌片应存放于冰箱中,但不可存放于冷冻层中,同时口服维生素B6。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新生儿抚触配合穴位按摩,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注意宜两次喂奶之间进行。护理方式如下:将穴位按摩手法融入到标准抚触方法当中[2]。①操作者修剪指甲,洗净并温暖双手,双手掌涂上婴儿抚触油。②头面部:两手掌抚触面部、头部,做洗脸、洗头状按摩。③胸腹部:两手分别从胸前外下方向对侧上方交叉推进,在胸部划成大的交叉形,然后两手从患儿的左下腹抚至右下腹,交替进行,以一手掌面按顺时针摩腹15―30次,并在中脘穴按揉30次。脐窝神厥穴处用手掌根部环形按摩,先顺时针15次,再逆时针15次。④四肢:两手交替抓住婴儿的一侧上肢从腋窝至手腕轻轻滑行,然后在滑行的过程中从近端向远端分段挤捏。对侧及双下肢的做法相同。配合按摩.⑤手和足:用拇指指腹从婴儿手掌面或脚跟向手指或脚趾方向推进,并抚触每个手指或脚趾。a.补脾经,用拇指指腹旋推患儿拇指末节螺纹面30次。b.掐揉四横纹,以拇指甲掐示、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3~5遍,然后,再用指腹按揉之。c.运水人土法,以拇指面自患儿小指根推运起,经小天心、掌小横纹到小指根15~30次。d.按揉下肢的足三里穴15次。⑥背部:使患儿俯卧,先用示、中两指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轻轻按揉2~3遍,并重点在肝俞、脾俞、胃俞处按揉,再用捏法从尾椎骨端捏至大椎穴3~5遍。除穴位外,全身抚触每一部位应反复4~5次。抚触时应密切观察反应,并给予相应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将该指标分成显效、有效、无效这三项。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两组患儿住院72小时后的胆红素下降幅度以及每天排便次数,胆红素下降幅度越大且排便次数越多表示疗效越显著。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运用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以(n)表示,运用t检验比较,若p
2.结果
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好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9.00%,p
3.讨论
病理性黄疸由于游离胆红素高于正常,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的病理性损害,严重者会形成核黄疸,表现为双眼凝视、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惊厥,甚至呼吸衰竭或死亡。为此及早发现和采取干预措施非常必要。根据现有资料证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产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如胆红素生成较多,肝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增加等使新生儿在摄取、结合及排泄胆红素的能力方面均低下。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各个脏器与人体表面特定部位都有着对应关系,通过按摩抚触相应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等功效。如掐揉四横纹、运水入土法,按摩中脘穴、足三里等,能治脾土,和气血,达到消食导滞、健脾和胃、镇静安神、生津活血之功效,辅助调节胃肠动力,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胎便排出,减少胆红素和大便在肠道的停留,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以促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愈。而新生儿抚触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促M食物消化吸收加快新陈代谢,从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研究显示:实验组的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儿,患儿每天排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新生儿黄疸护理计划范文篇3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光疗;新生儿ABO溶血;护理效果新生儿ABO溶血病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黄疸、贫血。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大脑不可逆损害。目前临床对新生儿ABO溶血的治疗主要包括蓝光照射、对症治疗等[1]。我院探讨了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护理效果,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0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患儿81例纳入本研究,经血型鉴定确定为母婴ABO血型不合,直接试验combs(改良法)及患儿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或血清游离抗体阳性。
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组,奇数者归为对照组,共计41例,日龄1~3d,平均日龄(1.46±0.25)d;胎龄28~40w,平均胎龄(37.74±2.21)w;体重2150~4200g,平均体重(3264.67±346.90)g;其中男24例,女17例。
偶数者归为实验组,共计40例,日龄1~3d,平均日龄(1.46±0.25)d;胎龄28~39.5w,平均胎龄(37.63±2.05)w;体重2200~4150g,平均体重(3235.68±355.27)g;其中男22例,女18例。
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日龄、胎龄、体重、性别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光疗,采用波长为425~475nm的蓝光间断照射,功率为160W,照射8~12h后停止12~16h。光疗前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使其认识到黄疸的危害性和光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取得患儿家长的配合。光疗时患儿全身,手足戴上棉制手套、足套,防止手脚舞动而抓破皮肤。双眼佩戴眼罩,男婴遮挡会,避免蓝光损伤视网膜、[2]。及时更换尿布,清洗臀部。
光疗过程中每隔4h测量1次体温,及时调整箱温,以控制体温在36.5~37.3℃。灯管距离皮肤33~50cm,帮助患儿翻身1次/h,交替采用左、右侧卧位、俯卧位,以保证患儿身体充分接触蓝光。光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一般状况和生命体征,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呕吐、惊厥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合理喂养,按需喂奶,光疗中失水较多,两次喂奶间加喂一次水。如出现青铜症反应,应立即停止光疗,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3]。
光疗后注意保暖,除去眼罩后采用消毒纱布覆盖3~5min,以帮助患儿眼睛适应光线。检查有无眼部感染、有无皮肤破损、皮疹,并记录光疗时间、黄疸症状改善情况。给患儿洗澡,消毒脐部,每隔4h测量一次体温[4]。
实验组患儿接受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剂量为100~200mg/(kg・d),连续用药2d。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采用微量注射泵输注,根据患儿体重确定丙种球蛋白注射剂量、调节注射速度,一般控制在5ml/(kg・h)。静脉注射期间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有无发热、皮疹等变态反应,有无药液外渗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5]。
1.3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患儿治疗72h胆红素水平较低,黄疸消退时间较短,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见表1。
2.2护患满意率比较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ABO溶血是由于母婴ABO血型系统不合所致,红细胞破坏后产生大量胆红素,一般在出生后36h内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患儿血清胆红素处于较高水平,如不及时处理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使基底核神经细胞黄染而导致胆红素脑病,遗留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6]。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常用方法,简单易行。蓝光照射治疗应取得患儿家长的配合,使各项护理操作便于开展。光疗前包好患儿手足,防止指甲划破皮肤。光疗中应尽量增加皮肤暴露面积,并注意保护眼睛、会阴等重要部位。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阻断溶血过程,红细胞破坏减少后胆红素水平也随之下降,可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促进黄疸消退。丙种球蛋白具有抗原性,易发生皮疹、发热、过敏性休克等变态反应。因此应单独输注,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输注速度。整个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做出相应处理,注意安全性。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效果满意,治疗期间做好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汪洪美.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48-649.
[2]蒋星美.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4):443-444.
[3]朱宝华.新生儿ABO溶血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4(3):53-54.
[4]于艳.ABO溶血蓝光照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