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整理4篇)
部编版《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
2、收集相关资料,并根据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勇于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20世纪90年代兴起一种高新技术---纳米技术,在21世纪的今天必将是纳米的世纪。今天,我们来学习《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2、板书课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什么内容呢?学生提出问题(预设:什么是纳米技术?什么是纳米?纳米技术在我们身边的哪些地方?)。
二、通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1、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纳米技术?
2、课文介绍了哪些纳米技术?
3、科技术语我会读。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理解什么是纳米。
1、什么是纳米?
2、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纳米的语句。
3、指名回答,区别下面的两句话:
(1)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
(2)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师:你都知道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十亿分之一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拿出尺子,看一看一毫米有多长,想一想它的百万分之一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长度。
作者列出具体的数字说明了纳米的具体长度,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纳米这一神奇的长度单位。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
纳米和米进行比较,纳米和毫米进行比较,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作比较。
(3)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一个乒乓球的直径为4厘米,地球的直径为1.3万千米。
作者运用我们熟悉的乒乓球和地球相比较,说明纳米很小很小,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作比较。
(二)理解纳米科技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本段是围绕哪句话介绍纳米技术的?分别举出了哪些具体的例子?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①箱里的纳米涂层
②“碳纳米管”(作比较)
③纳米纳米吸波材料
2、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纳米技术?
3、小组合作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本段是围绕哪句话介绍纳米技术的?分别举出了哪些具体的例子?在小组内交流。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①纳米检测技术
②纳米机器人
③纳米缓释技术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补充资料
《“不流血的外科手术”》
四、拓展延伸
1、纳米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衣、食、住、行哪些地方?让你的想象插上翅膀,想一想纳米技术会给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及更多领域带来哪些新的变化?(任选其一写一写)
2、孩子们,今天课堂上我们学习了有关纳米技术的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
五、推荐阅读
《十万个为什么》
部编版《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篇2
一、说教材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及纳米技术在身边的应用,阐明了纳米技术造福人类、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会写“纳米、拥有”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文中的科技术语读正确。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解决。
3、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说出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的理解。
4、能结合对纳米技术的认识,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对它的运用。
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解决;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说出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的理解是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思考,在一定语境中品味读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简洁性,在读书中揣摩课文的说明方法。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图片,补充资料,尽可能把抽象的文字变得直观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品词析句法、以读代讲法、质疑讨论法、读写迁移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板书课题导入,以“纳米技术”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我再随堂检查,明确读音。
让学生观察生字,自主发现、交流书写应注意的地方,我视情况补充,学生随指导练习,我随堂指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朗读(抽读、举手读),指导把科技术语读正确。(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天梯、纳米缓释技术等)
3、学生交流: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读一、二自然段,理解“纳米”“纳米技术”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从这两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结合句子,理解填空,引导学生认识纳米和纳米技术。
2、研读第三自然段,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这句话?
结合生活实际,联系相关资料,说说纳米技术在身边的运用。
3、研读第四自然段,理解“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学生自由朗读,交流:①纳米技术可以从哪些方面让人们更加健康?②结合自己的了解,说说纳米技术还在哪些方面让人们更加健康。
(五)总结课文,理解内容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结合全文,理解感悟。
2、回顾交流:再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如果说20世纪是微米的世纪,21世纪必将是纳米的世纪”。
3、总结课文。
(六)拓展延伸
1、补充资料,展示运用。(美国研制成功的“自净”玻璃、中国研制成功的纳米材料陶瓷、纳米汽车坐垫等)。
2、大胆想象,理解应用。
引导学生想象、交流自己对纳米技术的运用,加深对纳米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为人类造福的认识。
(七)课文小结
课文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的特点,描述了纳米技术在人们身边的运用,以及对人们健康的有益作用,让我们感受到了新奇的纳米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激励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
五、说板书设计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授课,因此,这次的板书是边授课边完成的。在授课时,挑选合适的内容让学生探究,将答案呈现在黑板上。这样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部编版《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篇3
一、说教材
《新奇的纳米技术》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介绍了什么是纳米、纳米技术以及介绍了利用纳米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写出了纳米技术的神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一)说教学目标
1、掌握新字、词。
2、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知识。
3、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4、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2、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说教法
1、通过查字、词典等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
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
3、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把学生由神奇的神话世界领进神奇的科学世界)
1、多媒体播放《西游记》影片中孙悟空变化成一只小虫,随铁扇公主喝茶时,进入了铁扇公主的肚子片段。
让学生观看《西游记》片段,然后请学生把看到的内容讲给大家听,并谈谈感受。
归纳、总结:这是神奇的神话,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比这神话更神奇的多媒体展示图片
[中国科学家研制的纳米机器人在人体血管中巡游,这机器人长约3毫米],这种机器人能自我复制,能杀灭人体内的有害病……]这样微小的而具有神奇功能的机器人,它就是应用纳米材料并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纳米机器人,今天我就与大家共同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多媒体出示标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提问:(多媒体展示)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疑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是纳米,纳米技术体现在哪些地方等)
(二)阅读探究一
1、快速浏览课文,筛选出下列信息:
什么叫纳米?
什么叫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可以为人类做哪些事情?
小组交流,班内汇报,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小结:
纳米:又称毫微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纳米技术:研究的对象是1纳米到一百纳米的小小物质,这些小小物质具有新奇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
2、理解概念,感受“神奇”(多媒体出示标题)
以上三个问题,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分别谈谈你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
(1)学生自由发言,理解概念“纳米”。
教师补充,请学生计算: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约60万纳米),感受纳米这个长度单位本身的微小。
(2)理解“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指的是1纳米到一百纳米的尺度范围内的小小物质进行观察、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三)阅读探究(二)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一边勾画出纳米神奇的具体体现。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多媒体出示,阅读汇报2)
归纳小结:并板书
(四)拓展延伸
大胆想象,创造神奇(多媒体展示标题)
开动思维,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运用纳米材料和技术来发明创造一些物品,并作简介介绍。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表扬鼓励。
(五)纳米情报站,展示神奇
把教师收集到的有关纳米技术的新产品向学生作介绍:图片1:美国已研制成功的“自净”玻璃;图片2:中国研制成功的人工骨粉;图片3:美国人正在研制的“纳米战袍”……
(六)科海冲浪,搜罗神奇(作业)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科海遨游,领略了纳米的神奇,体验了阅读的快乐,大家还想了解有关纳米科技的最新进展吗?请以四人为一小组,查阅报刊、杂志,或上互联网查阅资料,每一个小组办一份以纳米科技为主要内容的手抄报。
(七)教学后记
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注重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创造能力还未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部编版《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篇4
【课前解析】
关注专业术语:
纳米:nanometer的译名,即为毫微米,是长度度量单位。国际单位制符号为nm。1纳米=0、000001毫米。
碳纳米管:纳米材料,重量轻,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数层到数十层的同轴圆管,具有许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
光学显微镜: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普通光学显微镜看不到1纳米。
雷达:人类通过蝙蝠发明的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
关注写作方法:
开门见山:汉语词汇,本义指打开门就能见到山,现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本篇文章在第1段就点明了主要阐述的主题。
围绕中心:本篇文章的3、4两段都是总分结构段落,即第一句为该段的中心句,后面所举的例子都是围绕中心进行阐述。
【教学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生字,会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把科学术语读正确。
3、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
4、理结合查找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
1、提出问题,并与同学交流。
2、结合查找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
领会纳米技术的神奇,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思维品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生字,会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相关科技术语的意思。
3、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并总结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迁移激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经常用到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可以说单位名称,也可以用它们说一句话。
预设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
预设2:我家的床有2米长,150厘米宽……
2、读题质疑: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叫《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
出示课件1:
预设:纳米是什么?它和米、厘米这些长度单位有什么关系?纳米技术又是什么技术?纳米技术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处……
过渡:接下来就请大家带着问题走进课文,看看你能获得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题质疑提问,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从而激发强大的学习内驱力。这正好直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得问题。)
二、初读感知,识记字词。
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
(1)自读要求:借助经验自主识字,读准生字新词,尤其注意相关的科学术语。
(2)学生自主学习,适时圈点勾画。
2、检查学习效果,交流经验方法。
(1)检查词语认读
出示课件2:
(2)强调重点字词
出示课件3、4:
(3)交流识记方法
出示课件5:
预设:“病字旁”表示和疾病有关,比如本课的生字:癌症疾病
顺口溜“自大加一点就念臭”
换偏旁“纳——呐”
形声字“拥、胞、防……”
3、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例字,说注意事项。
出示课件6、7:
预设:蔬——左下方第一笔“横勾”,和下面的“止”要分开写
健——笔顺是“左→右→中”
康——最后四笔分别为:点、提、撇、捺
(2)学生练写,描一写二。
(3)展示书写情况,师生互动点评。
(设计意图:对于中年级学生,字词学习应该重点突出,凸显经验方法;写字教学要把握要害之处,通过对“难字”或“易错字”的指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尝试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简单记录在本上。
出示课件8:
2、全班交流,汇总梳理。
预设1:“纳米吸波材料”这个科学术语我没听说过,想知道是什么意思。
预设2:“隐形战机”从字面上理解,是看不到的战机,不知道我想的对不对。
预设3:纳米级物质有哪些特点?……
3、梳理问题类别,聚焦核心内容。
过渡:这些问题,有的是关于题目的,有的是指向写法的,更多的则是关于文章内容的。
4、小组成员合作,交流解决方法。
(1)回顾以往学习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结合插图等等。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课件9:
(3)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各组选派代表,全班汇报交流。
预设1:像“纳米涂层”“纳米缓解技术”这样的科学术语,我们是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解决的。
预设2:碳纳米管,我们小组结合资料和书中的插图了解到他的特殊结构和性能。
预设3:我们小组采用的方式是联系上下文进行学习,比如第四自然段第1句话说“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健康”,后面接着就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我们一下子就弄懂了。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向别人请教、联系生活经验、图文结合)
四、课后作业
1、认真抄写《词语表》中的16个词语;
2、拓展阅读科普文章《纳米国旗背后的故事》、绘本故事《纳米机器人》等,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出示课件10:
五、板书设计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查阅资料
联系上下文
解决问题的方法向别人请教
联系生活经验
图文结合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抓“关键句”的方法,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纳米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2、体会“开门见山”和“总—分”的表达方式,继续学习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前后衔接,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交流,你了解到了关于“纳米”的哪些知识?
预设1:我知道了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1纳米。
预设2:我通过查阅资料和看课本插图了解到,碳纳米管是由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它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
预设3:我读课文第三段知道了其实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3、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聚焦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来进行深入的研究。
出示课件11:
二、聚焦开篇,体会“开门见山”的写法。
1、过渡:上节课有同学提出“作者是如何介绍‘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呢?”
这是从写法角度进行的提问,请大家说说你的看法吧。
出示课件12:
预设:文章在一开头就点明了“纳米技术”是一种高新技术,并通过和“微米”比较,告诉我们21世纪,那敏技术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出示课件13:
2、教师介绍写法。
板书(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本义指打开门就能见到山,现在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一落笔就入题,有利于读者明确文章表达的中心。
4、对于这个令人陌生的概念,作者还采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了讲解,你发现了吗?
预设:作比较、列数字(学生需要举出具体实例)
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三、聚焦三四段,了解“总—分”的表达方式。
1、文章的3、4两个自然段,都各自有一个关键句,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
出示课件14:
预设:关键句都放在了段落开头,都是第一句话。
2、教师讲解:也就是说,这两段的第一句话概括了整段的内容,后面所举
的例子全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中心句”。如果后面的内容,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阐述的,我们就把这样的方式叫做“总分式”结构段落。当然,这种方式也适用于全篇文章。板书(举例子总分结构)
3、请你再找一找关键句里的关键词,看看这两段分别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的纳米技术?
预设:老师,我找的关键词是“身边”和“健康”。
没错,非常准确!这两段分别是从我们身边的“生活”和“医学”两个角度进行的讲解说明。
4、借助表格,梳理内容。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完成下表:
出示课件15:
中心句纳米技术功能
纳米技术
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
中心句纳米技术功能
纳米技术
可以让人们
更加健康
(医学)
5、追问:在讲述纳米技术在我们身边生活的这一段,三个例子可以调换顺序吗?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可以交换顺序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出示课件16:
预设1:不可以。因为纳米涂层在冰箱内的使用和人们的生活贴得更近,而借助“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以及在隐形战机上的应用,都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开越远。所以我认为不可以调换。
预设2:第四自然段,先讲现在,再说未来,也不能换顺序。
预设3:我认为三四两段不能对调顺序,理由是第三段讲的是我们日常的生活,每天或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而第四段说的是医疗方面,是特殊的情况。
(设计意图: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并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梳理,有利于学生清晰地了解段落内容。)
五、拓展思维,大胆想象。
1、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了解到纳米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也感受了它的神奇。其实,纳米技术因它的独特性,已应用到多种领域。通过课前调查,你还了解到哪些?
出示课件17-20: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关于纳米技术的新闻报道视频,如《纳米微针注射,打针不再疼》《纳米细菌机器人,治疗癌症无副作用》等,更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纳米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
2、请发挥想象说一说:你会把纳米技术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呢?
学生思考,畅所欲言。板书(学科学爱科学)
出示课件21:
六、布置作业。
1、以“神奇的纳米技术”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或电脑小报。
2、推荐阅读科幻小说《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纳米变形人》
六、板书设计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写作方法:开门见山总分结构
学科学爱科学
【资源链接】
1、名人观点:
纳米科学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还会是一次产业革命。——钱学森
纳米技术的进步将对未来社会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江泽民
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力争在纳米科学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朱镕基
2、《纳米技术:塑料的新前沿》(节选)
自从发现硅芯片后,物理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就没有如此这么激动人心了。无数的大学已经建立了纳米中心,无数的大学已经建立了纳米中心,其中许多大学获得工业基金与赞助。大量的与纳米技术相关的创业企业被分离出来,成为学术研究的成果。
……
新的纳米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如原子开关、存储介质能力的大幅提升、人体修复的纳米机器人、人造机械鼻子和耳朵等,只是科学家目前在世界各地研究中心所做的一些研究。许多其他的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的想法正在展开。正如诺贝尔奖得主盖德宾宁所指出的,“纳米时代才刚刚开始。”
(文章选自公众号:塑料工程师学会北京分会?2018-10-08)
【课后反思】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科普文章。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他们对于纳米和纳米技术确实知之不多。但是这也恰巧成为教师引导提问的切入点——“学贵有疑”,因疑而问。所以,从学生熟悉的“米、分米、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家族成员开始,让学生有种“熟悉的陌生感”,激起了他们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紧扣文本特点,拎起问题串,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渗透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即“在阅读时能够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除此之外,教师还把“发现和体会‘写作手法’”作为了第二课时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熟悉“开门见山”和“总分结构”,以及明晰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都为将来的“语用”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多种多样课外资料的拓展,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空间,有效激发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思维品质与精神态度。
总是,学科学是知识积累的途径,用科学才是通往生活的正途。同样,学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仅仅是语文学习的方法、策略,若想真正培养具有质疑和钻研精神的美好品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生活的外延有多广,语文的学习空间就有多大——这,绝对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