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废弃物处理(6篇)

时间:

废弃物处理篇1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三废”;环境污染;处理方法;绿色化学

1.引言

现今,在许多的高校都开设有化学教育专业及一些与化学相关的专业,比如化工、应化专业等。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会常常产生废气、废液、废渣,简称“三废”[1-3],它们对环境是有害的,尽管在实验室产生的“三废”没有工业产生的“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严重,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危害,所以我们必须得去处理。而许多高校在实验室“三废”处理方面存在着缺陷,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放进入空气;产生的废液直接排入下水道;产生的废渣直接倒入垃圾桶等行为都是不合理的做法,对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而如何正确的处理实验室“三废”问题便是非常重要并且有必要的。因此,本文总结了一些实际工作中经常遇见的废弃物处理的方法,为实验室的废液处理技术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参考。

2.实验室“三废”的来源与分类

根据废弃物的状态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气体废物、液体废物和固体废渣。

气体废物主要有:HCl、CO、SO2、H2S、NO2、Cl2等有毒气体。

液体废物主要有:合成有机物、致病污染物、矿物质、耗氧污染物等。

固体废物主要有:打碎的玻璃仪器、固体沉淀物等,如砷、铜、镉、汞等。

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就是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及其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以臭氧为主的二次污染物所组成的混合污染物引起的;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引起的;1956年发生在日本熊本县水俣镇的水俣病是由于甲基汞中毒引起的等,这是事件都是化学有毒或有害物质不合理处理直接排放而导致环境污染,最终使人类惨遭灾难的结果。因此,合理科学的处理“三废”更加显得重要。

3.实验室“三废”的处理方法

在化学实验中是不可避免地有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的生成,产物中也有许多都是有害或者有毒的物质,如果将这些有毒或有害的物质排放到空气、水体中必然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然而处理“三废”的最理想方法就是在其发生反应的初始阶段来控制,例如:在选择化学反应路线时,尽量选择一些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的原料,反应过程中排放出无污染或污染小的,最后在产物中也是无污染或污染小的;在实验操作时,让操作更合理规范等。

3.1废气的处理。若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微量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设备排出实验室,排气管路应该尽可能的长,这样有利于空气将微量毒气再稀释,使毒气的浓度降低。

若在实验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将其先处理(如吸收或者与氧气充分燃烧)后,再将气体排出实验室外,如HCl、Cl2等酸性气体可以用碱性物质吸收,CO、C2H4等可燃性气体可以将其点燃变为CO2后再排放出去[4]。

3.2废液的处理。实验室中的废液可以分为有害废液和无害废液两大种。有害废液如含有重金属汞、铅、铬等废液,还有含有苯、酚的废液等;无害废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和有机溶剂。一般有机溶剂是指醇类、有机酸、酮及醚等由C、H、O元素构成的物质。对于此类有机物质废液中的可燃性物质,用焚烧法处理;对于难燃烧的物质,则可用萃取法、吸附法及氧化分解法等方法进行处理[5-6],但对于无害废液在实验后随便将其倒入下水道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不科学的。对于实验室内少量有害液体的处理可以参照以下几种方法。

3.2.1含汞废液的处理。温度计是我们实验室最常见的一种测温仪,而温度计里面的水银(也就是金属汞)是有害重金属,有时操作不慎将温度计打破,汞撒落在实验台、地面上时,要必须及时清除,可用滴管将撒落的汞收集于烧杯中,并用水覆盖。撒落在地面上难以收集的微小汞珠应立即撒上硫磺粉,使其发生反应化合成毒性较小的硫化汞,过1~2h后再清除干净[7]。

含汞废液可用硫化物共沉淀法处理,即用酸、碱先将废液的pH调至8~10,加入过量硫化钠,使其生成硫化汞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与过量的硫化纳生成硫化铁,生成的硫化铁沉淀将悬浮在水中难以沉降的硫化汞微粒吸附而共沉淀,然后静置、沉淀分离或经离心过滤,上清液可直接排放,沉淀用专用瓶贮存,待一定量后可用焙烧法或电解法回收汞或制成汞盐[8]。

3.2.2含铅废液的处理。含铅废液的处理通常采用混凝沉淀法、中和沉淀法。因此可用碱将其废液的pH值调至8~10,使废液中的Pb2+生成Pb(OH)2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沉淀物可与其它无机物混合进行烧结处理,清液可排放。若是少量残渣时,可埋于地下[9]。

3.2.3含苯废液的处理。苯是一种致癌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因此含苯类废液必须要足够重视。在实验室中,含苯废液可回收利用,也可采用焚烧法处理。对于少量的含苯废液,可将其置于铁器内,放到室外空旷地方点燃,并监视至完全燃烬为止。

3.3废渣的处理。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就是废渣,主要包含实验过程中使用过的滤纸碎片、打碎的玻璃仪器以及一些干燥后的废渣等。实验中出现的固体废弃物不能随便乱放,将其置于废渣桶集中存放,统一处理以免发生事故。如碎纸片和打碎的玻璃仪器残渣要清理到垃圾桶中,以免碎玻璃划伤皮肤,最后可以将仪器残渣深埋;实验产生的化学废渣如果是可被微生物分解的,而且分解后变为无害的物质也能进行深埋处理,进行填埋时一定要避开离水源的较近地方;不溶于水的废弃化学药品禁止丢进废水管道中,必须将其用化学方法处理成无害物;对于有放射性、感染性类废弃物则要报告上级,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后再进行处理。实验室的空化学药瓶如属于有毒有害、危险品的,要按相应的洗涤方法进行清洗或移交特定单位进行处理。

4.总结

化学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给人类也带来了危难。而每一门科学的发展史上都充满着探索与进步,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是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或人类生活造成了影响。但我们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影响而放弃对它的研究,相反,我们更应该去更深层次的研究它,不断改进、完善各个系统。而实验室“三废”的处理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把对产生污染的实验室作为污染源,实验室内进行科学的处理,彻底地执行相关的环保制度,才能做好实验室污染的防治,避免实验室三废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推行“绿色化学”,从源头上减少三废的产生,最终做到保护环境,这一切都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云梁.关于高校实验室废液的管理与处理方法探讨[J].新疆农垦科技,2011,(5):62-65.

[2]买文鹏.高校有机实验室三废的处理浅析[J].广东化工,2012,39(4):112-114.

[3]韩彩.高校化学实验室废液的危害及其处理方法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3):13-17.

[4]路建.化学实验的“三废”处理问题探讨[J].科技风,2014,(9):169.

[5]潘红,郝志强.浅谈实验室废液的处理[J].工业技术博览,2011,(16):14-15.

[6]蒋晓光,王艳君.实验室废液的收集、储存和处理要求[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4,12(2):56-62.

[7]张曼曼,张饮江,张乐婷,黎臻.实验室废液分类及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7):234-240.

废弃物处理篇2

关键词:园林绿化废弃物;现状;政策

园林绿化废弃物主要是指园林绿化过程中人工剪落或者自然脱落的植物残体。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园林绿化建设相应的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就使得园林绿化废弃物的数量迅速增加。

1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的现状和当前政策

园林绿化所产生的废弃物对城市绿地生态体系的优化与改善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生态环境的保护角度上说,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再次利用和收集,对城市绿地生态环境在结构优化以及体现园林绿化生态型都有着促进作用。

在许多发达国家,园林绿化废弃物很早就已经开展回收和循环利用工作了,并且拥有丰富的园林绿化处理经验。当前我国在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与处理还处于探索学习阶段。近几年我国在大力倡导建设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园林绿化所产生的废弃物禁止填埋、焚烧,另外部分城市也正在研究新型的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例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都相继建造了大型的树枝粉碎场,将园林绿化在修剪草坪时所产生的修剪残体、落叶以及树枝等进行精细的粉碎,然后进入堆肥流程,继而制成可以循环利用的覆盖物或者是肥料,再次投入到园林绿化的建设当中。但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资金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园林废弃物统一回收和处理在具体的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我国宁夏的银川将每个区域的绿地按照面积实行责任制处理方式,由于每年春秋两季所产生的绿地废弃物数量较大,并且都是每个负责片区单位来处理,再加上在人工与能源投入成本逐年增加,导致许多单位依然采取焚烧的形式来处理这些废弃物,这也就给当地的环保部门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绿地面积也相应的越来越多,使得这种矛盾也日益突出。

2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与循环利用的应对策略

当前我国有关部门应当依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包括交通、居住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来建立符合本地情况的粉碎场和相应的处理措施,从而实现对园林绿化废弃物的有效处理,降低处理成本,使得园林绿化废弃物能够真正地循环利用与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

居民与政府都应当对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共同负责,同时也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处理原则,并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指导进行园林绿化废弃物的科学处理与循环利用。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已经颁布并且实施了对城市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意见,对以加工和制作生物燃料为主的处理方式制定了相应的鼓励与扶持政策,并且要求要尽量降低填埋垃圾的库容存量,以此来保障废弃物的合理循环再利用。但这一实施意见只是明确了当前我国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方向,并没有详细做出规定,体现出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因此,我国政府应当规定园林绿化废弃物应当在源头上进行分类处理,并加大对园林废弃物不科学处理会污染环境的宣传教育。另外,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应当与政府相关部门强强联合,以此来解决在政策以及资金、技术上问题,规范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方式。

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本身是一项公共性的行为,所以政府部门应当寻求与有关的部门以及企业联系,以此来解决资金、政策上的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在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的问题上,只要资金、技术以及政策条件具备,就可以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及促进园林绿化的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另一方面,我国园林管理部门应当首先购买并且使用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产品,通过政府的采购再循环产品,来促进城市对于再利用产品的响应。通过政府对于废弃物再利用产品购置的示范行为,能够使得循环再利用产品的生产企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废弃物处理篇3

关键词:电子废弃物;污染防治;处理

中图分类号:Q958.116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电子废弃物是指列入国家电子废弃物名录或者是根据国家规定的电子废弃物鉴别方法和鉴别标准所认定的具有电子特性的固体废弃物。然而工业源电子废弃物则指的是在工业生产的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废弃物。因为工业体系非常庞大且种类繁杂,所以其产生的电子废弃物数量大且成分复杂,从产生、收集、运输、贮存、综合利用及处置等环节在时空上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工业电子废弃物的污染控制成为了企业管理和环保部门监管的首要难题。

一、电子废弃物污染分析

(一)电子废弃物的特征及危害

电子废弃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固体垃圾,其特征是具有可利用性及对环境严重的危害性。电子废弃物的可利用性:电子废弃物中含有的塑料、金属物质都是可再次利用的重要资源。严重的危害性:大多数电子产品中含有大量的铅、汞、锌、铜等重金属物质对环境及人体有严重危害。其主要来源如表1所示。

表1电子废弃物污染物

污染物来源

氯氟烃化合物

卤素阻燃剂

镍、镉

铬冰箱

线路板、电缆、电子设备外壳

显示器

光电设备

电池

阴极射线管、焊锡、电容器、显示器

金属镀层

(二)电子废弃物污染的现状

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规范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大量的废弃电子产品处于无人无制度管制的状态,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很多的农民至今延续着传统的上门收购各种废旧电子产品进行简单的拆解,并利用其来获取利益,这种不当的处置方式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长时间大量的聚集电子废弃物,使很多地方的水资源日益污染,致使找不到干净可供使用的水资源;对于长期居住在这种大气污染环境下的人们,体内铅含量过高阻碍了儿童的智力发育,多数人患有各种程度的呼吸道疾病,对人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这个生产大国还存在很多,由于对电子废弃物的不当拆解和处理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其中重金属的污染对于环境的影响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

(三)电子废弃物

电子废弃物主要包括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等各个领域被淘汰或者损坏的电子产品,同时也包括工业制造业及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的电器电子产品,电子和电器产品是由塑料、金属和化学用品等多种材料组成的综合性电子产品,在生产电子产品的过程中,生产原料也含有一定有害成分,这是污染环境的一方面,所以对于电子废弃的不当处理,势必对人类生态生活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构成极大的隐患。

二、电子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电子废弃物中除了难以降解的材料外,最重要的是如铅、汞等重金属污染。近几年来,重金属污染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切实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安全,因而在制定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过程中,提出防治机制的保障、相关政策的完善和技术规范、淘汰落后的产能、完善防治技术等四项解决措施。

(一)扩大公众参与程度

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处置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广大公众意识的提高和积极地参与。在立法时可以要求政府通过媒体宣传等有效的方式加大对公众的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正确处置电子废弃物的意识,引导和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环境友好型电子产品,进而通过市场的调控力量促使生产者承担更多的责任。

(二)相关政策的完善和技术规范

根据国家关于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结合地区的实际状况,完善地方的环境标志体系,在制定地方环境体系时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并逐渐完善地方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注重重金属污染防治内容的具体化。进一步完善土地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以及造成环境损害的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重金属污染损害评估的管理体制,制定对危害环境、人体生命健康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相关地方法律法规。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技术规范的力度,加强重金属污染源的监控技术的研究,依据地区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制度符合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治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三)促进电子废弃物处置

产业化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降低电子废弃物的处置成本、研发环境友好型电子产品,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只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才能提升电子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水平,保证以对环境污染程度最小、资源损耗程度最低的方式回收利用电子废弃物。国家应鼓励设立大中型电子废弃物回收企业,在经济上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四)完善防治技术

首先,完善重金属污染的监测体系。加大重金属污染环境的监测力度,定期对于重金属造成的污染进行监测,同时注重监测同一时段的空气质量、土地环境、水资源等。记录下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各个领域造成的危害程度,研究出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达到一定数值才不会对空气、土地、人体造成伤害和环境污染。其次,加强与国外的合作,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大对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力度,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技术。结合国外先进的重金属污染质量处理方法,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适用性强的重金属治理技术,扶持拥有先进治理技术的企事业,加强培养重金属环保产业的专业人才。

通过上述几种防治措施的实施,结合现代环境污染治理的先进科学技术,促进重金属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进程,解决电子废弃物的污染重源,完善环境污染治理的各项法律法规,通过政府层面、电子废弃物科学处理及污染源等等各个方面完善电子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措施,充分利用电子废弃物的价值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电子废弃物的处理技术

(一)机械处理

电子废弃物的机械处理是运用各组分之间物理性质差异进行分选的方法,包括拆卸、破碎、分选等步骤,

分选处理后的物质再经过后续处理可分别获得金属、塑料、玻璃等再生原料。这种处理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不易造成二次污染,易实现规模化等优势,是各国开发的热点。

电子废弃物的拆卸通常是手工操作,以回收其中经过检测有用的电子元器件。但由于电子废弃物中电子元器件数量多,而且结合方式复杂,使得手工处理效率非常低。

(二)化学处理

电子废弃物的化学处理也称湿法处理,将破碎后的电子废弃物颗粒投入到酸性或碱性的液体中,浸出液再经过萃取、沉淀、置换、离子交换、过滤以及蒸馏等一系列的过程最终得到高品位的金属。但在化学处理的过程中要使用强酸和剧毒的氟化物等,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并排放有毒气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较大。

图1化学处理全过程

(三)微生物处理

利用微生物浸取金等贵金属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的提取低含量物料中贵金属的新技术。利用微生物的活动使金等贵金属合金中其它非贵金属氧化成可溶物而进入溶液,使贵金属出来以便于回收。生物技术提取金等贵金属具有工艺简单、费用低、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浸取时间较长。h.brandl等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对经过粉碎预处理的电子废弃物碎块进行浸出试验,在选定的温度、ph、投加量下,可以浸出超过90%的cu,zn和ni,pb以pbso4的形式稳定在沉淀物中。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法律的完善真正解决电子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最优化利用。在制定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时,要采取符合当地实际的保障制度以及相关政策的技术规范,淘汰落后的产能,完善防治技术等措施。其中对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的完善是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前提条件,有效的防治机制是实现电子废弃物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淘汰落后的产能、完善防治技术是基础,只有四者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使重金属环境污染问题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废弃物处理篇4

关键词:金属矿山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开采环境污染

对于人们的生存以及发展来说,矿产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生产建设所需要用到的很多原料和能源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供应。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下,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利用程度已经日益增大。不仅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需求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发现了3300多种矿物,每年的开采量都超过150亿吨。金属矿山所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就是尾矿和废石,但在矿产的开采过程中,由于对固体废弃物妥善处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随意丢弃废石与尾矿的情况非常严重。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我国金属矿山资源的利用现状

1.产业集中度比较低

受到资源条件的制约,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开采规模呈现整体偏小的形式,主要的矿山企业都属于中小型,尤其是小型矿山企业。我国的小型矿山比较多,在矿山总数量中所占的比例达到95%。而发达国家的的资源开采大多是规模大、实力强的大企业在进行。

2.矿业开采秩序混乱

我国矿业一直存在着乱采滥挖问题,并且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非常严重,一直都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小矿山的非法开采、过度开采以及越界开采问题屡禁不止,造成了矿山资源的严重损失和浪费。此外,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也已经日益严重。

3.开采模式与技术比较落后

在矿山的采掘过程中,不管是勘探、开采还是运输、闭坑环节,我国始终没有做到将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开采与治理工作的投入比例不协调。此外,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矿业开采技术的进步脚步太慢,无法赶上经济的发展速度。

4.矿山的“三率”指标偏低

我国矿业的伴生资源利用率、伴生资源回收率以及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都呈现偏低的情况。比如,我国黑色金属的伴生矿产资源回收率只有30%,而发达国家却可以达到60%到70%,差距之大是在让人担心和汗颜。

5.矿山开采引起地质灾害问题

我国矿山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问题分为突发性和缓发性两种,大多是由于开采出来的废石与尾矿胡乱堆放所引起的。另外,在地形、气候以及其它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其中,山体坍塌、泥石流以及滑坡等是矿山开采所引起比较常见的几种地质灾害。

二、我国金属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技术与进展情况

1.对尾矿进行再选

1.1铜尾矿的再选

铜矿的开采量比较大,但是每生产1吨的矿产铜就会产生400吨的尾矿与废石,因此,对于铜矿石的开采来说,其回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铜尾矿中再选出来的有金、硫、银、铁以及重晶石等各种有用成分。

1.2铅锌尾矿的再选

铅锌多金属矿产属于我国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常伴有金、硒、铁、硫、银等多种伴生资源。我国银产量中,有70%都是产自于铅锌矿石。因此对铅锌尾矿进行回收是一项意义非常重大的工作,在不断的研究中,尾矿的再选技术也有了一定进步,尾矿的产出率与回收率都获得了大幅提升。比如,再选技术获得进步以后,八家子铅锌矿通过对尾矿进行再选以后每年都可以回收接近9吨银。

2.将尾矿应用到建材工业中去

虽然金属矿尾矿的物质组成差异比较大,但最基本的组成成分相似度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其开发与利用可以找到一定规律。而物质组成、化学成分和工艺性能就是其得到利用的基础,通过一定的加工以后尾矿可以具备很多工艺特点。而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则正好为尾矿的应用提供了条件。

2.1将尾矿用于制砖

铁尾矿在制砖中的应用:比如我国的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就利用铁尾矿成功制出了免烧砖。之后在不懈的研究下,同济大学以粒度在0.15毫米之下的尾矿作为主要生产原料并掺入添加剂以后制出了各种不同规格的地面砖、光面转、砌墙砖,让尾矿所制出的砖有了更好的质量与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铅锌尾矿在制砖中的应用:我国湖南某矿山企业将浮选铅锌尾矿所得到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铝和二氧化硅的尾矿在加入夹泥和黏土以后制成了砖,经烘干重烧以后制成了耐火砖。

2.2将尾矿应用于水泥的生产

水泥的形成需要经过打磨和烧制工艺,而其强度与熟料中矿物的成分以及烧制水平有关。熟料的主要成分为硅酸二钙、铁铝酸、硅酸三钙以及铝酸三钙这四种矿物,其中氯酸三钙和硅酸三钙会影响到水泥的早期强度,另外的组成则会对水泥的后期强度产生影响。激昂尾矿应用与生产水泥就可以对尾矿中所含的矿物质加以充分利用。

钼铁尾矿在水泥生产中的应用:杭州的某矿石研究所使用钼铁尾矿来代替部分水泥原料研制出了新的水泥生产技术并成功投入生产,大幅提高了当地水泥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2.3将尾矿应用到新型玻璃材料的生产

铜尾矿在饰面玻璃中的应用:同济大学以高铝铁硫铜尾矿作为主要生产原料完成了饰面玻璃的研制工作,所制成的饰面玻璃不仅理化条件完全符合性能要求,而且外观效果极佳。而利用铁尾矿指出来的饰面玻璃性能同样也不错,没有气泡和瑕疵,非常均匀。

2.4将金属尾矿应用到建筑微晶玻璃的生产

铁尾矿在微晶玻璃生产中的应用:以金属矿山废弃物铁尾矿以及废石作为主要生产原料所制成的微晶玻璃花岗岩在抗折强度、耐酸碱性、光泽度以及抗压强度方面都超过了天然花岗岩的性能。

3.将金属矿山废弃物尾矿和废石应用于低下采空区的填充物

对于将尾矿用作填充物,传统的填充方法是选用粗尾砂作为填充物,但是近年来全尾砂膏体填充工艺逐渐发展起来,它有着减轻甚至是消除尾矿对地表造成的污染,环保效果非常好。

而将废石作为填充物的填充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干式充填和作为填充的粗骨料,且应用效果都非常好。

三、结束语

积极推进我国金属矿山废弃物的处理技术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提高金属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技术,我国的矿山开采工作节能才能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实现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国矿山产业集中度比较低、矿业开采秩序混乱、开采模式与技术比较落后、矿山的“三率”指标偏低、矿山开采引起地质灾害等问题,我国急需通过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的进步来解决这些问题。对尾矿进行再选,比如铜尾矿、铅锌尾矿的再选,尾矿用于制砖、水泥的生产新型玻璃材料的生产、建筑微晶玻璃的生产以及尾矿和废石在地下采空区填充物中的应用等都是处理金属固体废弃物的有效方法,并且这些方法依然处于不断的进步之中。

参考文献

[1]孙岩,陈建平,王训练.赤峰市金属矿山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研究与建议[J].金属矿山,2010(03)

[2]刘凤梅.基于遥感技术的鄂东南多金属矿山地质环境信息分层提取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2010

[3]汪金花,李富平.基于GIS的矿山企业固体废弃物管理系统[J].金属矿山,2012(06)

废弃物处理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废弃物;危害;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76-02

化学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示实验对学生学习实验操作,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提供了感性现象,而学生实验可以让学生练习基本操作,便于理解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因此化学实验非常重要,但如何处理化学实验废弃物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实验废弃物的“绿色化”是一个方向,所谓废弃物绿色化处理是以“绿色化学”为指导,使实验废弃物无毒无害,“绿色化学”要求化学反应在无毒无害条件下完成,反应物尽量完全转化到需要的生成物,尽最大可能不污染环境不改变环境的本来面貌,因此“绿色化学”又被称为“环境友好化学”和“清洁技术化学”。Anastas和Warner提出了绿色化学的12条原则,它为化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化学实验废弃物处理指明了方向。初中化学实验以无机实验为主,相对有机实验来说,有毒有害物质较少,因此容易忽视实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初中学生在做学生实验时,由于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实验,还没有自我保护意识,也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对实验后的废弃物无处理意识,但是初中化学实验废弃物并非对环境无任何危害,有些废弃物如不加以处理危害很大,尤其是初中生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化学有害物更应避免接触,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室进行演示实验时必须以人为本,既要对学生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身心健康负责,时时处处避免有害化学物进入教室。

按状态区分化学废弃物可分三类s

(1)s废气类,二氧化硫、氨气、氯化氢、一氧化碳

(2)s废液类,废酸、废碱、盐溶液,有些盐溶液有剧毒如钡盐。

(3)s废渣类,氯酸钾、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废弃物,

人教版初中教材涉及到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及其危害s

废气类如二氧化硫、氨气、氯化氢、一氧化碳对人健康危害很大,

二氧化硫对人的危害非常大,当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8×10-6时人们就会难以忍受,二氧化硫强烈刺激粘膜,导致流泪疼痛咽干,可引起严重的支气管炎甚至引起窒息死亡。

氨气强烈刺激眼睛导致流泪,吸入氨气会引起声音嘶哑,甚至导致肺炎。如果浓氨水不慎进入眼内可引起失明。

一氧化碳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因此导致人体缺氧中毒,引起头晕恶心全身无力,中枢神经瘫痪,甚至呼吸停止死亡。

氯化氢气体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水肿发炎充血,咳嗽,严重者窒息死亡。

可溶性钡盐如进入食道,会引起强烈的烧灼感,引起呕吐p腹痛,血压下降心肌麻痹而死亡。

白磷为剧毒物,误服0.1克即可致人死亡,误服后口腔有烧灼感,导致消化道伤害,严重者呼吸衰竭引起死亡。长期接触白磷也会引起慢性蓄积性中毒。红磷虽然被认为毒性较小,但红磷进入人体仍然会导致人体中毒,会引起血液病变,使肝肾发生病理性改变。

浓硫酸p氢氧化钠为强腐蚀性化学品,如不慎,可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很难治愈。

化学废弃物处理的一般原则[3]为:处理废弃物的同时不能再产生新的有害废弃物,尽可能回收再循环利用即可节约资金又可避免环境破坏,无法回收时也要使排放物对环境无害,按类收集以利处理,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安全的排放,尽量避免成本高昂的处理方法,实验室废气一般采用溶液吸附法,废液一般采用酸碱中和法、化学沉淀法等[4]。以此指导,下面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为例介绍如何使实验对环境无害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一演示实验(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氢氧化铜,如将氢氧化铜扔掉甚为可惜,可向反应后的沉淀物再加适量稀硫酸又得到硫酸铜溶液,反应方程式如下s

而学生实验需大量硫酸铜溶液,这样可循环利用节省资金避免排放。演示实验(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后为氯化钙溶液,将氯化钙溶液收集,利用太阳能蒸发水分,得到固态氯化钙。

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一演示实验s利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后集气瓶中水显酸性,这是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生成的磷酸所致,反应方程式如下s

此时应加熟石灰调pH值至中性,做无害化处理。课题二硫磺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事先应加入碱液以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课题三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废弃物如扔掉很可惜应回收利用。可以先把反应后的废弃物溶解然后向其中加入醋酸,把锰酸钾转变为高锰酸钾,重新利用,避免了直接扔掉对环境的破坏。其方程式如下:

氯酸钾制氧气后的废弃物,溶解后过滤,可得到氯化钾和二氧化锰,重新循环利用化废为宝。

过氧化氢制氧气后过滤可得到二氧化锰,供下次实验再用。

上册第七单元课题一做白磷和红磷的燃烧条件实验,教材的演示实验设计为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白磷为剧毒物,产物五氧化二磷对人体危害很大,如任其在教室扩散,对学生和教师身心健康危害很大。如在烧杯上面扣一个大烧杯即可避免污染物扩散至教室。课题二锌和稀硫酸制氢气后的产物为硫酸锌,蒸发后即可得硫酸锌。

下册第八单元课题三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剩余的一氧化碳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做到了对环境的无害化,但是应当在点燃一氧化碳前,加进一个除去二氧化碳的装置,这样燃烧效果更好。

酸碱盐部分实验,酸性溶液均须加入熟石灰调酸碱度为中性,以避免溶液腐蚀金属制品,如是碱性溶液均须加酸调酸碱度为中性,以避免对土壤和水生动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含重金属离子的盐溶液应加入熟石灰或碳酸钠使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这是最经济的除去重金属离子的方法。

对实验后废弃物做合理的处理,即是对广大师生的健康负责,也是对环境的保护,同时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也可为国家节约资金,是一项功德无量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工作,值得我们每个化学工作者身体力行付诸于教学实践。作为化学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环保意识,时时处处做环保卫士,化学实验尽量避免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使用,只要现象明显,尽量用最少量的试剂进行实验,大力提倡微型实验,同样重要的要对学生做绿色化学教育,保护自己,保护环境,做好每一个实验,不浪费试剂,做好实验后的废弃物处理,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地方,再回收处理。

参考文献:

废弃物处理篇6

关键词农村废弃物;废弃物处理;现状;模式;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21-0211-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垃圾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许多城市积极加强了关于生活垃圾的管理,然而农村生活垃圾情况仍不容乐观。我国农村地区废弃物产量大、种类多,增长迅速,不仅对河流、地下水等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而且破坏农村空气环境,甚至威胁到村民的身体健康。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应实施有效措施坚决做好农村废弃物的处理工作,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农村废弃物处理模式,促进农村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1我国农村废弃物处理的现状

1.1农村废弃物量大且污染严重

据调查,目前我国仅农村垃圾产量就高达人均0.2kg/d,为城市生活废弃物产量的7%~8%[1]。这些巨大数量的农村废弃物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生活环境。不仅导致河流、地下水等水资源污染,而且燃烧产生的二英等物质造成空气的再次污染,乱丢弃的生活废弃物更会招致蚊虫、鼠疫等,成为诸多疾病传染源头,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

1.2处理手段单一

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生活废弃物处理方式主要有焚烧、填埋和堆肥,这3种方式各有优劣[2](表1)。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很少使用燃烧和堆肥处理方式,大多都是进行简易的填埋处理,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会造成地下水污染。由于农村的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基础环保设施落后等,因而无法提供专业的垃圾收集处理服务。生活垃圾直接丢弃或倒入沟渠,缺乏专门的定点收集站,垃圾处理基本处于无序化管理状态。

1.3城市废弃物转移到农村处理

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也为农村废弃物的处理带来困扰。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保护力度逐步加大,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市容市貌得到一定改善,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也有所缓解。但城市垃圾处理中,大量的垃圾被转入郊区或者一些农村地区填埋、堆放或者燃烧。据统计2012年我国每年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约为1.7亿t,无害化处理率占84.8%,其中垃圾填埋处理量为1.1亿t,而这些都被转移到农村生活地区,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3]。

2我国农村废弃物处理存在的问题

2.1农民废弃物处理意识薄弱

农村废弃物管理属于公共服务性质,村民无需付费即可享受环境资源,甚至破坏环境也无需承担后果,这种搭便车现象导致了人们过度地使用公共资源和随意丢弃垃圾污染环境,造成了垃圾无人管、环境治理难的局面。城乡二元制的经济发展思路使得政府更加重视城市发展,在农村废弃物管理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公共服务缺位,忽视农村环境的改善[4]。

2.2政府对废弃物处理的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政府关于环保资金的投入近几年来已有所增长,然而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大部分资金仍偏向城市,对农村地区的环保投入数量仍处于低水平状态。此外,农村废物环境保护属于公益事业,回报率很低,对于社会资金的吸引力较弱。乡镇地方财政资金缺位,无法提供垃圾处理资金,直接导致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设备落后,环卫体系建立存在障碍[5]。

2.3废弃物处理的技术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农村处理废弃物的物流手段相对比较滞后,缺乏明确的分类要求与规定,人们对于垃圾源头分类意识不强;收集环节也未进行专业的分工,没有专业的收集工具与人员,缺乏专门的垃圾收购站点等;处理环节一方面由于村民居住较分散,集中处理难度大;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居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投资限制而无法购买专业的垃圾收集处理设备,也难以建立垃圾处理厂。

3我国农村废弃物处理模式

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不同地区的差异很大,因而对于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的人口、自然、经济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废弃物处理模式。

3.1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居民居住集中,城镇化水平较高,生活垃圾产量大,可回收利用成分相对比较多,因而在进行废弃物处理时可借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图1)[6]。居民将平时的生活垃圾放置于指定的垃圾站点,再由专门的收集人员进行收集,分拣出有用的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则运往村集中站点,然后定期转运至附近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再次分拣回收,或者堆肥、卫生填埋等处理。在此过程中,若能加强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在源头对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则可避免收集时的分拣工作,可以直接将分类收集到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或者运往转运站点进行最终处理。在垃圾收集环节各村需要发放一定数量的垃圾收集容器,修建垃圾储存站点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专门的垃圾收集人员和收集工具。垃圾转运点则应尽可能辐射到周围村,设置于乡镇附近便于垃圾的运输和转运。最终处理则应由几个县政府统一设置垃圾填埋场或堆肥场,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垃圾得到集中处理,并以此获得规模经济。

3.2经济落后地区

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大都比较偏远,道路不通交通不便,造成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比较困难。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垃圾,任其随意堆放会导致农村环境的不断恶化,因而需根据偏远地区农村特点采取相应的废弃物处理模式(图2)[7]。落后地区居民大多都有主动回收垃圾的习惯,会主动将有用的垃圾进行废物再利用或直接卖到废品收购站,因此每户产生的生活垃圾就相对更少了。由于地区偏远,垃圾产量较少,因而可以不需要设置专门的垃圾站点和配备专门的保洁人员,只需安排专门的垃圾收集车定期在村里进行垃圾收集,每户村民只需将自家无用的垃圾送至垃圾车即可,这样既能达到垃圾收集的目的,也能减少一部分垃圾收集成本。收集后的垃圾进行简单分拣,将其中无用的废物(如煤渣等无机物)进行填埋或堆肥处理,有用的废物可以由垃圾收集车转运至县里的集中处理点进行再次分拣、回收利用或者堆肥处理。

4我国农村废弃物处理的建议

4.1增强村民环保意识

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国农村地区村民的环保意识仍不高,农村污染甚是严重,因此要加强农村废弃物管理的宣传教育。除了经常性的环保教育外,应每年设立“环保宣传月”进行环保教育,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应设立警示牌等,禁止村民乱丢弃垃圾。此外,也可考虑采用强制性措施限制村民乱倒垃圾,转变村民传统的价值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废弃物处理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8]。

4.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在农村废弃物的管理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带动民间资本参与共同解决我国农村废弃物问题。一方面国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废弃物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政策,提高从事农村废弃物处理企业的收益,从法律上支持和保护从事农村物流的机构;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废弃物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状况,构建信息平台等,为农村废弃物处理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9]。

4.3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

发展第三方物流参与到农村废弃物物流中,既能实现废弃物处理的减量化和无害化,也能有效地解决危险废物分类及回收、运输、存储、交换、加工利用等。

4.4确立农村废弃物处理模式

根据不同农村地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的不同,有必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废弃物处理模式。对于发达地区的基本策略可采取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使废弃物的处理达到规模化、产业化,使得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则可采取村民自觉收集,最后集中处理的模式,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10]。

5结语

人们应关注废弃物的产生所带来的危害。相比城市生活废弃物,农村废弃物污染更为严重。其产生量大,处理方式简单,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而且危害人们身体健康,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此,迫切需要从农民、政府和企业等主体出发,构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废弃物处理模式,采取相关的对策方法。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提高农村废弃物的处理效率,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6参考文献

[1]杨莉,谢刚.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案的选择[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336-337.

[2]吴浩.四川省中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方案评估和优选[J].四川建筑,2004,24(3):13-14.

[3]付素霞,田磊.农村垃圾处理的路径选择[J].能源与环境科学,2013(11):163.

[4]李远.新农村应有新环境改变四个“严重不足”[N].人民日报,2006-04-06.

[5]刘红梅.刍议农村垃圾管理的探讨[J].经济管理,2011(6):275-276.

[6]陕永杰,孙勤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模式应用进展[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4):81-84.

[7]乔茂先.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农业,2010(9):80-81.

[8]张秀金,张燕妮.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和优化对策[J].科技向导,2013(2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