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呼吸道支气管炎的症状范例(3篇)

时间:

呼吸道支气管炎的症状范文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婴幼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091

资料与方法

2004年5月~2008年12月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5例,男36例,女29例。发病年龄:1~6个月31例,6个月~1岁24例,1岁~2岁10例。发病季节:冬季38例,春季19例,秋季6例,夏季2例。

临床表现:6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主要症状分别是咳嗽65例,气喘65例,呼吸困难62例,鼻塞15例。主要体征分别为R>60次/分59例,紫绀42例,HR>140次/分51例,肺部哮鸣音47例,T>38℃28例;肺部湿音25例等。

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多正常或轻度增加,白细胞计数

治疗:均给予吸氧、生理盐水20ml加α-糜蛋白酶2mg雾化吸入、氨茶碱2~4mg/(kg•日)加5%葡萄糖100ml缓慢静滴、病毒唑10mg/(kg•日)加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滴。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青霉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感染;严重病例者应用酚妥拉明改善肺循环及减轻心脏负荷;有明显脱水、酸中毒者,同时给予静脉补液、1.4%碳酸氢钠静脉滴注纠正酸中毒;合并心力衰竭时给西地兰强心剂治疗等综合治疗。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肺部音消失,胸片基本正常;②显效:症状明显缓解,咳痰容易,呼吸困难和缺氧状况明显改善,哮鸣音及湿音消失;③有效:症状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状况有所改善,哮鸣音和湿音基本消失;④无效:咳嗽、呼吸困难及哮鸣音等无减轻或加重。

结果

经上述综合方法治疗,65例患儿症状均明显好转及消失,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疗程7~15天。

讨论

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者,只需门诊观察,而呼吸明显短促的患儿需要住院观察。疑似毛细支气管炎病例时,应首先做出病情程度的评估。在药物干预方面,由于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婴儿气道狭窄,排异能力差,细小管腔因炎性分泌物、水肿及平滑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引起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表现为酸中毒、肺小动脉痉挛及肺循环功能障碍,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喘憋[1],因此临床上使用支气管扩张剂解除支气管痉挛及改善肺通气有良好的短期效果。在临床上先用支气管扩张剂解后用激素,对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有增强及协同作用[2]。但即使短期使用激素,对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仍有较长时间的、明显的、延续的影响[3],因此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激素,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考虑使用。作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抗病毒疗法,临床上广泛使用利巴韦林。从本文56例患儿的治疗观察发现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主要以病情观察、吸氧、止咳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根据患儿的病情程度等给予糖皮质激素及抗病毒等综合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0.

呼吸道支气管炎的症状范文篇2

关键词: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护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簦??婪置谖镌龆嗍保?椒魏粑?舸植诨蚩晌偶案墒??簦?人浴⒖忍岛罂上?В?奁渌?⒎⒅ⅰ1静≈⒐睾吞逭魅缜ㄑ硬挥?勺???灾??苎住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护理评估

()病因评估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病情评估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护理诊断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护理目标通过护理要使病人能够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缓解症状,维持病人舒适状态。

.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对老年人群患病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老和变化。其肺泡数量减少,且泡壁变薄,泡腔增大,弹性降低,呼吸功能也不断下降,对缺氧和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也随之减低,咳嗽反射减弱,免疫力低下,使老年人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加之老年人常患有其他慢性病变,如脑血管病等,一旦卧床,并发

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其护理要点如下。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咳嗽、咳痰,多应用化痰药物治疗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禁用或镇用镇咳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甚至昏迷。加强体位护理,勤翻身、叩背或其他物理排痰法。当出现症状时,应尽量取侧卧位。一般健侧卧位利于引痰,可左右交替卧位。

()观察生命体征注意呼吸、脉搏及节律的改变,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发现病人精神不振或嗜睡、懒言、不喜活动或呼吸困难及发绀等出现,应高度重视,急查血气分析。

()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按时服药,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或雾化吸入器,定时留取痰标本,及时检查痰细菌培养,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健康教育

()嘱患者及时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

()增强体质,防止感冒。

()对吸烟者,指导忌烟。

()改善劳动与生活环境,减少空气污染,避免接触或吸入过敏原。

呼吸道支气管炎的症状范文

作者简介:刘薇,女,1995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系,儿科主任医师,天津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护理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分别于《中华儿科》等医学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几十篇、在国家和省市级报刊刊登健康科普文章100余万字,在《中国漫画》等报刊发表绘画作品数十幅,参与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绘制插图。

2岁半的阳阳这些天原本吃得饱、睡得好,不想前天出去玩的时间有点长,回来后满头大汗,并且开始一声半声的咳嗽,今天有些低烧,咳嗽也加重了些。妈妈带他去医院看病,医生用听诊器认真听了听阳阳的后背,告诉妈妈小家伙已经得了气管炎,需要吃药……

宝贝呼吸道感染的8个常见疑问

1.呼吸道感染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呼吸道感染在儿科非常常见,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即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包括鼻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则是包括各种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等急性炎症的总称。

2.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哪个更严重?

上、下呼吸道感染,不能简单地说谁比谁更严重。比如急性喉炎虽然是上呼吸道感染,但由于可能出现喉梗阻,甚至导致呼吸困难,从而危及生命;而重症肺炎是下呼吸道感染,同样可以导致呼吸衰竭,有生命危险。可见,无论是哪种呼吸道感染,都要积极治疗,以免延误救治。

3.气管、支气管是一回事儿么?

气管、支气管,两者并不相同,它们的关系就像倒着的树干和树枝。气管是“树干”,由软骨、肌肉、结缔组织和黏膜构成的。支气管是“树枝”,指由气管分出的各级分枝。其中,由气管向下分为左右两个分叉,像个“人”字形,便是左、右主支气管。气管分叉在胸椎3~4之间,右侧支气管较直,就像气管的直接延续。

4.宝宝的气管、支气管发育有没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新生儿的气管长度仅为4cm,末梢气道相对较宽,到成人时期长度将增加3倍;从新生儿到成人,肺重和肺总量增加20倍,气管直径增加4倍,而毛细支气管只增加2倍,但其壁厚却增加3倍;毛细支气管平滑肌在生后5个月以前薄而少,3岁以后才明显发育;支气管壁缺乏弹性组织,软骨柔弱。

5.为什么说呼吸系统急性感染在小儿时期必须格外关注?

宝宝的气管、支气管发育的特点,注定了其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且一旦罹患急性呼吸道炎症将常常较为严重。因为宝宝呼吸道感染后,更容易黏膜肿胀、分泌物堵塞,造成呼吸道梗阻,再加上支气管痉挛,细支气管无软骨,呼气时易被压,造成气体滞留,进而可影响气体交换。

6.什么是急性气管炎?

急性气管炎是由生物、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急性气管黏膜炎症,常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所致。起病较急,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通常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其后咳嗽逐渐明显并成为突出症状。

7.急性支气管炎有什么特征?

急性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支气管黏膜炎症,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往往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也常为肺炎的早期表现。本病多同时累及气管、支气管,故正确命名应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以咳嗽伴(或不伴)有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为特征。

8.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又有什么不同呢?

对于妈妈来说,可以简单地认为急性气管炎比急性支气管炎感染部位稍浅,症状大多也稍轻一些,疗程可能也相对短些。不过由于宝宝的呼吸道非常短,气管和支气管紧密相连,因此由气管炎进展到支气管炎往往是非常迅速的,一旦治疗不及时、不顺利,甚至很快会进展到肺炎,都不能掉以轻心!

气管炎or支气管炎,宝宝常见4种经典POSE

POSE1

出镜宝宝:新新

年龄:3岁

4天前,新新开始流鼻涕、打喷嚏,妈妈给他吃了感冒药,可是症状非但没有见好,反而逐渐加重,主要是咳嗽,从断断续续变成连着好几声,还有些发热。

化验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略低于正常值,中性粒细胞也有所降低

纸上诊断:急性气管炎(病毒感染)

急性气管炎是由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引起黏膜炎症,病原体与上呼吸道感染类似。常见为腺病毒、(甲或乙)流感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常见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近年来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明显增加,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亦较多见。

专业提示:一般情况下,急性气管炎大多及时服用药物,同时加强护理,即可痊愈。

妈妈呵护:气管炎宝宝往往咳嗽较为明显,而妈妈们又非常害怕宝宝咳嗽,其实咳嗽是宝宝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适度的咳嗽有助于痰液的排出。当咳嗽过于剧烈,影响到宝宝的饮水、吃饭、睡觉,或伴有胸部不适,才需要强力干预。因此,不要随意给宝宝使用中枢镇咳药,那样做对宝宝而言弊大于利、坏处多多。

POSE2

出镜宝宝:蕊蕊

年龄:2岁

蕊蕊断断续续咳嗽了4、5天时间,越来越重,细心的妈妈觉得蕊蕊的咳嗽听上去好像“变深了”,偶尔吐出的痰液也由稀变稠,还伴有疲乏、发热、食欲减退。

化验检查: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增粗

纸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支气管黏膜炎症,引起本病的病毒有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细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病毒和细菌可以直接感染气管-支气管,也可先侵犯上呼吸道,继而引起本病。近年来由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者也逐渐增多。

专业提示:多数情况下,仅需对不同病原体感染者给予针对性治疗,镇咳、化痰、退热。

妈妈呵护:急性支气管炎病情轻重主要取决于宝宝年龄的大小、感染病原毒力的大小、身体素质好坏和免疫力的强弱、周围环境的空气状况等因素。确保宝宝能很好的休息,有清淡且营养丰富的饮食,卧室的温、湿度适宜。让宝宝多饮水,为其拍背,以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凡是存在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佝偻病等宝宝,要当心进展为肺炎。

POSE3

出镜宝宝:丘丘

年龄:1岁

胖胖的丘丘皮肤上一直有湿疹,断断续续就没利落过。这不,才刚过1岁生日就生病了,发烧不算严重,体温不过38℃,但却连咳带喘,呼哧呼哧的,看上去不太舒服。

化验检查:胸片显示双下肺纹理增重

纸上诊断:喘息样支气管炎

喘息样支气管炎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泛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炎。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均可引起。较常见的有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部分病例可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肺实质很少受累。宝宝大多有过敏体质倾向,部分病儿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专业提示:喘息样支气管炎的宝宝病情以咳喘为主,应注意退热、止咳、平喘、排痰。

妈妈呵护:对于患病的宝宝,妈妈们一定注意要多给宝宝喂水,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呼吸道的湿润,痰液等分泌物就不会干燥、结痂,从而不会出现加重喘息的情况。在饮食上,要避免进食辛辣、刺激、腥发食物,以免加重过敏状态。当宝宝喘息时,遵医嘱进行呼吸道雾化将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即使疾病痊愈,也需要注意日后是否还有类似发作,观察排除婴幼儿哮喘。

POSE4

出镜宝宝:暮暮

年龄:4月

从暮暮出生开始,暮暮妈妈就没有母乳,所以暮暮只能吃配方奶长大。前几天暮暮的爸爸感冒了,结果暮暮开始发热、咳嗽,妈妈听着他呼气好像有些费劲,口唇也有点发青。

化验检查:胸片显示双肺轻微气肿

纸上诊断:毛细支气管炎

小宝宝最常见且较严重的支气管炎是毛细支气管炎,此症好发于冬季,可引起局部流行。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故此被称为毛细支气管炎,其病原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可占80%或更多;其他依次为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少数病例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是小于6月龄宝宝常见的一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专业提示:患毛细支气管炎的宝宝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平喘镇咳、吸氧镇静、抗感染。

妈妈呵护:患毛细支气管炎时,细小的毛细支气管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加上坏死的黏膜上皮细胞脱落而堵塞管腔,导致明显的肺气肿和肺不张。当宝宝喘憋时喂奶要格外注意,千万不要呛奶,否则可能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宝宝需要住院治疗,除输液外,还需借助雾化、吸氧、吸痰等辅助手段帮助康复。

关注宝宝咳嗽的5个要点

要点1:咳嗽的性质

有的宝宝为刺激性干咳,没有分泌物,这大多是因为喉咙不舒服引发的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等病变;有的宝宝咳嗽起来有很重的痰音,有的时候还会在剧烈的咳嗽之后呕出黏痰,这种情况往往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

要点2:咳嗽的姿势

宝宝咳嗽的程度随着姿势变化而改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当宝宝的支气管内壁被破坏、咳嗽反射减弱,大量痰液潴留时,宝宝一变换身体的姿势就会出现强烈的咳嗽。另外当有大量胸腔积液在宝宝的肺内时,也会出现因变化而引发咳嗽的情况。

要点3:咳嗽的节律

咳嗽可以简单分为单声咳、阵发性咳、连续性痉咳、周期性咳四种,其中单声的轻微咳嗽一般病情较轻,见于气管炎、咽炎,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较长,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连续性咳嗽常见于肺炎,周期性咳嗽见于慢性支气管炎。

要点4:咳嗽的声音

宝宝咳嗽的声音可有学问了,如果咳嗽时声音嘶哑、成“空空”声,像犬吠样的咳嗽,要当心声带肿胀、喉头部位的疾患,尤其是会造成突发憋气的喉炎;如果宝宝成连声咳嗽、咳后颜面憋红,甚至还带有鸡鸣样的吸气声,则很可能罹患百日咳或百日咳样综合征。

要点5:咳嗽的时间

如果宝宝是在清晨起来咳嗽比较重,多见于上呼吸道的慢性炎症,那是因为夜间气道内分泌物较多,堵塞了支气管,晨起以咳嗽来清理呼吸道;如果宝宝是在睡眠时咳嗽较重,则多见于百日咳、急性喉炎、结核感染等疾病。

气管炎、支气管炎宝宝的非药物治疗

1.饮水原则

没错,患气管炎、支气管炎时,让宝宝饮水是呼吸道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消化道进入人体的水分,不会像输液那样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不会直接且明显地增加心脏负担,还可以帮助黏稠痰液的稀释,如此廉价而简单的方法,妈妈一定要掌握!

2.雾化原则

遵医嘱给痰多的宝宝实施雾化,能帮助气道内的痰痂慢慢软化,并使浓稠的痰拴被稀释,然后通过咳嗽、气道纤毛摆动等方法将深部的痰液经由呕吐等动作排出;对于喘息明显的宝宝,具有平喘效果的雾化液能缓解气道痉挛,减轻呼气困难。

3.拍背原则

学会给宝宝拍背,能协助小家伙顺利排痰。妈妈可以将宝宝竖着抱在怀里,让他轻轻趴在你的肩部,注意不要堵住宝宝口鼻,手掌成半握的空心弧状置于背部,从脊柱两侧自下而上拍打,此时倘若宝宝咳嗽,将更有利于痰液的清理。

4.饮食原则

年龄越小的宝宝越需要休息和护理,待症状消失后才可恢复自由活动,以免病情加重或复发。发热期的宝宝适合给流质或软食,吃奶的宝宝应暂时减少乳量,以防引发呛咳及吐泻等消化不良症状。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有助于机体的康复。

气管炎、支气管炎宝宝的药物治疗

1.抗生素原则

抗生素一般指的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所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作用的药物。对由细菌感染引发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宝宝,比较常用的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则主要针对支原体感染。

2.镇咳药原则

咳嗽本身对肺炎宝宝而言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倘若咳嗽过于剧烈,为避免影响吃饭、吃奶和睡觉,或引发胸痛和高张性气胸等情况,可使用镇咳药物,但必须认真选择品种、严格控制剂量、谨慎予以应用,以免发生耐受、成瘾、便秘等不良反应。

3.祛痰药原则

痰液是支气管的分泌物,会刺激气道产生咳嗽,还可能加重感染,甚至引起呼吸困难,不及时排出可以堵塞气道,造成肺不张。使用祛痰药可以起到稀释痰液或液化黏痰的作用,常用药包括氨溴索、半胱氨酸、氯化氨等,喷雾吸入、口服、静脉滴注是祛痰药的常用方式。

4.平喘药原则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炎症等均可引起分泌物增加和黏膜水肿,造成小气道阻塞,加上分泌物黏稠,引发并加重喘息,平喘药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扩张支气管,但对于年龄过小、支气管平滑肌尚未发育的宝宝而言,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5.退热药原则

对于发热的宝宝应当使用解热镇痛药协助退热,尤其是处于高热惊厥好发年龄或有热厥史的宝宝,更要积极退热,以免高热造成惊厥或因发热过久体力过度消耗,但退热仅仅依靠退热药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尤其是年龄在6月龄之内的宝宝,物理降温是最佳选择。

6.中医药原则

中医称急性支气管炎是外感咳嗽,由于致病因素不同,临床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实热喘等,治疗上结合临床辨证施治。风寒咳嗽以辛温解表、散寒止咳为主;风热咳嗽以辛凉解表、宣肺止咳应对;实热喘则以宣肺化痰、降逆平喘为治疗策略。

TIPS:宝宝的呼吸到底有多快?

正常情况下宝宝年龄越小、呼吸频率就越快。

刚出生的小宝宝每分钟呼吸频率可以达到40至50次。

几个月大的宝宝每分钟呼吸频率大约为30至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