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范例(3篇)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范文
恩格斯说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可见解剖学在医学课程中的重要性,解剖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学生对人体结构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到未来临床护理的操作。但是目前护理专业的解剖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如教学内容仍是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内容的压缩,教学方法仍以教师为中心进行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不能满足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临床工作的需求。所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解剖学》教学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解剖学》的教学改革对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医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高职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谈谈个人体会。
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现状
学生整体素质降低。目前。我校的护理专业设置主要以三年制大专为主,学生来源有两条途径:
一部分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一部分是中专毕业后考上的对口升学学生。由于学校生源不同,她们在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应届高中毕业生虽然学习兴趣浓厚。但由于入学门槛低。他们的学习基础较薄弱,之前没有接触过《解剖学》,面对那些枯燥乏味的专业名词,难免会有“最害怕上解剖课”、“最难记课程”的畏惧和抵触情绪。对口升学学生虽有一定的解剖知识,但自主学习能力差、自身素质偏低,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解剖的教学效果。
培养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师队伍。讲授护理专业解剖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他们的专业使其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基本与其它专业雷同,加之他们的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经验甚少,所以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教材内容设置不合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依然和其它医学类专业使用同样的解剖学教材,甚至使用同样的培养目标、课程评价体系。培养目瞬磺濉⒔滩哪谌萦肓俅餐呀凇⒔萄Х椒ǔ戮膳嘌出来的学生必然造成“高分低能”现象。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对于护理专业而言,应紧紧围绕与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有关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例如:注射技术应用解剖、穿刺技术、急救技术应用解剖、插管技术、表面应用解剖等。
护理专业解剖学改革策略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师队伍。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师应适应现代护理学发展趋势,在教学模式和内容上应顺应护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定期深入临床护理一线,了解护理工作中护士最需要的解剖学知识,实现解剖学与临床护理的有效衔接,这样培养出来的护理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还具备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
因材施教。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结合我校学情,即学生基础差,但活泼好动。易激发兴趣。教师充分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合适的教学问题,让其在课后查找资料,利用其感兴趣的网络自行解决课本中的内容点,鼓励同学们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上课时要提问,给学生以适当的压力,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并主动解决新问题及独立自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减少了课堂上盲目性。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范文篇2
[论文摘要]由江苏省特级教师邱学华创立的尝试教学法,其思想是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模式,主张“先练后讲”和“先试后导”的探究学习模式。本文阐述了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实施尝试教学法,分析了尝试教学法能提高教学质量,是因为它把“知识传授、方法学习、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且落到实处。
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目前,人体解剖学的教育明显滞后,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仍仿照临床医学专业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用性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性护理人员,护理解剖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校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改革解剖学教学内容。
1.以系统解剖学为基础,删去部分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教学要以与护理专业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删减和压缩对护理工作来说不重要或运用较少的内容。为此我们对传统的系统解剖学内容进行综合和删减,精选教学内容。在对各章节内容删减时,要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注重实用,同时要保持知识的连贯性。
2.把部分局部解剖学内容融入系统解剖学中。
普通专科护理专业,由于学制较短、学时的限制,我们没有单独开设局部解剖学,但局部解剖学中的部分内容又是护理专业必须应用的基础知识,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我们把局部解剖学里与护理临床应用密切的内容进行精选,实现系解与局解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了解剖学内容的同时,又熟悉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器官所在区域的层次,有利于护理知识的掌握。
3.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内容。
调查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不是不敢操作就是盲目操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是与护理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毗邻关系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将应用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护理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
4.增加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实验内容。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现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我们增加了模拟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实验内容,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改革解剖学教学方法和手段。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解剖学具有教学内容多、专业名词多,记忆知识多等特点,学生常感到难学、难记,易使学生厌倦而影响学习效果。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据不同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了不同教学方法,例如,“问题式”、“导入式”、“启发式”、“演示式”、“讨论式”、“比较式”教学法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绘声绘色而又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和感染学生,活跃课堂气氛,使解剖课鲜活起来。
2.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我校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的建立,应用多媒体与网络进行解剖教学已经成为可能。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信息量小,教学效率低,远没有发挥教师的智力潜能,为此我们在校园网上增加电子教案、建立自测题库。制作解剖教学课件,购置了多种多媒体教学光盘,并充分应用于护理解剖学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革评价方法。
我们经过多年努力,建设了完备的解剖学试题库,逐步完善护理专业学生考核办法。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实验操作考核成绩三部分构成。理论考试从试题库随机抽调,施行教考分离,考后集中密封阅卷,理论考试成绩由原来占总分的70%调整到50%。我们更加注重了实验考核,我们增加标本考试的内容及分数比例,注重与护理密切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方法应用试题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考核成绩由原来占总分的10%增加到30%。学生的平时成绩仍占总分的20%。转贴于
(四)取得成效。
1.优化了课程内容,创新了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改革,解决了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缩短了解剖学和临床护理的距离。学生通过学习,普遍反映激发了学习兴趣,开发了智力,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快师资的培养。
由于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创新,大多数教师缺乏护理专业知识,不能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为此我们加强了与护理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掌握护理工作中所需要的解剖学知识,以适应解剖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3.加强教材建设。
编写出高质量的护理专业使用的解剖学教材是推动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制定出了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计划、实验指导、自测题库等教学文件,参编的护理专业使用的解剖学教材(将由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正在编写中。
4.加强了实验室建设。
临床护理应用解剖学范文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临床护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33-01
产褥感染是导致剖宫产术后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1]。该病患者常表现为生殖道周围血细胞明显增多、宫体压痛、感染处异味且恶露增多、体温升高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较大威胁,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大多数剖宫产术后患者因疾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烦躁、压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临床治疗、身体恢复具有较大影响[2]。现搜集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接收的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89例患者,对其应用临床护理的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接收的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89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89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生殖道周围血细胞明显增多、宫体压痛、感染处明显异味且恶露增多、体温升高等。甲组共45例,平均年龄是(28.32±1.17)岁,最大35岁,最小24岁。乙组共44例,平均年龄是(28.33±1.16)岁,最大36岁,最小35岁。甲组和乙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甲组45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对乙组44例进行一般护理。一般护理即对患者的日常查房,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后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并根据医嘱及时处理。临床护理方法如下:(1)大多数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了解甚少,加上面对陌生的病房环境、医院环境等,易产生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心理压力较大。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病因、疾病与剖宫产术的密切关系、临床表现、治疗方式等,增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向患者热情的介绍医院环境、病房环境等,为患者创造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促使患者以积极、愉快的心态接受治疗。(2)在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呼吸、体温、血压、脉搏等的密切监测,并准确记录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出现异常后应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3)提倡患者在治疗期间采取半卧,加强对患者口腔、及会的护理。对患者使用含漱液,加强口腔卫生,每日2次,于早晚餐后进行,每次5min,含漱液剂量为10ml-15ml。针对口周较为干燥的患者,应用植物油或甘油;针对口腔溃疡患者,应用氯霉素针剂。对患者应用新洁尔灭,加强对会的擦洗,保证会干燥、卫生,每日3次。(4)为患者制定营养均衡的饮食方案。提倡患者多食富含维生素、热量、蛋白质的食物,饮食以半流质食物或流质食物为主。
治疗后,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甲组和乙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并对比。
1.3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治疗后,甲组45例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78%,其中1例不满意,13例非常满意,31例满意。乙组44例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3.64%,其中16例不满意,10例非常满意,18例满意。甲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乙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剖宫产对患者生殖道造成一定影响,外部环境发生改变,便于感染病菌的快速生长及蔓延,导致外来病菌不断增多。由于剖宫产对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功能下降更促使病原菌的生长与繁殖,损害患者宫腔,诱发产褥感染。切口愈合不良也是造成产褥感染的重要原因[3]。临床护理是在治疗期间对患者应用的全面护理,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生活、饮食等方面。随着临床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重视临床护理,对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在本文研究中,对甲组应用临床护理,与未应用临床护理的乙组相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7.78%,明显高于乙组(63.64%),表明临床护理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综上分析,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临床护理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欣,王希.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81例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15(1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