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收支财务审计范例(3篇)
财务收支财务审计范文
摘要随着医院对内部审计越来越重视,内部审计在医院财务监督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在对财务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违规违纪的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做出了说明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收入支出审计监督
近年来,医院特别是大型的公立医院的收入逐年增加,由于医院特殊的性质,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并没有要求第三方对医院的会计报表和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而一般都是医院的内审部门对医院的财务收支和账务处理进行监督,通过对医院的审计,发现了医院在财务收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没有严格按照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合理的确定收入支出范围,随意性比较强。医院的收入和支出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和员工收入的提高,因此医院的收入支出核算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最终收益,通过对医院收支项目进行审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有利于医院财务部门树立法律观念,加强收支项目管理,保障医院的资金安全和医院财产的完整性。
在对医院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一、医院的收入不完整
医院的收入包括开展医疗活动收到的收入、销售药品收到的收入以及其他与医院业务有关的活动收到的收入,也包括从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收到的专项补助收入。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一般的医院的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等核算基本上都是符合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但是有些其他收入本应该作为收入处理而医院却没有视作收入而是放入“其他应付款”科目进行核算,比如说有些医院在举办大型的庆祝活动时,很多兄弟单位都会送一些赞助费或者礼金等,有时医院不想体现此项收入而把这部分款项放入了“其他应付款”;有些医院把上级部门拨付的一些人才研究费和一些房屋租赁费、继续教育和培训费等都放入了“其他应付款”科目。以上科目的的会计处理混淆了收入和债务的界限,没有真正的理解医院收入的和负债的定义。医院的负债是指医院需要承担的现时义务,而履行该义务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劳务的增加。很显然上述业务的资金来源并没有可偿还性,也就是说是不需要偿还的。凡是医院取得的不需要医院承担义务或者偿还责任的款项医院都应该作为收入处理,如果是外单位投入的资金需要医院按期偿还的才可以作为负债反映。因此如果是当年审计发现此类项目应该直接建议财务部门调整会计分录,从“其他应付款”科目直接调整到“其他收入”科目,而如果是审计发现的是本年度以前会计差错,由于财务已经结账,因此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可以调入“事业基金”会计科目。审计中发现的上述问题审计部门应该给相关的财务人员审计建议,要求财务部门深入学习医院会计制度,认真掌握医院收入和负债的概念,规范财务处理。
二、医院的成本费用项目混乱
医院的成本费用项目是医院收入的抵减项目,在医院财务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医院的成本项目是制定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的尺度,也是各科室核算奖金所依据的重要财务数据,正确的进行成本核算,才能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并准确核算科室的收益和医院的净收益。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些医院为了调整收支结余,人为的调整成本费用核算方法。有些效益比较差的医院,为了增加本期收益,体现院长的工作业绩,人为的将很多需要计入成本费用的项目计入了其他科目,造成了医院成本的虚减和利润的虚增。比如在检查医院的其他应收款科目时,发现了很多长期挂账的经济业务,有些对方单位早已破产或者不存在了,应该将该部分其他应收款转入支出科目,而医院怕影响收益一直未作会计处理;有些本应该在业务发生时全部列支的项目被放入了待摊费用科目,像一些罚款支出或者医疗纠纷支出等放入待摊费用留待以后各期分摊,人为的减少本期支出,在一些存在在建工程的医院,很多支出费用应该在当期列支,不应该计入在建工程成本的医院也将该部分成本费用计入了在建工程,导致了成本费用的减少。而有些效益比较好的医院,由于担心本年结余过多会影响未来财务目标的制定和财政补助的核定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人为的扩大成本开支范围,使本不该列为支出项目的经济业务列做支出,造成了成本的虚增和利润的虚减。比如医院在年底多预提取暖费或者本来应该逐年摊销的费用一次性列入了支出项目,有些医院在年底多计提修购基金和坏账准备。其实对于提取修购基金和坏账准备,医院会计制度有明确的规定:医疗设备按照年限法计提修购基金,一般的医疗设备在使用期限5-10年的范围内计提,坏账准备按照应收医疗款和其他应收款年末余额的3%-5%提取,而医院为了增加成本,人为的提高计提标准和比例,造成了医院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
对于上述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些是由于医院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够,对医院会计制度了解的不深入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而有些就是由于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动机等主观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医院的审计部门应该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责任,分清原因,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向相关部门反映,切实维护医院财务核算的准确性,给相关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参考文献:
[1]戴琼.医院财报审计须掌握哪些要领.中国会计报.2011.12-16(016).
[2]刘斌良.医院审计的思路.审计与理财.2006(03).
财务收支财务审计范文
[关键词]财务收支审计管理审计延伸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防范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方面,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其中,管理审计在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此,笔者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一、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的必要性
首先,开展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早期,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查错纠弊而不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做出分析、评价,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各种会计资料,主要工作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不仅具有监督职能,而且具有服务的职能,可以说是一种寓服务于监督之中的职能。其监督的目的是维护企业整体的合法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实现企业活动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实现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是必由之路。
其次,开展管理审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承担的经营风险日益增加,要求内部审计加强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并对经营决策进行审查,以降低企业的风险程序;企业面临的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对生产经营技术方面的问题加以评价,深化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为此,内部审计不但要及时、准确地向企业的管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纠弊和资产保护信息,还要针对企业在管理和控制上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二、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的重点内容
1.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是管理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评审主要是检查其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符合性测试,针对存在的问题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相应调整审计方案,实施具体的实质性测试。内部审计部门应及时地、有效地、经常地开展物资采购内控审计,随时地了解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动态和信息,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促进企业不断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物资采购经营管理方式方法,通过开展物资采购内控审计,抓住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点,找出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为企业加强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做贡献。
2.经济效益审计。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末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组织在财务收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被审计单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与评价,并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既要运用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还要结合某些非财务指标,如:管理控制、企业资产、劳动力资源和发展战略等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企业内部审计应围绕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企业内部审计应围绕经济效益作“文章”,把审计工作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对所发展的影响经济效益的问题,要分析原因,从制度和机制上提出改进的建议及具体的措施,促进企业增收节支、开源节流、降低成本费用、挖掘内部潜力和提高经济效益,寓审计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切实做到“一审、二帮、三促进”。
3.管理过程审计。它是以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审查被审计单位在计划、组织、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从企业的经营活动策划阶段切入,如企业年度财务预算、生产科技发展计划、招标标底的编制过程,政策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等等。搜集掌握各项经营活动的目的、目标和评价各种业绩的标准。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后,从管理的高度而不是从具体业务处理的低层次提出改进管理过程的建议和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因管理缺陷而导致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三、实现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的两点认识
财务收支财务审计范文篇3
关键词: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深,这也就使得企业的管理者要想追求理想的经济效益,就一定要提高其管理方法,加强风险的防范。所以,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把财务的收支审计工作形式加以转换,逐渐实现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与效益审计两个方向发展,并且把这种发展方向作为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主流,把以寻查错误纠正错误的规范型审计转变成为管理与效益审计,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延伸,实现企业管理者对审计工作的监督,实现企业的飞黄腾达。因此,本文将对管理审计与效益审计两个方面的延伸作出简要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延伸方法。
二、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与效益审计延伸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的经济活动越来越有秩序,相应的违法违规行为数量也在下降。与此同时,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深度不断加大,财务信息的实时性,可靠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这方面的冲突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然而,在目前的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管理工作中的局限性却越来越突出,管理中的缺陷不能在财务工作中得到反映,使财务审计的相关职能被削弱,所以,为了改善现在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就一定要实现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与效益审计的延伸。
第一,管理审计与效益审计是每一个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这已经得到了企业各个阶层的管理者的认可。在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企业的竞争点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企业的管理工作得到提高,其经济效益才有提高的可能性。这就需要把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变为管理审计与效益审计,满足企业的市场竞争中的需求,加强对企业的控制。
第二,将财务审计工作延伸到管理审计与效益审计可以实现企业的自身发展。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发展企业在财务上的问题,更是要实现对企业财务的监督,发现管理中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究其原因,便于企业决策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策略,提高企业的管理工作和效益。所以,企业的高层领导一定要重视审计的全面性,加强事前和事中审计。
三、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与效益审计过渡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控制不当,基础薄弱
一些企业因为没有合理设置会计机构,导致会计工作的随意性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财务的处理工作和报表的编制。由于会计人员短缺,企业的人员工作弹性比较大,会计和出纳同为一人,致使记账、销账、核算等出现各种问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影响到了企业负责人对财务的管理与控制,并且直接影响到企业融资筹资的进行。由于企业内部没有很好地制定或实行会计控制制度,以及会计从业人员法律意识的薄弱,导致了企业内部管理出现极高的现金和税收风险。一些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多为兼职会计人员,缺乏专业的执业素质,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企业中流动资金过量无法很好地解决经营所需资金问题,一旦资金使用效率受到影响,那么必定引起财务管理混乱。
2.内部制度不健全
企业要想有序运行,那么内部调控制度是保证。部分企业没有建议科学的财务管理监管体系,导致财务控制监管不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抵御能力也因此下降。一般企业对产品的生产和营销管理的监管力度比财务管理力度要大很多,因此影响了企业的融资信用度,导致企业承受信贷风险加大,企业等级也无法提高。由于管理欠规范,对于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造成极大的不便,甚至会使企业陷入信誉和财务危机。
四、促进财务审计向管理与效益审计转化的对策
1.转变观念实现合理定位
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的工作应当从财务审计工作中着手,把做好财务的收支工作作为转化基础,先严格找出财务审计工作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再深查管理方面的问题,然后加强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提高管理水平与提高企业效益的方法。所以,从事审计的人员一定要有一定的审计理念,完善自身的管理和效益审计思维,要认识到管理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效益达到最大化,将管理与审计配合起来,实现共同发展。
2.改善融资环境和竞争环境
加强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与效益审计的转化,一方面不仅要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需减少外部竞争环境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竞争力。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需从以下方面进行处理。首先应该设立担保机构,以降低企业所需承受的信贷风险;其次要规范建设好信用信息系统,以方便信息咨询与企业评估,最后应提高银行所能承受的借贷额度,为企业的借贷提供方便。另外由于各种企业之间的差别待遇,导致一些企业竞争力低下,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善这种待遇。最后要改善人事环境,加强对企业供销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培养,增强他们的执业观念和财务管理意识,以确保财务管理的有序进行,实现对审计的管理与转化。
3.加强财产控制,提高资金使用率
企业应该认真做好企业财务分析,加强对现有资产的管理与控制,实现审计工作的管理与效益转变,减少甚至消除隐藏的财务风险。通过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内部财务的有效管理,能有效地督促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保持警戒。加强对各部门的各个生产环节的资金管理,强化财产安全意识,在确保生产经营能顺利完成的情况下,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到最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首先需要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能有效配合,确保收支平衡。为了避免短期内资金周转困难,必须准确预测资金收支动向,最好最快地使现有资金有效运作。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与效益审计转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政策,希望以此来加强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工作的水准,将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与效益审计延伸,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
参考文献:
[1]黄燕.衡南县审计局审计业务管理模式研究[D].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