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指导范例(3篇)

时间:

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指导范文

2009年的上半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扩散引起全球的恐慌。当山东省出现首例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患者后,张伟教授临危受命,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很快控制了患者的症状。

此后张伟教授带领他的团队,日夜奋战,制定了《山东省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为防治“甲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时间,张伟教授和山东省中医院呼吸科声名大噪。

自那时起,记者就有了采访张教授的想法。又是一年冬天,记者约请到张教授,请他来谈谈如何建立防线,拒“呼吸道疾病之敌”于身体之外。

呼吸道有天然抗病能力

温文儒雅,神态安详,观之可亲,这是记者见到张教授的第一印象。

谈到建立呼吸道防线的问题,张教授告诉记者,要想筑好防线,前提是先了解呼吸道。在人体的各系统中,除了皮肤以外,与体外环境接触最频繁者,莫过于呼吸道。一个成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天要有大量新鲜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以供给机体氧气。自然环境的空气中不可避免混有许多尘埃、微生物等,但由于呼吸道的生物学屏障和天然抗病能力,可有效地保持气管和肺泡的无菌状态,使人体免受致病微生物的侵害。

我们知道,呼吸道有调节吸入气体的温度及湿度、吸附和过滤空气的作用。其中,呼吸道黏膜上的黏液层和黏液纤毛运输系统对吸入空气的净化作用最大。有了这些天然的屏障,空气中的微生物、粉尘等想通过呼吸道侵入机体也是很困难的。当然,如果呼吸道的屏障受到破坏,微生物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从外及内,筑好呼吸道防线

一旦人体呼吸道防线受到病菌破坏,感冒、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就会随之而来,威胁人体健康。

张教授指出,如何才能筑好这道防线,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改善吸入气体的质量

我们吸入空气的清洁程度与呼吸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有人调查发现,厨房污染严重的家庭,儿童感冒、咳嗽的发病率超过50%;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可以使儿童肺功能异常的危险增加30%~70%。因此,治理空气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

合理应用加湿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把好呼吸系统的门户

有人在调查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人群时发现,其中74.4%的患者口鼻腔的清洁度较差或有慢性口鼻腔疾病。要知道,口鼻腔是整个呼吸系统的“门户”,保持“门户”的清洁和健康可将病原体拒之门外。因此,应改掉拔鼻毛、挖鼻孔、不刷牙等不良习惯;积极治疗牙周炎、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鼻炎等口鼻腔疾病;经常用盐开水和清水漱口,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度;呼吸道疾病流行时应注意戴口罩。秋冬季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避免反复的肺部感染。这些都是为呼吸系统守好大门的重要措施。

不吸烟,少饮酒

吸烟对呼吸道危害很大,可造成支气管痉挛,纤毛上皮受损,黏液分泌亢进,易继发感染。研究发现,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

环境中的烟草烟气也威胁少儿的健康,小儿长期生活在被动吸烟的环境里,会引起肺功能降低,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饮酒虽然不会直接损害呼吸道,但可降低肝脏的解毒能力,降低人体的免疫力,饮酒的人常易有口臭和其他口腔疾病,影响口腔的清洁度。

锻炼身体,食疗养生

适当的日光浴、冷水浴与暖身健体活动对提高呼吸道抗病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张教授说,冬春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有人怕在外面感染疾病而不敢外出运动,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适当增加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反而会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张教授提醒,秋冬季节可进行食疗养生,多吃润肺清肺食物,如木耳、梨、蜂蜜等。在保证身体能量供给,维护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呼吸系统的免疫力自然也会增强。

简短的采访就要结束了,记者向张教授表示感谢,张教授笑着说不用谢,还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和信任!”亲切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

>>张教授推荐

保护呼吸道,从鼻子做起

中医认为鼻为肺之窍,是呼吸道与外界相通的门户。鼻的很多疾病会影响相邻器官的生理功能,进而影响全身的健康。从功能来说,鼻既是呼吸道的出入口,同时又是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尘等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在气温骤降的秋冬之交及冬季,健鼻护鼻显得格外重要。

摩鼻

所谓“摩鼻”,是指按摩鼻部,此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效预防感冒和鼻病,同时使鼻部皮肤滋润光泽,有驻颜美容的作用。先用食指和拇指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30次,然后用摩擦发热的手掌轻轻按摩鼻尖、鼻翼,顺时针、逆时针各10次。

浴鼻

“浴鼻”锻炼,是指用冷空气和冷水浴鼻。坚持体育锻炼,多呼吸新鲜冷空气;一年四季提倡冷水洗鼻,尤其是早晨洗脸时,用冷水多洗几次鼻。“浴鼻”锻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预防感冒及其他呼吸道疾病。

调鼻

自然界有大气候,而每个人的鼻腔内都有小气候,调节鼻腔内环境,使之保持温暖湿润。在寒潮、冷空气过境的天气里,尤其要注意鼻部的保暖,适时进行局部加温。日常保健或感冒初期,均可用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次3~5分钟。

护鼻

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指导范文

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化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和掌握疾病知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重视健康、配合医护治疗,提高生命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它主要包括入院教育、住院教育和出院教育。

近几年来,我科开展等离子射频消融技术,通过手术治疗解决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痛苦和不适,现将2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健康教育内容简介如下。

1疾病简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睡眠呼吸系统紊乱疾病,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停止≥10s,低通气(通气不足)是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有动脉血氧饱合度下降≥4%,呼吸暂停时口鼻无气流通过,而胸腹呼吸运动存在。

2手术的必要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引起多系统并发症的常见病,引起此病的原因很多,上气道解剖异常是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睡眠时上呼吸道部分或完全阻塞,部分患者因咽喉完全阻塞而发生睡眠时猝死,因此OSAHS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附合手术指征者应采用手术治疗。

3手术前的相关宣教

向患者宣教,采用整夜多导睡眠仪监测的注意事项和目的、术前检查、术前各种准备工作。

4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优越性及工作原理

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借助于加速的带电粒子,使组织分子键离解,被消融的组织体积减少,是一种微创缩积技术,其手术过程在50%~70%低温下完成,出血少、治疗时间短、较少的不适和副作用、易于患者接受,可重复治疗。

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后教育内容

5.1疼痛宣教

大部分患者在术后即出现疼痛,一般持续3~7d,多在术后1~4d内最为剧烈,多数患者可耐受,少数患者需用镇痛药,可在术前术后1~4d内应用镇痛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5.2饮食宣教

向患者宣教饮食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术后1~2d因咽痛、吞咽困难在术后3d给予温热的流质饮食,4~10d进半流食,10d后进普食。

5.3有关疾病知识宣教护士作为一名施教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康复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发生此病的原因,结合此病的特点把医学原理用生活化的逻辑向患者宣教,让患者及家属明白,此病多数是由于肥胖、脂肪蓄积过剩、增加呼吸和循环系统负担,入睡后肌张力低下,因咽腔缩小而发生鼾声、憋气,导致嗜睡、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因此OSAHS患者在术后应控制体重,减少摄入量,防止此病的复发等知识的宣教。

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指导范文篇3

健康教育是预防病情进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激发病人积极参与健康维护,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进行长期有效的规律治疗,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这两年通过临床护理工作,我们根据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需求,对86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多与病人沟通交谈,传授有关疾病知识,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向病人说明吸烟的危害,指导病人戒烟,培养病人的健康意识,健康责任和健康行为,教会病人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如了解病因和诱因,指导有效的呼吸和排痰技术、呼吸功能锻炼,耐寒训练等,帮助病人开展适合个体的自我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54例,女32例,年龄平均72岁,全部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其中已患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16例。

1.2方法分别对他们进行入院、住院、出院三个阶段的健康教育。其中主要是在住院期间的教育。我们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在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介绍与疾病相关的医疗、护理要点及疾病的发展情况。每用一种新药均向患者解释其治疗作用、不良反应,用药的注意事项,及时指导患者纠正不良嗜好,定期复查等,以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2、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本组患者均能讲出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相关因素。80%的患者全部戒烟,38名患者学会了一种呼吸训练,16名患者掌握了排痰的方法。14例患者减轻了心理负担,加强了对疾病的认识,表示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也大幅度的提高。

3、健康教育要点

3.1医学知识的教育使患者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结构功能的改变,到了老年期,呼吸系统表现为肺组织萎缩、纤维化,肺的弹性回缩差,肋软骨钙化,胸廓逐渐僵硬,肺活量减少,呼吸肌肌力减弱,呼吸气流流速率下降,气体弥散功能和功能携氧的张力均降低,由于炎症使粘膜发生了变性、坏死、再生、增生等病变,尤其使纤毛的损害,降低了呼吸的净化作用,加上粘液分泌过多、清除困难、滞留,使病毒得以在呼吸道内滋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因果过程。

3.2相关因素有研究表明:心理情绪、反应障碍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有密切关系。当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时免疫抵抗力减弱,为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提供了条件。

3.3吸烟的危害研究证明:吸烟与慢支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动物实验证明,吸烟雾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上升,使支气管收缩痉挛,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受抑制,支气管杯状细胞增生,粘膜分泌增高,气道净化能力下降,肺泡中的吞噬细胞功能减退,均易引起感染[1]。因此,有效人为地逆转或制止吸烟这一不良生活习惯是对慢支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4对疾病的认识和排痰的重要性患者充分认识降低发病率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性。由于感染引起的粘液分泌过多,粘液增多又加重感染,因此采取必要的排痰措施,可以控制细菌、病毒的感染,增加呼吸道的防御技能。否则,反复发作,极易发生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2]。

3.5呼吸训练指导有效的呼吸训练可以减少肺泡内的残气量,减少发病率,减轻症状,提高机体抵抗力。1)缩唇呼吸法:用鼻子吸气,经嘴呼出,呼比吸长,这样可以把肺底部的残余气呼出,但不能用力过大,防止呼气时小气管过早凹陷,以利肺泡气排出。2)控制性呼吸,这样可以增加呼吸的平稳度,嘱患者深呼吸,又有助于症状缓解。3)加压腹式呼吸:用鼻吸气,吸气时腹肌放松,腹部隆起;口呼气,呼气时腹部收缩,腹部下陷,同时用双手轻压腹部,以缩小胸廓,增加排气量。以上训练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熟练后,可以采用各种,随时进行练习。

3.6排痰练习引流可以促进老年人康复,增加肺部血液循环,促进气体交换,改善通气。对于老年人无力排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以协助排痰。操作者按压患者胸部,借助咳嗽的力量给与按胸,促进痰液排出。但应注意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每天2-3次,同时用空心掌有节奏的叩击背部,以松动痰液,提高排痰效果[3]。

4、做好出院指导

根据每位患者的特点,做好用药、饮食、休息、训练等指导,定时复诊,减少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蔚珍,姚景鹏,张素.慢支病人自我保健状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