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财务系统报告范例(3篇)

时间:

财务系统报告范文

关键词:网络财务信息平台;ERP;XBRL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在当今网络环境下财务信息使用者需要企业披露更加准确、全面和快速的财务信息,对财务数据有着更高质量、更快捷、更高层次的要求。网络财务管理广泛运用财务预测,其财务决策比如日常管理及控制也倾向于数量化,并且更加注重财务风险。ERP的发展带动了数字化的财务信息,要适应ERP远程化,即时化,虚拟化及未来ERPⅡ协同商务的发展需求和趋势,必须建立基于相关网络技术的财务、业务活动协同的网络财务信息平台,加强企业的财务、业务信息集成管理。

一、ERP催生并促进网络财务的发展

在ERP环境下,企业的财务子系统和其他业务等子系统有了无缝的连接,财务活动和业务活动实现了协同,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业务流和信息流结合在一起,信息被高度集成并共享,企业资源实现一体化运作,企业的整个交易过程向着精细化、远程化、即时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而随着ERP系统的全线运行,一方面在ERP财务子系统中,由于其具有功能全面,集成度高,业务高度一体化,总账管理严谨有序,预收应收预付应付自动转换,自定义成本核算要素和分配公式,材料核算功能自动化,应收应付管理高度集成,账证表一体化查询等优点,ERP系统所提供的大量财务数据信息更具有综合性、准确性和实时性;另一方面,受益于整合的系统、信息供给的集成以及数据等信息加工使用管理的能力的提高,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得到了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由原来的偏重事后反映分析管理变为同时侧重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尤其是事前的分析和预测水平得到了很大地提升。而这极大地延伸了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因而催生了财务管理的网络化。这种网络化意味着先进管理思想下的另一种财务系统的产生,是一种由内拓展为外,由静及动的财务管理模式的改变,它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在助力于企业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网络经济快速渗透着各行各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改变着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企业的结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灵活多变与精细化的ERP管理形成矛盾,而同时,应用ERP系统的行业范围大大扩展,行业细分和不同行业的信息化需求差异化更加明显,企业对决策支持、数据仓库等有更迫切的需求,对ERP系统个性化、在线服务等电子商务功能的要求也更高。基于需求的变化,ERP理论也在不断发展中,由原来的定位于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逐步趋近于强调注重深度行业分工和企业之间的外部协作。ERPⅡ时代的来临也会促进网络财务尤其是企业的财务运作流程的优化,网络财务系统作为ERP系统的核心部分,也将受益于协同商务的发展,并随之走向成熟。

二、未来财务报告-XBRL的产生和发展

网络财务报告是网络财务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是财务会计的最终产品,它作为传统财务报告的一种延伸和改进,因而受到普遍关注,其主要经历了两种模式:传统网络财务报告和XBRL财务报告。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处于网络财务报告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对财务报告的一种无纸化转变,是一种静态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其对传统报告并无较深刻的改进,在及时性、准确性等诸多方面并不尽人意,尤其不能解决ERP系统等异构来源的财务信息问题。而网络时代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则在客观上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网络财务理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原有的财务报告模式改进的讨论越来越多。包括国外三层财务报告和第四表“全面损益表”、“彩色报告模式”的提出,以及我国学术界提出的“会计频道”、“按需报告模式”及“多层界面报告模式”的提出。而这些研究都反映出对于财务报告全面、有效性等方面的需求。一般认为,在披露内容上,未来财务报告不仅应该包括财务信息,还包括非财务信息,不仅有历史的信息,还应该有实时和未来的信息;在披露形式上,不仅有整体、全局的,还应有地区,行业等分类、局部的信息;在披露的信息价值基础上,不仅有历史和现时价值报告,还应有未来的价值预测;在披露的传送方式上,将更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XBRL)是对于XML的扩展和升级,是非结构化财务报告信息处理方面的领军技术。XBRL技术主要包括三部分,XBRL技术规范、XBRL分类标准和XBRL实例文档,它以标准化的定义标签来描述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从而使标记信息轻易被计算机识别,凭借规范化和语意多元化的XBRL,将会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可比性等质量特征有所改善,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在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下,不同的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编制变得更加容易,信息的传递与交换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信息综合度和精细度也得到提升,它支持同一项目的多维度描述及分析,可自动对数据信息进行验证,支持数据间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又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因此在实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可扩展性、协同性等诸多方面都对传统的网络财务报告有了较好的改进。

三、面向ERP系统的网络财务信息平台特征

虽然我国的ERP软件已日渐成熟,但目前却基本上都不支持XBRL,对于正处于起步阶段的XBRL财务报告体系没有相应的实践支撑,ERP系统所能发挥的作用与XBRL财务报告模式所能提供的优点没有极好地融合。因此设计基于XBRL财务报告信息平台时,应基于最新软件架构,面向ERP系统,实现与电子商务、协同商务等的整合。

1.该平台是建立在企业全面业务流程整合的基础上,以期达到信息平台与ERP系统的集成。它既包括网络化基础设施,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应用系统、工具软件等软件系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网络化基础设施,支撑软件系统,企业ERP系统、企业应用门户、安全保证体系。

2.财务报告数据的采集:基于ERP系统和XBRL网络财务报告模式,对来自ERP软件的原始数据,按照XBRL分类标准,进行关系映射从而得到XBRL实例文档。

3.数据的存储:XBRL实例文档的存储主要体现在对链接库的分离处理。实例文档导入后,通过schemaRef、linkbaseRef、roleRef、arcroleRef四个元素来搜寻DTS,对于标签链接库、展示链接库和引用链接库通过接口直接保存到数据库中,对于计算链接库、定义链接库进行相关计算关系和业务规则等的定义,建立好表间关系后,导入计量单位、上下文等元素存入数据库。

4.该平台将数据的存储、采集、展示、分析功能集中在一起,贯穿财务报告信息流程的各个环节,对实时、交互的网络财务报告进行多层次展现,并更加注重运用数据挖掘和OLAP等工具对财务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对内实现数据的内部传递,对外实现财务报告层面的数据传递,满足网络财务报表模式下对财务信息的更高质量和更快捷的需求。

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云计算、大数据时代,企业正面临海量信息的浪潮。如何处理信息技术革命下复杂、多变的财务信息,正成为网络经济下企业所面临的不可避免的一种挑战。构建面向ERP系统的网络财务信息平台,能够充分利用并发挥其对内高度集成、对外协同融合,全面、准确、实时、动态共享的优势,帮助企业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决策。

参考文献:

[1]金永利,邱大成.基于ERP环境下的网络财务[J].会计之友,2008(2).

[2]林华,林世怡.财务报告和分析[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9.

[3]吕科,谷士斌.XBRL数据集成处理与分析[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4.

财务系统报告范文篇2

关键词:财务呈报创新XBRL

葛家澍和林志军(2001)指出财务报告主要是指财务信息在财务报表表内的确认和表外的披露或表述,IASC也曾将财务报告描述成一个过程。目前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多数是从静态角度来描述“财务报告”,即将财务报告定义为某种“载体”或“书面文件”。本文以“财务呈报”来描述财务报告,既泛指财务报表和财务披露,也重点凸显财务信息由管理者流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生成和提供过程。从早期工业社会到现在,财务呈报的概念框架、呈报形式和内容、呈报技术等方面在不断发生变革和创新。

一、财务呈报概念框架的变革

财务呈报概念框架的制定经历了以“假设”为逻辑起点到以“目标”为逻辑起点的转变过程。假设是若干理论的原始命题,是进行演绎推理或科学论证的前提条件(裘宗舜,2005)。会计假设是会计针对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事先设定的前提,也是会计思想形成的基础。在此假设指导下,以佩顿(Paton)和利特尔顿(Littleton)为代表的会计学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所倡导的历史成本、实现原则、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为美国随后30年的会计发展奠定了一个理论框架(秦玉熙,2013)。由于会计假设的研究受形成多少条假设以及假设和原则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不严密等弊端的限制,以“假设―原则”思路建立概念框架,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葛家澍、刘峰,2003)。

随着经济的变化和“会计丑闻”的不断发生,1966年AICPA理事会设想从“目标”出发去研究一套财务报告的概念框架(葛家澍,2011)。在商业经济发展初期,财务呈报主要目标是满足传统意义上关系的需要,维系委托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关系。随着商业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委托人的行为模式逐渐发生改变,从最初的对被投资企业“拥有较多股份/财产――选择委托人――监督与考核委托人”模式,逐渐转变为对被投资企业“拥有少量股份/财富――在资本市场寻找安全、高效的投资对象――随时准备获利兑现或斩仓止损”(刘峰、葛家澍,2012)。这种行为模式的转变,促使会计从以往的基于实际交易、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重视可核查性,逐渐向基于价值、特别是未来投资的获利价值转变;与之相适应,会计也在逐渐地修正或放弃历史成本,转而寻求采用能够反映企业当前的价值、甚至是未来潜在价值的计量方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10年9月其联合项目“财务报告概念框架”――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和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明确了“决策有用性”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用“如实反映”取代“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

二、财务呈报形式和内容的变革与创新

财务呈报的形式是为呈报内容服务的。财务呈报的发展历史,既是财务呈报的形式不断更新、扩展的历史,又是会计主体披露信息的内容不断增加的历史。财务呈报形式的不断丰富和完善,都是由于有新的内容需要披露所引发。

(一)财务呈报形式和内容的涵义

财务呈报的形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财务呈报的构成要素,如基本会计报表、报表附注等;二是指财务信息的披露方式,披露方式包括具体报表项目的列报格式、信息披露的频度、信息报告模式等内容。如具体报表项目的列报格式在资产负债表上有账户式或报告式的列示方式,利润表上有单步式或多步式的列示方式;信息披露的频度有年报、半年报、季报、月报等;信息报告模式有通用报告模式(价值法)、事项基础的报告模式(Sorter,1969)、大规模按需定制的报告模式(肖泽忠,2000)等。可以说,财务报告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财务报告形式不断丰富、完善的历史。目前财务呈报是由基本报告形式和其他报告形式构成的,其中基本形式是指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或附属报表,它们曾经是财务呈报的唯一形式,目前仍然是企业对外提供财务信息的主要方式;财务呈报的其他形式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越来越多的信息使用者以及越来越多的信息需求,将无法在财务报表或附注中反映的信息通过其他形式呈报。

财务呈报的内容,是指财务报告所披露的各类信息。目前财务报告中列示的信息,有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历史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定量化信息和定性化信息、货币单位信息和非货币单位信息。上述各类信息的分类,有一定的重叠,它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财务呈报中,占的比重有所不同(余新培,2004)。

(二)财务呈报形式和内容的变革和演进

郭道扬教授(1985)指出,中式财务报告的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文字叙述式财务报告编制阶段、数据组合式财务报告编制阶段和表式财务报告编制阶段。

文字叙述式财务报告编制阶段的财务报告同一般公文报告一样,用文字叙述方式,报告主要的经济事项、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数据组合式财务报告编制阶段,官厅会计部门按照财政收支项目,把各项数据组合在一起,既有细数的摘录,又有分门别类的总数合计;民间会计在计算盈亏时,也把各项数据分类归集汇总,以分别反映经济活动中的收入、耗费以及结果。表式财务报告编制阶段,主要表现是数据在财务报告中不仅要更为细致的分类列示,而且有关项目是列示在一种格式固定的表格中,这种报告形式使得财务信息的反映可以更加清晰易读,使得信息的综合性更强。光绪年间的“四柱总表”、“光绪会计表”以及宣统年间的“金库四柱表”,开了我国表式财务报告编制的先河。由于西方借贷记账法的引进和推行,资产负债表等西式财务报告开始在我国政府、民间会计中运用,到民国时期,西式财务报告最终完全取代了中式财务报告。

西方早期的财务呈报主要是以账簿形式来直接报告,意大利是复式记账法的发源地,中世纪意大利的复式记账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佛罗伦萨式、热那亚式和威尼斯式(杨宗昌,1987)。从佛罗伦萨式发展到威尼斯式,即记账对象从限于债权债务,扩展到商品、现金、损益和资本;记账形式从冗长的叙述式发展到采用简洁而又规范化的账户式。在此阶段,会计的主要内容是记账和算账。

19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及股份有限公司的诞生,导致了财务呈报形式和内容的第一次根本性革命――采用会计报表的形式(盛明泉,2002)。财务会计报表的演变持续了近100年的时间,分别经历了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的阶段、以损益表为中心的阶段、两表并重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和80年代末取而代之的现金流量表三张表结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会计报表为中心、表外披露为补充的财务呈报模式。该阶段会计报表扩展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四张表结构阶段;表外披露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包括了附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和致股东的信函等多种形式(葛家澍、林峰,2003)。该模式对表内报告有着苛刻的确认标准,如可计量性和可靠性等,对于不能满足确认标准的重要信息则被摒弃在报告体系之外。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拓展,竞争将多方位展开,这使得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会计报告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披露要求。例如使用者不仅要求报告企业经营的历史成本信息,还要求报告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能力信息;不仅要求报告货币量度信息,还要求更多地报告非货币量度信息;不仅要求报告财务会计信息,也要求报告非财务会计信息。对于财务信息来说,除了传统的财务报表外,公司还会提供各种各样的财务数据分析报告;而对于非财务信息的种类就更为繁多,诸如智力资本报告、无形资产报告、员工报告、环境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公司治理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各类调研和咨询报告等。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正酝酿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将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最终实现呈报手段的彻底创新。

三、财务呈报技术的创新

财务呈报技术的变革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手工财务呈报阶段、仿真手工的电算化财务呈报阶段、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财务呈报阶段。

手工财务呈报阶段,人、纸张、笔墨及算盘等主要会计工作硬件材料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手工财务信息呈报系统的生产流程特点。在这些技术基础的限制下,会计信息的生产便只能通过对信息的分类、重组、再分类和再重组等多个技术环节来实现。在手工财务呈报系统主宰的岁月里,对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引起的相关方利益焦点的变化,手工财务呈报系统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不断扩大和细化会计科目体系结构与内容的过程(杨培坤,2004)。在计算机开始向经济领域渗透时,它便在手工财务呈报系统里得到了应用,长期以来,“仿真”是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主流实践形式。人们通过把记录原始业务信息的原始凭证录入到计算机中,以数据库表格的形式来形成记账凭证并存储,再使用按照会计处理流程编制的语言程序,就可以得到账簿、报表等所需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编程技术的发展共同驱使手工财务呈报系统演进为更高级的仿真手工的电算化财务信息呈报系统(欧阳电平,2004)。仿真手工的电算化呈报系统的产出与手工财务呈报系统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它只是运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代替了手工系统下的纸张、笔墨加算盘而已,只是将中世纪的会计思想反映到了现代计算机的屏幕上。

无论是手工呈报阶段还是仿真手工的电算化呈报阶段,会计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系统性与共享性。在财务信息生成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进行,不可跳跃。顺序化的会计流程尽管能起到一定的内部牵制作用,但又会延长相互等候的时间,降低会计报告的及时性与会计工作的效率。对信息使用者而言因双方系统不兼容,使用财务报告很不方便,同样导致了低效率问题。尤其是对一些监管部门、信息中介、机构投资者而言需要及时更新数据,而因各企业或部门间使用的软件系统、数据格式不一致,需要为不同软件系统之间设计专门的数据格式转换接口程序,但这将导致繁多的接口程序和高昂的开发成本。而且这一接口程序也是不标准的,无法在各个平台、各个部门通用,导致会计数据的交换与再利用效率低下(沈颖玲,2007)。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创新,财务呈报逐步由单一的以纸张为介质的呈报方式发展到以纸张和网络介质并重的新阶段(张天西,2006)。随着相关网络技术的创新,财务呈报的技术手段也在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革。网络财务呈报技术经历了静态呈现技术(PDF、HTML格式等)、多媒体增强技术(插件、多媒体、3D技术等)、用户互动与知识管理技术(数据库、数据仓库、搜索工具、数据挖掘、推进、智能等)、交互式与增强技术(XML、XBRL技术等)四次变革(沈颖玲,2005)。企业财务信息格式的不一致、互联网网页的数量巨大、智能搜索引擎给出的诸多搜索结果、HTML、PDF网页格式的内在缺陷等因素使基于XBRL技术的创新成为必然(DebrecenyandGray,2001)。XBRL是XML语言关于企业报告的一个子集,为组织机构编制、公布各种格式的财务报表、可靠地抽取及自动交换公开发行公司的财务报表及其他信息提供标准化方法,是近年来财务呈报领域内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XBRL在财务呈报供应链上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进会计信息的生产传播方式。

四、展望

基于XBRL的财务呈报创新的一个关键的目标是提供一个灵活的信息平台,使得已有的不同报告系统之间可以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对现行财务呈报系统进行流程再造,以适应财务报告环境的变化。这些潜在的财务报告环境的变化包括会计准则的变化、监管要求的变化、电子信息系统的变化、利益相关者和分析师需求的变化、甚至是内部管理报告的需求变化。基于XBRL技术对财务呈报系统再造,将更有利于财务呈报目标的实现,满足多样化呈报内容和形式的需求。潘琰和林琳(2007)提出拓展应用XBRL至公司报告供应链全程的技术方案,即将XBRL的应用由报告编制环节向前推至企业内部数据生成阶段,直指交易起点,并向后延伸至用户终端,形成完整的基于XBRL和Web服务的公司报告供应链,从而构建基于XBRL和Web服务的柔性化企业按需报告模式。但技术创新的真正意义和实际价值不在于创新本身,而在于技术创新的扩散。XBRL在技术上的天然优势并不必然导致组织会自愿去采用XBRL技术,XBRL在组织内和财务报告供应链上各组织间的采纳和扩散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GrayandMiller,2009;Henderson,2012),研究XBRL在组织内和组织间的扩散路径及影响XBRL进一步扩散的因素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葛家澍.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报告主体概念[J].会计研究,2011,(6):3-7.

2.郭道扬.会计发展史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

3.刘峰,葛家澍.会计职能・财务报告性质・财务报告体系重构[J].会计研究,2012,(3):15-19.

4.欧阳电平,陈潇怡.论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演进[J].武汉大学学报,2004,(7):437-442.

5.潘琰,林琳.公司报告模式再造:基于XBRL与Web服务的柔性报告模式[J].会计研究,2007,(5):80-87.

6.沈颖玲.网络时代财务报告编报模式的变革[J].财经论丛,2007,(5):65-70.

7.裘宗舜.财务会计概念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8.秦玉熙.金融逻辑基础上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变革[J].当代财经,2013,(6):121-129.

9.杨宗昌,王海民.试论会计发展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兼议现代会计发展的大趋势[J].陕西财经学院学报,1987,(1):55-60.

财务系统报告范文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现状;未来变革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7-0171-02

1财务会计报告的现状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满足某些报告需求者某些方面的需要,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各方面的要求,尽管现在电算化会计软件已经普遍地应用于会计系统中,但其发展思路还是没有在根本上改变现行会计系统的传统性及其所提供会计信息原有的局限性。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性:

(1)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单一,难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在传统会计系统下,考虑到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提供会计信息所需花费的成本,企业不会为其他需要财务会计报告的各方提供非常详细的财务资料。报告使用者只能了解到企业非常有限的经济信息,因为企业只为他们提供了这些资料。另一方面,现行财务会计报告是通用的,它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主要以股东为主要服务对象,在客观上忽视了企业其他相关利益集团所关心的信息的披露。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报告的使用者也对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报告使用者内心所强烈需要的相关信息如企业员工素质、企业组织结构、市场网络分布、企业风险状况、知识产权结构等却很难得到满足。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广大的报告使用者处于被动的地位,令他们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从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2)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主要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不能反映出资产的未来经济信息。

传统会计系统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它以“财富分配”用途为导向,强调会计信息可靠性,强调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一种“向前看”的报告模式,只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历史”。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根据这种计量属性产生的会计报告已经不能满足报告使用者的需要。为了能够正确地做出“投资决策”,报告使用者要求财务会计报告能够满足他们“向后看”的需要,提供更多前瞻性信息、更多相关的信息以及种种不确定性信息。

(3)现行财务报告以有形资产的揭示为重心,未能给无形资产以恰当的计量和反映。

对有形资产的占有和使用是工业社会环境中企业得以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传统会计系统也必须围绕企业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来展开。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得以持续经营的重要条件开始转向对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应用、高素质人才的利用。这些无形资产的价值总量有的甚至超过了有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总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形资产在企业资源中的比重日趋下降,与此相应地,传统的会计系统也应转向同时对技术、人力资源等进行充分的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性是财务会计自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引起的:会计假设对变化了的环境不适应、会计系统“只读寄存”的缺陷、会计规范体系的内在矛盾与不足等。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报告使用者对财务会计报告的高要求,将不得不对产生的财务会计报告的传统会计系统进行变革。“对于传统会计系统的变革,理论界有三种认识:”①保持现行财务会计模式,但应作必要改进,使财务会计报告更多的未来信息;②彻底否定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从财务会计信息为谁(who)、何时(when)、如何(how)、提供什么信息(what)等方面进行重新研究,③继续保留以面向过去、主要提供历史信息为特征的传统财务会计,另外创新并发展一个面向未来、主要提供预测信息为特征的新的经济信息系统。

对进行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的发展前景的研究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是局部修正还是根本变革这两种观点长期以来都是各执一笔。笔者认为,未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该是多维的、实时的财务会计报告,但这一点,传统会计系统是无法提供的。

2未来财务会计报告的展望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和存储能力都实现了质的飞跃,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信息的生产完全可以非手工化,以前很难实现的会计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机的应用都能很简单地实现,还有网络技术的应用和Internet网络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经济交易的数据异地实时传送成本几乎为零。通过超强的计算机服务器系统,建成一个多重功能的会计报告系统,报告使用者通过计算机终端从服务器上实时获取以自己的组合意愿形成的所需的会计信息,并据此快速地做出经济决策,既可充分地赢得时间,又可最大限度地获得投资回报。

实现真正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后,会计核算过程中将可以凭无纸化的原始凭证进行经济交易事项的确认。各会计人员将经过审核的交易输入服务器,如图所示:

(1)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企业将本年度企业的所有的经济交易事项及其它事项逐一录入并过到企业服务器上,

(2)企业会计信息实时生成财务会计报告。

(3)各企业之间通过Internet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如集团内部企业之间,及关联方企业之间等。

(4)报告使用人通过Internet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查询。

(5)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其他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网了解其相关的需求信息。

在所有的交易事项经会计人员输入会计信息系统之后,系统只是将所有的交易事项以永续记录形式记录于特定的数据库之中,因为计算机的高速运行,它根本无需将所有的财务会计报告事先生成再存储于计算机系统内。计算机会计系统的优势就在于利用其超强处理能力根据预先已经录入的数据实时地生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形式的会计报告。

未来财务会计报告主要具有如下特性:

(1)财务会计报告的实时性。

在传统会计系统条件下,由于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企业不可能去每天进行一次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目前的财务报告频率仅限于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并且一旦发现经审计之后的会计报告还存在错误,企业可能不能够及时将该重要信息送给所有的报告使用人而导致“无效决策”,但采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之后,由于服务器上已经存储了企业本年以及以前甚至到企业开办年度以来的所有经济交易信息,会计人员可以在需要明细账、总账、会计报告的时候实时生成,在减轻会计人员工作量的同时又最

大限度地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准确性。报告使用者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拥有企业的最新的财务会计报告。

(2)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多维性。

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会计人员的职责范围可以简单到仅限于交易事项的录入,企业管理部门完成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录入。从而,会计信息系统中包括了所有与企业有关的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主要是常规的会计报告信息,而后者则可以延伸到报告使用者所想了解到的几乎所有信息。如:①企业管理当局对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分析;②企业产品的构成情况以及销售状况;③企业管理层人员的相关信息;④企业员工的构成及员工的素质;⑤带预见性的信息:如为完成一定任务所拟订的投资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⑥企业所在行业的情况等其他信息。

大量的文字描述绝对令人厌烦,但通过计算机技术,却可以令这种状况大大地改观。将来提供的会计报告将不会仅限于表格和文字的堆积,还可以同时配以语音解释和提示,或者再辅以图片进行说明,有的甚至可以通过影音视频进行详细解说。使报告使用者不再感到文字的枯燥。而能更有效率地通过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了解到企业的详细资料。

(2)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呈现的多样性。

在传统会计系统下,财务会计报告只会局限于企业提供的一种形式,报告使用者只能被动地进行接受,但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报告使用者却可能根据自己的特定要求来定制财务会计报告,通过强大的数据库存储,再经过简单的查询条件的设置,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只显示特定的会计报告项目,根据个人的要求来进行汇总、进行分类、显示明细等等,而不会再出现像传统会计系统下所独有的单调及不便。

具体的多样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会计报告数据显示的多样性,报告使用者可以得到企业的特定时期、特定时间、特定项目的详细会计报告,或者是只有汇总数据的会计报告,或者是不同年度期间之间的比较会计报告,任由报告使用人的要求而定。

②报告使用者可以获得多种不同会计核算方法下的比较会计报告,遵循可比性原则,要求相似的企业就同种事项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一致,遵循一致性原则,则要求企业前后各期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一致。但如果报告使用者需要企业采用不同核算方法时所产生的影响的比较报告时,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便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这在传统会计系统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企业做两套帐,甚至多套帐。

③计算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可以生成指定企业不同年度的特定时期、特定时间、特定项目等的对比会计报告。

(4)财务会计报告的强大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