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法治宣传教育范例(3篇)
校园法治宣传教育范文
为在我园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增强我园师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师生自我防范能力,进一步推进依法办学的进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在校园中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风气。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以下创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规范办学行为为重点,以优化育人环境为目标,积极促进法律、法规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以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丰富师生的法律知识,促进幼儿园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工作目标
幼儿园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权益保护渠道,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幼儿园育人环境;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实现教育的公平,保证幼儿园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使全体师生法律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三、建立组织,明确职责
为了提高幼儿园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高效监督的管理水平,维护校园稳定,维护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合法权益,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决定建立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滢渲
负责学校总体依法治校工作
副组长:施佳佳、邹培华负责学校具体依法治校和法制宣传工作
组
员:
周淑芳
负责国际班依法治校和法制宣传工作
沈伶燕
负责双语大段依法治校和法制宣传工作
邵雅倩
负责双语中段依法治校和法制宣传工作
林
雯
负责双语小段依法治校和法制宣传工作
华芳、栗秀菊、张水家等协助各部门开展依法治校和法制宣传工作。
四、内容与措施
1.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我国的法令、法规办学,自觉抵制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倾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照教育教学规律办学,争取取得良好教育成效。
2.注重法律知识学习,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根据我园实际,做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开展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园领导、老师要起带头模范作用,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
3.要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幼儿,把依法治校的教育工作与《中小学生守则》、《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幼儿园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做好特殊生的转化工作。
4.要在园务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职工大会、工会等群众组织在“六五”普法教育工作和依法治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5.要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每学期举行一至二次的法律、法规等有关知识讲座,以提高师生们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使依法治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系统化。
6.加强对幼儿的法制教育。要把法制教育列入教学课程,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7.建立健全法制教育制度;要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和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
8.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幼儿园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全面实行园务公开制度,幼儿园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幼儿园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要及时向教职工公开。
9.幼儿园的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要向幼儿、家长和社会公开。
10.建立园内教师申诉渠道,尊重教师权利,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幼儿园的争议,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幼儿园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和法律素质。加强教师管理,依法处理品质恶劣、严重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教师,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11.完善幼儿园保护机制,依法保护幼儿权益。幼儿园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觉尊重并维护幼儿的人格权和其他人身权益。幼儿园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加强对幼儿园教学、生活、活动设施的安全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积极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秩序;要加强对教师、幼儿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预防和减少幼儿伤害事故,保护幼儿、教师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立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增强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健全幼儿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和报告制度,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情况,不瞒报或者漏报。
12.幼儿园要规范学籍管理制度,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严格保护幼儿的受教育权,关爱幼儿;建立园内幼儿家长申诉制度,保障幼儿家长申诉的法定权利。
五、创建步骤:
1.召开动员会,统一认识阶段
幼儿园建立依法治校工作领导机构,制订实施方案。要通过召开教师、幼儿、家长等各个层面的会议,开展法制教育,营建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学习,典型案例的分析,帮助广大师生认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形成依法治校的共识。
2.修订完善制度,强化基础阶段
一是制订幼儿园章程;二是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幼儿园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整理,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幼儿园管理制度或规定要及时修订或废止;三查找疏漏,逐步建立和完善依法建章立制、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民主管理、依法保障权益和加强法制教育的现代幼儿园制度。
3.依法自查,整改实施阶段
幼儿园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要依法依章对幼儿园办学行为进行全面的自查,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幼儿园规章的各项办学活动要及时纠正,对执行不到位的制度,要提出具体的落实措施。
4.总结交流阶段
幼儿园自评的基础上,迎接县教育体育局对依法治校工作进行实地检查验收。
六、保证实施
1.要加强对幼儿园依法治校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建立机构,健全制度,并设立专人负责,真正地把依法治校列入幼儿园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2.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园共育栏、宣传栏和各种集会,如:教职工大会、报告会等,宣传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保证活动健康有效地开展。
校园法治宣传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51-03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扩大,大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地点需求逐渐具体化。高校学生生活园区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活动场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领域,做好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和后勤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及其必要性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是指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并由其他相关服务设施组成的学习和生活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统一,是当代大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开展相关活动的重要场所。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生生活园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载体的作用和意义日益明显。同时,在高校生活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改造人们的思想和使接受者形成某种意识,从而培养成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具有政治性。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当然应该是使大学生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使其能够健康成长的其他先进理论内容,使其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深入、全面、创造性地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1]开展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开展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高校生活园区管理。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生活园区管理有社会化倾向。如何就实现园区管理科学化、人性化的基础上,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园区管理过程中将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其次,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个人情操培养具有重要影响;第三,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对大学生生活的关怀与指引。
三、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其教育目的所决定,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因此,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选择和设计上,要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具体来件,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高校生活园区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延伸,要做好传播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观察和了解当前国家和地区实际情况的能力,逐渐养成克服困难为实现理想目标奋斗的信念,以及胸怀国家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从开展高校生活园区形势与政策的必要性来看,高校生活园区形势与政策的内容不仅涉及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形势与政策,还应包含当前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的其他相关方面的内容,如国家教育实施情况和最新政策,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等相关国家和地方政策等。
(二)法律知识和法治建设宣传与报道
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它具有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加快法治进程使国家进入法治社会,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已是当前重要任务。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法律知识和法治建设宣传,不仅要包括法律文本和法律知识宣传,还要对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对大学生形成一种警示教育作用,使大学生能够做到知法、守法和信法。
1.法律条文和法律知识宣传与教育。法律条文和法律知识的宣传要贴近学生实际需要,1995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教育基本制度、学习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教育与社会等各方面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宣传和学习《教育法》有助于学生更好了解我国教育设置,从国家教育体系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中国对民事活动中一些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法律规定。学习民法有助于大学生保障自身的合法民事权益,正确调整自己和他人的民事关系。《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刑法的法律,青年大学生由于在性格或人生经历原因,往往会有不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认真学习刑法是规范自己行为的有效方式。《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的法律,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大学生毕业后多数要走向就业岗位,《合同法》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法律武器,符合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2.经典案例分析。现代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学素养的养成,青年大学生不仅需要对我国法律体系做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还应该从发生在身边的事实案例分析以增强学习有效性。经典案例分析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解决现实问题的教育形式。高校生活园区经典案例分析的内容,应该侧重于有关大学生教育、学习、家庭、兼职、就业等有关学生切身利益的事件,以做到使学生乐学、爱学。
(三)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与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生活园区学生聚集的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素质为切入点,开展内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主要内容的爱国教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生存和发展的不懈奋斗历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大力宣传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的伟大中国梦,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
2.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关爱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己及人”、“仁者爱人”、“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等思想,体现了在处理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哲学思考,为后人留下极大财富。要利用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思想,使广大青年树立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和自然的心性,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做有素质的青年一代。
3.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立身情操,“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等,无不充满对坚韧豁达、奋发向上的坚强斗志。要大力搜集有关这些具有鲜明特征和较强激发力的历史典故或事件,使广大青年学生在生活中能够体会做人的坚强信念的重要性。
(四)心理健康教育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来自不同的学习和生活背景,对学习和生活环境有着特殊的需求。他们要求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希望别人认可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对于独立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谋划,如有他人干扰自己的设计,往往会产生不良后果。生活园区心理健康教育,符合青年大学生心理需要,并有自身的地理优势。
1.心理健康知识讨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通过广播、网络、板报等形式,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新生入学心理适应、人际交友问题、宿舍矛盾处理问题、大学生学业问题、大学生在兼职或就业压力问题等。针对大学生心理年龄特点,普及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卫生学知识。
2.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大学生心理健康不仅需要有该领域知识学习,熟悉心理健康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的引导和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在生活园区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坐诊,帮助大学生诊断心理问题,疏导心中困难结点,帮助其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对来访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资料。
3.心理健康方法自我教育。大学生自我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因此,要使青年大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能力。其中,认识生命的意义,把握人生价值、提高生命质量是多数有志青年的自身认识轨迹。在此基础上,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和超越自我。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促进人们成长的重要途径。要通过优化自身性格、认识自我气质和生活风格。自我教育内容可以涉及性格气质的改变、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毅力。正确对待网络和求职心理调适等。
四、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高校生活园区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无论从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自身都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当前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来看成效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生活园区管理多侧重管理,忽视育人功能。高校生活园区不仅是提供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之地。高校生活园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接近学生生活,也较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改善教育效果。二是,开展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多重共性轻个性。为了突出高校生活园区的管理有效性,往往在实现统一管理过程中,忽略了对个性的关照。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做到大学生集体生活的统一管理,又要做到对个别特殊情况给与单独的指导教育。
(一)加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1.严格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工作人员选聘、培养和考核。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历背景和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经验的教育者,是开展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管理人员既是教育者,又是服务者,他们肩负着教育与服务的双重职责。”[2]因此,生活园区德语工作队伍建设,从选聘人才、培养人才和应用人才时更加注重专业性和实效性,注重德育工作者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使生活园区德育工作者能够成为青年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2.建立和健全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大学生自治组织。在学校党团的领导下,设立生活园区学生管理委员会,下设各楼栋分委员会,并与各宿舍长结合,作为基础宿委会来源。从功能上讲,生活园区学生管理委员会还要包含卫生分委会,安全分委会,网络新闻分委会等,并与学生会及社团联合会联合开展工作。生活园区大学生自治组织,不仅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注重思想性和指导性,从而确保生活园区德育工作的方向性。
(二)做好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宣传载体建设
有效的宣传载体是开展高校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条件。与环境高效融合的宣传载体,可以将宣传内容和目标任务有机结合,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就高校生活园区德育工作宣传载体的形式而言,应该包含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传媒载体。文化载体主要表现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物质文化建设,如宣传栏、文化长廊、活动室等具体物质载体建设,也需要渲染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文化氛围,以及相关的制度保障。“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具有凝聚、激励和导向等重要功能,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从而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3]开展符合青年大学生年龄特点,并与生活园区自然条件相匹配的实践活动,是提高生活园区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重要保障。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对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媒体提到了较好的补充和发展。加强不同形式媒体的建设,可以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解决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学生实际问题
高校生活园区是大学生聚集生活的重要场所,他们关心的是生活环境建设和个人成长指导。因此,在满足大学生基本的生活需要基础上,还要做到较为人性化的服务。可以设立洗衣房和自动售货机等,以及其他活动室和学习室等等。在生活园区内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有关文明礼仪等相关讲座,都是为广大青年大学生所乐于接受的。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目标和任务上做长远规划,在内容上体现符合当代大学生生活特点和学生生活园区地理环境条件要求,在实施途径上结合教育者的主导性开展具有实效性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1).
校园法治宣传教育范文篇3
为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关于宪法学习宣传的指示,根据《南召县关于开展“宪法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召依法办[2019]2号文)通知,我校特开展“宪法知识进校园”主题教育。
一、健全法治体制,誓做维护校园稳定的护航员。
接上级指示精神后,校领导班子立即集体学习文件,及时安排部署,成立了学校“宪法知识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张校长为组长,田主任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法治工作的研究、督办和管理,建立学校法治工作校长负责制,落实各项工作的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法治进校园实施方案,确定工作任务,整治重点,对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确保学习宪法及宪法宣传工作扎实推进。
二、搭建多种平台、争做普及法律知识的宣传员。
我校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开展“宪法晨读”、“宪法知识竞赛”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和事例,使宪法走入学校日常生活、走入师生中去,推动宪法进校园、进班级。主要做法:
1.在校园内悬挂法制宣传横幅,利用宪法教育宣传栏宣传宪法知识,强化师生法律意识。
2.开展“12·4宪法进校园”主题教育,对全校师生进行
法制教育。
3.各班召开“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各班学生人人参与讨论,班主任大力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了学生知法、学法、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4.组织学生开展“宪法晨读”活动。
5.邀请法制副校长做法制教育讲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6.组织学生进行“宪法知识竞赛”,让宪法深入人心,走进千家万户。
通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宪法知识进校园”活动,我校学法用法氛围浓厚,学校领导、广大师生增强了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素质得到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