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范例(3篇)
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范文
【关键词】鲑鱼降钙素;骨质疏松症;老年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纤维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骼疼痛和骨密度降低,骨折危险性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采用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剂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9月至2008年11月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男45例,女55例;年龄61~82岁,平均72.4岁。病程1~15年。并设立对照组100例患者,男42例,女58例。两组间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别,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符合以下标准:①经骨密度仪检查存在骨质疏松,骨密度低于健康年轻同性均值2.5个标准差;②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前屈后仰痛,翻身痛和负重痛,夜间和晨起时明显,有的已出现身长缩短或驼背;③全部对象肝、肾功能正常,并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它影响钙磷代谢疾病;④所有患者均能合作评价疼痛程度。
1.2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鲑鱼降钙素(商品名为密钙息,北京诺华制药生产,50IUP支)50IU肌肉注射,1次/d,连用2周后改为隔日1次,连续使用3个月。同时联合口服钙剂(钙尔奇D),600mg1次/d;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钙尔奇D600mg,1次/d,连续使用3个月。
1.3观察指标①骨密度(BMD)的测量;②临床症状观察:骨痛程度;③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治疗前后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观察组接受治疗第6天即有疼痛缓解,14d左右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活动能力有所恢复;对照组治疗14d后,患者症状有所减轻,但时有复发,有些患者需联合服用非甾类抗炎镇痛药。骨密度均值在治疗后3个月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的无显著差异。生活能力疗效评价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范文篇2
[关键词]阿仑膦酸钠;糖尿病;骨质疏松;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5(b)-0098-02
骨质疏松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它是一种较隐秘的疾病,约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密度减低,其中有近1/3的患者可诊断为骨质疏松。当出现骨折时,已经是相当严重的阶段,因此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研究选取本院69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阿仑膦酸钠治疗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共69例,男23例,女46例,年龄57~69岁,平均(63.7±2.1)岁,体重指数21.10~30.12kg/m2,患者全身多处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以腰背疼痛居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负重性或自发性的腰背疼痛。所有患者均符合WHO(1994年)制定的骨质疏松症的相关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均在7.0mmol/L以上;糖尿病症状明显,血浆葡萄糖水平在任意时间段均为11.1mmol/L及以上;餐后2h血糖水平为11.1mmol/L及以上。同时排除糖尿病应激状态或急性并发症者、可干扰骨代谢的疾病者、神经血管并发症者、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合并者等。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血糖药物以维持血糖浓度的同时予以阿仑膦酸钠(海南凯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4818)进行骨质疏松治疗(服药前需进行血钙浓度检测,低钙血症者先给予补钙剂,其他物质代谢紊乱者先予以纠正紊乱),每日1次,每次1片(10mg),于晨起空腹服用,并在服药后半小时内或服药当天进餐前尽量避免躺卧休息以免引起食管等相关不良反应。服药半年后,分别对患者的腰椎正位、股骨颈、股骨粗隆及前臂进行骨密度检测,仪器选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
1.3评价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的腰背疼痛症状(包括休息痛、活动痛及压痛)进行积分评价[2],(1)0分:无疼痛;(2)1分:有不适感,但不影响正常工作;(3)2分:明显感觉到疼痛,程度为可以忍受,工作部分受限;(4)3分:疼痛无法忍受且不能工作。
1.4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以χ2检验,计量单位以x±s表示,组间以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密度检测
治疗后,患者的腰椎正位、股骨颈、股骨粗隆及前臂进行骨密度检测值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
2.2腰背疼痛症状评分
治疗前,患者的休息痛、活动痛及压痛平均积分分别为(2.580±0.527)、(1.728±0.521)、(2.371±0.518)分;治疗后上述三项指标的平均积分分别为(1.104±0.550)、(0.057±0.521)、(1.076±0.627)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
2.3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69例患者中共出现便秘7例,腹泻3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不影响继续治疗。
3讨论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作用欠佳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及无机盐代谢紊乱,影响骨组织代谢及调钙激素或因子失衡所致[3]。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时,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细而疏,呈棚状垂直排列,骨密度减低,骨量减少,骨质吸收呈毛玻璃状,极易发生骨畸形及病理性骨折。胸腰椎常呈双凹鱼椎状,骨质疏松似老年性退行性病变,可在全身或局部出现,或与骨质增生同时存在[4]。骨质疏松早期无任何不适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在临床上多出现经常性腰、背、宽骨部疼痛,或出现持续性肌肉钝痛。日常活动不慎易发生骨折,除脊柱外,前臂远侧端、肱骨近侧端及股骨颈均是易发生骨折之处。骨折后长期卧床可产生其他并发症,与正常人相比较,手术治疗的伤口愈合及骨折后愈合均缓慢。
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的程度与糖尿病的控制情况有关,因此要积极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情况,与此同时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阿仑膦酸钠是骨代谢调节剂,为第三代双磷酸盐类药物,与骨内羟基磷灰石有强亲和力,能进入骨基质羟磷灰石晶体中,当破骨细胞溶解晶体,药物被释放,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并通过成骨细胞间接起抑制骨吸收作用[5]。其特点是抗骨吸收活性强,无骨矿化抑制作用。在动物和人体中发现双磷酸盐不仅能够防止骨的丢失,还可以加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有研究表明[6],每天服用阿仑膦酸钠可持续增加脊柱、髋骨和全身的骨质量,并减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减缓椎体变形进展和身高降低。阿仑膦酸钠口服后主要在小肠吸收,生物利用度仅为0.5%~1.0%,且食物和矿物质可显著减少其吸收。阿仑膦酸钠在体内不代谢,血浆半衰期短,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80%,吸收后的药物20%~60%被骨组织摄取,骨中达峰时间约为用药后2h,其余部分迅速以原形经肾脏排泄消除。服药24h后99%以上的体内残留药物集中于骨组织,在骨内的半衰期约为10年以上。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服用阿仑膦酸钠半年后患者腰背疼痛情况明显减轻,腰椎、股骨颈骨、股骨粗隆及前臂骨密度明显增高,同时在治疗前后患者的血钙、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且无一例患者出现骨折现象。由此可见,阿仑膦酸钠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励丽,褚建平.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2):300-301.
[2]唐卓,秦爱平.阿仑膦酸钠和骨化三醇对绝经后女性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6):586-589.
[3]闫凤民,张永光,王志强,等.阿仑膦酸钠治疗男性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5):718-719.
[4]吴蔚然.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联合治疗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0):192-193.
[5]林勇,李龙英,熊萍,等.阿仑膦酸钠治疗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2,33(8):1345-1346.
背部骨质疏松的症状范文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保守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27例,采取卧床休息、后背骨折处垫枕头。应用密盖息针剂50iu肌肉注射,同时口服钙尔奇-D片及福善美片等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定时给患者翻身、叩背及肢体按摩,鼓励患者咳痰等护理。疼痛减轻后行腰背肌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结果27例患者随访5~12个月,按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良9例,可3例,无差的病例,优良率88.89%,无死亡病例。结论保守治疗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方法简便,效果满意。而且避免手术治疗风险和手术并发症。
【关键词】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保守治疗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methodandeffectofconservativetreatmentofsenileosteoporoticvertebralfracture.MethodsTwentysevensenileosteoporoticvertebralfracturepatients,whowereintolerantofoperationorunwillingtoacceptoperationwereadoptedCBR,nursingmethodsincludingchirapsiatreatment,bodyturning,encour-agingexpectoration.Meanwhile,patientswereappliedmiacalcic50iuintramuscularinjection,prescribedoraldrugpreparationsuchascaltrate-Dandfosamaxtabletsandproceededfunctionalexercisesoftrunkextensorafterpainre-leased.ResultsAllpatientswerefollowedupfor5monthsto12months.Bycriteriaofefficacy,therewere15excellentcases,9goodcases,3faircases,andnobadcase.Therateofexcellentandgoodwas88.89%.Nodeathcase.ConclusionsTheeffectofconservativetreatmentofsenileosteoporoticvertebralfractureissatisfiedandthemethodisconvenient.Inaddition,itcanavoidtheriskandcomplicationsofoperation.
【Keywords】senile;osteoporosis;vertebralfracture;conservativetreatment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逐年增加,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两大临床问题是骨痛和骨折,骨折又以脊柱压缩性骨折最为常见。近几年来国内外骨科医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外科干预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此类病人大多合并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而且手术可能引起并发症甚至死亡。本次研究对此类患者27例采取积极的保守治疗,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03年11月至2006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华宇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中,采取保守治疗27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9例。年龄66~84岁,平均(72.42±5.25)岁。有轻度外伤史的18例包括弯腰捡物扭伤、跌坐伤、转身扭伤等,另9例无明显外伤史。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慢性腰背痛病史,突然加重病史1~16d。压缩椎体数1个椎体的9例、2个椎体的13例、3个椎体的5例(其中有2例为跳跃式)。压缩的椎体集中在胸体(thoracicvertebra,T)11~腰椎(lumbarverte-bra,L)3之间。全部患者无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X线片显示压缩椎体呈楔型或双凹型,脊柱退变增生明显。MRI显示压缩椎体呈长T1、T2信号,表明骨折为近发生的,有少部分椎体呈双凹型,但MRI信号
无改变,表明为陈旧性压缩。另外,MRI显示无骨折块后凸或脊髓压迫征象。根据对患者肺部、肝、胆、胰、肾、子宫、前列腺等脏器的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CT和MRI征象及它们增强扫描的征象中,有无椎旁软组织肿块(脓肿或肿瘤)、椎间隙变化、沙砾样”死骨”影、椎弓及椎板破坏、椎体虫蚀样溶骨性破坏等,以鉴别脊柱结核、脊柱原发肿瘤和转移瘤等其他疾病。排除暴力引起的脊柱骨折和有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者。病人能坚持住院并能配合治疗的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且无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均为纳入的标准。
1.2保守治疗方法强调治疗骨折与治疗骨质疏松同等重要。患者均住院卧硬板床休息,尽可能的平卧,不能半卧、坐起或起床,背部骨折处垫一枕头使脊柱后伸展。不强求手法复位,因患者高龄和难以忍受的疼痛,大多患者及其家属不愿接受手法复位。
治疗骨质疏松药物:密盖息针剂50iu肌肉注射,1次/日,10d后改为50iu肌肉注射1次/2日,1个月后改为50iu肌肉注射1次/3日,共2个月。同时给钙尔奇-D片0.60g口服1次/日,福善美70mg口服1次/周。对疼痛严重者开始几天可口服曲马多片止痛。对进食少者给以输液,补充水、电解质。
加强护理:定时给患者翻身、叩背及肢体按摩,鼓励患者咳痰,不能自行排尿者给以导尿,常规给以通便药物。预防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预防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老年人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者给以相应的治疗。
腰背肌功能锻炼:经过治疗一般病人5~8d骨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此时鼓励病人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采用平卧五点支撑、四点支撑、三点支撑法挺起腰背部,循序渐进的进行。根据情况,6~8周戴腰围下地活动。之后要长期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每天坚持两次,每次半小时。
1.3疗效评定标准[1]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分为优、良、可、差4级,优:临床症状消失,患者活动自如,恢复本次急性发病前的状态,并原有的慢性腰背症状消失;良: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偶有轻度腰背痛,患者活动不受限制;可:临床症状有改善,但有明显腰背痛,患者活动受到限制;差:与治疗前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转贴于2结果
27例经过5~12个月随访,按疗效平定标准;优15例,良9例,可3例,无差的病例,无死亡病例。优良率88.89%。27例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稳定,但压缩椎体高度基本未恢复。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进行性、全身性骨骼疾病。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修订的定义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强度降低致使肌体罹患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实际反映骨密度与骨质量的总和”。据国外统计骨质疏松症性脊柱骨折随年龄的增加而迅速增长,45岁以下骨质疏松症性脊柱骨折女性小于0.20%,而85岁以上的女性大于50%,50岁以上女性一生中有1~2次脊柱骨折为25%[2]。骨质疏松症的脊柱骨折是由于骨的形成减少和骨的吸收增加导致“骨转换”呈负平衡,因此骨小梁变细、骨体积下降、有些骨小梁甚至穿孔直到消失,骨小梁数减少,使剩余的骨小梁负荷加大发生“微骨折”。骨基质蛋白(胶原蛋白)减少使骨的韧性降低、脆性增加导致“微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微骨折”不能完全愈合,当“微骨折”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发生骨折。因此骨小梁的退行性变和“微骨折”共同导致“骨强度”的降低,重力作用或轻微的外力作用使椎体压缩或/和楔型变即脊柱骨折。临床表现;①身高减低和驼背畸形;②腰背痛,有时放射到臀部、大腿后侧及肩部,甚至是全身性痛。其机理一般认为是继发脊柱结构改变和骨折微动所致,脊神经后支受到牵伸和刺激而引起脊神经后支性疼痛。
综合保守治疗的作用包括:卧床休息能消除引起进一步压缩性骨折的应力,减少骨折的微动利于骨折愈合并能减少对神经的刺激,减轻疼痛。密盖息和福善美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有效地逆转骨丢失,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通过抑制骨吸收及升高血啡呔提高疼痛阈值产生中枢性止痛作用并开始骨修复[3],使患者能短期内缓解临床症状。钙本身是骨的无机成分,钙剂的补充增加骨钙的沉积,增加骨强度。加强护理及支持治疗是预防老年人长期卧床引起的肌肉萎缩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能安全度过骨折急性期。腰背肌功能锻炼能加强脊柱动力性稳定。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保守治疗和手术干预治疗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骨质疏松症本身的治疗;另一方面是脊柱骨折的治疗,两者同等重要。对脊柱骨折的治疗有外科干预治疗及保守治疗两种。近几年来,国内外骨科医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在外科干预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病人年龄偏大,而且大多数都合并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病变等,使治疗增加了复杂性。手术治疗的风险性、手术并发症、致残率及死亡率大大增加;另一方面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使手术中复位及固定比较困难,人工材料的植入也容易发生松脱;而且因患者年龄偏大,手术治疗风险大,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不愿接受手术治疗。
积极的保守治疗方法简单、病人痛苦小、费用低、风险小而且疗效满意,为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但其压缩脊柱的高度恢复不满意,适应于非暴力引起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且无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能坚持住院并能配合治疗者。对于有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症状者不适应于保守治疗,应积极手术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让病人回家卧床休息及口服药物治疗,缺乏医务人员的正确指导及监督,病人不能达到正确的卧床要求,不能得到正确护理,腰背肌功能锻炼不能达到要求。病人的褥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肌肉萎缩、心血管疾病等的并发症发生率,致残、死亡率很高。
因此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4],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且无神经压迫症状的并不能接受手术的且能坚持住院配合治疗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综合保守治疗,也能收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华凯,马明阳,郭庆升.非手术综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32例临床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6,22(2):141-142.
2罗先正,郭艾,王宝军.骨质疏松症与脊柱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2):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