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例(3篇)

时间:

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全麻下行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的麻醉与护理配合。方法回顾对24例急性颅内血肿患者实施清除术时,麻醉医生运用熟练的技术和合理的用药,手术室护士精湛的护理配合。结果24例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手术顺利完成。结论针对急诊手术全身麻醉的特点,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并且与麻醉医生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全身麻醉;围手术期;麻醉;护理;配合作者单位:474500河南省西峡县人民医院急性颅内血肿多发病突然,病情危重,且有易变、突变、多变的特点。争分夺秒,尽快手术清除血肿,解除神经压迫,是拯救生命的关键之一[1]。此手术又均在全身麻醉下完成,麻醉又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前提。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科行急性颅内血肿清除术24例,经麻醉与护理的密切配合,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6例,年龄32~65岁,平均54岁,女8例,年龄26~52岁,平均46岁。均经CT和磁共振检查下明确诊断。其中外伤性颅内血肿20例,高血压脑出血4例。术前合并高血压8例,冠心病3例。12麻醉与护理配合121术前1211调节室内温湿度接到手术通知单首先调整手术间温度在22℃~25℃,相对湿度50%~60%。因为患者在全身麻醉状态时,全身会失去对外界温度变化而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1212做好术前器械准备工作因为颅内血肿患者多发病急、突然、病情危重,需尽快手术清除血肿解除压迫,因此手术室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后,应立即准备手术所需器械:敷料、双极电刀、冷光源、颅骨电钻、头架等所需物品器械,检查手术无影灯等器械,使其处于应急备用状态,为手术做好准备工作。1213做到严格的查对制度护士、麻醉师、手术医师三方认真核查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检查麻醉前用药情况,过敏史,询问饮食情况,查看有无义齿,术前导尿管是否通畅,并三方签字确认。1214建立静脉通路核对无误后,巡回护士应首先迅速建立二路以上静脉通道,以保障麻醉及手术输血、补液及给药的需要,一般使用静脉套管留置针和三通阀,以保障麻醉和抢救用药快捷方便。122术中1221协助麻醉诱导协助麻醉师连接好麻醉机电源,吸痰管与中心吸引等连接好处于备用状态,麻醉要抽好整齐摆放,约束带固定好患者协助麻醉医师静脉给药[2]。1222配合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后巡回护士应在患者头端一侧协助麻醉医生气管插管,将备好的喉镜递给麻醉医生。充分暴露声门后递气管导管,并根据需要协助暴露声门,插管成功后拔出导丝递牙垫,协助挤压呼吸囊,调整导管深度并用胶布固定[3]。1223参与摆放插管结束后,协助麻醉师、手术医师摆放,保证呼吸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稳定。全身麻醉后由于患者肌张力丧失,所以在摆放时一定与手术医生和麻醉医师一起保护好患者的头颈部,头架要固定好,而且要观察好气管插管,防止扭曲脱落,保护好导管、尿管、静脉针。颅内血肿清除术基本都是平卧位,头部垫好头架在头圈,眼部用眼贴保护,双上肢双下肢适度固定保护。1224保证静脉畅通器械配合保持静脉通畅是麻醉及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及患者出现危症时极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全身麻醉的患者应用诱导剂后应暂时加快补液速度,使药物尽快进入循环,又由于麻醉后血管括约肌松弛,术中出血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应遵遗嘱及时补充液体,必要时输血。器械护士应提前10~15min准备器械,连接术中所需管路如电刀、吸引器、双机镊、冷光源线束、颅骨钻等器械,密切配合手术进行。122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手术室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协助麻醉医师观察术中失血情况,如根据吸引量、纱布块血量的失血情况来决定输血量,输血前与麻醉医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还应掌握各种抢救技术,熟悉各种常用监护仪及除颤仪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与麻醉医生默契配合,做到忙而不乱,很好地完成抢救工作。123术后1231苏醒过程中颅内血肿患者意识均不清醒,术毕,护士应协助麻醉师共同看护好患者,适当约束患者四肢,防止因患者烦躁而引起的自行拔出气管导管、坠床、留置针脱出、引流管拔出等意外情况的发生。1232拔管时若患者术后呼吸平稳,意识有所恢复,应准备连接好中心吸引的连接管,协助麻醉医生拔出气管导管。并迅速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唤醒患者。若患者意识恢复差,观察生命体征平稳后,固定好气管导管、各种引流管,准备送患者[4]。1233病房交接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护送患者回病房或ICU,与值班护士详细交代手术后的伤口引流管、尿管和留置针,以及皮肤情况。若未拔除气管插管,应认真交接气管插管插入深度及双肺呼吸音,麻醉术中情况,术后麻醉注意事项等,待值班护士测量血压、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正常后返回。2结果

麻醉满意率100%,由于护士与麻醉师细致合理的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本组24例颅内血肿手术患者的麻醉、手术成功,无1例出现异常情况,有4例手术室直接拔气管插管,20例带气管插管返回病区TCU。3讨论

急性颅内血肿患者大多为外伤造成,个别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及病情变化快,术后病程长恢复缓慢,有继发并发症、后遗症的可能。所以在麻醉与手术过程重要快捷迅速,争分夺秒,密切配合,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首先要做好手术所需物品器械准备工作,其次做好相关的麻醉配合和术中的合理摆放,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护理失误,最后还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整个术程的生命体征变化,出血量及尿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对症处理[5]。而麻醉对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非常关键,麻醉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协作的过程,不单纯是术中镇静、镇痛、肌松,还包括围手术期的监测,术中的合理补液、输血,维持电解质平衡等范围,所以麻醉师及护士一定要有娴熟的技术及过硬的水平。综上所述,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除了不断学习专科知识、操作技能、抢救技能,在实施护理过程中,还要做到严密观察病情,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判断,及时处理,减少低血压及其他意外的发生,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对患者手术、麻醉、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麻醉医师的过硬水平及技术与手术室护士高质量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工作顺利完成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护理配合能提高麻醉及手术的安全性和质量,对保障手术成功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武哗急性颅脑损伤急诊护理体会,中国社区医师,2005,7(10):8586.[2]肖艳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全科护理,2007,5(36):50.[3]乐文珍,马改梅浅谈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工作的配合.长治医学院学报,2003,2:152154.[4]顾雪萍全身麻醉拔管后15min内病人的应急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112113.[5]惠秀丽87例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护理体会.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3940.

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1麻醉前的护理配合

1.1术前心理护理

一般的手术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知识不太了解,会产生紧张害怕的恐惧心理。巡回护士术前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建立好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做好自我介绍及手术室环境,麻醉方式方法和手术的大致过程及各项需要患者配合的工作和方法,引导患者正确认识手术的麻醉,讲解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建立患者对手术麻醉的信心。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倾听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尊重其隐私。

1.2麻醉前的护理

将患者接进手术室前,认真做好手术室大的六查十二对。术前用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必须推床护送至手术室,以避免途中发生意外。

2手术室中的麻醉护理配合

2.1麻醉前核对:在麻醉开始前再次核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有无过敏史等。

2.2环境的准备: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维持患者正常的体温。温度应保持在22℃~25℃之间,湿度在40%~50%之间。

2.3建立静脉通路: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巡回护士应首先根据手术方式方法及麻醉方法建立合适通常的静脉通路,以满足麻醉手术中数学补液给药的需要。必要时可建立两路静脉通路,尽可能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及三通以保证麻醉抢救用药快捷方便

2.4硬腰联合麻醉的护理配合:在麻醉实施前,协助麻醉医生安置各种监护探头,完成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巡回护士应准备吸引器,便于吸痰。穿刺前应备好穿刺包,检查患者有无局麻药过敏史协助麻醉医生抽药,摆好麻醉体位,站于患者对面,并在床边照看,即患者背靠近手术床沿,头垫枕,尽量前屈,肩部与臀部水平内收,双手或单手抱屈膝,显露脊柱。

穿刺时我们应站在患者腹侧,扶持患者姿势平稳,注意保护患者体位及安静,以确保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穿刺过程中,在腰麻针置入时,如遇脑脊液回流不畅时,协助麻醉按压患者的颈静脉加速回流;穿刺后应由医生做压力测定。因为在脑脊液循环通畅的情况下,正常人脑颅内压为0.7~2.0Kpa(5~15mmHg),脑脊液压力为0.78~1.76Kpa(80~180mmH2O),儿童为0.4~1.0Kpa(40~100mmH2O)脑脊液压力不仅受血压、呼吸因素的影响,而主要受颈静脉压力影响,颈静脉压力越低,脑脊液压力也越低。在硬膜外置管完成后协助麻醉师固定好硬膜外管,同时协同麻醉共同安置好患者体位,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尽量避免神经损伤或固定突出部位皮肤受压。同时固定好四肢,防止患者术中肢体活动造成不良后果。同时注意保暖,防止低体温导致寒战。2.5配合处理麻醉并发症:麻醉药物对患者中枢神经,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产生影响,术中可能导致并发症。因此,护士应掌握各类监护仪的使用,协助麻醉师,报告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辩护进行处理。如遇血压骤降时,巡回护士根据医嘱及时加快输液速度,迅速备抢救物品及用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遇呼吸心跳骤停是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必须立即抢救。巡回护士应积极协助麻醉医生进行心扉复苏,备好各类抢救器材及急救药品,随时执行麻醉师德口头医嘱并准确记录,保存好用过的药品及空安瓿,以备复查。

2.6输液输血的护理:患者循环稳定是麻醉和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在麻醉的指导下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及血容量的稳定。输液的速度可根据病情调节。输液中应严密观察有无输液导管脱落,渗漏等现象,应于麻醉医生严格执行查对工作。需输入库血时,应严密观察输血输液反应,如发生过敏现象应及时告知和处理。

2.7注意保暖:手术创面越大,麻醉范围越广,手术时间越长。输液量越多,都可造成患者术中体温降低,冷的生理盐水冲洗体腔及冷的液体快速输人,可吸收机体热量,额外增加机体能量消耗,使体温下降,增加应激。所以,我们应加强术中保暖,应盖好小棉被.注意四肢,双肩保暖,消毒皮肤时,暂停冷气输入,待手术铺巾后再降室温,台下应注意暴露肢体部位遮盖保暖,手术结束前适当调高室内温度。

2.8术后麻醉护理配合:手术完毕后,护士协助麻醉师拔除硬膜外置管并包扎穿刺部位,如需接术后镇痛泵的协助固定好装置。巡回护士与值班医生和护士详细交接手术和术中麻醉基本情况及术后麻醉注意事项等,待病房护士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正常后返回。

麻醉护理的相关知识范文篇3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心理护理干预;应激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4)03-203-03

Effectevaluationof硬膜外麻醉是基层医院进行手术时的常用麻醉方式,由于患者在术中神智和意识清醒,可感知手术操作过程。这就会直接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并影响麻醉镇痛效果。基于此,在手术前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取得积极的临床价值。在下列研究中,我们分析了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硬膜外麻醉患者术中应激状态和麻醉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卫生院接受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均符合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指征、且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共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者分为给予术前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和仅给予术前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3~58岁、平均(37.5±5.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2~62岁,平均(37.8±5.8)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前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后的常规教育、建立液体通路、交代注意事项、做好术前准备等。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疏导:通过术前与患者一对一的交流掌握其心理状态的变化,并采用护理手段对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以保证患者以积极和正确的心态面对手术,避免在手术中出现过度的焦虑和抑郁;(2)认知疗法:对于患者因不了解手术操作、治疗方式而产生的恐惧、焦虑心理,医护人员因通过健康知识教育的方法使患者对医疗行为有充分的认知,并鼓励其正确表达心理状态,以舒缓其焦虑、恐惧的心理;(3)音乐疗法:患者入住后,挑选轻快、舒缓的音乐在病房中播放,并以此来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情绪得到舒缓;(4)放松训练:指导患者学习和掌握有助于放松心态的动作,包括深呼吸、叹息等练习,使其能自我进行紧张情绪的放松。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的术中应激指标术中操作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术中心理应激指标。

1.3.2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麻醉后10、15、20、25min时,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以此反应麻醉镇痛效果。疼痛程度用疼痛数字量表(NRS)来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中应激指标

观察组患者术中的SAS、SDS、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

麻醉后10、15、20、25min时,观察组患者的NR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椎管内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尤其在基层医院,由于缺乏全身麻醉的条件,在进行下腹部小手术、剖宫产、会阴侧切等操作时,椎管内麻醉具有更为积极的价值[1]。根据穿刺部位和物注入间隙不同,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麻醉和骶管麻醉三种[2]。蛛网膜下腔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阻滞脊神经前后根神经冲动传导的麻醉方法[3];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使对应节段的脊神经暂时麻醉方式,理论上可以满足所有脊髓支配节段手术[4]。

硬膜外麻醉因其穿刺置管相对简单,并且有利于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控制麻醉平面,被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的小型手术[5]。但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仅对手术部位对应的脊髓节段进行麻醉,患者的神智和意识仍保持清醒,能够感知到手术操作的过程,并造成焦虑、抑郁等术中不良情绪反应,不利于麻醉效果的维持和手术过程的进行[6-7]。针对上述情况,在术前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以保证患者在术中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手术过程,良好的配合硬膜外麻醉的操作,预期能够取得积极的临床价值[8]。

心理护理干预是护理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运用心理学和护理学的理论对患者进行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护理手段来改变负面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9]。对于在基层医院接受硬膜外麻醉的患者而言,在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有助于帮助其调整心态、正视疾病,最大限度的缓解术中心理应激并保证麻醉镇痛效果[10]。在上述研究中,我们通过比较患者术中的心理应激程度和麻醉镇痛效果来反应心理护理的价值,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心理应激指标SAS评分、SD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以及镇痛指标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综合以上讨论可以得出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术中应激状态、改善麻醉的镇痛效果,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慧军.胆囊切除术后心理护理结合硬膜外镇痛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0):1251-1254.

[2]郑小春,肖红兵.硬膜外麻醉前心理护理对患者焦虑情绪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8(12):207.

[3]高均芬.护理干预对减少硬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56-60.

[4]施慧敏.循证护理在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舒适度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3,10(2):128-129.

[5]李淑平,欧水英.200例硬膜外麻醉的观察与护理[J].大家健康,2013,7(8):32-33.

[6]程丽霞,薛水兰,陈新妹.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患者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干预的护理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4):354-355.

[7]章红.心理护理对手术病人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当代医学,2009,15(16):110.

[8]陈君华,黄俊平,王雪甜.心理护理对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4):14-15.

[9]张雪艳,胡军,易凤琼.放松式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麻醉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及血压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