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案范例(3篇)

时间: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案范文

为进一步规范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结合我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实际,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规划设计管理,认真落实专家论证制度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规划设计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今后我市主城区和各县(市、区)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道路工程必须按国标和规范同步设计交通标线、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和“电子警察”地下管线部分(含立杆基础和手井)等交通安全设施;公路项目必须按国标和规范同步设计交通标线、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等交通安全设施。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规划设计方案要严格实行专家论证制度。今后市政道路、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的规划设计方案要召开由相关部门参加的专家评审会进行评审。国省道的新、改建工程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方案,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提前书面征求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意见,吸纳合理内容后,再上报省级部门审批;地方公路新、改建项目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方案论证会由建设单位组织,项目经过的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县(市、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加;主城区快速路、主次干道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方案论证会由建设单位组织,市规划部门、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参加。主城区支路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方案应征求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各县(市、区)快速路、主次干道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方案论证会由建设单位组织,县(市、区)规划建设部门、县(市、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参加。各县(市、区)支路的交通安全设计方案应征求县(市、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

市政道路和县乡公路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审查应有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加。

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管理

建立健全道路安全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机制,新建、改建、扩建市政道路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资金应当一并纳入道路工程总概算;公路安全设施建设资金的筹措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相关规定执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基础设施应当同步验收和投入使用。交通安全设施验收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参加。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整改完毕前,道路不得交付使用。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案范文篇2

为构建从严整治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执法力度,切实有效地解决交通安全管理中突出的问题和隐患,有效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建立本工作制度。

一、交通安全管理联合执法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一)机构组成

交通安全管理联合执法由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统一领导,具体工作由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各执法部门包括: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所有成员单位。

(二)具体职责

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负责对市政府确定的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联合执法行动的组织和领导;负责对市政府确定的道路交通联合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的拟定、组织和实施;负责由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道路交通联合执法行动方案的审定批准;负责搜集整理道路交通联合执法情况,并定期向市政府汇报,并向市安委会备案,具体工作由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承担。

各执法部门负责由本部门牵头进行道路交通联合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的拟定,并报请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批准,负责对批准后的方案的组织实施;联合执法行动结束后,负责将本次执法行动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并向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汇报。

各参与联合执法行动的部门要积极配合联合执法牵头部门的工作,服从牵头部门的统一领导。按照各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严格执法。

二、联合执法主要工作内容

(一)交通秩序混乱,存在较大交通安全隐患的;

(二)问题涉及多部门,情况较为复杂,影响较为严重,单个部门无法扭转不利局面的;

(三)涉及各部门工作,需要联合执法的;

(四)交通安全管理中多年形成的“顽症”,严重影响交通安全,长期得不到彻底治理的;

(五)经上级通报批评,仍无法治理的,或经督促检查,仍整治不力的,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

(六)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存在较大交通安全隐患的;

(七)执法部门认为有必要对其他违反交通安全法律行为实施联合执法的;

(八)上级安排集中整治或其他有必要开展联合执法的。

三、联合执法的分工及协作

(一)对公路、城市道路交通秩序、隐患排查等联合执法,由公安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二)对道路交通运输企业交通安全管理的联合执法,由交通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三)对农机安全管理的联合执法,由农机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四)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企业的联合执法,由建设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五)集中整治和社会隐患排查整治,由各部门联合执法。

四、工作方式

日常的工作,以各部门依法监督检查为主,在各部门依法进行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的基础上,一段时间可实施一次规模较大的多部门联合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原则上一个季度进行一次,遇有特殊情况或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随时进行部门联合执法。

五、特殊情况联合执法工作组织程序

市级特殊情况联合执法行动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由市政府确定,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负责组织实施的联合执法行动;一类是经市政府(或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批准由市直各执法部门牵头组织实施的联合执法行动。

(一)市政府(或市预防交通事故领导组)确定的交通安全管理联合执法行动具体组织程序:

1.由市政府(或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确定针对某一领域或某一地区存在的重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或问题进行交通安全管理联合执法。

2.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拟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要明确执法内容、方法、步骤、时间、工作要求,报市政府(或市预防交通事故领导组)批准。

3.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组织相关执法部门在方案确定的时间和限期内完成联合执法工作。

4.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办公室就本次联合执法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市政府(或市预防交通事故领导组)进行汇报,将相关资料整理存档。

(二)由市直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实施的联合执法行动具体组织程序:

1.市直各行政执法部门,根据本部门执法对象的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执法工作需要,提出联合执法意见,拟牵头进行联合执法的部门负责制定联合执法实施方案,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或预防交通事故领导组)审定批准后实施。

2.联合执法牵头部门依照方案,会同其他执法部门共同组成联合执法组。

3.各执法部门要积极配合联合执法牵头部门的工作,指派政治素质高、作风正派、业务熟练、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人员参加联合执法,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法。

4.交通安全管理联合执法工作完毕后,联合执法牵头单位要将联合执法情况及时通报相关单位,同时将情况整理总结后向市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组汇报,拟向市政府汇报的可直接向市政府汇报,并报市安委会备案。

六、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本部门的职责,在督导检查中,发现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要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有关部门。

(二)对有关部门移送的或本部门排查出的本行业和领域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要记录在案,并及时下达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督促其迅速整改。对整改情况要组织验收,整改验收合格的,对隐患进行销号,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

(三)对有关部门排查发现并通知整改的重大安全隐患,整改责任单位、部门、企业拒不整改的,由有管辖权的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方案范文

今年以来,常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常和平多次听取支队工作汇报,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朱志星多次到支队指导和督导推进。支队举行了全市公安交管工作会议,举办交警系统领导干部春训班,召开支队党委会、支队长办公(扩大)会和支部会、党小组会,深入学习领会全国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全省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座会和全市公安工作报告精神,“在市公安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支队班子和全体民警勤力同心、忠诚履职,‘五个现代’发展战略得以全面贯彻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公安交管工作持续向好发展。”常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王伟平告诉记者。

推动构建现代治理机制

责任落实协同化。常州交警支队牢固树立“大安全”理念,贯彻江苏省公安厅相关意见,牵头开展公安公共安全管理专题调研,认真排查梳理公安公共安全管理中的风险隐患,以及在思想理念、机制体制、方法手段等方面与“五个现代”不相符的短板弱项,牵头制定《关于改革和加强公安机关公共安全管理的实施方案》和责任分解表,每月督查、每两月开例会、考核通报等常态工作机制已经建立,交通、消防、校园安全等已经实行“打包”宣传,内部警种职责明确、分工协作、资源整合、部门联动的格局初步形成。

安全防范精准化。支队狠抓社会力量整合,实施生命安全保障工程,选取6个农村中队实施“九个一”项目试点,目前已分别选聘了交通安全宣传员和农村道路路长,并开展交通安全示范户和文明交通示范路评选,试点地区党委政府和村民群众参与交通安全管理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在支队内部,他们抓研判预警,运用“沙堆理论”,把事故研判从死亡事故向一般事故延伸,围绕事故总量、特点规律、百公里死亡率、较大事故发生率等,开展专题研判30次,事故多发区域路段和典型事故深度研判17次,预警提示18篇,对横山桥盛家村周边戚月线、朝阳路交通枢纽等开展实地调研并落实综合措施,提高了事故预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隐患治理项目化。支队围绕“人、车、路”三大因素排查交通安全风险隐患1084处(辆/人),开展“防风险、治隐患”春季整治行动,每月2次通报滚动排查和整改情况。道路方面,排查事故隐患点38处,整改26处;交通堵点33处、乱点25处,整改50处,其他点段分别采取新建违停抓拍系统、设置人行隔离护栏、优化路口渠化、建议工程性改造、加强指挥疏导、联动协作整治等手段,按序推进。车辆管理方面,排查逾期未报废的危化品车辆21辆,3起以上交通违法未处理的重点营运车辆347辆,已清理339辆。驾驶人管理方面,排查记满12分的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400人,并已注销459名涉毒驾驶人驾驶证。

与此同时,支队多方借力,使得交警单打独斗现象得到缓解。该支队抓住市政府出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契机,把交通安全形势和政府职能部门监管情况纳入市安委会每月书面通报和每季度联席会议。全市实发亡人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2%、2.4%。他们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建立市区两级信息共享、联合会勘、现场办公等道路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改机制,强化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建设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四同时”制度,整改道路隐患61处,国省道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2.4%。此外,他们实施农村道路生命安全保障工程,全市农村地区交通违法查处量同比上升47.2%,县乡道路、农村公路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8.1%、13.2%。加强“一车三方”(一车:两客一危,三方:交警、运管、质监)安全监管平合监管,查纠“两客一危”车辆凌晨2―5时违规通行123起,“五类重点车辆”逾期未检验、未报废清理率达100%。支队还牵头成立渣土车辆安全协会,建成“渣土车”通行线路管理平台,组织市区交警中队与城管中队常态化开展联合整治。

健全现代警务机制

信息化管理。按照“科技要上去,警力要下去”的理念,强化科技手段,提升管控效能。常州交警支队与市公交公司协作,开发公交车视频抓拍占用公交专用道、加塞、违法变道等违法行为,目前正在B1、B12、B23等3条线路开展测试。与交通广播电台建立微信群,组织路面民警通过语音、图片、小视频等形式,向电台听众推送实时路况、交通事故、绕行提示等信息600余条次,做到实时精准诱导。研究改进和提升电子警察的实战应用效能,重点对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阻塞路口和摩托车违法行为抓拍等功能进行测试,加大震慑效应。在去年建设23套违法停车高清抓拍系统的基础上,已在安莉芳路新建3套。此外,常州支队与高德地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交通数据与服务对接,提升“大数据”条件下交通信息服务效能。

扁平化指挥。针对交警内部机构多、部门分工细、存在多头指挥的实际,支队在健全合作机制、创新合成手段、增强工作合力、压缩指挥层级等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各部门业务骨干进驻合成研判考评中心,实体运作,盯紧车、驾、路、秩序、事故、节假日、突发事件、重大活动、雨雾冰雪恶劣天气等要素,实施动态量化分析,下发指令30条,推动核心业务指标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另一方面,遇较大以上事故、重大突发警情和,实战部门和情报信息、指挥调度、舆情引导等岗位同步上案,实现情报、研判、指挥、行动一体化。同时,支队坚持严管、治乱、疏导、巡防“四位一体”的网格化勤务管理,市区人均现场处罚数同比上升9.8%。高速公路大流量期间,协调“一路多方”和消防救援力量联合布点,高速公路大队之间实行循环接处警和补位接处警,实现事故快处快撤。高架道路与地面大队建立上下联动、节配分流联勤机制,与交广90电台实行实时路况微信播报,缓解高架道路拥堵。

常态化治理。支队在制定轨道交通2号线15个站点主体施工交通组织方案,动态跟进地铁施工、“三馆一中心”工程、燃气、自来水管道改造等施工交通组织的同时,按照“治安先治乱”的理念,固化社会面“三查”行动和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重点加大对“五小车辆”、“啪啪车”、电动自行车等重点车辆,以及机动车违法停车、强行并道加塞等交通顽症的查处力度,开展全市集中整治统一行动11次,区域性整治行动近百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04.6万起,同比上升17.9%,其中酒后驾驶1783起。他们坚持重点治乱常态化,加强“渣土车”源头治理、联合治理、长效治理,建成“渣土车”通行线路管理平台,严格办理通行线路单2432张;会同城管部门筹备成立“渣土车”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治;实行市区交警中队与城管中队长效联动整治,现场查处“渣土车”违法行为6500余起。今年以来,涉及“渣土车”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26.1%。

主动融入现代防控体系

屯兵路面。按照巡防重组的部署要求,常州交警支队先期在沪蓉高速青龙、常州、薛家等3个出入口定点屯兵,另外10个重点收费站、服务区24小时不间断巡逻管控,平时对可疑人员车辆进行检查盘查,遇重大突发、个人极端、涉暴涉恐案(事)件紧急设卡查缉堵控,加强交通、治安合成战斗力。

信息反哺。支队制定建设方案,搭建交管“大数据”分析平台,规范交警部门信息采集,与反恐支队对接,共享重点地区人员办牌办证信息,着手建立交管基础工作服务反恐维稳、侦查破案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反哺推动交警贡献率的提升。

应急处突。支队完善恶劣天气应对预案,制定交通信号灯断电应急处置预案,着手草拟轨道交通施工、突发重大施工灾害事故等应急处置方案预案,适时组织开展模拟预警预处和应急拉练。开展城区交警大队机动中队调查摸底,研究打造应急处突“尖刀”队伍。

积极探索现代警方公共关系

突出公众参与。常州交警支队充分运用“民力资本”,拍摄《文明交通志愿者工作规范》岗前教育视频,培训和组织28家驾校11.1万名“准驾驶人”,到市区136个重点路口岗点,体验交通管理,协助民警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同时会同市文明办利用网络志愿服务平台,组织4300人次进行文明宣传劝导,路口“红马甲”志愿者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坚持多元共治。支队全面深化警民“伙伴关系”,固化警媒、警企、警民等常态沟通机制,举办混凝土、电动车行业协会、媒体记者和网络论坛意见领袖等恳谈会14场。协调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就设立交警分会初步达成一致意见,下一步将围绕事故救援、金点子征集、重大案(事)件举报等方面,制定奖励办法和操作规范,发挥见义勇为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作用。

优化交管服务。支队推出机动车号牌网上自选、交通违法网上罚缴和免检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就近领取等3项服务群众改革措施,累计办理相关业务2.9万余起。在武进汽车城苏诺汽车4S店增设带牌销售点,全市16家汽车带牌销售点累计办理业务4.7万余起。他们协调市保险行业协会,研究保险公司轮流进驻市局110指挥中心、指导轻微事故当事人拍照摄像取证、快速撤除事故现场等事宜,办理公估业务11500余起,快赔轻微事故2000余起。

全力打造现代职业警队

优化顶层设计。常州交警支队围绕队伍建设精心规划,起草了《关于引入“8S”管理法深入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根据支队机关、大队、中队、岗亭等实际,健全内务管理标准;固化和拓展中队“早点名、晚点评”制度,研究在勤务、事故、窗口等岗位建立“一日工作规范”,结合全市公安机关《能力提升三年训练规划》,研究《全警实战化培训方案》,开展微课程竞赛,常态化实施民警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基础保障。今年以来,支队选拔调整基层中队股级干部79人,嘉奖战时先进个人16名,通报表扬4个集体、107名民警,把表彰奖励的激励手段用在平时,增强队伍活力。抚恤因公牺牲民警家庭3个,救助慰问困难民警200人次,依法打击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犯罪嫌疑人6名。针对城区大队营房陈旧落后,城区中队普遍没有营房,基层民警正常工作、学习、休息保障不到位,精气神透支等实际,支队主动谋划基层营房建设,走进天宁、钟楼、新北^委区政府,积极争取支持,取得突破。目前,2个大队营房开工建设,4个大、中队营房年前入驻,3个中队营房年前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