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校园建筑物安全管理方案范例(3篇)

时间:

校园建筑物安全管理方案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集中力量,重点整治学校教学楼、宿舍区及周边单位建筑物的火灾隐患,确实解决学校及周边突出的消防安全问题,消除火灾隐患,确保校园消防安全。

二、工作目标

在前一阶段实施校安工程基础上,集中警力对全市校园进行集中清查治理,做到各类学校100%排查到位,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100%整改到位,确保“两个不发生”的工作目标,即确保校园不发生有影响火灾,校园周边不发生亡人火灾,全力确保我市火灾形势稳定。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校园及周边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消防大队,由林冠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从相关单位抽调。办公室具体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策划、落实、督办以及各种材料的收集、起草和上传下达。联系电话:0898-62223119。

(二)联合检查分组。

四、整治时间、重点及内容

(一)整治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

(二)整治重点。

全市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社会力量办学校,全市中、小学校及学校在建建筑和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非法开设的网吧、电子游戏室、歌舞厅、迪厅等娱乐场所。

(三)整治内容。

1、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消防工作。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由市教育局和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联合督促落实整改;对整改难度较大、需要投入资金较多的火灾隐患,应提出整改方案,报市政府提请列入校安工程改造,同时跟踪督促整改,力争年底前整改完毕。对新建、改建、扩建的校舍,要依法加强对校安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工作,严格质量监督,确保不留“先天性”火灾隐患。

2、进一步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各部门对学校及周边区域要进行重点排查,及时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同时,要与构筑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整治等专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三合一”、高层和地下建筑等为重点,强化监督检查,严格督促落实防范措施。特别是对存有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要报请市政府责令停业整改,停业整改,确有困难的要采取死看死守措施,全力确保消防安全。

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建筑物消防安全手续是否齐全;

(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安全疏散、消防给水、消防设施等是否符合《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消防技术要求》;

(3)校区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是否完整好用;

(4)建筑内部装修和外墙保温材料是否符合消防要求;

(5)日常消防安检查制度和消防安全工作是否落实等;

(6)开展的消防安全教育情况和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是否具备。

3、进一步督促学校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市教育局要按照《消防法》、《社会消防教育培训规定》有关规定,督促各学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和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在职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经常性地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组织引导学生疏散演练,不断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同时,要检查督促学校配齐配足灭火器,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当一旦发生火灾和人身受到攻击时,能熟练使用灭火器灭火和用作防范武器。市教育局、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要加强对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考核,不断促进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切实提高学校自防自救能力。

各检查组及市教育局、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要督促各类学校要做到“三严禁”、“三加强”,即:严禁封堵、占用疏散通道和锁闭、遮挡安全出口,严禁违章使用液化气等易燃易爆危险品和电炉等大功率电器,严禁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和违章操作;加强本单位日常火源、电源、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管理和使用,加强防火巡查,加强师生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五、工作步骤

(一)自查摸底阶段。各检查组严格按照消防技术规范和公安部消防局制定的《中小学校舍消防安全技术要求》(见附件1),对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舍逐楼、逐栋进行排查摸底,并根据排查情况,逐校填写《学校消防安全排查登记表》(见附件2),并建立健全台帐资料,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组织各类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自改工作;各组检查情况于月日前报市专项整治办公室。

(二)集中整治阶段。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教育、消防部门要责令单位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各类学校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强化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间、筹集整改资金,并制定应急预案,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学校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对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和学校自身不能改正的火灾隐患,教育、消防部门将联合报告市政府,建议列入重点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予以改造或迁建,并与其他安全工程项目同步实施。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校舍,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要严格依法开展审核验收或备案抽查工作,确保不产生新的“先天性”隐患。

(三)总结验收阶段。各职能部门要认真总结专项整治工作经验,查找不足,制定措施,并加以整改,各部门总结于月日前以书面形式报市专项整治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采取具体措施,完善消防安全环境,保持学校安全稳定;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加大专项整治工作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整治工作中,形成良好的集中整治氛围。

校园建筑物安全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字:新校区;规划;建筑;文脉;教学;生活

在我国教育发展迅速的同时,各学校在传统规划思想指导下的传统校区面临着面积与功能的各方面挑战,在不断针对现状进行改造提升的同时,许多高校纷纷在不同地域筹建新校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各项需。

各个学校都本着发展新生机,在进行新校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时,常见的是寻求新颖别致的,吸引目光的规划方案与建筑造型,有时候会忽视许多教育用地和学校建筑在使用上的合理和舒适,更常见的是一味追求新校区所表达的前卫设计理念,而忽视了学校文化中传承的文脉与精神。在学校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理念应是统筹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环境与文化的关系,将校园的客观环境和人文学术融为一体。

校区规划要重视教育发展趋势对校园产生的影响。新校园建设要与发展科学、高校培养人才、直接服务社会的职能相适应;要以现代高等教育理念指导学校的规划建设。要明确校园的功能分区的原则,根据高等教育和本校特点设计安排建筑布局;并且营造开放性、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兴校园;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突出环保建筑的原则;坚持经济性和效率性的原则,其中不仅指建设校区的经济与效率,也指建成后师生及管理,包括客观上的资金和不定型的教育时间和学习时间。其中在规划是可以粗略划分水系轴、绿色环境、资源线。水系包括废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形成水源,部分回用,部分循环。绿色环境包括或随道就径、或校园小品、或绿色屏障,或乔或灌或草或花,花繁草翠,营造校园及园林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资源线主要是提出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节能建筑、节水线路设计、废物回收路径及处理利用等,达到校园废弃物零排放。

对此在校区的规划与建筑时,应该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科学地安排新校区的各分区,特别是教学建筑的中心地位,按照学术要求安排建筑和规划方案,在充分利用,充分建设的同时,要留有长远的规划意图,坚持可持续发展。而从整个校园的生态环境,从大的组团,到小的建筑,都要强调生态和环境优先的理念,充分利用和营造自然条件,避免过于生硬的建筑环境破坏校园的文化特点,在满足使用功能及有关规范规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地面积,要保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以适应将来的发展和弹性变化。更重要的是同时要满足现代大学的教学、科研、服务、交流的要求,将建筑放在服务和辅助的地位上,不能喧宾夺主,而学生生活区要简洁、大方、实用,有别于初高中的,大学的生活区是真正“生活”的地方,所以一定要方便学生,并且便于后勤社会化管理,特别要考虑学生的人流和消防安全。新校园按功能规划一般可以大致分为教学区、文体活动区、生活服务区。各功能分区间应该主要以景观带、绿化小品等辅助功能彼此相间和联系。

教学区作为校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功能结构上应该将主要功能团集中设计,在局部分散错落,达到整体韵律,并且,保证交流和持续性发展。

文化体育活动的区域规划常见的因该包括:标准化的田径场,并且尽量设置时将活动用场和日常用场分别设置综合体育馆;综合性体育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的追求新校区的“宏伟”,因该按照学生的实际人数和学校发展前景进行设计,在留有后期空间的设计理念下,充分安排文体场所的使用面积和使用率。

景观、绿化、休闲区在设计尤为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利资源,营造绿色空间,突出文化氛围,和校园文化生活的艺术空间等。

除了建筑的规划外,道路交通设计也是校区规划的重要部分。在总体上道路要保证做到交通顺畅、人车分流,力求指路简捷,保证师生员工的交通安全,以及在教学区和生活后勤区以及其他区域之间道路干扰,和道路车辆带来的环境噪声干扰。集体设计是可以将主干道同主体建筑的道间距离设大,以达到在视觉上的宽阔与大气。道路交通系统布局不仅要满通便捷通畅的基本要求,而且应妥善处理人与车的关系,做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以保证安全性,合理性和效率性。教学区、生活区宜多设步行道,以确保校园内的交通与人身安全。在各主干道,各步行区、林荫小道等道间和建筑与道路间应多种植树木,增添校园的绿色空间,并改善校区小生态体系。同传统校区不同的是,新校区越来越多的分考虑机动车进入校园的交通组织,道路和停车场可结合建筑物和校园设置,在对外区域,停车场的面积应尽可能大些。而在教学区域应避免机动车对安全及环境的影响,而应增加更多的自行车位,一方便学生来往于校区的各个部分,以节约学生的时间成本,提高时间效率。

现代化校园的管、网、线的铺设及智能化系统设计是同传统校区设计有巨大不同的,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合理布局和利用,将电话网、电视网、校园网、互联网、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日常生活信息管理系统等的设计融入到校区的使用和管理中,也要同时留有前瞻性,为未来的继续发展和建设留有一定的合理空间。

学校校区的各项资源使用速度快,使用量大,浪费也相对更多,在新校区的设计中,应该将环保低碳等生态理念贯穿其中,不仅造就学生的未来知识环境,同时也保护学生未来的自然环境。具体应提倡使用环保、清洁能源,如铺设中水系统,以期望达到利用学生生活废水,以及铺设太阳能,利用太阳能源为校区提供热能源,供给持续低耗能设施,如路灯等辅助照明设施,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架设风能设备,进而增添校园一景。

校园建筑物安全管理方案范文

贯彻党中央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倡导绿色文明,长期坚持把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当作学校的大事来抓,不断扩大绿化面积,美化校园环境,经过多年努力,把我校建成一所鸟语花香的美丽学校。

二、规划理念

规划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学校原有四块花池,两个水池,校中院文化墙,遍布校园的长绿树木的基础上进行进行修补,美化,最终使绿化覆盖率为35%以上,宜绿化地绿化率达98%以上。力争为全体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居住、生活、休息、活动场所。

三、创建目标

强化我校校园绿化美化的建设与管理,优化师生学习生活环境,使我校的校园环境再上一个新台阶,争取在2010年以前达到市园林式学校标准。

四、具体规划

在学校花池中补种月季花20棵,补种小叶女桢300余株,黄杨80余株,新添玉兰花两株;在操场周围补种垂柳八棵;在校中院水池中投放观赏鱼苗500条,新修假山两座;配合县城城建绿化部门补种校门口路东侧洒金柏23株。整理好校园绿化档案资料,申请创建市园林式学校,力争创建园林式学校一举成功。

五、创建工作具体措施

1.成立绿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总务处相关老师为成员。

2、集思广益,共同确定我校合理的园林规划绿化总体方案,并纳入学校建设总体规划,逐年实施绿化方案。

3、保证每年的绿化经费到位。学校将每年的绿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和计划,争取每年从学校经费中列支xx-4000元作为绿化建设及维护专项经费。

4、对学校已有绿色带、常青草坪进行维护保养,进一步加大绿色环境建设力度,植物种类力争做到树木、花草均有,加强办公室、教室的保洁工作,创造更加幽静、美观的工作学习环境。

5、在校园内植树造景,不断增大绿化覆盖面积,提高覆盖率和绿化率。校园主体建筑周围的绿化突出安静、清洁的特点,形成具有良好环境的教学区。其布局形式与建筑相协调,为方便师生通行,多采取规则式布置。在建筑物的四周,考虑到室内的通风、采光的需要,靠近建筑物栽植了低矮灌木或宿根花卉,离建筑物八米以外栽植乔木,在建筑物的背阴面选用耐荫植物。

同时在校园内结合功能适当布置运动器械等,修建体现校园文化的建筑景点,在景观营造上,以植物造景为主,坚持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坚持环境建设和功能建设同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理想的读书治学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