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高三日记500字(收集5篇)

时间:

高三日记500字

“君子不器。”古人给我们留下君子不是器物的警示,要求我们全面发展。可如今盛行的唯分数论恰恰亵渎了人的全面发展。唯分数论的实质是以字面的成绩评价个人能力,是对个人全面发展的忽视。只重视分数而不注重个人兴趣,不注重素质教育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极大的弊端。“高分低能”的“学霸”越来越多,高分要求下压力过大的学生逐渐增加,唯分数论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个“巨婴”和一个个惨痛教训,社会需要的是有着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个人,而不是唯分数论下只重分数忽视全面发展的“亚健康学生”。

君子不器,君子不为。这世界有一种人,他们永远不显山露水,也不市侩不做作,生来只是为了默默的活成一个完美的人格,他们想要的人格。跋山涉水时可谓片叶不沾身。威逼利诱时,也要出淤泥而不染。不争不抢,不露不显。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孤独、坚韧、遍体鳞伤,但不论结果如何,他们都不会想要活成世俗眼中一味地样子,永远向属于自己的灯塔迈进,迈向光明。

君子不器,不是生来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只有一种事可以做,只有一种人可以做。君子不才,但也是自己的天下,运用自己的才华喂饱自己,运用不多的才干踏实做人。君子好逑,没有美色将你阻拦,困难也只是天外浮云,唯有自己值得拥有。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君子,做好自己就是君子。

人们总是赞叹别人为人处世圆滑,给别人余地的同时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君子不器。”便是如此。一个人的多方面的能力往往才是打动别人的地方。所谓智商情商都在线也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刘德华可以得到人们的喜爱,娱乐圈的赞赏,也可以说明“君子不器。”这个道理。

人是一个多面体,不同的面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能力。每一个人都不应该走被规划好的单行路,因为我们有无数个选择和无数次机会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改变我们的未来。秩序固然好,但多元化的野性生长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追求。正如那句老话:君子不器。不拘于一道狭窄,放眼于汪洋大海之中,君子不器,大概如此罢。古今中外,谁能与孔夫子相竞此言。他的伟大成就,不单单只有儒学。文能舌战群儒,武可抗兵救国,对军旅之学也颇为精通。他通六艺,礼、乐、书、数、射、御造诣极深,可谓是全面发展。此所谓,君子不器。

当零去除以任何数的时候那便是虚无。当任何数去除以零的时候那便是宇宙。为什么数字的左边不想多个零,因为他太渺小。为什么数字的右边不想多个零,因为他太沉重。零是什么?他什么都不是,但他却什么都拥有。人们越轻视它,却越离不开它。人们越离不开它,便越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有人问它你这样难过么?它没有回答。有人问它你这样辛苦么?它没有回答。

有人问它你这样一定很骄傲吧?它转了个身,但却没有人知道。也许还有很多这样的人怀揣着虚无,燃烧着宇宙,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难过,也不知道什么是辛苦。但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却没有人知道罢了。君子不器。君子,君子,何谓君子?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还是“貌似潘安,颜如宋玉”?我想,应该都不是。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美人在骨不在皮。”君子也应如此。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更重要的是像“予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一般的气度。“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在物欲横流的当代,君子端方、温润如玉已是少见。虽说:“君子不器”,但只要坚守初心,脚踏实地干实事,“器”也可为“道”。那也能算是君子了。

高三日记500字

我小时候和姥姥住在一个小小的四合院中,院中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杨树,他是我童年的好朋友。

很小的时候,我总是和小伙伴们在杨树下游戏。夏日的阳光照在杨树浓密的绿叶上,在我们头顶撑起了一把金光闪闪的遮阳伞,树叶如童话故事一样美丽。我们在树叶下玩闹,享受无拘无束的清闲生活。回想那时的事情,眼前总会出现那一树金光闪闪的杨树叶。

当我长大了一点,每到秋天都会采集落下的杨树叶,姥姥总是小心地帮我把它们夹在一本本不知名的书里。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标本,也不很清楚为什么要收集落叶,但每天都会兴致勃勃地捧回无数杨树叶,奶奶也总是笑着把它们夹在书中。邻居们看到我收集落叶,每次清扫院子时都特意为我留下颜色美丽的树叶。有一次一个邻居大姐姐送给我一艘用黄叶折成的小船,我那时兴奋极了,走到哪都拿着那艘小船,晚上睡觉时还特意让姥姥把它放到宠物小狗碰不到的地方。那只小狗也是我的好朋友,不过我猜那时因为落叶小船,他说不定“失宠”了好几天。

冬天,杨树藏起了他的所有树叶。每当这时,姥姥便拿出秋天夹在书中的落叶。姥姥教我用彩笔在树叶上画画,画好后姥姥在叶子的两面贴上胶带,并用线把一片片树叶穿在一起,挂在门边、墙壁上。姥姥还和我一起用杨树叶拼贴图画。几片树叶,简单地折叠几下,就组成了一幅别具特色的图画,甚是有趣。墙上贴满了这种图画,姥姥称它们是我的“叶画展”。每个冬日,都充满了一串串杨树叶、一幅幅叶画,和姥姥慈爱的笑容。

春天来临,嫩绿的新叶跃上枝头。望着娇弱的新叶,我开始期待他们快点长大,快点变成夏日中那一树金光闪闪的杨树叶。

在一年接一年的盼望中我渐渐长大,杨树叶是我形影不离的伙伴。直到那个秋天,我们才不得不分开。为了扩建马路,小院将被拆除。我后一次拾起地上的杨树叶,姥姥将它们夹到书中,一如从前。那天,我告别了伴我度过童年的杨树叶。

后来,我回到那条街道。小院不见了。让我难以置信的是大杨树也不见了,只剩下了粗壮的树桩。几个月后我又回到那条街道,这次连树桩都不见了,马路变宽了。

我至今珍藏着那后的几片杨树叶。看到杨树,就会想起伴我度过童年的那一树杨树叶。


高三日记500字

升入高三了,每天都是三点一线的生活,而学校也给我们规定,三周才能回家一次,这样就可以一心一意的学习了,但是对我来说却是一种煎熬,因为我已往都是一周回家呀一次,当我把学校的规定告诉了爸爸的时候,他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惊讶,而是说了句好好学习就行。

高中生活正式开始了,每天的课程压的我喘不过气来,中午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去睡上一觉,因为还要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今天哪科老师没有布置作业,那么我们就十分感谢他了。

高三的生活只有一个字,累,除了累还是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跑到班里,拿起课本大声的背诵,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做的事情,当然每每临近考试,同学们更加过分,有拿着小手电偷偷的在被窝里看书的,有的甚至在卫生间用台灯看书,只为能够考一个好成绩。

每天劳累的生活让我对家的思念越来越少,有时候也会偶尔给爸爸打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一层不变的还是好好学习之类的话,而我也只是附和着,因为我也知道要好好学习,毕竟高考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更重要的是班里的同学们没有一个放松的。

这就是我的高三生活,一个只有累的时间。


高三日记500字

说到削苹果,我觉得很容易,平时妈妈削苹果,不一会儿就削好了,苹果皮一点儿也不断,像一个艺术品。今天放学一到家,感觉特想吃苹果,可是妈妈又不在家,所以我决定学妈妈的样子自己削一个苹果。

削苹果真是个技术活!平时看妈妈削的那么简单,这回却让我吃尽了苦头,过来一起看看我的辛酸历程吧!一开始我还觉得容易,但尝试的第一次就让我惨败,也让我知道了削苹果并非易事。

下面就从第一次削苹果说起吧:我先把苹果放在木板上,一顿快刀斩乱麻的乱切,结果连一个苹果皮都没削掉,还切到了手,而苹果却成了一个伤痕累累的战士,我急忙用纸把血擦干,又把苹果的血——汁也擦干。

我又开始了第二次尝试,这回我学乖了,像推秋千一样把苹果往前推,一面又用刀抵着,慢慢地我力气越来越大,竟连果肉也一起切下来了,我连看都没看,把果肉连皮一起扔进了垃圾桶,就这样第二次也以失败告终。

我毫不气馁,又开始了第三次,这回,我重拿了一个苹果,开始了东削削、西削削、左削削、右削削、有时带点小果肉进去,有时只削了一点皮,有时差点削到手上去。过了很长时间,一个面目全非的“脱”光了“衣服”的苹果“站”在我手上。

啊,终于可以吃啦!吃着自己削的苹果,虽然像是被狗啃了一样,但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这次削苹果的经历告诉了我,什么事情都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的,只有亲身尝试了才知道其中的艰辛。


高三日记500字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名而行无过矣……”

嗯,熟悉的古文旋绕耳边,一边一边,回荡在古木沉香却充满新届学生味道的校园。很快的,是从流汗的夏天跌过秋天的清爽直接过渡催眠的冬天,相对的,是我们头也不甩从高一升到高三再撇头回望对高二短暂的眷恋……

高三,是对人生转折点的考验,但并不是代表一切。它不仅是人与人成绩的较量,更是一种意志力的攀岩比赛。高三学生的做法让我很不解,学习不是一切啊,更多是在校园可以充实自己,学到真正做人的哲理,但是大家还是把身体和课余作为学习的代价,曾经很笑话他们的这一个认知:考大学,是一切!

上课了,厚厚的镜片后搭配的是充满血丝的眼睛,板着严肃庄重地盯着老师的表情。大家都屏住呼吸用百分之十二的精神,恨不得把老师的精髓都纳为己用,不留剩余。好像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功课沉甸,打哈欠都是偷懒在作祟;钟表反馈,自己空对风依旧灯下书影交叠,不努力会后悔。

打饭了,时刻抓紧自己的饭盒准备好食堂员工打开食堂窗口,自己是第一个伸出手。扫过食物再任其消化后打开水龙头,迅疾的水冲洗着饭盒,好像一切只在一瞬间完成还没等附属在饭盒上的水珠滴落,人已经走的老远,留下的风与身体冲撞的幻影。

放学了,安静的校园,被莘莘学子扰过的埃土也变得沉淀,阳光懒散投下的光源,没有想象中的刺眼,反而为紧张的高三多了几道靓丽影线。大家似乎都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欣赏多余的风景。

我,一个普通的高三学生。用练就已久的脚步低头飞快穿梭在拥挤的人潮,时间怠不得我停步加入老爷爷老奶奶晨练的队伍;等不得我容不得我回头观赏街上交杂的平凡场景;容不得我为一段悦耳律曲陶醉呆滞了目光;头脑里有一个强烈的认知:我也高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