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量化管理范例(3篇)
学校量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党建量化管理激励机制学生党员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053-01
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高校管理教育工作等方面体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往往将党员身份当作荣誉;二是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不能再学习生活中起到模范作用;三是党员管理缺乏有效的评价、奖惩机制,党员积极性不高,管理科学化水平较低。
本文将着重针对当前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探索构建党员教育管理量化体系的工作模式,加强基层党支部工作活力,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实效,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构建高校学生党员量化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1.双向考核原则
对学生党员的量化管理,要依托学生党支部进行。既要支部考核党员,又要让党员来评价支部,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管理科学化水平。通过对党支部和党员的双向考察,达到“支部培养党员,党员建设支部”的目标。
2.量化管理原则
通过管理科学知识与党建工作的结合,提高党建工作实效。“以管理制度为标准,以考察内容为导向,以考评结果为依据”,改善以往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和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将党支部、党员的表现进行量化评比,突出特色、体现差距。既能突出典型,广泛宣传,又能发现问题,完善提高。
3.四个统一的原则
一是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定相统一的原则。学生党员管理量化考核基本内容涉及面广,有些指标可精确量化,有些则难以精确量化。事实上,不管能否精确量化其精确度都是相对的,都要在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分值的基础上定性地综合考量,将定量评定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二是公平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学生党员管理量化指标体系,对党员管理的每一环节都应公开透明,一切按规定程序进行,坚持公平、公开、公正;但在实际处理问题时,也应灵活性地把握尺度,各项数据指标有伸缩性,特别是在预备党员转正之时,既要明确指出其缺点和不足,也要肯定其成绩和长处,鼓励其继续进步。因此,量化指标也是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的统一结合。三是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量化考核的内容要包含学生党员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不仅要考核本职工作的完成情况,还要考核其履行党员职责和义务的情况。因此,在实施量化考核的过程中,应结合独立学院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尽量避免或减少因主观感彩导致的偏差,让学生党员的考核与日常表现挂钩,而不是来自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四是实效性与可持续性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学生党员管理量化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发展的科学性,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发展质量。与此同时,对学生党员的量化管理既要看某一段时间内的现实表现,又要以发展的眼光观及总体趋势,以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他的进步过程。
二构建高校学生党员量化管理体系的基本方法
高校学生党员量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应该遵循“两个面一条线”的基本框架,即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群体两个层面,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吸纳为中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一条脉络,展开长期全面的考察。
1.以党支部考核为载体,开展创先争优工作
对党支部的考核,应通过“客观指标与主观评价相结合,支部自评与群众评价相结合”等手段,全面、客观地体现党支部的工作实效,避免出现一碗水端平的“老好人”,也避免奖惩结果的“一言堂”。将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充分做到“先进带后进,支部促共进”的工作目标。
2.完善积极分子考核,夯实党员理论基础
入党积极分子考核应注重全面促进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学习,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对考核合格的学生,要积极发展入党,对思想还不成熟的学生,要严格按照考核结果进行引导、教育。严格贯彻落实“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基本方针。
3.落实预备党员考察,提升党员队伍质量
对于预备党员的考核,要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进行。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考察体系,充分反映预备党员在预备期的表现。对于表现优异的要及时转正;对于表现不合格的,在预备期暴露了问题的,要严格按照要求,延长预备期,加强教育和管理,避免预备期考察工作流于形式。
学校量化管理范文篇2
【中图分类号】G478R194
【文章编号】1000-9817{2011109-11074)2
【关键词】公共卫生;传染病;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2010年济南市在国内率先推行了学校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为研究量化分级管理在学校卫生监督中的应用效果,探索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新模式,在济南市选取市直管34所学校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整群选取济南市直管的34所学校,包括大学3所,中学、职业中专29所,小学2所。
1.2方法及实施时间应用量化分级管理评分表对34所学校进行实施前和实施后量化评分。于2010年4-5月对上述学校进行基础性测评,作为实施前数据;2010年9-11月再次进行测评,作为实施后数据。采用X2检验、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3量化评定标准标化分≥90分为A级,70~89分评为B级,60~69分评为C级,60分以下或自备水无卫生许可证不予评级。
2结果
2.1学校量化前后级别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A级增加5所,B级增加2所,c级减少7所。见表1。
2.2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得分比较学校教学生活环境总分、学校教学环境、学校生活环境应得分分别为6024,3604,2400分,量化前分别为4666,2579,2086分,量化后分别为5807,3517,2290分。
2.3二次供水得分情况3所学校应得分255分,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前得分为135分,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得分为171分。
2.4集中式供水(自备水)得分情况见表2。
2.5传染病防控得分情况见表3。
2.6学校卫生室(校医院)得分情况见表4。
3讨论
量化分级管理是卫生部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先进管理模式,该模式运用危险性评估原则对监管对象进行风险分级和信誉分级,并按等级进行分类监管,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目前卫生监管形势的需求。济南市实施学校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后与实施前相比较,A级、B级分别上升,C级下降;各项指标得分均有提高。表明推广学校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提高了学校的自律意识,发挥了学校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促进了学校卫生工作的提高。该管理方式应用于学校卫生监督是可行有效的,值得推广。经过在食品卫生监督、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工作中的推广,起到了节约卫生监督资源、提高监管相对人自律意识的作用。戴嘉林对10所学校食堂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后,没有出现一起食品卫生安全事件,也没有食品卫生的投诉举报案件,说明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王立民研究表明,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提高餐饮业食品卫生水平效果显著,对增强企业卫生安全意识有积极促进作用。金志强等研究表明,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有利于鼓励企业加强自律,调动企业的自身管理积极性,全面促进卫生硬件设施的投入,卫生设施配套符合率明显提高,提高人员的素质及法制意识,操作规程得到规范。高东召等评价表明,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后,承德市公共场所经营者在卫生设施、卫生管理水平、消费者满意度等方面较以前均有较大幅度改善或提高。
实施学校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分标准的制定非常重要,应该对学校增加硬件投入、加强自身卫生管理等方面起着指导和引导作用。济南市学校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评分标准制定的依据是各项学校卫生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同时又结合了本地实际,使这些卫生法规、标准及管理规范的要求更具体化、可操作性更强,既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又能突出重点环节,更有利于卫生监督人员的操作。
量化分级是日常监督过程中对学校的评价,必须遵循动态监督、公开透明、卫生安全的原则,济南市的学校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刚刚开始推广,目前仅在该市初中以上学校推行,待积累经验后,在全市所有学校推行。
学校量化管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R179G478.2
【文章编号】1000-9817(2009)10-0952-02
【关键词】食品处理和加工;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为提高我国的食品卫生管理水平,使我国食品卫生监督模式与国际接轨,卫生部在总结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于2002年出台并于2004年在全国推行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以下简称量化管理)制度。该制度是将食品卫生监督的经验管理模式向风险度和信誉度管理转变的一种有益尝试,实现了食品卫生监督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1]。
学校食堂由于具有就餐人数多、影响面广的特点,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食堂食品卫生不仅影响到就餐人群的身体健康,还涉及社会多方面,一直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2]。为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监督管理,提高食堂经营者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防止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暴发和流行,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开封市于2006年全面启动了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为探讨量化管理在学校食堂卫生工作中的效果,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卫生监督工作水平,同时,进一步探讨现行量化管理标准中不够完善、不够合理的地方,提出适当改进建议,笔者对量化管理前、后学校自身状况、基础卫生实施等指标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开封市2007年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并纳入量化分级管理的大、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共计69所。资料来源于卫生监督所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档案。
1.2方法根据国家卫生部制定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3]和《河南省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手册》要求,采用《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餐饮业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在年度审查卫生许可证和经常性卫生监督时对食堂进行评分定级。对参加量化管理的学校食堂实施量化管理前、后的食品卫生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食堂的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并对实施前、后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量分分级情况本次调查的69所学校食堂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见表1。
2.2卫生管理状况实施量化管理前、后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有效健康证明持有率、从业人员食品卫生知识考试合格率、采购原料的索证率和卫生管理制度实际检查执行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布局和卫生设施配备情况自量化管理工作开展以来,有4所学校对原有食堂进行了扩建、改建,学校食堂硬件建设(如功能区布局、清洗水池分设、餐具洗涤消毒设施、专间、“三防”设施等)显著改观,见表3。
3讨论
3.1量化分级管理提高了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状况实施量化分级管理之前,部分学校食堂由于对外承包,出现了卫生管理职责不明、管理上脱节、存在盲区等现象。通过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学校对食堂卫生的管理从被动逐步走向了主动,从而把政府的监督管理与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身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并强调了食品卫生与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仍应为学校负责人,有效促进了企业自律和诚信水平的提高。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使得卫生监督执法检查标准统一,保证了卫生监督的公平、公正、公开,并对学校食品卫生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4],得到了被监督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学校食堂卫生发生了明显改观,提高了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水平。
3.2量化分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量化管理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校在新、改、扩建食堂时未经预防性卫生监督,造成食堂布局不合理;食品卫生管理人员的素质较差,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食品索证制度不健全、资料不全等。食品索证工作量大,存在问题较多,也是多年来食品卫生工作的难题。虽然国家早有规定,但实际上真正做到索证的餐饮业很少,尤其是那些规模大的学校食堂,因品种多、工作量大,很难做到证件齐全。
3.3建议(1)重点食品必须索证。评审中应将建立食品采购索证登记、供货单位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及油、面、米、肉、大宗调味品等主要食品应备有相关证件作为评审标准,使之便于掌握[5]。(2)进一步加强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建立规范的从业人员培训制度。首先,对单位负责人进行《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其树立守法意识,自觉遵守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其次,要严把从业人员岗前培训,使从业人员真正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知识,并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3)促进学校食堂管理工作规范化。学校自身卫生管理是搞好学生用餐卫生安全的关键。学校食堂要制定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做到组织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形成自我约束机制,使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高学校食堂卫生管理水平。(4)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提高监督执法效能。在食品量化分级管理中,卫生监督机构、教育部门应密切配合,并进一步明确其各自职责。卫生监督部门要按照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对不同级别的食堂采取不同的监督方式[6],加大对信誉度低、风险级别高的企业的监督力度,把卫生监督管理的主要力量放在自律意识低、风险度高的单位上,做到重点监控,目标明确,同时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效能,并实行及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报的制度,不断强化学校领导的食品安全意识。(5)建议卫生监督部门在给每所学校食堂建立基础档案中增设诚信档案,将就餐者对食堂的投诉作为不良记录及时输入,作为经常性卫生审查的扣分项目,进行累计扣分,并将卫生信誉度分级等情况定期向社会进行公布,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运用电视、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卫生信誉度分级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有效促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4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3,6(1):71-76.
[2]张漱洁,林萍.江苏省部分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江苏预防医学,2004,15(4):28-29.
[3]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北京:2002.
[4]陈屏历.从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谈食品卫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3):216.
[5]金志强,金建平,谢福生,等.餐饮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探讨.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4,11(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