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脑梗康复护理范例(3篇)

时间:

脑梗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梗;康复护理;老年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39-0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逐渐老龄化。而随之出现了一些老龄问题,如健康、医疗、养老等问题。而健康医疗作为其中最基础的问题对老年人的生活尤为重要。诸如心肌梗塞、高血压、脑血管等疾病发病率极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这些疾病不仅给老年人带来生理上的痛苦,长久持续的疾病还会严重影响患者心理状态,严重的会产生消极思想,如抑郁症等[1]。脑梗塞是由于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管腔增厚,狭窄甚至闭塞而导致动脉血供养减少,进而导致局部脑组织软化坏死,严重者会导致患者脑梗死。本研究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长期住院的120名老年脑梗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康复护理的方式及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20名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老年人,且在我院长期住院治疗。患者年龄在5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62±7.23)岁。将12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人,年龄在55-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2±7.13)岁;对照组60人,年龄在56-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93±7.22)岁。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等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的60名患者采用规的护理方式,即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措施:首先在入院的时候询问患者病情、病史以及药物病史;对不同病症患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患者不能够自行改变卧床,则需要主动为其建立翻身卡,按时对患者进行翻身照顾,并注意翻身时候的力度要适中温柔。由于某些老人睡觉易翻身坠床,对于此类患者应使用有床栏的床以防止患者坠落。另外对于患者心理的护理以及饮食照顾应向家属详细说明。对于实验组,则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再加上康复护理干预:首先根据每个患者卧床平衡、从床边做起、站立平衡、肢体运动功能等方面设计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以指导患者针对性的进行康复训练;除了必要的翻身意外,保证患者肢置正确以外,还应该对患者进行变化、床上训练等,训练时患者采取健侧卧位,并每2-3小时翻一次身,同时注意患者从被动训练到主动训练的过度;而对于卧位也有要求,卧位较为15°-30°之间,并逐渐增加卧位角度,10分钟一次,每2-3天增加15°,并指导患者直角坐起,每天进行这样的训练4-6次;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至患者能够坐起后进行站立平衡训练,为了防止患者摔倒应该首先在平行双杠中进行,患者双手扶住双杠,先进行头、颈的弯曲训练,之后再进行躯干的弯曲训练,以及起身站立训练,在前面的训练达到效果之后才能进行跨步跨门槛爬台阶等训练。

1.3疗效评判标准

治愈:患者肢体乏力、麻木病症消失和活动能力恢复;

进步:患者肢体乏力、身体麻木病症有所改善和活动能力部分恢复;

无效:患者肢体乏力、麻木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和活动不便;

恶化: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肢体乏力、麻木症状更严重和活动更不方便。治愈率=(治愈+进步)/组总例数。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生活能力,评定数据采用Barthel指数,项目有进食、洗澡、穿衣和控制大小便等,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好[2]。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问比较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运用x检验,概率取P值表示,以P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发现常规组有18例治愈,17例为进步病例,1名患者因为病情恶化而死亡,整体上治愈率为58.33%。而实验组在常规的基础之上进行康复护理之后,未发现有因病情恶化而死亡的病例,治愈病例有26例,进步病例22例,整体治愈率为80.0%。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的情况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能力与肢体运动呢你未见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生活与肢体运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脑梗塞是由于人脑动脉粥样出现硬化,导致患者的血管内膜损伤引起脑动脉管腔狭窄,在此基础上开始形成血栓,形成的血栓会使动脉管腔更加狭窄甚至会出现完全闭塞,最终导致人脑组织因血液流量、含氧量缺失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组织坏死症状。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肢体麻木、语言异常等一系列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3]。而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一般有多种疾病缠身。所以老年脑梗塞患者很有可能伴随有其它并发症如:心肌梗死和肺部感染等。因此老年脑梗塞患者对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求较正常常规护理高。

参考文献

[1]ChurinBV,PutiolovAA,PalchikovVE,etal.Gastricandsmallintestinemotilityinpatientswithduodenalulcerandsleepdisorder[J].ClinMed,1997,75(10):46-90.

脑梗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梗塞后遗症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237-02

脑梗塞是因脑部血管组织出现循环障碍而引发的一种疾病,脑梗塞发病急,病情相对较重,常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症状为单侧上、下肢体;上半身;下半身或全身均无力、麻痹现象,多发病于中、老年患者,致残率极高,临床医疗表明,脑梗塞患者治疗和恢复时间较长。在我国,脑梗塞病人发病率较高,而且经常留有程度不同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误咽,近年来康复医疗对偏瘫患者的功能治疗愈来愈明确,其功能障碍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亦与康复护理极为密切,住院期间由医护人员指导进行护理和功能锻炼,出院后康复工作多由家人担任,如何能很好的进行康复锻炼,对患者的康复的程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1资料

本科2010年月1月至2012年月10月,共收治脑梗塞患者56例,女30例,年龄54~82岁;男26例,年龄56~84岁。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人院时有意识障碍者20例,肢体瘫痪者27例,失语或言语不清22例。平均住院10~23天,全部好转出院。

2康复护理

2.1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多有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几种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有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康复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取决于患者对训练的合作态度。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很有必要,应当让患者知道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各种功能障碍可得到最大的改善,大部分患者生活能自理。耐心照顾、体贴患者,给予温暖和关心,做患者坚强的心理后盾。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每个康复阶段善于做自我总结,并制订新的康复计划,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争取获得最大限度的康复。家人应比平时更多的关心爱护患者,不要让患者产生一种被嫌弃的感觉。

2.2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梗塞引起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易造成营养不良和误咽、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影响患者的康复[1]。

(1)选择合适的进食。可取半卧位,即让患者躯干上抬30。仰卧位,头部前屈,亦可取坐位进食,这样易引起吞咽反射,减少呛咳误咽的发生。进食时环境安静,注意力集中,避免干扰因素。

(2)选择合适的饮食种类。轻中度吞咽障碍的,指导患者及家属选择密度均匀,有适当粘性而不易松散、易变形、不易在黏膜上残留的半流质食物。应注意每口进食量不宜过多,以1/2或1汤匙为宜,速度不宜过快,要给患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咀嚼和吞咽,每次进食后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以便食物全部咽下。由于反射迟缓,进食流质易引起呛咳,普食类难以咀嚼吞咽。对每次的进食给予表扬和鼓励。

(3)鼻饲是目前常用的重度吞咽困难患者的进食方式,此种方式由于进食模式和舒适度的改变,患者失去了正常的味觉,进食的积极性容易受影响。由于对食道刺激明显,易出现胃反流现象,且容易发生误吸,长期应用的话则会导致吞咽肌群萎缩[2]。所以,应该鼓励患者自行进食,或者两者相结合,以防止废用减退。带管出院的患者,教会家属做好导管的护理,定期到医院复诊随访,接受指导。

(4)吞咽功能的锻炼。指导患者伸舌做上下左右的伸缩训练,从发音和语言器官考虑皆和咽下有关,可用言语进行康复训练。如属患者发音,吹蜡烛、吹哨等动作。训练一般安排在患者休息后进行,以不感到劳累为宜,锻炼活动每天坚持,不要间断。也可通过被动锻炼的方式对咽部进行冷刺激,使用冰冻棉签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3]。

2.3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梗塞是常见疾病,致残率高。随着急救医学和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许多原来无法挽救的患者得以生存,但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病后3~6个月是康复的最佳时期,半年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很大[4]。所以肢体的康复锻炼需早期进行,并遵循“由小到大、先轻后重、由近及远、先下后上、循序渐进”的原则,并配合药物和物理疗法辅助治疗[5]。

(1)脑梗塞初期,应尽早进行肢体按摩活动,包括屈曲、伸展及抬举等活动。活动幅度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训练时间和次数要视病人具体状况而定。如果患者身体不适或精神不好时应暂缓。

(2)鼓励患者主动运动,尝试做抓握抬等动作,鼓励患者进行力能所及的事情如穿衣、吃饭、洗脸等,不能使用筷子的患者可选用调羹进食。从患者的需要出发,以个性为主,为患者安排适合的环境和活动方式。自己不能完成者需有家属照顾提供补偿性护理。

(3)做好安全护理。在家庭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患者因行动不便跌倒、摔伤等意外发生。对于能部分自理的患者,准备轮椅、拐杖等以辅助活动,患者日常情况应在家人的视力范围之内,防止意外情况出现。

(4)在康复过程中,应遵医嘱坚持药物后续治疗,改善神经功能。配合物理疗法,如针灸、按摩将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2.4语言沟通障碍的康复护理

轻病患者病后2周是语言恢复的最佳时期,1年后语言功能的自然改善已近消失[6]。所以2周后应对患者进行康复方面的训练。鼓励患者做伸舌、鼓腮动作,并发不同的啊、伊音,并做不同的吹、吸动作以锻炼唇肌。在和患者的沟通过程中,照顾对象相对固定,相互之间了解后相处比较默契,容易明白双方表达的意愿。对于言语模糊的患者,应鼓励患者语言交流,并配合手势、纸笔,有书写能力的患者可准备写字板,必要时文字交流。完全失去语言能力的患者,将常用的事项写于卡片上,有需求时,拿出不同的卡片让患者看,并通过表情来选择和决定患者的需要,及时满足其需求。

2.5家属的康复培训和指导

出院后,患者的康复过程都要由家属和患者配合完成,出院时应给予家属书面和口头的知识指导,并制订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在家庭康复过程中,如有意外或疑惑的地方应及时去医院和医生沟通解决,遵守医嘱定期复查。有基础疾病的应坚持治疗。

2.6总结

脑梗塞是中老年高发疾病,尤其在城市边缘地区,疾病的保健意识比较淡薄,发病后医疗条件不如城市优厚,恢复期多在家里或地区医院进行,所以,患者后的康复指导需等加强和提高。患病后不只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还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活状况,随着大众的健康意识增强,和国家对社区医院发展的重视和提高,将为类似慢性疾病的恢复带来良好的前景。

文献参考

[1]于瑾.脑梗塞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9):727-728.

[2]韩雪.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护理进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198-199.

[3]张群,张蕊,李家宁.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J].临床医学,2001,30(29):71.

[4]陈莎莎.浅谈脑梗塞病人的护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20.

脑梗康复护理范文篇3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梗死;康复治疗;护理

脑梗死是指脑组织机构因血液灌输不足或动脉血液完全中断造成连续性破坏所导致,造成生理功能丧失、病理形态改变等系列病变,是临床中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为了降低脑梗死患者致残率,使患者早日恢复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取得的效果极佳。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入住的108位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其中男性69例,女性39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6.3岁,发病时间48h内,所有患者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其中67人为首次发病41人为不影响神经功能的既往发病的肢体瘫痪后遗症。将这108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情等一般统计学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按照常规的休息和卧位的护理,饮食营养护理、安全护理、环境护理、体征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及药物指导等,依据患者病情实施康复训练。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中医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火罐疗法:选背部双侧肺腧、心腧、脾腧、肾腧行火罐治疗,同时结合患肢游走罐治疗,每日一次。

瘫痪肢体中药热敷:用科室协定方加味偏瘫三两三(主要药物有制二乌、桂枝、稀茜草、红花等)水煎后热敷或塌渍患肢,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同时患侧肢体应注意局部保暖。

饮食及二便调护:病人入院后,由科内营养师为其制定食谱,总的原则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各种营养组分等合理搭配,少食辛辣、肥甘之品,以免助湿生热。对肝风内动之证,可配合养阴平肝药膳(主要成分有天麻、枸杞、石斛等),对气虚血瘀之证,可配合补气和血药膳(主要成分有黄芪、党参、山药、当归、葛根等);吞咽困难病人上鼻胃管鼻饲,食物应冷热适中,鼻饲时头偏向一侧。病人入院后注意观察其大便情况,尽量保证其大便每日一次,大便干燥者便秘患者瞩其适当多食蔬菜、香蕉、蜂蜜等,严重便秘者可每日用制大黄6-9g泡水代茶饮,或用胆星10g、全栝楼30g、生大黄10g、枳实10g、厚朴10g、水煎服,日一剂,便通即止。注意小便量及颜色观察,小便困难者迅速查明原因并作导尿等处理。

针刺治疗:常规采用头针、醒脑开窍针法、足针治疗。

情志调护:病人入院后,心理咨询护士及时到床旁了解病人心理状况,对存在抑郁或焦虑等心理障碍者给予心理疏导,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建议配合药物治疗。

偏瘫康复训练:1)床上训练,急性期阶段,患肢肌力在1级以内时主要是在床上训练。2)床旁训练,包括坐位平衡训练,由坐位变站立位训练。3)站立及步行训练,包括利用成人站立架作站立训练,在平衡杠内作站立平衡、重心移动训练、患肢迈步训练等;有一定行走能力后在康复室内进行扶杖步行训练及患肢负重训练,行走能力有提高后开始上下楼梯训练。4)上肢训练。

1.3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的疗效判定标准为:

①痊愈:肢体能够达到正常的肌力;

②显效:肢体能够在床面平行移动甚至能够进行抗阻力运动,但是仍然未达到正常水平;

③有效:肢体肌肉较之前比较能够可以收缩,但不能移动或者可以稍作平面移动;

④无效:肌力无变化;

⑤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例数×100%。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表1)

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4.4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要远远高于对照组,优势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梗死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对于中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整体护理,针对具体证型进行辨证施护,采用中医情志护理、饮食疗法等可使患者阴平阳秘,气血通达内外,肢体经络疏通,对于缩短疗程,促进康复,减少致残率,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促使患者早日达到身心的康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