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急诊科护理知识范例(3篇)

时间:

急诊科护理知识范文篇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052-03

循证护理是依据最好的证据为患者实施最好护理,遵循的证据是科研结果、临床经验以及患者需求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近年来护理领域中的新思维,目前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笔者于2006年1月起试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诊分诊中,以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循证的方法

急诊科是医院直接面向患者的窗口,而急诊分诊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诊是否正确及时直接影响整个急诊科工作的医疗和护理质量。做好预检分诊工作,缩短候诊时间,减少投诉,提高分诊的准确性,是护理管理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章,寻找循证问题和循证支持,并应用于分诊中。

2循证问题

经过计算机网络检索,查阅相关文章,结合医院2002~2004年急诊分诊出现16起护理纠纷,发现在急诊分诊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分诊不准确。②护士态度不好。⑧技术不熟练。⑧患者等待时间过长。

3循证支持

根据循证问题,自觉、明确、审慎的用于急诊分诊中。

3.1分诊不准确的原因分析

分诊不准确原因,既有护士的主观因素,也有来自患者,家属以及疾病的客观因素,护士接诊时,不认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未全面询问病史、对病情观察不仔细或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等,都有可能导致分诊不准确。来自患者和家属的主诉,也很容易误导护士的分诊,由于疾病因素引起的误诊,往往见于疾病症状不典型或是多科症状交叉引起的分诊不准确。针对常见的急腹症,其病情、病因错综复杂,临床上很容易误诊,经过检索得出:急腹症可见内外妇儿等不同的患者;婴幼儿急性腹痛多见于肠套叠、嵌顿疝;而青壮年多见于急性胃炎、阑尾炎、胃肠穿孔;外伤所致的急性腹痛多见脏器破裂;女性患者的腹痛多为妇科疾病:急性盆腔炎、附件炎、异位妊娠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男性患者多见于溃疡病和梗阻性疾病。所以分诊护士必须根据患者的主诉、症状、生命体征在短时间内进行分诊,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2护士工作的态度容易引起投诉的原因

护士年轻化、应急处理能力差、缺乏协调和组织能力、未经过多科轮转、缺乏急救知识、技术不熟练、责任心不强、接诊时不主动、态度不好、不热情、解释不够、语调过重、在分诊台聊天、看闲书、打手机等或忙于治疗而忽略了分诊等都容易引起患者不满。另外,护士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也是容易引起投诉的一个原因。

3.3患者等候时间长引起投诉的原因

患者等候时间长是急诊分诊经常碰到的问题。针对患者等候时间长的问题,笔者发现,急诊患者由于病情复杂,症状急重,发展迅速,患者及家属心态和求医心理复杂多样,尤其是突发疾病,患者被迫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其心理完整性受损,过长时间等待,加重心理负担,在候诊时,患者心理作用夸大了急诊候诊时间,事实上凡是短时间内发生或加重的、意料之外的、渴望紧急就医的急病,不管其严重程度如何,都可使个体进入急诊情景并自认为身心健康遭遇威胁而产生恐惧、焦虑,甚至造成机体的持续应急状态。再者,在急诊就诊高峰期,患者病情复杂且变化快,心理都希望得到优先诊治,如果患者多、病情危重、医护协调不够、护士过量分诊或涉及多科会诊以及等待检查结果时间过长而导致患者等待时间过长,都容易造成投诉。

4循证应用

根据循证问题和循证支持的结果,将循证护理应用在分诊中。

4.1加强培训,使护士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专科知识

合格的急诊分诊护士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扎实的理论基础,正确判定和实施护理决策的能力,对病情的预见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并掌握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我院对急诊分诊的工作进行了改进,要求上分诊班的护士,必须是经过多科轮转,并经过急诊专科培训的注册护士,结合医院管理年的工作,组织所有的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比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并进行考试和考核,使护士掌握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知道自己在工作中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以及如何避免纠纷的发生。对所有的护士进行了“三基三严”的培训,请专科医生讲常见疾病的知识和判断的标准,针对急诊的工作,重点培训了“五机八包”,使每个护士掌握急救知识。

4.2合理护士资源配置

在患者就诊的高峰期,尤其是夜班,共配备了5个护士为一组的夜班工作制,除分诊护士外,由小组长负责进行协调和指导工作。包括协调二线医生和护士,避免护士忙于治疗而忽略了分诊,也避免了由于急诊患者到院未见护士而引起的纠纷,在对候诊患者进行分诊时候,给予盖上急诊章,上面有患者就诊的时间和生命体征,并根据病情的轻重给予分诊,以确保患者迅速有效的治疗,针对那些疾病症状不典型,需要多科会诊的患者,由护士负责通知,要求医生lOmin内到达,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医生到达时间,对于重症患者的各种检查,由分诊护士派抢救班护士全程陪同。对急危重症的患者,立即开通生命绿色通道,并在5min内进行吸氧、输液,建立静脉通道和生命体征的监测。

4.3规范护士语言和服务行为

急诊科护理知识范文

1.1重组并优化急诊科病室

首先,对急诊科工作开展过程中进程应用到的检验、检查机械设备进行重新整理。将分散在各科室中的急诊常用设备集中到急诊科,并进行重新组合,为急救工作的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充分利用检验结果共享系统、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等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抢救工作可及时、高效地进行。再次,优化科室绿色专业通道,组建重症急救队伍,为患者的急救、住院、护理等提供流程。最后,制定并在科室内张贴急救流程图表,保证急救工作按流程快速进行,为患者的安全争取时间。

1.2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护理及护理流程培训

护理培训具体内容主要为科室规章制度、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护患沟通技巧、突发事件处理等。同时定期对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护理能力。根据科室的具体护理管理条件,制定相应的护理流程,并安排业务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业务及综合能力培训。护理流程通常包含意外死亡的处理流程及特殊、常见急重症抢救流程、有机磷中毒、中暑、急性心肌梗死、药物过敏等的急救流程。在培训过程中,可将各种护理内容及护理流程印刷成册,先发给护理人员学习。然后安排培训教师对重点护理内容及护理流程进行培训,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分。同时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对科室特殊病例进行查房,并就护理、急救流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改善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3制定和完善护理人员互评制度

护理人员互评制度的包括应该包含急救技能、流程进行、医护配合、护患沟通、突发事件处理等。定期对护理人员互评结果进行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问题,促进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及护理配合度的不断提高。

1.4评价方法

定期对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急救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技能及具体操作等进行考核和评价。详细记录2011年、2012年急诊科护理纠纷、风险事件、差错事故等的发生率。对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调查评分。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纠纷、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接受急诊诊疗流程培训后,观察组护理人员急救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护理操作流程的评分上均明显高于培训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急诊诊疗流程的应用过程中,对急诊科常用设备进行有效整理,并不断优化其组合,可为急诊诊疗流程的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抢救工作的高效进行。对护理人员进行急诊护理培训,可促进护理人员急救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可增强患者的护理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其业务水平及意外事故的应变处理能力。将急诊诊疗流程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必须要重视对护理人员进行急诊护理流程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护理能力,使护理人员将各种知识及技能融会贯通地应用于急救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急诊科可急、重病抢救的成功率,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将急诊诊疗流程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其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等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护理纠纷、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诊科护理知识范文

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是当患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需要积极救治时,做为急诊护理人员能以最快的时间,最准确的急救措施,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救治;当患者及家属需要做检查而不知方向时,有专业护理人员为他们提供指引和护送陪检;当患者及家属遭遇突发应急、心灵受到创伤时,护理人员为他耐心解释,细心疏导;当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时,护理人员为他做好一切生活所需。

在医疗卫生系统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活动,并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今天,如何做好急诊护理服务工作,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也成为我们每一个急诊护理人员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是我们做为急诊护理人员在我院开展优质护理近一年,我科开展优质护理近半年来,我们在临床急诊护理工作中所采取的方法及体会。现报告如下。

实施方法

规范护士的服务用语及服务态度:护理服务语言应做到“请”字开头,“您好”为先,“谢”字结尾,对患者及家属应根据年龄、性别、职业选择合适的尊称;做好“六声”服务,即患者来有迎声、问有回声、走有送声、合作有谢声、工作失误有道歉声、接听电话有问候声,语言亲切温馨,语气轻柔和气。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救患者时,护理人员应主动接诊抢救,急诊患者及家属在急诊就诊时,等待1秒钟胜似等待1年,应关注急诊患者的心理等候,以关心、重视和耐心询问力求尽量缩短患者及家属心理等候时间;本着生命重于一切的原则,先救治、先处理、先陪检、先护送、后交费的流程抢救患者,力求缩短患者的就医流程,争取更佳的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急诊患者留观时,严格按留观患者处置流程处置患者,认真细致观察病情,及时汇报医生,迅速处理患者病情变化,做好留观患者及家属心理护理。

急诊住院患者应认真落实每天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治疗护理及生活所需由责任护士从住院到出院全程护理,发放健康教育处方,认真做好出院患者随访记录。

急诊重症监护患者本着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急诊重症监护的急救绿色通道,由急诊护士全程转运、护送、监护、治疗和护理患者,加强重症患者的病情观察,认真落实每天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使急诊危重患者得到更及时有效的救治。

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

提高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对新分配到急诊工作的年轻护士加强急救技能培训,心肺复苏术、电击除颤、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洗胃机的操作、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心电图机的操作,微量泵的使用,亚低温治疗仪的使用等必须人人通过操作考试,做到会操作、懂维护。对资历较长的护士应加强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建设,掌握生命体征的监测和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学会各种仪器参数值设置及报警所代表的临床意义,熟练掌握各项专科急救技能操作,如吸痰、呼吸机管道的连接、深静脉置管和气管插管的配合及护理等。

加强急诊护士的沟通能力培训:作为急诊护士在急诊抢救的医疗护理活动中,涉及到与各科室医生、医技科室相关人员、后勤人员、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沟通协调和配合,所以为了抢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护士的沟通能力培训相当重要。做为急诊护士当面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时,一定要站在对方角度和所需去进行沟通与交流;面对医生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定要对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主动配合与协调。

加强急诊护士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树立法律意识:积极组织护士参加医院每年1次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科室再每月组织1次法律知识学习,分析相关医疗护理案例存在问题,以此警示避免重犯。组织护士认真学习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学习各项护理质量检查标准,细心观察患者病情,客观真实记录护理文书。

讨论

因本市120急救中心与本院急诊科挂靠在一起,导致急诊护士护理工作范畴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急诊重症监护。护理工作环境有室内室外,有救护车上和救护车下,有在高山,有在平地进行着每一项护理活动。

急诊护理工作无规律、繁忙、杂乱、随时处于应急状态,面对的是突发灾害事故、急性药物食物中毒、打架斗殴的患者,此时,无论患者或是家属情绪大多比较激动,心理都非常焦急。

做好急诊优质护理服务,能缩短患者的急诊心理等候时间,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使急诊患者和家属以较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急救治疗及护理,融洽急诊医患及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维护医院的良好形象。

通过开展急诊优质护理服务后,使急诊就诊患者得到了高效、快捷、方便的急诊急救护理服务,缩短了急诊患者及家属心理等候时间,提高急诊抢救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在对急诊患者进行优质急诊护理服务的同时,有效的达到了急诊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使患者及家属了解了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灾难性事故的预防及简要处理;通过开展了急诊优质护理服务,融洽了急诊医患和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通过开展急诊优质护理服务后,急诊护士不断学习专科专业理论及操作知识,提高了急诊急救技能,掌握了生命体征的监测和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学会各种仪器参数值设置及报警所代表的临床意义,熟练掌握各项专科急救技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