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债务危机的本质范例(3篇)

时间:

债务危机的本质范文篇1

【关键词】企业财务危机成因对策

一、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

1、内部控制。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是产品的销售、货款的回收、物资的采购、款项的支付,而这些环节无不与企业内部控制休戚相关。内部控制不健全,势必会造成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弱化,盲目采购存货,造成物资积压,生产成本升高,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从而引发财务危机。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容易造成公司经营混乱。比如有的企业相关岗位之间缺乏牵制及约束机制,有的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职能高度独立,其他部门无法监督,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等。这些问题很容易在企业内部产生不良影响,给企业造成大的损失,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安全,不能够保证企业实物资产安全有效地参与生产经营。

2、风险意识淡薄。现代企业一般都倾向于获取负债的杠杆利益,在理财时往往容易形成过度负债。但负债风险与财务杠杆存在正比例关系,在风险-收益配比规律的作用下,高杠杆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当不利因素产生后,潜在的债务风险就会转化为现实的债务危机。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产品售价及其调整能力、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变化、固定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等。其中决定性因素是管理的质量。管理质量低下,使企业获利能力减弱甚至亏损,企业为维持经营就需大量借款。当负债总额大于资产总额时,企业的偿债能力过低,财务状况恶化,这时企业容易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最终导致破产。

3、投资决策失误。成功的企业总是追求更大的成功,不断扩张是每一个企业内在的冲动。然而没有明确目标和科学论证的盲目扩张,其仓促的增长会使一个本来健全的组织陷入混乱。这种增长不仅会超越管理和财务上的能力,而且还会超越组织上的能力,其带来的不仅仅是经营亏损,甚至将是彻底的崩溃和破产。

4、过度负债经营对企业财务的不利影响。负债经营,可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当企业债务资本一定时,负债利息一般是固定不变的。在企业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负担的固定利息就会相应减少,这就能给每一股普通股带来更多的收益。因此,企业适度进行负债经营,可以增加每股收益,更好的地实现企业价值增加的目的。但是,另一方面,企业过度地增加债务资本,会加大普通股利润大幅度变动或企业破产的机会。因为债务的增加,企业要负担更多的利息费用,当企业息税前利润下降到不足以抵减债务利息时,企业必然发生亏损。

二、财务危机的具体对策

1、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通过收集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它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它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2、正确把握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时,必须考虑企业的负债规模和偿债能力,考虑负债经营的度是企业防止发生财务危机的关键。企业财务部门在把握负债度上,首先,要注意负债经营的临界点,在达到临界点之前,加大负债将会获得更多的财务杠杆效益,一旦超过临界点,加大负债将会成为财务危机的前兆。其次,要注重筹资结构,按筹资方式不同可将筹资划分为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这一环节上要对两者安排合适的比例。负债水平要适当,不能超过自身承受能力。再次,要合理安排债务偿还的时间和额度,力求债务偿还平稳,防止还款过于集中,造成无法支付到期债务。

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为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能够驾驭财务管理工作全局,更好的地发挥财务运行机制的内在功能,在财务管理体制设计和构建时,必须认真研究企业内外经济环境,研究企业面对的政策、经营方式、内部经营基础和条件、传统习惯、职工素质等,构建出既科学、又合理、符合企业经营活动和理财活动实际、运行通畅、调节灵敏的财务管理体制。具体来说,企业在确定财务管理体制类型时,应以企业内部经营组织形式构建适应自身管理需要的模式,如经营活动单纯的中小企业,宜采用集权制的模式;大型松散联合集团宜采用分权制模式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构建,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做到:以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确定其财务责任,以内部单位承担财务责任的大小确定其相应的财权大小,以内部各单位财务责任大小及履行情况确定其利益多少,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在构建时,能真正做到以财务责任为中心,以责定权。

【参考文献】

[1]尹辉:“论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策”,《怀化学院学报》,2002.8

[2]王玉文:“企业财务危机成因探析”,《税务与经济》,2006.2

[3]陶星宇:“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策”,《冶金财会》,2006.2

债务危机的本质范文

关键词:雷曼冲击;国家债务风险;措施;方法

作者简介:吕雪峰,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分析、国际经济。

中图分类号:F202;F121.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6.27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69-02

一、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沉重打击

世界经济正面临大的风险。日渐严峻的欧洲政府债务问题、全球股市低迷、日元的快速升值,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放缓等等。如果把时间跨度拉长些我们将发现,被称之为“经济危机”的事,不确定地经常发生在世界的某些地方。1982年拉美国家债务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因俄罗斯财政危机而引发的美国“LTCM危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2000年IT泡沫破灭、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2002年巴西金融危机、2008年震撼全球的“雷曼冲击”①、还有目前还在持续的欧洲财政危机等,世界各地发生的危机俯拾即是。全球经济危机的次数增多,负面影响在放大。1982年的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在之后的10年里让这些国家苦不堪言。1997年亚洲的金融风暴给韩国、泰国等国家的经济以沉重的打击,这些国家用近5年的时间才勉强得以恢复。“雷曼冲击”50年乃至100年一遇,各国纷纷出台大胆的财政金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

二、经济危机环境下,日美欧的债务风险加大

2008年发生“雷曼冲击”(即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大胆地推行凯恩斯政策。即便带来巨额的财政赤字,也要刺激经济促进复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即使制造出巨额的财政赤字,政府也认为问题不大。或许是因为在“雷曼冲击”之后的金融危机中,全球资金在寻求安全的避风港,所以巨额的资金流向国债这样的安全资产。但当债务累积到某一水平,政府财政将难以为继。此时市场将作出判断,快速抛售国债,由此国债价格急跌,造成国债市价与偿还期国债价格的差距扩大。发生这种情况,希腊发生的事再清楚不过。大选之后的希腊新政府遵守对欧盟、欧洲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承诺,妥善实施救助计划,紧缩财政经济。由于要留在欧元区,必须承担提高税收、失业率上升、薪酬减少、生活质量降低的代价。同时希腊悲剧正蔓延至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欧盟诸国。政府为应对财政赤字,发行大量的国债,国债的发行余额在增加。这种现象可称之为“国家债务风险”。本是为寻求货币资产的安全,资金流入国债市场。但是当政府债务的规模累积数额巨大,其国家债务风险的严重程度将难以估量。

日本在小泉内阁时期,财政状况有些许好转的迹象,但在“雷曼冲击”之后,财政赤字再度增大。在通货紧缩的低迷经济中,消费者和企业都严格控制支出。这些资金不会趋向有风险的投资,只有购买国债。在日本,资金“质的逃避”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一直在持续着。“雷曼冲击”之后这一动向更为强化。从债务规模的层面上看,日本远超过希腊和意大利等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日本国债的持有者96%是日本的投资家,包括日本的金融机构、养老基金等。日本国债的累积余额占GDP的比重2011年高达220%,位居世界第一。

三、过激的危机应对政策将带来新的风险

危机的根源在于“雷曼冲击”的判断,是因为世界各国在“雷曼冲击”之后采取了过激的危机应对措施,带来并累积了新的风险。欧洲的财政危机即是明显的例证。在美国,政府采取各种应对措施,经济复苏有缓慢趋好的迹象,但在各种政策手段几乎用尽之后,经济复苏仍然虚弱乏力。这也推高了美国经济再度下行的风险。似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雷曼冲击”之后奇迹般得以复苏,但也因为过度的经济刺激,产生经济过热,表现为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加剧、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诸多显性问题。若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势必对新兴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严峻的影响。

四、日本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与办法

处于全球经济一片迷茫的背景中,日本经济不应该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所谓“对症疗法”,而应着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增强并优化日本的经济结构。在少子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应控制财政赤字的增加幅度,尽快推进“社会保障和税收一体化改革”的方案实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健的财政收支平衡政策。作为让日本经济恢复活力的促进发展政策,政府应致力于制度宽松、市场开放,并进行法人税、消费税等相关税收改革。

当然,“对症疗法”式的现实政策也不是没有意义。日元升值对策、促进就业政策、景气刺激政策等,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灵活的政策通常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政策实施不能只是穷于应对眼前的问题。日本的政策实施通常是“马后炮”,习惯于事后的修修补补。对社会经济中根本性的结构变革,应未雨绸缪,三思而行。全球性的危机越深,市场越会攻击经济的薄弱点。实现稳健财政政策目标、推进国家长期发展战略更应当刻不容缓地推动与实施。

日本大地震、福岛核泄漏事故,以及目前笼罩全球经济的风险等一系列的事件也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振日本经济,需要一个“闹钟(Wakeupcall)”。大地震也罢,世界经济危机也罢,作为爆发巨大音量的“闹钟”,同时也是在敲响警钟。对日本来说,日本政府应当以此为契机,汇集全体国民的智慧,在国家政策层面上给日本经济带来根本性的变革。欲不为危机所困,必须构建坚固强力的经济结构,进而对危机作出机敏适当的反应。

注释:

①雷曼冲击是指2008年美国投行雷曼兄弟倒闭所带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即随着雷曼兄弟的倒闭,美国经济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在全球蔓延开来。中国通常翻译成“次贷危机”,其实次贷危机从2007年就初现端倪。本文沿用国际的用语,即“雷曼冲击”。

参考文献:

[1]伊藤元重(日).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什么?[M].朝日新闻出版社,2010.

债务危机的本质范文

【关键词】欧债危机希腊

一、欧债危机背景介绍

欧洲债务危机是源于欧洲国家由于债务问题导致的信用危机。继美国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后,欧洲各国为提振经济避免衰退纷纷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大举借债。这使得那些原先就债台高筑的欧洲国家雪上加霜,债务负担积重难返,最终导致了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的第一阶段是冰岛危机。2008年10月冰岛三大银行资不抵债,陷入困境,被冰岛政府接管,银行债务上升为债务。紧接着是第二阶段,东欧国家债务危机。2009年初,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调低了乌克兰的评级,从而触发了中东欧国家的债务问题。第三阶段便是希腊债务危机。由希腊债务危机为起点,债务危机愈演愈烈,逐步蔓延至西班牙,比利时和意大利,欧债危机全面爆发。

二、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原因

(一)内部经济发展滞缓是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

希腊爆发债务危机根本上是因为其缺乏内在经济发展的动力。希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旅游业和传统制造业。因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希腊的旅游业受到重创。而传统制造业受到世界科技浪潮的影响,无法像高新技术产业那样获得巨额利润,持续地推动希腊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滞缓使得希腊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偿债能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希腊政府的财政支出处于较慢的增长水平,债务危机也是有可能产生的。

(二)2007年的金融危机的希腊债务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2007年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并迅速蔓延至世界,欧洲许多国家为了缓冲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影响,纷纷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支出,甚至盲目借钱举债扩大财政赤字。盲目举债导致希腊债务和GDP比例严重失衡。在危机爆发时,希腊债务占GDP比例将近160%,远远超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规定的安全指标。失衡的债务和GDP比例加大了债务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欧洲发达国家一直以高福利著称,虽然希腊的福利性支出占GDP的比重在欧盟平均水平之下,但也远远高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希腊在经济不景气,国内失业率迅速上升导致的失业保障支出增加,没有足够的国家财政支持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高福利,进一步加重了财政负担,长此以往,一旦情况恶化,危机必然爆发。

(三)欧元区的体制和机制缺陷是希腊债务危机加剧的重要原因

欧元区的国家为了实现统一货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放弃了独立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自成立以来,以德国为首,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目标,即将通胀率控制在2%以下,因此,货币政策的弹性较小。而且由于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例如德国经济发展稳健,不需要刺激的经济政策,而欧元区的一些弱小的国家,需要通过扩张性的政策才能支持国内的经济增长,这使得欧央行难以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满足所有成员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当欧元区的国家遇到经济问题时就无法采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只得将目光转向财政政策。例如希腊在2003年到2007年时出现经常项目下的赤字,却不能用货币贬值的方式增加本国出口抑制进口来改善这一状况。又如希腊也不能通过货币的贬值来缩小债务规模,缓解债务危机。于是,政府只好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加大了债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更糟糕的是当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相反时,政府更加难以达到所预定的经济目标。由于欧元区没有一个超越的政治实体对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进行债务担保,所以当违约事情发生时,救助便难以到达。

三、欧盟和欧洲央行的应对措施及反思

欧盟在2012年7月份开始将ESM(欧洲稳定机制)作为新项目的主要融资工具,通过对欧元区国家事实金融救助保持稳定。同时,欧盟各成员国还对希腊进行了特殊的救助,如,将希腊的贷款利息降低150个基点。这些措施有望将希腊的债务占GDP的水平在2022年前控制在117%至120.5%的水平之间。

欧洲央行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是在公开市场上操作,买进国债和私人债券,扩大货币供应量,缓解债务危机。其次是对希腊政府不考虑其债务评级状况,对其已发行和新发行的债务工具都给予接受。还有是通过长期再融资操作向欧洲银行发放贷款,其中最大一笔贷款由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银行获得。

从欧盟和欧洲央行的解决措施来看,主要侧重点在于解决希腊的偿付危机或是流动性危机。这些措施只能从表面上或是暂时性地解决债务危机,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断债务危机延后发生或再次发生。就希腊本国而言,要解决债务危机,根本上是要推动经济的发展,并且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或增加投资补贴的方式刺激经济,但支出和发债应适可而止,量力而行,将债务规模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其次,政府可以鼓励希腊人们改变消费和储蓄习惯,增加储蓄减少消费,这样有利于减少赤字,平衡贸易逆差。再次,适当地减少福利性支出,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如果没有足够的收入保障,还要维持高福利,那就只能通过不切实际的借债获得,而这样是及其不理性的。最后是进行经济结构转型,改善出口品行业,增加利润,减少贸易逆差。就欧元区而言,首先应该加强对成员国的监管,严格执行如严格限制债务,严格债务比例的原则,以期减小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对于欧元区面临的由于不可能三角引起的不能通过货币贬值来减轻债务负担的问题应建立相应的机制体制来缓解其矛盾。最后,欧洲央行应从这次危机中汲取教训,建立起危机应对机制,以期能够对危机发出预警并能在危机发生后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化解。同时进行金融体系创新,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当然,引发希腊债务危机的原因除了上述提到的经济发展滞缓,07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欧元区机制体制问题外,还有很多。而解决希腊债务危机的方法也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所陈述的。至于希腊未来的走势,不仅要考虑其宏观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还应关注其政治和文化因素,才能更合理地预测欧债危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本松.论当前欧债危机发生额原因及启示[J].唯实·经济探讨,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