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作文(6篇)
积累作文篇1
作文素材素材积累方法与途径掌握充足的作文素材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基础,正如建筑的构件一样,素材的好坏、优劣是决定能否建成美观、结实建筑的前提,做好素材积累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务。
一、正确认识作文素材积累的深意
积累素材,并不只是对字、词、句子的简单累积,而是要充分理解字、词、句子背后的来龙去脉,理解每个词语背后的典故,只有这样才能在领会字面意思的同时,把更深的意义融会到内心深处,才能在更深层次上领会材料的“味道”,才能在写作时正确运用材料。
比如,在成语材料的积累上,熟悉成语背后的故事才更有意义。拿“开天辟地”这个成语来说,字面上的解释是“前所未有的,有史以来第一次的”,这个解释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生疏的,也不会在写作时游刃有余地加以运用。但如果能够将这个成语的由来讲清楚,便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有必要把这个成语的来历――“开天”的故事讲给学生:世界之初,既没有天,也没有地,是一个完全分不开的一团混沌,就像个巨大的蛋,而就孕育在这个蛋里。过了好多年,逐渐长大,他开始活动起来,大蛋似的世界也逐渐分开了,轻的、清的东西上升,成为天;重的、浊的东西下沉,成为地。起初,天地离得很近,随着的成长,天地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用身体撑起了天与地,天与地重新合到一起的可能性不再存在了,他“开天辟地”的事业成功了。他死后,呼出气的变成了风和云,声音变成了雷电,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手足变成了大地,身体变成了大山……通过这个故事,积累的不仅仅是“开天辟地”一个成语,学生更可以在这个故事里看到“奉献”“坚韧”“神奇”,学习到“清浊”“混沌”等等。积累的真正意义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二、素材积累的方法
积累素材不能为了积累而积累,更不能把“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当作掌握素材和运用素材的不二法则,应引导和培养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积累素材的强烈意愿。
关于素材积累的方法,许多教师给出了不少建议,比如笔记法、联想法、摘要法、心得法等等。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关键是要学会运用,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实践法。
所谓实践法,就是把收集到的字、词、句、故事等作文素材通过实践运用加以深化这些素材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成为写作素质体系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只有在真正的写作实践中加以正确、合理的运用,才能在头脑里建立起素材的概念,不仅要“记得住”,还要“用得对”“用得好”。对于词,可以通过造句加深理解,如关于“看”的词汇有“瞥、瞅、望、瞄、瞪、盯、观察、凝视、注视、看望、探望、瞻仰、扫视、环视、仰望、俯视、鸟瞰、俯瞰、远望、眺望、t望”等等,为了让学生区分不同“看”的意思,在讲清楚这些词意思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造句,加深对词的理解:(1)我站在山顶,(俯瞰)脚下树尖上飞过的小鸟,真想和它们一起飞;(2)我站在山顶,(眺望)远方,我的心仿佛也和轻巧的白云一起飘走了。同样是“看”,两个句子选的词是不一样的,从高处向下看是“俯瞰”,由近向远处看是“眺望”,简单的选词造句练习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不同看的意义,在将来的写作过程中也就会准确地加以运用。因此,实践的作文素材积累方法有助于在认识、收集的基础实现对素材深层次的“二次加工”。在教学实践中,这种素材的积累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再结合其他积累方法,并综合运用,学生作文中的遣词造句、旁引博证就会比较准确、恰当。
三、作文素材积累的途径
素材积累,首先要有获取素材的途径。除了可以从课本中、课外阅读材料中、自然界中、生活中获取素材外,计算机网络无疑是当今这个时代获取信息,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随着网络,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网络、移动网络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生也必将接触、使用到网络;另一方面,方便、快捷、海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信息的查询、收集、利用首选的就是网络。作文素材更多地来源于网络,正在成为第一来源。因此,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网络知识,以便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积累作文素材。
当然,通过网络积累作文素材必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对信息的甄别。众所周知,网络是开放的,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共存,在收集素材时就要擦亮眼睛,学会辨别真伪,分清好坏,尽量从权威性的、口碑好的网站上下载素材;二是防止无关信息的干扰。网络上的信息丰富多彩,查找信息时经常会有广告、游戏等信息弹出,对于低龄的学生来说,这些无关的信息有时充满了诱惑,很有可能被吸引,而忽略了对素材的查找。因此,作为老师、家长应关注学生的上网行为,经常加以引导,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科学上网。
总之,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作为写好作文的基础工作,只要树立正确的素材观,掌握科学的素材积累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素材积累途径,经过努力就一定能够成为素材的“富翁”,作文的“高手”。
参考文献:
[1]王军.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J].考试与招生,2009(3):46-48.
[2]何嘉慧.厚积而薄发――初中生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及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5,(6):125.
积累作文篇2
昨晚躺在床上睡不着,脑海中竟然一下子浮现出很多想要写的东西。大概也是因为最近生活中发生了太多的事。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灵感也一样。很多写作灵感都来源于生活中的小事,只是源于自己文笔太浅,很多时候都做不到高于生活。
大概因为很长时间都没有写作了,脑海中没有之前那种空白的感觉,反而是出来很多很多的话题,之前有想过的,也有从来都没想过的。拿起来手机赶紧写了几篇,无奈实在是困的厉害,最后就昏昏睡去。但是在临睡之前,还是在脑海中把想写还没写的话题又重复了一遍,省的过了一夜就被遗忘。
今早一大早起来回想昨晚的话题,还是一会就想到了很多。吃完早饭,就开始整理的写作文,那种感觉真的很美。
积累作文篇3
关键词:阅读教学资源;引导;调动;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172—01
目前绝大多数高中学生,必须用大量时间攻克数理化难题,还有练习册、习题集。可以说,学生们没有时间读书,因此也不可能接触更多的文字材料,他们的阅读面相当窄,除了语文教材几乎没有课外阅读,即使有也是纯粹消遣性阅读。所以,长期以来,写作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困境。教师似乎使尽浑身解数,却无法让学生的写作水平产生质的飞跃;学生搜肠刮肚,却写不出让老师满意的作文,甚至连学生自己也不满意:师生都对作文失去了兴趣。
其实,我相信:学生是深爱汉语文的,是有写作的激情的,但都为没有足够的积累而饱受煎熬。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阅读教学资源转化为学生作文的素材,而要实现这种转化,就必须让学生学会积累。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可见,引导学生积累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本身就是情文并茂的佳作。如朱自清的《背影》、李密的《陈情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文,传递出的都是浓浓的亲情;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唱出的是都是深厚的友情;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孔晓的《高原上的红盖头》、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等,歌咏的都是真挚的爱情。《烛之武退秦师》和《荷花淀》,演绎的是深明大义的爱国情怀;《荆轲刺秦王》和《赵氏孤儿》,演绎的是慷慨悲壮的侠义情怀;《归园田居》和《饮酒》组诗,吟唱的是闲适恬淡的隐逸情怀。屈原在流离颠沛时,高唱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苏轼在大江赤壁旁,吟咏的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旷达;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边,抒发的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忠愤……课文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关注社会、关注历史的窗口,是学生个性、思想、情感、价值观发展的最主要依托,即使考试阅读的材料也是很好的素养提升依托。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至情付诸文章中,那么在阅读时,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积累自己的语感,沉淀自己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事实上,情感积累丰富了,语感真切了,写作时真情就能自然流淌,进入一种情不能已的境界,写出的文章就会生动感人。
学生作文素养的提升,还有赖于对课文观点的积累。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提炼出相应的观点,便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当然,更多的观点,还有赖于挖掘。特别是叙事性文章,更要教会学生从文中“挖掘”。读《鸿门宴》,要从刘邦和项羽的角逐中,挖掘出“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读《老人与海》,要从桑蒂亚戈与鲨鱼的搏斗中,挖掘出“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的尊严;读《烛之武退秦师》,要从烛之武的抉择中,挖掘出“人的价值在于关键时候的作为”的内涵;读《五人墓碑记》,要从“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的叙述中,挖掘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境界……以上课文,都可以作为作文的例证,因为高考作文论题很多仍是评说思想作风、方法道理的,前人的文章可以借鉴,并可以给我们以新的启示。我们的语文书其实就是个材料或者说论据的大宝库,关键你要会挖掘才行。语文书中有几百篇课文,我们学好了,读通了,领会了,作文“金库”也就有了不少宝藏了。
但是,积累情感和观点,并不是语文教学全部,而只是基础,是奠基。积极的做法是,将这个结论储存起来,建立起自己的一个立意的文件夹,用这些立意来统辖在生活中或学习中接触到的事件、材料,更要学会用课文的观点分析生活现象或文字材料。
其实,一个认真读了书的高中学生,应该是有了一定的积累。他们的积累虽不足以写出大作家那样的煌煌巨著,但要写出千字短文,应该绰绰有余。他们都拥有了十几年的人生阅历,他们都正拥抱着诗一样的青春年华,他们正处身于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他们都阅读过几十甚至上百卷书……不会写作,关键是没有打开思维的闸门,不能调动自己已有的积累,所以才会文思枯竭。
积累作文篇4
一、通过培养阅读习惯博采众长积累作文素材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没有这种食粮,人类将变得无知、愚昧、野蛮。书教给我们知识,书教会我们做人。读书更能开拓我们的知识视野。阅读的同时,要准备一本笔记本,把美文美句摘抄下来。这样不仅积累了作文素材,而且还提高了写作水平,可称得上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培养阅读习惯,积累作文素材。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课外阅读每学年的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指导学生多看报刊、名著,扩大知识面,重视间接的生活积累。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强调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皮里果夫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所以要培养学生从书本中积累素材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我注意做到:(一)每学期开学初向学生公布新课标指定的本学习阶段要求阅读的名著书目,并要求学生在课余多读多看课外读物,使他们养成经常阅读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仅可以借鉴好的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丰富作文素材的积累。(二)要求学生要善于读书,在阅读中做个有心人,随时摘录、整理、做读书笔记,逐步积累资料。(三)培养学生逐步有目的地围绕某一个写作要求广泛收集和运用间接材料的能力。这样,可教会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素材,养成主动阅读美文佳作的良好习惯。
二、通过背诵美文美句对话古今积累作文素材
除了培养阅读习惯,背诵也是积累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渠道。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词、文言文及大部分现代文都是文学精品。我要求学生把古诗、词、文全部背下来,现代文名篇名段也应该背下来。虽然背诵需要多次强化阅读,付出的时间精力较大,但记忆是很深刻的,那将是一笔非常丰富的宝藏。积累多了,才能“文为我用”,写作文时就可以挥笔自如,有话可说了。背诵让你“厚积而薄发”,背诵彰显你广博的积累,增强你的文章的哲理韵味。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多读多背,有了平时的积淀,写作文就会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了。
三、通过感悟生活连通时政积累作文素材
积累作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7)02―0099―01
笔者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从事语文教育长达22年,这里大部分是生活在牧区的哈萨克族学生,学前教学几乎是零,在校期间基本上是本民族语言和汉语交替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差,尤其是汉语写作能力差。由于本民族语音语法与普通话的语音语法差别较大,民族学生组织出来的语言,组成的段落与汉语的语法不同,写出来的作文语言不流畅,语法严重错误,不符合逻辑。大多生活在牧区的学生由于交通和信息的闭塞,几乎没有课外书,阅读量和词语积累量很少,语言表达不准确,写起作文无从下手。另外,这些民族学生一上汉语写作课就头疼,有些民族学生私下里把汉语作文课称为“头疼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民族学生不喜欢汉语作文是因为他们缺乏作文素材,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学生写作文头疼、无从下手、无话可说、虚假造文的现象,笔者从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入手,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
一、体验家庭生活,丰富作文素材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都各不相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发现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个值得记忆的瞬间。哈萨克族以纯朴、勤劳、诚实、直爽、热情好客而闻名,他们身上还有许多传统美德。为了让民族学生发现并传承父辈们的传统美德,在哈萨克族的古尔邦节、肉孜节和那吾热孜节等几个重大节日时,笔者都会给民族学生布置体验任务和写作任务,让民族学生看看长辈们是如何热情待客、勤俭持家的。另外,笔者还让民族学生主动关心父母,感谢父母对这个家庭的贡献,帮助父母解决难处,协助父母做家务,感受家庭共同劳动的快乐。与父母一同去购买生活用品,到菜市场、超市、商场等了解商品的价格,去农贸市场与商贩讨价还价等,这些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生活体验,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二、参与学校活动,收集学校素材
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都会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所以教师应利用学校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在活动中增加自己的经验,增强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友谊,增强团结协作能力,陶冶自己的情操等。学校开展活动的目的不一样,活动种类更是多种多样,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也各不一样,学生们对活动的感受也各有各的不同。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引导民族学生记录下活动的每一个过程,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内心感受也全部记录下来,作为作文素材。
三、体验特色活动,丰富写作素材
笔者所在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哈萨克族,哈萨克族喜闻乐见、世代相传的娱乐活动有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姑娘追、叼羊、赛马、阿肯弹唱和摔跤等,这些活动一般都在喜庆日集体举行,是学生习作的好素材。每次赛马会前,笔者都会鼓励民族学生积极参加,还给他们安排一个观察点,或观察骑手的表现,或观察马匹的跑姿,或观察看台上观众的反响。民族学生由于亲眼目睹或亲自参加了活动,能很轻松地把盛大的场面和自己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到写作的时候就不怕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了。
四、经常亲近自然,记录生活瞬间
积累作文篇6
1积累名句,厚积薄发
部分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眼,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巧妙难为无米之炊”,自然写不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名句就是个好方法。“积学以储宝”,积累名句就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积累名句对于写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持之以恒,切忌间断和疏忽。否则,就有可能让有价值的材料白白遗漏。
积累名句可从两方面入手。①从课本中积累名句,可采用卡片法。卡片法就是将阅读时读到的格言、警句、谚语等自己认为有价值而实用的东西记在卡片上。课本中收入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特别是古诗词曲和文言文,其中的名句俯拾即是,思想精博,材料丰富,可以供作文时使用。②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名句,可采用摘录法。摘录法就是指我们在阅读时,把具有参考价值、可资引用、借鉴的精彩句子等抄录下来。做摘录要按原文实录,不得增添、删减、更改原字句和标点符号。课外书浩如烟海,阅读时应有所侧重。《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的名著应作为主要阅读篇目,要求学生尽可能都找来阅读。
不管是采用卡片法还是摘录法,最后都要注明出处,如书名、页码、出版社、版面、出版时期及作家姓名,便于日后查实。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大量名人名篇中的名句,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
2扩写仿写,乐于表达
《语文课程新探》关于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扩写和仿写。扩写可从短语扩展入手。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最基本的组合是两个词,但短语的组合又不限于两个词,有时是三个或多个词,如“中学语文教材”“认真学习语法”是三个词,而“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我们认真学习语法”是四个词。这些多个词的组合实际上是由两个词组合扩展而来的,这就是短语扩展。在扩展练习中,老师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的热情,挑选一些简单易扩展的词语让学生自由扩展,或是让学生随意写出自己认为容易扩展的词语进行扩展,鼓励他们敢说敢写,让他们乐于表达。例:老师让学生对“美丽广阔”进行扩展,学生马上扩展出“美丽广阔富饶”,“美丽广阔富饶伟大”;接着让学生自己扩展,有个学生提出“提高水平”,其他同学相继扩展出“努力提高水平”,“努力提高生活水平”,“最大努力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尽最大努力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写作热情很快调动了起来,开始主动对短语进行扩展。老师要保持学生的这种写作热情和兴趣,让他们继续对短语进行扩展。当然短语扩展不是堆砌词语,而是表达的需要,是为了使语意的表达更加丰富,这点要给学生讲清楚。
在引导学生扩写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进行仿写。仿写就是仿写句式,是根据特定的语言情景,按指定的参照对象进行仿造。仿写要做到紧扣话题,语体和谐,结构一致,辞格相同。最关键的是把握语境,理解模仿对象的结构和含义,做到“形神皆像”。仿写句式思维开阔,又有参照对象,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和兴趣,当然就乐于表达。
3不限文体,易于动笔
《语文课程新探》中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一开始写作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束缚。学生普遍怕作文,为了打消怕的心理,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写他们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日记、书信、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应用文等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老师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因为不受文体限制,学生就有话可写,易于动笔,从而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
4修改润色,文从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