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理解范例(3篇)

时间:

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理解范文

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教育作为一种产业也有一个市场定位的问题,一个专业应如何发展,能否健康迅速地发展,首先取决于其市场定位,如果定位不准,不仅不能迅速发展,而且还有可能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定位必须以社会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和院校所处的层次来合理定位。根据我们民办独立院校的层次和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就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目的是获得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总体需求分析

为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总体需求我们进行了以需求为核心的问卷调查。

1.问卷设计与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问卷的目的是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设计了一套问卷,对232个企业进行问卷调查。

2.问卷分析与基本结论。统计得到设有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企业占99.6%,有专门机构或部门的占80%,人数3人以上的占80.6%;人员学历专科以下的占69.1%、本科占20.1%、研究生10.4%;企业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期望与评价情况是:必须提高的占4%,需要提高的占33%,现在还可以的占42%,基本满意的占7%,满意的占4%。

从问卷的调查情况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是企业需要的重要人才,社会有比较大的需求量。现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学历普遍不高。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能力提高期望比较大。

(二)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专业能力需求分析

为了进一步掌握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工作能力的需求,我们进行了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第二次问卷调查。

1.问卷设计与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问卷采用波特量表法,围绕基本职能来设计问题,目的是了解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能力的需求情况,为改进人才培养,提高培养质量提供指导。为此我们对173个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

2.问卷分析与基本结论。统计得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统计看现有人员在完成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有明显的差距。工作能力普遍存在差距,没有达到需要的水平。另外,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多职能综合运用能力的期望值(不满意度)很大。

二、完善和构建以专业能力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

从调查的结果看,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特别是期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要具有能履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能力。要适应社会的需求,作为培养人才的院校必须要审视自己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构建适应需要的专业培训体系。

(一)现行课程体系的主要缺陷

作为民办独立学院我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成立到今天虽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和规模,但其培养模式中存在着一些和民办独立学院不适应问题,制约着本专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缺少精细的专业定位。教育作为一种产业也有一个市场定位的问题,如果定位不准,就不能迅速发展,作为民办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定位既要满足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的总体的需求,更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本校在人力资源管理市场需求中的市场细分并确定自身目标市场。但是由于缺少对专业定位的思考,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基本上都参考名校的人才培养方,造成各学校人才培养方趋同现象严重,不仅难以办出特色,而且也不符合劳动力市场就业机制下的专业发展规律。

2.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专业定位直接影响到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确定,专业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也就不可能确定得准确和具体。由于培养目标不明确,因此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学什么?学多少?达到什么标准?等等都无法做出明确的规定,造成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变成了“万能的”,无法体现学校的层次、专业特点。

3.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由于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设置。当前,部分学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出现了“优理论”和“沾芝麻”的两种主要现象。因此造成培养的人才没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就业中没有竞争力。

(二)构建以专业能力为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

1.找准专业的定位明确培养目标与规格。从高校扩招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的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在高校如林中如何对各高校和专业精细的定位往往成了高校自身发展的制约瓶颈。

作为民办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定位应该是以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就业市场,向其提供基本技能型人才,并在就业中达到即为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供被一类高校忽视的基本技能型人才,并面向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提供基本技能型人才。我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具备扎实的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基础,能熟练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操作原理与方法技术,具有综合分析、系统把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能力的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

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262-01

一、基本情况

我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2006年度经教育部备案和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2007年秋季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目前已经有人力071班(31人)、人力072班(30人)、人力081班(37)、人力082班(33)、以上班级已毕业,人力091班(36)、人力092班(40),人力101(39)、人力102(32),人力1101(38)、人力1102(32)共计3个年级217人。

二、调查与分析

(一)学生现状。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江西省内。由于入学前学生对所选专业并不了解,因此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会表现出迷茫的状态,但是大部分学生在经过专业老师的耐心指导与自己的不断摸索之后最终都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了很深刻的认识,而且对从事人事工作也有比较大的兴趣。

(二)师资状况。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老师主要还是熊斌勇、魏丽红两人,其他老师都不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主攻老师。分别有外聘的邓舸、欧敏等一些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

(三)人才培养方案现状。

第一,从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具体培训要求是让学生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接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等专业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可是,在我院的教学计划中,学院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没有给予学生提供专业技术训练。

第二,从课程结构来看:我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占毕业总学分的16%,而核心专业课只有4门,总计12学分,仅占毕业总学分的8%。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及核心专业课较少,学分偏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实践实习内容基本没有。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与需工作经验的专业,需要学生亲身去企事业单位中体验,参与和感受人事工作。而此项内容的空白无疑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第三,从具体课程结构看:绩效考核与薪酬福利两个模块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模块,特别是薪酬福利这一模块。在专业必修课中,我院给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了一门《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课程,3个学分,共48个学时。本应该开设两门课、学时为96学时的课程现在合成一门开,这对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方面必将会造成专业基础掌握度不够的不良影响。同时,《管理心理学》本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也是从事人事工作必须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之一。但是学院没有开这门课程,我院这样的开课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后果,也使我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大打折扣。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造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目前的状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不仅仅是单个原因的偏差。因此,我们要想解决目前的难题,真正让学生满意,让学院对日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满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这就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1、明确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及专业要求尽快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在新的教学计划里面应该明确规定学生专业技术的锻炼方向与具体实施方案,增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习实践内容。另外还应该增设《管理心理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2、在学生方面,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入学教育和平时的专业指导。让学生一进校门就对自己的专业有所了解,同时,专业老师也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指导。此外,还应开设更多的实践锻炼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能力。

3、在教师方面,首先学院应增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老师,加强院聘教师的力量,切实给学生专业的教学与指导。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招聘专业老师过程中不仅要在学位上对专业老师进行严格要求,还应要求专业老师具有从事人事工作的相关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其次,学院应严格控制院外聘老师的准入标准。把不能提供优质教学的老师排除在校外。最后,鼓励我院讲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老师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锻炼实践,增加自身实践工作经验,这样不仅对教师授课水平有所提高,还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相关知识。

4、在教学管理方面,首先要建立教师满意度奖惩制度。我院的教师满意度测评是考核与评价教师教学的标准,但是在对于这方面的奖惩制度还是单一的,应该根据结果进行奖惩,这样一来既可以激励表现好的教学工作者,也可以给表现不好的教学工作者带来压力,要求其上进。其次,还应该充分发挥督导的作用。让督导多出动,监督授课教师的讲课质量并提出可行性意见。最后,学院应加强调停课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个人原因会出现调课的现象,避免给学生及教学带来不良的影响,学院应加强此方面的管理,让我院的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陈明.高等财经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07.6

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理解范文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必要性;作用;创新;建议

G717

一、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完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已然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上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虽然高职院校人才输出量大,但是精细化程度低,使得这类人才难以达到企业期望,因此必须加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此外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不仅要懂管理,还要懂得人力资源如何科学管理,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理论,运用计算机技术操作来解决企业战略管理中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创新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

二、加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作用

1.加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是提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水平的需要。高职院校向社会输出的是应用型人才,这种教育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成为高职院校的全新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中,高职院校能够将企业作为切入点,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实现由学到用的零距跨越。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更是将企业导向作为常态化教育手段,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学人才。

2.加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管理学人才进入企业后,需要在管理岗位上发挥一技之长,为企业的可持续战略注入新的生命力。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运作的模式,懂得企业人力资源配合与调动的实际意义,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管理学理论进行现场管理的能力,正确面对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在学习阶段进行更加充分的准备。

3.加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可以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在管理学体系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重要的一环,为高职院校管理学专业的内涵提升作用很大。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面时间虽短,但却增加了学生管理学的专业知识内涵。而且,由于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得到了完善,一改过去单一的专业课程限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三、加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建议

1.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合理开展理论学习。高职院校的目的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但理论学习也非常重要,其是实践应用的动力源泉。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创新需要以理论为基础的,理论学习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依托。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理论教学为多样化的理论教学,不同内容不同方式,不同情况不同方法,构建多元化的理论教学模式。难点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经验深入剖析,并不断强调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对于普通内容,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进行小组学习,任务驱动法学习、合作学习、集中法学习等等,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2.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而不断更新发展着,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等需要不断引进高职院校教学中去,才能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新鲜而及时的知识、方法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因此,在选用教材时只能在知识结构相对合理、理论知识点相对完整中选择最适用的。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教师就必须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不断充实自己,将必要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补充到教学中来,开阔学生的眼界。

3.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管理制度。制度具有引领和规范的作用,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管理制度,发挥制度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健全有效的激励制度,引领优秀教师主动探索实践教学规律,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要建立和健全实践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机制,对期末考试、论文指导、实践指导等环节制定规范的标准和考核评价办法,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4.运用实例教学法创新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特点是实践中渗透理论,理论中渗透出实例。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来构建实践平台,走出校园与企业进行沟通搭建校企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际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例引入教学中,而且可以将校园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例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企业竞选上岗的实施案例,校内学生干部竞争上岗的亲身经历等,这些都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实践结合的最好例证。通过这些例证的全程解读,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和实践意义,从而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创新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拟教学是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创新中具有提升学生实战能力的作用。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氛围,通过角色扮演来消化相关理论并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当然教师要对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学生运用人力资源知识的方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脱节现象,高职院校以市场为导向,就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在管理学中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进行创新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管理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艳.浅淡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J].商,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