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关节置换术(6篇)

时间:

关节置换术篇1

【摘要】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要点,为手术顺利开展提供指导。方法对20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配合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该手术的配合要点。结果手术过程顺利,切口愈合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由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所以要求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技术操作必须熟练,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为患者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手术配合

髋关节置换手术主要适应于原发性或继发的髋关节病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早期未得到适当治疗等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创伤,髋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肿瘤等疾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由于该手术的手术环境要求高,手术过程复杂,应用特殊器械多[2],术中出血较多,所以对手术室护士在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都有严格的要求。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自2007年至2011年共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200例,全部手术顺利完成,无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00例患者,男92例,女108例,年龄64~92岁,平均76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56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0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右髋140例,左髋60例,200例全为单置换。手术平均时间为90~120min,术中出血量200~300ml,输血量0~400ml。

2手术配合

2.1术前准备

2.1.1病人心理护理手术护士术前1日到病房阅读病历,查看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是否回报,及检查的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参加病例的讨论,了解手术和步骤,预见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访视病人,了解病情,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给予对症护理,介绍术前注意事项。此类患者多为老人,对手术知识缺乏,存在恐惧心理,对病情预后缺乏信心,存在顾虑,加上环境的变化使病人忧心忡忡。因此除要满足病人合理要求外,还要向病人耐心讲解配合手术治疗的意义,讲解手术方法,介绍以往的手术先例,让病人了解手术的必要性,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心理,使病人配合手术治疗[3]。

2.1.2环境准备安排在宽敞的百级洁净层流手术间,设置室内温度22℃~25℃,相对湿度40%~55%。手术间内保持最低人数限度,严格控制人员出入次数,合理安排工作程序,减少无效走动,以保证手术间空气洁净度。手术间内严格限制参观人数。术前30分钟,开启层流净化消毒手术间。

2.1.3物品准备术前仔细检查手术床、电刀、吸引管等手术设备,备好骨科常用器械和特殊器械物品。特殊器械物品包括全髋关节置换专用器械(器械商送来的器械要打开仔细检查器械的种类、数量是否齐全,避免不全影响手术进行)及1号可吸收线、手术膜、电锯、X线照射仪、抗菌药品,需高压灭菌的器械均在术前一天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2次,电钻、电动摆锯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好待用。在使用前1日全面测试所需仪器,发现问题妥善解决。术前调试好电钻、电锯的性能,确保电池电量充足。

3术中配合

3.1巡回护士的配合①提前调节好手术间行之有效适宜的温湿度,夏天保持在20℃~22℃,冬天保持在26℃~28℃,湿度在50%~60%,让病人感觉舒适。患者入手术室时,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以及手术部位等(我们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及时给予安慰鼓励,使患者情绪平稳。采用12~18号静脉留置针行上肢浅静脉穿刺,并连接三通,以便麻醉给药、补液及抢救之用。老年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差,护士操作时要做到动作轻柔、快速、准确。术前30min使用抗生素。②协助麻醉师麻醉,病人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全身情况较差的病人或老年人可采用全麻。麻醉过程中保持输液通道的通畅。麻醉时护士应守护在患者身旁,防止患者坠床,并用温和的语言鼓励患者缓解其紧张情绪,同时应注意患者的保暖,翻身时及时为患者遮盖,注意保护患者隐私。③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腋下垫好棉垫,防止腋神经受压,在骶部和耻骨联合部位用沙袋和手术床辅助固定器从前后两个方向固定骨盆,使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与地面保持垂直,以免发生摆动及前倾[4]。摆放尽量让患者感觉舒适,且不影响呼吸循环的功能。贴电极板处的皮肤应先用75%酒精擦拭去掉油脂和皮屑,保证与电极板紧密接触。摆好患者的后,检查静脉输液管、导尿管等管道是否通畅。④术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中常规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变化,给予吸氧,使末梢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8%~99%左右[5]。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面较大,术中出血较多,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及出血情况,术中应及时评估手术的出血量,注入骨水泥前吸入高浓度氧,以提高吸入氧气的氧分压,并要补足血容量。注意吸引器,防止堵塞。特别是患者在注入骨水泥30min内可出现一过性的血压波动,尤其在骨水泥刚注入和骨水泥完全发热时更加明显。因骨水泥中的单体对心血管,尤其是血压产生影响[6]。加强巡视,注意手术进展情况,对意外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此外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中根据病情随时监测血糖、合理用药,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稳定。还要准确记录尿量,随时检查静脉输液管及尿管是否通畅,确保手术安全[7]。⑤此手术术野深,创面大,为减少失血,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医生每一步操作都要做到准确无误,全程良好的照明是关键。巡回护士应密切观察手术进程,随时调节灯光,保障手术野内照明,使手术顺利进行。⑥手术开始与洗手护士共同清点纱布、缝针及各种器械并详细记录。术毕协助术者擦净伤口周围血迹,盖好敷料,待麻醉清醒、患者一般情况稳定后送回病房。转运、搬运患者时应保持患肢15°外展中立位,防止内收、内旋[8],防止由于患肢旋转而引起脱位。向病房护士做好交班工作并签名,向患者家属交待注意事项。术后定期访视患者,查看患者有无手术或麻醉后遗症,并诚恳听取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意见。

3.2巡回护士的配合①由于关节置换手术器械种类繁多,术面易混乱影响手术配合,器械护士术前要熟悉手术步骤、配套器械的名称及使用方法,提前15~20min上台,并铺置2个器械台,分别放置骨科常规器械和髋关节置换专用器械。所有器械按顺序有规律地分别放置,并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和缝针。配合医生消毒铺巾。后期使用的器械台暂用无菌单遮盖,以减少物品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确保无菌。做到主动、及时、敏捷、准确地传递器械。②手术中所用电动工具较多,如电钻、电锯等,应提前安装,检查功能是否良好,电量是否充足,保证术中正常使用。③当打开关节囊,暴露大转子基底及股骨干上端时,依次传递髋臼拉勾、取头器及电锯做股骨头脱位及股骨颈截骨,在清理髋臼周围软组织时,器械护士应及时用纱垫接取切下的组织,并放入固定的器皿内,保持术野周围的整洁,暴露软骨下骨出血面及时止血。准备庆大霉素盐水4000ml,反复冲洗凝血块及骨碎屑,从截下的股骨头内切取植骨块,放置使腔周围,用无菌纱布持假体柄直接插人做腔(非骨水泥型);或调骨水泥于拉丝状态时再置人髓腔,放置假体柄,待骨水泥干后假体复位(骨水泥型)屈曲内旋和伸直外旋无脱位后,再次反复冲洗,递1号可吸收线缝合镜关节囊,留置负压引流管。④取出的标本置于合适的容器内,并用标本固定液固定,病理送检。⑤严格无菌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手术中器械护士除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外,还要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手套有破损应提醒手术医生及时更换。暂不用的器械应用无菌手术单遮盖。术中冲洗伤口时,应注意保持周围辅料的清洁干燥。如有浸湿应及时加盖无菌敷料单,防止污染[9]。⑥在关切口前要与巡回护士一起再次清点器械及敷料、纱布、缝针,确保无误后才能让医生关切口。手术完后与医生一起搬运患者,保持患者身上各种管道的畅通,确保患者安全。

4体会

4.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全髋关节置换是较大的关节重建手术,对手术的无菌要求很高,感染是全髋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故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器械物品的灭菌处理必须规范,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控制参观人员,限制人员走动,手术医师及器械护士要戴双层手套。合理使用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从手术台上收回的器械及时用湿纱垫擦干血迹,暂不使用的器械用无菌单遮盖,防止污染,在安装假体前,器械护士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触摸假体,应用干净的无菌纱垫包裹传递给手术医生。巡回护士监督手术台上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4.2加强病情观察由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多为老年病人,老年患者心肺功能下降,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受药物、手术创伤、出血、缺氧、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的影响,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呼吸衰竭。术中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血氧饱和度及皮肤颜色的变化,定期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及时正确地输血、输液和准确执行术中医嘱,预防骨水泥反应综合征和脂肪栓塞的发生[10]。尤其是术中使用骨水泥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输液及输血速度,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由于术中需经过髋关节的脱位、截骨、固定、复位,身体摆动较大,患者又采用侧卧位,很容易发意外。巡回护士除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注意病情的观察和手术动态。

4.3提高配合质量术前物品、器械要准备齐全,各种仪器准备到位,保证性能良好。术中器械护士要积极配合手术医生,加快手术的速度。器械护士要熟悉解剖位置,对于手术步骤和配合程序要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准备好下一步所需的器械、物品。掌握配套器械的性能及用途,熟练配合,尽量做到主动、敏捷、及时、准确地传递器械。与医生密切合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作为一名合格的手术室护士,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还要具备广博的生理、心理、社会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满足以上的基本素质,才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到善于沟通,能够随机应变,把握好各种抢救的时机。才能够服务好患者和外科医生,体现出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的优越性,使配合的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顺利完成每一台手术。

参考文献

[1]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25.

[2]杨小蓉,郭祖艳,李秀英.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规范化初探[J].华西医学,2005,20(3):551.

[3]李萍,张颖.经股骨头颈交界开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的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0):943.

[4]陈亚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7,21(4):476.

[5]蒋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配合[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杂志,2008,3(7):655.

[6]雷光华,陈鑫,李康华,等.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对老年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0):736-738.

[7]马琼,李正月,张述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手术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26.

[8]王慧玲,张晓萍,付艳,等.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685-687.

[9]田蓓,张述萍.计算机导航辅助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5):25.

关节置换术篇2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73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48-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42例,均为2007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37~85岁,平均(63.9±3.6)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7例(包括病理性骨折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包括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双侧同时置换3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积极的护理配合)和对照组19例(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清等方面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配合措施

1.2.1术前准备:①心理护理。在实施手术前需要和患者进行短暂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病情、健康水平,以及自行生活能力、经济条件等多方面的内容,以为手术提供有利帮助。很多患者正是因为对手术没有专业的认识,而难以面对手术治疗或出现心理恐惧。这就需要护士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常使用的器械物品。在准备过程中需要对无影灯、吸引器、电灼器等器械的完整性做好检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调整更换,以保持正常的使用功能。把电灼器的负极板设置于患者健侧下肢或胸部肌肉丰厚处,其粘贴皮肤的范围要超过75%,避免出现电灼伤。②麻醉配合。帮助麻醉师进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将患者的手术维持在正常状态下,使其仰卧位于手术台上,实施手术的一侧要用沙袋垫住。在麻醉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身体指标做好观察,防止出现异常情况。③严格执行核查制度。由于人工髓关节置换术的切口深度较大,其出血量过多,这就需要护士注意不同止血用品带来的遗留问题,在手术中运用到的器械、纱布、缝针等应做好核查工作,并实施输血输液、普鲁卡因过敏试验,并对患者的病情详细检测,为顺利实施手术创造基础。

1.2.2术中配合:患者麻醉作用发挥后采取~般的术野消毒,设置手术巾,对患者做髋改良Handing氏切口处理,在大粗隆顶点进行纵形切开,切口大长度在14cm左右。把皮肤、皮下及深筋膜切开后运用电灼止血,按纵形将阔筋膜切开后结合髋关节自动拉钩将其拉开,把臀肌在前中1/3处向外做纵行切口,大小为5cm,接着锐性将关节囊前方肌肉分离开,并把前侧关节囊切开,髋关节屈曲内收外旋使股骨头脱位,将股骨头颈切除,需将股骨距控制在1.6cm,结合髋关节前后板钩使髋臼充分暴露,用髋臼锉将髋臼内的软骨去除,再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适当的人工髋臼放置,前倾角度控制在5~15°,外倾角度在30~45°,将股骨周围的髋增大,使用适当的人工股骨假体放置,随后进行复位牵引,对髋关节运动情况良好,未出现脱位,将切口清理后进行负压引流管,把切口关闭好。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术中要对患者的身体指标严格观察,主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方面,出现异常情况要汇报给医生。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感染病例。但观察组术后的疼痛持续时间、抬腿时间、坐起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①实施无菌操作。考虑到此种手术创伤大、术野广、暴露久等,手术医生要戴2副新手套防感染;术中用到人工关节时禁止和手套直接接触,使用无菌干纱布包裹传送;禁止非手术人员进人手术间内,防止引起感染。②积极参加商讨。在实施手术前期,护士应积极参加医生的诊治讨论,以熟悉手术方案、方法、步骤、操作;对于医生提到的手术注意事项给予重视,避免出现异常事件。③掌握手术流程。护士对于整个手术过程要了解,对于手术器材的配套、名称、作用掌握清楚,并及时告知主刀医生所用器械号码,快速传递器械,与医生共同配合完成手术,改善手术质量。在手术结束之后要帮助搬动患者,对患者正确维护,使患者处于外展中立位。④进行巡回监护。护士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观察,保持其处于正常状态,对易受压部位需放置软垫,使患者感觉舒适为佳。在手术过程中运用骨水泥能够降低血压,需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严密监护[3]。⑤加强医患沟通。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年龄较高,且手术创伤大,失血多,在手术过程中常发生心血管应激性反应,这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引起。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在手术前对其心、肝、肾等脏器的功能状态了解,避免出现异常情况。

参考文献

[1]郭芝芳,刘丽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1):22-23

关节置换术篇3

【摘要】[目的]分析引起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旨在探讨术后发热与感染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6年4月间本院及华西医院骨科记录完整已行膝关节置换术的200例患者的体温表和病历。列表记录每例患者术前的平均最高体温和手术后7d每天的最高体温,同时记录术前和术后第2d的血色素值以及是否输血、使用导尿管、麻醉方式和基础疾病等。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膝关节置换术前和术后7d的患者体温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78例(39.0%)患者的体温≥38℃。16例患者发展为感染,浅层感染15例,经换药和抗生素治疗治愈,1例深部感染行假体取出,最终关节融合,但其中仅有3例患者的体温增高。术后发热与感染、输血、血色素下降、是否使用导尿管、麻醉方式以及术前发热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1周内发热属正常生理反应,与感染等因素无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置换;发热;感染;相关因素

Abstract:[Objective]Todeterminetheincidenceandfactorsassociatedwithpyrexiaaftertotalkneereplacement(TKR).[Method]Aretrospectivereviewof200patientsindepartmentsoforthopaedicsofourhospitalandWestChinahospitalwhounderwentTKRsfromAugust1998andApril2006wasperformed.Theclinical,surgicalandfollow-updatawereabstractedfromthepatients’recordsandwereanalyzedwithSPSS12.0.[Result]Therewasastatisticallysignificantincreaseofthemeantemperaturepost-operations,whichremainedsignificantthroughoutthefirst7daysaftersurgeries(P<0.01),78(39.0%)patientswerepyrexial(≥38℃)and16patientsdevelopedaclinicalinfection,butfourofthomwerepyrexial.Therewasnostatisticalassociationbetweenpyrexiaandinfection,allogenicbloodtransfusion,decreaseofhaemoglobin,useofurinarycatheter,rheumatoidarthritis,aesthetictype,andpyrexiabeforeTKRs.[Conclusion]Pyrexiainthefirst7daysfollowingTKRisusuallyanormalphysiologicalresponseandshouldnotcauseundueconcernaboutthepresenceofinfection.Pyrexiawithinthefrist7daysafterTKRcouldberegardedasaphysiologicalphenomenonandhave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withinfection.

Keywords:kneejoint;replacement;pyrexia;infection;correlationfactor

膝关节置换术后最初几天发热的现象已经得到普遍共识,但对其原因却见解各异〔1、2〕。由于担心感染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术后发热已经成为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关注的焦点。于是多种昂贵和无实际意义的检查用作辨别术后发热的原因,以及经验性的延长抗生素治疗的时间,进而使患者住院的时间延长,费用增加。本文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6年4月本院及华西医院骨科记录完整已行膝关节置换术的200例患者的体温表和病历,通过分析影响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探讨术后发热与感染等因素的相关性。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及华西医院骨科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200例,男73例,女127列;年龄42~91岁,平均67.6岁;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21例,72例仅单侧膝关节置换,49例两侧置换间隔大于3个月,女性患者67例,男性患者54例,右膝68例,左膝5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7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其余患者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切口使用引流管,根据手术情况一般术后1d拔除。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深静脉血栓直到出院,由康复医师指导功能锻炼,并在术后第1d开始。每日测量体温3次,术后7d改为常规测量。关节置换手术后5年内常规随访。

1.2评估标准

资料收集从病历资料中获得,包括术前的最高体温,术后当天,以及之后7d的体温记录。对于7d后仍在医院的也继续收集体温资料。在随后的随访中所有的关节置换感染情况都得以记录。观察是否有术后因输血而引起的过敏,并于术前以及术后第2d测量血红蛋白量,是否使用导尿管等。

本着研究的目的,发热被定义为38℃以上。表浅或深部的手术感染定义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尿路感染被定义尿培养阳性并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被定义为X线或者痰培养阳性且需要抗生素治疗。

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术后发热与感染、异体输血、血色素降低、导尿管使用以及风湿性关节炎、麻醉类型和术前已经发热之间的相关性。手术前后的温度的对比分析采用单因素配对的方差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包进行分析,P<0.05为统计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19.2个月(12~61个月),术后感染16例,感染率8.0%。其中1例发展为假体感染,为一男性66岁患者术后2年出现了膝关节的疼痛,被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后将假体取出并且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术后未发生严重深静脉栓塞(DVT)肺栓塞患者。

根据统计手术前后的最高体温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1)。其他多种因素和发热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16例患者最终发展为感染,但仅有3例患者出现了发热。另外62例发热患者没有出现临床感染证据。使用发热来判断感染的敏感性是0.268,特异性为0.634。

3讨论

多种手术包括膝关节置换术后都会出现发热,这已经得到普遍共识。术后人体生理反应引起的发热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手术创伤、术后的血肿、肺不张、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或切口的深浅感染以及输血或者深静脉血栓等都会引起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体温升高〔3~5〕。在所有导致发热的原因中切口的深部感染或者假体的感染对手术来说都会是致命的。这种担心促使许多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患者也要求一系列的检查,例如胸片、血尿常规检查、切口分泌物培养、连续血细胞计数以及炎症标志物检查、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检查等试图去了解发热的原因。根据作者的经验,盲目的应用这些检查很少能产生有用的诊断信息。另外由于术后发热没有感染证据的患者被额外的应用了抗生素,尽管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有潜在的危害性已为大家所知。

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研究较少,但却有不同的结果。Kennedy等(1997)对9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观察发现17%的患者有高温,大多数发生在术后第2d。他们发现术后高热与输血以及血色素降低没有直接关系,另外发热也和感染没有相关性,于是他们认为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几天发热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Guinn等(1999)观察95例单侧和23例双侧(≥38℃)膝关节置换,发现术后体温单侧的发热发生率为66%、双侧为74%。他们认为早期发热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与长期的术后并发症没有相关性。没有证据显示术后失血与发热有直接关系。他们得出结论认为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较高,根据发热的情况认为和术后血肿以及DVT等关系较大。

Shaw和Chun(1999)调查髋、膝关节置换患者各100例,发现平均最高体温在术后第1d最高,并且19%患者的体温有≥39℃,没有发现输血以及失血和发热有相关性。于是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关节置换术后发热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将整个工作的重点都投入到术后发热上去显然是一种较大的浪费。

作者在膝关节置换手术采用每日3~4次抗生素和常规使用引流管。与每日使用2次或更少次数的抗生素在膝关节置换中可以更有效的减少感染。常规使用引流管是颇有争议的,一个META分析指出留置引流管仅能增加输血的量,而和切口感染、血肿、肢体肿胀、DVT以及住院时间没有相关性。

假体感染在本研究中仅有1/200(0.5%),虽然随访时间短于其他一系列报道。令人惊讶的是作者没有发现有深静脉血栓患者。这也许与作者使用药物预防、弹力袜和早期功能锻炼有关,当然这也与作者通过静脉造影来调查排除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有关。

作者的结果显示术后当天有7例患者存在低体温情况(≤36℃),可以通过使用热毯子和术中、术后输预热的液体来改善这种情况。

作者同时也发现术后发热与输血、使用导尿管、风湿性关节炎、麻醉类型以及术前发热没有明显相关性。输血很少会引起发热,可能因为作者严格使用规范的成分输血,这也可能是为什么很少有患者在术后出现高温的原因。

术后血红蛋白丢失超过30g/L和发热就接近相关性,这种丢失已经有别于过去认为是术后发热相关因素的输血,现在认为是血肿的原因。作者使用引流管,可能会增加输血量,但也有可能减少了血肿的发生情况。

研究认为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发热反应至少有部分生理原因是因为手术部位的炎症反应。Mehra等〔7〕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和很少术后感染的患者,局部皮肤温度和C-反应蛋白(CPR)分别在18周和6周内维持较高水平,显示了较为持久的局部炎症存在。Andreas等〔2〕报道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患者的血清以及关节引流液中内源性致热原白介素6(AL-6)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者,说明这种细胞因子也可能参与了发热的过程。

作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患者都是生理反应,并且术后7d有高的发热率(39%),没有显示发热和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低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率使发热的诊断有很少的诊断价值,

在很少临床发现的基础上膝关节置换术后1周内的发热属正常的生理反应,而非感染的前兆。

【参考文献】

〔1〕JaruskovaM,BelohiavekO.RoleofFDG-PETandPET/CTinthediangosisofprolongedfebrilestates[J].EurJNuclMedMolImaging,2006,33:913-918.

〔2〕AndreasBM,TaubDD,GurkanI,etal.Postoperativefeveraftertotalkneearthroplasty:theroleofcytokines[J].ClinOrthopRelatRes,2003,2:21-31.

〔3〕胡玉华,徐长明,胡传亮,等.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二期翻修[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9:825-827.

〔4〕LentinoJR.Prostheticjointinfections:baneoforthopedists,challengeforinfectiousdiseasesspecialists[J].ClinInfectDis,2003,36:1157-1161.

〔5〕BlomAW,BrownJ,TaylorAH,etal.Infectionaftertotalkneearthroplasty[J].JBoneJointSurg(Br),2004,86:688-691.

关节置换术篇4

【关键词】人工肩关节置换康复护理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能在三维空间进行功能活动。术后针对性、分阶段性的康复护理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必不可少。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38~71岁,平均49岁;左肩4例,右肩12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

1.2方法

均在全麻或高位臂丛加颈丛麻醉下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对此组患者实施各方面康复护理指导后,通过随访的方式对患者日常生活中肩关节ROM的活动范围进行调查统计。

2结果

按Neer评定系统评分,疼痛35分,功能3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25分,解剖复位10分。总评分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本组患者通过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周,肩关节被动ROM达正常范围,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完成,术后24周,患者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处理。其中优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

3康复护理

3.1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工作包含着重要的心理因素,可起到治病或致病的作用。我们应当把心理康复作为功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功能康复。一般肩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都饱受疾病的折磨,经过长久的考虑,有较强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欲望,有的急于求成,锻炼进度盲目超前,并随意活动;有的过于谨慎,担心活动后致手术失败,所以我们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心态反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生活要求、智能等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同时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效果,手术后如何防止脱位及加强指导下的功能锻炼作为谈话的内容。指导病人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最终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3.2理疗护理

运用物理的手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简称理疗。主要方法有光疗法、电疗法、水疗法等。

3.2.1光疗法应用日光或人工光源治病的方法统称为光疗法,例如微波治疗,其作用主要是热,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痉挛和镇痛。一般照射在局部,时间20~30分钟,每日1~2次。

3.2.2电疗法电疗法是通过电刺激对关节屈曲挛缩活动度(ROM)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减轻挛缩,增大ROM,例如复合脉冲治疗,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耐受力根据病人情况决定。

3.2.3水疗法化学冰袋置于肩关节前侧60~90min,以达到止痛、消肿、减少水肿渗出的目的。

3.3功能锻炼

根据Neer等的康复原则,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术后0~6周):肩关节被动辅助练习阶段。被动及辅助活动肩关节,被动活动须在病人能够耐受的范围内,肩关节康复在术后24小之内即可开始,首先是钟摆练习,仰卧位的辅助下前屈上举及外旋练习,活动度应严格限制在术中记录的活动范围之内。患肩相邻关节康复在术后24小时开始患侧肘、腕、手诸关节主动、全范围活动,前臂等长肌肉收缩练习。

第二阶段(术后6~12周):此阶段练习主要涉及早期的主动活动练习、抗阻肌力练习以及牵拉练习。首先进行仰卧位的主动前屈上举,待肌力逐渐恢复后可改为直立位的前屈上举练习。另外,利用弹性绷带或拉力器可进行内旋和外旋的同时开展患肩的牵拉练习,主要针对前屈上举、外旋以及内旋、内收等活动,其目的是恢复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度。

第三阶段(术后12周以后):此阶段的锻炼内容主要是在保证患侧肩关节恢复良好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加强练习,目的是逐步完全恢复患肩的肌力与活动度。

3.4出院指导

出院后要求患者坚持进行肩关节运动,避免患肢提重物,禁止做投掷运动,以防止人工肱骨头脱位。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约需1年,嘱患者术后1、3、6、12个月分别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

4讨论

人工肩关节置换不同于全身其他的人工关节置换,其术后远期结果,不仅取决于手术操作是否成功,而且强调术后个性化、阶段性的康复治疗。整个康复锻炼需要持续近1年半时间,因此,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和指导也十分重要,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护士应及时进行正确引导。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对其评估,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该类手术,并制定和实施安全、有效、易懂、系统的护理及康复锻炼计划。

参考文献

[1]姜春岩,王满宜,荣国威.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49-653.

[2]沈阳.肩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指导[J].护理学杂志.2002,17(4):269-272.

[3]童培建,肖鲁伟.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症防治及术后康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0-193.

关节置换术篇5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许多膝关节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能有效解除膝部病损膝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行走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膝关节代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病损膝关节,解决疼痛,畸形功能障碍,以改善膝关节运动功能的手术。对我科自2008年10月到2010年9月收治的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系统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例,均为单膝置换,其中男2例,女4例,年龄48~69岁,平均61岁。其中创伤性关节炎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患肢膝关节疼痛,行走时不能直立。X线摄片,MRI检查提示关节面损害,摩擦多。

2围术期护理

2.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患者因担心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高,加之费用较高,因此常有焦虑、恐惧心理,因此护士应热情主动地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解有关手术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讲解该手术的方法、过程、材科及科室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信心,消除患者焦虑及恐惧,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积极配合治疗。

②全身情况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全身健康状况,既往史、药物史、过敏史,观察关节周围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③一般护理:充分做好术前检查,完善各项常规检查报告,如三大常规、血凝、三抗、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胸片及心电图等;术前1天备皮、剃除手术区毛发,清洁皮肤后碘伏消毒,无菌敷料包扎;术前1小时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6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④术前指导: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使其掌握抬臀及放置便盒的技巧,以适应术后;指导其食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素易消化的食物,以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吸烟者戒烟;指导其做深呼吸有效咳嗽、进行深呼吸训练,有利于术后痰液咳出,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舒缩练习:双下肢伸直绷紧足尖,膝部用力向下,可采用tens法则,即收缩股四头肌10秒,休息10秒,收缩10次为一但,重复10次,每天3-4次[1]。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直腿抬高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在健侧膝关节屈曲,避免对腰椎产生压力,患侧膝关节伸直,踝关节功能位,抬腿高度离床10cm左右,保持10秒,抬高角度及保持时间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2]。转贴于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嘱病人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6小时内禁水、禁食,双膝关节下可垫一软枕,使膝关节屈曲150到200,以减少关节腔间隙,从而减少出血。观察患肢皮温、毛细血管充盈以及足趾的运动和感觉。

2.2.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常规使用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平稳后改为每4小时一次。注意观察尿量、切口出血情况,渗液多时及时更换,保持负压引流的通畅,并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引流管一般放置48~72h,当引流量少于50ml时可拔管。

2.2.3预防感染;切口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术后3天体温大于38.50°C应汇报医生,遵医嘱合理使用高效抗生素,协助患肢抬高15~20cm,促进静脉回流。指导并协助患者定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压疮的产生。

2.2.4疼痛的护理;护士应首先改变传统止疼观念。传统观念认为只有在疼痛难以忍受时才可以给予镇痛,并且只能使用一次,连续使用可成瘾,甚至影响伤口愈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疼痛往往更剧烈、时间更长。因此术后病人常规使用特耐予以静脉滴注,以达到镇痛效果。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多与病员交流,转移其注意力。

2.2.5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足跟至膝关节以上用弹力绷带轻微包扎,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屈伸踝关节,鼓励勤翻身,做深呼吸、咳嗽动作,早期功能锻炼。应用抗血栓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钠的使用,500IU腹壁皮下注射,按《指南》推荐连续使用10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2.2.6术后功能锻炼;肢体麻醉恢复后即开始踝关节跖屈背伸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和直腿抬高运动。术后第二天开始CPM锻炼,初次活动范围00~300,每日1小时,角度由小到大,每天增加10°。出院前至少达到95°。术后7-10天借助步行器练习行走和站立,进行步态训练和下蹲练习。术后3周加强步态训练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借助扶手进行下蹲练习,可进行室外短距离的行走。在上下楼梯时,患肢从不负重到部分负重,要求健腿先上,强腿先下,上下楼梯级数不宜太多。

3出院指导

3.1出院后继续所学院内锻炼内容,避免剧烈运动,不要做跳跃和急转运动,防止关节扭伤;骑自行车、游泳、爬山、跑步等有损关节的活动尽量不做。

3.2指导患者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及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控制体重,以减少膝关节的负担。

3.3注意不负重,不做踢腿动作,避免内收及内旋动作,勿屈膝下蹲[3]。

3.4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门诊随诊。当切口疼痛、患肢肿胀等情况应立即来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第4版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42.

关节置换术篇6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06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55-02

【Abstract】Artificialtotalkneereplacementsurgerymethodistousetheartificialkneeinjuryordiseasetoreplacethedamagedbyknee,purposeisresectionlesions、relievethepain、recoveryofthekneejointactivitieswiththeoriginalfunction,soastoimprovethequalityoflifeofthepatients.Artificialtotalkneereplacementmainlyusedfortreatmentosteoarthritis、rheumatoidarthritis、traumaticsexarthritis、correctjointdeformities、ankylosingspondylitisetcdiseasecauseseveredeformityofthekneejoint,Artificialtotalkneereplacementisacurativeeffectisveryexactoperation,isthekneejointdiseasetreatmentoneoftheprincipalmeansof,Completebeforeandafteroperationnursingissurgicalsuccesstheimportantlinkofthe.

【Keywords】Kneereplacement;Perioperationperiod;Nursing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2月手执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55-85岁,平均62.5岁。糖尿病1例,高血压12例,冠心病5例,低蛋白血症1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一般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都是经过长久的考虑,希望能通过手术解决行动不便和疼痛等问题。但由于患者患病时间长,常伴有行动不方便、关节疼痛等症状,并四处寻医就诊,常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加之患者及家属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知识缺乏了解,特别担心一旦手术失败,很可能发生肢体的残疾,担心无法忍受手术本身带来的痛苦,容易对手术产生恐惧心理,担心手术的效果。因此,术前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生活要求、文化程度等因素,尽量全面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项手术方法和本院医生技术水平,并详细的讲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目的、效果及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多向患者介绍身边的成功案例,使病人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护理程序解决患者各种心理问题,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消除患者和家属的担心和顾虑,使其在手术前对医院放心,对医生放心,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充满信心,使其认识到早期康复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进行有计划的训练确保医患关系和谐,患者心态稳定,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术前准备

2.1.2.1评估患者全身情况,了解病史,包括一般情况和全身健康状况,术前膝关节的功能情况。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凝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情况、心电图、胸片等),手术前一天做好药物过敏试验,根据医嘱给予配血,吸烟者劝其戒烟,使用激素者停用激素,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术前晚根据医嘱用镇静剂,以减轻病人紧张和焦虑,保证充足睡眠。手术前1天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做好身体卫生。对病人进行常规备皮和消毒处理,观察患者膝关节周围皮肤有无破损,疖肿等感染。如有,应积极治疗之。要求病人在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6小时开始禁饮,以防因麻醉或手术过程中所致的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1.2.2呼吸道准备术后病人常因伤口疼痛不愿做深呼吸或咳嗽排痰,因此术前应训练病人做深呼吸运动。

2.1.2.3胃肠道准备术前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因绝大数病人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尤其是术后,因手术创伤和麻醉的影响,很易发生便秘和尿潴留。术前给予必要的练习,可减少或避免术后尿潴留及便秘的发生。

2.1.2.4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为预防感染,术前2-3日、术中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2.1.3行为训练向病人讲明术后咳嗽、咳痰可减少肺部并发症如感染等的发生,指导病人掌握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的训练,指导病人利用床上拉环做引体向上和抬臀训练,教会患者行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活动以及踝关节的主动活动,教会患者助行器和拐杖的使用方法。

2.2术后护理

2.2.1基础护理

2.2.1.1根据医嘱给予床旁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氧气吸入。

2.2.1.2行联硬外麻的患者应术后去枕平卧6h,抬高患肢,使膝关节处于屈曲30°-40°位。

2.2.1.3预防感染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防止感染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要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若有污染及时更换,遵医嘱常规使用抗生素,使用时现配现用。严密观察体温及伤口疼痛情况,术后使用预防性抗生素10-14天,要求广谱、足量、有效。应根据术前不同的疾病进行相关的复查和治疗。

2.2.1.4心理护理患者在术后都会出现疼痛、活动不便等不适,会使患者产生情绪低落。护理人员应主动跟患者沟通,给予患者鼓励,稳定患者情绪,给予患者康复的信心,使患者能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

2.2.2引流管的护理应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保证伤口引流有效,延长管长度适中并低于伤口平面,防止引流管扭、折、屈、保持引流管通畅;并及时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量,一般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术后24-48h引流液量

2.2.3疼痛的护理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症状,可影响到术后功能的恢复。术后第一天即可在术侧膝周上下置冰袋冷敷(冰袋外包裹毛巾,伤口敷料外应包裹防水油布),每30-60min给予更换1次,冰敷至手术后2d拔出伤口引流管,目的是防止并减少关节腔出血及膝周肿胀,缓解术后疼痛。早期疼痛可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条件许可还可使用持续性止痛泵,但需防止腓总神经受压损伤。晚期疼痛病因比较复杂,应细致分析,要注意除外心理性因素。教患者通过聊天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以缓解疼痛。

2.2.4饮食护理术后当日禁食6小时后,可进半流质饮食;次日可进普食,增加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指导病人按摩腹部,防止便秘。高龄患者还应适当补钙,如喝豆浆、牛奶等,糖尿病患者应选用优质蛋白饮食,如动物食物中的奶类。

2.2.5防治深静脉血栓膝关节置换术后较易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后应抬高患肢并穿弹性袜后应用弹力绷带,长度从足部到大腿根部,以促进回流,早期活动患肢;消除水肿;嘱患者主动做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引流管要定时给予挤压,保持有效通畅;严密观察患肢循环,若发现小腿、踝部肿胀、皮温升高等立即通知医生;术后遵医嘱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

2.3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开始锻炼对患者术后的康复尤为重要,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术后功能锻炼的过程和重要性,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术后第一天即开始指导患者把膝关节伸直、踝关节折屈背伸和股四头肌的等长等张运动(每小时屈伸10次,每天2-3次)。教会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10s,每1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术后中期使用CMP机被动锻炼,CPM机可通过温和而持续的被动屈神肢体,进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术后晚期主要是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为主,加强站立、下蹲、步态训练、下地行走等练习,并练习上下楼梯,次数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以不感觉劳累为准。叮嘱患者量力而行,切勿过度训练。

2.4出院指导出院前需要对病人进行自我健康管理方面的教育,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各种感染等。指导患者应多进食高钙食物,同时叮嘱病人及家属继续加强患膝的功能锻炼及肌肉锻炼,适当锻炼后要充分休息避免关节负重,避免反复下蹲,减少上下楼梯次数,不做长跑爬山等运动,关节出现不适时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尽早恢复患肢功能。并注意预防各种感染,告知随访时间,一般为1、3、6月,以后每年复查1次,不适随诊。

3讨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对围手术期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保障手术效果。由此可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患者痊愈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亦璁.膝关节外科的基础和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01-502.

[2]房晓军,丁勇,田娟.下肢创伤患者术后应用持续被动运动的康复护理.中国临床康复,2002,6(8):1189.

[3]王青,陶松年,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J].临床骨科杂志,1999,2(4):268.

[4]顾晓园,张中南,侯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J].中华理疗杂志,1999,22(4):215.

[5]刘凤然.全膝关节置换术36例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