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优化治疗范例(3篇)
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篇1
【关键词】硬化剂;特利加压素;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消化科急危重症,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集了93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给予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近年来本院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93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24例,B组38例,C组31例,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等方面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每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病例入选标准:①有呕血、黑便等症状。②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在中重度。③排除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④排除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⑤排除严重胃底静脉曲张者。
1.2治疗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入选的病例均在24h内行急诊胃镜,胃镜检查或治疗后均留置胃管,行硬化剂治疗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A组给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注射治疗,硬化剂为国产聚桂醇注射液,进镜后分次选择曲张静脉隆起显著处下方以注射针刺入静脉壁,分次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每次注射5~10ml,总量不超过35ml,观察曲张静脉充满硬化剂并发白硬化,观察出血已停止后退镜。B组首剂静脉注射特利加压素针(深圳翰宇药业有限公司)2mg,然后每隔4h静脉注射1mg,观察出血情况。C组给予联合硬化剂注射及特利加压素针治疗。
出血停止评定标准:①患者未再呕血及/或黑便;②留置胃管中未再引流出新鲜血液及咖啡色液体;③血红蛋白未再进行性下降;④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稳定。分别观察3组患者24h及72h止血率及1年内再出血率。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4h止血率A组与C组疗效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食管静脉曲张多见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及门静脉高压病人,一旦首次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约一半的病人会在一年内再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0%~60%[1],是消化内科常见急危重症。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因为创伤大,并发症多,且此类患者大多凝血功能障碍,肝脏损害重,身体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故近年来内镜下介入治疗及探寻更好的药物治疗成为研究的重点。内镜下介入方面本院习惯采用镜下注射硬化剂止血,硬化剂的作用机制[2]为:进入曲张静脉的硬化剂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刺激纤维母细胞增生,局部逐渐产生肉芽组织及形成纤维化,从而闭塞血管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急诊情况下硬化剂直接填塞压迫出血点而迅速止血,故急诊止血采用硬化剂治疗常可取得满意疗效,此研究亦证实了这一点。硬化剂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有胸痛,吞咽困难,食管溃疡,食管狭窄等,另外贾丽萍[3]等研究发现硬化剂治疗可以加重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胃底静脉曲张,故此次研究排除了合并严重胃底静脉曲张病变的病例。
特利加压素为人工合成的三甘氨酰赖氨酸加压素,可以在体内氨基肽酶作用下转变成有活性的血管加压素,减少门脉血流,增加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使食管黏膜下层及壁层曲张静脉的血流量减少,可使门脉血流速度及门脉压力持久显著的降低[4]。郭莲怡[5]等研究表明生长抑素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优于单用生长抑素,且安全性较好。
由于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未改变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管静脉曲张会再次出现,本次研究中,硬化剂治疗组一年内再出血率达37.5%,而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后,由于持续降低了门脉压力,一年内再出血率降至12.9%,本次的研究表明硬化剂与特利加压素联合应用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曾民德.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预测及其治疗对策[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6(2):65-66.
[2]莫善.内镜下尼龙圈套扎加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微创医学,2010,(1):50-51.
[3]贾丽萍,袁晓英,向明确,等.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对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胃底静脉曲张的影响.重庆医学,2010,39(5):584-585.
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开颅组及微创组,对三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保守组患者优良率为50.00%,开颅组患者优良率为61.67%,微创组患者优良率为90.00%,保守组及开颅组优良率显著低于微创组(P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策略;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32-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导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威胁[1]?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见的有内科保守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颅内血肿清除术,三种手术方式均有各自优缺点?为探求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佳治疗策略,本院对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出血量为30~60ml,全部患者均有高血压发病史?剔除静脉畸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保守组?开颅组及微创组,每组60例?保守组采用内科保守方法进行治疗,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为(62.3±6.5)岁?22例出血部位为基底节,18例在丘脑,20例在脑叶?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法进行治疗,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2.6±6.2)岁?21例出血部位为基底节,17例在丘脑,22例在脑叶?微创组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法进行治疗,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2.4±6.2)岁?20例出血部位为基底节,19例在丘脑,21例在脑叶?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保守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控制血压?降颅压?对症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等?开颅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插管后,给予去骨瓣减压?小骨窗血肿清除等措施?微创组患者采用CT对穿刺点及穿刺针长度进行定位,根据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规范化治疗,用电钻将一次性血肿粉碎穿刺针钻进颅骨,拔掉钻头后将圆钝头针芯推进血肿腔,将针芯拔出后,出流出暗红色血液则将帽盖拧上,连接侧管,用注射器将血肿液态部分抽净;然后拧紧帽盖,将针型粉碎器插入后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将引流管关闭,4h后再开放引流;手术完成后每天进行液化冲洗及引流,2~7d后采用CT对血肿清除情况进行复查,确认血肿清除干净后可拔掉穿刺针?
1.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中的规定,将患者病残程度分为0~7级?0级为基本痊愈,1~3级为显著改善,4级为改善,5级为没有改善,6级为恶化,7及为临床症状无改变或死亡?将治疗效果分为3级,1级为优,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2级为良,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3级为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甚至病情加重?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经治疗,保守组患者优良率为50.00%,开颅组患者优良率为61.67%,微创组患者优良率为90.00%,保守组及开颅组优良率显著低于微创组(P
3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主要针对小量脑出血患者,该治疗方式无法提高大量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相关研究认为,开颅手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从而降低颅内高压,骨瓣和骨窗开颅可在极大程度上清除血肿,但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创伤较大,操作复杂,患者耐受度较低[3]?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清除血肿被广泛运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中,该术式具有以下优点:①不开颅,有效避免了手术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②注射器用于抽吸手感较强,有利于抽吸负压强度及素质的控制,术中再出血的发生几率较低;③微创清除血肿的首次清除量可达一半以上,之后采用尿激酶对血凝块进行快速溶解,促进脑内血液引流,治疗优良率较高,且无副作用发生;④粉碎针将血肿液化剂扩散至血肿各部位,有利于血肿的清除及安全粉碎血肿;⑤在脑血肿发生高峰之前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有利于颅内压的降低,从而减轻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有利于阻断脑组织进一步损害,减轻了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4]?本组研究中,微创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保守组及开颅组(P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见效快?患者耐受度较高,老年体弱患者的耐受度较高,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石传江,张义,崔佳嵩,等.幕上中等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探讨及疗效分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3):124-125.
[2]王金刚,王连仲,闻华,等.重度及极重度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策略.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2):66-67.
高血压优化治疗范文
【关键词】轻中度高血压;硝苯地平缓释剂;临床疗效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一旦发病便需要持续性治疗或控制。硝苯地平作为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在高血压病临床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临床研究发现[1],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病、心绞痛具有十分确切的临床疗效,尤其是硝苯地平缓释剂可以在治疗高血压病过程中一次服药后保证较长时间的高血药浓度[2],药效更为显著。本文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0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的临床疗效与药理。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病症均符合2010年版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3],排除重度高血压病患者。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为(38.5±4.6)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为(39.6±4.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统计比较。
1.2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根据患者的血压指标变化,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剂量为20~100mg,每天用药1次,持续用药1个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硝苯地平药物治疗,结合患者的血压指标给予硝苯地平75~125mg/d,每天用药3次,持续治疗1个月。治疗期间,定时检查患者血压,总结临床治疗效果。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改善效果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其中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指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硝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在高血压病、心绞痛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且疗效显著。临床研究发现[4],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更加显著,用药后可以大大提升血药浓度,有助于减少用药频率,对于血压指标的改善效果十分显著。本文研究发现,采用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可以明确缓解患者高血压病症,调节优化血压指标,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用硝苯地平常规药物,提示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高血压病的药效机制更为科学,疗效更为显著,推广价值极高。
硝苯地平缓释剂进入人体后,会直接作用于正常供血区及缺血区冠状动脉[5],缓解动脉血管痉挛,增加心肌供氧,降低血管耗氧量。另外,硝苯地平缓释剂进入人体后,会舒张患者外周血管,减少血管阻力,降低外周血管舒张压与收缩压,药效针对性强。此外,硝苯地平缓释剂进入人体后,通过肠胃系统吸收,吸收率极高,进入血液系统后,可以保证血药浓度曲线平稳、长效。临床研究发现[6],硝苯地平缓释剂的药物成分进入人体后近90%的药物可通过水溶代谢经过尿液排出体外,药效持续时间长,且不会产生体内积蓄,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障。可见,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理作用机制科学性强,疗效针对性强,应用价值极高,可以适当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使用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药效作用科学,疗效确切度明显高于常规硝苯地平药物,一次用药可以长时间保证较高的血药浓度,药物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推广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王素华.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药理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5):87.
[2]张俊峰.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84例[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4:105-106.
[3]杨景堂.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药理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22):113.
[4]王永柏.拉西地平和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北方药学,2011,8(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