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病理学研究(6篇)

时间:

病理学研究篇1

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病理;专业学位研究生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意为“明确、明智、审慎地应用最佳证据做出临床决策的方法”,也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1]。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渗透到临床医学教学、疾病分析和诊断模式以及临床科研的各个领域中。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临床病理学的诊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由传统的显微镜下诊断模式转向临床-病理-免疫-分子结合以及个体化的诊断模式。循证医学强调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认真、明智地使用现有的能够掌握到的最佳证据的基础上,注重创新、终身学习和自我教育。目前,临床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总体数量较少,毕业去向相比于学术学位及临床的研究生,更易进入各地大医院病理科,而医院选择病理学研究生时更看重的是实际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身综合素质,这显然对以往缺乏病理专业系统培训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因此,将循证医学的理念贯穿到临床病理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中,是培养能够紧跟时代要求、最大限度适应临床需求的病理学研究生的关键。

1在临床病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应用循证医学的必要性

循证医学是近十年来现代医学实践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含义为遵循证据的医学,也就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制订最佳的诊治措施。病理诊断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目前各级医院存在病例数快速增长、病理医师培训制度缺乏、临床和病理沟通不畅、优秀技术员缺乏等因素,造成病理诊断的风险性越来越高,过去单纯光镜下依赖经验的诊断带有过多的主观性,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病理医生间诊断的重复性较差,例如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宫颈或乳腺原位癌是否有早期浸润等问题,不同的病理医生依据主观经验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诊断。因此,教会学生树立循证医学的观念,寻找所能获得的最佳证据,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另外,我们现在处在知识和信息爆炸的年代,在专业学习中,努力跟上病理发展的前沿,具有创新的思维、开阔的思维,教会学生使用发达的网络系统协助诊断,运用循证医学的理念也非常重要。例如,带教教师诊断的少见疾病,学生会运用网络搜索最新的文献报道,并且能够提出更加支持诊断的新的辅助诊断方法,这样的研究生更适应时代的需求。从就业角度来说,病理医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专业环境和培养周期,至少需要4~5年的专业训练后才能独立承担部分诊断工作,因此,用人单位都希望能尽量缩短培养周期,减少培训成本,要求应聘对象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经过正规的专业技能培训,具备一定的专业工作能力。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循证医学,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专业学位研究生较全面地熟悉病理临床技能是至关重要的[2]。

2循证医学在临床病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EBM实践包括5个方面:(1)提出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2)高效率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3)严格评价证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4)将评价结果用于临床实践;(5)对开展的临床实践做出效果评价。顺应这些实践准则,我们尝试对临床病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革。

2.1教学内容改变

首先,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提出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课程内容中加入由专科临床医生带教的课程内容。目前我们科室有6个亚专科病理组,带教过程中发现,单纯的病理形态讲述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难以使其提出问题,于是我们在对学生来说较难的章节中,如软组织、骨关节及淋巴造血系统章节等,穿插由其他学科及临床医生讲授的课程。例如,讲述软组织和骨关节系统疾病时邀请放射科医生讲述部分相关内容,放射科医生从临床骨关节肿瘤的实例出发,结合X光片讲述病理和影像结合对于骨关节肿瘤诊断的重要性,再结合病理专科讲述肿瘤的镜下形态学特点,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并且印象深刻,也常常能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其次,要教会学生如何高效率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依据。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中,我们会有意识地推荐一些专业的学习网站,比如中国病理学专业网、华夏病理网以及常用的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和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并且提供目前世界上经过评价的文献数据库(CochraneLibrary、BestEvidence)或相关的杂志(Evidence-BasedMedicine、ClinicalEvidence)、书籍(Evidence-basedEndocrinology)等的检索查阅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检索所需要的专业信息。当诊断中遇到少见问题和疾病时,学生能够迅速查找专业网站,快速得到所需要的专业信息。随着个体化医疗时代的到来,病理学家除了要掌握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外,还需要新的工具手段,越来越多的疾病病理诊断需要依靠形态、免疫表型、临床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等手段紧密结合,MICM(形态+免疫+临床+分子)的诊断模式已经越来越受到推崇,如果不了解免疫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就很难在日常工作中快速和准确应用。因此,我们也要求研究生参与病理技术的学习,如常规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安排他们学习部分分子病理学的诊断技术,如原位杂交、FISH、实时定量PCR(qRT-PCR)、免疫荧光、激光捕获、显微切割、组织芯片制作等。熟悉掌握了上述实验技术的原理、步骤及相关技巧,使研究生在了解未来病理学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受到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熏陶,为今后进行临床病理诊断工作和科研打下良好基础[3]。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全民素质的提高,使人们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要求医生针对每一位患者提供不同的心理治疗和进行语言沟通。因此,EBM要求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有意识贯穿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深切体会患者的疾苦,尊重患者的选择,考虑患者的意愿和喜好,学会与患者交流及沟通,最大限度地获得患者的支持与合作,提高依从性,产生最佳效果。患者参与制订医疗决策,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

2.2教学模式改变

首先,我们尝试从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述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模式。例如我们从常见的乳腺病变实例讲起,提前一周布置病例,安排学生去查阅资料,让学生熟悉常见类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患者年龄、病情进展情况,先让学生分析可能的病变,然后观察HE切片,讲述病变形态特点、是否需要分子生物学检测协助诊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课堂结束时教师总结归纳学生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最后参考NCCN乳腺肿瘤诊治指南中的指导意见,讨论个体化治疗方案。这种方式能弥补纯理论教学的不足,对培养学生的临床病理诊治能力十分重要。其次,对于临床病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很重要。相对于学术型研究生,我们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病理技能期望值更高,因此在对学生的考核上,科研论文只是毕业的必要条件,毕业考核还包括很多临床病理实践能力评估的内容。对于病理常见病、多发病切片,我们随机抽取进行考核。大体标本取材的考核,我们抽调中级以上医师,留取近两天符合考试要求的标本,进行实地取材考核。对于病理技术方面,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的制作均为必考内容。另外,分子病理学检测结果的判读和分析,如给出免疫组化、免疫荧光、qRT-PCR、原位杂交、测序等结果,要求研究生对结果进行判断分析,包括该结果的临床意义、报告中各种标记和数据的含义等,从而督促病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本专业最基本的技能,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4]。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未来的个体化医疗时代,要求新型的病理人才以传统的组织病理学方法为基础,学会结合其他创新工具,在提供诊断信息的同时,还应提供预后信息和药物疗效的预测信息,这对未来的病理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改革病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SackeetDL,RosenbergWM,GrayJA,etal.Evidencebasedmedicine:whatitisandwhatitisn’t[J].BMJ,1996,31(23):71-72.

[2]管小琴,赵涌,陈显兵,等.从病理学研究生就业现状谈培养模式调整的必要性[J].医学教育探索,2006,5(6):582-583.

[3]周晓军.个体化医疗时代:临床病理研究生的机遇和挑战[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1):1-3.

病理学研究篇2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3.02.002

[编者按]中国全科医学杂志与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和Melbourne大学的全科医学专家和心理学专家在2012年伊始共同推出“全科医学中的心理健康病案研究”学术专栏,该专栏由澳大利亚的几位专家轮流撰写,以介绍社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为主要内容,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今年我刊将继续该学术专栏的登载,以推动我国社区心理学服务的能力建设,并带动社区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与此同时,由几位澳大利亚教授合作撰写的著作《全科医学中的精神病学》正在由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与国内外专家合作进行翻译,期望不久在中国出版。希望通过本学术专栏和翻译名著等工作,让中国的全科医学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迈上新的台阶。在此衷心感谢担任本栏目翻译点评工作的我刊编委、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杨辉教授对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1.病史

琼是一位69岁的老年男性。最近6个月左右,他来诊所就诊好多次了,每次来看病都是各种不同的原因。最开始他说睡眠有问题,请医生帮助;几个星期后他再来看病的原因是胸部隐隐的疼痛;再后来的看病原因是让医生帮助解决他的胃肠问题。这次来看病,他的主诉又变成了记忆(memory)减退。

2.进一步的病史

琼没有明显的既往病史。他以前吸烟,曾经每天吸30支。他6个月前退休,退休前职业是会计师。他曾经想70岁以后退休,不过当他的妻子被诊断为乳腺癌后,他就决定退休了。幸运的是,他妻子的治疗效果不错,现在已经痊愈。这对老夫妻有两个孩子,都已经成年,一个住在伦敦,另一个在澳大利亚。在琼的妻子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后,他们计划去伦敦旅行。不过琼比较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这样的长途旅行。他还很担心自己的记忆,担心自己是否会发展成老年痴呆症。他的家族史提示家里有人患老年痴呆症,他亲身经历过他父亲的老年痴呆症,一种进行性的记忆衰退,直到最后连琼也不认识。琼还有抑郁的家族史,他还认为15年前父亲去世以后,自己就一直很抑郁。

3.体检

琼的衣着整洁,梳洗干净。他走进诊室的时候,步履缓慢,神情显得很紧张。他看上去似乎有些沮丧,双手轻微颤抖。躯体检查结果表明,生命体征都很正常,根本没有帕金森病的证据,心血管、呼吸和腹部检查均正常。他还是挺乐意回答你的问题,不过他的答案很简单,不涉及具体的内容。他再次提到老年痴呆症的话题,说他担心自己的记忆问题已经有好长时间了。他承认自己想到如果得了帕金森病,生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他也就不想活了。他否认自己有知觉紊乱(pereeptualdisturbance),如幻觉(hallucinations)。你对琼进行集中力(concentration)和注意力(attention)检查(见注1),发现有些缺损。虽然只通过这一次看病不能详细地评价他的记忆能力,但简单记忆测验(见注2)表明,主要问题是瞬时记忆和短期记忆问题。

4.提问

4.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4.2应该考虑哪些其他诊断?

4.3需要进一步收集哪些病史,做哪些检查和化验?

4.4怎样治疗这个患者?

5.解答

5.1可能的诊断最可能的诊断是抑郁。琼几次看病都说感到忧虑,并描述了一些比较模糊的症状,包括睡眠不好、胸疼、消化问题以及最近出现的记忆问题,这些症状都可能是抑郁造成的。琼有抑郁的既往史和家族史,他最近有两个紧张性刺激,一个是妻子诊断为癌症,另一个是自己退休。心理状态检查表明,他表现为悲伤和焦虑,并存在集中力、注意力和记忆问题。他还说有不想继续活下去的想法。

5.2考虑其他的诊断必须要考虑的其他诊断包括:(1)症状的躯体原因,比如甲状腺疾病、肿瘤、肝功能受损。(2)老年痴呆症,这是鉴于他有家族史,而且他对记忆的主观担心。之前的检查结果(功能缺损)可能是由抑郁导致,但是你应该记住,这些检查结果也可以提示早期老年痴呆症。

5.3进一步的病史、检查和化验为了排除症状的躯体原因,需要对他进行全面的躯体检查以及各种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检查、血尿素氮和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维生素B12和叶酸检查、红细胞沉降率检查、尿微生物和尿培养检查。鉴于他以前吸烟,需要做胸部x线检查。需要进一步采集病史,以便支持或排除抑郁的诊断,因此要检查患者是否有如下症状:情绪低落或不稳定;食欲和体质量变化;在各种活动中缺乏快乐;缺乏兴趣、精力和动机;焦虑的症状;缺乏性兴趣;社交退缩;以及负罪、自责、无助、自残或自杀等想法。最好让琼自己填写一份问卷,如贝克抑郁量表(Beckdepressioninventory,BDI),对你要探讨的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测量。

如果琼表现为抑郁,特别是如果他的症状表现为中等或较高的严重程度,那么在目前这个时候排除老年痴呆可能是困难的,因为抑郁的人的注意力和集中力通常较差,在记忆测验时得分也比较低。对老年患者来说,区别抑郁和老年痴呆症更困难。老年痴呆症具有明确的临床诊断标准。不过在这个阶段给患者做脑部CT可能帮助并不大。

病理学研究篇3

【关键词】中职;护理教育;病理学教学

据最新统计,到2015年末,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86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2.07,全国执业(助理)医师与注册护士比达到1:1—1:1.2。据中华护理学会披露,目前中国护士短缺至少达一百万人。以浙江省为例:目前该省有注册护士10.13万人,和医生人数相当。根据1978年国家制定的“医生与护理人员1∶2配比”来计算浙江省护士缺口至少达到10万。

一、目前中职护理的存在有其必然性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给予重点扶持。目前全国护理教育院校数量、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但是由于体制、编制的制约,各医院能提供的护士岗位数量严重不足[岗位的学历要求也逐年提高,导致中职、高职等低学历层次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就业形势严峻。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职护理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边缘地区贫困地区,就业环境差收入低,很难吸引本科护理毕业生就业,中职高职的存在能够缓解这些地区医务人员不足的压力。还有很多的乡镇卫生院、社区、诊所等地方的从业人员也多以中职护理毕业生为主,中职护理的存在完善了护士人才结构,缓解了护理人员不足的压力,在现阶段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二、中职护理课程开设情况,及病理学的开课现状

按照国家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现行的中等医学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课程体系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临床课。中职学生年纪小,底子薄,文化课不能丢,思想课不能少,身体锻炼很重要,中职课程设置时必须开始相当数量的文化课、思想课、体育课等等课程[同时要参加护士执照考试还必须有不下于十个月的临床实习,而中职学制只有三年,这就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的课时压缩了很多。护士最终的工作是走向临床,所以专业临床课的课时也不能少,最终导致包括病理学在内的专业基础课课时大量压缩。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合为一本教材,同时很多学校的病理课课时由原来的一百多节减少到几十节。当前中职学生,在应试教育中成绩大多数并不突出,学习基础较差。而病理学中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抽象思维应用广泛。课时的减少,难点知识没有时间和空间展开讲解,病理学变得更加“枯燥无味”,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不想学习、不会学习,“60分万岁”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市场。专业基础课没有学好,专业临床课理解起来就困难,学生学习能力不能提高,无法真正掌握全部的学习要点。这样的毕业生参加工作以后,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差,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受限,医疗水平无法提高。怎样利用有限的课时开设好病理课,优化病理学教学,提高中职护理毕业生的专业水平,成为了病理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中职护理中病理学教学该如何开展

3.1根据中职护理特点制定教学计划,选取合适教材,优化教学效果

制定教学计划时突出总论,精简各论。病理学总论后期专业临床课中学习的疾病的基础,总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等都应作为重点内容讲清讲透。在各论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病因和病理临床联系上,为疾病的预防和护理奠定理论基础,改变传统病理学侧重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的教学理念,做到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底子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实际情况。教材是教学工作的依托,选取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学效果提升显得尤为重要。病理学的很多教材基本都是为临床专业编写的,侧重于病理变化,发病机制等内容的阐述,内容深,难度大。适合护理专业的教材较少,适合中职护理的简单易懂的病理教材就更加难得,所以在选取教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中职护理的专业需求,同时在讲解时做适当的内容取舍。

3.2学会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病理学注重讲授病变器官的形态变化,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在课堂展示大量的病理图片,使学生对于病变器官的形态有更加形象的认识。而flas的使用可将抽象的概念、理论、病理过程及疾病的发生机制等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动态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加入可案例法,PBL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中职学生年纪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这就要求教师讲课时语调不能过于平淡一致,讲解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同时要选取学生熟悉的内容多举例,帮助学生类比记忆。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十分重要一门桥梁课。病理课教学效果提升能够中提升职护理毕业生专业能力,帮助中职护理毕业生更好的适应临床需求改善就业。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护理毕业生,是病理学教师们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病理学研究篇4

关键词:病理学研究生;研究生培养;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91-03

一、调查概述

本次调查采取书面问卷的方式。问卷所设问题采用不定项选择回答,并兼有一些开放性的回答提示。调查对象为我省某三所高校的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有效率79.17%。问卷内容由病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就业问题和培养问题三部分组成。根据详实的调查结果分析了病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等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二、调查背景

医学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就是对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培养既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又肩负着发展医学科学技术的任务,其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而随着研究生的逐年扩招,研究生数量不断地增加,现代社会对研究生类型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这些问题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就如何提高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一些想法。

三、调查内容分析

1985年,我国提出并实行了“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如今已进入了21世纪,作为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培养也在逐步推进素质教育,突出了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全面质量观,把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本次调查针对目前的培养模式,教育问题制定了相关的题目,调查结果体现出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对所在学校培养、教育和自身评价的态度。

1.培养模式。针对“培养模式”这一问题,本次调查制定了两道相关问题,分别是“您认为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应注重什么”和“您认为当代研究生教育应主要培养什么规格的人员”。其中,53.68%的同学认为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有51.58%的同学认为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和研究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统计结果显示,这两个选项占绝大多数。可见,受调查的同学都认为应用和研究并重的培养模式更适合当代研究生的培养,且符合社会实际的需求。但从侧面看出,现在的硕士研究生对出国深造或就读博士缺乏热情,仅有23.16%的同学赞同了继续深造。

2.培养模式的优势。通过对“您认为现今的研究生教学模式会影响您的学习成果吗”和“您认为您所在学校制定的实习计划是否合理”这两个问题的结果统计,发现同学们对现有的培养模式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对学校制定的培养计划,实习计划普遍认为较合理(所占百分比为60%和56.84%)。而表1(多选题)更为系统地统计了培养计划各个方面的满意度,排在前三名的分别为“基本理论知识”“知识结构”“专业理论知识”,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0.53%、62.11%、48.42%。这说明,现有学校的培养模式只是在“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方面相对欠缺,这反映出同学希望自己在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具备娴熟的操作能力。笔者也看出,同学们都拥有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的良好学习心态,这点为振兴我国的科技力量带来希望。

3.培养模式的不足。病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足调查结果如表2、3。

从表2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教学形式古板,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目前教育问题最突出的弊端。研究生必须具备科研能力,包括科研的洞察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方面,其中以创新能力为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将来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和社会竞争中立足。表3的统计结果说明,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需要既要有科研能力,又要有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才,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化高学历人才,也是满足现在所需的“多元化研究生”的标准。

4.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次调查发现57.89%的同学“完全支持”培养复合型病理学研究生,仅有1.05%的同学表示“不支持”。大部分同学对培养复合型人才持肯定态度,但是由统计结果反映出同学们目前对复合型人才的具体定义不是很了解,“非常清楚了解”的仅占5.26%。而“只听说过,但没有具体了解”,“大致了解概要”分别占35.79%和31.58%,也有9.47%的同学表示“完全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看来在坚定培养复合型病理学人才的信心之后,还要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介绍和宣传,让同学们更深入,清楚地了解它的内容和意义,并且实现普及化。

本次调查23-25题主要是想考察同学们对于复合型病理学研究生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由调查的统计结果分析(见表4、5、6),42.11%的同学认为复合型病理学研究生就是“既具有科研能力又具有临床专业技能”的研究生。而针对培养模式划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对于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学们做出的限定就是:学术型病理学研究生主要培养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并辅以临床技能;而专业型病理学研究生主要培养临床专业技能,并辅以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也就是说,现在同学们认为,虽然研究生的划分依然按照传统的模式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但是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已经不能仅限于此了。只要是研究生,不管是何类型,都要具备综合素质,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一般而言,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术型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培养目标,虽没有临床型研究生的要求标准高,但医学是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科研的思路来自于临床,科研的最终成果也要服务于临床。因此,加强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启发研究生的科研思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临床型研究生则侧重于培养学生从事某一特定临床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培养高级临床应用性人才,培养高水平临床医生为目标,因此加强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必须做到的。总的来说,面对国家的要求,社会的需求,综合实力的培养才能造就出新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四、思考与建议

笔者认为,现有研究生的培养普遍存在几个问题,他们分别是:①研究生培养模式问题。现有的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②研究生的教学模式问题。目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对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③研究生培养制度。现行的培养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合人才的个性发展和对创新能力的培养;④研究生培养条件问题。现在国内的一些学校科研设备和能力还是相对滞后,无法很好地和国际接轨。面对这些问题,笔者浅谈几点建议。第一,联合培养复合型病理学人才。复合型人才既符合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又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第二,无论是临床型还是学术型研究生,都应重视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理论与实践并重。有调查显示45.7%的研究生毕业后想去企事业单位工作,而这些单位更需要务实型人才。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对新时代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要随之改变与提高,必须改变只注重学术,而忽视实践的旧观念,应当以培养“学术型”和“临床型”相结合,既注重学术,又注重应用,同时注重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1]。第三,鼓励研究生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前沿新进展的学术报告会议。多学科的探讨与交流,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研设计能力,利于开拓思路;善用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已有成果,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临床方面的学术活动,利于掌握最新的第一手临床资料,便于理论应用于实际,科研服务于临床,也可造福患者,一举数得[2]。

总之,完善的培养机制,合理的培养计划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只有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才可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傲视群雄,鹤立鸡群。作为21世纪的病理学研究生,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掌握扎实的临床技能是成为优秀病理工作者的必要条件。无论你将来的工作岗位是什么,成为复合型人才才能实现医学的梦想,为人类生命和健康服务,完成我们当初誓词中的使命。

参考文献:

病理学研究篇5

关键词:高职;病理学;虚拟实验教学方法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原因、发生机制以及病变转归的基础医学学科,对于学生来讲,它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虚拟实验室是一种基于Web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的开放式网络化虚拟实验教学系统。以往高校主要通过传统教学方法即使用显微镜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但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将虚拟实验教学方法与病理学教学结合起来的技术应用而生,它便是虚拟实验室。目前,已有学者探讨将虚拟实验室应用于很多领域,但大多数仅限于理论层面的探讨,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对病理学虚拟实验教学方法认知及接受程度的报道并不多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某高职院校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现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研究。

1.2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对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的看法、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的优点以及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由学生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剔除不完整问卷5份,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95份,有效回收率为97.5%。

1.3统计方法

由两人进行数据录入、检查和纠错,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学生对虚拟实验设备及教学方法的看法(见表1)

2.2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见表2)

2.3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的优点(见表3)

3结论

调查发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对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方面,74.8%的学生能接受虚拟实验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学生对虚拟实验设备配备是否满意方面,66.7%的学生表示满意;在虚拟实验操作方法是否简便方面,77.5%的学生认为此种操作方法简便;在观察病变特征时,50.3%的学生认为虚拟实验教学方法更方便;60.5%的学生喜欢将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与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结合起来;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虚拟实验教学方法的优点依次为:方便查找病变特征、操作简便、不用担心切片损坏、节约时间、无毒无刺激。

4讨论

病理学是医学类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但是长期以来,病理学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传统实验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选用的病理切片虽然病变位置大体上类似,但是不同切片的形态不同,这就需要学生花费很多精力查找病变位置、特征,而目前许多学生显微镜操作技术不过关,这就增加了病理学实验教学难度。病理学虚拟实验教学方法是将数字化切片库安装到学生所使用的电脑上,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控制学生电脑,将病理切片图片上传到学生电脑上,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切片图片。同时,统一标记出明显病变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病变位置及特征,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病理学研究篇6

琼第一次来看病是12个月前(参见上篇病案研究)。经过接下来6个月内的数次就诊,你给他的诊断是抑郁,并开始采用氟西汀(百忧解)和人际关系治疗(IPC)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在第一次做出诊断的时候,你已经注意到琼的抑郁症状和记忆主诉是比较突出的。你给琼的解释是,这些问题是抑郁的表现,通过抗抑郁药的治疗就会得到解决。不过6个月过去了,百忧解的药量加到了40mg/d,琼的记忆问题一直没有好转。

进一步病史

琼说他感到情绪好多了,只不过还是一直担心他的记忆问题。他的睡眠情况已经正常,食欲也恢复了正常。他说自己做事情的兴趣和动机也恢复到原来的状况。但是,他说自己总是忘事儿。他说自己记不清楚父亲最初患老年痴呆症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不过他能够生动地回忆起父亲患病晚期时候的样子。琼说现在自己很简单的事情都记不起来,比如记不住刚才把东西放在哪里了,跟人约好的事情转眼就忘了,他妻子跟他说他总是重复做某些事情。这让他很有挫败感。不过,他对很早以前发生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楚。

体检

琼一如既往地穿戴整齐。不过很有意思的是,他穿了一双不成对的袜子。而且细心的你还发现,他的领带上沾了污迹,这与他的穿戴有些不协调。他看上去有些紧张,不过他否认自己焦虑,只是认为自己的记忆有问题。他也否认自己感到抑郁。他的情绪不像是忧郁的。没有抑郁的想法,也没有知觉障碍。他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是受损的,而且正如以前诊断的那样,主要是瞬时和短期记忆受损。

提问

问题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问题2:需要做哪些进一步的评估?

问题3:怎样治疗琼的问题?

问题解答

问题1的解答

可能的诊断是“老年痴呆症”。琼的抑郁问题已经通过以前的治疗得到了好转,而他的记忆问题却一直存在。虽然抗抑郁药能造成某些认知紊乱,但通常影响是很轻微的,而且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所造成的影响要比其他抗抑郁药小得多。所以,不太可能是抗抑郁药造成琼的记忆问重要的是,有些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特别是那些越来越担心自己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也会总关注自己的记忆问题,而且会不断地寻求别人的慰藉,确认自己不是一步步地走向老年痴呆症。对于那些有辉煌过去的老年人来说,这种心情最为普遍,他们会认为随着衰老的过程,自己的认知速度、记忆和集中力也会衰退。所以现在要做的重要事情是给琼做全面的记忆测验,从而区分到底是真的记忆问题,还是他自己的过分担心[1]。

问题2的解答

应该进一步采集病史,主要了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的危险因素以及其他可能的原因,如头部肿瘤和酒精滥用。所以,要进一步询问家族史、卒中史、高血压史、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史。

最有用的病史是来自最熟悉琼的人,比如他的妻子。要注意从他妻子那里了解琼记忆问题发生的时间和频率,以及她认为的任何认知和行为变化。

之前,琼做过一些检查和化验,排除了躯体疾病。但是这些检查还应该继续做,来发现任何可以降低老年痴呆症风险的原因。现在,应该给他做颅脑CT检查及血液检查,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查、代谢筛查以及营养缺乏的评估。明确和纠正器官疾病并不能逆转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但这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更进一步的认知测验是做好评估的必要步骤。除了你已经做过的各种测验外,一定要正式地给患者做认知测验。最常使用的测验工具是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2]。一般来说,MMSE得分在23分及以下,则提示明显的认知缺损。

问题3的解答

如果你的进一步评估结果证实可能诊断为老年痴呆症,那么你的治疗计划取决于你对老年痴呆症原因的推定。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原因是阿尔茨海默病(60%),其次为血管性痴呆和路易体痴呆(各占10%)。鉴于琼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家族史,而没有血管性痴呆的家族史,也没有任何幻视(visualhallucinations,见于路易体痴呆),所以最可能的病因是阿尔茨海默病。

胆碱酯酶抑制剂(cholinesteraseinhibitors)可以轻微地改善记忆、精力和情绪,值得一用。但要注意,这类药也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噩梦、腿部痉挛。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前,应该把琼转诊给精神病学专家或老年精神病学专家,以便做进一步的评估。

对琼的长期管理包括发现和治疗共发的抑郁、谵妄或精神病症状;管理精神错乱的行为(随着老年痴呆症的发展进程,这些行为会越来越常见);对家庭和照顾者提供支持;对法律和伦理问题保持关注,如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继续开车、患者的决策能力以及拟定遗嘱的能力[3]。

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