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范例(3篇)

时间: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范文

医学模式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自古至今,医学模式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要求医学进一步社会化,医学模式经过代代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符合医学发展和人类进步需要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而我们努力开展的整体护理模式就是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它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需要,是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需要,是与国际护理模式接轨的需要,因此,整体护理的开展首先应是更新知识和转变观念。而我们观念的转变首先是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认识的转变,然后是个人行为的转变和组织行为的改变。我们中医科借鉴西医病房管理的经验,渗透中医护理知识,带领护士认真学习整体护理的新理论、新知识,在中西医两套理论的基础上体现出其有中医特色的“整体观”、“辨证观”和养身康复等特色,提高中医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使护理人员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建立临床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使医理结合、中医结合、医护结合,反映出中医护理专业水平。通过对新的基础知识、基础素质、基本观念、基本技能的学习,护士的观念在学习中逐步转变,开阔了视野和思路,为中医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为建立独特的新的护理体系莫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2护士分层次使用与按职上岗

结合我科护理队伍的现状及分析,使整体护理有效健康发展的关键,其中之一就是在护理人员的使用上有所突破,充分挖掘落涵在护士群体中的潜能智惫,达到护理质量的提高、病人受益的最终目的。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西医病房按职上岗的管理模式及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护士的综合能力、在护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对护士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使知识水平得以充分发挥,岗位明确、职责清楚,使护士工作的目的性更强。一方面岗位工作目标与职责成为护士工作的外在力量,另一方面,护士因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十分明确而形成内在动力。这两种能量相互转化的结果,导致护理队伍内在的良性机制被催化,使更多的护士以主动和积极的态度投人到学习和工作之中。而护士的道德、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的提高,与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认识水平及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中医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管理是将具有掌握国内外医学和护理学基础理论的新知识,具有解决专科护理工作疑难问题的能力,具有护理管理和科研能力,具有带教大专以上护士能力,能够承担临床护理组长工作的主管护师任护理组长:能够承担责任护士工作,具有较强的带教能力,能够组织督导护理工作,并能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师任护理组的主要助手;能运用护理程序给病人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整体护理,并熟练掌握专科护理各种技术操作的护士任护理组的主要成员。这样整个护理组在主管护师的指导下,护师和护士的配合下,病人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和精心治疗。另外选一名具有管理水平,技术操作熟练的护师作为整个病房的治疗护士,负责整个病房的治疗配备;一名具有较高管理经验高年资的主管护师做好病房的物品管理及主班工作。这样整个病房在护士长的领导下,从管理、治疗到护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护理体系,护理工作井然有序,给病人提供了系统化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及精心治疗。实践证明,护士分层次使用与按职上岗深化了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调动了护士学习及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了基础护理合格到位,是我国现阶段适应医疗改革及护理学科发展的一条良策,是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健康稳步发展提高的可靠保证。

3建设具有中医特色整体护理模式病房

3.1中医模式病房的建设实现了三个根本转变:护理知识的更新及护理观念的转变是前提,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是目标,管理模式的转变是保障。护士是模式病房工作的具体实践者,护士的参与态度和积极行为密切相关。通过模式病房的开展,我们深深体会到护士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思想,把满足病人需要作为己任,提高病人满意度作为护理行为的准则和衡量护理成效的标准。

3.2中医护理特色:其特色是在实施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中充分体现”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护”。其主要内容是认为人体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中医模式病房的护士在给病人制定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计划及出院病人教育指导时,不但要应用西医的望、触、叩、听,而且必须应用中医的特色望、闻、问、切。以病人体表及脏腑经络的某些特异性变化来推断病人整体的健康间题的反应,从而应用辨证施护的原则给予病人在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护理、服药护理等各个方面的指导,使病人得到全面系统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总之,中医护理主要体现在专科护理、饮食起居、生活环境、精神情志等方面,其核心是辨证施护,即强调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病程、症情、治法、用药等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3.3中攀整体护理模式病房的建设与管理体会:在中医模式病房的建设中,应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护理表格,完善与中医整体护理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标准。加强中医护理科研,深人探索在实施整体护理中的问题与难点。中医的健康教育是拓宽护理服务职能的主要内容,必须深人持久地研究并注人新的内涵。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范文

临床护理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系统,它主要由带教老师、实习护生、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这四种最基本的要素构成[1]。为了在带教过程中使这四种最基本的要素和谐,达到教学目的要求,近年来,我院将“临床护理路径”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引用到实习带教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受到了实习护生的好评。现将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的县级综合医院,属基层医院,但近年来每年有88~110名护生在我院进行实习培训。2007年以来,我院护理部和医教科对108名护生加大了培训力度,要求各科在带教过程中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进行培训,提高了实习满意度和实习管理质量。

1.2方法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患者设定的住院护理图示[2]。它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工作,同时也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之中,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最佳的效果。作为基层医院虽然没有专职的带教老师,但从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我院各科均设置有兼职的带教老师,而延伸为“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新教学方法即是:

1.2.1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护理部对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模式作出统一的要求并全力支持。要求先成立各级护理教学组织,再制定详细的带教计划及各专科护理实习路径的选择;接着通过全院各护理单元的参与及沟通,定期讨论,共同设定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目标和策略;最后,按照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模式,制定各级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评定标准,定期开展评教评学,各级均建立差异记录及分析的反馈系统,在出现偏离标准时及时修改,保证了临床护理教学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性改善。

1.2.2教师要求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护理部要求每个科室设总带教老师1名,固定2~3名优秀的护师职称人员作为护理实习学生的带教老师,使带教老师在日常带教过程中能熟练掌握每个学校和每个学生培训层次的要求。工作中要求带教老师行为规范,仪表符合要求,基础和专科知识熟练,职业道德修养良好;护理操作行为规范,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1.2.3带教内容和时间要求学生到院时护理部和医教科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教育1~2天后,制定了学生轮转科室安排表发至科室,每科总带教老师根据学生轮转表的实习要求,再规定实习带教的内容和时间;带教老师根据本科总实习带教要求,一对一制定适合每个学生的实习带教计划,因材施教。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按计划完成护理实习内容,做好实习记录。参加学术讲课和护理查房、操作训练、基础理论和操作的培训和考核,成绩合格才准予转科,否则补考至合格。

1.2.4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制定实习计划后要求传达给护生知道,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护理实习目标,自觉参与到临床护理实习之中;教育学生救死扶伤、对人热情、尊重病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严格履行首诊负责制:从接诊患者到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病情、护理文书的书写、交接班、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个人职业防护等,都强调带教老师均要严格带教,学生严格跟随老师的放手不放眼的带教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护生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以适应临床护理实践的需要。

1.2.5提高实习带教水平通过“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带教后,科室每半月和护理部每月进行一次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考核;即是通过抽查学生的技能操作或基础理论知识,抽查老师模拟应急状态的护理处理,调查带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实习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经过综合分析后,对成绩给予肯定,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并落实措施以便及时得到纠正,从而提高了实习带教水平。

2讨论

护理专业实习生在医院临床科室的实习过程,就是将学校学习的护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而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需途径,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阶段,也是从一个单纯学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过程[3]。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使其逐步成长为一名专业技术好、身体素质和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的合格护士。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过程,与临床带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我院实施了新的护理带教法后,从带教老师、实习护生要求、教学内容和方法这四方面环环相接,充分调动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参加操作训练和危重病人的抢救,从而增强了工作责任感,拓宽了知识面;固定老师带教后,方便学生与老师的沟通,通过师生的互相评价,还加强了带教老师的责任感,规范了带教老师的行为和临床操作技能,提高了护生和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2007年,我院带教老师对实习护生的满意度评价从2006年的75%上升至90%,学生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的评价从81%提升至92%。

参考文献

[1]黎芬芬,赵雪莲,陈艳玲.促进临床教学中教与学和谐发展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6(2):16.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范文篇3

中医护理技术属于中医护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未来护理能力的提升、护理技术的增强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传统的中医护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多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状态不佳。为了全面了解微格教学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文章选取2016届护理专业64名学生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分组研究的方式加以分析,现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届护理专业64名学生作为分析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32)。两组学生年龄均在20岁到23岁之间,年龄均数为(22.06±1.34)岁。两组学生中男性与女性比例均为5:57,组间各项数据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

1.2方法

为学生实施《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的指导,课时数量为24学时,其中理论课程为10学时,实践课程为14学时[1]。教学的内容包含艾灸、拔罐、穴位按摩等内容。参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为“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总结”的模式,实验组应用微格教学法,即为“教师示范―观看操作录像―学生交流―学生练习―录制反示教录像―观看反示教录像―师生点评”的模式。具体方式如下。

1.2.1按照步骤示范

教师需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分析,每一项技巧均需要重点进行讲解,为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从细节中了解各项技术的应用方式[2]。

1.2.2录制操作录像

由教师实施操作技术的录像,操作的过程中主要包含准备过程、操作流程以及评价重点等等,使学生能够基于个人的实际学习能力,多次观看视频,保证课程教学的综合效果。

1.2.3W生分组练习

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比如3到4名学生可以划分为1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3]。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合作,选择1人担任组长,在相互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2.4录制反示录像

每个小组成员分为实施技术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名学生负责对操作的流程实施录像[4]。比如1名学生可以扮演患者的角色,1名学生可以负责扮演护理人员的决策,1名学生可以负责录像等。基于实践情境进行操作。

1.2.5观看反示录像

录像结束后,可以将录制好的视频进行播放,通过投影等现代技术手段,组织学生一同观看[5]。学生之间需要相互交流、相互讨论,采用点评的方式,明确当前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总结实际中医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反思的方式明确自身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护理操作能力。

1.3评价标准

比较学生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掌握能力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满意度。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掌握能力,则主要通过考试测评的方式,分为艾灸技术、拔罐技术以及穴位按摩技术,各个项目满分均为100分。学生学习满意度主要是在24课时结束后,由学生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总体评价,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计算,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实验组与参照组学生的中医护理技术掌握能力评分对比

实验组学生的各项中医技术操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学生,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实验组与参照组学生的临床教学满意率对比

实验组学生的临床教学满意率为96.88%,同样高于参照组学生临床教学满意率87.5%,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微格教学法也可以称之为微型教学,即为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指导,通过反馈信息与教学评价,保证课程教学的效果。

微格教学法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不增加课时数量的基础上,保证学生的中医护理技术掌握能力。学生可以基于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教学视频的观看次数,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中医护理技术学习的乐趣。同时,微格教学法注重学生自主操作能力的反馈,通过录像的方式,学生能够观察到自己在中医护理中存在的优势或者不足,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结合本次实践教学指导研究结果而言,实验组学生的各项中医技术操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学生,表明微格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中医护理技术掌握能力,保证课程教学的质量。同时,实验组学生的临床教学满意率为96.88%,同样高于参照组学生临床教学满意率84.37%,表明学生对微格教学法的评价相对较高,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方式。

综上所述,微格教学在中医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的中医护理技术掌握能力,提升学生的中医护理临床教学满意率,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邱定荣,陈娟,陈燕华.微格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24(12):17―19.

[2]赵文晓,陈莉军.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循证护理理念在中医院校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3(23):2891―2892.

[3]楼丹飞,李越华,闫国良,等.微格教学法联合临床模拟教学在中医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5,09(16):1580―1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