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好的开头和结尾(6篇)

时间:

好的开头和结尾篇1

关键词:刮板输送机,轴承,润滑改造

XGZ型刮板输送机是选煤厂及煤矿地面生产系统中的重要运输设备之一,主要由溜槽、头轮组、尾轮组及刮板链等组成。溜槽是被运输物料的承载机构,其牵引推动机构是绕过机头链轮和机尾链轮而进行循环运动的无极闭合刮板链;工作时,电机通过减速机带动头轮组,头轮组驱动刮板链运行,从而实现物料的运输,尾轮组是传动环节中的导向装置。由于刮板运输机结构简单,运输能力大,结构强度高,经济实用,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煤炭运输。

1存在问题

尾轮组作为刮板输送机中的重要部件之一,一般为滚筒式结构,其结构如图1所示。工作时,尾轴支撑在尾轴座上固定不动,机头链轮通过刮板带同尾轮组的滚筒转动。科技论文。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此结构的尾轮组易损坏,使用周期短,经常出现尾轮轴承损坏导致断链等事故,影响生产。从返修的尾轮组拆检情况看,多数轴承均已损坏,且将溜尾帮板磨坏。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不合理,造成日常巡检和检修更换困难。从图1可看到此结构尾轮组的轴承设计在刮板机箱体内,安装在尾轮下,简单说就是轴承内置”设计,使得常用的通过感触轴承座来检查轴承的方法不能适用;此外若轴承损坏时,这种结构的尾轮组更换轴承工序繁杂,费时费力。

2、注油检修不方便,导致轴承润滑条件不好进而被损坏。从图1上看,其注油途径有:①利用油枪通过轴头注油孔进行注油。但由于现场环境差,注油孔不易保持清洁,且轴承内的油脂老化后易堵塞油路,导致此办法注油效果不好。②断链后拆出尾轮组后,拆下端盖进行补油;此办法操作极不方便,基本不使用。科技论文。

3、尾轮使用轴承为22214,承载能力低,不能满足煤矿生产中长时间高负荷运转的需要。

2改造方案

基于上述分析,必须对现用的尾轮组进行改造。改造方案主要通过便于润滑和检修、提升轴承承载能力、提高强度三个方面入手,内容主要包括轴承位置采用外置”设计和增大轴承两部分组成,改造后的尾轮组如图2所示。与改造前的尾轮组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1、新尾轮组采用轴承外置”设计,充分发挥日常巡检的作用,无论开停车都能够及时准确检查轴承的状况,将巡检情况和检修安排有机衔接,同时在更换轴承时检修工序大大简化,省时省力。

2、轴承外置”设计大大简化轴承注油方法,只需打开两头的外压盖就可以对轴承进行润滑,既不用油枪也不用断链。

3、新尾轮组配用轴承为22218,比改造前的22214轴径增大了20mm,提高了整个机构的承载能力。查《机修传动设计》表39.2-22可知:22214额定动载荷为95KN,额定静载荷为142KN;22218额定动载荷为168KN,额定静载荷为272KN;经测算符合生产实际的需要。同时新轴也比改造前的轴有所增大,强化了整个尾轮组的耐压强度。

3使用效果

改进后的尾轮组已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效果非常好。由于加大了轴承并方便了注油条件,轴承寿命得到大大提高,经计算新尾轮的轴承是原尾轮轴承使用寿命的2倍以上,同时改造后尾轮转动灵活,提高了导向能力,进而减少了刮板和链子的磨损,也就减小了电机的负荷,节约了电能。从而有力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产能的提高,节约了大量材料费用的支出,减少了机电维护量,对安全管理非常有利。科技论文。

4结语

田庄选煤厂于2008年12月第一次改造XGZ型刮板机的尾轮组,在压滤车间试用,经过实际生产验证,近15个月没有出现尾轮的事故,受到机电维修人员的好评,降低了维护工作量,同时本改造方案简单实用,成本低廉,具备良好的推广使用效果。

好的开头和结尾篇2

1、这场茶会参加的人太少,只好虎头蛇尾,草草结束。

2、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3、中学生写作的一大毛病是虎头蛇尾,这已经构成一种习惯模式;另一毛病是趋同从众,于是很轻易地构成了一种跑题模式;中学生写作还有一个毛病是干瘪无味,只忙于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却无暇顾及作文是否血肉丰满、花叶茂美。

4、他这个男生做啥事都虎头蛇尾的,一点也不脚踏实地。不像我们的班长,有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上课也是聚精会神,从来不做小动作,老师都很喜欢他。也是我们的好榜样。

5、我们把活动中的各种状况都考虑过了,绝对不会发生虎头蛇尾的情形。

6、小奇也许会写得好,就是她有一个毛病,虎头蛇尾”。

7、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8、对这件事,我们已下定决心,绝不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9、如果你在做事时虎头蛇尾、丢三落四或者不以为然,不认真去做,那么就会给你身边的人带来许多不利。

10、他做事往往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真让人不放心。

11、这篇论文虎头蛇尾,开头写得不错,()结尾却只有寥寥几句,极不相称。

12、做事怎么可以马马虎虎,虎头蛇尾?你难道不知道善始善终是一种好的品质吗?

13、没有毅力,成功只是虚幻,虎头蛇尾的奋斗也是徒劳。

14、警方誓言将歹徒逮捕归案,绝对不会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15、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16、做事情要贯彻始终,切忌虎头蛇尾。

17、恒心和毅力正是克服虎头蛇尾习性的良方。

18、就因为他虎头蛇尾的做事态度,不知害苦了多少人?

19、这个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丢三落四的。

好的开头和结尾篇3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一、巧设误会法

巧设误会法是指在作文时,有意设计误会,先蓄势,让“误会”随事态的发展而发展,让读者跟着作者的思路走,随着作者情绪的波动而波动,等蓄势已满,当读者替主人公或惋惜、或担心、或遗憾、或气愤时,作者笔锋一转,在结尾处点明这不过是一场误会。如此设计,会让读者产生意外感,让读者在吃惊之余,情绪随主人公的结局或悲或喜。如小小说《排队》一文,写的是一位男青年排在等待上厕所的女队后面,引起女同胞的谴责,可快到厕所跟前时,这位男青年却离开队伍,到厕所墙角扶起席地而坐的老妇人,让老妇人站在队伍前面,他的这一行为让人心中纳闷。文章结尾作了交代,原来,这位老妇人是男青年的母亲,因身体不好到镇上看病,途中要上厕所,儿子为母亲排队。等误会解除,读者会长吁一口气,并钦佩这位“孝子”的孝心。这种事先设计好的“误会”,在文章结尾处才道出真相的结构方式,能引起读者无尽的遐思。

二、呼应开头法

呼应开头法,顾名思义就是结尾时,与文章的开头作照应,写出既与开头相照应,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写法符合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可使文章中心明确,结构严谨。如张金刚的《母亲的转变,全是爱》一文,这样开头:“突然发现,母亲的生活理念和生活习惯转变了,变得让我很吃惊,也很欣慰。”中间列举了许多母亲生活理念和习惯转变的具体事例。结尾写到:“听后,不由一阵心酸:我那可亲可敬的母亲呀,原来您的转变,不是为了自己,全是为了儿子,满满的全是爱啊!”这样的结尾,呼应开头,点出了母亲生活理念和习惯转变的原因“全是为了儿子,满满的全是爱啊”,从而使全文浑然一体,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三、含蓄收束法

含蓄收束法,就是把要说的话,要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而运用一些特殊的文字,让读者去揣摩诸如故事的结局、人物的命运、蕴涵的哲理、人物的情感等。含蓄收束法常采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和留白的艺术手法,给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让读者浮想联翩,同时,文章感情的抒发自然也会更有韵味,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效。如张新华的《父亲在路上》一文的结尾:“有一次,父亲骑车到城东,去寻找一条他走过无数次的路。到了那儿后,父亲发现那条柏油路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很大的工业园,新修的一条水泥路已经不在原来的线上了。父亲回来后,一副黯然神伤的样子,口里不住地念叨:‘那条路没有了,那条路没有了……’仿佛在念叨一位逝去的老友。”这是作者在借父亲之口,表达对在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原有的土地、马路、自然风光都遭到破坏的悲凉之情,这样的结尾能留给读者很多揣摩的空间,含蓄地点出了主题。

四、抒情激励法

有些文章的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爱与憎的情感。这种结尾方法为抒情激励法。这类结尾方法,或者发出号召,倡导人们向着作者所指的方向前进;或者发出感叹,表达出作者浓郁的情感。如海如的《生如烟花》一文,写的是作者经过一次大病折磨之后,对人生的看法。在文章最后作者这样写道:“生命很脆弱也很短暂,但是,生命同样可以精彩,我们来过、爱过、努力过、奉献过、幸福过,即使有一天真的离去,我也可以微笑着说,这是一场圆满的谢幕,我的人生,曾经如烟花般璀璨绽放!”这样的结尾,是对人生发出的感叹,能激励人们珍爱生命,珍惜时间,珍惜生活。

五、卒章显志法

好的开头和结尾篇4

关键词:龙头凤尾文章做事圆满

读欧阳修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我极爱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也极爱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首一尾各有秋千。让人联想到写文章时常提及的“龙头”“凤尾”。

唐诗宋词的主旨表现为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总是想用语言这一载体来传达这一思想感情。作为宋词一般有百字左右。要做到字字珠玑,未免有些难为,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审美疲劳。那么“龙头”“凤尾”的结构很符合读者的审美过程。就拿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来说吧!首句用叠词“深深深”写出了的豪门贵族生活环境和孤独凄苦的心理活动。这几个词既具有极强的音乐美,又从侧面把女主人的形象烘托出来了。首句读起来韵味十足,很受广大读者喜爱。可谓是“龙头”了。结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则以意境见长,请想想,女主人多可怜呀!连花都对她不理睬,何况豪门贵族中各种角色的人呢?结句形象的写出了女主人的痛苦无人理解既而寄托在花上却也被排斥的无以言表的凄苦。这句意境别出心裁,可谓“凤尾”了。

中国人写文章讲究“龙头”“凤尾”,做事亦如此。中国的房地产可以说是遍地开花。笔者生活在一个中小城市。市政府对面有一处叫做“中央城”的房产开发区是本市最核心的小区。笔者在房展会上了解到:这个小区有三期工程,一期和三期工程同在路的一边,属黄金地段。开发商把它分为两半,一边为一期工程,一边为三期工程。首期为“龙头”,尾期为“凤尾”。二期则在里面,地理位置差一些,价格也可以松动。三期工程开发是在一期工程开发之后五年,往往房价是一期工程的三倍左右。开发商买了一块地,然后拿它做文章,从开始到结束近十年时间。开发商的商机就在“龙头”、“凤尾”了。首尾做好了,整个工程就算圆满了。笔者用这种思维套用了一下本市的另一小区“香泉花园”,整个思路就是同一版本的“龙头”“凤尾”了。无独有偶,前些日子我在湖北武汉侄儿家。他家在“金地格林”小区。属于一期工程的房子。我大嫂告知本小区二期工程马上开盘,问我有意买一套否?我笑者问二期是不是在一期的里面,三期是不是在二期的同一直线的右边。我大嫂很吃惊的看着我,连连称是。我也很得意,其实我不过是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做了一个推理而已。这样看来,要买好房子,就买“龙头”“凤尾”了,不过价格肯定贵些。

中国人教育子女也是有一套的。把孩子养到18岁谓为养育成人。18年中始终贯穿了父母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方式上也呈现一条规律。那就是0―3岁和15―18岁有极大的相似点,并且直指父母的教育理念。笔者称0―3岁的教育方式为“龙头”,15―18岁的教育方式为“凤尾”。“龙头”体现了父母的初心,“凤尾”与“龙头”的相似体现了初心不改。有什么样的“龙头”、“凤尾”呢?笔者认为有两种。第一种类型是牵手型,这一类型的人往往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也很耐心教育孩子。孩子0―3岁时,这类人往往是亲力亲为,把自己的教育点滴的实施到孩子身上。这时期称为“龙头”。孩子到了15―18岁,父母依然会重新把心思扑到孩子身上。此时孩子处于青春期,父母依然付出很多。这段时期称为“凤尾”。牵手型的“龙头”“凤尾”的教育方式是亲力亲为,教育理念是将孩子培养成人,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创造未来。第二种是综合型。就是一半甩手,甩给爷爷奶奶等信任的人,另一半牵手,就是自己没放手,闲时也管。这种“龙头”“凤尾”的教育方式是既不放弃教育孩子,也不放弃自己的生活。教育理念是把孩子养大,同时帮孩子创造未来。既然教育思维也呈现这种“龙头”“凤尾”的特征。那么我们不妨推算一下身边的人和事。举个例子,笔者生活在高中生陪读的圈里,有意识做了调查。结果是如果父母陪读的,孩子0―3岁就是父母带大的。如果老人陪读的,孩子0―3岁就是老人带大的。

品味宋词,我又想起了另一首,范仲淹的《苏幕遮》。该词开头“碧云天,黄叶地”二句,总括秋色。意境开阔,色彩浓郁,实在是美,堪为“龙头”,本词结尾两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作者突发奇想,用一段愁肠将“泪”和“酒”联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堪为“凤尾”。

好的开头和结尾篇5

一、开门见山,结尾呼应式

例1冰心的《忆读书》开头: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开门见山,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作者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结尾:因此,……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对作者读书体会的概括。

例2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开头: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直切主题,统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也有对比,有力地突出主题。

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画龙点睛,首尾照应,深化主题,抒发作者赞美之情。

例3漆孝诗的《基因畅想》开头:我获得了新奖,奖章上镌刻着一头憨态可掬的猪。……虽然它外形上与现今圈养的猪十分相似,但它的心脏因转录了人类的基因,与人类的心脏完全相同。

开门见山,自己获奖,埋下伏笔,倒叙,引起读者注意。

结尾:美哉,基因工程!

结尾干净有力,表达赞叹之情。

例4开头:坎斯・彼勒的《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人们在闲暇之余总是喜欢到动物园转转,……这难免使人想象:人类如果也有尾巴……

假设人类有尾巴,点题,引出下文。

结尾:人们之所以贫穷……有人说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进化,我则认为尾巴的消失是人类的退化,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条实用而健美的尾巴。

照应标题与开头,提出希望。

例5江口涣的《鹤群》开头:山下先生邀我去看飞翔的鹤群。

点明题意,引出下文。

结尾:鹤仍然一群接一群飞来………

引人遐想,余味无穷,表达祝福。

例6朱自清的《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景。

开篇点题,为下文写“背影”设下伏笔。

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道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照应开头,深化主题。

例7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明确赞颂的对象,定准了全文赞颂的情感基调。

结尾: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去鄙视这及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揭示中心,深化主题,用对比,表愤慨鄙视之情和赞美之情。

例8邓颖超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开了》开头: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他不再回来了。

开篇点题,睹物思人,引出下文。

结尾: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

再表深情。

二、“写景烘托”式

例9鲁迅的《风筝》开头: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运用环境描写,渲染肃杀气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对冷酷现实的憎恶,对春日温和的憧憬)。

结尾: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照应开头,由景衬情,衬托作者因自责而内心悲凉的感情。

例10林莉的《小巷深处》开头:早就知道,我是从村头坡顶上捡来的。据说,那个季节,还不太冷,依稀有几片早落的黄叶,在风中或上或下或左或忧、低低地打着旋。

景物描写,渲染了“我”被遗弃时凄凉的环境氛围。

例11黄蒙田的《竹林深处人家》结尾: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每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好像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清香,仿佛周围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

总写印象,深化主题。

三、多标题式

例12顾迈南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开头:许多前辈科学家都还记得,……中国也有类似“失踪”的科学家,邓稼先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所从事的工作,在一段时间属于国家的高级机密。

中间:由国际科学家神秘“失踪”的现象引出邓稼先,再以“要放个‘大炮仗’”“艰苦创业的年月”“这里就是战场”三个小标题赞美了邓稼先鞠躬尽瘁,有胆有识等的精神。

例13周国平的《家》开头: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是飘过许多地方,对于所有人来说是漂过岁月之河――那么,家是什么呢?

设问开启,引出对“家”的认识和思考。

中间: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

采用比喻的形式作小标题,层层升华,表达深刻的内涵。

四、递进式

例14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开头: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点题。

中间:一条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于是,由小溪流长成的一条小河,沙声的歌唱着,不分早晚地向前奔流。……于是,一条大河低声吟唱着,不分时刻地向前奔流。……于是,无边无际的蓝色海洋在欢乐地动荡着。……

通过一条小溪流逐渐成长壮大微小河、大江、海洋的过程,歌颂了小溪流乐观向上、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采用递进式结构,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结尾:小溪流的歌就这样无尽无止,他的歌是永远唱不完的。

好的开头和结尾篇6

一、好的作文开头可用的几种方法

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如《绿》一开头就触及题旨:“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这种方法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立论。

2.借助材料,引出主题

这样的开头既可借助给定材料,也可借助其他材料。

3.渲染情景,引出下文

借助环境、心理等描写,首先点染环境,既便于自然引起下文,又会给人生动形象之感,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文章第一段就描写“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的情景,让人印象深刻。

4.设置悬念,引领全篇

先倒叙事情的结果,或先设置疑问和矛盾冲突,制造悬念,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如《三颗枸杞豆》的开头:“我是一个植物学家。好多人很羡慕我,要我谈谈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其实,那时我是一个出名的淘气鬼。”这种开头形式很多,如:①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②先截取一个精彩的故事片断;③先交待一个身份形成鲜明对比;④先设置一个悬念吸引读者眼球。

当然,作文的开头不仅可以采用以上几种技巧,在句式上也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

①整句式。例:《林中小溪》一文中的片断:“有一棵树早已横堵在小溪上,春天一到竟还长出了新绿,但小溪在树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晃着颤动的水影,发出潺潺的声音。”②引用式。例:《飞红滴翠记黄山》开头引用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③设问式。例:“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④博喻式。例:《老山界》一文中“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⑤呼告式。例如《草》这篇课文中周副主席说:“应该感谢他们,感谢这些同志用生命和健康为全军换来了经验。也要记住这些草!”“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⑥对比映衬式。例:《背影》一文中描写“我”对父亲的态度鲜明变化的句子“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二、好的作文结尾可用的几种方法

1.自然收束

不论哪种文w的文章,全文内容表达完了之后,就自然收束全文,这样可以避免画蛇添足、无病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实无华,应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自然收束法三式:叙述式、描绘式、说明式。

2.呼应篇首

这种方法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在写作实际中呼应篇首的结尾方法多姿多彩,美不胜收,归纳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复现式呼应、递进式呼应、虚实式呼应、对举式呼应。

3.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束时,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是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人们也常称这种结尾方法为“篇末点题”法。

在记叙文、议论文中用此法结尾,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构思美,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卒章显志法在作用上与“开门见山法”恰好相反,后者的意旨往往显现于文章的起始,而前者的意旨总是出现在文章的结束。

4.抒情结尾

用抒情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之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其主要角度有直抒胸臆、写人抒情、即事抒情、绘景抒情、咏物抒情、议论抒情等。

5.发表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