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症状范例(3篇)

时间: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症状范文

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着手,阐述该病的辨证思路,确立治法。1从肾气肾精不足,治当补肾填精;2若脾胃功能衰惫,当立健脾养胃法培顾后天;3肝阴不足,应疏肝与养肝并用;4血液流变学呈现“高、浓、粘、聚”状态,当活血化瘀。该病病因病机复杂,应病症合参、辨证求因,治疗上当标本兼治、虚实兼顾。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辨证论治思路与方法

Abstract:Startingfromcausamorbiandmechnismofosteoporosis,itreiteratesthedifferentiationthoughtandtreatmentofthedisease.1Nourishkidneytoaddessencefordeficientkidneyqiandessence;2Reinforcespleenandnotifystomachforfatiguespleenandstomach;3CombineclearingliverandnourishingliverfordeficientliverYin;4Activatebloodflowtoremovestasisfor“high,dense,mucosaandmass”inbloodrheology.Owingtocomplicatedmechanismandcausamorbi,weshouldrefertodiseaseandsymptomstogether,differentiatesignsforcauses,payattentiontobothsuperficialandroot,deficiencyandexcessfortreatment.

Keywords:osteoporosis;treatmentbasedondifferentiation;thoughtandmethod

通过考据文献,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着手,阐述该病的中医辨证思路,确立治法。

1肾气肾精亏虚,补肾填精为先

骨质疏松症以肾的关系极为密切。《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五七,阳明脉衰少,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云:“人年五六十,其脉大者,痹侠背行。”指出了本病的好发年龄和易发部位;《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男不过八八,女不过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表明妇女随年岁增长,肾中精气发生盛衰;女子“天癸”含量与年龄关系密切,肾中精气由充盛转而逐渐衰败,性腺功能亦随之渐渐衰退。特别是妇女绝经后肾气更加衰弱。肾精空虚则骨髓化源不足,骨骼失养而致骨质疏松症。妇女有“经、孕、胎、产”的生理特点,较男子更早更易致肾虚。骨质疏松症的病位在肾。《内经》认为“骨者,髓之府”,“腰者,肾之府”。“肾主骨”,“肾主骨髓”。《医经精义》论述肾与骨的关系为“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髓者,精之所生也,精足则髓足,髓工在骨内,髓足者则骨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气、阴、阳)的不足,影响骨髓和血之化源,精不生髓,骨失髓血充养,可发生骨髓脆弱无力之证,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2脾胃功能失调,重视顾护后天

骨质疏松症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谨和五味,则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大命。”脾主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并主肌肉四肢;脾为后天之本,后天养先天,故可充养肾精。故饮食的摄入、消化、吸收需要脾胃的升清降浊才能实现。《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肾之合骨也,其荣在发,其主脾也”;《素问·疹论》曰“脾主身之肌肉”,肌肉丰满壮实,是骨骼强壮的力学保证。饮食偏嗜,或喜好烟酒,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水谷精微化生不足,导致肌肉骨髓失养,四肢不用。脾虚不能充养先天,又会导致肾精不足,筋骨失养,骨痿不用;临床发现若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导致骨的代谢障碍,临床上确有慢性胃病患者可致骨质营养障碍的发生。脾精不足,则肾精乏源,而致“骨疹”[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实四肢”,说明四肢运动有赖于清阳之气的充填,清阳之气由水谷精气所化生,所以脾旺则四肢强健。正如李杲所言,若脾胃功能衰惫,则气血皆虚,不能生髓养骨,筋、骨、皮、肉、血脉皆弱而致骨质疏松。

3女子以肝为先天,疏肝与养肝并用

近代文献对骨质疏松症与肝脏之间关系论述较少,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群中,女性占据了很大比例,对于女性患者而言,骨质疏松症与肝脏的关系较男性更为密切。叶天士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也使肝在女性衰老中的地位尤显突出,绝经后女性多有情志不遂而致肝郁,气郁而化火,易灼伤肝阴而致肝阴不足。《素问·五脏生成论》曰:“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若肝藏血功能失调,或肝血衰少,因精血互生又可致精虚,精虚则不能灌溉四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宫窍筋脉失养,从而启动衰老程序。故又有“人之衰老,肝为先导”之说”。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相互制约,相反相成;肝主筋,肾主骨,筋骨相连。肝虚时,阴血不足,筋失所养,肢体屈伸不利,肾精亏损,髓枯筋燥,凄废不起,则肝虚致骨凄。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女性,相当部分妇女于绝经后几年中肝郁诸证明显,同时骨矿合量迅速下降,骨密度比正常同龄妇女骨密度低,证明肝郁与骨质疏松症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研究表明,肝郁主要与高级神经活动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还与内分泌失调尤以高催乳素失调有关,这是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病机。因此,临床辨证论治时,对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要疏肝与养肝并用,否则影响疗效。

4血瘀阻滞经脉,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骨及关节的疼痛、肿胀,痛处相对固定不移,呈慢性隐痛,都属于血瘀证范畴,骨质疏松症常有一个或几个部位的骨折,而骨折的主要病机及后果是瘀血阻滞,所以骨质疏松症与血瘀密切相关。血瘀也是骨质疏松症的病理产物,瘀阻经络,必然加重病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曰:“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渐”。以上可见,血瘀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加重因素。近代研究表明,血瘀与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动力学异常等密切相关。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出现“高、浓、黏、聚”状态,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上升,而雌激素水平和I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关系密切[2]。可见瘀血阻络亦是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此证型的骨质疏松证当以活血化瘀立法治之。

5病因病机复杂者,采用综合治疗

人的衰老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以肾、脾、肝、心、肺等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由于脏腑与气血之间关系密切,脏腑功能的衰退必然导致气血功能的失调,产生血瘀证,而瘀血一旦留于体内,又进一步损伤正气,影响脏腑的气化功能,彼此形成恶性循环;当然也有人为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如疲劳过度、后天失养、外邪侵袭、妇女的经、孕、胎、产等等对人的衰老进程均产生一定的影响,结果出现诸脏皆衰、瘀血形成的恶性循环状态。老年人在年老体弱,天癸已竭,气血亏虚,肾虚、脾虚、肝郁肝虚、气虚血瘀相互影响,在这样的病理生理状态下,骨的代谢不能正常进行,骨的形成与破坏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因此,在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当知数证具存、虚实夹杂,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更为棘手。如单纯从肾、从肝、从脾、从瘀论治,难免有失,甚而加重病情,辨证上应病症合参、辨证求因,治疗上当标本兼治、虚实兼顾,尚需考虑年龄因素,慎用毒副作用较多较大的药物,必须采取综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症状范文篇2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中老年

中图分类号:R5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4-0027-03

AnalysisofbonehealthstatusoftheelderlyintheNanjingWestRoadCommunity

TANGZuyi

(NanjingWestRoad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JinganDistrict,Shanghai200041,China)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强度减低、骨脆性增加而容易导致骨折的全身性疾病。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体力活动的减少、生活方式的西方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为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社区居民骨骼健康状况,2013年6月开展了本次调查。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上海市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常住居民451人为对象,其中>50岁女性298人,>60岁男性153人。男性中60~70岁87人(72.0%),>70岁66人(28.0%);女性中50~65岁193人(65.0%),>65岁105人(35.0%)。

1.2方法

定量超声(quantativeultrasound,QUS)测量:使用韩国公司生产的SONOST3000超声骨密度测定仪进行测量,先输入身高、体重等相关数据后,受试对象右足消毒后置入槽中固定并进行测定。测量主要指标有超声振幅衰减系数、超声传导速度及由两者演算而来的骨质量指数(bonequalityindex,BQI),测定全程都由同一人员操作。

1.3判定标准

采用目前国际统一标准,T值表示所测定的骨密度值与同性别正常年青人骨密度平均值相差多少个标准差(SD),1个标准差相当于12%的骨密度值。T值≥-1SD,表示骨量是正常的;T值-2.5~-1SD表示骨量减少;T值≤-2.5SD表示骨质疏松。

1.4统计分析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患病率

451名对象中,骨质疏松86人,患病率为19.1%;骨量减少253人,患病率为56.1%。女性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表1)

2.2不同年龄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

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异常呈增加趋势,以骨量减少为主(表2);女性,骨密度异常比较明显,50~65岁组以骨量减少为主,>65岁组以骨质疏松为主(表3)

3讨论

3.1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现状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使骨骼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系统性疾病[1]。骨质疏松的最新定义,是以骨强度受损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反映了骨密度和骨质量两个方面的综合特征。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显著,骨质疏松已成为不断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2008年《骨质疏松防治中国白皮书》指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至少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有2.1亿人骨量减少,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预计到2022年,我国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的患者将增加至2.8亿[1]。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就是骨折。一项关于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研究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脊柱骨折年发病率近10年增长50.0%,其中26.5%由骨质疏松导致,98.2%与骨质疏松相关[2]。髋部骨折发生一年内,20.0%的人死亡,30.0%的人出现永久残疾,40.0%的人不能独立行走,80.0%的人不能完成至少1项日常活动,出院后继续接受1年以上长期护理的占10.0%~15.0%,健康期望寿命缩短5.0%~10.0%[3]。

3.2骨质疏松症预防胜于治疗

调查结果显示,本社区50岁以上女性及60岁以上男性中,骨质疏松86人,占19.1%;骨量减少253人,占56.1%。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年龄越大,骨质疏松比例越高。50~65岁的女性存在明显的骨量减少情况,若不及时干预,将很快成为骨质疏松症患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但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也给医疗资源带来不小压力。

国外学者Dabidson[2]、Srivastara[3]、Hameman[4]以及Taylor[5]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曾得出一致结论,即骨质疏松症“预防胜于治疗”。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为主,全科家庭医生为骨干的骨质疏松症社区预防迫在眉睫。

3.3探索骨质疏松症社区预防新模式

骨质疏松症的社区预防国外已经有成功的经验。例如澳大利亚制定了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开始对全科医生及社区居民进行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培训,开展骨质疏松症预防和自我管理课程,普及相关知识、增加钙摄入量及开展承重训练量,对有效改善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实行某些生活行为有着积极的意义[6-7]。

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治已取得很大的进步。出版了《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骨质疏松症及骨矿盐疾病诊疗指南》等,促进了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的发展。但是,目前骨质疏松症防治的三级防治网络尚未建立、缺乏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社区适宜技术、社区医生的知识和技能有待提高、群防群治的力度远不如高血压、糖尿病大,预防方面的研究政策不多[8]。

骨质疏松症虽无致命性,但涉及面广、早发现困难,一旦诊断又难以根治[9]。因此,笔者认为,迫切需要建立骨质疏松症社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把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重点转移到对社区高危人群的预防及管理上来。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人群管理等方法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减少脆性骨折率及骨折后的医疗费用。要切实提高全科医生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加强全科医生的业务培训,掌握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治的基本技能。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简、便、廉、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通过拳操、食疗等提高居民对防治的参与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三级医院的资源整合,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三级防治网络,让骨质疏松症预防进社区、进家庭,提高骨质疏松症社区管理的数量及质量,从根本上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耗费。

参考文献

[1]孟迅吾,徐苓.临床诊断指南: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

[2]DavidonMR.Phamacotherapeuticsforosteoporosispreventionandtreatment[J].JMidwiferyWomensHealth,2003,48(1):39-52.

[3]SrivastaraM,DealC.Osteoporosisinelderly.Preventionandtreatment[J].ClinGeritirMed,2002,18(3):529-555.

[4]HamemanD.Considerationsofosteoporosispreventioninanagingsecioety[J].Maturitas,2000,37(2):69-73.

[5]TaylorJC,SrekelB,UtleyM,etal.Opinionsandexperiwncesingeneralpracticeonosteoporosisprevention,diagnosisandmanagement[J].OsteoporosInt,2001,12(10):844-848.

[6]FrancisKL,MatthewsBL,VanMechelenW,etal.Effectivenessofacommunity-basedosteopororosiseducationgandselfmanagementcourse:awaitlistcontrolledtrial[J].OsteoporosInt,2009,20(9):1563-1570.

[7]ConnerM,NormanP.Predictinghealthbehaviour[M].2thed.NewYork:OpenuniversityPress,2005:28.

[8]高明,杜雪平,孙艳格.骨质疏松症社区防治现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2):3770-3771.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症状范文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干预

1健康教育干预对象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者都将老年女性与围绝经期的妇女作为重要研究及干预对象。然而,一项对于中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症认知调查发现,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脊柱骨折在中老年男性中的发病率、病死率均大于女性,其主要原因是男性在日常生活中钙摄入少、活动次数少、吸烟、酗酒等高危行为;老年男性也会因为体内性激素的减少而发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因此,中老年男性应该也是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的干预对象之一。熊恩富等[2]提出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患髋关节疾病并造成髋功能障碍,由于患侧肢体运动负荷减少及应力负荷异常,导致患侧肢体肌肉萎缩、骨发育不良和骨质疏松。国外有学者也认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也应该包括在校大学生。通过以上调查结论可以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对象不仅不能单一的确定为中老年女性和围绝经期女性,还应该包括青少年和中老年男性。

2健康教育干预的实施者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涉及内分泌科、骨科、放射医学、妇科等专业。除医院本身的骨质疏松症相关职能科室充分发挥其就诊及咨询的功能外,社区、居委会也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社区医院是开展预防干预工作的最基层的卫生机构,社区医护人员也是最具体工作的执行者。所以,在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方面,社区起着关键的作用。徐霞等[3]通过本次调查,初步发现上海市骨质疏松认知度不高,关注度不足密切,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力度不够。所以,医院的医护工作者是开展社区居民防治骨质疏松症工作的主导力量。那么,只有良好的社区护理,才可以有效地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以及随之带来的骨折。所以,实施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级预防是骨质疏松症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因此,由以上调查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以及社区护理工作者应该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健康教育的最佳实施者。

3干预措施

目前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因此,如何干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预防防治工作的重点。黄秋美等[4]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方式中健康讲座结合电话访谈、及家庭访问的干预效果比较好。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该选择正确的干预方式,按照正确的操作程序、规章制度进行,以取得最佳的疗效来减少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增强人们的健康。

4干预内容

首先,应该先普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大量研究表明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缺乏全面的认识,这些基本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主要是由增龄所导致的体内性激素突然减少及其生理性的退行性病变;主要的一些临床表现为-疼痛(以整个腰背部为主)、身高缩短及驼背、脆性骨折的发生以及脊椎向后侧凸对胸腔、腹腔压迫造成腹胀、反流性食道炎等症状。其次要认识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性及其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性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骨折也会引起病人发病率、死亡率增加,功能的丧失及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同时该病与生活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如吸烟、酗酒[5]、营养不良、低钙饮食[6]、大量饮咖啡、累计的哺乳时间长、产孕次数多[7]、年龄增加[8]、长期使用激素、绝经年龄早、家族遗传、维生素D缺乏[9]等。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其发病很有可能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来降低,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预防:①饮食预防:提供钙和维生素D的膳食;②运动预防:负重锻炼如散步、慢跑、爬楼梯和跳舞等;③药物预防:雌激素、降钙素、甲状旁腺素、二磷酸盐以及一些中药(如淫羊蕾、构祀子、黄茂)[10]等;④日常生活中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五、按时体检和监测预防骨质疏松症。

5展望

综上所述,在我国开展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预防与控制的社区干预是一项十分复杂且艰难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实施干预的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充分掌握与之相关的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根据受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不同的人群实行个体化教育。逐步帮助干预对象掌握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知识,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树立良好的健康信念,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这是目前控制和预防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经济、最有效、最简便的措施。

参考文献

[1]WoodheadGA,MossMM.OsteoPorosis:DiagnosisandPrevention[J].NursePract,1998,23(11):18.

[2]熊恩富,吴昌碧,廖芳丽,等.运动不足性骨发育不良与骨质疏松[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0,17(3):366-368.

[3]徐霞,印凡,赵东宝.上海市骨质疏松症认知度及高危人群防治现状调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8):750-753.

[4]黄美秋,黄芳艳.健康教育结合随访对骨质疏松症腰背疼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9(18):134-135.

[5]ShengZZY,YouL.RiskfactorsforosteoPorosisinPostmenoPausalShanghaiwomen[J].Bone,2009,44(2):S410.

[6]李宁华,区品中,朱汉民等.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5):275-278.

[7]DemirB,HaberalA,GeyikP,etal.IdentificationoftheriskfactorsforosteoPorosisamongPostmenoPausalwomen[J].Maturitas,2008,60(3):253-256.

[8]佘敦敏,章秋,邵宜波,等.初孕年龄、产次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5,40(2):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