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例(3篇)
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
由于在近段时间个别校园内发生的事件所带来的恶劣影响,让校园学生安全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政府部门对于这类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职业学校作为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也应做好相关的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一、分析各类安全问题的成因
由于职业学生的年龄尚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在面对安全问题时,应对经验与承受能力不足[1]。同时,还有一部分职业学生自身就存在自身素质偏低、学习兴趣不高、成绩较差以及毫无法制观念等问题。此外,除了各大学校普遍存在的交通隐患、食品隐患、流行性传染病以及用电用火隐患等方面的共性因素外,校园内外由于各类案件造成的安全问题才是最主要的问题。而形成这类安全问题的成因有很多,有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人等的各方面原因。
二、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做法
(一)加强安全教育与法制法纪的宣传
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加强安全教育,由于职业学生入学年龄较小,大部分尚未成年,独自应对能力不足,所以在入学教育中就应将安全教育摆在首位。学校可通过组织专题讲座、专题片播放、知识竞赛、宣传画报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教育。还可通过已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让学生明白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懂得基本的安全知识并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二)落实各班主任的责任班主任作为职业学生在学校期间的直接管理者,在全班学生的安全管理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2]。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对每一位学生的监管同样用心,确保每一位学生的个人信息、出行动态、学习成绩、身心健康等都能掌握清楚。同时,班主任每天必须要对学生出勤、夜间就寝、安全隐患进行检查,要第一时间进行统计、上报且及时处理。
(三)完善学生宿舍的管理
学生宿舍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区域,安全事故隐患也较大。首先,要加大值班力度,可让不同教师在宿舍轮班,每天都需要对宿舍的就寝人数、用火用电安全等进行细致检查。其次,定期向学生宣传宿舍安全管理条例,准时就寝、禁止外来人员留宿、禁止在宿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禁止携带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禁止在宿舍吸烟或者点燃明火等。再次,将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职责落实到相关宿管部门,成立专门的宿管办公室,负责每天的宿舍卫生情况与安全隐患的检查,并及时公布。最后,可组织保卫、学生或者后勤等部门对学生宿舍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主要检查是否私用大功率电器、是否藏有管制刀具等,一旦查处,应当场没收并给予批评,通告其限期改正。
(四)加强学校日常巡逻与保卫工作
学校保卫处是保障校园安全的第一道大门,也是最重要的关卡。保卫科一定要谨记门卫管理条例,禁止与学校不相关人员踏入学校,防止社会不法分子闯入学校闹事,为了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患有精神病以及有报复社会倾向的人士也一律不允许进入校园。组织学生在重要时间段对学校进行治安巡逻,一旦发现安全隐患或者违法乱纪的行为,要立即制止,防止造成进一步的危害。要逐步建立完善的电子眼监控系统,做到对学校全天候无死角的监控。
(五)重视学生在离校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
学校应明确规定在寒暑假期间,学生宿舍一律不允许住宿,应离校回家居住。正常开学期间,如有紧急情况需要请假,必须由各自班主任签字才可。学生在离校期间同样需要注意交通安全、用火用电安全、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和饮食健康等安全问题。学生如需外出打工,需要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沟通,双方确认以后学生方可出去,在外需警惕上当、不允许参加任何传销活动。离校期间要做到遵纪守法,成为一个拥有社会公德心的好公民。虽然安全教育管理的做法和预防手段有很多种,即使每一步都实施到位,但意外的安全事故往往是难以预料的,而对于一些完全由学生自身原因所造成的安全事故,校方与教师也须适时免责[3]。综上所述,职业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重要且繁复的工程,需要社会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及政府的共同协调。对于校方来说,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严抓狠抓,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不仅要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建设相关安全设施,还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形成默契,才能将职业学校的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闻闯.生命教育:中职学校学生安全管理方法初探[J].东方企业文化,2013(1):283.
[2]刘法根.中职学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做法和体会[J].职业技术,2010(11):15-16.
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065-03
近年来,大学生违纪行为和动机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违纪数量呈上升趋势。违纪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违纪前的预防和违纪后的处罚,以及违纪的成因、动机、心理等问题上,而对违纪学生常常是一罚了之,或处罚后虽有谈话及相关思想工作等,但往往由于缺乏系统性、制度性的管理体系和机制,效果不能得到保证,而在理论界关于学生违纪后的教育管理,也鲜有深入、系统的探讨研究。
一、高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研究进展
关于高校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主要侧重于对违纪学生受处分后教育管理的必要性和不成体系的对策建议的论述。
1.起步研究阶段。高军(1990)率先从理论方面提出了切实加强对违纪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是高校一项紧迫的任务,并从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增进人文关怀、建立考察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违纪学生受处罚后的教育管理思路;黎明(1997)针对违纪学生在就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现实处境,详尽分析了违纪学生毕业前的思想动态,并就如何加强教育与管理的针对性,因势利导,调适违纪学生的心态,做好违纪学生的后期教育与管理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李述勇(1997)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论述,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化违法违纪学生的有效性提出了看法和思考;在应用研究方面,余晓涛(1994)对西安交通大学1990至1996届毕业生283名违纪毕业学生进行跟踪教育,有197人跟踪教育成功。
2.深入研究阶段。进入21世纪,对高校违纪学生的研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从违纪学生的心理、心态,到学生的违纪成本分析,从理论研究到实证研究,均显示出高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研究正逐步走向深入和系统。袁虹、陈钧浩(2001)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宁波市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期间违纪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详尽分析,提出了简单地用“堵漏式”的惩罚手段是被动的、消极的,效果也未能尽如人意的,要减少和杜绝高校违纪现象的发生,需从预防和教育两方面加强工作。毛祥成(2002)首次提出了将法学理论运用在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上;李宇阳(2003)结合其工作实际,对违纪学生的心理表现作了系统分析,从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咨询等方面提出了排除违纪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措施;陈建华(2004)提出对违纪学生后期教育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育与引导上的实效性。叶颖华、刘国华(2008)从学校的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角度,提出学生工作者应致力做好违纪学生的心理矫正和品德教育;中山大学王燕芳(2009)指出,辅导员要注意抓好违纪学生的事前教育、事中跟进、事后关爱三个阶段的教育引导工作,在教育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集体和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以期切实有效转化学生的思想;曹焜纯(2010)通过研究得出,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日常教育”为主导,制度保障为补充,能有效解决高校违纪学生的教育转化这个难题。王永建(2001)、李彦军(2008)、李艳红、薛艳丽(2009)、刘江涛(2009)、袁利、李颖、李阳模(2009)、王萍(2009)、杨七娣(2010)、王曼曼(2011)等,均从不同角度对高校违纪学生后续跟踪教育管理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目前关于高校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研究侧重于对违纪学生教育的必要性、教育的途径、方法、学生违纪后的心理,以及从不同角度提出教育管理对策等方面。对高校违纪学生后续跟踪教育的体系、模式、机制等方面的研究颇为鲜见,尤其是针对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证研究更为罕见,国内高校中尚没有一套科学合理、规范成熟的违纪学生跟踪教育管理体系。因此,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加强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体系的研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高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现状
笔者通过网络和电话方式,对国内共28所“985”、“211”高校89名学生工作战线的辅导员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对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认知和行为、所在学校违纪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情况等。
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管理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担负着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能力发展的重任,首先必须具有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合格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本文就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管理过程当中,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素质谈些看法。
1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要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加强管理,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强化职业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又分为职业行为道德、基础知识修养和体育能力,而体育能力的培养是一般学校和老师大多都能注意到的问题,对此本文不再赘述。
1.1职业行为道德的教育
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建立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任何一种职业道德,都首先要求人们热爱本职,忠于职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热爱体育事业和教育事业,才能在目前的学习期间积极主动地掌握体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将来自觉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对学生满腔热情,诲人不倦;才能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以事业为第一生命,刻苦钻研和探索体育教学的规律,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加强热爱体育、献身教育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意识。使每个学生提高对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的性质、任务、作用和意义的认识,产生强烈的职业感。要教育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接受社会的一定委托,将来到学校中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人;要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身心投入到祖国和人民的体育教育事业中。按照这些标准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献身教育的意识。2)责任感。对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是职业素质的主要内容。要教育学生干一行、爱一行,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正确对待自己将要从事的体育教育工作,能在将来把学到的体育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巧妙、恰当地传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事业心。事业心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是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当作事业来对待,并对事业执着地追求。要教育学生坚信自己以后所从事的体育教育事业同其他教育事业一样,是崇高的、有价值的,并任劳任怨,甘心做“蜡烛”,这是做好一个体育教师的重要保证。4)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勇于献身体育教育,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精神。抛弃个人利益,不怕吃苦,将自己的一生献身体育教学工作。
1.2基础知识的培养
知识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经验。作为未来体育教师的知识,来源于学校中的学习和体育运动实践,是即将踏上工作岗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有关社科、人文知识,教育学、哲学、伦理道德、外语、计算机、写作、语言表达、逻辑学、方法学等方面知识,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说讲尤显重要。所以,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教育科学知识。学校体育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教育对象由差异较大的人组成,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好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体育理论、体育方法等教育科学理论,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服务于未来的体育教育工作。2)横向学科知识。从现实的发展和未来的需要分析,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掌握横向学科知识的体育教师将被淘汰。美国、日本和丹麦等国家提出,对担任中学以上的体育教师,规定必须在两个不同学科取得相应的资格。体育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把自己培养成“通才”,即要求兼通多种学科,掌握多学科的基础理论,并能在专业上博才。
2通过有效的管理途径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一切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效的实现一定的目标,没有目标的管理活动是徒劳的。面对新形势、结合新特点,为搞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校政工人员必须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教育,并做到严格管理与感情交流相结合;又要注重抓干部、抓骨干,做到以点带面,以主干带主流。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管理过程首先要造成强大的道德舆论氛围。道德舆论是实施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它能对道德个体施加影响和熏陶,通过舆论氛围,来促使个人接受来自社会和他人的善恶裁决和准则性命令,从而继续或改变自己的职业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向路线。(1)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我党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理论。在学习过程中,要首先制定学习制度,组建理论学习小组,并组织人员进行专门管理,保证学习的质量。尤其要对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严格要求和管理,从而做到以点带面。(2)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集中学习党和国家关于体育和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文件,举行专题讲座和讨论,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3)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健康教育。利用重大节日及其他形式举办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重塑,培养他们的“五爱”精神。如举办纪念“五四”、“一二・九”运动的等征文,利用“教师节”、“国庆节”等开展教育活动等。(4)利用各种舆论宣传手段报道学生中的先进事迹、积极分子,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3结语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了保证人才的质量,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职业素质教育。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更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管理规律,面向新时期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运用灵活机动的教育形式,采取有效的管理途径,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R].中办发〔2005〕18号,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