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范例(3篇)
如何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范文篇1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儿童思维发展,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皮亚杰认为7~12岁儿童的思维是属于所谓具体运算阶段,实质上,也是同样的意思。
儿童在入学以后由于教学上向他们提出这些新的要求,就促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
小学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是立刻实现的,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第一,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低年级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要求低年级儿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常常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在中高年级,儿童才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
第二,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在开始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低年级儿童虽然已学会一些概念,并能进行判断、推理,但是还不能自觉地来调节、检查或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他们常常能够解决某种问题或任务,却不能说出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解决的。这是由于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是和内部言语的发展分不开的。只有在正确的教育下,教师指导儿童逐步从大声思维(讨论)不断向无声思维过渡的时候,儿童自觉地调节、检查或讨论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才逐步发展起来。
第三,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儿童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它的发展的一般趋势。但是具体到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的时候,这个一般的发展趋势又常常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例如,在算术教材的学习中,儿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抽象水平,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但是在历史教材的学习中,仍旧停在比较具体的表象水平上,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还感到很大的困难。又如,儿童已能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而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可是,当他们开始学习分数概念和分数运算时,如果没有具体事物的支持,就会感到很大的困难。
第四,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逐步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关键转变点,这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质变”或说“飞跃”,这个质变发生的时期,就是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小学四年级(约10~11岁)。当然,其中也有可变性。如果教育适当,关键年龄可能提前,有的教育性实验报告就指出,这个“关键年龄”可以发生在小学三年级;反之,如果没有适当的教育条件,这个“关键年龄”也可能推迟发生。
小学教师的任务在于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言语,特别是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丰富儿童的经验,特别是间接的经验,因为儿童的思维水平是在掌握言语和经验的过程中实现的。当然,教学和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是直线的、简单的,从掌握言语和经验到思维发展是有一个量变质变过程的,而且这个量变质变过程又常常会由于学科的不同、教材内容的不同、儿童学习方法和个人特点的不同而不同。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如何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关键词:逻辑;交际语言;主持
一、逻辑和语言密不可分
语言学与逻辑学的结合早有历史渊源。从亚里士多德时代起,逻辑就被看成是思维的工具,这一点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著作《工具论》中得到了证实。现如今我们学习一门学科往往更注重其学术价值和应用性。认为“逻辑学无用”的观点使逻辑学正面临生死攸关的困境。
其实不然,逻辑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自发性的在潜移默化中广泛运用。将逻辑学和语言学结合起来的相关著作也不少,老一辈逻辑学家金岳霖、周礼全等人联手编写的《形式逻辑通俗读本》,以及近年来《逻辑与语言表达》《说话写文章中的逻辑》《智慧人生――日常推理之谜》等。由此可见,逻辑学和语言学是紧密结合的。
二、日常生活交际的语言逻辑学应用
语言作为一种传播符号,是人们传递信息的重要物质载体。我们日常交流时,一方面是说,一方面是听。就在这过程中,也时刻浸润着逻辑学的原理。
(一)逻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们每天说大量的话,蕴含着大量的信息。这其中交织着事实和判断,即便是客观事实,经人为主观性的语言复述传递,都会有偏误,更何况概念判断本身就具有相当程度上的主观性。
清楚的逻辑思维不仅有助于语言表达,也可以提高我们收集和判断信息的能力。在传播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信息充斥,真假杂糅、纷繁复杂,运用逻辑思维提高媒介素养是大有裨益的。比如2003年非典期间讹传咸盐可以预防非典,就造成咸盐供不应求,然而这一谬论没过多久便被澄清。再如2007年轰动一时的纸馅包子虚假新闻事件,曾一度造成恶劣影响,经多方考证也真相大白。可见,个体如果没有独立的思维和逻辑判断能力,普通公众的意见是很容易被媒体操纵的。
(二)日常逻辑培养方法
1.采用5W1H法帮助简洁表达
一句话传达信息,不要贪多,说话时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先把最重要的观念阐述清楚,然后再辅助详例支撑论点。采用5W1H法,即Who(谁)what(什么事)when(时间)where(地点)why(起因)how(怎么样),可以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2.练习画思维导图梳理日常事件
相比于简单的条目式,思维导图有助于看清全局,建构整体框架。大范围、浅层次的把握全体,再聚焦局部深入挖掘,逐渐培养讲话有营养,做事有条理。
三、大众传播语境下主持人的语言逻辑
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主持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逻辑思维训练有助于即兴口语表达。英国诗人雪莱说,“人有一颗产生感情的心,一个能思维的大脑,一条能说话的舌头。”笔者认为,主持人应该掌握逻辑的基本理论进行思维训练。近年来播音主持界不断呼唤主持人个性化,个性化的根本就在于思维的逻辑的差别。
(一)主持实践中的语言逻辑谬误
我们日常在电视节目中经常能听到一些比较普遍的语病,就存在着逻辑上自相矛盾的问题。比如养生节目中主持人说“睡梦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和“不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意义,即睡前要恼怒饱食,意思显然不对。再如“改掉坏毛病”,毛病本来意为缺点,再加修饰词“坏”,也是语意赘余。还有新闻报道称“这次矿难中,他是许多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也是不合逻辑。
(二)主持人逻辑思维训练方法
1.定向思维训练
定向思维是一种常规模式的顺势思维法。初学者在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时运用逻辑关联词,比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再次”等,把说话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片段,话语间的逻辑关系就能清晰的表达出来,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时候过多关联词容易让句子变得累赘复杂,造成听者思维的混乱。在语言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能不用关联词就可以表达清楚的情况下,还是尽量使语言简洁。
2.逆向思维训练
采用逆向思维法,用全新的眼光对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谚语加以自我的全新解读,也是培养主持人个性化的有趣尝试。
例如,成语“知足长乐”通常意为人应该知足。但是反向思考,也说明目光短浅骄傲自满,是一种变相消极懈怠。贬义词“班门弄斧”讽刺那些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而有的时候恰恰是和高手过招才能提高技艺,事半功倍。
再如,大家都用“东施效颦”来耻笑那些丑陋、低能的人,但如果就东施的精神而言,起码她有积极进取的主观能动性,且勇于付出行动,哪怕遭致白眼。这一点恐怕在凤姐和芙蓉姐姐身上得到充分例证,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经常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独特思维、另类思维的能力。
3.发散思维训练
训练主持人发散思维可以通过几个简单图形,比如一个圆,一个点,组织一段语言。或者给出几个关键词,如:阳台、木板、麦浪等,限时看图说话。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反应速度和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逻辑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论是大众传播还是人际传播领域,逻辑都堪称为语言最重要的“武器”。从逻辑学角度出发研究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语言,是一个新鲜且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英)奥卡姆著;王路译.《逻辑大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陈波.《逻辑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3]王建平.《语言交际中的艺术――语境的逻辑功能》[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9月第2版
如何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能力培养
一、运算能力的培养
运算的意义不仅局限于通常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代数运算,还包括初等函数的运算和求值,各种几何量的测量和计算等。特别要指出的是几何的平移、旋转、对称、伸缩等“变换”也可称为“几何运算”。上面都是对运算比较广义的理解,因此我们就不会再片面地说运算只是算术和代数的事了。所以,培养学生正确和迅速的运算能力是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任务。如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弄通算理、法则,2、提高记忆能力,加强运算基本功训练。数学中也有不少需要记忆的定义,定理,规则,这些都要用心去记,通过大量训练达到记忆的效果。
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即在头脑中表象出某种未曾感知的东西,或者创造某种未曾感知过的物体和现象的形象,或者专门产生某些新事物的概念。空间想象不应只局限于三维空间。如果我们认为空间想象乃是全部数学中的形象思维,它就和逻辑思维相辅相成了。通过逻辑思维,由具体到抽象,又通过空间想象,由抽象到具体,波浪式地发展着。实际上,在平面几何中,特别是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时常要想象图象的运动。在代数和三角中,空间想象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由函数的图像,便易于掌握函数的性质。代数和分析中的许多概念,如果明确了它们的几何解释,就能使本来很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直观、形象起来,比如在初中数学第十四章节中说到用图象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运用图形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总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应是整个中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其中立体几何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方面所起到的特殊作用是明显的。如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一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需要认真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要会绘图会看图,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关于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具体地说,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基本途径可有以下几条:
1、学好有关空间形式的基础知识
想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所以学生学好有关空间形式的数学知识是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根本。
中学数学中有关空间形式的知识不仅是几何的知识,还有数形结合的内容。如数轴、坐标法、函数图象、三角函数的几何意义、几何量的度量与计算等内容都可以通过数量分析的方法对几何图形加强理解,掌握这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从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到研究图形之间的关系,数形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虽然在小学里学生已接触过一些几何图形,数形结合的知识,但是学生的空间概念还是很薄弱的,要使学生熟悉图形之间的关系、数形间的关系,还是较为困难的问题,需要有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练。
2、从事数学实习活动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解剖、分析或者制作模型、实地测量、作图等数学实习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
3、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不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在中学数学课里,不仅要研究图形及其性质,还要研究作图方法,而且要研究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数、形之间的联系。这些研究不仅要在一维空间中进行,而且要在二维、三维或高维抽象空间中进行。因此对学生加强下面的训练,将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研究同类图形之间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研究不同类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研究数形之间的联系,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借助图形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与形之间建立紧密联系之后,可以运用代数方法去解决几何问题;反过来,借助图形,也能帮助解决代数问题。我们知道,对空间想象能力高一级的要求,就是使学生“不但能进行逻辑思维,而且能进行形象思维,也就是说能运用图形的几何直觉去研究某些问题”。
①借助图形,理解概念
②借助图形,分析题意
③借助图形解决问题
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中心环节和主要标志。学生的逻辑思维常常表现在各种数学结论的推导、归纳、演绎,以及证明定理和证题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些在学习中积累的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在社会生存发展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已如上所述,它是指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如下基本途径:
1、教师要作出示范
2、教会学生运用逻辑常识
3、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2010年中考数学试卷中的第13题:如图,ABC内接于O,AC是O的直径,∠ACB=500,点D是BAC上一点,则∠D=____
学生在解这一题中要求∠D的度数,要弄清楚∠D是圆周角,联想到圆周角的性质:同弧所对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再看BC弦所对圆心角只有∠BOC,要求∠BOC,想到题目所给的条件∠ACB=500可求出∠AOB=1000从而得到∠BOC=800最后得到∠D=400这是一个典型的几何推理过程。要准确解出这一题,就要求老师在平时几何证明中做出较好的示范,教会学生养成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习惯,教师要教会学生的不是解出几道题目而是解题的方法。
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呢?显然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根本。但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需要与其它相关知识和相关能力相互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下面我们将讨论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本途径。
(1)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2)机动灵活,寻找途径
(3)不断总结,善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