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材料与应用范例(3篇)
建筑装饰材料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建筑材料;装饰性质;小议
无论从装饰工程看建筑还是从装饰艺术看建筑,建筑装饰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仍受到建筑装饰材料的制约,尤其受到材料的光泽、质地、质感、图案、花纹等装饰性的影响。如,高层建筑外墙面的装饰以玻璃幕墙和铝板幕墙的光亮夺目、绚丽多彩、相交辉映的特有效果向人们展示光亮派现代建筑。各种变幻莫测、主体感极强的新型涂料创造了一个有限空间向无限空间延伸的感觉。因此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只有了解或掌握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能,按照建筑物及使用环境条件合理选用装饰材料,充分发挥每一种装饰材料的长处,做到才尽其能、物尽其用,才能满足建筑装饰的各项要求。
1建筑材料的装饰性
材料的装饰性是装饰材料主要性能要求之一。材料的装饰性是指材料对所覆盖的建筑物外观美化的效果。建筑不仅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空间,更是人们进行文化交流和情感生活的重要精神空间。合理而艺术地使用装饰材料的外观效果不仅能将建筑物的室内外环境装饰得层次分明,情趣盎然,而且能给人美的精神感受。如的布达拉宫在修缮的过程中,大量地使用金箔、琥珀等材料进行装饰,使这座建筑显得高贵华丽、流光溢彩,增加了人们对宗教神秘莫测的心理感受。
材料的装饰性是涉及环境艺术与美学的概念,不同的工程和环境对材料装饰性能的要求差别很大,难以用具体的参数反映其装饰性的优劣。建筑物对材料装饰效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材料的颜色、光泽、透明性,质感,形状尺寸,耐沾污性、易洁性与耐擦性等方面。
1.1材料的颜色、光泽、透明性
颜色是材料对光谱选择吸收的效果。不同的颜色,可以使人产生冷暖、大小、远近、轻重等感觉。如红色、粉红色给人一种温暖、热烈的感觉;绿色、蓝色给人一种宁静、清凉、寂静的感觉。
光泽是材料表面方向性反射光线的性质,用光泽度表示。材料表面越光滑,则光泽度越高。当为定向反射时,材料表面具有镜面特征,又称镜面反射。不同的光泽度,可改变材料表面的明暗程度,并可扩大视野或造成不同的虚实对比。
透明性也是与光线有关的一种性质。既能透光又能透视的物体称为透明体,能透光而不能透视的物体称为半透明体,既不能透光又不能透视的物体称为不透明体。利用不同的透明度可隔断或调整光线的明暗,根据需要造成不同的光学效果,也可使物像清晰或朦胧。
因此在装饰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色彩给人的心理作用,合理利用材料的色彩,注重材料颜色与光线及周围环境的统一和协调,创造出符合实际要求的空间环境,从而提高建筑装饰性的艺术性。
1.2质感
质感是材料的颜色、光泽、透明性、表面组织结构、花纹图案等给人的一种综合感觉。
不同材料在人的感官中有软硬、轻重、粗犷、细腻、冷暖等不同感觉,相同组成的材料表面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质感。如普通玻璃与压花玻璃,镜面花岗石与剁斧石。相同的表面处理形式往往具有相同或类似的质感,但有时也不尽相同,如人造大理石、仿木纹制品,一般的没有天然的花岗石和木材亲切、真是,虽然仿制的制品不真实,但有时也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光滑、细腻的材料,富有优美、雅致的感情基调,当然也会给人以冷漠、傲然的心理感受;金属能使人产生坚硬、沉重、寒冷的感觉;皮毛、丝织品会使人感到柔软、轻盈和温暖;石材可使人感到坚实、稳重而富有力度;而未加修饰的混凝土等毛面材料使人具有粗犷豪迈的感觉。
选择饰面材料的质感,不能只看材料本身装饰效果如何,必须正确把握材料的性格特征,使之与建筑装饰的特点相吻合,从而赋予材料以生命力。
1.3形状和尺寸
材料的形状和尺寸能给人带来空间尺寸的大小和使用上是否舒适的感觉。一般块状材料具有稳定感,而板状材料则有轻盈的视觉感受。在装饰设计和施工时,可通过改变装饰材料的形状和尺寸,配合花纹、颜色、光泽等特征可以创造出各种类型的图案,从而获得不同的装饰效果,以满足不同的建筑形体和功能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装饰性。
1.4花纹图案
花纹图案是材料表面天然形成或人工刻画的图形、线条、色彩等构成的画幅。如天然石材表面的层理条纹及木材纤维呈现的花纹,构成天然图案;采用人工图案时,则有更多的表现记忆和手法。建筑装饰材料的图案常采用几何图形、花木鸟兽、山水云月、风竹桥厅等具有文化韵味的元素来表现传统、崇拜、信仰等文化观念和艺术追求。花纹图案的对称、重复、组合、叠加等变换,可体现材料质地及装饰技艺的价值和品位。材料表面的花纹图案,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吸引人们对材料及装饰的细部欣赏,还可以拉近人与材料的空间关系,引起人与物近距离相互交流的作用。
1.5耐沾污性、易洁性与耐擦性
材料表面抵抗污物作用并能保持其原有颜色和光泽的性质称为材料的耐沾污性。材料表面易于清洗洁净的性质称为材料的易洁性,它包括在风、雨等作用下的易洁性及在人工清洗作用下的易洁性。良好的耐沾污性和易洁性是建筑装饰材料经久常新和长期保持其装饰效果的重要保证。由于地面、台面、外墙以及卫生间、厨房等的装饰材料需考虑材料的耐沾污性和易洁性。材料的耐擦性实质是材料的耐磨性,分为干擦(称耐干擦性)和湿擦(称耐洗刷性)。耐擦性越高,材料的使用寿命越长。
2建筑装饰材料的选用原则
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种繁多,性能和特点各不相同,用途也不尽相同,在使用时应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选择装饰材料。装饰材料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装饰效果、装饰工程的质量、装饰工程造价和施工速度。一般选用装饰材料应遵循以下原则。
(1)满足装饰效果和使用功能的原则
(2)考虑地区特点的原则
(3)确保材料供应的原则
(4)施工可行性原则
(5)满足经济性要求的原则
3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势展趋
建筑装饰材料并不是现代化科技形成的新概念,它早已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的古建筑,是以各种色彩的玻璃瓦、熠熠闪光的金箔、富有玻璃光泽的孔雀石、银朱、青石等古代建筑装饰材料的重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建材工业的发展,我国新型装饰材料从品种上、规格上、档次上都将进入新的时期,今后一段时间内,建筑装饰材料将向以下两个方面发展。
建筑装饰材料与应用范文篇2
关键词:装饰材料;室内设计;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建筑装饰材料是室内居住环境设计施工的物质基础,在室内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实现装饰材料的实用还是达到审美需求以及精神文化需求的结果,都必须通过建筑装饰材料的科学选择和有效利用来达到目的。当下人们对装饰材料室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些年来对装饰材料室内设计常新应用方面的研究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强调重视建筑装饰材料的艺术审美特征,在室内设计施工中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加以整合构造产生特殊的空间环境实用审美效果,是实现装饰材料创新应用的基本途径。在装饰材料室内设计工作中不断探索挖掘装饰材料的艺术表现力,可为空间环境的意境内涵构造带来充分的形象力和拓展空间,是室内装饰设计施工行业今后的科学发展方向[1]。笔者在本文中总结自己在室内装饰设计创新的经验,列举一些基本的装饰材料室内设计的创新应用方法,希望为同行工作带来借鉴意义。
1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方向
建筑装饰材料集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和造型艺术于一身,因此它的艺术特征具有瞬间性、直观性、造型性、永固性、表现性和再现性等多重表现形式。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实用性和审美性。实用性是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属性,审美性和艺术性是一种附加属性,但随着建筑装饰室内设计本身的发展和人们居住方面思想观念的不断改变,装饰材料室内设计中的艺术审美性逐渐受到重视并达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过程中人们仅仅追求其经济实用性,包括遮风挡雨、防潮、防火、隔热、防渗漏、防风沙等实用功效,传统建筑材料室内设计观念大大忽视了建筑装饰材料潜在的美学价值,使室内设计相对单调乏味,不利于居住人们生活情调的提高。随着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建筑装饰材料的质地、颜色、形状、图案、质感和规格等诸多方面,引起人们对其审美特性的探索,而且当今社会发展提倡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统一,建筑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施工中的创新既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也顺应了室内装饰行业的发展趋势。
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会无可避免的与建筑装饰材料打交道,人们对建筑材料室内装饰设计的要求会与建筑装饰材料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同步而行。突破传统室内装饰设计的僵化模式,探索建筑装饰材料室内设计的创新方式,实现室内装饰设计艺术审美化,必然会赢得广大居民的喜爱与拥护。目前,建筑装饰材料是居住空间室内设计施工的主要使用原料,在设计使用中有诸多优越性,在今后建筑装饰材料的室内设计施工中的地位必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方向主要朝着符合化、环保化、智能化、成品化和艺术审美化方面发展,建筑材料的审美艺术化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美学需求,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一个方面[2]。
2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具体方式
2.1开发装饰材料使用潜力,实现材料结合方式的创新
在传统的装饰材料室内设计中,从设计观念到装饰材料等方面均比较落后。装饰材料室内设计人员应积极更新设计观念,了解市场中各种新型的设计构思和设计施工工艺。重点反思传统装饰材料的应用价值,对于老旧的装饰材料的材质、颜色、图案和质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逐渐探索其新效用。主要的材料结合方式有形状结合、图案结合与形状结合等,通过崭新的结合方式使陈旧的装饰材料焕发新的生命光彩。装饰材料设计人员应更加深入了解每种材料的特性,充分探讨其在艺术审美方面的使用潜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创新方案的全新构思[3]。
2.2巧妙利用普通装饰材料,实现装饰效果创新
普通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具有经济性实用性强的特点,可以作为室内装饰材料设计创新的一个出发点。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有质疑设计成规的品质,大胆革新普通装饰材料的运用方式,对材料的形状、颜色、质感等进行重新审视组合,实现新型的审美艺术效果。改变传统的材料加工合成工艺,确定新式的设计装修风格,在保证原来基本底色的情况下,加紧艺术感性成分,实现装饰效果创新。可以再卫生间等比较潮湿的空间环境内采用防水石膏板,在衣柜和书架的构造中加入各种新鲜的造型设计,增加情趣[4]。
2.3综合使用多种新型设计构思,丰富室内装饰层面
对装饰材料的图形组合进行创新设计,根据材料表面的颜色、材料质地肌理等,改动材料形状结构,通过与另一种材料的结合产生出新的视觉效果。在室内设计时注意装饰材料的质地转换,通过反向设计的方式使材料呈现较大差异性的审美效果,增加其视觉审美的张力。运用模仿自然式的设计思路实现室内设计的新鲜感与超越感,增加室内装饰审美层面。
2.3将建筑装饰材料与颜色光线相结合,实现设计整体效果创新
室内装饰材料设计的搭配应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这样才可以保证整体空间环境给人以和谐的视觉审美享受。在各个具体的室内设计施工中,主要考虑装饰材料与空间环境颜色光线的结合。根据主人的色调喜好选择相应的色调对墙体、家具等进行颜色上的配置,根据主人对光线强弱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窗体类型以及玻璃的品种,然后相应地对各种室内陈设进行调整,促使各类装修物品达到协调比例。颜色与光线的合理搭配在空间设计中具有明显的表现力,通过优化装饰材料的颜色光线搭配方案,可以提升整体装饰效果[5]。
3结语
综合全文来看,应当把建筑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构建当做一次严格严谨的艺术创作活动来看,并坚持建筑装饰材料室内设计施工重点为满足人们审美艺术追求的根本工作原则,不断研究探索装饰材料的艺术特征与艺术潜力,切实实现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施工中的创新,有效保证建筑装饰材料的实用与审美双重属性,提升人们住居环境的文化艺术情趣和实用审美生活质量[6]。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可以有效增强住居环境空间感情与意境,提高住居环境的审美艺术表现能力,有助于构建和谐舒适的个性化居住环境,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宁,孙迟.论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意性应用[J].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2013,09,01.
[2]胡剑忠.装饰材料的艺术特征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39(6):293-296.
[3]刘寒青.可持续装饰材料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应用美学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1,25.
[4]葛鲁君.建筑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性运用[J].轻工标准与质量:产品设计与应用,2013,(1):61-62.
建筑装饰材料与应用范文
1我国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建筑室内、外装修行业也得以快速蓬勃发展,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建筑装饰市场毕竟是新兴产业,其市场管理混乱,没有条理,其专业界定也不清晰,建筑装饰行业的从业资格鉴定也没有正式的建立起来,对其从业人员的考核和资格认定也不够专业,所以导致建筑装饰行业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这就使得部分建筑工程的设计水平低下,建筑施工技术粗糙敷,建筑装饰价格弄虚作假,漫天要价,从而耗费了极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建筑装饰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内涵
建筑装饰艺术是不同时代的生动写照,它反映了各个时代的艺术、文化、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的角度来看是指在环境得以持续制约的条件下将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在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是寻找一种最佳的使生态系统与土地利用共同发展的方式。总之,都是要求人们在进行建筑装饰设计时,要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的发展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尽力保护和维护好地球的环境,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与以往保护环境的方式不同,可持续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
3建筑装饰艺术的属性
建筑装饰,是对已经完成的建筑物的主体结构、物理性能、使用功能等进行进一步地完善和美化。建筑装饰主要是对在特定环境中的建筑物的形态、气氛、质地、明暗等进行装饰,从而使得建筑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其所处的建筑环境。建筑装饰的工程属性是由建筑物的外在固定形态所决定的,这与建筑物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的选择等有着极大的关系。建筑装饰的功能主要包括:建筑空间序列的强化,装饰艺术品摆放的效果呈现多样化,建筑时空的环境与氛围更加富有意境美,强化建筑物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建筑装饰最大的特点便是地域性。建筑装饰随着地域环境、季节气候、生活方式、民俗礼仪、风土人情等的变化而变化。地域性的建筑装饰虽然在构造上依然遵循现代建筑的标准和需求,但是其装饰艺术形式却又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呼应,变化多端。
4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与革新
建筑装饰的可持续发展关键碍于建筑装饰材料的科研生产,建筑装饰材料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为建筑装饰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不断推进着建筑装饰朝着高科技、低能耗、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其具体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1)装饰木材的革新。现阶段,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极低,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开发节木、代木的装饰材料成为当今装饰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2)外墙材料的革新。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装饰主要采用硬面材料,这占了外墙材料的近八成,而软面材料的运用并不乐观,这种用料失调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3)门窗材料的革新。当前建筑中,门窗多采用防潮、防腐、保温且隔音的塑钢门窗,随着化学建材业的不断发展,门窗材料也面临着革新换代。(4)管道材料革新。建筑中采用的传统管道是镀锌管道,现已经被塑复管道所逐渐替代,塑复管道不易生锈、无毒无害,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新一代管道材料。而我国对于这种新型材料的利用率并不乐观,因此应该大力推广应用此材料。(5)填缝材料革新。填缝材料主要使用的便是从国外引进的聚氨酯发泡填充剂,这种高科技化学建材无毒无污染,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建材,将逐渐替代传统的水泥、砂浆等填缝材料。
5建筑装饰艺术的生态可持续性分析
建筑装饰艺术的生态可持续性就是在进行建筑物装修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即利用最少的资源,排放最少的废物,用最简洁的工艺和最优化的装修过程达到极佳的建筑装饰效果。建筑装饰艺术的可持续性就是指建筑装饰的生态型,它首先表现为物理的生态性,也就是利用低能耗的建筑材料,采用简洁易操作的结构构造手段,从而减少污染的产生。其次,它还指涉及视觉的生态性,即在整个建筑装饰设计中,使得环境色彩、质感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建筑装饰的可持续性与建筑材料的属性也联系紧密。建筑环境的氛围与意境是由建筑材料来决定的,建筑材料的内、外功用性对可持续性影响重大。内功用性是指建筑材料的主要机能,而外功用性则是内功用性的延伸,依赖于内功用性。做到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关注材料利用的创新性,对材料的性能和特质要不断追求卓越。
6建筑装饰艺术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建筑装饰艺术存在着两个最大的误区:①建筑物的空间设计没有特色,只是一味地追求豪华和奢侈;②曲解了简约的含义,单纯地认为简约就是简单,从而导致建筑物成为一堆材料的罗列与堆砌。(1)污染严重。污染包括气体与声音的双重污染。建筑材料中的有害气体如甲醛,建筑材料中陶瓷、石材等具有的放射性都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建筑导致的光污染以及热岛效应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热污染。(2)灾害隐患。建筑装饰材料大多采用可燃、易燃的木材或者有机聚合物制造的易燃的织物、胶合板等。这些材料都极易引起火灾,从而引起大量的热量以及毒气、灰尘的产生,造成严重的危害。(3)资源浪费。建筑物的建造本就是消耗资源的过程,若建筑物装修时对装饰材料的利用率不高,再因为设计不合理而使用过多的装饰材料,这都会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从而浪费资源,消耗不必要的能源。
7建筑装饰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要改善建筑装饰的生态环境最重要的一部分便是绿化的设计。绿化,与人们的听觉、视觉、触觉以及心理方面等都息息相关,因此,在进行装饰设计时重点探讨绿化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短时间来看,进行绿化设计会一定程度上增加装修的资金投入,但是,长远来看,绿化是非常值得的,它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而且,进行适量的绿化设计,能够有效地维护建筑装饰的生态平衡,为居住人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应该增加科研力度,增加生态建筑材料的科学研究,不断开发绿色的建筑装饰材料。加强有关技术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有机建筑材料的设计及生产,不断提高可再生利用的建筑装饰材料的比重。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选择绿色的建材,即低污染、无毒的建筑材料。多选用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和健康建材等,能够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浪费,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居住着的身体健康。要格外关注建筑物的通风状况和采光情况,通过合理的设计功能,不断改善建筑物的通风状况和光环境。
8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建筑装饰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将得到空前发展。建筑装饰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够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有效地综合人、建筑、环境与资源的完美整合,使建筑装饰艺术不断进步。推动建筑装饰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保护和建设我国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从而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我国资源的有效重组利用,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乐.徽派建筑装饰艺术理念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理念的融合与实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1):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