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健康关系(6篇)
运动与健康关系篇1
一、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身体健康一般狭隘的含义是指人体的器官(如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等)与组织(如骨骼、肌肉、神经、大脑等)发育和功能正常,维持着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的正常运行,保持着人体的重要生命体征。进行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对身体健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心血管系统功能
人体通过血液循环,使各器官与组织细胞从血液得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并把代谢物如二氧化碳素、多余的水等,输送到肾、肺、皮肤等处,排出体外保证新陈代谢的进行。心脏的腔内和血管内充满着血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起着“泵”的作用,使血液的朝一个方向周而复始的在血管内循环流动,同时维持了一定的血压。由此可见,心血管的正常功能对生命有重要作用。
通过体育锻炼,能使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活动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还能使心脏增加储备血液的能力。当人体劳动量加大或激烈运动时,耗氧增加,需要提高心肌供氧量,经常锻炼的人,心脏功能提高,心脏充盈增大,收缩有力,每搏量增加,充分发挥代谢能力,泵出足够的新鲜血液,满足全身组织器官代谢的需要。
(二)促进呼吸系统功能
肺是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与心脏一样,位于胸腔内。肺富有弹性,内含空气,属于呼吸器官。血液中的氧是由肺泡将其吸入至体内,再进入血液循环。体育活动使呼吸的频率加快,深度增加,肺活量明显提高,增加气体在肺内的交换量,促进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新陈代谢。
(三)促进运动系统功能
骨骼形成人体的基本轮廓,对人体起着支持作用,所以人们常称为“骨架”,同时骨骼还具有保护和杠杆运动作用。骨骼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发生变化。坚持体育锻炼,可使骨骼粗壮而坚实,否则易变得细小而疏松,骨骼健壮对肌体的活动和抵御外力的碰击有重要意义。骨骼借助于结缔组织相互连接,接头处即关节。关节内有腔隙,在肌肉的牵动下能产生运动。体育活动能增强关节的稳定性与
灵活性,就是最灵活的肩关节也不易脱位,使人体关节运动自如灵活,且活动幅度加大。骨骼肌具有收缩性,是运动系统的运动部分,它以关节为枢纽,牵动骨骼产生运动。体育锻炼能使颈背部、四肢肌肉等粗壮有力,肌肉弹性与韧性增加,肌肉发达健壮,还展示了人体的健美。骨骼、关节和骨骼肌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形成了统一的整体,完成各种随意运动,以适应身体和外界环境的需要。
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心理健康教育
人们不但要拥有健康的体魄,还应具备心理健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塑造人完善的人格(个性),心理健康教育应将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在学校里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通过体育锻炼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过程包涵了认识、情感与意志过程;人的个性特征,如气质、能力、性格与先天及后天均有关,而兴趣、爱好、世界观与价值观则受后天因素的影响更大些。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更新观念,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疾病,开展身心健康活动,学会与人相处及体育锻炼等内容。
(二)体育锻炼能促进身心健康
1.促进智能发展。体育运动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增加对大脑氧气与营养物质的供应,促使大脑发育生长。大脑主导智能,大脑发育生长健全能使人的思维敏捷,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加速,记忆力增强,同时还提高睡眠质量,夜间得到充分的休息,可消除疲劳感,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
2.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构成。体育锻炼能够:(1)提高自我认识,使自我感觉良好。能培养自我观察能力、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能力。(2)能切实培养自尊、自信、自爱、责任感、自豪感与义务感。(3)提高自我控制,培养坚强意志的形成,能克服心理障碍,促进自主、自立、自强和对自身言行的控制、监督能力,使个性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少园.体能教学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1(35):95-96.
运动与健康关系篇2
[关键词]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大学生亚健康体育运动
亚健康(Subhealth)即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况,一般是指肌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亚健康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处理得当,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目前全球亚健康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明显威胁到30岁以下年轻人,尤其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的人群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和普遍。大学生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是未来的人才,是国家的财富。研究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和成因,对预防和减少亚健康学生比例、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的山东现代职业学院非体育专业的6个学院09、10、11级32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涉及亚健康方面的研究成果,阅读了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等书籍。浏览了网络电子信息,基本掌握了最新的相关信息和详实的基础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采用分层、分类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问卷312份,回收率为97.5%,其中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96.15%。
1.2.3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将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最后制表。
2.结果与分析
2.1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亚健康类型分析
调查显示,61%的学生感到有一些学习压力,63%的学生时常出现疲劳、困倦、睡眠不好甚至失眠。日常饮食无规律和起居无规律的学生比例分别占68%和62%,具体表现:不吃早餐占50%,偏食或凭个人嗜好饮食占42%,“开夜车”和通宵上网分别占40%和56%。由此可见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有50%以上是独生子女,体育运动的缺乏,特殊的家庭生活经历,更高的自我素质提高的任务要求,相对狭隘的教育模式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使得这一群体相当数量的成员处于亚健康状态。为了及时把握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的健康动态,研究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现对其亚健康类型作具体分析如下:
2.1.1躯体性亚健康
表1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躯体性亚健康调查一览表
项目从不有时经常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体质差、易患病237.720769.07023.3
长期持续疲劳196.317157.011036.7
莫名的恐俱、焦虑、不安5819.316956.37324.4
感到忧虑、孤独4515.016555.09030.0
经常失眠、多梦279.018963.08428.0
大学生躯体性亚健康有头晕头疼,两目干涩,胸闷气短,心慌疲劳,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等。通过调查发现,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躯体性亚健康形势不容乐观,大约80%以上的学生有时或经常出现躯体性亚健康问题。(详见表1)
2.1.2心理亚健康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有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情绪急躁易怒,紧张焦虑不安,睡眠不佳,记忆力减退,无兴趣爱好,等症状。心理性亚健康是大学生亚健康的另一重要表现。其中焦虑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担心、恐慌。担心,恐慌是一种固有的不安,主要的精神反应便是焦虑和忧郁状态,若持续存在,无法自我解脱和控制,就进入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阶段。除焦虑状态外,还表现为烦躁、易怒、睡眠不佳等多种表现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压力很大(详见表2),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和大学校园日渐复杂的人际关系所致。
表2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压力调查与分析
统计项很大压力较大压力没有压力合计
人数9317433300
百分比315811100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亚健康患者不能很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工作学习困难重重,人际关系紧张,同学、师生关系不和睦,没有知心朋友,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人际交往等。通过对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心理素质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大部分学生均认为自己基本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自己和他人评价较高(详见表3、表4),说明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社会适应性亚健康良好,这是值得欣慰的。
表3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自我及对他人评价一览表
统计项很高较高一般较差很差
自我评价(%)8404660
对他人评价(%)2563624
表4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社会环境适应状况一览表
环境适应很适应较适应一般不大适应很不适应合计
人数1217793180300
百分比4593160100
2.1.4道德品质亚健康
大学生道德品质亚健康患者主要症状为认知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认知障碍主要指在大学生的认知系统方面存在的不利于品德发展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智力障碍和意义障碍。智力障碍的人常常陷入个人狭隘的知识经验圈子,不能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在思考问题是常常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思维缺乏灵活性,逻辑性等等。意义障碍是指大学生某些内在的心理因素妨碍对道德要求正常理解而产生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拒绝教育者的教育,形成消极的心理定式,毁坏任何教育方法的效果。情绪障碍也比较常见、容易感情用事,及不适当的激情等。行为障碍主要是指一些不正常的坏习惯,如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等。
2.2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
2.2.1季节与气候:在季节交替之际,人们会觉得不适应,比如在初春季节,大多数人会觉得疲乏。天气的变化亦可导致“亚健康”,如连续几天阴雨,就会感到压抑。
2.2.2人际关系:大学生需要更多的社会交往。同学之间、同乡之间都很容易产生感情,但因大学生的年龄和阅历所限及个人情感的差别,往往为一点很小的事情而发生矛盾,于是心理素质差的同学就会感到压抑。
2.2.3学习压力:由于大学生都是经过高考统一录取的,彼此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非常接近,在中学时期的优势感和优越感没有了。一旦自己稍不努力或其它客观原因致使学习成绩落后与他人就会给自己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2.2.4人体周期性低潮期:人的情绪、思维敏捷性、机体反应性、甚至智力等都是周期性的。当大学生处于低潮期的时候,就很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
2.3亚健康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科学有效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培养坚毅勇敢的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克服困难的毅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和能力,增强自信自尊,增加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因此体育运动是预防和消除大学生“亚健康”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2.3.1体育运动能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还有助与进行自我教育。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技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还会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学生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增加与他人的交往机会,增强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2.3.2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一般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意识,有助于培养他们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的意志品质,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2.3.3体育运动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的身体运动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运动项目的需要。如,短跑要求有较快的反应能力、良好的运动距离感和运动速度知觉。
2.3.4体育运动能促进良好的心态
健康的心情会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脑部放松,从而促进良好的心态形成,逐渐树立起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的精神,这是健康人生最难得的。体育运动时各种情况下的心理变化,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考验,胜不骄、败不馁就是我们大学生的信条。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保持和增进我们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3.1.1“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在高校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对学生生理及心理和全面的发展均产生深刻的影响,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但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学生亚健康类型差异明显,应采取不同方法予以解决。
3.1.2“亚健康”现象的发生与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调、不良嗜好及无规律的饮食起居、缺乏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和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等因素密切相关。
3.1.3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良好心态,从而促使学生身心向健康状态发展。
3.2对策
3.2.1加强健康教育及宣传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力度宣传,使大学生对健康的重新认识,了解“亚健康”状态的各种表现形式,加强掌握监护意识。
3.2.2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努力创造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积极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方式,应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预防和消除亚健康。
3.2.3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意识
体育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最佳手段,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识,培养体育行为习惯及体育观念,真正使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王育学.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
[2]洪家云.海南省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5):50-51.
[3]刘雪勇.湖南省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2.
运动与健康关系篇3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体育健康教育
一、多维发展,确立教育目标新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与德、智、美等各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新课程确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明确规定了以下课程总体标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目标体系避免了过去所用的套话、空话,显得更加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就教学宗旨来看,体现了以学生运动技能培养为主的价值取向向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多维价值取向的转变。实施这一目标体系,要遵循以下规律:一是目标的权威性。课程目标是根据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的,不可随意拔高或降低;二是目标的灵活性。新课程目标体现了总体要求的规定性与实施单元的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在选定具体项目或内容后,执教者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目标;三是目标的层次性。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将目标纵向分解,形成目标树,使各阶段教育目标具体化;四是目标的针对性。体育与健康课必须关注学生的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在总体目标范围内,根据学生性别和年龄特点确定教育目标;五是目标的全面性。体育与健康课目标既有显形的习惯、技能目标,也有隐形的品质、情感目标,设计目标应综合考虑,不可偏废。
二、多育并重,构建教育内容新体系
新课程突破了以往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确立了课程内容框架,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因此,选择新课程教学内容,要树立“大体育”观念,既考虑体育与健康课本身的教学内容,又思考体育与健康同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效衔接,从“动育、心育、食育、性育、劳育”等方面整体谋划,科学设计。“动育”,即运动技能教育。包含着对学生运动兴趣、爱好、习惯、体育道德的培养和运动技术水平的训练,是体育与健康课的主体内容;“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整合是对体育认识的一次飞跃,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学生健康知识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乐观、进取、开朗、豁达的心态的形成等重要任务;“食育”,即饮食科学教育。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必须从关注饮食开始,因此,提高学生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培养科学的营养结构知识和饮食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内容;“性育”,即性知识教育。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生理发育成熟时期,加强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性科学,打破性神秘,既是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育”,即劳动教育。它既是一门专门的课程,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劳动或自我服务性劳动,可以达到以劳健体、以劳益心的目的,对于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多方结合,创新教育途径新体系
新课程改革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前提下,加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与教育诸方面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途径,是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首先,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课堂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必须将改革体育课与健康课堂教学作为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中心环节;同时,必须将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作为有益补充,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趣味)体育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竞赛活动,为培养学生健康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技能构建有效载体。第二,坚持课标的规定性与内容的选择性的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学生身心发展标准,而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学校和教师完全可以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的原则下,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项目或内容。第三,坚持体育与健康教育与教育诸方面内容有机结合。将体育与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既可以增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又有利于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强身,以体益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第四,坚持课程选择与课程开发相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涉及了广泛的教育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宜宾市八中根据自身运动场地狭窄的实际,自编了室内徒手操,开辟室外趣味体育活动场地,解决了部分学生不能做课间操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编写了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增强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五,坚持学校、家庭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在加强校内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调动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或家庭体育锻炼,鼓励学生参加社区群众性体育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文化宫、少年宫、体育俱乐部等单位和团体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互动协调的良好局面。
运动与健康关系篇4
研究证明,老年人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使各器官充满活力,对延缓衰老进程、延长寿命、提高健康水平、防治疾病、加速病后身体机能的恢复、改善精神和心理状态以及调动和发挥主观能动性都有良好的作用。
1.运动器官解剖生理特点及运动对它的影响
随着肌体老化的发生,骨骼结构出现进行性退化和营养不良。由于钙质丢失出现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常见于脊柱,故老年人的脊背多呈弯弓形,骨质疏松还可引起老年性腰痛和类似坐骨神经痛的症状。肌肉也随着老化而出现质和量的改变。随着老化加深,肌纤维变细,肌肉逐渐萎缩,故易出现疲劳。这便是运动器官老化现象的主要特征之一。
经常锻炼的老年人,骨骼的血液供应得到改善,骨骼物质代谢增强,从而可防止无机成分的丢失。保持住它与有机成分的正常比例,使骨的弹性、韧性增加,对预防老年骨折,延缓骨骼的老化进程,有着头等重要的作用。
据调查,一组年龄为64岁的体力劳动者,其骨质密度增大,骨质量占80%;另一组平均年龄为52.3岁,因经常坐着工作,很少活动,其骨质密度变低,骨质量仅占61.1%。这充分显示了运动的抗老防衰作用。
2.心血管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运动对它的影响
老年心肌萎缩,结缔组织增生,而心肌收缩力量减弱,代偿能力下降,易发生心功能不全。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因弹力纤维消失而弹力下降,血管内膜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层有钙质沉着,外壁坚硬,从而导致血管硬化。总之,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机能较差,剧烈活动时,心率和血压急剧升高,恢复期明显延长,心脏容易出现疲劳。由于老化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紧张活动时易出现意外。
但是,运动可以降低血脂,使血液胆固醇及甘油三脂降低,减少心血管脂肪沉着。因此可以使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同时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工作能力,增加心血管系统对体力负担的适应能力,并提高其机能水平。
据第四军医大学统计资料,从事长跑的中老年受试组,其心脏功能与同龄对照组具有明显区别。其特点是,安静时心搏缓慢、有力;小运动量负担时心率提高不明显,心率净增值较低;大运动量负担时,最高心率出现较晚,运动后心率恢复较快;心电图变化的特点是,长跑组44人中仅有4名出现供血不足,占9.99%,而对照组44人中竟有11名出现供血不足,占25%。可见,体育锻炼能改善心血管机能,延缓动脉血管硬化,推迟人体的衰老进程。
3.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运动对它的影响
老年人支气管壁弹性降低,黏膜萎缩,加之免疫机能降低,故抗病能力减弱,易患肺炎、慢性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导致肺气肿,加重呼吸机能不全,进而影响心血管机能,造成组织的缺氧性损害。
体育锻炼能保持肺组织的弹性和呼吸肌力量,推迟肋软骨的钙化,加强胸廓的活动幅度,预防老年人肺气肿。肺脏的通气功能得到保证,呼吸系统即可更加健全。此外,坚持体育锻炼的老人,呼吸差和肺活量均比一般老年人大,因而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工作能力,在完成定量负荷后,经常锻炼的老人恢复期较短。
4.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运动对它的影响
老年人胃黏膜变薄,胃肠道的腺体和绒毛逐渐萎缩,肌组织也萎缩,弹性降低,肝脏和胰腺重量减轻,功能减退。据报导,6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35%表现低酸度或缺酸,加之缺乏胃蛋白酶,胃黏膜呈现退行性变化等,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
经常运动的人,由于肌肉活动的需要,势必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从而促使胃肠道蠕动加强,血液流动改善,消化液分泌增加,营养物质转化与吸收加速;另一方面,由于运动时呼吸加深,膈肌大幅度上、下移动和腹肌的运动,对消化器官,特别是胃肠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由于锻炼能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弹性增强、蠕动加快、血液运动加速、肝脏和胰腺等功能均得以增强。因此,运动对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有明显的阻抑作用。
5.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运动对它的影响老年人神经细胞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萎缩和死亡。70―90岁的老人,大脑重量比20岁时减少6.6%―11%。神经纤维出现退行性变化,大脑神经细胞、皮质表面积、脑血流量均比年轻时减少。
由于各种修复过程的逐渐衰退,削弱了神经细胞持续进行高水平工作的能力。为此,脑力劳动能力下降,较易疲劳,且恢复过程延长。此外,记忆和分析综合能力减退。
老年人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可得到提高,反应潜伏期缩短。经常锻炼还可使老年人保持精力充沛,精明果断,动作迅速,准确有力,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因锻炼所引起的轻度疲劳还能消除精神紧张和焦虑,有利于睡眠,这与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是分不开的。
运动与健康关系篇5
一、多维发展,确立教育目标新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为宗旨,与德、智、美等各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新课程确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明确规定了以下课程总体标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目标体系避免了过去所用的套话、空话,显得更加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就教学宗旨来看,体现了以学生运动技能培养为主的价值取向向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多维价值取向的转变。实施这一目标体系,要遵循以下规律:一是目标的权威性。课程目标是根据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的,不可随意拔高或降低;二是目标的灵活性。新课程目标体现了总体要求的规定性与实施单元的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在选定具体项目或内容后,执教者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目标;三是目标的层次性。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将目标纵向分解,形成目标树,使各阶段教育目标具体化;四是目标的针对性。体育与健康课必须关注学生的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在总体目标范围内,根据学生性别和年龄特点确定教育目标;五是目标的全面性。体育与健康课目标既有显形的习惯、技能目标,也有隐形的品质、情感目标,设计目标应综合考虑,不可偏废。
二、多育并重,构建教育内容新体系
新课程突破了以往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确立了课程内容框架,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因此,选择新课程教学内容,要树立“大体育”观念,既考虑体育与健康课本身的教学内容,又思考体育与健康同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效衔接,从“动育、心育、食育、性育、劳育”等方面整体谋划,科学设计。“动育”,即运动技能教育。包含着对学生运动兴趣、爱好、习惯、体育道德的培养和运动技术水平的训练,是体育与健康课的主体内容;“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整合是对体育认识的一次飞跃,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学生健康知识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乐观、进取、开朗、豁达的心态的形成等重要任务;“食育”,即饮食科学教育。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必须从关注饮食开始,因此,提高学生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培养科学的营养结构知识和饮食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内容;“性育”,即性知识教育。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生理发育成熟时期,加强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性科学,打破性神秘,既是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育”,即劳动教育。它既是一门专门的课程,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的重要组成部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劳动或自我服务性劳动,可以达到以劳健体、以劳益心的目的,对于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多方结合,创新教育途径新体系
新课程改革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前提下,加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与教育诸方面的有机结合,创新教育途径,是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首先,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课堂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必须将改革体育课与健康课堂教学作为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中心环节;同时,必须将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作为有益补充,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趣味)体育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竞赛活动,为培养学生健康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技能构建有效载体。第二,坚持课标的规定性与内容的选择性的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学生身心发展标准,而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学校和教师完全可以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的原则下,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学生实际,选择教学项目或内容。第三,坚持体育与健康教育与教育诸方面内容有机结合。将体育与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既可以增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又有利于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强身,以体益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第四,坚持课程选择与课程开发相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涉及了广泛的教育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宜宾市八中根据自身运动场地狭窄的实际,自编了室内徒手操,开辟室外趣味体育活动场地,解决了部分学生不能做课间操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编写了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增强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五,坚持学校、家庭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在加强校内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调动家长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或家庭体育锻炼,鼓励学生参加社区群众性体育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文化宫、少年宫、体育俱乐部等单位和团体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互动协调的良好局面。
四、多元检测,建立教育评价新体系
运动与健康关系篇6
白羊座主掌的是头部健康,因此一旦遇到问题,心里的焦虑与悲伤就会以头痛、流鼻血、鼻窦炎、失眠、昏睡等症状发作。另外,牙痛也是白羊座的一大隐忧。
健康饮食:小麦汁
健康运动:篮球、赛车、自行车
金牛座
金牛座掌管的腺体是甲状腺,如果甲状腺失调,则会产生浮肿和体重增加的困扰。他们的喉咙鼻子都不太听话,动不动就会声音沙哑、喉咙痛、流鼻水。
健康饮食:温热的蜂蜜绿茶
健康运动:有氧舞蹈、花草园艺、高尔夫球
双子座
双子座的疾病会跟神经系统有关,例如精神紧张、肺疾、手伤等,同时也可能因为敲打计算机键盘及按移鼠标过多,令手臂和肩膊出现问题,甚至出现腕关节神经痛。
健康饮食:小麦胚芽、啤酒酵母、生菜沙拉
健康运动:慢跑、网球、登山
巨蟹座
主要影响巨蟹座健康的因素来自压力,但是也不能忽视体质虚弱的种种问题,和由不良饮食引起的肠胃疾病。
健康饮食:不要吃得太咸、太油腻
健康运动:游泳、洗温泉、自行车
狮子座
狮子座的一颗“心”,是与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关键部位,所以其疾病较常与心脏部位有关,除此之外,脊椎及背部之外、循环系统和肾上腺等也和狮子座有密切的关系。
健康饮食:大蒜、红酒、海鲜
健康运动:高尔夫、网球、拳击
处女座
处女座的人经常出现消化功能紊乱以及肠胃的疾病,这和性格上的忧虑、患得患失,及不均衡的饮食有很大的关系。
健康饮食:五谷杂粮、波菜、动物肝脏
健康运动:室内脚踏车、跑步机
天秤座
天秤座主要应避免身体负荷过大,他们很容易因为对一件事过于投入而忽略了健康及饮食平衡的重要性。肾是健康风险最高的器官,天秤座的你,可真要好好注意呢。
健康饮食:豆类、深绿色蔬菜、酪梨
健康运动:桌球、壁球、排球
天蝎座
对人生没有明确目标,也缺少运动的天蝎座,会变得不满、颓废。膀胱和生殖泌尿系统是天蝎座身体上的弱点,应该提起注意。
健康饮食:不要偏食,多吃点平常不吃的食物
健康运动:到海边冥想、森林浴
射手座
因为工作需要往来奔波的射手座,应当尽量减少肌肉拉伤或是酸痛出现的机率。如果活动量超负,往往会种下折磨肝脏、降低免疫力的恶因,造成肝脏病、慢性疲劳等症状。
健康饮食:优酪乳、深绿色蔬菜、豆类
健康运动:运动高手
摩羯座
摩羯座要预防牙齿及骨科方面的疾病。消化功能不良,食物中的酸素积聚在关节处,或者尿酸代谢的过程缓慢,都会经常造成关节的肿胀和疼痛。
健康饮食:吃得好一点
健康运动:高尔夫、郊游、洗按摩浴
水瓶座
不良的情绪会令神经系统压力过大、神经麻木不仁、脑部结构产生异常化学物质,引起神经类疾病、忧郁及失调症。水瓶座是掌控人体的腺体与循环系统,所以应当注意借充分运动来常保健康。
健康饮食:养成细嚼慢咽、定时定量的习惯
健康运动:有氧舞蹈
双鱼座
双鱼座的体质敏感,容易对药物产生不良的反应。脚踝是他们的弱点,所以他们可能经常脚痛,还容易崴脚。由于缺乏生机,他们容易表现出脆弱的特性,容易引起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