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预警分析范例(3篇)
企业财务预警分析范文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分析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体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在我国所有登记注册的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到了90%以上,为我国创作了近60%的生产总值。此外,中小型企业还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力量,为全国许多地区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却面临着较大的危机。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中有近80%会在注册五年内就破产倒闭。从财务的角度来分析,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企业盈利能力的不足及资金运转不稳定。本文试图从财务预警的角度来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并从财务预警的基本概念、内涵出发,探讨了构建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方法。
一、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1.中小企业的地位
当前我国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了60%左右,并且为近75%的城镇居民创造力就业岗位。中小型企业的蓬勃发展是经济体制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提高市场经济活力、促进企业良性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中小型企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及有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逐渐成为了我国生产体系中的关键性力量。中小企业的发展打破了国有企业对市场的垄断局面,使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变得更为灵活多变,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中小企业的作用
中小企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明显上升。据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年生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上下,要远远高于总的生产值增长速度。在个别年份,中心型企业的生产值甚至占到了总量的近80%,成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力量。
中心型企业还创作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我国的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而庞大的人口基数给就业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解决就业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中小型企业在这一方面担负起了重要的责任。据统计,我国城镇生产力有近80%在中心型企业中工作,在工业领域,我国的中心型企业解决了1.1亿人的就业问题。中小型企业的稳定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还通过创造就业机会的方式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此外,中小型企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上也功不可没。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大多属于乡镇企业或私营企业。这些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将农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有效的聚集了起来,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实现了生产的集约化和科技化,并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中小型企业也是地方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有近80%都是由中小型企业提供的。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特征
企业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财务风险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在这些风险因子的作用下,企业的收益与预期发生偏差,导致企业的生产管理秩序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企业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并且在偿债能力上也有所下降。一旦企业的偿债能力受到破坏,企业就有可能陷入破产的危机。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是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风险较大。中小企业运行的资金成本本身就较低,在生产运行过程中流动的资金也相对较少。无论是进行融资上市还是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很难与大型企业及国有企业等竞争,因此中小企业在获得外部资金投入时难度较大,而融资的风险又很高。第二是中小企业过于依赖内源投资。中小企业在融资模式上通常更多的是内源融资。这种融资模式的信用程度差,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因此只能依靠企业内部员工及业主的投资来获取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这种投资方式不仅规模较小,并且投资的风险也较高。第三点是中小企业长期投资比率低下。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不强,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很少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可以用于长期的投资。此外,中小企业自身生产运行的灵活性较大,资金的用途广泛,难以划分出一部分固定的资金用于投资。因此,与大企业相比,中心型企业的投资比率较低,负债程度较高。第四点是中小企业运营资金管理水平较低,资本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很少制定详细的计划,往往是通过经验来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资金的管理随意性大,风险规避的能力低,极易造成投资的失误。此外,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管理的流程监管力度低,在许多环节都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容易导致资金的浪费和流失,给企业的运行带来更大的风险。第五点是中小企业对财务风险利用较为单一。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通常缺乏应有的风险规避意识,在制定投资决策时时常忽视对潜在风险的预估,因此决策的科学性较低。最后一个因素是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较为复杂。造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例如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市场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有一部分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估计和预防的,而有一部分因素的变化性较大,难以做到提前的预防。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小型企业自身在投资经营上的单一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企业的投资生产方式较为单一时,资金的来源也十分单一有限,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整条资金链就会发生运作上的障碍,从而破坏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因此,在中小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人,任何一个小的投资失误都有可能引起企业的财务危机,并最终导致企业的破产。
三、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将企业的财务风险根据财务管理的内容来分,主要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这四个方面。
1.筹资风险
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来源,分别是自有资金和外部投资。外部投资相当于企业借入的资金,需要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归还。还款的法方式、时间、金额等通常都会有明确的规定。当企业借入的资金没有很好的转化为企业的收益时,企业的还款能力就会受到一定的减损,一旦企业不能按时还清所借的款项,就相当于产生了违约的行为,企业必须为此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运行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若没有有效的解决途径,企业将面临破产的危机。这种筹资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不合理的筹资方式、筹资模式或债务期限所导致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生产状况和还款能力在制定合理的筹资规模和结构,一旦企业的筹资规模超过了企业自身的还款能力就将导致还债能力的下降。
2.投资风险
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投资策略失误,导致投资收益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产生的。企业的投资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这两个方面。造成企业投资风险的主要是对外投资这一形式。对外投资的方式较多,投资规模也较大,许多企业在进行投资时没有做到良好的规划的分析,投资行为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在投资前也没有进行信息的有效收集和分析,从而导致了投资的失误,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3.经营风险
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是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在某些环节出现了管理上的失误,导致整个生产链受到了破坏,影响了资金、生产等环节的正常秩序。经营风险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资金使用风险等。采购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在市场价格上的不断变动而引起的。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将直接引起企业资金运行状况的变化,从而对企业的整体生产管理产生影响。生产风险主要是由于生产设备、生产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的风险因素。存货风险是由于货物难以及时的进行流通而被长期积压在仓库中而导致的。存货不仅降低了企业生产的活力,还会占用较大的空间资源,并且还需要专门设置人员进行管理,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4.流动性风险
企业产品售出后,就从成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再从结算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这两个转化过程在时间上和金额上的不确定性,就是资金流动性风险。许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当客户不遵循交易规则,故意拖欠货款或无力清偿货款时,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不能及时收回货款,导致资金周转困难,财务风险加大。
四、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
由于风险预防意识淡薄、管理体制不完善、风险衡量机制的不足等,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生产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必须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产品经营、物流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监管和调控。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规模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财务预警体系的构建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从其内容和核心上来看,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1.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
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大,因此制定短期的财务预警系统是最为高效的预警模式。短期的财务预警体系应当以企业生产所需的资金流动量为依据,当生产所需的资金量大于企业生产的收益时,就应当引起经营管理者的一定重视,因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企业经营出现问题的预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适量减少生产投入,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解决库存问题上来。对于前期的生产款项必须进行及时的清算和偿还,防止企业的债务压力进一步的扩大。企业的资金流动量是企业风险预防的重要依据。通过资金流量的计算,管理者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企业生产运行的状况,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当资金流动量出现异常时,企业管理者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通过合理的资金规划和投资计划等方式来控制企业的生产状况。同时,企业还应做好对未来生产计划的规划,建立起长远的投资目标。
2.长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
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基础上,企业还应制定长期的财务预警系统,并通过这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来提高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中小企业必须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根据市场的未来走向来制定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规划。企业的长期财务预警体系由几个方面共同作用而成。首先是企业的获利能力。获得一定的生产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因此企业的效益应当作为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中的主要参考依据。其次是偿债能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一定的融资,这些资金的注入为企业提供了生产、管理上的支持,是促进企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若不能对这些资金进行有效的利用,这些债务将成为导致企业破产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企业长期的财务预警体系中,必须将企业的偿债能力充分的考虑进去。经济效益也是衡量企业运作状况的有效依据。该指标反映公司生产成果为社会所承认的程度。若产销平衡率过低,则说明产品销路差。公司经营者应及时查明原因,调整产品结构。最后是企业的发展潜力,发展潜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投资方向,同时对企业当前的生产计划制定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企业的发展潜力主要通过企业的销售额和生产经营方向体现出来。当企业当前的销售额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且生产方向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时,通常企业就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可以加大生产投入和投资计划。反之,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并适当缩减生产投入。
3.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中小企业筹资风险与一般意义上的筹资风险基本一致,也可以称作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筹资或筹资过程中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一方面筹资会带来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鉴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基础与资金实力薄弱的特点,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的制定要以简单实用为准则,选取容易计算与取得的指标,直观的预警办法,恰当的预警输出方式,注意企业成本与效益的考虑。同时应将企业发展周期理论应用到投资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中去。
五、结语
中小企业置身于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中,由于客观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市场的瞬变性和不可预见性,再加上决策者素质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是防范危机、维持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是中小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广泛存在的流动资金管理混乱、筹资和投资风险的进一步加大,构建适合于中小企业特点的财务预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端木正.关于财务预警系统的理论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04):207-224.
[2]会霞.我国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11(05):63―64.
企业财务预警分析范文
论文关键词:显著性分析,因子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筛选
一、引言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如Fitzpatrick[1]和Beaver[2]提出单变量模型,美国学者Altman构建Z-score模型[3],我国学者李秉祥提出组合预警模型[4];李益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作为主要建模方法[5],李腊生将因子分析与选择性模型相结合,构建了判别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因子分析Logit模型[6],郭德仁构建了基于模糊聚类和模糊模式识别模型[7],周辉仁提出一种基于递阶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财务预警模型[8]。可见国内外学者对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数学方法构建财务预警模型上
二、显著性分析与因子
(一)显著性
一般来讲,财务危机和财务健康之间应该具有显著差别,因此进入预警模型的指标至少能有效显著的区分这两种状态,这是入
针对同一财务指标变量而言,当两组样本具备方差齐性(即
当两组样本不具备方差齐性(即)
这样在可接受的显著性水平上就可以筛选出能显著
(二)因子分
因子分析最早是由心理学家KarlPearson和CharlesSpeamen在1904年提出的,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因子分析是一种很有效的降维和信息浓缩技术。这种方法是从变量的相关矩阵出发,将一个m维的随机向量X分解成低于m个且有代表性的公因子和一个特殊的m维向量因子分析,使其公因子数取得最佳的个数,从而使对m维随机向量的研究转化成对较少个数的公因子的研究。即用较少个数的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和特定因子之和来表达原来观测的每个变量,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的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该
三、财务危机预警指标
根据敏感性、先兆性、关联性、可操作性和互斥性的原则,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表内信息和表外信息两个角度六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包括25个指标的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作为研究中使用的初始变量[9],如表1所示。表内信息指标主要包括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经
表1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指标
类型
序号
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盈利
能力
指标
1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2
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平均总资产
3
每股收益
净利润/期末普通股股数
4
主营业务利润率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5
成本费用利润率
净利润/(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
营运
能力
指标
6
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7
应收账款周转率
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8
存货周转率
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偿债
能力
指标
9
资产负债率
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
10
流动比率
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
11
速动比率
期末速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
12
营运资本比率
营运资本/总资产
成长
能力
指标
13
主营业务增长率
(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
14
净利润增长率
(本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
15
总资产增长率
(期末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
16
每股收益增长率
(本年每股收益-上年每股收益)/上年每股收益
现金
流量
指标
17
现金流动负债比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18
净收益营运指数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19
销售现金比率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
20
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年末普通股股数
表外信息指标
21
短期借款流动比率
短期借款/流动负债
22
或有负债总资产比
<
对于财务危机”学术界和实务界有各种不同的界定,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本文将我国上市公司中的ST公司界定为财务危机企业。根据一定的选择标准,选取了2008年被特别处理的3
(一)初选——显
按着通常的思路,ST公司和非ST公司之间应该具有显著差别,因此进入预警模型的指标至少能有效显著的区别ST公司和非ST公司,所以以此为标准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法中的显著性检验方法(T检验)对预警指标进行第
从以下的T检验结果
1)在财务危机发生的前2年有11个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财务危机发生的前一年有15个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显示了所选财务指标在作为预警变量时具有信息含量和时效
2)在25个预警指标中,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增长率、现金流动负债比、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短期借款流动比率、审计意见类型、企业资产规模11个指标连续两年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中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
表225个初始预警指标T
预警指标
t-1年
t-2年
T值
双尾检验的
显著性概率
T值
双尾检验的
显著性概率
净资产收益率*
-2.59
0.012*
-4..527
0.000*
总资产报酬率**
-7.547
0.000*
-5.405
0.000*
每股收益**
-7.873
0.000*
-6.678
0.000*
主营业务利润率
-2.010
0.048*
-1.641
0.105
成本费用利润率**
-8.838
0.000*
-5.991
0.000*
总资产周转率**
-4.895
0.000*
-3.960
0.000*
应收账款周转率
-0.118
0.907
0.951
0.348
存货周转率
-2.720
0.008*
0.938
0.354
资产负债率
2.166
0.034*
1.825
0.072
流动比率*
-3.563
0.001*
-1.304
0.197
速动比率
-0.787
0.434
-1.351
0.181
营运资本比率
1.953
0.055
-1.004
0.319
主音业务收入增长率
-1.782
0.079
0.892
0.378
净利润增长率
-1.056
0.298
-1.572
0.120
总资产增长率*
-5.148
0.000*
-2.143
0.036*
每股收益增长率
-1.760
0.083
-1.765
0.082
现金流动负债比**
-3.695
0.000*
-3.399
0.001*
净收益营运指数
-1.683
0.097
0.053
0.958
现金销售比
-0.788
0.433
0.943
0.352
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2.812
0.006*
-3.815
0.000*
短期借款流动比率*
3.026
0.003*
2.590
0.012*
或有负债总资产比
0.539
0.591
-0.475
0.636
关联交易比率
-1.789
0.078
-1.297
0.199
审计意见类型**
4.073
0.000*
3.224
0.002*
企业资产规模*
-2.723
0.008*
-2.092
企业财务预警分析范文
YangYu'e
(TheCollegeofBusiness,Xi'anInternationalUniversity,Xi'an710077,China)
摘要:目前企业财务预警分析大多是定量研究,但其不能揭示出企业存在的所有问题,而且对于非财务因素,运用财务数据建立的预警模型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本文主要研究企业财务预警定性分析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对企业的情况有一个更为全面、客观的预测分析,以此弥补定量分析法的不足。
Abstract:Mostofthecurrentcorporatefinancialearlywarninganalysisisquantitativeresearch,butitcannotrevealalltheproblemsinthebusiness.Butalsofornon-financialfactors,theearlywarningmodelestablishedbythefinancialdatacannotsolvethem,soitrequiresthequantitativeandqualitativeresearch.Thispapermainlystudiesthequalitativeanalysisofcorporatefinancialearlywarning,andcomparesthemtohaveamorecomprehensiveandobjectivepredictionanalysisofthesituationofenterprisesandcompensateforthelackofquantitativeanalysis.
关键词:定性分析法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四阶段症状
Keywords:qualitativeanalysis;cashflowtableofthreemonths;four-stagesymptoms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117-01
1定性分析法的概念
在企业财务预警分析中,主要采用的是定量研究,虽然其是实证研究,带有很强的说明力,但其仅考虑了财务因素,未将非财务因素纳入财务预警的体系,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全貌,为此应辅之定性分析法,使研究更全面准确,以此建立更为合理、准确的财务预警系统。定性分析法是指研究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往经验和对公司行业特征、基本情况、产品市场占有率、商誉、生命周期、治理结构等情况对公司的各种风险综合评价得出财务预警结论,定性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只是一种判断。定性分析法主要有“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管理评分法――仁翰・阿吉蒂的“A记分”法、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四种。
2定性分析法之比较
2.1“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看有没有制定三个月的资金周转表是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否制定资金周转的三个月计划表,是否经常检查销售额对付款票据兑现额的比率、考虑资金周转以及结转下月余额对总收入的比率等问题,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具有重大意义。经济繁荣的程度与资金周转联系较为密切,如企业从繁荣走向萧条,尤其是在进入萧条期后,企业的计划就经常被打乱,甚至赊销款和销售额的回收都不能按照计划及时收回,但是各种费用却很容易超过起先的预算。因此,如果企业不制定特别详细的资金周转计划表,资金就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经营业务的需要;相反,企业从萧条转向繁荣时,资金周转就会逐渐变得灵活起来。这种分析方法的判定标准:如果企业制定不出三个月的资金周转表,这说明该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了大问题;倘若企业能制定出三个月的资金周转表,说明该企业的资金周转暂时不存在问题,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需要。这种分析方法的实质是企业面临的理财环境是变化多端的,要避免发生各种支付危机,就应该周密计划,保证企业能制定出周转较高的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如果制定不出此表,就说明该企业已经有潜在的风险了,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2.2管理评分法――仁翰・阿吉蒂的“A记分”法管理评分法又称为仁翰・阿吉蒂的“A记分”法。美国的仁翰・阿吉蒂调查了企业的管理特性及可能导致破产企业的不足,按照几种经营缺点、经营错误和破产征兆进行对比打分,还根据这几项对破产过程产生影响的大小程度对它们作了加权处理,总分是100分。评判标准为:所得分值越低,企业处境便越好;反之,所得分值越高,企业处境便越差。这种管理评分方式试图将定性分析判断定量化处理,这一过程需要对企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整个企业甚至具体到车间,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细致的调查,全面深入分析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才能对企业的管理给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用管理评分法进行评估时,不允许打中间分值,即每项的评分不是零分就是满分,给出的分值代表了企业管理不善的程度。参照各项标准进行打分,分值越高,则企业的处境越差。企业的安全分值一般应小于18分;如果评价的分值合计大于25分,就说明企业正面临着财务危机;如果评价的分值合计大于35分,就说明企业正处于严重的财务危机当中。由此可见,管理评分法认为企业高级管理层是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这种方法操作方便,简单易懂,但其效果的好坏还要取决于是否对被评分公司及其管理者有全面、深入的接触。从某种程度上看,管理评分法具备了定量分析中多元线性函数的基本条件。
2.3标准化调查法标准化调查法又称风险分析调查法,是指就公司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咨询公司、协会、专业人员等,加以全面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最后形成报告文件形式供企业管理层参考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带有普遍适用性,它所提出的问题对所有企业都有意义;不足在于无法针对特定公司的特定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无法就某些特定问题提供相关的个性研究。另外,调查时没有对要求回答的每个问题进行解释,也没有引导使用者对所问问题之外的相关信息做出正确判断。
2.4“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企业财务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病症可以大体分为四个阶段:财务危机潜伏期、财务危机发作期、财务危机恶化期和财务危机实现期,且程度是依次加重。“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各阶段的特征,如图1所示。如企业在财务运营过程中有上述特征出现,要根据特征确定相应的阶段,并寻求有效解决办法,使企业尽早回归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此方法操作简单,表达清晰,作为企业自我检查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不足在于每个阶段的划分不容易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需要诊断者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3定性分析法之评价
在企业实际运用中,定性分析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定性分析法需要有关人员凭借自身的经验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因此这种方法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个人的偏见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企业在建立财务预警时不能单纯依靠财务数据,应充分考虑能够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非财务数据。既要涉及到定量信息,也要涉及到定性信息,这样才能更为完整地反映企业的全貌。较好的方法是同时使用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使其取长补短,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彭韶兵,邢精平.公司财务危机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张文,李海燕.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应用研究[J].财会月刊,20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