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口腔护理的好处范例(3篇)

时间:

口腔护理的好处范文篇1

关键词:口腔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病人一般在机械通气48h后或撤除呼吸机后48h内的时间段,较易因口腔护理效果不佳而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VAP的发病率为18%~60%,且具有高病死率[1]。由于受疾病本身影响和机械通气的原因,护士在对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病人护理的过程中,易忽视口腔护理或口腔护理不到位,从而导致VAP和口腔相关疾病的发生[2]。因此,做好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护理,对改善病人口腔卫生和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3]。本研究在常规口腔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以寻求更方便、更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11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病人在进行气管插管前无呼吸道感染现象;②气管插管前未使用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生素;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72h;④对研究知情并自愿加入。排除标准:①晚期慢性消耗疾病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者;②口鼻腔有病变、外伤、畸形及颅底骨折者;③有龋病或义齿者[4]。原发疾病类型为:多发性损伤15例,脑外伤2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7例,其他原因7例。两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均为3d~20d。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为(50.25±4.16)岁。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为(50.19±4.27)岁。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病人本人或昏迷病人直系亲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方法,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操作者在进行口腔护理前需戴帽子、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前备齐所需物品,摇高床头30°,病人头部偏向一侧,将其口腔内部的分泌物吸净。②用止血钳夹氯己定液棉球,依次擦洗口唇、牙齿、舌头、口腔颊部及口腔底部,时间≥2min。③操作完毕,让病人取舒适卧位,护理人员整理床单位,并按照相关规定将用物进行处理。口腔护理每日2次,时间分别为07:00和19:00。1.2.2观察组观察组给予改良式口腔护理方法,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操作前,操作者戴口罩、帽子,并严格按照6步洗手法洗手。除某些有特殊要求疾病外,如神经外科脑室引流术和高位截瘫等,均将床头摇高30°,将病人头部偏向操作者,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净口鼻腔内分泌物,用密闭式吸痰管吸净气道内痰液,去除胶带并记录气管导管门齿处刻度。②用儿童牙刷蘸取0.12%氯己定液,依次轻刷病人牙齿、硬腭及舌面,采用螺旋形刷洗咬合面并适当加压。③用注射器取50mL氯己定漱口液冲洗病人口腔,每次冲洗前将气管导管气囊用气囊测压器调节为25cmH2O左右,保持支气管内壁与气管套管外壁或气管插管呈完全密闭状态。口腔冲洗过程中,防止冲洗液随缝隙流入病人肺部,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④口腔冲洗完毕,为病人涂抹护唇膏,放置或更换新牙垫,用胶带将气管导管进行妥善固定,再次吸净套囊及口咽部上滞留物,将导管气囊压力调至最小闭合压力,病人取舒适卧位。⑤操作结束后,整理用物。口腔护理每日2次,时间分别为07:00和19:00。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口臭、口腔溃疡、口腔真菌感染及VAP发生情况,口腔功能状况。VAP诊断标准为:①胸片与机械通气前相比,出现新的炎症病灶或浸润性阴影。②肺实变临床体征和(或)满足以下任意1条者:发病后对病人的肺部或气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分离,发现新的病原体;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为脓性;血常规白细胞伴或不伴核左移且浓度<3.5×109/L或>10.0×109/L;体温>38℃,出现发热;③肺炎发生于呼吸机辅助通气48h后。口腔功能评估:采用口腔评估指南对两组病人的口腔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包括吞咽、口腔黏膜及嘴唇情况等8项指标,每项指标采用1分~3分制进行计分,正常计1分,轻度受损计2分,明显受损计3分,总分为8分~24分,分值越高口腔功能越差。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口臭、口腔溃疡、口腔真菌感染及VAP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2.2两组病人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见表2)2.3两组病人口腔功能比较(见表3)

3讨论

口腔护理的好处范文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处于开放状态,造成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减少,口腔的自净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减弱,使大量细菌在口腔内繁殖。另一方面,行机械通气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病程长、机体免疫力低下,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机会[1],机械通气的严重并发症VAP的相关病死率高达50%~70%,严重影响了该类病人的救治成功率[2-3]。美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70%VAP的常见致病菌来源于口腔[4],因此,做好口腔护理在预防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感染和VAP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操作中,由于气管导管的阻挡,应用传统的口腔护理法,难以彻底清洁患者口腔深部积聚的分泌物,所以,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一直是棘手的护理问题。我科通过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应用口腔冲洗、擦拭加美容小喷瓶口泰喷雾法进行口腔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入住的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患者142例,有口腔疾病者除外,均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大于7d。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2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意识状态、病种及气管插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从插管第1~7天每天观察两组口腔护理后口臭、口腔炎症和VAP发生情况、细菌定植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表1)。

1.2方法

1.2.1入选条件(1)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2)估计机械通气时间超过3d以上;(3)均在机械通气开始24h内进行口腔护理。

1.2.2用物准备口腔护理包1个,口泰200ml/瓶,12~14Fr一次性可控式负压吸痰管2根,调节吸引器负压,0.02~0.04MPa。实验组除常规用物外,另备生理盐水棉球,50ml注射器1个(除去针头),芳龄”牌30ml美容小喷瓶1个。

1.2.3口腔护理方法两组均由两名护士共同操作,口腔护理频次均为3次/d。对清醒患者做好解释工作,首先吸净口腔内分泌物,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严格检查气管导管于门齿处的刻度、气囊有无漏气及充盈度,以保证气囊与气管壁密封,确保冲洗液不进入气道。

1.2.3.1对照组采用口泰棉球擦拭法,1名护士固定患者的头部和气管插管;另一名护士按常规口腔护理操作步骤进行,最后用吸痰管吸尽口腔内残留液。

1.2.3.2实验组将患者床头抬高15°~30°,头偏一侧[1],1名护士用50ml注射器抽取适量生理盐水,沿病人上侧口角缓缓注入,从不同方向对患者牙面、颊部、舌面、咽部进行冲洗;另一名护士,接吸痰管在口腔低处吸引,边冲边吸,一侧冲洗完后将插管及牙垫移至另一侧,同法冲洗对侧,冲洗后,再用弯血管钳夹紧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口腔擦洗,操作时可用手电照明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最后用美容喷瓶将口泰液在口腔内全方位喷雾(可根据口腔黏膜情况酌情增加喷雾次数)。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完毕后,均洗净牙垫,更换胶布及系带,确认插管深度后固定气管插管,操作前后记录有无口臭、口腔炎症等并发症。

1.2.4分泌物培养采集插管后第3天两次清洗中间点的口腔分泌物做细菌半定量培养和药敏试验,第7天再做一次。采用绵羊血琼脂培养基、梅里埃微生物鉴定分析系统进行细菌检测。

1.3口臭诊断采用感官分析法[6]在患者未做口腔护理前用鼻进行辨析,用0~4做整数积分记录:0=无气味;1=很难闻到气味;2=轻微不愉快气味;3=中度不愉快气味;4=强烈刺鼻气味。按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治疗指南》为标准[7],判断是否存在VAP。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表2~4)

3讨论

3.1做好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因口腔分泌物不能下咽,存留在口腔内成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8],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吲哚、硫氢基及胺类等,易发生口臭和口腔感染,所以口腔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牙菌斑是导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有效的口腔护理可以去除牙菌斑,从而预防VAP的发生[9]。

3.2创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两组资料中,均采用了棉球擦拭法,这是去除牙菌斑的主要手段[10]。但是,实际工作中护士往往采取快速擦洗危重患者口腔的方法,忽略了口腔护理的效果[11]。另外,传统口腔护理中使用的棉球、棉签很难将牙间隙、齿龈擦洗干净。冲洗法不仅能将口腔深部的各种污垢清除,而且能使细菌在黏膜、口咽部及插管壁上的吸附能力明显下降,并随着不断冲洗而排出,对预防口腔炎症和肺部感染具有积极意义[12]。

口腔护理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颔面部外伤;口腔护理

所谓口腔颔面部位外伤,通常是指患者口腔、颌骨和颜面部位的外伤。作为人体暴露部位,口腔颔面部位很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受到损伤,常见症状为面部缺损和软组织受伤[1]。由于血液循环丰富且窦腔多余脑组织相连,所以患者受伤后通常出血、感染。急危症主要包括出血、休克、窒息和脑颅损伤等不同方面,情况严重者,甚至会波及患者生命。因此,一旦患者出现口腔颔面部外伤,进行有效抢救为当务之急。精细筹备各项护理工作也着实重要,它是进行有效手术治疗措施外的不二选择。但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操作步骤欠缺周全,不但会致使治疗效果不彰,而且会让患者面部残疾,留下心理阴影,他们的日后生活也会因此产生诸多不顺,可谓雪上加霜[2]。所以,有效按照颔面损伤护理常规进行救治与看护的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走向,非常重要。56例口腔颔面部外伤患者,经过我院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的收治后,效果明显,让人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口腔颔面部外伤患者在我院收治数字为56例。其中全部含有口腔面部软组织裂伤症状。具体而言,12例口腔颔部软组织挫裂伤伤患者,34例上颌骨骨折,10例牙折。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跨度在18~58岁。

1.2方法

1.2.1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对于患者生命特征,比如有无休克先兆症状,给予密切观察。对于出现流血情况,也要给予密切包扎。为了分泌物外流,在抢救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头偏向一侧。同时,清理口鼻分泌物、呕吐物、碎骨片、血凝块以及游离组织等,要及时彻底,以让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

1.2.2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要想让患者恢复顺畅,不出现气道梗阻,避免肺部感染,有效的术后护理,可谓必不可少。力保气管套管位于气管内居中位置,在护理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一定要防止由管套堵塞、移动或脱出而产生窒息现象的发生。所以,保持防止感染肺部、湿化气道,必不可少。切口处纱布要及时更换,最好2次/d。对于分泌物也要及时清楚。

1.2.3疼痛护理良好的医患关系不仅有助于救治,而且也有利于患者康复。作为医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为使病情对自身病情有正确评估,对于病因要给予必要解释,并介绍相关减轻疼痛的有效方法和措施[3]。同时,也要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做好家属工作,多给家属医护建议。对于患者对舒适的要求,医护人员要结合自身情况,尽最大可能去满足。因此,日常变化、保持室内卫生、做好各项卫生清理工作和必要时通过药物减轻患者疼痛,都必不可少。

1.2.4口腔护理临床经验表明,微生物的滋生繁殖,通常与口腔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食物残渣物等因素密切相关[4]。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患者口腔清洁。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口腔感染几率降低,而且也会减少他们的疼痛感。每餐后要清理患者口腔,避免污染创面。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可用1%过氧化氢溶液或3%硼酸做口腔护理,作为日常护理清洗液。在清洗不干净的情况下,可采用棉签擦拭,但力度要轻柔。同时对于患者和家属出现吸烟现象,要坚决制止。

1.2.5饮食护理鼻饲的方法,通常适于颌骨缺损、口外形成穿通伤及口底黏膜损致不能吸允的患者。注射器注入法,可以在颌间结扎的患者身上使用。将10~15cm的乳胶管与注射器的部进行连接,消毒后备用。操作的时候,在患者的牙间隙或磨牙后的空隙。将乳胶管塞入。这时,为了控制患者每口饮食量,一手要拿住乳胶管口腔外部,另一只手通过注射器活塞将食物注入患者体内。切记推动力量要适中,过猛过轻都不好。过猛会导致患者吞咽过量,呛咳。而对于有吸允能力的患者,可以鼓励他们自行饮食。张口受限患者的饮食,医护人员可以从缺牙间隙和磨牙后区进行[5]。

1.2.6心理护理因为颔面部损伤多为突然伤病,让人措手不及,所以患者临床表现通常为惊恐不安。而且对伤后出现的面部出血、骨折、坍塌甚至容貌畸形,很多患者临床表现都较为焦虑。这时候给予患者必要的心里辅导,辅助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多沟通、勤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内心真是反应,准确进行心理辅导[6]。当然,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情绪稳定,态度端正,做到忙而不乱。在操作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手法力度,力求轻柔。让患者产生信任、配合治疗,避免出现心理障碍现象。

1.2.7出院指导及健康指导事实证明,出院指导及健康指导非常重要。在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要及时告知患者复诊时间,提示他们保持口腔清洁,多进行流质饮食。同时,适当调整饮食结构,改善自身营养状况,如牛奶、肉汤等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次数最好在6~8次/d。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带来伤病过度伤害。为防止再次受伤,也要牢记安全意识。作为家属,要及时观察患者出院后病情变化,强化情绪疏导,必要时要与医护人员沟通,掌握必要医护知识。当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要懂得有效救助。通过针对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方面的教育,通常患者会信心更足,心里更舒畅,必然有效促进患者有效康复,加速患者口腔颔面的外伤愈合速度。

总之,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服务,不仅可以让患者感受到他人的关爱和尊重,而且也有助于患者自身康复,进而有效提升我国目前存在的医患关系水平。

2结果

在调查中,56名对于医护人员专业处理能力和态度,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其中,12例口腔颔部软组织挫裂伤伤患者为91.67%(11/12),34例上颌骨骨折91.8%(31/34),10例牙折100%(10/10)。而且不同类型口腔颔面患者的恢复情况,经过整体对应护理后,评分也大有改善(P

3讨论

相关医护人员如果对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处理不当,非常容易引发感染。而且非常容易产生疤痕。因此,综合整体护理,是必备和至关重要的。对于颔面部伤,如果不及时有效处理,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为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伤口感染率[6]。

综上所述,将整体护理干预方案应用于颌面部外伤患者的口腔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欧春红,李春兰.护理干预在48例严重口腔颔面外伤患者的应用[J].北方医学,2014(1):182-182.

[2]郭静.60例颌面外伤救治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2,4(26):5797.

[3]陈梅娟,许之娜,陈桂青等.98例严重口腔颔面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147-148.

[4]梅彩琴.口腔颔面外伤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380-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