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辅导一对一教育范例(3篇)
初中辅导一对一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辅导;目标;能力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的现阶段初中教育当中,初中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末期阶段,在所有教育阶段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点。初中数学课程学习在进行新课标改革之后,对于课程难度与课程容量有所提升,如果仅仅依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接受水平的发挥,无法全面准确地接受所有知识梗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入课程辅导模式,通过课下辅导,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尤其是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创新数学学习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课程特点分析
数学课程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与形象思维基础上的综合性学科,数学知识结构的构架有着缜密的逻辑关系,数学公理以及公式的推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初中数学是将传统数学理念逐渐分割成“几何”与“代数”两个含义,而新课标课程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几何”与“代数”两个概念的集中方面,如,初中数学课程中对于“二次函数三角形面积求解”中,既囊括了数学几何思维的方法,同时还对数学二次函数线性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使两类知识点通过“交集”结合起来。教学辅导是对基础课程学习的补充和完善,初中课程辅导需要把握明确的辅导方向,着眼于课程实际,帮助学生塑造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既要充分把握当前年龄段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心理接受水平,还要对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思维模式进行分析。初中数学课程属于对数学思维的启蒙式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是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数学,数学包含哪些要素,而初中数学课程的特点又恰恰是对专业化数学思维的初期渗透,将具有专业化数学思维特征的概念向学生传授,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数理逻辑思考能力、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数学概念的变式与创新。
二、现阶段初中学生数学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课程相比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于知识结构的划分也更加具体,学生所要面临的不仅仅是课业负担的增加,在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课程难度的增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知识的规律性特征更加明显。这就可能导致很多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以来,一时间无法转变之前的数学学习方法,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受到限制,再加上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发生变化,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见较大的困难。就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意义不理解,认为很多数学知识不实用,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直接的应用,因此对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不加重视;(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注意力不集中,无法通过教师对课程知识的讲授对数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3)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激励与引导,学生将学习当做任务和负担,逃避思考问题。
三、加强初中数学课程辅导的探索
1.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进行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难度较大,也会相应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动力。对学生进行数学课程辅导,就要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着手,使学生形成求知欲,从学生自身方面来提升数学课程辅导的效果。其次,在初中学生年龄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新鲜事物以及生活中事物作为课题的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通过多元化课堂辅导模式的开展,使学生在贴近现实的问题思考中对知识的记忆水平更为牢固。
2.从教学辅导学习过程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建立在对以往经验联系和实践的基础上,数学课程学习也不例外,由于初中学生初次接受到具有专业化规范的数学知识,很难通过以往的经验对数学概念模型进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经验的转化来做到学生对知识模型的理解,以课程实效性学习作为数学学习的最主要动力。
(1)课程预习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模式已经不像小学数学知识结构那么简单,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点脉络具有很强的联系性,如果在一个环节上对知识掌握不足,那就会对知识脉络的更深层次发展方向掌握不足。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程预习,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衔接的设问方式,给学生指明探究知识结构的具体思路,预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记忆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会听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听课方法的指导是数学学法指导的关键。听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与教师的思维同步,去发现问题、明确目的、提出假设并检验假设。这是一个思维活跃的过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教师在指导学生听课时要重视教会其思考,学会“思在知识的转折点,思在问题的疑难处,思在矛盾的解决上,思在真理的探求中”。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会听、乐听、能听,逐步提高听课的效率。
(3)课程创新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的强弱对基本知识的掌握非常牢固,能够对基本定理和公式进行灵活应用以及变化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知识创新。一方面要求学生要加强对数学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以灵活的知识接受能力应对各种题型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以及知识要点等方面进行创新,在数学概念中,答案是确切的,但解题方法是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引导和发挥学生对不同知识结构的联系能力,对解题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
初中数学课程辅导需要具有针对性特点,一方面需要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对数学概念进行建模讲解,使学生能够通过形象思维模式认知数学概念,以多元化教学方法来增强数学课程的知识内涵;另一方面,初中数学课程学习也需要因材施教,通过学生接受能力的培养来培养学习兴趣,来正确引导课程创新。
参考文献:
[1]郝海梅.发挥主导作用提升学习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实践[J].文理导航,2013.
[2]严海英.初中数学学法辅导之探究[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07).
[3]蒯海峰.初中数学学生学法辅导之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12).
[4]鲍长江.推进初中数学“自学辅导”式教学的几点尝试[J].教师,2012(27):78-78.
初中辅导一对一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学;心理健康;情绪教育;理情教育
ManagesthesentimenteducationinthemiddleschoolpsychologicallyhealthyeducationapplicationZhangXuan
【Abstract】ManagesthesentimenteducationistakeRETasthefoundation,stressedthattheindividualacademicsocietyself-admission,thegoalliesinraisesthestudentstablemood.Lookingfromthemiddle-schoolstudentpsychology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theimplementationrationalmoodeducationhascertainnecessity.Fortheseyearscamedomesticalsotohavemanyabouttheprinciplesentimenteducationinourcountry’sappliedresearch,themajorityresearchshowedthereasonsentimenteducationtosuitapplyinOurcountrySchoolpsychologicalcounsellingpractice,alsomadecertainprogress.Therelatedrationalmoodeducationappliesinmiddleschool’seffecthadthesupport,moreoverasifmaydeduceindirectlyfromabovefindings:Therationalmoodeducationmayapplyourcountry’smiddle-schoolstudent.
【Keywords】Middleschool;Psychologicallyhealthy;Moodeducation;Managesthesentimenteducation
1理情教育的必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非理性信念引发了情绪和行为失调,需要以理性信念替换非理性信念来进行治疗。理情教育(RationalEmotiveEducation,简称REE),是艾利斯理性情绪疗法在学校情境中的应用。REE是一种预防性、教育性的辅导课程,它是以RET为基础,强调个体学会自我接纳,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独立的理性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信念,培养学生稳定的情绪。
从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实施理性情绪教育有一定的必要性。
传统教育偏重智育的发展,长期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情绪层面。尤其是青春期的学生正在成长过程中,正处于从未成熟向成熟的过渡期,也是身心变化最迅速的时期。他们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逐渐复杂,但是仍然不够稳定,情绪起伏较大。此阶段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容易使他们产生一些偏激的观念和想法。这些非理性的想法不仅会对青春期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焦虑、人格障碍、强迫动作等心理疾病的产生确实与非理性信念有关[1]。
从学校心理辅导看,作为教育的心理辅导主要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心理辅导[2]而理情教育本身就是这样一种促进学生理性发展的体系,切合我国当代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趋势。
这几年来国内也有不少关于理情教育在我国的应用研究,大多数研究都表明理情教育适合应用于我国学校的心理辅导实践,也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将对理情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阐述,并综合几项国内实证研究说明其在我国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价值。
2理情教育的优势
2.1理情教育与理性情绪疗法:理情教育是从理情治疗法中发展出来的,二者是一本多源的关系,所以其理论基础是一致的。理情教育的理论基础也是ABCDE理论。
ABC理论是关于情绪障碍原因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主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对产生困扰的观念进行驳斥(D)且形成一种新的有效的哲学(E)才能消除情绪困扰。
理性情绪教育是将理性情绪治疗法应用于学校情境中的一个预防性情感教育课程。Ellis认为,不是每个心理治疗方法都适合学校教育,像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就不适宜。而RET作为治疗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因其所采用的方式多为具体的、教育的、高度教导取向的,本身就是一个教育模式,因此,它比其他学派更适用于教育情境。
2.2理情教育的教学特点:理情教育的模式强调经验性学习,批判性的思考,并提供许多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单元的练习,让学生能区分“假设”和事实,质问非理性想法,接受不完美,处理过度的情绪反应,驳斥导致痛苦的错误想法,学习如何与别人相处和了解如何处理偏激的观念等。理情教育模式是综合理情教育基本技巧的学习和问题解决方法的习得的学习体系。
从理情教育课程这方面来看,核心在于教导学生理解思维与情绪的联系,把握理性和非理性信念的特征,学习将不合理的信念转变为合理信念的技巧,最终达到减少情绪困扰的目的。
在实施方面,注重将班级辅导、团体辅导和个案辅导结合,着力点在于应用。班级辅导运用游戏、心理剧等方式交给学生理情的基本概念和处理情绪行为问题的技巧。团体辅导训练可以使学生了解在面对家中和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运用理情技术有效地处理问题。个案辅导主要对象是个别情绪行为困扰较为严重的学生。
此外,还可以利用家庭作业训练学生将课堂上的学习迁移至实际生活中。Ellis认为~个人若不能将所学应用出来,他就不算真的改进或痊愈了。可见,应用是理隋教育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理睛教育产生效果的前提。[3]
3理情教育的实证研究
理性情绪疗法的创始人Ellis也提出过许多将理性情绪教育原则应用于儿童身上的成功案例。经Ellis和其同僚研究发现,理性情绪疗法十分适用于学校中正常的少年。国内不少研究也是从青少年入手,讨论理情教育的应用价值,大部分实证研究结果支持理情教育应用于学校中的青少年的有效性。而许多研究者也在其文章中得出结论,REE能降低非理性观念,减低或消除不良情绪、提升自我概念、增加情绪的稳定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4]。
刘宣文等人[5](2003)选取92名初二学生,进行了干预研究。对实验组的46人进行了一学期十八课时的理情教育。最后,将由通过心理健康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情绪稳定性测验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理情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概念、情绪稳定性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邵晓芸(2004)[6]采用班级授课式的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研究理情教育应用于高中生的效果。对高一的一个班级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理情课程,另选一个班级为控制组,另外研究者本人对三名特殊学生进行辅导。所用的教材是有研究者综合考量编写的。经过前后测的学生心理健康测查、SCL.90量表收集得来的数据显示:REE对减低或消除高中生不良情绪、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REE不仅适合团体辅导,同样适合个别辅导。
徐广荣(2005)[7]选取初中两个班级,一为实验组,一为对照组。对实验班级进行为期十周的情绪教育辅导。对比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前后测情绪稳定性得分,结果发现情绪教育对于提高初中生的情绪稳定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任智(2005)[8]选取了初一和初三的两个班级,仍然是采用自编教材进行理情教育干预,比较前后测的焦虑得分,结果表明理性情绪教育可帮助初中学生有效地调控考试焦虑情绪;理性情绪教育对考试焦虑的调控效果存在年级的差异而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刘清玲(2007)[9]选取职高一年级被试,用理情教育干预比较前后测得分,同时辅助个别辅导,得出结论:,在职高生中开展理性情绪教育,能有效地提高职高生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但在抑郁性、强迫症状、自卑感、焦虑、自主性、疑病症、负罪感等方面并无显著性的变化;针对个案辅导,理情疗法也能起到良好效果。
以上的实证研究可以看出,理情教育的研究多属于干预研究,多采用单因素组间前后测,主要的实施对象为初中高中的学生,实施理情教育时多使用研究者自编教材,有些研究将团体授课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多数研究成果都证明理情教育对中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有促进作用,理情教育也适用于个别辅导。但是这些实证研究仍有些不足:大部分的研究都是研究者自编的教材,缺乏统一性,不利于证明全国范围内推广理情教育的合理性;并且多数研究历时最多四个月,还需要长期的观察研究来证明理情教育的适用性;被试的选择单一,多选择初一高一对于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较少。
有关理性情绪教育应用于一般青少年的功效已得到支持,而且从以上研究结果似乎可间接推论:理性情绪教育可应用中学生。不过,目前有关“效果”的问题,除了注意有效与否外,男、女的性别差异是否引起理性情绪教育效果的差别?探求理性情绪教育最佳年龄阶段等问题:理性情绪教育的效果是否与被试的某些人格特质有关?这些仍然没有得到充分实证的研究。
4总结
经过以上理论和实证的讨论,可以看出理情教育在中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在理情教育本文化的同时仍然有许多问题,虽然理情教育基本精神与中国人传统的“讲理”相符合,但是由于文化和社会环境差异,中国人的非理性观念和Ellis描述的有所差异,需要进一步的对中国人非理性观念的研究;在实践中还会遇见“假说服”现象,有些学生屈服于教师的权威和教师的尊严,违心的服从,诸如此类的问题仍需要解决。
现今的大部分研究对象仍限于学生,教师的情绪问题同样需要得到重视,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情绪观也有利于理情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方健华.学校心理辅导模式与操作范型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7(5),52-54
[2]涂春华.理情教育――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范式[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8),4-6[3]倪风华.关于对医学高职学生实施理性情绪教育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8(33),104-105
初中辅导一对一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特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对于初中生来说,班主任是与其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因此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能否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评价一个班级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相较于小学生而言,初中生心理特点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心理发育的三个矛盾上:其一,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发展不均衡的矛盾。这一时期学生身体的第二性征开始显现,而伴随着这些身体上的变化,其心理必然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比如对异性好奇,渴望得到异性的欣赏。但是由于心理发育的迟缓,多数中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心理状态的变化。其二,自我意识迅速增长和社会性形成相对迟缓的矛盾。这一时期的学生成人感意识觉醒,开始关注自我形象,并注重他人的评价,但是由于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他们在塑造自我形象时往往以崇拜的明星为标准,从而导致其在外形塑造与年龄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学生开始自我分化,形成理想我与现实我这两个形象,并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中,产生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的意识。其三,感情需求外露与内隐的矛盾。青春期发育的生理巨变,必然会引起青少年情感上的激荡,但是对于这种情感上的变化,学生们一方面希望找人诉说,一方面又羞于启齿,从而导致心理矛盾。
二、初中班主任应该如何在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针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上文分析的初中生心理特点,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矛盾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以便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利用谈话方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性化干预,班主任在干预中应该坚持几点原则:①保密原则。对于学生诉说的心理问题,教师要严格保密,在未经学生允许的情况下,不得把谈话内容透漏给任何人,包括学生家长。②倾听为主,辅导为辅。许多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心理障碍主要是因为缺乏倾诉对象,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做好倾听工作,让学生主导谈话内容,待学生倾诉后再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③科学提问。初中生由于思维发育不成熟,对于一些心理问题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时班主任就要根据教学经验和心理学知识,用提问的方式主动帮助学生定义心理问题。
(二)针对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班级的状态、风貌、活力等因素都直接关系着学校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制约着学校的发展。班主任在对班级整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善用多元智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心理健康知识的表现形式,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成动态的形象,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优化教学活动,利用观察、合作学习、演讲、推理、角色扮演等形式活泼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优化因材施教,例如班主任在工作中可以利用活动中的分工,充分尊重、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优化评价效果,利用多元化评价模式,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进步,以形成自尊、建立自信。其二,开展科学的心理辅导。即班主任在心理学知识的指导下开展班级活动,以实现对班级整体心理辅导。心理班会课是实现班级辅导的有效形式,心理班会课可分为专题讲座课和心理训练课两种,前者适用于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辅导,后者适用于班级全体参与,并解决某一具有普遍意义的情绪问题或行为问题。例如班主任可以根据“嫉妒”这一情绪问题出示题目,或者讲一个故事,设置一个情景,并让学生分角色演示情景,教师可以在高潮处设置疑问,让全班讨论,以引起学生对嫉妒危害性的思考,最后教师总结引导,并对学生进行情绪辅导。
三、结语
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初中班主任应该在了解初中生心理特点,了解心理学常识的基础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建立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从而使初中生在专业化、规范化和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下快乐地成长。
作者:胡强单位: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黄立君.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世纪桥,2016(3):9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