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英语(收集5篇)
农民英语篇1
关键词:教育差距;英语教学;原因分析;对策
尽管外语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农村英语教育和城市英语教育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办学物质条件差,教学设施简陋,英语教师资源短缺,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等.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分析了城乡英语教育差距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农村英语教育的对策与方法。
一、差异原因分析
(一)学校课程设置上的差异
城市里的大多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也能切实提高学生日常英语交际能力,而农村的孩子在以前是上了中学才开始在课堂上接触英语;今天,虽然农村小学也开设英语课,但教学工作抓得不理想。农村的学生对英语学科只是停留在应付考试的层面上,大家都希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这种起步上的差异,造成了农村的许多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初就感到陌生和吃力。这一点差异无疑也是造成学生水平差距的原因。
(二)课外延伸不同,听说能力有差异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正发挥着信息技术在英语教育中的潜能,虽然无法像城市学校一样把一门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但是在课堂上,无论是农村的英语教师还是城市的英语教师,都在尽可能地利用这些多媒体,让学生领略英语文化,训练英语听力及模仿表达能力。然而在课堂之外,英语学习的延伸就出现了巨大差异,首先,电脑的普及让城市家长更好地帮助孩子英语学习。在城市的现代生活中,电脑、互联网已经深入每家每户,成为必需的生活工具,这为家长帮助孩子学习提供便捷途径。但是多数的农村家庭是很难拥有这样的网络资源。即使少数家庭给孩子配备了电脑,但也因家长自身难以熟练操作,孩子又缺乏成熟的心智自控,致使电脑的学习用途被搁置,英语学习的课外延伸也就无从得来。其次,近年来,外企的纷纷落户,让更多的外国朋友来到中国。许多城市的中小学生有机会与他们直接交流,甚至成了朋友。这样,面对面的实际交流,让孩子更为鲜活地了解异国文化,提高了口语表达的胆量和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帮助了他们真切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在农村学校,他们甚至平常连普通话都不怎么说,就更别提说英语了。而且,在农村学校是很少开展英语活动的。连英语老师之间的活动都很少。
(三)农村师资薄弱,教学不够规范
农村的英语教育未能很好地规范,一些英语教师并非英语专业毕业,教师自身没有经过良好的专业训练,不能熟练运用语言学的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教学中使用标准纯正的语音、语调和语感。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缩小城乡中小学英语学习方面的差异,必须向农村中小学补充大量优秀的英语教师,加强资源配备,均衡教育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四)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
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人格、个性、智力以及学习成就感都有密切关系。学校的教育,如果缺乏家庭的配合,其教育功能将会大大减弱。由于特殊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非城市居民在对其子女教育观念、态度、行为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表现出许多不同,而且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落后,家长与子女缺少沟通。由于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难以在学习上为子女提供很多帮助,协助他们解决课业上的疑难。如有些家长虽对子女的考试成绩很关心,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在行动上具体指导。其次,家长由于缺乏经济实力很少为子女购买课外读物。最后农村留守儿童多。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不愿意学习,何况是一门外语。
(五)老师、学生的不稳定
现在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那些条件稍好的家长就会设法把自己的孩子调到城市。所以在乡村学校基本上每学期都有学生的变动。老师亦是如此。新课改培养出来的一批老师都对城市的生活趋之若鹜,这就导致了有些老师对教学不尽心尽力。而待在农村的老教师怀揣着多年教学经验,根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致使一些英语课堂枯燥无味,学生不愿意听讲。
二、缩小英语教育城乡差距的重要性
我国城乡教育的差距普遍存在于各个学科,但在英语这一学科中,差距尤为明显。由于农村资金较少,办学条件差,教师待遇低,很难留住优秀教师,直接导致师资力量的不足,并且由于农村缺少一定的英语学习氛围,对英语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农村在英语教育方面明显落后于城市。所以,对城乡英语教育差距的调查与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三、缩小差距的对策
(一)加强农村教学质量,提高农村英语教学的资源
政府应加大英语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仅仅只是在农村建设国家公共中小学,而是更加鼓励农村民办中小学的兴起。另外,教学资源也非常重要,城市教学已经都转向多媒体教学,这对语言学的英语教学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影音、图文并茂,让教学的方式更生动,学生的学习更有乐趣,便于更好地掌握听写能力。其次,吸引和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教学,为农村英语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最后,学校和社会还应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利用现有条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舞台,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改善英语语言学习的环境。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在传统的农村英语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的英语课堂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更加强调它的交际和实用功能。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根据所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一些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三)改变教学理念
农村英语教师相对于城市教师而言观念和教法落后。首先教师应进行角色改变,其次农村教师更应转变教学理念,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总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农村的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客观地说,城乡差距是绝对的,实现均衡是相对的。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工作的发展观,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任务,是我们始终都要遵循的准则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胡乐成.教师如何改变意识以适应新课程改革[J].教育论坛,2009.6.
农民英语篇2
关键词: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材教学方式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英语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也开展了英语课程的教学。有必要对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英语教学现状作调查了解。在体现对农民工子弟这一群体的关注的同时,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关心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英语教学。
本研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1)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使用什么样的英语教材?(2)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师们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二、研究内容
1.教材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环境,高凌飚(2003)认为,我们不能将教材局限于课本,也包括各类辅助材料。随着多媒体的发展与运用,教材已经变得十分多元化。简言之,教材已不再是最初提供适应大众学习、普通的传统教科书,而是包括各种辅助资料、多媒体教材、电子教科书等在内的用于教学的各种教学材料。
2.教学方式
表1教学方式
褚远辉、辉进宇(2008:35-37);胡晓丽(2011:94-95)
现代社会,教育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关注度越来越高,原有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们的需求。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有值得传承的部分。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型,必须在保留传统方式的大前提下,进行传统模式向新型模式的过渡与结合。
三、研究方法及对象
研究方法:查阅文献、制作问卷、问卷调查。
研究对象: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的两所农民工子弟学校,锦程学校和文兴学校。具体调查对象为锦程学校的3名英语教师及文兴学校的2名英语教师。
四、研究结果
1.第一个研究问题及研究结果
研究问题: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使用什么样的英语教材?
研究结果:见表2。
表2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材使用情况
注:表中符号“√”表示在使用,符号“×”表示没有使用。
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主要是部级教科书。与其他公立学校一样,该类学校也在使用一些辅助教材。教师的教学内容只是紧紧围绕课本,极少根据授课内容及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上采取延伸或是补充。另外,由于该类学校尚未配备用于英语教学的多媒体教室,所以多媒体教材、电子教科书还未得到运用与推广,致使英语教学单一、乏味。
2.第二个研究问题及研究结果
研究问题: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师们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研究结果:见表3。
表3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采用的英语教学方式
注:表中符号“√”表示采用,符号“×”表示未使用。
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英语教学方式的共性是,教师都在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信息的接收者。让人满意的是,教师们课前课后都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同时,教师们能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合作。另外,教师们往往会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备课。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教师并没有重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没有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五、启示
英语教材及英语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玉溪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而言,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必要的硬件、软件设施,为教师提供更多辅导资料、可利用的网络资源。同时,加强与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尽量做到英语教材方面的资源共享。就教学方式而言,教育机构应适时安排在岗教师进行专业素质和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促使他们与时俱进。教师之间最好开展一些教学观摩活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根据褚远辉、辉进宇(2008)、胡晓丽(2011)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好不要采用某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而应结合实际需要对更多的教学方式进行合理整合,多种方式并用,使教学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褚远辉,辉进宇.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J].2008(75):35-37.
[2]高凌飚.教材分析评估的模型和层次[J].华南师大课程教材研究所,2003(3):1-5.
农民英语篇3
理念;教学条件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7)06―0077―01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密切,英语教学也成为教学的重点。但是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难题,使英语教学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同时,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下降。因此,本文对农村中学生学习英语低效性的成因,以及如何提高和改进进行了分析。
一、农村中学生英语低效性的成因
现阶段,我国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并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作为国际交流沟通最为普遍的国际语言,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且英语作为中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教师、学生以及家长要对英语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思想更加开放,对英语重视程度明显比农村高。并且,城市中学生教育对英语口语应用和交际格外重视。在经济欠发达,思想不太开放的农村,教师、中学生以及家长对英语的认识度不高,认为英语的实际应用力不高。在中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偏重于中学生的单词拼写记忆以及英语听力,普遍认为中学生在英语测试中取得高分才是教学的重点。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被动的接受英语知识,这同样是导致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低效性的原因。
1.学习环境的影响。在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农村人民的经济来源大部分主要是外出打工所得,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式,导致农村学生家长产生“读书无用论”思想,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孩子的学习教育以及身心发展。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在学习英语遇到困难时,无法得到家长的帮助,甚至被家长的思想所影响,无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克服学习英语所遇到的问题。
2.学生不良的学习方法。农村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乏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师正确的引导,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学习英语的方法。例如,学生在记忆单词、词组时,大都依靠死记硬背,并且不善于对单词进行总结归纳,导致单词容易忘记,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度逐渐降低。
3.缺乏优秀教师资源。由于农村的经济落后,师资力量也相对于城市比较薄弱,学科教师的配比不合理,甚至有些r村学校的英语教师由非英语专业教师替代。与此同时,大部分农村英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相对落后单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而且教学设备比较落后。大部分农村教室是语音教室,无法满足英语教学的需要,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单一地进行单词短语以及语法的讲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对英语自主与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低效性的对策
通过上文对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低效性成因的分析,笔者认为下文的对策会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帮助。
1.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要与时展相适应。教学过程中,把教师作为教学主题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教师要不断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与英语素养,改进教学方法。农村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转变教学思维,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制定的教学计划要适合学生。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可以引导与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主动用英语分享自己在课下的阅读体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用英语交流沟通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农村英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在英语课堂上营造和谐、活泼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农民英语篇4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提高方法
一、农民工子女学习英语的困难
(一)英语学习环境的缺乏
大部分农民工是租借别人的房屋,居住条件十分简陋,有的家庭甚至连小孩写字的桌子都没有,更不用说学习英语所需要的录音机了。而且大部分农民工子女的家长要么是工作压力较大,工作非常忙,要么是自己做生意来维持家庭生计,再加上自己的知识层次较低,所以管理和教育自己的小孩的学习的能力几乎没有。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上没有人能监督他们,久而久之,一些大量学习英语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掌握的大量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同时还有大量的听、说、读和写的练习,在他们身上逐渐消失,这必然给他们造成更大的学习困难。
(二)对英语学科的认知几乎为零
大部分农民工子女所在的农村学校没有开设英语课,有的学生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就更不用说对48个国际音标的认知了。所以进入英语的学习后,发现城里的小孩学得比他们快、比他们好时,农民工学生就会在心灵深处产生英语教师们是农村的孩子的强烈的自卑感。感觉英语很难读,怎么学也赶不上城里的小孩,好像读了作用也不大,有的学生甚至会有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
(三)英语学习热情不高
由于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强烈的自卑感和性格的内向,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缺少自信,特别是有乡音的学生害怕别人的耻笑,不敢开口说话,不懂的问题也不敢问,这样恶性循环,使自己的学习热情越来越低,总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
(四)学习的习惯不好,方法不当
多数农民工子女由于长期随父母打工,居无定所,养成了他们自由散漫,对待学习的态度不端正且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课堂上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的作业不认真完成,最后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有的是英语学习的方法不当,结果虽然花了很长时间,但没看到英语学习的长进,继而失去信心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学习。
二、探索解决民工子女英语学习方法
(一)培养农民工子女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何让农民工子女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学好英语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给他们灌输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告诉他们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要想更快更多地了解世界的发展状况就要学好英语,这是适应社会大潮流的要求。其次是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位同学,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爱,以培养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最后将关爱和鼓励的语言不仅用于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中,而且在课后的交流中,也要随时随地不露痕迹地表达你对他们的关爱。一句话,鼓励无定法,只要有和他们在一起的机会,英语教师要尽全力去激励他们,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和学习的信心。拿笔者教过的一名民工子女学生为例:笔者曾教过的学生刘伟东,刚入校时,由于普通话不标准,对英语的学习造成了影响,于是在下课时,笔者走到他的跟前,轻轻地对他说:“刘伟东,别害怕,只要能坚持,慢慢地就好了,经过一番鼓励之后,他学习英语的动力大增,进步也相当明显,最后由刚开始的30多分增到了80多分,成绩可喜。
(二)培养农民工子女学习英语的良好心理素质
农民工子女学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课堂上都害怕开口说英语,主要是怕说错了其他同学的耻笑和老师的批评。在以前的课堂上英语教师也是只要学生一说错,英语教师就马上给他们纠正,但慢慢地英语教师发现,英语教师纠正得越多,他们就越怕说,最后就直接不说了。于是英语教师反思了英语教师的教学,事实表明,教师着急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在无意之中也削弱他们说英语的勇气。于是在今后的课堂中,只要是学生在回答时,无论对错,英语教师都耐心地等他们说完后,英语教师先肯定他们回答问题的勇气,然后再指出他们的语病,并且对他们说:“如果注意这几点的话,你的表达更完美!”这样就能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每位农民工子女学生都有一种“说错了不害怕,只要改过来就行了”的感觉,同时让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相互宽容的关系,而不是相互耻笑。这样一来,学生们都有了学习英语的勇气。有好多同学的确有了很大的进步。农民工子女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还容易放弃,遇到这种情况英语教师就告诉他们:“学习英语不仅需要勇气还要有恒心和毅力,而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又能很好地锻炼你们的恒心和毅力。”
三、结语
针对农民工子女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这些困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帮助他们,不但对他们学习策略上的指导,并且对他们的生活加以关心,将爱心融入英语课堂中,让民工子女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恒.外来民工子女的英语学习问题.《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2.
农民英语篇5
关键词思维差异语言与文化基本句型转变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6-02
作为人类主要交际工具的语言,传达着人们的思想。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萨佩尔(EdwardSapir)说:“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向导。”也就是说,把握了语言的特征,并加以使用,就可以了解一个种族的思维及生活的特点。另一位语言学家沃尔夫则认为,每一种语言的体系――语法,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同时它本身也会影响思想的形成。由此可见,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思维方式还制约着句子结构,体现在语言的形式、发展、语言材料的选择和组织等方面。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之间自然存在着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往往用母语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或组织外语句子,王还先生说:“任何人学习外语最自然最容易做的事是把自己母语的习惯套在外语上。有时套对了,有时就套错了。那些母语和外语不同的地方就一定会套错。”因此,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和英汉互译的主要障碍。本文将揭示英汉思维最本质的差异,促使思维方式的转变,帮助掌握最基本的英语句型,从而轻松学会英语。
一、了解英国人,了解英国人的思维方式,了解他们的语言
中国人和英国人见面时,中国人常问:“吃了吗?”而英国人却会问:“What’stheweatherliketoday?”or“Alovelyday,isn’tit?”
为什么中国人总爱问:“吃了吗?”因为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五千年来都依靠农耕,是一个农业国家,形成了农耕文明。农业要靠优良的土地资源和合适的天气条件,但中国很多地方不具备这些好条件,能不能吃饱饭成了一个大问题。故而几千年来中国人民最关心的是粮食和吃饭问题,自然一见面就要问:“吃了吗?”中国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人的职业:农民;它又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农民思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就决定了中国人问候语的第一句话。
那么英国人为什么喜欢说“What’stheweatherliketoday?”因为英国是一个岛国。一个岛上的民族最容易得到的食物是鱼。他们只有在无法出海也就是天气不好的时候才会挨饿。因此他们见面的第一件事就是谈论天气。英国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英国人的职业:渔民;它也决定了英国人的思维方式:渔民思维;英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就决定了英国人问候语的第一句话。
我们为什么学不好英语?这是因为我们在用农民的思维方式学习渔民的语言,格格不入。如果能换个角度来看英语,学习将变得十分轻松。
二、把握三大基本句型,畅游英语浩瀚海洋
(一)英语的第一种句型:Be句型
1.be的人称变化
You(TheyWe)areteachers.
He(She)isateacher.
Iamateacher.
2.be的肯定、否定、及疑问的变化
You(TheyWe)areteachers.
He(She)isateacher.
Iamateacher.
You(TheyWe)arenotteachers.
He(She)isnotateacher.
Iamnotateacher.
Areyou(TheyWe)teachers?
Ishe(She)ateacher?
AmIateacher?
那个人是个老师。
Themanisateacher.
那个人在教室里。
Themanisintheclassroom.
3.介词短语的作用
(1)表语,位置在be之后:Themanisonthesecondfloor.
(2)定语,名词之后:Themanisintheclassroom.
(二)英语的第二种句型:Therebe句型
1.我们家有五口人。Therearefivepeopleinmyfamily.
2.房间里有一张桌子。Thereisatableintheroom.
注意:“Therebe”不能简单地对应成中文的“有”。当英国人举起“Therebe”这面旗帜的时候,他们的意思是说:在某地存在或有某人/某物。
翻译:我们学校一幢大楼里二楼的一间小教室里有一个从英国来的老师。
ThereisateacherfromEnglandinasmallclassroomonthesecondfloorinabuildinginourschool.
(三)英语的第三种句型:主谓(宾)句型
1.主谓结构,主语+动词原形,Friday+comes,这是最简单的句子结构。Friday名词做的主语,come不及物动词做的是谓语,因为come是不及物动词,后面就没有宾语。
2.主谓宾结构:主语+动词+宾语。Tomdoeshishomework.从中我们知道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语,及物动词后面是必须跟宾语的,所以就有了主谓宾的结构。
英语的这几个基本句型就是英美人思维方式的体现,也正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需要攻克的重点和难点。把转变思维方式和掌握基本句型这两大问题解决了,你会发现学习英语是如此的轻松容易。
参考文献:
[1]王怀.英汉对比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