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篮球教学教案范例(3篇)
花样篮球教学教案范文篇1
一、学会倾听有一次课,让学生玩“钻山洞”的游戏。所谓的“钻山洞”,是把学生排成四路纵队紧靠在一起,然后每人都两脚分开形成一个“山洞”,听到信号后,最后一个开始爬出山洞,立即站在最前面,然后依次爬完。之所以选这个游戏是因为考虑到整节课学生的下肢活动较多,也比较枯燥,用钻山洞这一游戏活动,是想调节一下,使学生上下肢并用,并且可以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这个游戏在我以前的课上效果非常好。当我向大家讲完规则和要求后,学生的表情并没像我期待的那样,相反,有几个女生的眼神中流露出不情愿表情。
在我看来,他们是怕脏、怕累、怕不雅观。于是,我就大讲作为青少年作为高中学生应该多吃苦,不怕脏和累,多多磨炼自己。在我的“教育”下,大家开始玩,男生还不错,女生有几个推推搡搡,但碍于我苦口婆心的教育,最终还是钻了,但我明显感到她们情非所愿,这节课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草草收场。是哪里出问题了?我自己问自己。正在这时,有两个女生找到我。生:老师,能不能不用这个游戏。师:为什么?你能说出原因吗?
生:我不钻别人,也不想被人钻。说完泪从眼眶里流了出来,我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就说:“那么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既能调节气氛又能使上肢得到活动?”一个女生一听,先是一怔,后又露出喜悦的神情。说:“老师能不能变换一下,两排人面对面手搭肩形成个山洞,女生和男生比赛,男生可以让我们一段距离。我一听,喜上眉梢,脱口而出就说;“好哇!”学生也来了精神:“这样的话,我们都愿钻。”第二次课,我索性把大家全部按兴趣分组,要求每组自己选出组长,然后自己决定跑的路线,玩点花样。然后,学生各自找自己的方案去了。后来的比赛课,大家发挥得异常出色,在小小的一个球场上,在各个小组长的带领下,各种方式的跑、各种花样的游戏,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我被感动了,因为在课的准备过程中,我从没有把课完整地过一遍,所以他们的玩法令我入迷。自始至终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愉快的笑容。不过,令我最心动的是先前与我对话的那个女生,表现十分抢眼。
二、学会体验“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对于我来说,体育课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意义,不仅是技巧的学习,身体的锻炼,体锻的达标,更是属于我激情四溢,挥洒青春,宣泄释放自我的地方。几年来,操场边的花草树木,球场中的篮球框,都是我朝夕相处的亲密伙伴,陪着我迎接黎明,送走夕阳。是我心爱的篮球,一次一次带我走出烦躁郁闷,一次又一次令我无限接近梦想。我是一个好动的人,因此,一直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我从小就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现实的复杂因素使我无缘实现梦想,正是因为如此,我更感谢体育课,因为那是我离梦想最近的地方。”
“我是高三(1)班的C,现在想想那些咬着牙、拖着两条已经快要迈不动的腿,坚持到终点的滋味,其实也是一种挺精彩的体验。说老实话,虽然是很累,但听到自己的成绩,在努力之下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也算是一种成功的体验。而且现在到了高三,有时候还真要感谢800米跑让我学会了坚持。其实,800米难就难在坚持到底。”
这是学生们的真实感受,这是教师们的成功收获。
花样篮球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学校体育;运动教育模式;篮球运动技能;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5.028
1前言
运动教育模式是由美国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Siedentop)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游戏理论和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对篮球运动规则的修改和必要的运动策略,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学生的水平。在整个教学实验过程中以篮球运动季为主线,教师根据运动教育模式理念制定教学设计并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始终以固定团队为学习形式,通过团队的合作学习和角色互换为学习方法,并采用BarrowandMcGee于1979年所提出的篮球客观技能评量体系进行教学检验。试图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篮球运动体验,最终使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有运动教养和有运动热情的运动者。
2研究目的
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同一地区的、基本情况各方面都相似的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班采用国际上流行的运动教育模式实施教学,对照班以体育选项教学实施教学,通过篮球客观技能评量体系分别对两个班级学生在实验前、后的篮球运动技能学习的情况进行检验,并分析运动教育模式中以固定团队特征开展教学为什么能有效促进学生篮球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
3研究方法
3.1实验法
3.1.1实验对象
笔者工作学校的高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的对照班(高二理科班43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3人)和实验班(高二理科班41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12人)。其中,对照班以传统的体育选项进行教学,没有固定团队;实验班则以运动教育模式实施教学,依据篮球客观技能评量测试学生的篮球技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同质性分组,团队规模为4或5人,每队选出自己的队长(固定)角色、教练(固定)角色和领操员(变动)角色成员,但是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在不同运动季中,某些团队会担任收发器材团队、裁判团队、比赛团队,针对每个团队的不同成员,根据不同课堂任务又会担任不同的角色,如担任裁判团队的成员会担任计时员(1名)、临场裁判员(2名)、记录员(1或2名)。
3.1.2实验时间
2013年9月-2014年7月,分为上、下学期,每学期共计18周,每周上两次课。
3.2文献研究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收集和整理国内外与“运动教育模式”相关研究的文献,并通过手工检索查阅相关书籍与资料。
3.3测验法
本研究方法应用篮球客观技能评价量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分别实施运动教育模式和体育选项教学前、后进行篮球运动技能测试获取相关数据。此量表是由BarrowandMcGee于1979年所提出的测验,中文名称:哈里森篮球测验(HarrisonBasketballBattery)。
3.4访谈法
以不同技能水平(高技能组、中技能组、低技能组)作为访谈对象,结合观察被访谈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在访谈过程中,用DV录像或录音记录访谈情况,并以访谈材料作为参考,分析不同课程设计中的不同教学组织方式对学生篮球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
3.5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和SPSS14.0应用软件对文献、问卷调查及测验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4结果与分析
4.1实验前篮球客观技能测试情况
在实验前分别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篮球客观技能的测试,综合两次所得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得知,根据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实验教学前所测得的篮球客观技能评量成绩进行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满足做实验的要求,可以开展教学实验的研究工作。
为达到配对样本T-test检验的要求,并满足两个班的样本总量、男女生比例都要相等的情况下,特选定两个班的样本量男生28人、女生12人,共40人。
4.2整体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学习效果
4.2.1对照班整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
依据学生篮球客观技能评价的前、后测成绩,以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并了解对照班整体学生的篮球技能学习效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得知,对照班学生在体育选项教学前后的篮球客观技能评量成绩(运球、投篮)有明显差异,即学生在体育选项教学后,不管在运球或投篮技能表现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明显差异(P<0.05)。
4.2.2实验班整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
依据学生篮球客观技能评价的前、后测成绩,以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并了解实验班整体学生的篮球技能学习效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得知,实验班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实验教学前后的篮球客观技能评量成绩(运球、投篮)有显著性差异,即学生在实验教学后,不管在运球或投篮技能表现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综合分析表2和表3,在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的教学环境都基本相似的情况下,实施不同教学模式前、后,学生的篮球客观运动技能评量成绩(运球、投篮)都有明显差异。但是,实验班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实验教学前后的篮球运动技能评量成绩显著性更明显,即在实施了运动教育模式教学后的学生,篮球客观运动技能评量成绩增长的幅度更高。因此,学生在经过一学年运动教育模式的体育教学后,在技能学习方面获得了更加明显的学习效果。
4.3不同技能水平学生的技能学习效果
4.3.1对照班
对照班中高、中、低技能水平组的学生在传统体育选项教学实施前后,篮球运动技能(投篮+运球)学习效果都有显著差异(p<0.05)。换句话说,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在实施体育选项教学前后,整体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是有进步的。可以发现,高、低技能组的学习效果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是彼此之间的进步幅度呈现出高技能组较为突出,低技能组的进步幅度最小,这样的实验结果虽然证实了体育选项教学对不同技能水平组的学生在掌握篮球运动技能上都有帮助,但是针对高技能组的学生会有特别明显的体现,反而对低技能组学生的帮助会少一些。
分析其原因:首先可能是投篮和运球项目的测验本身存在着偶然性的成分,如本来实力就一般的学生,有可能因为测验时的运气稍微差一些,或者可能因为测试前的紧张心理因素,从而影响了测试的成绩;其次可能是教师在完整的体育选项教学中,没有强调同伴合作学习,或者没有强调分组学习,或者是随意组织分组进行教学,导致小组学习中没有强调组长的领导作用,造成小组内的技能差或素质不好的学生得不到帮助或指导,有时会造成边缘化,或者技能组会失去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低技能组的技能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4.3.2实验班
实验班中高、中、低技能水平的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实施教学前后,篮球运动技能(投篮+运球)学习效果都有显著性差异(P
分析其原因,首先可能是投篮和运球测验项目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如原本实力不错的学生,可能因为测验时运气差一些,从而影响了测试的成绩;其次,高技能组在运动技能的表现上容易受到“天花板效应”的影响,在课后技能测验上无法呈现出非常显著的进步空间。这也证明了实施运动教育模式教学后,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在技能表现上都能发挥到不错的成效。
5结论
5.1实验班的技能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班
对照班和实验班在进行了不同体育课程设计开展教学前、后,两个班级整体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学习效果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实验班学生的整体篮球运动技能学习效果提高的程度更加明显,说明运动教育模式课程设计方案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篮球运动技能。
5.2实验班各个技能组进步幅度的一致性优于对照班
运动教育模式课程设计方案的实施对实验班中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篮球运动技能上都有明显的帮助,并且高、中、低技能组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学习效果进步幅度基本一致,说明了运动教育模式对不同技能组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促进作用,这一实验结果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5.3以团队合作学习使团队成员得到共同进步
运动教育模式课程设计的实施强调了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练习及比赛的权利和义务,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能使团队的同学共同进步,保证了低技能水平同学参与练习的时间,也得到支持和鼓励,提高了低技能水平同学在大家心中的地位,改变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从而促进了低技能水平同学或被“边缘化”同学的篮球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这一实验结果与国外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5.4有效的团队目标和任务能培养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精神
运动教育模式中各个团队设置了有效的团队目标和任务,并能够圆满地完成,这种无形的团队精神能够在成员的行动和意识上形成了团队凝聚力,会调动队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团队成员配合完成活动任务的默契程度、加深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的集体精神。
5.5通过运动教育模式的实施使学生成了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
运动教育模式实施教学中以团队激励、团队合作、团队沟通等团队运作过程的有效开展,增加了不同技能组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与机会,增加了彼此的交流与沟通,并得到队友的支持与帮助,形成了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建立了良好的团队关系,从而促进了不同技能水平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学习的共同提高。
5.6以固定团队进行活动能提高活动的质量
通过实验教学相比较,证明了运动教育模式结构特征中以固定团队形式开展活动比无固定团队的体育选项教学能更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水平,进一步说明参与运动教育模式教学的学生比参与体育选项教学的学生在篮球运动技能上的进步幅度更大。因此,运动教育模式课程设计的宗旨更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更符合中学生身体和心理特征的发展需求,具有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Siedentop,D.(1994).Sporteducation.Chanpaign,IL:HumanKinetics
[2]黄月蝉,等.九年义务健康与体育课程教学方案--运动教育模式的实践.健康与体育,2004年,44(3).
[3]赵斌.运动教育模式课堂教学设计探析――以高二男生篮球传切配合课堂教学为分析案例[J].体育教学,2008(4):30―31.
[4]毛浩波.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1):88-90.
[5]高嵘,张建华,高航,李国红.运动教育模式教学过程结构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2):116―119.
[6]陈雁飞.运动教育模式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5,12(3):92-94.
[7]蒋晓培.运动教育模式引入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8]秦洪敏.“运动教育”模式在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9.10.
[9]颜嘉生.不同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比较研究----以国小六年级巧固球教学为例.硕士论文.台中:国立体育学院,2004.
花样篮球教学教案范文
一、以蚓投鱼法
上课铃停止,我的口哨立即吹响,按常规应该有五、六十人来到集合地点,还有20余人在途中(一个行政班70~90名学生),简单了解后才知道有不少学生这节课不愿意来站队集合,有的同学事先商量要在这节课进行篮球比赛而躲在篮球场旁边的树林里。于是,我当即大声宣布道:“同学们,这节课的内容是男生进行篮球比赛或投篮练习,女生进行花样跳长绳练习。”
当我发放完器材并来到场地指导女生花样跳长绳时,偶尔听到对面篮球场的裁判哨声,再抬头向篮球场投去一瞥,心里热乎乎的……
安排完女生花样跳绳的练习后,我急忙赶到篮球场地指导男生投篮练习,然后观看另一块场地学生篮球比赛。暂停休息时,我主动到篮球队员中将比赛中看到的问题提出来,并与他们一起磋商改进的方法。讨论完毕后,一位“领头羊”队员问道:“我们今天违犯组织纪律,您是否要告诉我们的班主任?”还有一位队员说:“不站队集合行不行呢?因为集合耽误时间。”我回答:“不站队集合违背了教学常规是其一,其二是未到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原因?有没有生病或其他偶发事件?是否需要与班主任或家长联系?我要替每一位学生负责。你们能认识到今天是违纪行为,并有悔改之意,而且在本节课的学习、训练中表现得很好,鉴于此,我不向班主任汇报,但是希望你们下不违例,并注意有组织、有纪律的开展体育活动。”
这些学生具有巧妙的违纪经验和自我辩护能力,因此,他们敢于违纪而又不惧怕老师的批评。体育课教学一般情况下都要按教学三部曲(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进行,遇到特殊情况应灵活处理。
二、将计就计法
在径赛测验、考试时,一个班总会有几个或十几个不及格的女生,有时候她们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鼓足勇气进行补考,此时,她们希望通过拼搏使成绩有所提高。然而经过测试,有的如愿以偿,有的原地踏步,有的则反而退步。
针对上述三种补考的结果,教师千万不能只报成绩就算完成任务,而应该逐一进行简单、必要的评价。
对成绩有所提高的:对补考及格者:“你若积极送髋或注意摆臂姿势等,有希望达到良好等级。”对不及格者:“你离及格只差一丁点,如果下次注意或改进、克服摆臂(或积极送髋)问题就能顺利达到或超过及格标准。”对原地踏步的测试者,视情况进行虚报成绩(提高成绩)或如实报告成绩,然后指出测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方法。对于测试倒退者,视情况虚报成绩(提高成绩)或如实报告成绩后,重点进行思想开导、示范或指导课后训练方法。总之,对于补考学生,教师应鼓励、纠错并进行必要的示范或技术指导,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兴趣,促使她们树立“只要有进步,我就是胜利者”的乐观精神,进而积极投入锻炼,逐步提高技术,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教师在测验考试时,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解决过去存在的问题,并要预防此类问题不再发生。体育教师运用虚报成绩(提高成绩)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女生积极参与补考的兴趣,并有效促使她课后积极参加锻炼。此法用于中考、高考前的模拟训练与测试,同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进而使成绩明显提高。但要注意一点,虚报成绩(提高成绩)时只有体育教师一人知道。
三、以考促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差班学生积极投入体育课的学习与练习,我在体育课的教学时常常采用以考促学的方法推动教学任务的落实与完成。
1.考前的激励方法
每当宣布学习某项内容并要进行测试时,总是鼓励学生只要认真学习、练习,就一定能够完成任务,达到或超过本节课考试及格的目标。例如,首次自垫排球课要求达到6~20次,并将该校往届同年级的最高记录和本届已考班首次课的记录告诉全体学生,使基础好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使基础差的通过努力也能达到及格标准。
2.激发学生学与练的兴趣
(1)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练习
为了预防后进班个别学生趁教师不注意而溜之大吉,教师应将学生在便于辅导、指挥、管理的范围内进行分组学习与交流,或散点、组合练习。
(2)充分发挥不同类型的人才表演或示范
以行进间投篮为例,既可以体育教师示范或表演,也可以请本班篮球爱好者(男、女生均可)进行示范,还可以让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较高难度动作的表演。有条件时,可预先邀请具有特长的班主任或任该班文化课的教师前来示范或表演,使学生感到佩服与羡慕,进而模仿心目中的偶像而认真学习与练习。
(3)教师巡视要注重效果
无论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还是自由散点练习,体育教师的巡视、辅导要注重实效,尤其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对于基础较好的不仅要鼓励向高标准看齐,发现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也应提示与点拨。第二,对于站着不动或几个在一起闲谈的学生,教师不要声色俱厉的批评,而应上前诱导或有意识地进行示范、表演,然后有意识地将器材递给他们,促使他们投入练习。第三,对于制造危险事端的学生要立即制止,并指出其危害性、问题的严重性,进而进行严肃的批评。第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主动参与其中进行示范、技术指导,鼓励并帮助他们在练习中不断进步,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心情。第五,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应集中纠正。
3.确定考生的办法
除了统一内容、统一标准和要求、统一时间的考试项目外,后进班的随堂抽查考试比好班应该多一些。由于是抽查考试,就应该讲究抽查的方法,以便让学生信服而乐意接受。
下面简单介绍几则:
(1)扑克牌抽签法
例如:教师预备10张扑克牌(牌的点数为1~10),然后由体育委员任意抽取一张(例如红桃5)后,则被测试者是点名册中序号尾数为5的学生,且每班有7~9人在测试范围内。
(2)比赛确定法
将已学过的内容分组比赛。每组选出2~4名参赛(据所学内容确定人数)。以三级跳远为例,每组2人成绩之和最低的组为测试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