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森林防火工作总结范例(3篇)
春季森林防火工作总结范文
一、强化领导,明确任务,周密安排部署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9月24日上午,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召开全区秋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会议,迅速贯彻落实全市秋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会议精神。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区政府副区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会议。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等防火责任制,坚持疏、导、堵相结合,严格强化各项防范措施,进一步加大防火宣传教育,全力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防火氛围。
二、突出重点,细化措施,确保专项行动扎实有效开展。
按照专项行动的部署要求,结合当前防灭火工作实际,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印发《开展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专项行动暨打击森林草原火灾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工作安排的通知》(森防指〔2019〕号),周密安排部署各项专项行动任务,提高各防灭火责任片区队伍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确保了专项行动扎实有效开展。
三、强化督查,完善机制,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成立了分别由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副总指挥、区应急局局长和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副总指挥、林草分局为组长的2个督查工作组,督查范围囊括防灭火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方面、火源管理方面、防灭火队伍建设方面、火灾应急扑救方面、依法治火方面以及保障机制及防控工作亮点等工作开展落实情况。督查工作组采取对各片区责任单位逐家进行走访检查和指导的方式,确保发现问题不留死角。从督查总体情况来看,我区秋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进展顺利,各单位防灭火组织机构健和防灭火队伍建设进行了完善和调整;组织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及应急演练,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识和扑灭火能力;在应急值守、通讯联络、野外火源管理、扑火机具准备等方面保障措施落实到位。但也存在消防水车等消防装备亟待更新,防灭火资金短缺、人员队伍扑灭火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单位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今年秋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特点及“大庆”特殊时期,督查组要求各责任单位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思想认识,坚决克服重春防,轻秋防的麻痹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以高度的责任心抓好秋防工作。
四、强化执法监督,打击违法行为,确保火源管控到位。
各责任片区单位结合本区域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实际,针对野外违法违规用火特点和防火期时间,以各责任辖区为单位组织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对构成犯罪的要秋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上报,对影响较大的放火案、失火案要挂牌督办,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
附:《开展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专项行动暨打击森林草原火灾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工作安排的通知》(海森防指〔2019〕号),
森林草原
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
春季森林防火工作总结范文篇2
Abstract:Inthispaper,relativehumidity,precipitation,temperature,sunshine,evaporation,windandothermeteorologicalfactorsontheZhouquregionalforestfirecriticalperiodforanalysis,soastoarriveeasilyleadtoforestfiresanddifficultthepossibilityofforestfires.
Keywords:meteorologicalelements;forestfire;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P427.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引言
森林火灾是一种易发性强、破坏性大、扑救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舟曲地区高温、干旱、大风天数逐渐增多,加之林区的可燃物明显增多,发生火灾的机率也相对增加,森林火灾呈多发频发趋势,对森林资源、林木生产危害极大,经济损失严重。森林防火任重道远。舟曲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4.6%,森林防火已是该区林业工作的头等大事。本文从气象要素的变化与森林火险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出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和不易引发森林火灾的气象要素标准值。从而提出林业气象服务对森林防火工作中的重要性。
一、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舟曲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南接陇南,地理坐标界于103°51ˊE到104°45ˊE、33°13ˊN到34°01ˊ之间。境内群山环绕,山大沟深,地形复杂,降水少而不均匀,年平均降水量略超全国农林牧业分界年降水量400毫米的界限,森林总面积万291.21万亩,现有活立木蓄积804.72万m3,森林覆盖率不足50%。加之山大坡陡,沟壑纵横、高差悬殊,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植被覆盖度较低,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森林防火尤为突出。为了探求气象要素与森林火险的关系,并为该地区森林防火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气象要素角度,根据气象条件的不同确定该区重点防治区,对舟曲林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该县林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基本气象要素年平均降水量420.6mm,年蒸发量约1900mm,年平均气温13.4℃,极端最高气温为38.2℃,,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4.0m/s。
二、森林防火期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舟曲县高温、干旱、大风天气日数逐年增加增多,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为舟曲地区的森林防火期。11月至次年的3月为高等级森林防火期。据气象资料统计舟曲1981年11月-2010年3月降水量27.4mm,平均月日照时数为130.8小时,平均相对湿度43%,定时最大风力在3级以上月平均为12天,平均日照时间130.8小时(见表1)。
表11981-2010年舟曲地区降水、蒸发、湿度、日照统计表
通过对比(近5年)冬春期间(当年11月-次年3月)舟曲地区的降水量平均为37.8mm,只占年平均降水量mm的8.9%,期间的相对湿度为57%,低于60%,3级以上天数达12天,蒸发量583.1mm,林下的可燃物载量明显增大,易燃物、可燃物增多,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森林火灾(见表2)。
表22005-2010年冬春季(当年11月─次年3月)统计表
三、气象要素与森林火灾关系分析
林业气象服务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气象与森林火灾的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森林中各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取决于气象条件的变化情况,如湿度的大小、气温的高低、降水量的多少、风力的强弱等。晴朗、高温、大风天气,森林中可燃物的含水量下降到40%以下,加之定时风力的影响极易发生森林火灾[1]。
1)空气湿度对森林防火的影响:空气湿度的大小对森林中的可燃物中的水分的蒸发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空气湿度大森林中可燃物的蒸发量相对较小,则反之。舟曲地区冬春季的相对湿度与夏秋季的相比相对较小,平均湿度为57%(2005-2010年),其中,在期间的2-3月中有13天的湿度低于50%。经气象资料统计表明2005年11月-2006年3月,湿度为57%;2006年11月-2007年3月,湿度为59%;2007年11月-2008年3月,湿度为56%;2008年11月-2009年3月,湿度为58%;2009年11月-2010年3月湿度为53%。根据甘肃省林业科研所的研究,当空气湿度小于60%时,就有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通过对舟曲森林大火的分析可以看出,2005-2010年11-3月舟曲地区的平均相对湿度为57%,小于60%。
2)温度与森林防火的关系:在气象条件中,温度是火险天气中的关键因素。气温对森林火灾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温度越高,可燃物中水分蒸发和变干的速度越快,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气温影响可燃物的可燃性,高温还会促使火势更加猛烈。从气象资料上看,舟曲地区在防火期的平均日照时长为小时,在舟曲这样低海拔地区日照时间就会是气温增高,林下可燃物中的水分蒸发相应增加,使可燃物加剧脱水。
3)降水量与森林防火的关系:降水量减少,无雨(雪)日较长,森林可燃物的含水量将不断下降,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也随之增大。一般大雨(雪)过后,四至六天之内不会出现火险。舟曲地区冬春季平均降水量105.3mm,只有年降水量的25%。根据舟曲县气象局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11月-2010年3月,年平均降水量为37.8mm。降水量的减少相对湿度小可导致林下可燃物的蒸发量增加,一般认为可燃物中的含水量在30%容易引起森林火灾。迭部的森林属天然原始森林,形成历史几百年,地表的可燃物厚度达10-15厘米,一旦有火源就可能引发森林火灾。加之舟曲农牧群众有烧荒种地的习惯,这对森林防火带来极大的隐患。4)风力大小与森林火灾的关系:风力的大小与森林火灾的发生关系尤为密切。风不仅能把植被吹干,有助于燃烧,而且在火灾发生后,还能使火源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加速燃烧,同时使火花飞溅,影响火灾的形状,延伸火灾的外形,扩大火灾面积,使地面火变为树冠火。舟曲地区在防火期定时3级以上风力平均为天。据舟曲县气象资料统计显示:2005年11月-2010年3月,定时风力在三级以上的平均为12天。
5)日照时间与森林火灾的关系:日照时间的长短同样也与森林火灾有着密切的关系,日照时间长就会引起蒸发量的加大,林下可燃物的含水量减少,容易形成地表火,一般平均日照时间超过100小时就比较容易引发森林火灾,从统计资料上来看舟曲地区防火期的日照时间月平均在133.0小时。
6)蒸发量与森林防火的关系:蒸发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降水、日照、风力、湿度等因素,在防火期内当蒸发量为降水量的10倍时林下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会增加。舟曲地区11月到次年3月的蒸发量平均为583.1mm。是该时段降水量的15.4倍。
7)森林火灾发生的次数和危害程度以春季最多,最严重。由于每年气象条件变化的明显差异,火险期的早晚、长短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例如冬季降雪量偏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日数多,火险期会相应提前;若雨季开始晚,春旱持续时间长,火险期则会相应延长。如果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降低,火险期则会相应推迟或缩短。
8)森林火灾的危害相当严重,它不仅会烧毁林木,降低木材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造成大量动植物死亡,火灾后也会影响林内野生动物的生存,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而且还会引起森林小气候的变化,使林区局部地区温差增大,水分蒸发增加,温度降低,无霜期缩短[2]。
四、森林防火与林业气象服务的关系
近几年来舟曲地区森林火灾呈多发频发趋势,森林防火形势异常严峻。目前依据气象要素与森林火灾的关系,划分森林火灾等级,森林火险等级预报。
1)森林中各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取决于气象条件的变化情况,如湿度的大小、气温的高低、降水量的多少、风力的强弱等。气象部门分析防火期的气象资料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报,及时的向林业主管部门通报可能发生的森林火灾程度,确定火险等级,起到预警的作用。
2)随着季节气象条件的变化,火险的隐患也随之变化。降雨(雪)稀少、空气干燥、风力较大等气象条件容易诱发火险出现,同时恶劣的天气给扑灭火灾也带来很大困难[3]。气象部门可以在防火期依照气象条件变化的实际情况,分时段分阶段向林业部门提供短期趋势预报,精心做好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每天按时;遇有火点监测信息,气象部门应当在第一时间向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启动应急响应程序,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最大限度减轻火灾造成的损失。
3)通过气象信息如短临预报平台,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预测森林火险的危险程度,在气象条件变化,火险等级较高的时期,通过应急网络平台、村村通等及时火险等级并通知有关级部门报告,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五、几点建议
1)气象、林业两部门应充分利用各自的信息渠道和优势,对森林防火和相关气象信息在数据、资料等方面实行共享。
2)气象、林业两部门联合对全县林区(特别是火灾易发的地区)火险及时进行监测,气象部门充分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做好火险的监测工作,并及时预警预报。林业部门的了望点在发现火险时要及时通知当地的气象部门,以便双方联合对扑灭火情做出应急响应。
3)气象、林业两部门每年春秋两季各召开一次气象与森林防火工作会议,总结部署全年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遇有急需解决的问题,可随时召开会议予以协调。
4)气象、林业两部门在进入森林主要防火期前,有政府牵头加强防火期的天气气候变化会商,气象局提供气候背景的分析和预测结果,启动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发现情况及时通报。林业部门依据气象信息做好火险等级的确定及预防的各项措施。
6)气象、林业两部门要建立交流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注意掌握对方重要业务工作,有关业务会议可互派专家和业务人员参加,并就共同推动的工作进行部署,不断深化森林防火气象服务工作。
六、小结
1)在舟曲地区森林防火期内,降水、蒸发、定时最大风力、日照等气象因子的变化对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关系密切,特别是气温、降水、风力、湿度直接影响着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当气温升高,空气相对湿度在60%以下,并有3级以上风力的晴好天气状况下,容易发生森林火灾事故。
2)建立气象与林业主管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平台,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共享,合理利用现有的气象观测设施及林业部门的现代设施,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降低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山东林业学校主编.气象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321-329.
薛俊刚.浅论长白山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J],森林防火,2006,(1)66-72.
王正旺等.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及火情监测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06,(5)45-48.
闫厚等.气象卫星在森林火灾监测中的应用及其原理[J].森林防火,2005,(3)32-36.
春季森林防火工作总结范文
2007年上半年县林业局工作总结
2007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工作,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工作完成情况(一)造林绿化工作
1、造林全县春季造林完成15000亩,植树167万株。其中,2007年新造林面积12683亩,2006年超计划造林结转2007年2317亩。按林种分:农田防护林2871亩;草牧场防护林2671亩;防风固沙林6465亩;水源涵养林2022亩;经济林20亩;其它防护林953亩。按工程项目分:三北四期工程10000亩;退耕还林工程5000亩。按树种分:杨树纯林面积13154亩,占87.7%;柽柳200亩,占1.3%;混交林1646亩,占11%,其中,杨榆混交135亩,杨松混交1411亩,杨柳混交100亩。造林规模方面,全县有百亩以上造林地块18块,造林面积为4450亩。市级重点工程完成15000亩,其中,高标准绿化7个村、11个屯、一个场,绿化面积400亩;绿化县级以上公路4条,绿化总长度48.6公里,绿化面积1000亩;全县营造农田防护林209条,营造草防林100条,完善农田网格和草牧场网格分别为76个、25个,全县营造农田草牧场防护林面积2580亩;三围造林主要沿北引干渠两侧、双阳河两侧营造水源涵养林,绿化面积2022亩;盐碱地造林面积4000亩,其中,柽柳耐盐碱树种面积200亩,杨树造林3800亩;病腐木更新造林面积5000亩。2、育苗全县实际育苗完成2210亩,新育完成865亩。其中,县骨干苗圃育苗220亩,群众育苗1990亩。在育苗面积中按树种分:杨树1890亩,樟子松130亩,花卉90亩,榆树10亩。柳树30亩,其它树种60亩。3、义务植树义务植树计划全面落实,市下达计划29万株,实际完成29万株,占计划的100%。参加人数11.3万人,占应参加人数16.1万人的70%。建立义务植树基地3处,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了98%。4、补植全县2007年完成补植面积2200亩,补植苗木6万株,对2005年和2006年造林保存率低于80%的地块进行了全面补植,达到了国家验收标准。(二)森林经营工作按照省、市的统一要求和布署,组织编制了县森林经营方案,经省、市审查合格后组织实施。为提高我县森林经营水平,充分发挥森林的各种效益奠定了基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开展较好。我县试点单位长青林场重新调整了管护队伍,对部分不能胜任管护工作或管护水平不高的人员进行了调整,全场共撤掉管护人员6名,并及时进行了补充,使全场管护队伍得到改善,管护质量明显提高。(三)抓好林木管护工作加大查处滥砍盗伐和乱捕滥猎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认真保护好森林资源。大力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综合治理”方针,积极查处各种林业刑事行政案件。上半年,共查处各类林业案件81起,滥伐1起,乱捕滥猎80起。共处罚当事人82人,收缴罚没款1.1万元。构成刑事案件1起,按有关程序移送市森林公安局查办。通过积极申请和向市、县积极做工作,对乡镇林业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授权委托,对委托人员进行了林业法律法规及执法知识的培训,加强了乡镇林业执法力度,促进了林木保护工作水平的提高。(四)加强森林防火和湿地防火,春季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在今春森防期间,首先制订了森林防火工作方案和扑火工作预案。召开了全县春季森防工作会议,对森防工作进行了安排和布署。全县森防指挥部划分三个责任区,分片包乡,协调指挥,明确责任。森林指挥部分三个组到所包乡镇场检查指导春防工作,查找漏洞隐患,督促防火工作。突出春防重点,重点抓好长青林场和育苇场防火工作。防火期间,重点林区严控流动人员和车辆进出检查,加强火源管理,完善防火值班值宿制度,取得了连续19年春防工作无火灾、火警的好成绩。(五)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今春,完成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3.83万亩,其中防治青杨虎天牛0.2万亩,青杨天牛1.63万亩,白杨透翅蛾2万亩,占计划3.4万亩的112.6%。检疫育苗地面积3130亩,检疫苗木852万株,剪除虫瘿1.07万个,检疫率达100%。(六)招商引资工作。县下达计划500万元,已完成502万元,占县下达计划100.4%,项目招商造林、育苗、林药开发。(七)进一步加强了两风建设和机关自身建设,认真抓好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认真宣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推进两风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发挥职能作用,做出了应有贡献。认真做好了党建、计划生育、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老干部、等日常工作。二、具体作法(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今春造林工作。县委主要领导多次过问林业工作,县政府主管领导主持召开了全县春季造林绿化工作会议和推进会,并亲自到乡镇场检查、督促造林进度及造林质量,为我县今春全面完成林业工作提供了领导保证。各乡镇场一把手亲自抓造林,保证了造林任务的完成,保证了造林质量。(二)突出抓好重点造林工程。今春造林中,突出抓好市里确定的重点工程,结合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把村屯绿化放在重中之重。明确责任,保证每项重点工程有专人抓,有专人管。造林期间,全局分成三个工作组,每组由一名副局长带队,深入工作现场,严把造林质量和技术标准,确保了工程质量。(三)抓好林业典型建设,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今春林业典型建设突出了规模大、起点高、质量好等特点。镇和平村和平八屯利用病腐木改造的机会,在屯南重新规划营造了一条护屯林,面积63亩。苗木标准高,栽植质量好,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好评。长青林场在今春造林中,绿化林长路两侧7公里,栽植了银中杨、丁香等绿化树种,绿化面积100亩。东兴乡农民姜国富在双阳河堤北横跨三村地界营造水源涵养林,绿化带长4000米,宽100米,绿化面积600亩。(四)抓好林业机制转换,活化造林机制,鼓励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在今春造林中,国有造林仅为3400亩,占全县造林任务的22.8%;非公有制造林1160亩,占77.2%。非公有制林业的大规模发展,加大了林业资金投入力度,减轻了集体积累对林业的投入和农民负担,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三、存在问题及下等工作安排虽然在上半年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
1、受今春严重旱灾和低温影响,个别造林地块成活率较低。
2、林木管护方面还存在一定漏洞,有牲畜进地损坏幼树和人为损坏幼树现象,个别地块需挖护林沟。
3、由于中央出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用于植树造林政策,个别乡村干部对政策存在误解加之粮食及耕地价格上涨,造成林业用地减少,农民愿意种粮,而不愿造林,影响制约着林业的发展。在下半年主要工作安排是:
1、搞好新植林的检查验收,认真抓好新植林抚育管理,采取一定措施,来提高造林成活率,巩固造林成果。
2、继续加强和完善林木管护队伍建设。在恢复乡镇林业执法基础上,利用市出台生态补偿基金的机会,恢复乡镇专业护林队伍,县局争取成立林业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