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6篇)

时间: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汇总篇1

(一)PBL教学法的提出

1969年,PBL(Problem-BasedLearning,问题导向型学习)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当时人们认为高等教育存在课程过度专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精神、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脱节、学生的人文素养不足等问题。为了把这些传统教学的诟病一一去除,HowardBarrows提出了PBL教学理念。PBL是一种把学生置于复杂、真实的情景中,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理念。该方法最初应用于西方医学教育课堂,因其教学效果显著,目前已广泛应用到多个教学领域。

[1](二)PBL教学法的核心要素

在我国,传统教学是指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授课,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向学生传授系统、连贯的知识,具有节约教学资源并且普遍适用等优点,但是传统教学法存在课堂知识过度理论化、教学效果缺少多元评量、学习与应用脱节等诟病。[2]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以认知构建主义、实用主义、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其教学目标、实施程序、考评方式都与传统教学法不同。PBL教学法的核心要素在于,第一,PBL强调构建真实“情境”和案例,教学内容全人化、整合化及趣味化;第二,PBL是以小组为形式展开的,合作精神始终贯穿其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合作精神。第三,PBL有助于学生提高对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能力,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解决实践问题。这种对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能力表现为学生通过自学与自我管理来塑造学生的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

(三)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根据Barrows的模型,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准备。由教师向学生介绍PBL教学法的具体目的和要求,选定PBL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并将班级分成5-8人一组,形成多个讨论小组。第二阶段,形成问题并展开研究。该阶段分为四个步骤,第一,确定问题。教师结合教材大纲给出案例或复杂情景,并引导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小组依据提出的问题,充分发挥想象拟定所有可研究的内容;第三,小组各自讨论并筛选出将要研究的内容;第四,小组成员课下收集资料、自学,通过查阅文献、书籍等方式寻找最佳答案,总结答案。第三阶段,汇报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后自学,每个小组选派1名代表作为总结发言者,小组之间对其他小组的答案进行课堂讨论、各组互评,老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纠正,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成果与学习心得。[3]

二、PBL教学法在医药市场营销学中的应用

医药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药物经济学、管理学、消费者行为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学科。然而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校普遍侧重于理论学习,以“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灌输理论知识,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没有要求。二是多数学生的实践教学时间短,并且校内的实践平台或学生实践途径比较少,导致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性结合还不够紧密,对营销实践活动缺乏正确的认知。因此,为了提升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与医药销售行业需求的契合度,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在课程中引入PBL教学,形成药学知识与市场营销知识相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笔者针对我校2013级70班,71班,72班,73班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教改实验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方案

研究对象为我校2013级70班,71班,72班,73班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本科生,共124人。研究时间为2015年3月初至7月中旬,共54课时。实验过程中,教师随机选取了71班(共31人,5个小组)作为对照组,另外三个班(70班、72班、73班,共93人,15个小组)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教材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医药市场营销学》(第三版),而PBL组以“构建问题—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点评总结”为模式进行教学,理论知识主要由学生课下根据教材展开自学。

(二)PBL教学效果评估

经过一学期的PBL教改实验后,采用主观和客观两种方式针对教学效果进行考评。客观考评指标为期末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计,占总成绩的50%。主观考评指标为文献检索与学习能力、课堂表现、营销实践能力及其他,占总成绩的50%。文献检索与学习能力以学生汇报时引用的文献质量为考核指标,课堂表现以学生的发言次数,案例分析汇报的交流,学生互评分数为衡量指标。营销实践能力则主要通过考核学生参加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按权重计分。最终将所有成绩录入SPSS19.0统计软件。通过对PBL教学效果分析,我们发现两组学生的成绩在理论考试、课堂表现及其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0.05),而在文献检索能力、营销实践能力和总成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0.05)。即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PBL与传统教学法未存在明显差别,在文献检索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方面,PBL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热情等。

三、PBL教学法应用于我国医药市场营销学的思考

鉴于我校PBL教学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医药市场营销学应考虑以应用程度或应用时间为指标,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即由传统教学法逐步过渡到PBL教学法,使传统教学法有效整合PBL教学法,吸收并加以优化。[4]

(一)PBL应用于医药市场营销学的初期设计

医药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但也强调基础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在PBL教学应用初期,教师必须注重学科理论教育,即第一阶段采用传统教学授课,帮助学生建立营销学的基本知识框架。在初期营销学理论知识构建完成之后,可根据教学实践需要及学生对理论的掌握情况实施第二阶段的PBL教学,由教师提供课堂讨论和营销实践模拟等。案例是PBL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在设计PBL教学方案时应考虑多方面因素,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案例。除了小组分析案例之外,在PBL课堂中还可以施行“药品营销模拟”或建立“营销模拟”专业实验室和“营销物流模拟”实验室,在实验室开设药品推销模拟、沙盘模拟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拟等实验,这些模拟课程的开设可以为学生提供将医药营销管理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机会。

(二)PBL应用于医药市场营销学的中长期设计

PBL教学法认为,学习与社会真实情景是密切联系的,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复杂的情景去实践,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散思维探索知识,并整合原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将新知识同化,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深刻意义。因此,PBL的中长期应用可在广泛开展小组交流、实验模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现有的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第一,充分利用社会、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第二,在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交流类实践模式,以小组形式开展医药营销的个人经验分享与交流,并结合医药营销类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展开相关知识领域的专题讨论,搭建医药经管类专业化实践平台。

(三)实施PBL教学法应考虑的因素

PBL教学法虽然是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对PBL教学的把握程度对教学效果起重要作用。不论是初期应用还是中长期应用,在开展PBL教学时,教师应考虑到以下三点。第一,主体定位是否明确。学生是PBL教学法的中心,但不能把“自主学习”简单理解为“自修”,把“以学生为中心”放纵为“完全由学生自由学习”。同时,教师应注意角色转变,辅导学生自主学习而非进行传统灌输式授课。第二,教学内容设计是否合理。PBL注重实践教学,教学方案的设定应契合PBL教学条件,如教学内容以案例为主,小组成员人数不能太多,PBL课时设定需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等。第三,教学环境是否匹配。PBL教学法需要投入一定的教学支持资源,因PBL教学对师资数量的需求大,学校需引进或培养高层次、有经验的教师实施PBL教学。

总之,PBL不仅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更应该是一种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如果单纯的把PBL当作一种教学流程,那么所做到的只是皮毛功夫。因此各类院校在引入PBL教学法时,应充分考虑各学科内容和教学目标,酌情制订教学方案与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以及学生的适应程度选择PBL教学,使得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得益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常峰路云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士磊.PBL教学法在药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20-221.

[2]孙天山.指向“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6):53-55.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汇总篇2

关键词:中医院校公共外语医学特色语料库教学方法学习情况学习需求

一、引言

长期以来,中医院校本科阶段的公共外语定位在基础教学,其教学内容主要以人文、社会知识为主,很少涉及科技外语知识,医学外语教学与大学外语教学一直处于一种分离状态,两者缺乏有机联系。在迫切需要加快专业外语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基础外语与专业外语对接时问题就凸显出来:当学生从基础外语学习进入专业英语学习后,普遍感觉语言生疏,直接影响到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蔡基刚等很多学者提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从基础英语逐渐转到专业英语上,而最佳途径就是实行分科英语教学,把英语学习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它的内容介于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之间,偏向一般的学科知识,比起专业英语的教材有更大的宽泛性,接近科普文章,语言是学科文章的共性,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术技能。中医院校的英语课程不应该只拘泥于四六级的通过率和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本功的培养,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一些医学知识,培养出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中医人才,从而有利于中医向国际的传播。然而,现在很多中医院校并没有实行分科教学,仍然沿用以往的基础英语教材,在沿用基础英语教材的同时怎样融入医学英语知识是学术界一个崭新的课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已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语料库技术以其前所未有的语言信息储备和高速精确的数据处理方式为英语教学拓宽了新的研究领域。语料库可以用来辅助外语多方面的学习,例如词汇教学(包括辨析同形异义词、揭示语义偏向和揭示语义韵等)、阅读教学(包括了解主旨大意、理解篇章结构、语境猜词和文体分析等)和翻译教学(包括词汇的对译检索、结构的对译检索和一本多译的比照及参考等)。本论文基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学生在医学英语方面的学习情况与需求相关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探讨中医院校公共外语的医学特色语料库教学方法。

二、调查问卷的内容与研究对象

调查问卷考查的是关于学生在医学英语方面的学习情况与需求,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英文医学说明文和应用文方面的学习现状、学生对大学英语阶段加入医学知识的态度、学生理想中的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的目标、学生计划在大学英语课程结束后英语的最大用途,如果教师用英语教授医学内容的课程学生最担心的情况,如果大学英语一至四级的课程中涉及一些简单的医学英语知识学生最希望学到的内容等。

调查对象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二年级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的共计198名学生,学生的问卷采用了任课教师课上当堂发放、当场填写并当场回收的方法,由于调查问卷的数据涉及与相关教学实验测试成绩挂钩的问题,因此要求学生填写学号,最后获得正确填写学号的有效试卷16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2.8%。有效试卷来自基础医学院、针灸学院、管理学院和人文学院等四个学院,其中医学专业占50.6%,非医学专业占49.4%。

三、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与需求设计的公共外语的医学特色语料库教学方法

(一)基于医学特色语料库的词汇和阅读教学

1.对学生在医学词汇和阅读方面的学习情况与需求的分析

多数学生(34.1%)认为英语今后的最大用途为考研或考博,可见很多学生希望在专业领域取得更高的学历与成就,而绝大多数本科学生在英文医学说明文和应用文方面的阅读现状并不理想:多数学生(76.9%)完全没有阅读或没太阅读过相关文献,超过半数的学生(52.4%)担心进入专科英语教学后会由于英语水平有限而无法理解老师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很多学生(29.3%)认为如果大学英语一至四级的课程中涉及一些简单的医学英语知识,最希望学到的内容为阅读,希望能阅读相关的简单医学材料。此外,多数学生(33.5%)认为医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最应突出的是医学专业常用基础词汇,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医学词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点教学内容。然而,由于暂时还没有实行分科教学,学生的课本的科技文数量有限,因此需要任课教师通过布置自主学习的任务督促学生对中西医词汇和阅读的学习。语料库词汇中心教学法理念主张尽可能地夸大有意义的语言输入,MichaelLewis在《词汇中心教学法》(TheLexicalApproach)一书中指出应将词汇教学置于篇章中进行处理,使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成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在词汇中心教学法理论的指引下,建立小型医学语料库并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索引学习方法(Data-DrivenLearning),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医学词汇和阅读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发挥其积极的教育功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和探究式的学习模式。

2.自建小型医学英语语料库

如果教师想培养学生的英文医学研究性论文相关的词汇学习和阅读能力,就可以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法从美国及英国出版的SCI收录的医学期刊中各随机抽取几篇英文医学研究性论文建立小型语料库,基于语料库给学生讲授一些医学常用词汇和文章特点。以语料库软件WordPilot为例,首先以抽样的方式搜集纯文本格式的中英文语料,然后,将已经得到的纯文本格式文件保存于WordPilot所在文件夹的libraries子文件夹中,运行WordPilot,选择File菜单的New选项,在“新建”对话框中选择textlibrary选项。之后,选择Edit菜单的Addtextfile(s)选项,在系统弹出的对话框中打开刚刚存放于libraries文件夹下新建的文件夹中的英文医学研究性论文纯文本文件。最后,选择File菜单中的Saveas选项,键入语料库文件名称并保存。

3.基于语料库的检索

WordPilot具有十分强大的检索功能,教师或学生只需在检索框中输入需要检索的词或短语(精确或模糊,如bacteria或bacter*),点击按钮Search,语料文本中所有包含该词或短语的句子便会排列整齐地出现在右边的窗口中(分为序号、前语境、检索项、后语境和源文件等五列),点击右边清单中的任一项,检索项的使用情况便可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学生也可以在课堂或课后自主学习时进一步阅读该词汇和短语所在的整篇文章,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医学研究性论文的基本语言和结构特征。

(二)基于医学特色语料库的翻译教学

1.对学生在医学相关翻译方面的学习情况与需求的分析

多数学生(83.6%)完全没有或没怎么做过相关汉译英的翻译,多数学生(78.1%)完全没有或没怎么做过相关英译汉的翻译,绝大多数学生(90.9%)完全没有或没怎么有过医学口译或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的经历,可见,中医院校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应适当地加强学生对医学内容翻译的教学。教师应选择难易适中的中医和西医的英汉双语语料建立医学特色翻译题库。以笔者的相关课题为例,课题组将中西医英语双语语料设计为英语四级的翻译题形式纳入题库,使学生的翻译练习带有鲜明的医学特色,在兼顾学生英语四级考试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医学文章的翻译实践。

2.学生翻译作品库的建立

课题组每两周给实验班学生(共85名学生)布置15道题的翻译任务,要求每名学生都将翻译的答案存档为“翻译作业编码-学号.txt”的格式通过网络上交,建立学生翻译作品库。作业标题同文件名一致(翻译作业编码-学号),每道小题的项目编码为尖括号与字母和数字的组合(例如,第一次上交的作业15道题的标号为,......),学生需抄写英文原题,用英语翻译答案替换原来的“(中文待翻译内容)”。例如:第一次翻译作业的第13题:Atitsearlystage,thediseaseischaracterizedbyaversiontocold,fever,headache,achingpainandweaknessofthefourlimbswithfloatingpulsing,which?摇?摇?摇?摇(属表证).其标准答案为belongtotheexteriorsyndrome,学生如回答正确答案应写成:Atitsearlystage,thediseaseischaracterizedbyaversiontocold,fever,headache,achingpainandweaknessofthefourlimbswithfloatingpulsing,whichbelongtotheexteriorsyndrome.实验班每个行政班设有5个小组长与1个大班长,小组长负责收集自己管辖的学生的翻译作业,检查翻译作业每道题的格式与编码及文件名格式,小组长检查无误后将自己所管辖的小组的翻译作业拷贝给大班长,大班长二次审核无误后交给任课教师。教师将学生文件进行存储,以备将来进一步展开分析。

3.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

(1)对学生翻译作业语料库的标注:语料库分为原始语料库(rawcorpus)和附码语料库(annotatedcorpus)。原始语料库指的是按照一定规则收集现实中的口笔语资料的语料库,可以进行简单的关键词和搭配查询。附码语料库指的是对原始语料的词性、语法、语音、语义或语篇进行标注的语料库。如果教师想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就需利用语料库赋码软件对学生的翻译作业语料库进行词性标注,由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判后对该语料库进行语法错误标注和评语标注,并基于语料库对学生共性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讲解。现以软件TreeTagger2和课题实验班85名学生的翻译作业语料库为例探讨基于软件对语料库的词性标注。首先单击Choosetext(s)按钮,选择标准答案和学生翻译作品txt文本,之后单击StatTagging对语料库进行标注,形成扩展名为pos的文件,转换为txt后可以发现,“属表证”经过标注的正确答案为“belong_VVPto_TOthe_DTexterior_JJsyndrome_NN”,根据TreeTagger2的词性赋码集可以得知其中VVP指代实义动词(非第三人称单数)的现在时,DT指代冠词或限定词,JJ指代形容词,NN指代单数或不可数普通名词。

(2)基于语料库对学生翻译文本的分析与教学:教师可基于语料库软件统计正确翻译某医学术语的学生人数,并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错误共性进行讲解。以AntConc3.2.1w为例,在File里面选择OpenDir,打开学生翻译作业语料库,在SearchTerm处勾选Regex后分别输入待考察的关键词对附码语料库进行搜索,结果显示85名学生中有40名学生正确地将“证”翻译为“syndrome_NN”,28名学生正确地将“表证”翻译为“exterior_JJsyndrome_NN”,这28名学生中只有2名在前面加了the,可见,在中医翻译过程中除了中医术语的翻译需要讲解之外,术语前面的冠词使用也应进行讲解。再如,想考查学生对于“属”的翻译和非限制定语从句中的主谓一致问题。在这道题的语境中,“which_WDT”后面应该用“belong_VVPto_TO”翻译“属”字,在SearchTerm处勾选Regex后输入“belong_VVPto_TO”,结果显示只有12名学生翻译正确,而29名学生的翻译答案却为“belongs_VVZto_TO”,其中VVZ指代实义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现在时,可见有很多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出现了定语从句的主谓一致问题。还有10名学生的答案为“is_VBZbelong_VVto_TO”,其中VBZ指代系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现在时,VV指代实义动词原形,可见,有很多学生的基础语法仍待加强。总之,教师基于一些成熟的语料库软件对赋码后的学生翻译作业语料库的分析不仅有利于对中西医专有名词翻译的讲解,还有利于总结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共同存在的问题。当然,经过教师对语料库软件的使用方法的讲解与简单培训后,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对教师提供的语料库做进一步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医学文章翻译技能。

四、结语

综上,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而言,中医院校公共外语的医学特色语料库教学方法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自己的专业与大学英语的学习相结合,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渡,不仅有利于大学英语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来进行深层次的中西医相关专业英语学习,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英语全方位的能力,有利于中医翻译人才的培养,为中医的传播奠定基础。对于中医院校的教师而言,前沿的语料库教学手法把教学与科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拓宽科研方法与思路,通过高科技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实效与应用能力,形成教师为主导的第一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为未来大规模的语料库教学与中医英语分科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基刚.CBI理论框架下的分科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2011.5:39-42.

[2]何安平.语料库辅助英语教学入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2.

[3]王克非.语料库翻译学探索.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4]Lewis,M.TheLexicalApproach.Hove:LanguageTeachingPublications,1993:106.

[5]Johns,T.Data-drivenlearning:Theperpetualchallenge.InB.Kettemann&G.Marko(eds.).TeachingandLearningbyDoingCorpusAnalysis.Amsterdam:Rodopi,2002.

[6]邹申.英语专业写作教学语料库建设与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1:1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汇总篇3

关键词:PBL教学法;翻转课堂;全科医学;随机对照试验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一般以小组为单位,组间协作讨论式学习,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为教学目的[1]。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2],简而言之,就是把课堂上最初进行的教学活动放在课堂外,课堂上的时间用来解决讨论和实验。已有文献报道这2种教学方法的单一运用均存在一定的缺陷[3],如经典的PBL教学小组讨论需要更多教师指导,单独的翻转课堂教学使学习缺乏目的性及启发性。笔者将2种教学模式结合,运用于临床医学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在老年病科实习的重庆医科大学2013级全科医学生36名为对照组,其中男生34人,女生2人;以2014级全科医学实习生36名为实验组,其中男生31人,女生5人。2组实习生在年龄、性别、在校理论成绩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给予全科医学传统临床教学模式,实验组给予PBL全病例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组实习生实习周期均为1个月,均完成2个案例教学,每周二集中学习,集中学习之外,由带教老师进行病历书写指导、床旁查体示范,学生跟班查房,并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日常诊疗工作。1.2.1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教学模式。以掌握全科临床常见疾病的医学诊断、体格检查、病历书写、检验结果解读、影像学结果分析为教学目的,教学形式为带教老师每周二进行一次理论授课,时长1h,共4次授课,完成2个案例教学。1.2.2实验组采用PBL全病例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2.2.1带教老师给出案例带教老师在实习生入科后,将教学案例告知学生,此次研究设计的2个案例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肺性脑病和左心衰竭,案例报告患者现病史、既往史,并提问临床诊断依据及确诊诊断需做的检验检查,以及疾病特点概况和最新研究现状。1.2.2.2实习生查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合理分工,利用教材、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国内外数据库,查阅并收集相关信息,用于周二授课的学习交流。1.2.2.3课堂小组讨论课堂不再以带教老师讲课为形式,带教老师只需确保学生能够始终围绕主题进行思考,一般进行引导式提问。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找到问题的结论,针对特别有争议性的问题,由带教老师给予解答。讨论的整个过程达到以问题为基础的主动探索式学习的目的。1.2.2.4案例报告翻转课堂小组成员合作将案例、问题答案及讨论内容汇总为完整的病例报告,并以PPT形式呈现并汇报,带教老师针对案例报告,给予再补充和点评。

1.3评价指标

1.3.1病例分析能力考核该评价指标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察实习生病例分析能力,内容涉及理论知识、症状学诊断、检验检查和病例分析。实习结束后,带教老师组织实习生考试,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要求实习生从案例中确定可能的医学诊断、需完善的相关检查、需关注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关治疗方案等,试卷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理论成绩越好。1.3.2学生自评问卷采用金玉梅等[4]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共包含6个项目,分别为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Likert计分,依次为“很大提高”4分,“略有提高”3分,“不曾提高”2分,“有所下降”1分。问卷在实习生完成病例分析能力考核卷后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72份,回收72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21.0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х2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生自评问卷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病例分析能力考核卷成绩比较

实验组病例分析能力考核卷理论知识、症状学、检验检查、病例分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PBL全病例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各项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研究结果与曹蕾等[5]研究结果一致。笔者认为,PBL全病例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将知识学习延伸至课堂之外,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通过自主学习、分工协作、讨论分析不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老年病科的患者基础疾病多,病程长,且多迁延反复,这些特点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专科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分析决断能力以应对临床的复杂性,而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单向教学方式力所不及的。

3.2PBL全病例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适合未来教学改革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缺少了主动思考的灌输式学习方式不利于医学生的成长[6]。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早已成为可利用的学习资源,视频、微课、慕课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将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直观化,微信群、QQ群将通讯即时化。而PBL全病例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很好地利用了这些优势。带着问题检索答案,锻炼了医学生知识检索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课堂的翻转使医学知识内化,课堂成为了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这二者必然是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

4小结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汇总篇4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中医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研究”(编号:YY1532),主持人:余静。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8-0075-05

一、中医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设及其对翻译教学的价值和作用

语料库的建设始于20世纪60年代,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GraemeKennedy,2000)第一代语料库一般指20世纪80年代以前建设的电子、语料库,它们的规模一般不超过100万字。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美国英语书面语料库-BROWN语料库(BrownUniversityStandardCorpusofPresent-DayAmericanEnglish),英国英语书面与语料库LOB(TheLancaster-Oslo/BergenCorpusofBritishEnglish);此外还有LLC口语语料库;AHI语料库(AmericanHeritageIntermediateCorpus);SEC语料库(TheLancaster/IBMSpokenEnglishCorpus)等。第二代语料库一般指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现的一些语料库,它们的规模要大得多,常常在千万字或上亿字以上。其中典型代表是由HarperCollins出版社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合作开发的COBUILD语料库,它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平衡语料库之一。此外还有LIELC语料库(TheLongman/LancasterEnglishLanguageCorpus);BNC语料库(TheBritishNationalCorpus);ICE语料库(TheInternationalCorpusofEnglish)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的普及,语料库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日益繁多,加工层次逐步深化,应用范围也日渐广泛,不仅在语言研究、外语教学、词典研编等领域继续显示出强大的应用价值,也逐步推广到翻译研究和自然语言工程等领域[2]。而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有影响的平行语料库开始出现,例如加拿大议会会议录英法平行语料库(theCanadianHansardCorpus)、克姆尼茨英-德翻译语料库(ChemnitzE-GTranslationCorpus)、德-英文学文本平行语料库(GEPCOLT)、英语-挪威语平行语料库(ENPC)、英语-意大利语双向平行语料库(CEXI)、葡-英双向平行语料库(Compara)等。

我国语料库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典型代表包括国家现代汉语语料库,台湾中央研究院平衡语料库等。同期汉英双语语料库也纷纷涌现出来,例如198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成了3万句对的汉英双语语料?臁⒈贝蠹扑阌镅匝а芯克?的双语语料库、外研社汉英文学作品语料库、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汉英对照语料库、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汉英对照语料库、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所汉英双语语料库等[3]。

近十年来,一些有影响的汉英平行语料库相继建成,但中医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建设及应用仍处在初级阶段。一些学者对中医英语语料库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做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4],但还没有建成可以使用的中医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而基于中医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应用研究也较少。

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具有规模大、采样规范和专业性强的特点,能够较好地代表源语-译语的关系[5]。中医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属于专门的汉英平行语料库的范畴,其研制可为今后其他专门汉英平行语料库的研制和应用、双语对比与研究、汉英语言基础研究等提供借鉴基础[6]。

中医文化是以中国文化为土壤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固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在国际社会得到的认可度和影响力一直有限。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固然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但是国内中医术语译名混乱、标准不统一、中医翻译人才奇缺、中医文献翻译质量良莠不齐等造成了一些西方读者对中医的误解,致使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发展步子相对缓慢,从而阻碍了中医国际化的进程。

中医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可为中医翻译研究提供新素材与新方法;可为中医术语译名标准化研究提供最可靠的数据来源,使中医文献翻译有证可依、有据可寻,从而有助于提高我国中医文献翻译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有助于提高西方读者对中医文献翻译文本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促进中医文化的海外传播,加快中医国际化的进程。

由于中医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具有语料丰富真实、与实际联系紧密、开放灵活等特点,它还是中医翻译教学的辅助工具。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创建利于翻译实践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式发现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中医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中医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制

中医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是自建小型平行语料库,是由从事中医药翻译教学的老师自主创建的,主要用于中医英语教学与翻译研究。其规模较小,收集词条约为1000?f词,其性质为双语平行语料库。语料类型为书面语料,不含口译语料。语料主要由中医典籍文本本源、政府文本本源和中医术语词条文本本源三个模块构成。语料分为文学、新闻、科技、应用文。该语料库的研制步骤主要包括:语料的收集、语料的整理和加工、语料库检索工具设计等。

(一)语料的采集

语料的收集按照年代的顺序,以中医文献文本为源文,将中医经典文献(《黄帝内经》《伤寒论》《难经》《金匮要略》等)及英译、南京中医大学和上海中医大学联合主编的新编实用中医文库(英汉)、北京中医大学主编的英汉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2009-201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01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9-2013年《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9-2013年《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摘要作为语料来源。由于中医文本中频繁使用古文,尤其是中医经典文献更是通篇为古文,其词汇、句法、语篇都与现代汉语文本大相径庭。因此本语料库的语料采集不可完全参考通用语料库的操作方法,我们将制定语料采用的原则,开展专门语料库语料采样标准化研究,以确保所采集的双语语料真实、对应、完整且具有一定代表性。

(二)语料的整理和加工

由于原始语料的来源各不相同,大部分需要进一步整理加工,主要包括格式/噪音处理、整理/标注、检查/统计、自动对齐和校对五个步骤。一是格式与噪音处理:对采集的文本进行属性描述和统计,尽量根据文本的主题、领域和体裁保持较好的平衡性。对文本的格式进行整理和基本信息标注,使其成为内容不互相重复、保存格式统一、排版格式一致的篇章级对齐单位。二是整理与标注:在语料库研制中,较为通用的标注软件包括:WinBrill、QTAG、上海交通大学的AGTS和TOSCA/Lob、北京大学计算语言研究所的基于统计和规则的标注方法等。这些标注方式使词性和词义的精确度都达到了93%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98%以上。但鉴于中医文献源文及翻译文本具有规范性、对偶性、一词多意等特点,因此本语料库的语料标注与通用语料库有所不同,我们将以WinBrill为主,结合其他标注方式为辅对本语料库采用的语料进行标注整理。三是检查与统计:采用检查工具来检查语料标注的合法性;采用通用定量分析工具和统计工具对语料类型的分布情况、段落和句对数量、错误等进行相关统计。四是自动对齐:经过系统的整理,规范的篇章级对齐单位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我们用基于长度的自动对齐程序标记段落/句子边界并完成段落级/句子级的双语对齐。五是校对:自动对齐的结果仍然需要人工校对。为此需要一个辅助校对工具。工作人员根据制定的规范和要求,调整源文与译文之间的对齐关系,并从格式、标记及内容等方面对单句进行细节性修改。

(三)语料库检索工具的设计

检索工具采用了PERL和C语言的优势,充分利用原信息,提供简单检索、条件检索,包括较为精确的词块和语块检索,以此来实现搭配信息的出现。

三、中医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双语平行语料库建设已为语言研究、翻译研究、外语教学、词典编纂和跨语言信息检索等提供了最好的平台[7]。传统的英语教学以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的夯实为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日常交流、学术阅读、学术写作等方面的能力。而高职教学的特点就是教学与职业发展相结合,教学服务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为各行各业培养实践性人才,而不是经院式的研究人员。这就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必须从传统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分离出来,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以专业知识为内容,以实践为中心,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目前,在中医院校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将中医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紧密结合。据初步调查,我国所有的中医高职院校都采用了综合性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例如:《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新编实用英语》、《大学英语》、《综合英语》等。上述教材适用于综合性或师范类大学,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却没有与具体的学科专业知识相结合。也就是说,此类教材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但对学生在具体学科中的语言表现却起不到促进作用。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将中医专业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二是如何提高中医英语习得的效率。传统的英语习得以单词记忆、重复朗读、听写、翻译等学习策略为主,往往需要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记忆和理解语言现象。中医英语习得过程中的难点就在中医词汇,由于大部分词汇术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出现频率很低,所以学生往往都感觉这些术语生僻、晦涩、记不住。即使是死记硬背下来,也不知道它适用于哪一种语境之下,应该与什么内容搭配使用。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中医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制和构建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工具。但这种创新性的教学工具是否能对高职英语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学模式和学习策略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需要大量的教学实验,以及相关数据来解答。为探索中医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是否有利于学生专有词汇记忆、翻译等方面水平的提高?笔者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高职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学期(16个教学周)的教学实验。

(二)实验对象

2014江西中医药大学高职中医1班为实验班(37人),2014江西中医药大学高职中医2班为对照班(38人),共75名学生,其中女生58名,男生17名。

(三)实验过程

为控制在实验过程中的变量,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周课时保持一致(6节/周),班级规模相似,任课老师相同,教材相同。实验班和对照班都是自然班,所有学生没有经过选拔,在教学实验的过程中,任课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过有关受测结果的暗示。

教学实验开始后,在对照班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注重课堂教学为主,强调语言基础的夯实。实验班使用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进行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使用语料库加强词汇记忆,语块及文本分析。采用的研究工具为问卷调查、访谈和中等难度的中医药词汇和翻译测试。

在学期结束的最后一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同时进行中医词汇和翻译测试。试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中医词汇,满分40分;第二部分为中医翻译,满分60分。测试结束后,对实验班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共20个项目,涉及实验班学生对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议和看法。最后,在实验班中随机抽取10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并将访谈内容以音频的形式进行记录。所有收集到的有效数据皆适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四)测试结果

实验班与对照班共75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教学实验。所有学生都参加了统一组织的翻译测试。所有学生的试卷都收回并且统计成绩。通过统计数据软件SPSS进行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对比分析,结果如表1:

由表1的数据可知,实验班的后测成绩比对照班的平均分高,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实验班的词汇测试分数是56.01分,而对照班的平均分数是50.30分,实验班比对照班的平均分数高5.71分。由表2的数据,实验后测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显示,P值=.042(P值

(五)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测试后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研究基于将中医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应用于中医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意见和建议。全班所有学生都参加了问卷调查,随机抽取了10名学生进行访谈,共收回有效问卷33份。对所有收回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76.8%的学生对中医汉英平行语料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持正面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语料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有利于专有词汇的记忆。但仍然有23.2%的学生认为要掌握语料库的学习方法并不容易,这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还有一部分同学在访谈中表示专有词汇的记忆对专业学习有好处,但与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的相关性低,所以意义并不大。58.4%的同学表示以后仍然会使用中医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但仍然有很多同学表示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更适应于专门研究专有词汇的同学使用,中医高职院校的同学对于专有词汇掌握的要求并不高,因此不必要使用语料库作为教学辅助工具。

四、基于中医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教学反思

双语平行语料库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工具,也是一种创新性的学习策略,它不仅是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也彻底改变了学生对于词汇习得的理解和学习策略。在传统的语言教学和学习策略中,词汇习得主要靠机械性地重复,靠母语的解释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往往重视形态的记忆,而忽视与这个词汇相搭配的表达及其适用的语境。这种记忆方法会使词汇本身从其存在的语境中被孤立出来,成为一个没有完整意义的碎片[8]。所以,在经过多次机械性地重复记忆后,学生对这个词汇的拼写、发音、词性等建立了一个印象,却并不知道该如何恰当地使用这个词汇[9]。而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特点就是让两种语言高度契合,使用一种语言的检索就可以查找到另一种语言的出现频率、搭配结??、语境等等信息。使用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学习方法实际上彻底改变了学生对于词汇学习的理解,也改变了其学习策略[10]。具体的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双语平行语料库有助于学生主动发现词汇的构词规律,增强词根词缀学习的策略

实验班的学生学习表明,在使用双语平行语料库查找词汇的过程中,会发现词根相同的词汇拥有相似的意义,或者相近身体部位的词汇拥有相同的词根。这个发现使学生开始主动思考英语词汇的构词规律,根据这种规律性来记忆词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双语平行语料库有助于学生提高词汇搭配的意识

根据学生在访谈中的描述,在使用语料库的过程中,所查找的词汇在不同文本中出现的时候,其前后出现的词汇重复度很高。也就是说,当某一个词汇出现的时候,不论它出现在何种文本之中,它总是会与一些固定的词汇一起出现。这就有助于学生去理解词汇的搭配,进而更加理解为什么要以有完整意义的词块为单位,而非词汇为单位进行记忆。

(三)双语平行语料库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境的关注和理解程度

学生在访谈中也谈到了他们在使用语料库的过程中对于语篇的关注,并发现有一些词汇只在一些固定的语篇或语境中出现。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汇总篇5

[关键词]病例汇报;儿科学教学;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R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1(c)-0167-0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roleofcasereportinpediatricclinicalthinkingdevelopment.Methods100clinicalmedicalundergraduateswhotookpartinclinicalinternshipinourdepartmentfromInnerMongoliaMedicalUniversityfromJuly2014toAugust2015wereselectedandrandomlydividedintocontrolgroup(n=50)andexperimentalgroup(n=50)accordingtodifferentteachingmethods.Intheexperimentalgroup,casereportfortheseparticipantswasgiven,whileinthecontrolgroup,therewasnocasereportrequirement.Casetestscoresanddepartmentalexaminationscoresbetween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Theexcellentrateandqualifiedrateoftestscoresin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was30%and18%,and68%and58%respectively,theunqualifiedratewas2%and24%accordingly,theexcellentrateandthequalifiedrateintheexperimental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andthefailurerateintheformerwasgreatlylowerthanthatinthelatter,testscoresoftheexperimentalgroup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Casereport;Pediatricsteaching;Clinicalthinking

我国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服务模式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医学科学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更新,对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的目标更强调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等整体能力的培养[1-2]。传统的观念认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叠加,因此,在医学生临床生产实习过程中,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着内容和方法的局限性和单一性[3-5]。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迎接新的医学挑战,解决目前临床实践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建立新型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采用教师指导下学生病例汇报、出科考试和病例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方法,对现代创新医学教育理念和教学理论指导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进行描述和论证,和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的比较得出结论,构建出“临床实习与医学理论相结合”“临床实践与思维训练相结合”“临床实习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为内容的新型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并进行初步实践,以期能改革旧的临床教学体系中的部分考核体系,更大程度地引导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6-8]。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0、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共计100人,按不同的实习带教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人,对实验组学生进行病例汇报,对照组不进行病例汇报。

1.2方法

带教老师要在本科生实习入科时进行儿科学基础知识问答,初步了解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患儿及家长进行医患沟通注意事的教育。

对照组按传统的方式进行代教。

实验组选取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某些典型病例及特殊病例,以这些病例为基础,引出相关基础及临床的问题(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药理等),以这些问题为中心,让同学们查阅相关书籍及文献,自己制作幻灯片,进行小组内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病例分析讨论(包括检查化验的分析),提出下一步的诊疗方案,由本组的带教老师进行修改。学生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做出病例汇报,由点评教师(2~3名,包括1~2名高级职称教师)进行点评,嘱咐学生继续查阅相关领域的文献以巩固对分析讨论知识的理解。

在实习的最后1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进行病例分析测试,测试中加大对病例分析、诊疗原则和方案、辅助检查结果分析及相关知识的考核力度。最后,进行出科考试,出科成绩包括思想品德、病历书写、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综合考试。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进行病例测试和出科考试,测试成绩总分100分,>80分为优秀,60~80分为合格,85分为优秀,60~85分为合格,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成绩的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成绩优秀率分别为30%和18%,合格率分别为68%和58%,测试成绩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出科成绩中优秀率分别为62%和28%,两组出科成绩比较,实验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1)。

2.2两组测试平均成绩和出科平均成绩的比较

实验组的测试平均成绩和出科平均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思维能力主要依靠人的大脑通过观察、思维、实践运筹等来完成,是实践能力深层表象,是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的知识对临床病例和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的能力。临床思维模式是将学生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有机地结合,以获得职业所需的技能、态度与行为[9-11]。本文的模式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对象就是学生在临床实习中亲自管过的具体的病例,以“诊断什么疾病”为问题的基础,在自己所在的实习小组讨论,并由自己的带教老师为“导师”,起导向作用,维持小组向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最后由多名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汇报作出全面的评判,以达到让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的最终目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参加过病例汇报的学生的病例分析测试平均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科考试平均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病例汇报这种方式能够充分锻炼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得到相应的提高。通过这种模式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互动机会增多,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自学能力和个性发展,便于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获得职业所需的技能、态度与行为。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病例汇报,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医学术语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了,通过病例分析,笔者强调对事实记忆过程中的批判思考。

国内当前的临床实践教学与国外相比仍然偏重于临床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病例的书写和查房、查体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缺少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12-15]。本研究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了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病例分析、讨论、课后回顾等多种方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功的训练都得到了相应提高。本研究围绕儿科学临床生产实习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以学生病例汇报形式,调动了医学生、临床教师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勤于探索的临床思维习惯,使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病例汇报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发挥“灯塔”样的指导作用,同时更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

本研究中病例测试成绩有部分对照组学生为不合格,可能与学生未参加病例报告的训练过程有较大的关系,另外,也可能与部分学生对测试不重视有关。

临床医学的发展呼唤创新型医学人才,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就要求医学生具备综合的临床能力来分析、判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科学运用临床思维对疾病做出正确、及时的诊断,提出治疗方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6]。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注重知识的传授,偏重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缺乏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医学的融合,阻碍了临床实践教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17]。临床思维能力与临床操作能力两者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很大区别。但是医生职业需要用临床思维解决问题、对病症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因此,临床实践教学更应当注重加强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病例汇报形式确实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相信会对医学生以后的学习方式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迟宝荣.医院管理模式的改变对医学生教学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院管理,2003,8(23):57.

[2]刘立善.我国大学生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进展分析[J].理论^察,2015,112(10):154-156.

[3]安力彬,王彦鹏,李楠.关于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2):58-59.

[4]何展文,孟哲,罗向阳.等.TBL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4):63-64.

[5]高晓琳,杨凡,母得志,等.八年制医学生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体会[J].中华妇幼临床杂志(电子版),2011,7(6):498-500.

[6]毕凌云,郭跃伟,赵得安.讨论式教学法在儿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30(6):503-504.

[7]吕碧涛,沈宏亮,王新伟,等.脊柱外科急诊临床实习带教中PBL和LBL教学法的对比性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102-103.

[8]宋晓荣,姬明丽,司艳莉,等.研讨式教学法在机能学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3):399-400.

[9]PatelKM,MoxhamBJ.Attitudesofprofessionalanatomiststocurricularchange[J].ClinAnat,2006,19(2):132-134.

[10]赵玉祥,武荣,韩良荣,等.新型综合培养模式在新生儿科进修医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8):149-151.

[11]张秀敏.医学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28-29.

[12]BeattySJ,KelleyKA,MetzgerAH,etal.Team-basedlearningintherapeuticsworkshopsessions[J].AmJPharmEduc,2009,73(6):100.

[14]孙晓楼.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02,6(5):454-455.

[15]蒋小云,李易娟,苏矗等.恰当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2):33-36.

[16]赵会民,蒋宗滨,张小龙,等.医学本科实习阶段循证医学教学若干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77.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汇总篇6

随机抽取南华大学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卓越医师班一半学生共26人(男、女各13人)为实验组,同班级另一半学生共26人(男、女各13人)为对照组。在进行ECS教学前先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理论和实践的摸底考核,然后对实验组进行ECS模拟教学,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教学。教学结束后再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技能的理论和实践考核。ECS模拟教学的程序如下:学生自由分为5个小组,每小组5~6人,由两名经过ECS培训的教师授课。教师通过计算机程序,运用模拟人设置一个临床常见病例作为教学病案,将教学病案的主诉及部分简单病史在课堂上发给学生,组内阅读病史并进行讨论,教学病案的讨论点包括患者的主要不适症状、进一步的病史采集(包括现病史及既往史)、查体时发现的阳性体征及相应的诊断治疗等,讨论之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对模拟人进行问诊(由教师控制ECS模型,通过语音系统模拟病人的声音)、详细的体格检查,再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床旁心电监护仪提供的信息等,对患者做出相应的诊断,并讨论治疗措施,然后每组由一个学生将组内讨论意见汇总并进行汇报,模拟早晨交班的病情汇报。最后教师分别对每组学生在各个诊治阶段的表现及最后的汇报进行点评,点评后各小组再次进行讨论与总结,总结各阶段的不足、失误与收获。课后对学生进行ECS模拟教学的满意度和必要性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操作、团队合作、爱伤意识及是否愿意进行ECS模拟人授课等方面的内容。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forwindows(SPSSInc,Chicago,USA)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以P<0.05来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男、女性别比没有差别,摸底考核显示两组学生对临床技能(包括理论考试及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无明显差别,但实验组的学生在进行了ECS教学后,无论在理论知识或临床实践操作较之以前都表现出明显的进步,其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本组学生之前的摸底考核成绩,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未参加ECS教学的对照组学生在临床技能方面进步不明显。

2.阅卷调查显示,参加ECS教学后,绝大多数(80%以上)学生自我感觉临床技能(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操作方面)有所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有所增强。在“爱伤意识”培养方面,有70%的学生认为ECS模拟人能促进其“爱伤意识”的培养,20%的学生则认为ECS模拟人教学不利于“爱伤意识”的培养,另有10%的学生表示不太确定。课后100%的学生都表示愿意接受这样的教学形式且要求更多的开展ECS模拟人教学课程。

三、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民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加之近年来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学生能直接在病人身上进行技能操作与训练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人数增多、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医疗纠纷增多等问题越来越明显。随着大众对医护人员的临床操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医学院校学生在临床技能的掌握方面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急需一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基础扎实、专业突出、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医师队伍。在临床技能教学中,模型是很重要的一项实验室教具,而现有的功能单一的模型如穿刺模型、心肺听诊模型、腹部触诊模型等已无法满足广大医学生对临床操作技能训练的需要,生理驱动模型系统如ECS模拟人则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国际模拟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也引进了ECS模拟人并将其运用于卓越医师班学生的临床技能教学。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相较于单一功能的模型来说,ECS有很多优点:(1)可以自行编写软件程序从而模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各种病人,并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对象,设计不同的疾病情景,模拟病人全身状态的改变,如血压、呼吸、脉搏、瞳孔大小等,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临床病症细心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疾病、对于病人形成整体的印象,将各学科如病理学、生理学等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2)通过ECS内置的语音系统可让教师模拟病人与学生进行交流,如问诊等,使两者之间产生互动,且通过设置仿真的医疗情境,如模拟ICU、心电监护仪上患者生理参数的变化,能逼真地展示临床环境中的诊疗过程及救治效果,为学生创造一种交互式情境教学和实践的机会。(3)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设置可使模拟人对不同的临床处理做出相应不同的反应,对于学生在诊疗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可以按照不同的分歧意见予以不同的诊疗处理。观察不同的诊疗措施在疾病的救治过程中的不同效果,从而选择出最为迅速、有效的诊疗措施。学生在进行了错误的处理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后,还能重新启动软件并进入该步处理前的疾病状态,使学生重新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诊疗措施,可以避免以后面对真实的患者时不正确的操作对临床患者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此外由于软件的无限可重复性,能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机会均等,保证了教学质量。(4)在整个的病案讨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临床诊疗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自己思考、讨论及动手操作,这区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通过模拟病例的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病史采集时,学生需做到边问边想,发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体格检查及临床诊疗时,学生需体贴病人,积极思考,根据不同的表现调整诊断与治疗的措施。总而言之,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分工合作、积极沟通、互相学习,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被长时间吸引到寻找答案的学习活动中,一改以往“各干各的”的学习训练方式,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融会贯通的能力,为今后成为高素质的卓越医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