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6篇)

时间: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体育英语;语音教学;问题及对策

ProblemsExistinginTeachingofEnglishPronunciationforSportsEnglishMajorsandCountermeasures

DENGLiang-liang

(CollegeofPhysicalEducation,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44)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problemsexistinginteachingEnglishpronunciationtosportsEnglishmajors.Onthebasisofactualteachingpractice,itpointsouttheproblemsexistinginstudents'learningofEnglishpronunciationandinteachers'teachingofEnglishpronunciation,andputsforwardsomeeffectivecountermeasures.

【Keywords】sportsEnglish,teachingofphonetics,problemandcountermeasure

1引言

英语语音课程作为体育英语专业低年级的专业技能必修课,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被描述为“英语语音课的目的是向学生系统介绍英语语音和语调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英语的发音、语流的规律、语调的功能,基本上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朗读、表达思想并进行交际〔1〕”。语言构成的三大要素为语音、词汇、语法,其中语音是三要素中最基本的单位,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英语语音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起点,语音关是教学的第一关。”〔2〕语音语调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使英语学习者在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随之提高,因此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语音语调的专业系统学习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一项有效措施。本文对体育英语专业英语语音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对英语语音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次依据。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学生方面

2.1.1语音基础较弱

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在上大学前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语音语调训练,不清楚基本的音素发音部位及方法。有的学生虽然学过音标,但是对具体音标的发音方法掌握不准确。例如:用“阿”代替[a:],用“衣”代替[i:],用“哎”代替双元音[ai];相当多的学生不知道词重读与句重读,不知道句子中何处该停顿;大多数学生按照自己说中文的节奏来说英文,不懂意群的划分,不懂使用强、弱读式,语调不正确。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中学阶段英语的学习是以应试指导教学,主要是为了应付中考、高考,即使考听力,所占比重也很小。这就造成学生的语法概念根深蒂固,应试能力很强,但“听、说”等的应用能力却很差。中学阶段重视语音教学和学习,学生没有掌握发音要领,导致错误的语音习惯。

2.1.2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

方言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给英语发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语音系统,方言语音重的学生和讲普通话的学生在一些语音错误上是共通的,但有些错误却是前者独有的〔3〕。许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讲普通话,说方言的现象十分严重,干扰了语音学习,把方言中的某些发音自觉不自觉地带到英语发音中去,形成了对语言学习的负迁移。以河南地区为例,来自信阳部分地区的学生容易混淆鼻音[n]和口腔音[l],而在开封一些地区,把[f]发成[h],就出现了把fast[fa:st]发成[ha:st],five[faiv]读成[haiv]的情况。

2.1.3学生重视程度较弱,缺乏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育体制决定了我国中学教育的目标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师生对语音语调知识重视不够,一些学生认为语音课远远没有精读、泛读、听力等专业课重要,不重视语音课的作用,认为只是听听而已,课下也不进行纠音练习。语音课程一般开设在体育英语专业的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对于刚上大学的新生来说,其自学能力相对较差,在语音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自我总结。受到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没有养成自学的习惯,对于语音学习不知从何下手。上语音课即使是发音被矫正了很多次,但是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不断总结自身的学习情况,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1.4心理因素

语音课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发音较差的学生中经常存在着学习焦虑情绪。根据心理学家的解释:“焦虑是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4〕一些语音、语调较差的学生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担心如果读错会被同学和老师笑话。有的学生在意老师、同学对自己语音语调的评价,由于过于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经常有意识地回避或尽早结束交际。

2.2教师方面

2.2.1语音专业素质欠缺

教师在语音教学中扮演着语音示范者、课堂教学组织者以及学生语音习得的评价者的多重角色。但个别教师由于缺乏专业的语音教学理论和系统的语音知识,没有很好地将音素的讲解与语调、节奏、失爆、连续等的训练相结合,孤立地从单调的音素讲解到韵律单位、最后再讲超音段特征。对学生出现的语音问题无法给予专业、系统的指导,所以学生尽管在一年级有语音课程,但是其语音的改善和提高的程度却很小。

2.2.2对语音教学的内容把握不够

一些教师对语音教学的内容把握较为片面。在语音教学中会出现重视音标单音和拼读,而忽视语音教学的其他内容的情况。这就导致学生在单个音标的发音、单个单词的拼读方面较熟练,但在重音、节奏、意群停顿、语调等方面出现困难,进而出现语流不畅、语调不过关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重视重音(包括单词重音和句子重音)、节奏、意群停顿、语调等语音知识的传授,全面把握课程内容。

2.2.3课堂教学方法单调

现阶段语音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多数还停留在行为主义的反复操练,强化练习和背诵对话阶段,教学方法单调。另外,大多数学校的英语专业语音教学安排的时间为一学期,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开设专门的语音课,只是掺杂在听力、口语、综合英语等的教学中。

3英语语音教学对策

3.1加强学生对英语语音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先对学生进行英语语音学习重要性的教育。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应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3.2不断提高语音课教师的专业素质

语音课教师要具有坚实的语音理论基础,做到语音准确规范。明确英语教学的目标,重视语音的实际教学。同时,应加强教师对英语语音教学理论的探讨和实践总结,掌握英语语音教学的基本规律,不断提高语音课教师的专业素质。

3.3将语音教学与听力、口语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语音学习的实践能力

语音教学与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等学科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把语音教学运用到听力、口语教学中,让学生注意到发音与语境、内容的关系,注意语音在语流中的变化,有效提高学生对语音的敏感度,将视觉形象变成听觉形象。由于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在语音教学实践中就要充分利用音像材料和多媒体辅助工具以及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真实的、地道的语言模仿材料和语言接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仅靠教师的教与引导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应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让他们意识到自我学习和不断练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模仿和操练的能力。可进行电影片段、对白赏析,并鼓励学生模仿,表演,让学生选择喜爱的影片进行重新创作并根据演出的实际需求和人物先写出剧本,然后再进行排演,最后在选定时间进行表演。

3.4运用分层次教学策略

对入学新生语音水平进行摸底,掌握学生真实的水平。例如通过入学测试(包括对音位、语流中的爆破音、辅音连缀、连读、同化、弱读、节奏、意群、单词重音、句重音、语调等方面),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规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在集中介绍某种语音知识以及练习内容之后采用合作学习,将学生分组并选定组长,每组以4-6人为宜,进行自主性、互的语音练习。在分组中注意学生语音水平的搭配,保证每组学生程度均衡,以便在练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促进,运用同伴纠错的方法进行语音练习。

3.5完善语音的评估和测试体系,增加语音课时

不断完善语音的评估和测试体系。语音成绩考试要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语音教学应贯穿整个英语学习阶段,对语音的考核不只停留语音课堂上,可以延续至大三大四。目前根据语音教学的现实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语音实践能力,建议增加语音课。

4结语

英语语标准音是体育英语专业学生专业课程中最基础的课程,好的发音是本专业最基本要求。这既需要学生的努力,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只有正确认识语音教学中的影响因素并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地进行语音教学。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英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教出版社,1990.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内容;选择

体育课的特点是教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空间和资源最大限度的完成以身体锻炼为目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只设置了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并未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具体教学内容的权利交给了教师和学生,有助于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在具体实施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高中体育课程历经多次课程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多数高中体育教学还是停留在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时候是以掌握运动技能为学习的目标,忽视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体育教学活动。片面的重视眼前的短期教学利益,轻视了体育项目学习的终身效益。长时间的发展下去,过度的强调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忽略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能力的全面发展,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整体发展非常不利,也违背了新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学的发展宗旨。

二、新课程改革中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在选择上出现的问题

(一)以游戏代替技能的学习

在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对体育学科的教学标准与要求的理解偏差,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取而代之的是以游戏教学代替运动技能的学习,片面的认为运动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各种体育游戏来进行学习。错误的认为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忽视高中体育教学应达到的实际目标。加之体育教材中将竞技运动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体育教材的简化规则、修改内容、简化技术等问题的存在,高中体育技能的教学,大多只流于表面形式。淡化运动技能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相对普遍的问题,对正规的体育教学已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二)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与学生兴趣矛盾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实施,需要对学生进行体育能力的培养,使之可以在系统、规范的教学中,更好的获得成长的空间。但是在高中体育教学实际中,一味的强调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从事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锻炼习惯的培养等教学目标被长期忽略。其次,学生的个体化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出了一定差异,体育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之间的矛盾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学生是教学的课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是认识的客体。在高中教学阶段,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导之间的矛盾,是影响高中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问题。高中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个人情感的关注程度不够,使其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往往由于学生感受不到其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应受到的尊重,不能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四)传统文化项目与新兴项目之间的矛盾

在实际生活中,传统文化项目是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其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传统文化姓名是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发展的背景下,新兴体育项目逐渐被引入到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环节。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重要阶段,很容易出现跟随体育运动“流行性”、“时尚性”,而忽略了高中体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各种活动,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体育教师应积极的针对学生对待体育教学的态度,及时的进行引导,避卖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产生厌学的心理。通过积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项目与新兴项目之间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通过体育实践训练,培养自身的体育素养及体育技能。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杜口改革;角色;新课程理念;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1)06-0085-03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口中学原来是一所落后的农村初级中学,这所学校在校长崔其升带领下勇于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十年磨一剑,终于创造了教学的奇迹。“杜口中学是中国素质教育二十年结出的一枚巨大的硕果!”那么,应该如何看待杜口改革?

1杜口中学教学改革充当的重要角色

1.1杜口改革充当了应试教育“掘墓人”、素质教育推动者的角色

1998年,杜口中学全校一年升入高中的不过10个人,而且还全是复读生,县里已经将这所学校纳入了撤并的行列。崔校长说:“表面上看那时杜口的课堂死气沉沉,貌似患的是轻微的‘皮肤病’,涂涂抹抹就行,可真从深层次上考究起来,那课堂病可是‘癌症晚期’!”由此可见,应试教育在该校已经走入了死胡同。杜口改革就是在应试教育走入死胡同的情况下起步的,它充当了应试教育“掘墓人”、素质教育推动者的角色,具体表述如下。

1)杜口改革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杜口改革前,学生没有渴求知识的欲望,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浑浑噩噩,混天了日,厌学情况严重,上课铃一响就盼着下课,早晨没到校就盼着中午放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几乎每个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辍学现象严重,1998年春,初三年级有个60人的班,中考前只剩下11人,辍学现象严重情况可见一斑。杜口改革一改过去的课堂以优生为标尺的传统做法,提出向“弱势群体”(学习困难的学生)倾斜,让那些在生活或学习中总容易被忽视的学生也能感受到被关心的幸福,终于解决了“两极分化”的难题,实现了“三无”:无厌学生、无学困生、无辍学生,较好地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

2)杜口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杜口改革给了学生做人的尊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意识,赋予了学生以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呈现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爱学乐学的精神面貌,使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可见,杜口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杜口改革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杜口改革把“激励、唤醒、鼓励”当做教师组织课堂的三大法宝,他们运用诸如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分组结对法、擂台比武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杜口改革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重视学生的参与率,课堂组织由原来的教师为主角、学生为配角,变成以“小主持人”为主、教师为辅的组织模式,教师还设计了花样繁多的评选,旨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享受到参与和被赞赏的快乐。杜口改革激活了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主动的、创造性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杜口改革充当了新课程理念实践者的角色

杜口改革找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成了新课程理念成功的实践者,具体表现如下。

1)杜口改革实现了课程功能的根本性转变。新课改要求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杜口中学的办学宗旨是“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他们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健康成材。杜口改革把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坚定不移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彻底消除了满堂灌现象,学生做到了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学习中也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和个性,这就实现了课程功能的根本性转变。

2)杜口改革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新课改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重视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杜口改革努力营造民主、快乐、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尽情释放自我,在学习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在活动中升华;杜口改革砸掉讲台,撤掉讲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使课堂成了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操练场,使得这样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新鲜气息,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3)杜口改革实现了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革。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新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基础之上的、平等的对话关系。杜口中学的课堂轻松愉快,主要体现为学生可坐、可站,累了可以走动,看不见黑板可以站在凳子上,也可以爬到桌子上,允许到其他学习小组参与交流,甚至可以到室外走动,教师不制止,也不呵斥批评;杜口改革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学生是在一个完全主动、自主、开放的环境中学习,思想上没有丝毫压力,教师不会去压制和干预;杜口中学的教师是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学生是探索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这就实现了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4)杜口改革贯彻了生命教育的理念。崔校长说:杜口的课堂,每一节课都要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要洋溢着生命的气息,体现出教育对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人文关怀。杜口改革将“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落到了实处,他们最初提出的学生课堂表现评价标准“生龙活虎,欢呼雀跃,争问抢答,喜笑颜开”,就是关爱生命的体现。

5)杜口改革贯彻了主体性教育理念。主体性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求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杜口中学把“教书育人”改为“育人教书”,表面上看不过是两个词的顺序颠倒,但内涵却是围绕“解放孩子”,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杜口的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杜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1杜口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杜口改革虽然创造了“教育神话”,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单是杜口中学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我国基础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杜口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工作、学习负担过重问题。杜口中学师生的负担过重表现在“累”上。首先是校长累。请看崔校长某一天的工作日志:早晨5:15起床,然后去校园里转一圈;8:00准时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对头会”,反馈前一天下午教师课堂和晚上学生的休息情况;会后的一上午与参观团进行座谈、合影,接受记者采访;12:30就餐;下午1:50起床,又一次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对头会”,主要反馈汇集上午教师上课情况;会后与几个课堂有问题的老师逐一交流,接待来人,安排学校工作;晚6:30回家吃饭;晚6:55匆匆回到学校;晚7:00至9:00给外地老师做讲座;晚9:00至凌晨1:00接受采访,凌晨1:00回学校准备图书招标会的资料……虽然崔校长不至于天天那么忙,但其劳累程度可以想象!其次是教师累。杜口中学的教师除了备课、上课、班主任工作外,学校还要求教师每天写拓展笔记1则,记录教学得失,教学设想;每周要记业务理论学习笔记1则,要写上课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每周写育人笔记两则;每周听课3节并做听课记录。一些教师对记者说:“很累啊”!再次是学生累。一位前去参观者看到了一张杜口中学的秋季作息时间表:5:50起床,从6:20到7:10是早自习。上午有4节课,从8:00到11:45;下午1:40预备,接连5节正课,到6:05。晚上从6:50开始,3节晚自习,熄灯的时间是9:25分……也就是说,杜口中学的学生一天要上13节课。相当一部分学生课间也不休息,上一节课结束后,他们要匆匆忙忙地往黑板上抄题,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甚至连厕所都来不及上,常常是题还没有抄完上课的铃声就响了。草草地吃完午饭,部分学生就到了教室,往黑板上抄下午第一节课要“展示”的内容。

2)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在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的大背景下,杜口改革难以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当记者问崔校长:“有一种看法,说杜口中学名气能这么大,无非是应试搞得好,比如学校各种考试很多,周考、月考、期中、期末,中间还穿插抽考等等,你如何看待这个评价?”答:“是,是这样,这是没办法,我们……绕不开升学率问题。”杜口中学的学生平时学习很紧,没有自习课,夜课也是正课,甚至连晨读也是上课,每周只有星期天才可以回家休息,而且下午还需要从家里赶回来上夜课。可见,杜口改革也多少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

3)开足开全课程问题。参观者在杜口中学,很少看到学生上艺术和体育课,他们一打听,才知道该校有些课程是轮着来的,也就是说实际所上的课与课程表上的并不一样,这一周上音乐,下一周就上体育,再下一周上美术,艺体课是不在同一周出现的。由此可见,杜口中学并没有做到开足开齐课程,也没有按照国家的要求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全面落实课程计划显然也是个问题。

4)欠缺实践活动问题。在杜口中学,下午最后一节,课程表上注明的是“课外活动”,但参观者没有看到有什么活动的迹象。参观者所见,没有什么实验,没有什么课外阅读,没有什么兴趣小组,没有什么科技活动。每天繁重的学习让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读课外书,除了课本,他们能接触的仅限于教辅材料,更谈不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

2.2解决问题的对策

1)全面规范办学行为。杜口改革所存在的问题,不客气地说,都与办学行为不规范有关。办学行为不规范,就很难完全实施素质教育。因此,规范办学行为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杜口改革所存在问题的根本对策。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问题诊断

引言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诊断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其诊断的意义是为了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诊断、培养体育教师自我诊断的习惯与能力、推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行为的改进。〔1〕在广东省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和终身锻炼的意识,造成了体能的持续下降。出现这些问题与体育课堂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目前所存在的研究并没有针对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类与分析。因此,提出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理论,旨在为国内体育教学理论的构建提供一些依据,同时也为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许多棘手问题提供有力依据。在这一意义上,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诊断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1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

(1)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研究,从而对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问题提出解决的具体方法,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提供实践基础,并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诊断机制。

(2)通过广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观察,依据相应的指标,判断中小学体育课堂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种类型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反馈,对我省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及时改进。

1.2研究意义

(1)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来研究广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它们发生发展的过程,阐明其本质,从而为认识和掌握体育教学问题发生的规律,以及防治问题产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各种诊断方式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法,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3)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分析,可以在评优课或研究课中,为评委提供评价或研讨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常态课教师备课或在常态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实践依据;让中小学体育任课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正,体育课堂才会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如课程论与教学论、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等

2.2访谈法:设计访谈提纲对部分体育教师进行结构访谈;对学生进行无结构访谈

2.3问卷调查法:学生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省部分中小学的学生。主要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环境等问题的看法和现状;体育教师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主要了解体育课堂效率、体育课堂互动、体育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体育课堂的监督和管理的现状;学校领导的调查问卷,主要了解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课堂的管理、监督,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态度

2.4课堂观察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课堂观察法,对中小学体育课堂进行观察

2.5个案法:针对某节课在某种特殊情境下的特殊条件下,广泛系统搜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分析、解释、推理

2.6数理统计法: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研究现状

20世纪以来,教育病理研究在日本激发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其中日本广岛大学教育社会学教授新崛通主编了《教育的病理》。他认为教育病理是教育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病理,他将教育病理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性病理,它们起因于教育,由教育的结果而产生,是结果形态的教育病理,如学生自杀和神经衰弱;第二类是病理性教育,它们是与教育有关的病理,是产生病理的教育条件,是原因形态的教育病理,如升学竞争。〔2〕

中小学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主要在室外或体育场馆进行。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诊断也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其诊断的意义在于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会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诊断,在于形成体育教师自我诊断的习惯与能力,推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进。目前国内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不是很多,仅有的只是一些现象研究,比较泛泛,缺少产生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如范运祥等在《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及其诊断与矫正》一文中把体育课堂教学诊断的价值归为四个方面:(1)发现课堂教学与不足,促进体育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2)激发体育教师的教学问题意识,促进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诊断能力的养成与发展;(3)教会体育教师善于倾听与沟通,提升体育教师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4)发掘和弘扬体育教师教学特色,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3〕

3.2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

3.2.1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通过调查得知,虽然新课改全面实行,但是在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内,过去旧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一些体质较差或者对某类体育项目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缺乏积极性,造成了体育课堂学习效率偏低。〔4〕教师把教学工作围绕“达标”来展开,使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单一化,变得只注重运动技术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能力与学习的空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的培养。同时,在一些践行课改的学校课堂上,也有着类似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虽然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上花样百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却没有了运动技术的教学,学生只是积极地在参加体育活动,参与后的锻炼效果却收效甚微。体育课的目的本来就是以增加学生的运动负荷为手段,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无论参加什么项目,都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与强度。〔5〕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在承受运动负荷方面的随意性较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的运动负荷远远不够,体育教学效率太低。学生在这样的一节课中得不到锻炼,根本就不能体现体育技能的精粹,也就不可能增强自己的体质。

3.2.2教学方法僵化、缺乏互动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6〕在我国,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很传统的“四段教学模式”,即从开始到结束一共分为四个步骤。每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总是以慢跑来开始,然后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做一套老生常谈的徒手操,哪怕今天的教学内容和以往大不相同,但课堂准备却还是不变。这种老师独自教、学生机械练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僵化,缺乏鲜明有特色的时代气息,往往使现在的新一代年轻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师过分突出了其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偏重对技术的掌握,教学过程缺乏互动,使得学生的个性需求得不到满足。体育活动原本的出发点是一项轻松愉快、增强体质的活动,尤其对处在身心全面发展阶段的学生,体育活动恰能迎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然而,僵化的、缺乏互动的组织形式只会造成学生心理的压抑、被动地从事毫无兴趣的活动。

3.2.3体育课堂缺乏监督和管理

在学校体育课堂的工作管理中,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的课堂工作缺乏充分的监督与管理,导致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很好的第一时间解决。有些学校虽然已经设立管理体系,但其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在一些乡镇中学表现尤为突出。具体集中体现在对于教师、课外活动、场地器材等方面的管理仍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和“放羊式”的方式,在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除此之外,由于监督方面的缺失,导致体育课堂的评价标准对有些学生有失公允。有一大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常常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仅以“达标、分数”作为唯一标准。不仅埋没了学生的主观努力,又缺乏激励性有失公允性。〔7〕这些评价标准对一些喜欢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中小学生很不全面,同时也给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带来了阻力和消极因素。

4对策与建议

4.1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我国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思想和意识的改变与革新。这在体育课堂教学上更是如此,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遵照新课标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放在学生体育课堂的首位,同时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首先,体育教师要把以身体训练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全面发展上来,既要保证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强度标准,又要寓教于乐,避免枯燥无味的机械式训练。其次,学校应构建科学完备的学科体系,使学生在体育课上除了能掌握运动技能,还要教会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观念上的转变〔8〕。

4.2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立足于新课改的标准,并灵活应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拟的体育场景中通过克服各种设定的障碍来实现体育技能的提高。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情景交融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运动动机,从而体会体育课堂的乐趣。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体育的教学中理应把多媒体影像设备融合进新式教学中来,尤其是广播体操或者“太极拳”的形式,更能以直观的动化方式创新教学方法。〔9〕这样体育课程就不仅仅局限于肢体上的教导,还增加了很多细节性的东西,用直观、形象化的方式破解了语言与动作的瓶颈,尤其是分析强化教学效果时,更能以效率和质量取胜。

4.3充实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遵循以目标来引领内容的思想,即教师应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通过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其次,要对体育课堂竞技化的思想加以转变,对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改造和加工,淡化其竞技性质,简化其比赛规则,从而降低学生对竞技技能的掌握难度。再次,在体育课堂上还要将竞技项目与游戏相结合,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运动技能,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体验运动乐趣。最后,教师还应掌握地区的环境差异、季节变化、天气情况,根据身体健康的不同合理安排课程。如:开展关于身体健康的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掌握疾病预防、安全应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0〕。

结语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诊断的意义在于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会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诊断,在于形成体育教师自我诊断的习惯与能力,从而推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进。我们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确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体育课教学随意性太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太低、体育课学生怕脏怕累、体育教师缺乏责任心等,种种原因导致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没有终身锻炼意识,体能持续下降。我们在研究问题出现原因的同时,也要对产生的教学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伟?郾课堂诊断:走向校本的教育科研变革〔J〕?郾当代教育科学,2009,08:29-31.

〔2〕张德伟?郾日本教育病理学的理论基础:社会病理学〔J〕?郾外国教育研究,2009,12:33-39.

〔3〕霍军?郾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郾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1:84-90.

〔4〕范运祥,夏漫辉,马卫平?郾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及其诊断与矫正〔J〕?郾体育学刊,2013,03:69-74.

〔5〕耿培新?郾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中热点问题的探讨〔J〕?郾课程・教材・教法,1998,06:17-22.

〔6〕胡余兆?郾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郾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1:135-137.

〔7〕张志伟,姚春清,宫宇宁?郾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郾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04:501-502.

〔8〕田菁,马冀飞.辩证地看待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9):78-87.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篇5

>>普通高等院校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与思考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职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及对策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与研究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瓶颈及对策研究高等艺术院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浅谈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微机原理及应用》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研究①②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成人高等教育类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改进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与对策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研究与探索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分析与研究我国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高等院校应用写作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交互式模式及应用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DB/OL].

[3]刘彬让.试论高等学校的课程评价与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农业教育,2005,(3):19-22.

[4]魏锁成.浅谈学分制基础上的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西北民族大学教育管理论文集,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7,PP:175-181

[5]李静,栾开政,张会杰.精品课程建设是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践行[J].理工高教研究,2008,(1):61-63

[6]魏锁成.学分制条件下专业教材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等教育版).2006,4:27-29

[7]宋烈侠,杨承运.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漫谈[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1-2):13-15

[8]吴敏.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3):48-51

[9]李一媛,李芳.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开发需求和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45-49

[10]张玉红,白继海,李建英,石秋香,王丽影,陈爽.网络环境下精品课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研究[J].办公自动化杂志.2012,2:40-41

[11]郝红军,荆锦鹏.精品课程网站的功能及其设计制作[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1(2):110-112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材;教法;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的教材,但是落实到实践阶段,并不是所有教材都能和学生的实际相符合,很多难题的出现在所难免。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针对目前中学阶段体育教材中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以保证中学体育教学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当前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中存在的问题

1.与学校体育学内容重复过多

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学校体育学是必修课之一,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教学方法、体育课、体育教学计划等方面,这些内容和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中的部分内容相类似,这种现象的存在直接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2.与运动项目教材教法内容重复

在运动项目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各运动项目教材教法,加上运动实践的落实,学生对这些内容已经基本了解和掌握。在教材教法内容体系中,大部分内容都在介绍不同运动项目的教材教法,加上目前很多运动项目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规律,教师要对这么多运动项目的教法规律进行掌握,有很大困难。

3.与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不相符

纵观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基本理念,目前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展开分析:首先,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应该教会未来的教师怎样掌握运动项目技术,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其次,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显不同,这种情况下,未来体育教师的教学可能完全与自己所学的知识不相关;第三,从学习领域的划分来看,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利用运动项目进行划分,这明显背离了课程标准中对学习领域的划分。

二、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改进对策

1.科学合理地设置教材内容

面对目前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在整体性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综合性观念,向学生传授与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同时,在各学习阶段,学生学习需求的重点不同,因此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目标。此外,应该将不同阶段课程紧密衔接在一起,使这些教学内容可以得到配合与补充。

2.对体育教材教法课程体系设置进行调整

面对目前教材教学效果之间存在的偏差,要想保证教材目标和教材内容的一致性,应该针对教材教法展开深入研究,设计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提升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例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队形与队列练习时,学生可以利用影视资料展开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人。

3.重新审视中学体育教法教学的定位

对中学体育教法教学的定位进行重新审视,综合考虑哪些内容是属于教材教法中的,哪些内容不是属于教材教法的,这对学科及内容体系的完善更有利。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本身是一个动态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不断的补充。学校体育学对中学体育教学提出了宏观上的理论指导,体育教材教法则是中观层次的理论,它们隶属于不同的层次。

4.明确体育教材教学法的性质及研究对象

课程性质不仅决定了课程的地位,同时还对课程目标与内容的确定产生了直接影响。但是,多次改革提出了教材教法不仅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课程,同时它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所以,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不同课程发挥的作用都是不一致的。体育教学理论的重点在于探究教学原理与手段。教师应对运动技能和理论内容进行掌握,同时还要对一些与体育实践教学相关的方法进行掌握和学习。因此,教材教法是联系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的重要桥梁。

总之,中学体育教材教法改革中涉及很多问题,应该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在未来的教材教学改革中,中学体育教材应该突出体育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其内容应该将课内与课外的教学充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保证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完整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