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现代化范例(3篇)
森林防火现代化范文
一、完善森林资源保护法规体系
为了强化林业管理,有效地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可根据我国《森林法》,将现有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政策进行整合,制定统一的森林管理条例。该条例可统领现存的森林资源保护地方法规、政策,使整个地方法规系统化,从而更好地贯彻执行统一的法律规范。同时,可在该条例下完善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其他立法,做到法规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此外,还应在建设林业执法队伍和提高自身执法能力、建立健全执法人员奖惩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监督与管理等方面做好工作。做好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增强群众的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法律意识,同时要制定鼓励群众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政策,使群众真正从森林资源保护中得到实惠。在商品林和公益林建设中,应引入民营机制,发挥森林资源的市场功能,引导群众参与到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和培育的过程中来。
二、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
要进一步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时刻保持警惕,强化措施,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要利用一切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要特别加强对乡镇、偏远村屯和山上作业点的监管,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各护林员、驻村干部要抓住重点对象、高危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对小孩及精神病患者等重点监管对象,要坚决落实监护责任,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其次,要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要根据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并结合乡镇实际,制订《森林防火预案》,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森林防火的责任落到实处。
三、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首先,要通过不断完善和建立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做到以法治林。其次,要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机构(如林政稽查队伍和木材检查站)建设,改善护林队伍办公条件。同时建立以林权、森林资源退耕还林档案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林政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资源监测,逐步实现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决策水平。第三,要严格森林资源限额管理和三总量”控制。第四,要积极开展林政执法检查和林区综合治理工作,强化管理措施,坚决制止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第五,要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能力,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第六,要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综合协调运用营林、生物、基因、人工、物理和化学等防治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着力促进森防工作由重防治向重预防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由以化学防治为主向以生物防治为主转变。提高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自身抗御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能力,重点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等体系建设。
四、巩固和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森林防火现代化范文
[关键词]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原因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305-01
关于森林火灾产生的原因,广大科研人员和林业工作者多次探讨,主要将森林火灾归因于人类活动产生的人为火源、森林植被和火源的因素起主要作用以及气象因子、海拔高度,人们的防火意识等方面。分析了森林火灾原因。春季是我省森林防火的重要时期,由于气温升高、风力增大等自然方面的原因,春季一直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季节。找到森林火灾的源头,才能做到早认识、细预案、保安全。
一、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
1、森林可燃物及天气情况:森林中的枯立木、倒木、大枝、树根、腐殖质等燃烧缓慢可燃物较多。这些可燃物着火能长期保持热量,不宜扑灭,而且容易发生复燃火。我省位于最北方,春季降水少,大风多,空气干燥,植物含水率低、易燃烧,是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季节。
2、火源:能够引起森林火灾的火源可以分成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其中自然火源主要包括火山喷发、雷击以及植被和其他地表可燃物的自燃;由这类火源引起的火灾在所有的森林火灾中占据的比例较小。人为火源主要包括生产性火源,如烧灰积肥、烧荒等;和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上坟烧纸等等。研究表明,在我国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之中,人为因素所占比例高达97%以上。由此可见,人为火源是目前我国森林火灾的主要诱导因素。因此对于人为火源更应严查严防。
二、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
据统计我国发生的森林火灾中,有97%以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人们森林防火意识提高了,相当一部分灾害就可以避免。如何让百姓在脑海深处真正意识到火灾的危害,知道那些事会导致森林火灾以及遇到火灾该如何应对等等,这就是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的目标。宣传教育范围要扩大。提高广大群众的森林防灭火意识,建立完善的群防群护体系,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关键。森林防灭火宣传不仅要在林区搞,更需要在林区外的群众中宣传。林区人们在常年接受森林防灭火宣传和现实火灾的教训,森林防火观念已逐步得到加强,而林区外来人口的防火观念、经验则更显淡薄缺乏,这更是隐患之处。因此森防灭火宣传教育范围要扩大,不仅在林区,还要在农区,在乡镇、城市开展。要贯彻“政策主导,全民参与”的方针,让“护林防火,人人有责”变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三、加强森林防灭火队伍的建设
做好队伍体系的建设。一是建立专业、半专业森林机械扑火队同群众扑火队想结合的森防队伍。要建立半专业机械扑火队,配备以风力灭火机具为主的灭火设备和交通车辆,在森林防火期全天待命备战,紧要时期要在林区前沿备战,以便快速出击。同时还要有能力外出援助扑救森林火灾。应当建立专业森林机械扑火队伍,远离林区的管理区要建立群众扑火预备队,以应对较大森林火灾的扑救。要建立军民联防机制,即可有效预防森林火灾发生,又可及时协调妥善处置边境区域的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同周边市县友邻单位共同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和火灾扑救工作,做到“无火共防,有灾共救”,互相支援,互利互助,实现双赢。
四、做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火警早发现、火患早排除、火情早处置、火灾早扑灭的前提,是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控制能力的基础。各农场森林资源多少、状况、分布等各有不同,因此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内容、规模也不尽相同,但是普遍的基本建设项目、内容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完善森防物资管理使用制度:建设的规模以拥有森林资源量确定,一般为30O-100O。储备的物资主要是森防装备、机具、通讯类和医疗、照明、灭火弹等物品。另外,林地资源多的单位要有大型灭火设备的储备,如铲车、挖掘机以及大型设备运输车辆的储备。这些大型设备,灭火效率高,重特大森林火灾使用效果好,在森林防火指挥部登记备案,有火灾需调用时,无条件出动,按工时工量付费。
2、加强防火隔离体系规划和建设。采用具有抗火、耐燃树种,按防火网络总体规划:营造密集且具有阻隔林火蔓延的生物防火林带是防火隔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这方面要加快规划、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另外要依托林区现有公路、林区道路,清除可燃物,扩展防火带宽度,起到工程阻隔带作用。在难种植生物防火带的地段可以开设防火线,构建完整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体系。要因地制宜,重在设防、整体配置,与林区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由大网格到小网格,使防火隔离带密度达到15m/kO以上。
3、逐步建立完善火险预警系统,实现现代化自动化监测:安装自动化火情监控设备,有的t望塔的密度也不足以覆盖全区域,加之t望塔地处高山密林之中,交通不便利,塔上人员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稍有不慎,就常出现t望不到位,发现不及时等问题。地面护林人员所能巡视t望监测的面段则更有限。这些火灾常规监测手段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森林防火监测工作的需要。因此,建设现代化自动火情监控系统已是大势所趋。
四、GPS应用于防火
森林防火现代化范文篇3
关键词:罗山;森林防火;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731(2013)14-108-03
1罗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宁夏罗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50年,1982年建立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国务院批准晋升为部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3710hm2,主要保护对象为以青海云杉、油松为代表的荒漠区域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有植物资源65科202属366种,陆生野生动物4纲25目67科141属218种(165亚种),昆虫有20目(纲)167科591属872种,森林覆盖率为9.61%。罗山纵贯宁夏中部,介于贺兰山和六盘山之间,森林植被具有典型的过渡性、稀有性和自然性,四周被荒漠所围,有“荒漠翡翠”的美誉,是研究荒漠地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天然实验室。
保护区交通便利,同红公路、滚新公路通过保护区。区内有巡护道路约200km,保护区边界总长度120km。保护区与同心县、红寺堡区和太阳山开发区5乡(镇)27个自然村相邻,区域人口20多万,林地、荒山荒地、草原与保护区交错相连,周边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对保护区构成较大威胁,火险等级高,火灾隐患大,防火重点区域面广线长,森林防火日常管理强度大。
2森林防火现状
罗山自然保护区于2002年晋升部级自然保护区,成立罗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森林防火指挥部,2011年设置森林防火科,目前配备森林防火专职人员3名。罗山自然保护区自建立63a以来仅发生1次一般性森林火灾。
2.1森林防火管理体系建设保护区以基层管理站为核心,2002年成立了罗山管理局森林防火指挥部;2005年成立了新庄集管理站、红城水管理站、沙泉管理站、施家塘管理站森林防火指挥部,建设有18个护林点;2009年通过中德合作项目建立了社区共管关系。运行几年来,在火源管理和资源保护工作中效果显著。据统计,2002年以前,周边社区群众人为生产生活活动对保护区资源威胁较大,自罗山森林防火体系建立运转以来,周边社区的防火责任亦纳入社区共管,责任明确,力度加大,周边社区对保护区的威胁指数明显下降。
2.2扑火队伍建设目前罗山管理局成立了1支由男职工组成的20人半专业扑火队伍和周边社区300名群众组成的4支义务扑火队。保护区职工对发生的森林火灾担负着扑救任务,是罗山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的主体。4个管理站的扑火队配备了55台风力灭火机、扫把546把、斧头50把、抽水机2台、灭火水枪118个等设备。每年进入防火期,各管理站均对半专业扑火队进行培训和实战演练,以提高他们的防扑火能力。
2.3防火望通讯网络建设目前,保护区建设有5个望塔,管理局配备海事卫星电话1部,每个管理站配备无线电话1部及2~3部对讲机(近距离通话),防火信息传递畅通,保证了火情信息传递,多年来未发生过因通讯问题而延误火情的事件。
2.4森林防火设施及其它设备建设在设施建设方面,共建大型防火宣传牌6座,大理石界碑6座,宣传牌100面;交通工具配备以基层管理站为重点,各站都配备森林防火工作车1辆(皮卡)和摩托车。
3存在问题
罗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特殊的位置和复杂的周边社区环境始终是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最根本的威胁因素,决定了罗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火险等级高、火灾隐患大、防火重点区域面广线长;随着社区经济及同心县、红寺堡区旅游业的发展,流动人员逐年增加,森林防火日常管理强度亦逐年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3.1扑火装备缺乏高端扑火装备严重缺乏,特别是高科技山地扑火装备,扑火专业培训较少,在扑救森林火灾中依然是“人海战术”,扑救火灾技术技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3.2通讯网络未建立保护区面广线长,野外巡护期间,管理局、管理站和护林点的三级无线通讯网络尚未建立,制约着资源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3.3防火设施建设滞后防火设施特别是社区宣传设施的建设对森林防火工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受资金因素制约,森林防火设施建设滞后一直是保护区防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3.4防火资金投入防火资金偏重于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而“软件”方面的投资欠缺。特别是设施设备的运转费、防扑火技能及专业知识培训费、野外巡护监测、宣传教育等项目费用缺少投入、甚至没有投入。
3.5防火建设项目科技含量低防火建设项目缺少科技含量,制约着新时期森林防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森林防火工作要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首先就要做到早发现,快速精确定位,而目前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实现。防火建设项目应逐步提高科技含量,配备先进仪器设备,持续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技术和科学知识的防火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森林防火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3.6森林防火管理理念陈旧管理站、护林点工作人员受文化程度和环境闭塞的制约,一些现代的森林防火管理观念和技术难以推广。管理制度重视“形式”的程度远远高于“内容”。
4对策及建议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之中,是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探索、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总理说:“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森林防火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仅靠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和广大社区群众的自觉性远远不够。从罗山自然保护区自身来讲,重点应做好以下工作:
4.1将森林防火工作从事后救援向事前预防转变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燃烧速度快、区域性广、危害性大等特点,不仅烧毁森林,伤害森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甚至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火灾是森林的大敌,是生物多样性的大敌。要树立“实现罗山梦,依靠罗山人”的管理理念,坚持森林防火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力度,全面防控森林火灾的发生。
4.2加大森林防火项目的投入多渠道寻找项目,积极争取各方面对森林防火工作的投入,改善设施设备建设滞后的现状,特别是将森林防火日常工作经费纳入自治区林业局经费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情况逐年适当增加投入,从制度上建立稳定的投入渠道。
4.3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持续培训一批掌握现代技术和科学知识的森林防火专业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森林防火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
4.4做好森林防火资金的筹集和分配使用为了保证防火资金投入与森林防火工作持续协调发展,将森林防火经费合理划分为防火机构公务经费和森林防火设施设备的投资。防火机构公务经费用于防火组织机构、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转、工作人员的培训、年度宣传教育、巡护监测、社区群众培训、中小学生森林防火知识培训等“软件”建设;森林防火设施设备的投资实行项目制管理。森林防火“硬件”建设内容有森林防火组织体系建设、预警监测能力建设、扑火队伍建设、巡护望网络建设、通讯指挥能力建设、宣传教育6个方面。以此为基础,罗山自然保护区根据区域实际,拟定项目建设方案,按程序上报,列入投资计划,争取资金,有计划、有目的、针对性地解决设施设备投入不足的问题。森林防火的关键是预防,在任何时期森林防火资金都是有限的,因此防火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重点应放在加强预防和扑救上。主要是加强森林防火组织体系建设、小范围超短波网建设、扑火队伍建设、宣传教育以及巡护监测预报网络建设,建设的要点应注重现代科技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更应注重实践效果,切实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4.5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社区群众防火意识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营造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氛围。要让全社会深刻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特别是进入防火期,各管理站要分别在其辖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宣传工作方案,明确宣传思路,始终把提高社区群众的防火观念和参与防火工作意识作为宣传工作的最终目标。扩大宣传教育广度,保证宣传教育深度,提高宣传教育成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资源保护工作。
4.6妥善处理好保护区、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在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群众需求的平衡中,保护区管理者必须认清形势,摆正自己的位置,紧密联系群众,处理好各种关系。保护区工作的复杂性不仅要求保护区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更要体恤民情,体贴民意,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在帮扶中教育,在疏导中灌输保护意识,从而更好地实施保护行动。基础、基层工作做好了,就会为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的稳定好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4.7强化制度的建立、落实和执行“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建设美丽罗山,实现永续发展,应该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严格的制度安排。把森林防火、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保护区安全评价体系。积极推行“654321”工作法(即“六清五化四勤三管二确保一否决”。六清:辖区本底清、巡护任务清、管理制度清、社区信息清、火源类别清、隐患排查清;五化:责任明确化、管理人文化、防控科学化、工具现代化、手段信息化;四勤:眼勤、嘴勤、手勤、脚勤;三管:分类管、有序管、科学管;二确保: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一否决:实行一票否决权制)。这样,有思想引导,有工作方法,也有制度约束,才能走出一条罗山保护与发展共赢之路。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规划设计院.宁夏罗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Z].2000.
[2]国家林业局.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3]国家林业局.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Z].2001.
[4]胡培兴.森林与生态思考[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5]阚振国.林火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