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护理措施范例(3篇)
甲状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护理方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所致的一组常见的内分泌病。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妇女并发症,一般情况下患者甲状腺病情较轻不会影响正常妊娠[1]。如果患者的甲状腺病情严重且不易控制,则会并发甲亢危害、心力衰竭等,严重危害患者及婴儿的健康安全。因此,对患者及时有效地治疗,配合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可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妊娠和分娩。现将我院40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8例,年龄在22岁至37岁之间,平均年龄(27.85±5.13)岁[2]。所有患者均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10天至5年期间,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划分,重度5例,中度15例,轻度20例。
1.2方法
生活护理:甲亢的临床表现包括甲状腺肿大、性情急躁、容易激动、失眠、两手颤动、怕热、多汗、皮肤潮湿,食欲亢进但却消瘦、体重减轻、心悸、脉快有力、脉压增大、内分泌紊乱以及无力、易疲劳、出现肢体近端肌萎缩等。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为病房通风换气,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帮助患者调整作息时间,每天按时进行健康锻炼。帮助患者制定日常饮食计划,让患者多食用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禁止食用咖啡、酒、茶、辛辣及生冷食物[3]。提醒患者注意卫生,防止出现感染。
用药护理:对于患者使用的药物,在有效控制甲亢的同时,不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及分娩。如果患者甲亢病情较轻,则尽量进行非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安排患者多卧床休息。护理人员需严格控制患者的用药时间、用药量等。患者服用药物后,护理人员需及时观察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待患者病情有所缓解逐步减轻用药量。
心理护理:由于甲亢患者大多发病时间较长,且妊娠期间伴随着焦虑、紧张等诸多不安情绪,患者急躁易怒、情绪波动大。患者妊娠期间常伴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状况,出现抑郁、消沉、担心、恐惧、焦躁等不安心理。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安慰患者,解决患者的烦恼、恐惧等,为患者普及医学常识,让患者用乐观、自信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疾病。另外,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情况,护理人员应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配合患者家人,为患者营造良好积极的病房氛围。
健康护理:患者临产前能量消耗大,胎盘功能受影响,并且患者情绪起伏大,所以护理人员应随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根据指标的相应变化调整用药量。每天按时测量记录患者的宫高、腹围、血压、胎儿发育状况等。每月按时进行B超检查,确保胎儿正常发育。患者分娩时,密切观察胎儿胎心情况,准备好急救用品,在患者身边给予精神鼓励,根据情况,为患者注射镇定药物,定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患者分娩时,注意保护患者,确保患者不会出现撕裂损伤等。产后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患者出现产后出血、心力衰竭、甲状腺危害等。患者分娩后,护理人员仍需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情绪、临床症状等。按时提醒患者更换衣物及护理,保持整洁。
④新生儿护理:护理人员首先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其次确保没有抗甲状腺的药物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
1.3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记录患者是否出现甲亢危害、心力衰竭、是否顺利生产、母婴是否健康等。
2.结果
所有作为研究对象的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在临床护理后均未出现甲亢危害、心力衰竭等情况,且所有患者均顺利分娩,母婴健康。
3.讨论
母体的情况及胎儿的甲状腺功能对胎儿的神经、智力发育至关重要,正常妊娠的激素及代谢变化导致孕妇甲状腺及其相关内分泌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在充足的碘供应情况下,孕妇的甲状腺功能将在一个新水平达到平衡,若碘缺乏或合并其他病理因素则可能导致孕妇出现一系列甲状腺功能障碍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通常出现突眼、睑反射迟缓、心动过速、震颤、皮肤潮湿和温热、甲状腺肿大等临床表现。这种病起病缓慢,不能轻易确定患者发病日期,一般在明确诊断数月以前,甲亢症状已经存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会出现性格改变,神经过敏等现象,多表现为急躁,情绪波动大,多言多动多疑,思想不集中或寡言抑郁,心悸(阵发性或持续性),易倦,畏热(睡眠时较常人盖被少),体重减轻,肠蠕动加强,少数有腹泻,日晒后可出现皮肤瘙痒或皮疹等情况。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对母体的影响最主要的是甲状腺危害,甲状腺危害的死亡率高达25%。甲状腺危害通常发生在分娩或剖宫产时,临床表现为高热、心动过速、房颤等。其他症状可能出现呕吐、腹痛、腹泻、脱水、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症状如抽搐,以至昏迷。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对母婴均有较大危害。妊娠合并甲亢患者应列入高危妊娠管理,做好产前、产时及产后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龙燕,徐蕴华.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10):578-580
甲状腺护理措施范文篇2
【关键词】131I核素;甲状腺癌;甲状腺激素;护理措施;泼尼松
在临床中甲状腺癌属于一种内分泌肿瘤,同时在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最高,据统计已经是全身恶性肿瘤的1/10,每年发生率呈递增趋势,并且术后会发生远处转移情况,若已确诊须及时接受治疗[1]。现阶段治疗甲状腺癌的方法是手术切除联合131I核素治疗并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甲状腺癌组织能选择性吸收131I核素,可以保留半衰期在5天以内,所以破坏甲状腺组织使用131I核素是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临床中具有相当高的治疗价值。本文作者为了探讨131I核素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甲状腺癌患者,均给予手术切除联合131I核素治疗并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的治疗方法,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2例甲状腺癌患者,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42.5岁。有32例甲状腺状腺癌和10例甲状腺滤泡型腺癌。术前经过检查所有患者均为甲状腺癌患者,符合本次研究对象的标准。
1.2治疗方法42例甲状腺癌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切除术,在4周后,均进行常规检查并停止服用含碘的药物以及含碘的食物,所有患者对131I均无禁忌症,待患者处于空腹状态时,给予服用131I,剂量为100mCi,所有患者均将病房进行隔离,避免出现放射性甲状腺炎或者胃粘膜损伤需要再服用泼尼松、雷尼替丁、维生素C等药物,3d后,使用左甲状腺素替代131I治疗。观察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2结果
2.1本组患者治疗结果情况42例患者术后经过131I核素治疗后均未受到明显放射性伤害,没有发现不适状况。使用放射性核素扫描对患者进行扫描,未发现有残存甲状腺组织出现,后均出院疗养。
2.2不良反应情况在131I核素治疗2d后,有2例患者出现咳嗽、胸闷、声音沙哑、咳痰困难以及喉头出现水肿的情况,有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以及体内钾或钙含量偏低而磷含量偏高的情况。治疗4d后,本组患者中3例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降低、呼吸频率较快、吞咽较难以及咳痰颜色变白色等情况。针对以上不良情况,均给与对应的治疗措施,均已明显恢复并出院疗养。
3讨论
3.1术前护理在服用131I前需要给予常规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颈部B超以及每天的摄碘率等,为了抑制131I被甲状腺组织摄取量,通知患者对于含碘的药物和食物须停止食用,时间在一个月内。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讲述131I治疗后需注意的问题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释,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做好防放射损伤措施,积极配合治疗[2]。
3.2服用131I核素护理患者经过131I治疗后,首先将患者隔离,送入单人病房看护,家属探视时需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131I治疗7d内,探视时间在15min以内。切忌不要让孕妇或儿童与患者接触,同时有关患者的物品和衣物不可乱放,等治疗周期结束后才可单独清洗。治疗期间需要经常清理房间,日常可以饮取大量的水份和食用话梅、维生素C片和糖等食物,增加唾液分泌,从而降低由于辐射而对腮腺引起的损伤。药物需口服雷尼替丁和泼尼松等,可以降低由于放射而发生的炎症反应。患者对食物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必须保证营养丰富,平时多食用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但不能使用高脂、高磷等食物,会降低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为了保持大便通畅,同时需要使用蔬菜和水果,预防发生放射性胃肠炎等并发症。在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者出现咳嗽、胸闷、声音沙哑、咳痰困难以及喉头出现水肿的情况,治疗时可以采用静脉注射塞米松注射液射,剂量为10mg,1d/次,口服泼尼片,剂量为10mg,2-3次/d,吸氧以及雾化处理等。有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以及体内钾或钙含量偏低而磷含量偏高的情况,通过再次对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复查掌握患者病情发展的程度,然后对症进行治疗。术后的伤口是女性患者较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同时术后需要将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这些问题对与患者的压力都比较大,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沟通劝解,讲述内容需可以缓解患者的顾虑,对于患者的需求也要尽量满足,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3出院指导患者经过放射性核素扫描,未发现有残存甲状腺组织出现,均符合出院疗养情况。出院后应遵照医嘱继续服用药物治疗并做好自我护理措施,如采用分化性甲状腺癌手术的患者在使用131I核素治疗后,再以后的生活中需要终身服用甲状腺素药物,药物使用的剂量和次数应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用,切忌不可乱用。出院后颈部需要定期进行检查,若颈部有结节肿块的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日常生活中尽量多做一些关于颈部的锻炼,动作幅度不要过大,避免关节再次损伤,多加注意休息,加强运动,加快恢复时间,摆脱疾病的困扰。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甲状腺癌的最有效法是手术切除联合131I核素治疗并使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既可以减少反射性损伤和彻底清理残余的甲状腺组织,也降低术后复发率,所以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而131I核素是手术切除后必不可少的辅助治疗措施。甲状腺癌采用131I核素治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治疗价格相对便宜易并安全有效,同时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易于患者接受,这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3]。
参考文献
[1]王素华,等.131I核素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30.
甲状腺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所谓甲亢就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用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这种疾病主要和免疫调节异常有关系。直接影响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的原因是甲状腺激素长期过量分泌而使胰岛素功能受损,令胰岛素分泌减少并且加速了胰岛素降解,令患者病情加重。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病程较长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多且危害性大,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否则会难以控制患者的病情[1]。笔者为进一步研究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治疗期间进行50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与同期进行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46±4.3岁。两组患者糖尿病平均病程3.4±2.3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平均病程3.1±1.1年。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为易怒、口渴、消瘦、多汗、心悸、多尿、手抖、乏力等情况。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运动指导护理、饮食护理方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实施药物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药物治疗护理
控制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病症需要先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状腺的释放水平,降低患者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需要量。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使用甲状腺药物比只是单纯患有甲亢患者维持时间要长,而且患者在用药期间会有一些副作用需要医护人员认真有效的护理。医护人员要嘱咐患者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并且观察患者在服用药物后白细胞、甲状腺以及肝功能是否出现发热、咽疼等不良症状,如出现问题,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计划进行更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药物也不一样,较轻患者只需口服降糖药物就可以控制,而较重患者需注射胰岛素进行控制或者药物联合胰岛素进行控制。医护人员要认真嘱咐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方法以及时间,对于使用胰岛素患者医护人员需提醒患者胰岛素用量及注射部位和方法,并嘱咐患者注射胰岛素半小时内进食避免低血糖发生。对于患者出院后服用或者注射药物产生不适症状需要随时到医院就诊并且嘱咐患者多加休息,避免感染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甲亢危象[2]。
1.2.2心理护理
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病情,在糖尿病患者心理抑郁和焦虑都是产生病情的主要原因;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产生病情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问题,并且心理疾病是甲亢患者的最常见表现。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对患者多加关心以及沟通,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令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配合治疗,令患者能够坚持服药治疗,建立信心,尽快的恢复身体健康[3]。
1.2.3运动指导护理
运动对于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来说尤为重要,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降低血糖,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同时可以减轻血管硬化促进患者新陈代谢。但运动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以及时间合理进行。对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严重糖尿病眼病及眼底出血、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甲亢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情况不宜进行运动,且运动应在饭后1小时进行,以免出现饥饿、心慌的现象。
1.2.4膳食护理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医护人员需与患者有效的沟通,令患者了解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在饮食中患者应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根据患者者情况,确定总热量,合理搭配食物,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含量较多食物,如水果、蔬菜、牛奶、豆类等食物,对于烟酒、浓茶这类刺激性较大食品,患者应避免进食,含碘类产品应禁止使用,它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主要原料[4]。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著有效:甲状腺功能及血糖恢复正常,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甲状腺功能及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治疗后临床症状效果有所减轻;无效:甲状腺功能及血糖未能有效的控制,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减轻。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3讨论
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出现口渴,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多是由于低血糖造成,控制患者血糖情况尤为重要。在临床护理方面不仅需要过去常规性的护理方法,也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运动指导护理、饮食护理方法进行治疗,这种多方法联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俊萍.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03(12):18―19.
[2]常志红.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588―35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