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学专业(6篇)
超声诊断学专业篇1
关键词:超声医学;基础质量管理;经验体会
搭建医疗质量体系建设框架借着医改的东风,根据院董事会提出晋升三级专科医院的目标任务,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强化持续改进”的方针[1],各学科以国家卫健委印发的《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版)》为纲,认真梳理了512项核心内容,细分学科质控目标条款,其中涉及超声专业的共48条,通过逐条分解,对标找差距,建章立制。
首先成立了超声科质量控制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讨论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设定任务完成时限点,按月自查,职能科室次月抽查,根据自查整改和部门反馈建议进一步修订质量控制指标、制度、规范,直至适应科室实际运行并可操作可落实。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规定共77项。如:⑴针对超声诊断质量管理与提升方面的制度包括:《超声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报告审核报送流程》《报告质控考核及实施细则》《超声图像评价制度》《各系统图像评价标准》《超声图像质控考核及实施细则》等。①超声报告单为一次检查的结论,是临床诊断的客观依据,要求超声医生对检查时的发现,以文字(图像)的形式呈现,通过对报告中的描述来评价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度和诊断准确度。从报告编写、审核、签章、阶段性检查、记录及反馈等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管理,力争错误报告不出科。具体落实以科室自查、职能部门抽查的形式实现,督导改进运行中存在问题。②图像质量把控也是超声专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以行业协会各系统指南为依据,结合医院专科需求及本科室检查频度较高的系统、部位及项目等具体情况制定相关制度。质控员全面负责培训、检查和实施。③对于危急重症病例、特殊少见病例、手术病例等的科内会诊、信息采集存档、进一步检查建议与追踪,组织讨论与反馈也基本形成一整套流程体系,让超声医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互通有无,实现业务能力持续提升。⑵寻求有效管理方法,持续改进工作:①月度环节质量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差异分析,设立1~2个关键问题进行跟踪检查,不断尝试新的措施方法,提升超声报告内涵质量,真正解决实际问题。②每季度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整改不力的关键问题则利用管理工具进行深入剖析(如:绘制鱼骨图对报告质量长时间不达标情况进行原因分析、使用柏拉图寻找质控中的关键点等),找到目标问题,归集可控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并进入下一轮PDCA质量管控循环。③年度总结则覆盖质控管理的方方面面,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和效果评价。根据具体数据绘制趋势图,梳理年内实施的具体措施,并回答以下问题:使用措施是否得当?是否正向趋好?是否切实落实,是否真实有效和尝试新方法?必要性有哪些?根据以上分析总结,制定下一阶段工作目标和计划。通过“制定标准-组织培训-检查督导-改进-修订标准-再培训-再实施-巩固并持续提高”的模式组织推进[2]。
充实质控管理内容,注重内涵建设对超声图像的评价,首先设计各系统图像存储要求,从图像清晰度、标准性、图像留存数量、标准切面要求以及测量体标等几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如:①腹部超声检查需包括经腹主动脉肝左叶矢状切面、剑突下肝左叶横/斜切面、右肋缘下第一斜切面、右肋间系列斜切面、左肋间斜切面、经双侧腰部冠状切面等6~8个标准切面,以及异常所见的测量切面,总留图数量应>8幅为合格。②成人经胸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应包括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系列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心、五腔心、两腔心、三腔心系列冠切、必要时的剑下、胸骨上窝补充切面等必备图像,诊断依据应包括M型各切面图像、心功能测量数据图像等标准测量图像,以及异常所见时的必要测量等。二维+彩色图像留存不少于12幅。科室首先针对检查量较多的部位进行规范,月度对照标准落实检查,对留图不规范情况进行纠正。管理体系逐步细化推进,实现不同医生不同工作习惯的同质化管理。
注重人员培训和业务学习:超声科人才队伍建设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超声科质量控制水平[4],为此,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包括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和“三基”业务培训的落实。采取每周一题的形式,课后完善学习笔记,参与答卷考试。科室留存课件、照片、签到表、试卷、分数以及评价表等一整套培训资料。如:①查对制度中的实名制就医和患者身份识别方法,落实实名制就医;查对实际检查部位是否与申请范围一致;查对使用仪器设备是否与报告单显示信息一致等,通过自查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记录反馈。②急诊检查与报告时限管理,制定并培训“急诊快、接诊快、诊断快”的服务时限标准,实现“0”等待服务目标。③培训科室质量考核标准和各系统超声检查规范。明确内部标准,细化各系统超声操作指南,将书本知识提炼成为简便易行可落地的本土化文本,有针对性地解决超声医生在诊疗实践中常常拿不准的思想困惑。④结合实际工作,完善个人知识体系建设。如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要点进行总结整理,形成培训课件,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相互之间得到启发和警示,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设立基础管理台账,实现质量管理全覆盖基础管理台账涉及医疗、医保、设备、院感、急救、安全、医德医风、宣传、新技术新项目等共34项。实行分类档案管理,每项内容均涉及相关制度、检查记录、培训考核、总结分析等资料。由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和科室专干根据职责对接相应的职能部门,充实并完善以上文字资料。如:⑴超声设备在医院日常诊断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多参数、多指标、实时、无创评价临床疾病的优点是其他检查手段不可代替的[5]。设备管理是做好超声质量控制的基础。科室具有完备的设备档案,并遵循院、科两级管理制度,专人负责。设立格式统一的设备运行记录本,将设备分类,价值50万元以上的设备被归入大型设备管理。值班人员负责每日填写开关机记录和日常运行情况;设备专干负责定期清洁除尘、日间故障登记和报修;职能管理部门下科室例行巡查登记、设备标识、报修记录等,帮助解决设备故障问题,并向供应商反馈。组织设备的使用培训以及年度计量校验工作。⑵床旁超声检查是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超声危急值的重要来源之一。①急诊检查体现“急”和“快”,接呼叫电话后8~10min到位,对危急重症中符合危急值项目和指标时,第一时间口头告知开单医生检查结果,以便临床快速处理。在规定时限内编写正式书面报告后,双方确认报告时间并记录。1周内随访临床处理结果并完善登记内容。②病房床旁发现危急值项目时,立即当面告知主管医生,第一时间返回科室转存图像并出具正式检查报告,将电脑自动生成报告审核时间作为危急值报告时间,致电病区护士,核准并登记。
超声危急值管理是超声专业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一环,是科室重点管理项目之一。年初核定危急值项目名称,组织培训。在实际管理运行当中,发现危急值项目及内容界定困难或给临床处理带来困扰时,则及时组织质控小组讨论并修订报告标准,确保可落实。如: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例,发现后界定是否急性血栓?有无肺栓塞风险?复查仍然存在是否需要再次报危急值?以上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带来困惑,需要经过反复讨论,查阅文献指南,设定符合实际的标准和模式,从中及时总结明晰。
总之,随着超声诊断需求的不断增加,在超声科质量控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超声科室的服务质量,在超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还需不断探索和学习,借鉴同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实践中总结并发现问题,收集、整理并尝试探索新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使超声专业质量管理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同质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游宇光,黄志平,廖萍,等.谈超声医学质量控制:赣州市超声质量控制模式有感[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9,16(5):345-347.
[2]李闯,袁建军.河南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与管理模式探讨[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9,16(5):336-338.
[3]王志兰.浅谈超声医学质量控制的内容与方法[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9,16(5):339-341.
超声诊断学专业篇2
关键词:阑尾炎;鉴别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
阑尾炎是青壮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具有发病快、急的特点[1]。及时诊断和治疗阑尾炎是避免延误病情、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举措。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多普勒彩超在诊断阑尾炎中的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148例疑似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对照分析患者的术后病理与其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征。其中男90例,女58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6.5士3.2)岁,病程3h-4d,平均病程(8±6.2)h。其中87例患者出现持续性下腹疼痛,30例患者出现手指按压右下腹疼痛感,15例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升高,有16例患者触及包块。
1.2检查方法
本院仪器采用型号为EUB6000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使用高频7.5MHz线阵探头和低频3.5MHz凸阵探头。所有对象均在检查前保留小便以保证膀胱充盈。取平卧位,用腹部探头对患者进行常规腹腔扫查,之后采用高频探头对其右下腹进行逐级、全方位、加压扫查,主要扫查部位为感觉明显疼痛位置以及右下腹麦氏点部位。通过探查可见其阑尾周围的组织状态、管壁以及阑尾的形态。对所有直接或间接的声像图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尤其要重点观察阑尾形态的大小、阑尾腔内回声、阑尾周围肠管是否扩张以及腹腔积液等情况[2],并详细记录。
1.3观察指标及数据处理:观察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3]。准确性:(阑尾炎诊断阳性相符例数+诊断阴性相符例数)/总例数×100%;灵敏度:诊断阳性相符例数/病理检查阳性例数×100%;特异度:诊断阴性相符例数/病理检查阴性例数×100%。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
2结果
2.1病理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4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阑尾炎阳性110例,阴性3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阑尾炎诊断的敏感度为92.73%,特异度为89.47%,诊断准确性91.89%,见表1。
表1病理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照
2.2手术病理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阑尾炎分型结果:148例患者经病理诊断为阑尾炎的患者有110例,超声检查诊断出89例,诊断符合率为80.91%。其中阑尾脓肿患者3例,超声检查诊断出3例,诊断符合率为100%;坏疽性阑尾炎12例,超声诊断出12例,诊断符合率为100%;化脓性阑尾炎患者37例,超声检查诊断出33例,诊断符合率为89.19%;单纯性阑尾炎患者58例,超声检查诊断出41例,诊断符合率为70.69%,详见表2。
表2病理检查与超声检查阑尾炎分型结果
3讨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检查中应用较多的技术,该技术采用低频探头和高频探头,低频探头具有探测深度较深的特点,能弥补探测深度不够的高频探头的缺点,并发挥高频探头对阑尾炎患者阑尾壁显示清楚的优点,能够清晰显示腔内以及阑尾壁各层的变化情况,从而显著提高其对阑尾炎的显示效果和诊断率[4]。
从阑尾炎的病理基础来看,因为阑尾的解剖学位链很深,管径比较细,而且复杂多变,因此,在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时,很容易受肠内气体的干扰而无法显示正常阑尾[5]。而当阑尾发生炎症时,其局部就会出现肿胀增粗,这时其在超声声像上会有相对应的形态学改变。一般在阑尾炎初发时或采用抗生素药物后,阑尾肿胀程度会比较轻,这时在超声图像上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异常表现。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通过超声检查漏诊的患者主要集中在单纯性阑尾炎中,在110例病理检查为阑尾炎的患者中,超声检查诊断出89例,漏诊21例,漏诊率为19.09%。我们认为本研究中漏诊的主要原因是该部分患者行超声检查时其病情尚处于病变早期,其局部的肿胀不严重,而且受肠内容物和肠管胀气的干扰很大,加之阑尾位置较深且多变,导致超声检查时其形态学改变不明显或显示不清楚,最终导致漏诊。同时,笔者通过本研究发现,使用高频探头超声检查,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的阑尾局部及其内部结构的变化图像,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多让患者进行变动、对其腹部加压也均能显著提高影像的质量,从而提高诊断率。
本研究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不同时期的阑尾炎有各自的特点:早期时阑尾呈正常形态,局部有轻度肿胀,壁层次清楚,呈低回声-高回声或单纯性高回声;同时,粘膜层增粗、增厚,并见少量液性暗区,测量其平均横径,均>6mm,行局部加压形态改变尚不明显。化脓性阑尾炎会累及阑尾壁各层,有患者会形成局部小脓肿,出现脓性渗出液残留物,声像表现为局部阑尾明显增粗,阑尾末端增粗严重,横径>10mm,其形态尚可,阑尾壁层次模糊,出现毛糙粘膜,回声中断,同时,出现较多的液性暗区,有患者会出现浆膜层外低回声带。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此期阑尾炎的诊断率较高,本研究诊断率为89.19%。病变进一步发展后,阑尾管壁会出现缺血坏死性的形态改变,多发生穿孔,同时伴有炎性渗出,该时期患者会并发弥漫性腹膜炎,从而出现肠麻痹、腹腔积液等征象。此期阑尾炎通过超声检查的诊断率亦较高,本研究诊断率为70.69%。此外,病程较长阑尾炎患者中,部分患者的阑尾出现周围脓肿现象,该情况的声像表现是其形态不规则、混合性回声光团、见积气、积液、粪石等回声、边界清楚且回声分布不均[6]。
综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阑尾炎的诊断中的敏感度为92.73%,特异度为89.47%,诊断准确性91.89%,同时,阑尾炎在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上,与患者阑尾炎所处时期有密切关系,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但能提高阑尾炎的诊断率,而且能对阑尾炎的病理分型提供可靠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卫国.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61-62.
[2]余华,田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急性阑尾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1,20(1):58―59.
[3]陈刚.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3):255-256.
[4]贵传玲.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影像学诊断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0):265.
超声诊断学专业篇3
随着航天员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今后还要到其他星球上探险,在太空中建立太空医院和进行疾病诊断问题提到日程上来了。在地球上,医生们可以用X射线仪观察断裂的骨头,用电脑断层扫描仪去寻找肿瘤,也可以用核磁共振成像仪器检查大脑。但是,这些检查方法使用的都是庞大的诊断设备,这些设备都不适合在太空中应用。现在,国际空间站上的超声检测仪可以对太空中的航天员进行身体检查了。
采用超声检测仪进行疾病的诊断有很多优点:首先,与其它诊断成像设备相比,超声诊断仪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这对于只有狭窄空间的太空飞船和每千克负载都要花费巨大发射成本的航天器来说是非常重要。此外,在进行超声检测时,医生可以立即看到超声图像,也就是说你不必等待,它的图像就被打印出来,如果被检者有什么问题,立刻从超声图像中可以看到,医生当时就可以得出诊断结果。
从某些方面来看,超声诊断仪的作用类似雷达。它将高频率(兆赫)的声波发送到人体内。当这些声波遇到一个器官的时候(如肝),一部分超声波立刻被反射回来,其余的继续向下传送,直到它们到达下一个器官(例如肾)时再被反射回来。因为声波穿过每个器官或组织的速度不同,探测器就可以“看到”反射声波器官是否正常。
超声检测方法已经普遍用在观察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上,它通常用于检查胎儿和腹部脏器。但是,德尔恰夫斯基和他的研究小组已经扩展了它的功能。他们将其用于检查眼睛、牙齿、肺、骨骼和肌肉上。他们估计今后在太空中可能出现的500个问题中,有2/3的问题可以借助于超声诊断仪来诊断。
在某种情况下,超声波在太空中的工作情况甚至比在地面上要好。那是因为在低重力环境下,人的脏器会在体内移动:心脏上移了,肝向北移动了3英寸,结果器官彼此靠得更近了。这对超声诊断是一种好的现象,可以使诊断仪发出的超声波从一个器官移向另一个器官时失真较少,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超声图像。
超声诊断仪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操作技术的不熟练或错误,往往会导致错误的诊断结果。因此,超声诊断仪的操作人员是专业人员,他们在上岗前一般需要经过几百小时的培训才能承担此工作。可是,航天员是一些非医务人员,他们在太空中要进行各种工作,超声检查实验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不可能花很多时间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一般情况下,航天员在飞行前只有4小时左右的超声检查训练。仅仅这样短时间的训练,他们在太空中会操作仪器吗?可以得出正确的超声图像吗?这正是现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超声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当这些航天员操作超声诊断仪时,他们和地面上的专家们保持不断的联系,由地面专家指导他们完成任务。
最近,在国际空间站的第九宇航组中,进行了太空中的第一次超声检测技术的评价实验。参加实验的是美国航天员迈克・芬克和和俄罗斯航天员吉纳迪・帕达尔卡,他们都没有接受过肩部解剖学学习和肩部超声仪操作的专业训练,只是在飞行前进行了一次2.5小时的超声检测方法短期培训。如果通过此实验,这两位航天员可以将正确的超声图像发回地面的话,说明通过远程遥控的方法,可以使非专业人员掌握超声诊断仪的操作方法,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这对于今后保证航天员在太空的健康和地面上的急救工作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进入国际空间站后,在实验的前7天,他们对超声诊断仪的计算机操作方法又进行了一次复习。实验正式开始了,地面上的工作人员和航天员依靠卫星下行链进行相互的联系。这次实验轮到迈克当“医生”了,吉纳迪是“病人”。迈克将超声仪的探头放在吉纳迪肩部的皮肤上,两秒钟之后,在约翰逊太空中心的专家就可以看到航天员在太空中所看见的同样画面。
在地球上,这种远程医疗技术已经开始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了。在战场上或边远地区,一些疑难病症需要及时做出诊断,由于那里没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和专业的诊断仪操作人员,必须采用这种远程医疗技术: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遥控方法,指导另一个地方的非医务人员操作诊断仪,获得清晰的诊断照片后传送到遥远的、条件好的医院,由专家进行诊断和提出治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后,已经拯救了不少人的生命。
地面上的远程治疗技术在不断地改进,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德尔恰夫斯基说:“我们正在考虑如何更好地传送信息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台移动电话来实现信息的互通。”他们考虑将超声诊断仪放到急救车上,在急救的过程中对病人进行超声检查,在到达医院之前,急救室的医生就可以制定好治疗方案。这种想法已经在地面上成功地实现了,在底特律的红飞行章曲棍球队中已经采用了远程治疗技术为球员服务。在进行曲棍球比赛时,球员很容易受伤,如果及时地对球员受伤的情况做出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球员的健康和球队实力的保持都是很重要的。因此,在球员的更衣室内配备了一台超声诊断仪,一名教练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操作这台仪器了。在进行曲棍球比赛时,如果有球员受伤了,就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由这名教练对伤员进行超声检查,得出诊断结果。
第9宇航组太空中的超声实验只是一个起步,今后在国际空间站上要继续进行这方面的实验。现在正在太空中飞行的国际空间站第10宇航组的航天员也在进行此实验。
超声诊断学专业篇4
一、材料与方法
2008年以前,我院超声实训室拥有可加血流的伪彩Belson256C超声诊断仪一台还配置了工作站,东芝SSA220黑白超声机1台,海鹰2035型超声2台,Belson128型2台,超声实训课一般采取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约14人,学生围在超声检查床周围,老师轮流给每组学生示范并讲解实训内容,一组学生听完后再分成2组,上机练习超声检查手法和辨识切面图像,另一名教师巡回指导。在这种实训条件下安排、组织实训课,很明显的缺点是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很清楚地看到老师扫查的手法及所对应的实时影像,老师讲得累,而学生又认为老师指导得不够,实训课效果欠佳。
2009年5月,我院与无锡贝尔森影像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装备超声实训教室是合作内容之一。我院提出要建设真正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老师示范操作一次要让所有学生都能看到教师的检查手法及所扫查的超声影像,还要保证学生能上机操作。无锡贝尔森影像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和我院专业课老师决定采用下列物品装备实训室:(1)东软Sunny380型高档彩超一台;(2)高分辨率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屏一台(海信56英寸);(3)视频传输系统一套;(4)Belson200A型便携式超声诊断仪配14寸高分辨率监视器八套;(5)同屏示教软件一套;(6)提供示教组图一组;(7)组合音响一套。
我院提供了120m2的教室一间,做了10张超声检查床,每一台超声仪配一张床,以前的实训室东芝SSA220黑白超声机因切面图像清晰仍使用,其余的机器则用于组建超声机结构实训室满足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学生实训使用,而且在实训室的中间布置了模型台,上面放置了肝脏、肾脏、心脏等脏器的放大模型和腹部、盆腔断层解剖标本,液晶显示屏挂在墙上,各检查部位的示教组图张贴于四周墙上。同年8月底新的超声检查技能实训室建设好,9月份开始使用。
二、讨论
1.便于教师组织实训课
新的超声实训室建好后,在老师作示范讲解时,老师手握探头的方式及探头接触人体具置的画面可在液晶显示屏上出现,与之对应的实时扫查的剖面图像也会在液晶屏上显示,即液晶屏同时出现2个画面,一个是手握探头接触患者体表,一个是实时扫查图像,因显示屏尺寸大,一个班45名左右的学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很好地解决了一些同学看不到老师扫查手法的问题,而且加深了扫查方式及方位和图像相对应的印象。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则认真看并用心体会着,教师示范结束后(约30分钟),学生自己操练(45分钟),每组4―5人使用便携式超声诊断仪练习老师所讲内容和实训内容,一般一个同学当病人,一个同学操作,其余同学观看超声显示屏和监视器图像,轮流练习超声检查手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相互探讨、师生讨论、老师示教,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切面图像还可以对照模型学习,最后留15分钟老师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实训中出现的困难再次示范,这样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实训内容,熟练了操作检查技能(标准切面)。
2.便于实训室开放
超声往往用在临床最前沿,是临床应用最多的影像诊断技术。超声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都很高[3],而且操作方便,学生都很喜欢这门课,都想学这门技术,一般设定的实训课时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都盼着去超声实训室锻炼自己的基本的扫查手法及对不同切面图像的理解。以往因为学院购置的超声诊断仪的价格较高,不放心让学生独自操作,规定必须让教师陪同,又因为教超声诊断的专业老师只有1―2名,这些老师还要承担着其他教学任务、学习任务,没有充足的时间陪同学生并开放实训室,所以一般一周只开放1―2次,每次2小时左右,不能满足学生需要。新的实训室建好后,只要锁定彩超,不让学生操作,允许学生在便携式超声机上练习,并告知学生轻拿轻放探头,同时每个班找出几名学习较好、做事认真的学生协助管理实训室就可以了。因实训室里面的液晶显示器连着电脑,老师将相关的教学软件安装在电脑上,如心脏瓣膜的运动和讲解等资料,学生就可以看图像边练习了。另外,由于是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便携式超声诊断仪坏掉,企业会在第一时间安排人来修复。现在的超声实训室除了正常上课使用外其余全天开放,直至晚上7点,解决了学生课余时间练习和教师人手不够的矛盾,大大提高了实训室的使用率。
3.便于举行超声检查技能大赛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4],技能大赛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前碍于实训室条件的限制(设备少且型号不同)无法举行超声检查技能大赛,现在我们有了8台同型号同品质的便携式超声诊断仪,就可以举办超声检查技能大赛,还能保证大赛结果的公正性。我院的超声检查技能大赛的决赛就在实训室举行,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扫查出5个标准切面并一一存储,同时还要对评委讲出这五个切面主要的结构名称及正常的测量值,评委由我院影像系超声诊断老师和附属医院超声室主任共同组成,评委根据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所扫查切面的清晰程度和答案的正确性给出相应的分数,再根据分数的高低排出名次颁奖。我院影像系2011年5月份举行过一次,效果不错。当然在大赛的举办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需要改进。
三、结语
我院新建设的超声技能实训室,有力地提高了学生超声检查技能,学生的超声检查的技能在顶岗实习时受到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认为我院学生超声检查(标准切面)的基本功扎实,省内一些知名的医学影像学专家也对我院超声实训室建设的独特性、应用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种建设方法可以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值得同类院校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军,王雨等.基于虚拟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10):8.
[2]杨红梅.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7,VOL27,(7).
超声诊断学专业篇5
超声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1
人生尚有梦,勤学日不辍。临床如履冰,求索无寒暑。“几度风雨,几度春秋”,19xx年至今一直在中医院工作。从xx年临床科室转入超声科至今,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现申报晋升为副主任医师,自任职以来个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
认真学习贯彻十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积极适应卫生改革、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加强爱岗敬业教育,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足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得到领导及大家的好评。
二、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履行职责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工作时间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技能比赛活动,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查看订阅的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卫生知识,即时写下了相关的读书笔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
根据上级下乡巡回医疗的工作要求,认真完成下乡任务,每年为乡镇居民免费健康查体1千余人次,为家庭贫困的乡镇居民提供了有病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的机会,有力保障了乡镇贫困居民的身体健康。
对患者,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患者态度和蔼可亲,认真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尤其是彩超室,有时由于患者太多,且许多患者必须反复看,这就给一些新来的患者造成误会,认为是插空,夹塞了,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都能耐心地跟患者解释,沟通,及时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
b超室在做许多早孕及婚检的患者时,需要憋足尿才能检查,这也造成了许多人的不理解,大家要费许多口舌跟患者作解释,保证了工作能顺利开展下去。在工作中,科室同志能做到认真仔细,不放过一处疑问,能够加强自己的业务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学习,遇到疑难病例能主动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讨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技术能力,把事故,差错尽可能地降到最低,从而树立了中医院超声科在社会上的良好信誉。
三、发挥专科特长,拓展业务,创新医疗服务
积极配合各科室开展了一系列较有特色的诊疗项目,受到院领导和病人的一致好评。数篇,获得科研成果奖,促进了我科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在工作中,本人深切体会到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订阅大量业务杂志,书刊学习了解超声新进展,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并且经常参加学术活动,听取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还经常到上级医院学习新技术,从而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理论技术指导工作。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医院要求,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指标和计划,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工作一丝不苟,在最大程度是避免误诊误治。自任职以来能独立完成病人腹部,心脏,小器官及血管等疑难病人的诊断。在工作期间,同时注重临床科研工作,参加了(温阳益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新科研项目研究工作等,获得xx省科技成果及十堰市科学技术成果。在中华超声医学杂志及xx医学院报4篇,注重科室人才培养,积极指导下一级医师来我科学习。
工作20余年来,体会最深的是在工作中,始终要配合医院领导完成各项任务,在xx年xx市中医院创二甲中医院中,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材料,使中医院以创促优质服务,以创促质量提高,以创促变,使超声科医疗,服务,诊疗环境出现了质的跨越,也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审验收。综上所述,本人从任职年限、政治表现、思想道德、业务技术、科研能力等方面已经具备了晋升副主任医师资格,评聘后,本人将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超声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超声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2
超声科,王xx,女1975年7月24日生,1995年7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现在xx市中医院超声科工作。
人生尚有梦,勤学日不辍。临床如履冰,求索无寒暑。“几度风雨,几度春秋”,1995年至今一直在中医院工作。从2005年临床科室转入超声科至今,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现申报晋升为副主任医师,自任职以来个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积极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积极适应卫生改革、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加强爱岗敬业教育,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足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得到领导及大家的好评。
二、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履行职责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工作时间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
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技能比赛活动,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查看订阅的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卫生知识,即时写下了相关的读书笔记,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根据上级下乡巡回医疗的工作要求,认真完成下乡任务,每年为乡镇居民免费健康查体1千余人次,为家庭贫困的乡镇居民提供了有病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的机会,有力保障了乡镇贫困居民的身体健康。
对患者,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患者态度和蔼可亲,认真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尤其是彩超室,有时由于患者太多,且许多患者必须反复看,这就给一些新来的患者造成误会,认为是插空,夹塞了,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都能耐心地跟患者解释,沟通,及时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
B超室在做许多早孕及婚检的患者时,需要憋足尿才能检查,这也造成了许多人的不理解,大家要费许多口舌跟患者作解释,保证了工作能顺利开展下去。在工作中,科室同志能做到认真仔细,不放过一处疑问,能够加强自己的业务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学习,遇到疑难病例能主动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讨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技术能力,把事故,差错尽可能地降到最低,从而树立了中医院超声科在社会上的良好信誉。
三、发挥专科特长,拓展业务,创新医疗服务积极配合各科室开展了一系列较有特色的诊疗项目,受到院领导和病人的一致好评
数篇,获得科研成果奖,促进了我科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在工作中,本人深切体会到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订阅大量业务杂志,书刊学习了解超声新进展,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并且经常参加学术活动,听取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还经常到上级医院学习新技术,从而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理论技术指导工作。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医院要求,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指标和计划,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工作一丝不苟,在最大程度是避免误诊误治。自任职以来能独立完成病人腹部,心脏,小器官及血管等疑难病人的诊断。
在工作期间,同时注重临床科研工作,参加了(温阳益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新科研项目研究工作等,获得xx省科技成果及十堰市科学技术成果。在中华超声医学杂志及xx医学院报4篇,注重科室人才培养,积极指导下一级医师来我科学习。工作20余年来,体会最深的是在工作中,始终要配合医院领导完成各项任务,在2013年xx市中医院创二甲中医院中,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材料,使中医院以创促优质服务,以创促质量提高,以创促变,使超声科医疗,服务,诊疗环境出现了质的跨越,也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审验收。
综上所述,本人从任职年限、政治表现、思想道德、业务技术、科研能力等方面已经具备了晋升副主任医师资格,评聘后,本人将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超声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超声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3
一、诊断思维的培养:3个月的时间,我分别在腹部超声、介入超声及门急诊超声学习和交流。带教的各位恩师孜孜不倦、渴求知识、充实自我的现象打动了我,激发了我不断上进的决心。华西超声科浓厚的学术氛围令我深感“学无止境”,更让我学会了全面考虑诊断疾病。因此,我特别注重各种资料的积累,学习各高年资医师独到的`诊断方法,培养自己的诊断悟性,锻炼自己的诊断能力。
二、各项专业技能的锻炼:理论联系实际。进修期间,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结合自身学习,注意在以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报告书写不规范之处,注意多积累病例,坚持随访(积极参加每周病历讨论),目前,我进一步熟悉并掌握了对腹部、浅表器官(乳腺、阴囊、甲状腺、眼球、肌骨等)、小儿超声及外周血管常见多发疾病的超声诊断及操作规范;对超声造影、弹性成像、介入超声诊断等新技术有了进一步了解;各项超声技能得到了充分认识。
三、1、服务理念:“微笑待人、认真操作、严格报告、责任到己”。2、管理理念和质量控制:
(1)制度健全:科室一定要有统一诊疗制度,最好成文到台账。
(2)操作规范: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执行,配备各相关成文规范书籍或文件。
超声诊断学专业篇6
【关键词】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361-02
长期以来,我国无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未经二级学科培养,就直接分配到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以后的能力和水平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医院的条件,严重影响了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地方恢复了住院培训的试点工作。经10余年的实践,一套较为完整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制度和模式已经得到了确定和完善。
超声医学是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X线诊断学、核医学、介入放射学、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PET)等构成了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影像诊断技术[1]。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超声诊断在一些临床学科诊疗疾病过程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手段.在某些方面发挥着其他诊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临床对适应超声医学影像需要的医学影像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适应临床的超声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在开展,以往的超声医学教学方式是否能够适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目前探讨的热点问题。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的目的:通过3年在有资质的培训基地(三甲医院)进行正规化培训,要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思维,了解医学影像学范围内放射医学、超声医学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接触大量的临床病例,包括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打下扎实的诊断基础。主要采取在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整个过程着重强调了医师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尤其是知识全面性的培养。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超声医学以往教学方式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上级医师对典型病例进行临床示教。采用基于PBL、案例式、导学式、多媒体以及PCAS系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也较少。动手能力训练较少,对医师的考核重知识而不重能力,实习医师操作技能、诊断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还有待提高。此外,可供实习医师使用的超声医学相关教材数量较少。一些关于介绍超声造影、三维重建、弹性成像、血管内超声、介入超声、超声靶向药物治疗等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教材也较少[2]。
基于以上问题,首先,超声医学专业要适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采用系统高效满负荷培养模式
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培训分为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6个月)安排到相关临床科室轮转,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科室安排非指定科室,包括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延长在内、外科的轮转时间。第二阶段(7~21个月),在影像科内各专业组之间轮转,第三阶段(22~33个月),住院医师在选定的执业方向的相关专业组内进行培训。主要分为医学影像诊断、超声和核医学三个执业方向。这种培养模式不再局限于医师的专业限制,注重各专业结合,全面扩展医师其他各相关专业知识,打下扎实的临床基本功,拓展医师临床思维。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在教学中也应配合医师的轮转时间,调整培养模式,注重提高医师的学习效率,在本科室轮转期间,尽量让轮转医师多接触临床病例,多进行临床实践操作,让其应用之前在临床科室轮转期间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来独立思考,建立正确的全面的诊断思维模式[3]。笔者科室专门指派多名超声专业上级医师负责超声检查操作技能培训,轮转医师可以随时进行操作和得到带教老师的解惑,轮转医师每天需完成一定多数量的病例操作及诊断,并整理典型病例,随时可以进行病例讨论,训练诊断思维。在第三阶段培训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接诊病例-实践操作-结合临床-思考诊断-提出问题-解疑答惑-总结经验”的思维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系统的无缝衔接。
在规培期间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开展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