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更年期骨质疏松如何治疗范例(3篇)

时间:

更年期骨质疏松如何治疗范文

典型的骨质疏松症可出现腰背骨性疼痛。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疼痛主要是承重性疼痛。特点是平躺休息时腰背部无明显不适。而站立或行走一段时间或负重便会疼痛。第二大表现是圆背畸形,即我们俗称的“驼背”。骨质疏松症还会导致骨折,尤其是脊椎、髋部或腕部,这是较严重的后果,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给家庭带来负担。

越来越多的医生和百姓认识到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性。但对如何防治骨质疏松存在三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吃钙片主能预防骨质疏松

许多老百姓和医生认为,补钙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最佳途径。有的老年人把钙片当成日常保健品长期服用。事实上,中老年人对钙剂的吸收并不像有些宣传品上所说的那么好。而且还可能导致结石症。

正确的预防方法主张从食物中摄取钙。建议多摄入牛奶和各种乳制品(如乳酪、酸奶等)。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听从专业医师的指导,进行系统的正规治疗。

误区二骨质疏松就是骨密度低

骨密度(BMD)是判断骨质疏松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是惟一指标。骨密度正常的人也可出现骨质疏松。就好像一幢房子的坚固与房梁的建筑构造是否牢固有关,骨骼中的结构如果异常。会使骨脆弱不堪,容易折断。有的病人骨密度基本正常,但骨小梁结构变细或发生部分断裂,骨的三维结构受到破坏,骨强度受到影响。这样的骨质疏松同样会导致骨折的发生。

临床上用来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有多种,如测骨密度、骨矿含量(BMC)、血清雌二醇(E2)、甲状旁腺素(PTH)、碱性磷酸酶(AKP)、降钙素(CT)、骨钙素(BGP)等。

误区三骨质疏松症不可逆转

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进入年老期而不可避免的趋势。首先,应当分清骨质疏松症是因老年退行性变而原发的,还是继发的,如服用某些药物像激素,或有某种疾病如患有肿瘤、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等情况下,会产生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往往在停药一段时间或原发疾病基本康复的情况下可以治愈。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症则较难逆转,但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维持或使骨密度稍有增加。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是减少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如钙剂、维生素D、雌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盐、中药等。以往中老年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偏好用雌激素补充疗法。目前在美国已趋于淘汰。因其剂量不容易控制,易诱发肿瘤;其他西药也因其各种副作用而不易推广。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骨质疏松上的作用引起医学界重视。中医根据“肾主骨”的理论治疗骨质疏松症,石氏伤科更是主张“脾肾同补”,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后天同治,健脾补肾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目的。经动物实验和大量临床疗效观察,能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更年期骨质疏松如何治疗范文

骨质疏松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疾病。

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报告,全球有2亿女性患骨质疏松。60-70岁女性有1/3患病,80岁以上女性则有2/3患病。虽然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要低于同年龄段女性,但是,老年男性一旦发生股骨颈骨折,死亡率要大大高于女性。

骨质疏松的表现

1疼痛。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

3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什么人容易患骨质疏松

据统计,有下列情况的人患骨质疏松的概率高于一般人,应提早预防并定期做骨密度测定:

更年期妇女;长期坐办公室的人;未生育者;月经来得早的人;大量摄取咖啡、茶者;维生素D摄取不足者;运动量少的人;饮食中钙的摄取量少者;长期生病卧床;不经常晒太阳的人;骨骼瘦小者;老年人;嗜抽烟、酗酒者;不适当节食减肥者;家族有老年性骨折者;患有腰痛的人;性机能不足者;40岁以前早期停经者;卵巢、子宫、胃或小肠切除者;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痉挛药、利尿剂、抗凝血剂、胃药、止痛药等治疗者;患有肾病或肝病、糖尿病、肾结石、高血钙、甲状腺机能亢进、副甲状腺机能过盛、风湿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椎炎及某些癌症患者。

男性也有骨质疏松

国外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比预想的要高,50岁以上的男性中,有47%股骨颈部骨量减少,6%患有骨质疏松。

尽管男性还不存在像女性绝经特有的关键危险因素,但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与女性相似。背部疼痛和骨折是男性患骨质疏松的信号。

骨密度检查是早期

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指标

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预测骨质疏忪性骨折风险、检测自然病程以及评价药物干预疗效的最佳定量指标。目前,双能x光线吸收法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测骨密度的方法,其测定值是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金标准。

通常,60岁以上男性、绝经后妇女都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已经出现腰腿疼、活动时加重的人,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此外,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或维生素D缺乏,患糖尿病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以及经常使用利尿剂等影响骨代谢药物等人群也易患骨质疏松,最好每年查一次骨密度。

如何防止骨质疏松

老年人骨质疏松,预防重于治疗,重点要防止骨质进一步快速流失,要保护好脆弱的骨质,就要从日常的生活习惯做起。

1多参加体育运动:适度的运动有益于肌肉和骨骼的健康,能增进肌肉的张力和弹力,增强骨骼的耐受力,增加骨骼的血流量,使骨骼营养良好,推迟骨髂的老化。

2注意合理营养:钙是骨骼维持强度所必需的要素,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骨基质形成。多吃牛奶、鸡蛋。其他还有绿色蔬菜、豆类及豆制品、鱼虾、海产植物、贝类和各种维生素。

3防止跌倒:老年人的骨骼因为疏松而变得脆弱,因而防止跌倒是预防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重要措施。

4药物治疗:目前,已有多种药物应用于骨质疏松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如饮食钙量不足者,可服用钙片补充。目前常用的钙片剂型很多,用药应遵医嘱。病情较重的不能单用钙剂,应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5培养良好习惯:吸烟能增加血液酸度使骨质溶解;饮酒过多、过频可导致溶骨的内分泌激素增加,使钙质从尿中丢失。

6有病痛应及时就医:许多内分泌疾病、骨髓瘤、白血病都可引起骨质疏松。有些药物能促进骨质溶解,如强的松、肝素之类要合理慎用。

预防骨质疏松从儿童开始

骨质疏松早期没有症状,是不知不觉地发生和发展的,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因此,预防尤为重要。人的骨量于35岁以前是累积阶段,35岁左右达到高峰,之后骨量逐渐减少。因此,提倡骨质疏松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合理膳食营养,低盐高钙饮食,多食牛奶、豆制品、海带、虾皮、绿叶蔬菜等,适量摄入蛋白质。尽量摆脱危险因子,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少饮酒,少喝浓茶、咖啡和碳酸饮料,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的最佳措施。

二级预防: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量丢失加速,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骨量快速减少的人群,及早采取防治对策。积极治疗与骨质疏松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肝炎等。

三级预防: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加强防摔、防碰、防跌、防绊等措施,预防骨折的发生。

补钙治不了骨质疏松

因为老年人对骨质疏松心存恐惧,再加上广告上对补钙作用的夸大宣传,许多老年人开始盲目补钙。老年人补钙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博士、副研究员宋纯理说: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生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现在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

预防骨质疏松食疗方

黄豆猪皮汤黄豆30g,猪皮200g。葱段、姜片、精盐各适量。将猪皮刮去肥肉洗净切块,黄豆洗净泡软,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烧开,放入葱段、姜片,用文火煮至黄豆烂熟,加入精盐调味后,吃黄豆、猪皮,饮汤。

更年期骨质疏松如何治疗范文篇3

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达56%。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跌倒引发的髋部、脊柱及手腕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

骨质疏松症与维生素D

骨的破坏,其实在人到35岁左右就已悄然开始了,只是这时没有明显的症状。渐渐地,钙质从骨头中渗出,骨头出现洞隙,变得脆弱甚至千疮百孔,有的人甚至稍一用力或打个喷嚏都会引发骨折。

有种维生素在减少骨质疏松症和跌倒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是维生素D(VitD)。在维生素家族中,它是唯一既能由皮肤中脱氢胆固醇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制造,又必须从富脂鱼、蛋黄、蘑菇、奶制品中摄取的独特的维生素。

这种脂溶性维生素D能协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与利用,能强健骨骼,增加肌力,防止跌倒。同时,维生素D还是种类固醇激素。有趣的是,体内维生素D水平较高的人患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乳腺癌等的几率要少得多。最新研究发现,维生素D不仅有助钙的吸收,其自身还有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普通VitD与活性VitD选哪种

维生素D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维生素D,另一种为活性维生素D。我们应如何选用适合自己的维生素D?下面通过两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1

步入更年期的张老师,自绝经期来临,除了潮热、盗汗,还经常出现腰酸膝痛、肌肉疲软等症状。到医院看医生,做了骨密度检查等,被诊断为高危骨质疏松症。医生开给她小剂量荷尔蒙替代药及普通维生素D3和钙剂,并叮嘱她加强运动锻炼。

案例2

年近七旬的周大伯,3年前逐渐出现全身骨痛,常有小腿肚抽筋等症状,个头变矮、有点驼背的他走起路来跌跌撞撞。一年前摔倒过两次,一次桡骨远端骨折,一次腰椎体骨折。经骨扫描排除肿瘤和骨密度检查,最后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经整复外固定后,医生开给他骨化三醇胶丸、钙剂及双膦酸盐等药物治疗。经治疗,第二次骨折近4个月愈合,6个月后骨痛明显减轻,走路跌撞也少了。此后一年多时间,周大伯未再发生因骨质疏松症所致的骨折。

病例分析:

迈进绝经期门槛的妇女,随着卵巢雌激素分泌日渐耗竭,骨丢失加剧,骨量会迅速下降,女性骨质疏松症可能是男性的4倍。为预防骨质疏松症发生,医生建议绝经期妇女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男性到了65岁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与同龄妇女相差无几。这个年龄段的人,无论男女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钙的吸收率也降低。这与老年人皮肤油脂减少、经阳光照射制造维生素D能力减退、骨骼肌肉部分活性维生素D受体“锁眼”生锈或减少有关。

前面说过,维生素D可分为普通维生素D和活性维生素D。案例1用普通维生素D3预防骨质疏松症;案例2采用活性骨化三醇(也就是活性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症,以减少骨质流失、增加肌力,以防止跌倒引发骨折。

仅补普通维生素D为何没用

那么,对于有些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来说,有时仅靠补充普通维生素D,为何不那么有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看维生素D在体内都会经历哪些变化过程。

存储于脂肪中的维生素D,身体需要时会进入循环。它犹如不会飞的“丑小鸭”,先要经过肝脏修饰活化成羽毛未丰的“小天鹅”单羟维生素D,即阿法骨化醇;然后须经肾脏再次修饰才能变成会飞的“大天鹅”双羟维生素D,即骨化三醇。

骨化三醇可以在骨头肌肉等处的细胞开启活性维生素D受体“锁眼”,启动生物效应程序,从而调节钙磷吸收,促进骨骼矿化,改善骨密度,增加肌力,稳定身体,防止跌倒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对数以亿计的大多数老年人来说,随着肝肾等器官功能的衰退,妨碍了普通维生素D两步修饰活化,使丑小鸭变白天鹅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受阻,致使钙吸收不良,肌力下降,导致因跌倒引发的骨质疏松症性骨折频频发生。

因此,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仅靠普通维生素D难以解决问题,而须外源性补充阿法骨化醇或骨化三醇活性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提高骨量,增加骨密度,提高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下肢肌力和平衡功能,以减少跌倒风险。

活性维生素D是基础治疗药物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明确指出,活性维生素D作为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治疗药物,还须与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促进剂如双膦酸盐、降钙素等治疗药物联合使用,以缓解并控制骨痛,提高骨量,降低骨折和再发生骨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