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范例(3篇)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范文篇1
【关键词】巫文化艺术;内涵;象征意义;审美特征;装饰性
远古巫文化时代点燃了人类文明,是人类童年精神与智慧的启蒙、觉醒时代。[1]巫文化则是远古人类在繁衍生息中,创造的一种适应并改造自然的原始图腾崇拜文化。巫文化时期,人类已开始欣赏客观世界的形态之美;观察四季变化,欣赏自然界的物象与色彩的美丽,并且用各种技术与材料将这种感觉到的美融合为一件件奇妙的艺术品,并借助想像和创造的绘画、雕塑形象来完成自己的意志。从目前我国出土的史前文物来看,那些稚拙的艺术品都闪耀着远古人类智慧与勤劳之光,在一些洞窟壁画上,那些质朴、单纯的图像描述了远古的动人故事;一些由陶土烧制、并镶嵌着宝石的神灵头像暗示了祖先们敬神的虔诚;还有那些有着美妙装饰图案的器皿,也展现了祖先们热切表现世间美丽的心。从大量岩画、陶器中,我们看出了祖先们的非凡智慧、勤劳和想象力,他们为巫文化艺术赋予了丰富多彩的内涵和精神意义,其作品也展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征与品格。
一.巫文化艺术的丰富内涵
巫文化艺术包容了丰富的内涵,它是人们的多种意识和诸种日常经验的交织体,传载了祖先们的精神追求与生活体验。wWW.133229.cOm
巫文化时期,人类有着强烈的崇神观念,他们通过巫术、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将原始本能和超自然世界的各种意象以独特的方式融合,形成一种古老的象征语言。这种象征语言具有两重意义,即物象本身的意义和它隐喻的观念意义,在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上表现出来的通常为物象自身和超越物象之上的幻象。祖先们在两者之间不会作出根本的区别,因此象征形象实际上是想象力把对原始人生存或精神有价值的幻象转化成为形象。这些形象便体现出了巫文化艺术的强烈象征意义。
远古人类通过生活,对劳动、生产等有了感悟与经验,并且也对自身性情的培养也有一定发展与经验,这些都构成了日常经验,于是祖先们便将日常生活的涵义通过摹仿性造型复制出来,例如,岩画中的狩猎、祭祀和舞蹈图等都是他们的生活写照。子孙后代们通过对这些语言和符号的解读便能在继承“图像”的同时,又能传承各种日常经验,于是远古文化更得以积累与发展。
在日常生活当中,祖先们已有了天象、气候的观察和对大事件的记录行为。伴随这种行为,一种实用性的图像和符号已产生,这种符号被祖先们广泛地应用在巫术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中。祖先们通常将象征性语言与描述性语言结合为一体,他们用“物候历法”来记载对天象的观察经验,他们通过记事图画,将自己从事社会生活的经验记录在岩画之上,随着岩画记事功能的愈趋复杂化,这种抽象符号逐渐由图案转化为文字。这些美丽的图案与神秘文字无不展示出了巫文化艺术之丰富而瑰丽的内涵。
二.巫文化艺术的审美特征
从远古出土文物的造型、装饰纹样和图案中,我们能够解读出巫文化艺术所特有的审美特征。写实性和模仿性便是特征之一,祖先们在摹仿意识的引导下,找到了模拟自然物象的方法,他们以特有的认识和行为方式进行着创造活动,形象真实感是他们试图达到的一个审美标准。但他们并不满足于完全对对象模仿的造型方式,如苏珊·朗格所说:“模仿虽然是忠实于他所见的东西,但它绝不是一种平常意义上的描写,它是建立在表现基础上的。”[2]他们往往会用特定的情绪与视觉形象真实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造型。
从出土文物的几何抽象图案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巫文化艺术的装饰性审美特征。祖先们运用几何形象将繁杂、多变的感觉世界都规范到一个理性秩序的范式中。这些带有秩序感的装饰形象与结构不受制于客观世界,意味着装饰性审美特征的成熟。而且这种抽象造型图式与方法还形成了与对象客观属性无关的新装饰形象。这便意味着,祖先们在面对繁复的外界自然,体味若干感觉时,终于能以自由的方式融入自己的程式中,形式已离开了客观对象,自由成为创作精神。
在秩序性的装饰图案中,我们还能感受出美妙的韵律与节奏。祖先通过劳动实践和对客体自然属性的认识,总结出客体规律,并对客体抽象性质有所认识、归纳。例如:韵律、节奏、和谐、平衡、圆的流畅和方形的阳刚等抽象的性质都是随着对客体规律的认识逐渐获得的。韵律和节奏美在巫文化艺术中有纯化作用,形式审美成为主体,从大量出土雕塑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雕塑韵律的具体形态,首先,原始雕塑韵律美的最基本形态来自于整体造型结构的节奏感,其次它还来自于雕塑自身三维空间造型特性,其立体造型与平面装饰之间构成的转换又形成了韵律美的另一种形态。
巫文化艺术还有另一种特殊的审美品格,即通过综合多种形象,表现超现实的神秘世界,形成幻想、虚幻性审美特征。祖先们通常把不同自然形体在特定的意义中组合,虽然局部表现形态是客观的,但新的综合体已超越了各形体的自然属性。其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人兽同体、兽禽同体、不同兽类同体等。这类形象的审美意义是,它们在象征性内涵的驱使下,组合为具有幻想性、超自然性的形体。又如苏珊·朗格所说:“作为完全独立完整的体系。无论是二维还是三维,均可以在它可能的各个方面上延续,有着无限的可塑性。”[3]
祖先的原始宇宙观、生存方式和思维中的情感特征形成了一种本质力量,这种本质力量促成了巫文化艺术审美本质的形成。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说:“巫术就是纯粹用主观意向、语言行为而宣泄了强烈情感的经验。”[4]祖先在艺术创造中,情感引导他们区分不同对象的造型特征,又使造型符号形成相交融的关系,在以情感为目的的前提下,祖先对形象的塑造进行着自由而有规律的创造,在这创造之中,巫文化艺术的独特结构和基质便不断形成。
参考文献
[1]重庆远古巫文化学会.礼巫盛典[m]重庆出版社,2003.86.
[2]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纽约.1957.95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范文
关键词:隐喻,心象造型,装饰
1.民间剪纸造型的特点
1.1民间剪纸造型的意念化
在剪纸艺术的创作中,往往能创造出奇怪的幻想中才存在的超然物象来。比如说,这世间本没有龙、麒麟、凤凰等动物,而人们却把这不存在的动物想象出来,并世代流传下来,使其成为饶有意味的形象,或者表达不容易直接表达的现象或概念。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者从对事物不同角度出其不意的理解,以形象思维方式确立了剪纸造型的以意写神”。客观事物的外部形象已不是模拟的参照物,而只是作者产生联想的诱发体。作者的创作源泉从心里出”,若一定要问为什么,作者只能回答好看”,而这好看二字正是作者的审美需要,它是一种潜意识的自我教育。好”与看”是两个概念的合体,美好而后耐看是真正的用意。
1.2民间剪纸造型的抽象性
民间剪纸从其表现的内容上来看,并非只简单地对其作品所要表现的事物或生活进行简单直观摹拟,而是超越现实客观性,通过夸大缩小或其他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色彩等来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从而达到装饰美的目的并在装饰美的效果中表现出她们对生活的理想、愿望等精神追求。当然,民间剪纸造型中所具有的这种抽象性,是和表现现实生活中客观对象真实的具象性相对而言的,这种主观抽象性是一种再现性图案表现形式,并不是完全脱离实际,凭空捏造的如所谓时下流行的现代抽象”。所以,在剪纸作品中即便是最简单的一条线、一个点都我们都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仅仅从字面上我们就可知这些形象既是现实物象抽象化了的几何图案,又集中地表现出了对象的精神特征。在民间剪纸中,剪纸艺术家们广泛地采用了这种超越于客观现实抽象表现形式,大大强化了民间剪纸装饰的艺术效果。
1.3民间剪纸造型的完美性
民间剪纸艺术家追求事物真相的天真天性,素朴的观察世界、表现自然的审美理念,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纵横驰骋于宇宙全方位的空间,使她们能表现事物的各个层次、角度与瞬间。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直接或间接的感官直觉和审美理念通过剪纸这一中介媒质所表达出来的概括化了的艺术形象。这就形成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造型上既求全也求美,追求形象的完整与美好的有机结合,以达到装饰美和谐与统一的美学境界的审美特征。[1]
1.4民间剪纸的线的装饰性
以线造型是装饰艺术的基本特征线是构成民间剪纸造型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剪纸作品中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与传统线描表现人、物时依据人、物结构和动态去组织线条不同,民间剪纸人、物的造型往往敢于打破自然形体的限制完全用线状花纹来装饰,或者依据人物的动作剪几条线型的纹饰,或用同一向的平行排列的富有装饰性的线条,所有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装饰感。[2]所以,在民间剪纸作品中,我们发现那横竖、穿插交叉、生动活泼的线条,既不是表现对象的结构,又不表现对象体积或动态。但在这长短、曲直的线的组织排列中,既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也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
2.民间剪纸造型的象征
2.1心象表现的象征造型
所谓心象造型,即把视觉认知观念转换为可知的图形剪纸艺术的创造过程中不仅渗透了创作者主观的愿望和要求,同时也反映出剪纸艺人的艺术心性,是心灵和情感积极参与的结果。这种心性、情感与愿望是通过象征特性体现出来的。当剪纸艺人用这种造型方式来创作时,他创作的初衷除了好看之外,更要紧的是赋予作品以美妙的含义,而这美妙的含义用象征方式来表达是最恰当的,所以,心象表现的造型象征意向很明确。为了表现作者心中的美好情结,剪纸作品中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形象。根据这样的造型象征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更多这样的剪纸作品,从而使剪纸作品具有更完美的象征义。
2.2隐喻的象征造型
剪纸的隐喻象征,主要是作者把传承的文化和被大庭广众所接受的具有民俗含义的符号组合到自己作品中来的造型方法,这种造型也具有很强的象征特点。正如剪纸艺人所认识的一样,如果把一头牛、一条蛇、一只蝙蝠剪得像真的一样贴在家里,就没有了民众所认识的美感。剪纸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只有经过剪纸艺人的心象”处理,按照剪纸艺人所看的、所想的、进行合理的加工创作,才有一定的美感。同时,这种美感如果有一定的象征义。[3]那么,这幅剪纸才有可能被广大民众所认可、喜爱、才能广为流传。
2.3民间审美情趣造型
剪纸讲究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人品要俊秀,才得人欢喜”。吉利与民众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关系,其中渗透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并得到了群体的肯定。这种集体意愿在这里又转化为一种审美理想和审美标准,剪纸艺术的审美情趣只有遵循这一标准才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那么在剪纸造型中也就必然地做出积极能动的选择,不但是形式美的因素,如人物的形象要俊秀,才能得到大家的欢喜,它也是符合民众的审美情趣的。也就是说,虽然民众认知是较为主观的,但选择却是能动、积极的,只有那种合目的性的创造才是人们创造和表现的对象。民众的认识和表现不是主观、盲目和无目的,某种意义上说,剪纸艺术的这种造型观念是带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性的。剪纸是艺人思想和情趣的物化表现,民间剪纸艺人在选择物象进入剪纸创作时,往往也是定位在思想与情趣之间。所以民间剪纸艺人在选择动物形象和安排画面时,不求形似,而求一种精神象征的结果[4]。任何一个艺术门类都是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审美感受和自我满足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北: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2]钟敬之.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王海霞.中国民间美术社会学[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
[4]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范文
关键词:工艺美术;概念;种类;特征
中图分类号:J5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54-01
一、工艺美术的概念
工艺美术,又叫“实用工艺”,一般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一类美术品的总称。”
工艺美术受物质材料与生产技术的制约,所以具有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性质。
二、工艺美术的种类
工艺美术品种繁多,通常分为三大类:
(一)艺术化的日常生活实用品
所谓“艺术化”的日常生活实用品,指的是经过艺术加工或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实用品,例如绣花枕套,精美的被面、床单、门帘、窗帘,美观的玻璃器皿等。它们多以实用为主,以装饰为辅,即在实用的基础上兼具观赏价值。
(二)民间工艺美术品
这是流传在民间的工艺美术品,一般制作材料比较普通,制作工艺也比较简单,价格也比较便宜,既可以供实用,也可以供观赏。例如竹编器件、草编器件、柳编器件、蜡染织物、泥塑、木雕、剪纸、刺绣、折纸等等。
(三)特种工艺美术品
这是制作材料比较珍贵、制作技术比较复杂、价格也比较昂贵的工艺美术品。例如瓷器、陶器、漆器、玉雕、玉器、景泰蓝器皿、象牙雕刻、金器、银器等等。
三、工艺美术的特征
工艺美术具有自身独有的审美特征,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实用性
工艺美术的第一大审美特征是它的实用性。所谓“实用”,就是坚固而拥、使用方便、经济适用,兼具美观特点。
(二)造型性
工艺美术作为造型艺术之一种,造型性特征是它的根本属性之一。我国先秦古籍中的科学文献《考工记》中,就强调工艺美术的制作必须“材美工巧”,强调只有优质的材料与精汇成的工艺紧密结合,才能创造出精美的工艺品。例如河北定州出土的金银错工艺品《狩猎放车饰》是汉武帝时代的作品。作为一种金属工艺品,它是用金银丝、片嵌入铜器表面,构成花纹,然后用错石(或磨石)错平磨光而成。它是车子的附件装饰品,其花纹均系与狩猎有关的图像,如猎人骑马、猎犬逐鹿、搭弓射虎等等,光是人禽兽畜就有123个之多。上面镶嵌的金银丝,色彩灿烂,细如毫发,体现出制作工艺的高超。又如玛璃雕《虾盘》,原材料是一块淡青色的玛璃,当中有一处为赭红色。制作者就巧妙地把整块玛璃雕成一个淡青色的盘子,盘子中盛放一只赭红色的大虾。其造型独特,色彩协调,称得上是匠心独运。再如核雕《夜游赤壁》,在果核上雕出苏轼、黄庭坚等人乘舟夜游赤壁的情景,还在舟头刻一条锚链,由40多个小如朱粒、细如发丝的椭圆形小环连结而成,环环相扣,转动自如,可谓巧夺天工。
(三)审美性
工艺美术品作为美术品,审美性特征也是它的题中应有之义。它创造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即用线条、色彩、造型、图案、装饰等外部形式,来传达和表现一定的情感、格调、情趣、意味,唤起观赏者的审美与审美享受。
(四)民族性
民族性也是工艺美术品固有的审美特征之一。其实,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所有艺术,都以民族性为生命与灵魂。19世纪俄国作家赫尔岑说:“诗人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说:“谁要是考察一下所有其他各种艺术,他就可以发现每种艺术都具有某种标志着产生这种艺术的国家的特殊气质。”中国工艺美术品的民族性特色十分鲜明,为全世界所瞩目。例如著名的中国瓷器,英文为“caina”,已成为“中国”的同义词,也就是说,在西方人眼中,瓷器即中国,中国即瓷器。
(五)时代性
时代性也是工艺美术品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许多工艺美术品,都表现出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情感和理想。例如我国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大多都是“饕餮”纹饰,即像牛头、又像虎头,还像某种凶猛的怪兽,更像恐怖狰狞的妖魔鬼怪。它们显示出一种神秘的威力,具有一种狰狞之美。实际上则反映出奴隶社会中奴隶主统治者的权威与秩序。
(六)收藏性
许多工艺美术品,因历史久远而成为文物,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例如元青花瓷器、汉代漆器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