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臼急救处理范例(3篇)
脱臼急救处理范文篇1
关键词:氯氮平;减量;癫痫样发作;抢救与护理
氯氮平是我科抗精神病常用药物,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用于治疗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的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本文主要探讨分析精神病患者氯氮平减量致癫痫样发作的抢救与护理体会,特选取我科1例精神病患者于2013年8月23日因为氯氮平减量出现癫痫样发作做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整个抢救过程、护理工作等进行整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女,29岁,于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自言自语,无故发笑,敏感多疑,失眠,情绪不稳,易激惹,行为怪异。曾多次在当地住院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因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在家经常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多次复发。1年来患者间断服用"氯氮平"、"丙戊酸钠"、"氯硝西泮"等药物维持治疗。1w前,患者再次复发,表现为自语、自笑,入睡困难,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行为怪异,其家人无法管理,于2013年8月18日送入我科。入院时T:36.3℃,P78次/min,R18次/min,BP110/70mmHg。患者神志清楚,接触被动,检查基本合作,定向力准确,存言语性幻听,思维散漫,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病理性意志增强,行为怪异,自知力缺乏,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在住院期间服药配合,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出现抽搐,双眼上翻,立即参与抢救处理。
2护理
2.1呼救、就地抢救。通知医生,迅速将患者仰卧位就地抢救。判断患者意识,掐患者人中穴。
2.2松开过紧衣服,解开其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2.3防止舌咬伤立即以纱布包裹压舌板塞入患者口腔的上下臼齿之间,但以不堵塞呼吸道为宜,以防舌咬伤。保护好四肢及头部,不要用力按压患者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扭伤。
2.4防止异物堵塞食道气管当患者肌肉抽搐痉挛停止进入昏睡后,迅速将患者安置在重症监护病房。抽去其上下臼齿之间的垫塞物,使患者口中的唾液流出,避免窒息。此时患者全身肌肉已放松,可将其原来的强迫姿势改为侧卧,使患者口水容易流出,舌根不易后坠而阻塞气道。
2.5遵医嘱对症处理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并详细记录。氧气吸入2L/min,以缓解脑缺氧,保护脑细胞的活性。能量合剂静脉点滴,做好患者保暖措施。口服药氯氮平片用量酌情增加至87.5mg/d。
2.6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肺部感染和脑水肿,与癫痫持续时间和患者年龄有关。持续时间越长年纪越大或越小并发症越容易发生。
2.7心理护理精神病患者多自知力缺乏,当出现癫痫发作意识清醒后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不稳、不配合治疗等一些过激行为。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患者的叙述不要与其争辩,不要流露轻视厌烦情绪,不要强迫患者做其不愿做的事情。对于患者的不合理要求要注意说话方式,耐心解释使患者尽量接受。发现患者情绪低落须密切观察防止自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情绪以利康复。
2.8用药观察对于精神药物减量引起癫痫发作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其用药观察。尤其是在用药早期和药物调整期间如发现患者有胸闷、肢体麻木、情绪不稳、闻到不愉快的气味、错觉或幻觉等,应警惕为癫痫发作的先兆表现,及时将患者安置于床上,密切观察其表现,大发作时防止患者跌倒,抽搐时适当保护好四肢及其他关节部位,以防引起脱臼和骨折。
3健康教育
3.1饮食起居指导严格执行精神科患者的饮食禁忌指导,患者应合理膳食,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饮料类如咖啡、茶等禁忌饮用。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保障睡眠充足,禁止熬夜。白天集中病员参加文体活动,出院后指导其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勿从事危险地区工作如:高空作业、水上、驾驶等。家属应避免刺激患者的情绪,当患者因生活问题出现烦躁等状况时,家属应进行安慰、劝解,平复患者的情绪;患者生活、工作的环境避免过于嘈杂。
3.2用药知识教育①指导患者及家属根据医嘱坚持服用药物,药物由家属保管,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切忌突然停药或自行增减剂量或换药,患者用药后,家属应进行检查,防止患者将药物吐出或者扔掉,否则可使发作频繁或促成癫痫持续状态;②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在医师指导下调整药物。
3.3疾病防治知识教育①避免诱发因素。如疲劳、饮酒、睡眠不足、便秘、经期、感情冲动等;②向患者及家属讲述发作时的简单急救方法,一旦发作最好能先自己解决问题,并迅速到医院就诊。
4讨论
氯氮平是我科抗精神病常用药物,适用于急性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各个亚型,用于治疗躁狂症或其他精神病的兴奋躁动和幻觉妄想。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当进行药物减量的过程中,应从患者的护理工作抓起,包括患者的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急救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做好基础的护理工作防止患者发生突发状况。同时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疾病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认知,可以帮助患者及家属更积极的配合治疗,防止病情的反复与恶化。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调整减量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癫痫发作先兆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作相关处理。早发现、早抢救、早治疗能够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帮助患者尽快脱离生命危险,减少伤残和并发症的发生。
脱臼急救处理范文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急救;护理
作者单位:467011河南省中平能化集团一矿医院
癫痫持续状态是指持续、频繁的癫痫发作。发作时间持续30min以上,或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期意识不能恢复[1]。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急症。如不及时抢救,可短期内死亡。临床上在持续状态患者抢救过程中,快速控制发作,护理人员动态、综合地观察病情变化,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救治癫痫持续状态患者2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6例,年龄6~74岁,平均20.6岁,其中因停服、漏服或更换抗癫痫药物诱发18例,因发热、精神刺激、过度劳累而诱发4例,1例病因不明首次发作即进入持续状态。
1.2治疗
1.2.1首选安定,静脉给予安定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最有效的药物[2]。立即给予静脉注射安定针10~20mg(儿童0.25~0.5mg/kg)或将60~100mg地西泮针溶于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于12h内缓慢静脉滴注。
1.2.2发作控制后使用苯巴比妥针0.1~0.2mg肌内注射,2~3次/d。
1.2.3给予吸氧、抗感染、降颅压、补液等抢救措施。
1.3结果本组14例入院后30min内完全控制发作,4例于入院后2h控制发作,5例于入院后6~10h控制发作,均抢救成功。
2护理与体会
2.1保持呼吸道通畅癫痫发作时解开患者的衣领及腰带以利呼吸,及时给予氧气吸入2~4L/min,连续抽搐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舌根后坠,舌体咬伤引起出血,易造成呼吸道通气功能障碍或肺部继发感染,患者应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抽出口腔内分泌物及痰液,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2.2患者的安全护理置患者于安静病房,减少探视和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室内不放置热水瓶、火炉、锐利器械等不安全物品。设专人护理,给予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加床档、使用约束带把患者手脚捆绑在床边等。注意保护四肢关节以防碰伤,不可用力按压以防造成骨折和关节脱臼。癫痫持续状态在未控制前,应将假牙取出,把牙垫放于患者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咬伤舌及颊部黏膜。对精神运动性发作者,注意保护,防止自伤、伤人和走失。
2.3加强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次数、间歇时间等,某些因发作时间较长,发作控制后仍持续较长时间的昏迷,应注意压疮及其他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呼吸道分泌物较多、较深,不宜抽出者,护士发现后及时报告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后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定时听诊两肺部,及时翻身、拍背、抽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高热者要冰敷头部,以降低脑部耗氧量。
2.4心理护理癫痫起病突然,反复发作,患者需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身心受损,常产生悲观冷漠、趋向孤独、失群、敏感多疑、自卑等症状。护理人员应热情诚恳与他们交流,讲解癫痫的治疗和预防,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患者及家人的心理压力,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预见性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面色的变化,当患者出现发热、便秘、紧张,应及时给予处理,尽量避免诱发癫痫的因素。注意有无癫痫发作前兆:如患者出现幻觉、头痛、肢体麻木、发软等;精神先兆常有恐惧、惊慌、躁动等;内脏先兆如心悸、出汗等。随时注意有无癫痫发作、尿失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于癫痫发作者,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便于及时用药,并注意观察癫痫发作的情况、形式和有无规律性,发作时有无大小便失禁、呕吐、窒息和外伤等,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及时准确书写护理记录单。
3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指导方案: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避免饮酒、过累、过饱、便秘和情感冲动,勿受凉及用过冷或过热的水洗澡;避免感染,如有发热及时就诊;不宜从事危险性工作,如攀高、游泳、驾驶车辆、炉火或高压电机旁作业;平时随身携带疾病卡片,注明姓名、年龄、住址、单位、电话号码、疾病发作时处理方法等,以利抢救和治疗。如有先兆,应尽快平卧,并于上下齿间咬上纱布或手帕;对女性月经来潮和强直性痉挛发作的患者,要适当限制饮水量,以免诱发癫痫;重点向患者讲解抗癫痫药物的服用方法,说明私自停药或换药的危害性,如需增加或减少药量或更换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诊。
参考文献
脱臼急救处理范文
【关键词】髋臼;骨折;内固定;手术
复合型髋臼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关节内骨折,若不能恢复髋臼与股骨头的解剖对应关系,将导致关节负重应力分布不均,从而加速关节磨损和退变,引起创伤性关节炎等一系列并发症[1]。为了探讨有效的手术方法,我们对64例复合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了总结,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收治的64例复合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22~67岁。受伤原因包括车祸44例,高处坠落8例,其他12例。按照Letoumel-Judet骨折分型标准,本组包括前柱合并后半横形骨折9例,双柱骨折13例,T形骨折11例,横形合并后壁骨折15例,后柱合并后壁骨折16例。多数患者合并有1处以上其他部位的骨折。患者入院后,均拍摄标准的髋关节前后位、闭孔斜位和髂骨斜位的X线片,进行普通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检查。
1.2治疗方法入院后,首先抢救生命,对于合并有其他损伤的患者进行对症处理,对脱位的股骨头及时进行复位。复位后行股骨髁上牵引,牵引过程中拍X线片观察移位恢复情况,在病情稳定后5~10d内进行手术。根据本组患者的病情,我们对29例采用了Kocker-langenbeck入路,对13例采用了髂腹股沟入路,对22例采用了前后联合入路,术中应注意保护坐骨神经,股内侧动脉等。内固定的方式应尽量简单、可靠。可根据骨折类型选用螺钉、可吸收螺钉或重建钢板进行固定,固定过程中应随时活动髋关节,检查关节腔内是否有阻力感或摩擦音,如无异常则表明固定成功。如果复位和固定正确可靠,则术后可以不牵引;否则,则进行2~4周的患肢骨牵引或者皮牵引。术后常规进行抗感染治疗5~7d,3~4周后开始不负重的主动关节活动,4~12周可逐渐开始部分负重功能锻炼。为了准确判断骨折的愈合和固定情况,术后定期进行X线片或者CT检查。
1.3疗效评定标准[2]优:无疼痛,步态正常,关节至少为正常活动范围的78%,X线片无明显关节改变或轻度关节问隙狭窄及硬化。良:轻微疼痛,步态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正常的50%,x线片显示关节面硬化,间隙狭窄.有骨赘形成。可:中度疼痛或轻度跛行,关节活动范围小于正常的50%,X线片可见有明显的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硬化和骨赘形成。差:显著疼痛,明显跛行,关节僵硬,并伴有明显畸形,X线片见有明显骨关节炎改变,股骨头的髋臼中心有明显脱位。
2结果
治疗后经疗效判定,本组患者优37例,良18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85.9%。X线片和CT检查显示术后髋臼骨折处均出现骨性连接,没有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和伤口感染情况。术后3例出现股骨头坏死,5例发生异位骨化。有3例坐骨神经、2例股外侧皮神经发生损伤,经相应处理后均完全恢复。
3讨论
复合型髋臼骨折是导致髋关节对应关节改变,头臼吻合机制紊乱的严重损伤[3],使得股骨头和髋臼的接触区域明显减少。按Letoumel-Judet分型,复合型髋臼骨折包括前壁或前柱合并后半横形骨折、双柱骨折、T形骨折、横形合并后壁骨折以及后柱合并后壁骨折共五种类型。本组64例患者中包括前柱合并后半横形骨折9例,双柱骨折13例,T形骨折11例,横形合并后壁骨折15例,后柱合并后壁骨折16例。X线片和CT检查对于髋臼骨折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为了准确掌握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不仅要拍摄标准的髋关节前后位、闭孔斜位和髂骨斜位的X线片,还应进行普通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检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出血,在髋臼骨折早期,通常不进行急诊手术,但开放性骨折或存在难以手术复位的股骨头脱位的患者除外。早期治疗时应对已脱位的股骨头进行手法或骨牵引复位,持续骨牵引能够防止骨片或骨折断端顶压股骨头,避免股骨头软骨的再损伤,从而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目前认为,髋臼骨折的最佳手术时间是患者病情稳定后的2~10d内,手术指征包括[4]:①骨折移位>3mm,导致关节对应关系破坏。②合并股骨头脱位或半脱位。③关节内有游离骨块、软骨剥脱或软组织绞锁。④CT显示后壁骨缺损>40%。⑤按Matta顶孤角标准移位骨折累及臼顶。⑥合并坐骨神经损伤需早期探查者。⑦无骨质疏松者。手术入路是否合适关系到复合型髋臼骨折能否获得良好复位和固定效果。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入路包括Kock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等。其中Kocher-Langenbeck入路主要适用于后柱、后壁及横形骨折,髂腹股沟入路适用于前壁合并前柱骨折、双柱骨折、前方骨折后方横形骨折以及T型骨折等,前后联合入路主要适用于T型骨折、双柱骨折和陈旧性髋臼骨折。我们对29例采用了Kocker-langenbeck入路,对13例采用了髂腹股沟入路,对22例采用了前后联合入路。术中应尽量想办法恢复髋臼的形态,对于髋臼软骨下骨压缩的情况,可将软骨撬起并植骨以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不要切开或尽量少切开关节囊,尽量不要剥离臼壁的骨折块,若因骨折复位需要,或需清除关节内碎骨片,亦仅作有限暴露关节囊,以最大限度保证骨折块和股骨头的血供[5]。治疗后经疗效判定,本组患者优37例,良18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85.9%。X线片和CT检查显示术后髋臼骨折处均出现骨性连接,没有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和伤口感染情况。术后3例出现股骨头坏死,5例发生异位骨化。有3例坐骨神经、2例股外侧皮神经发生损伤,经相应处理后均完全恢复。
总之,正确的诊断、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手术入路、准确可靠的骨折复位以及术后及时的髋关节功能锻炼是保证复合型髋臼骨折手术顺利,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优良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天宇,王奎林,王普亮.48例复合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8,3(4):79-80.
[2]朱智,杨锴.复合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医正骨,2007,19(10):60.
[3]崔德军.手术治疗34例复合型髋臼骨折临床探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9):64.
